第一篇:不一样的课堂 一样的教与学规律大全
不一样的课堂 一样的教与学规律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了全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会上,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分别介绍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经历、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另有12所学校也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与会的专家结合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点评。相信读者对洋思、杜郎口、东庐这三所学校并不陌生,在此,我们愿意带领大家以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它们,并重新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给那些正在改革及将要行动的学校以启示。
东庐中学: 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时下,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许多都可以追溯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改革,到底该关注什么呢?陈康金校长认为,东庐中学在背后支撑讲学稿的理念和做法比讲学稿本身更为可贵。
讲学稿从何而来讲学稿是为了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在实践中领悟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和新课程的理念,经历了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东庐中学也曾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挣扎,并每每以失败告终。1999年,通过审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反思曾经进行过的一些改革,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实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方案。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找到一条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局面的有效途径。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改革备课模式首当其冲。
东庐中学从抓备课组建设入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的,实行‚师徒结对制‛;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1996年起在数学和化学学科进行了‚目标教学‛实验;为有效使用教辅资料,1998年起全校教师进行了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为搞好预习,还进行了运用‚导学卡‛预习的尝试。
为上好复习课,数学学科组尝试在同一年级实行‚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备课实验。实验中,先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主备教案,然后集体讨论共同使用。后来,在化学组中也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令人欣喜的现象出现了,两个组的青年教师成长了,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缩小了,整体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这时,有教师提出: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能不能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呢?让教师的教案同时成为学生的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资料。这样,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可以减少课堂笔记和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能更好地发挥投影仪等电教设备的作用,一举多得。于是,这两个组就开始试行这种做法,他们将师生共用稿称之为讲学稿,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了起来。
在调研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东庐人又提出了初中教学备课模式改革研究——讲学稿备课模式的研究。为防止教师留恋旧思维、老办法,在动态中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扭转到位,东庐中学紧接着实施了不订教辅资料、不补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等配套改革措施来规范办学行为。
2001年起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更坚定了东庐中学把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数学组、化学组到语文组、英语组、物理组、政治组,再到历史组、地理组、生物组的逐步推广过程。与此同时,讲学稿的定位、研制、使用等专题研讨也在逐步深入。还原真实的讲学稿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经过摸索,东庐中学对讲学稿的编写有了明确的规定。根据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对各科讲学稿的设计和编写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一是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重‚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六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七是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八是主备和审核教师要署名。
讲学稿的编写有一定的流程,其编写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寒暑假备课,指教师个人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主备教师备课,指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备课,指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课前备课,指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手中,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上课前,教师必须视情况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了解学情。课后备课,指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
讲学稿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变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的实施要靠师生合作互动,其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因而,在讲学稿实施之前,东庐中学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使用要求:
第一,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完成讲学稿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第二,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为:
第一,原则上不允许再布臵课外作业,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第二,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第三,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第四,用讲学稿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指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指通过精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第五,教师必须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讲学稿助推学校发展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
讲学稿的研制过程使备课由‚重写轻备‛转为‚重备轻写‛。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探索过程使问题成为研究资源,经验得以形成和积累。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快提高。
除集体备课外,东庐中学还经常举行专题讲座、学习汇报、课改沙龙、月末研讨等有组织的交流活动,使教师逐步‚敢说‛、‚会说‛。同时,学校还努力提升教师日常交流的价值,倡导教师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某个教学问题,围绕讲学稿的设计、使用进行交流探讨,把办公室变成教研沙龙的场所。
因此,我们可以说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讲学稿,而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实战
凡是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洋思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最为重要的途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洋思人认为,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困生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而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都生活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教师讲了几分钟,或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学得特别紧张。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能‛: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教师上课布臵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知识,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由此,紧张成了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正如洋思中学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播下了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杜郎口中学: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这个偏居鲁西北的普通农村中学,硬是靠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蹊径‛。那么,校长崔其升是如何解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从老师独讲到学生人人参与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历经10年改革,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1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第三,购臵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二是课堂过关。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郑州四中:‚三环节‛教学努力把课堂变学堂
学校发展实现两次三级跳,在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大力扭转落后局面,从2005年起连续3年社会满意率在郑州市市属60多所学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荣获人民满意学校荣誉称号……扬眉吐气的郑州四中人认为,是学校从6年前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从1996年开始,四中的教育质量连续7年滑坡,情况实在令人揪心。‛2002年,校长王中立走马上任不久,焦急的他一边深入课堂调研,一边邀请省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员为学校的教学‚把脉‛。不同的专家给出的反馈却是相同的: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不高是教育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这一答案震撼了一向以拥有名校头衔而自豪的四中人。
落后了,怎么办?
思来想去,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教师们开始了向外探寻好经验、好做法的历程。每次考察学习结束的总结会上,大家都畅所欲言。在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以后,途经石家庄,老师们感慨万千,讨论到深夜还欲罢不能,这次讨论后来被四中人称为课改路上的‚石家庄会议‛。
向外看,落后让四中人痛下决心,通过思考和分析看到的、学来的理论和做法,老师们普遍认为,‚诱思探究‛理论中‚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倾向,对学校的现状也很有针对性。由此,学校决定参加‚诱思探究‛课题实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作出部署,要求人人上课改过关课,组组讲研究课,全校进行研究课大赛;对每一节研究课都要求做到‚一课三讨论‛,即课前讨论、课后讨论(至少要提出2条意见和建议)、换一个班级讲‚对照课‛后再讨论,并做好记录。同时,学校工作重心下移,把中层以上干部分到教研组、年级组,全程监督,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善于创设情境,放开思想,要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学会。‛数学老师李应顺认真体会了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精髓,并在教学中进一步明确了思路。‚事实证明,学生是好样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应该解放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沸腾的课堂使李应顺更加坚定了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经过无数次的研讨与总结,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确定为有本校特色的‚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环节‛,就是定向与设问、探究与反馈、解疑与整合。
定向与设问是一节课的切入点,指的是教师结合课型和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浓缩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境。对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适当点拨。探究与反馈是一节课的关键点,指的是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交流、体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并超越教师。教师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反馈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结果,查漏补缺。解疑与整合是一节课的落脚点,指的是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释疑,最终形成和优化知识的网络与结构。
‚三环节‛中,第一个环节解决动力、兴趣问题,第二个环节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问题,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对问题的反馈矫正,达到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目标。
有了模式,那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要唯模式是从呢?王中立校长担心模式缚住了老师们改革的手脚,又前瞻性地提出了‚有模式但不唯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坚决杜绝对模式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学校提倡百花齐放和个性张扬,只要反映出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要把‘教’变成‘学’,把‘课堂’变为‘学堂’。‛
为确保‚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郑州四中又采取了集体备课、同题共享、打破组界构建教研共同体、品课与课后反思、捆绑式平价等各项教研活动,确保每一环节的教学都能落到实处。同时,这些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又无一不体现了对教师成长的关注。‚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去完成。要实现学生的成功,首先要让教师成功。而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合作互助,发挥团队精神‛。
如今的郑州四中在王中立校长的带领下,‚要发展,就要不停探索和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了思想上的羁绊,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四中人正阔步向前。
赋权增能自主应成为课堂价值取向
吴永军
综合来看,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学校,明显地表现出了这样的共性: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诉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东庐中学在‚讲学稿‛指导下的课堂别具特色,它更鲜明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集中地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观,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更具备导学达标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自主学习的依据。
探问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
关于自主课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习)‛是其重要的外显行为。实际上,那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东庐中学,‚讲学稿‛成为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那么,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控制。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特征是自主性,这是就心理品质而言的;就哲学意义来讲,自主性的实质和灵魂是主体性,而主体性由自觉性和选择性构成。因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这是我们判断一种学习是否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标准。
自主课堂体现三大特性的统一
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就是自主课堂的三大基本特征。
自主课堂的模式可谓千姿百态,典型的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以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布臵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自主课堂需要超越技术走上回家之路
在学习好经验时,许多学校只重形式而不能把握实质。这正如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所说:‚几年前,我应邀去无锡某民办学校讲学,该校校长拿出董事会的《推广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定》给我看。他们的决定中把45分钟机械地划成几个环节,并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还规定不得随意变动。那位校长还问我,一堂课教师讲几分钟最好?当时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就觉得他们搞偏了。‛
东庐中学的一位老师也说:‚讲学稿只是一个文本,最重要的是讲学稿背后的东西,它在形成、使用、反馈……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东庐的精神内涵、集体智慧、价值追求,不是别人短时间所能看得到、学得到的。‛
据此,构建自主课堂,应当超越技术、超越课堂本身,综合地考虑问题。第一,建构自主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第二,坚持不懈是教学改革成功最基本的保证。第三,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仅仅是我国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例子,而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真正的思想在民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余文森
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3个学校的案例以及我个人2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曾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不同阶段,认为在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整体阶段来讲,初中学生就进入了相对独立学习的阶段,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性就得到了全面提升。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那么,先学的‚学‛与后教的‚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后教的‚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 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根本的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简单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是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布卢姆认为只要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就能够帮助‚笨‛的、‚学得慢‛的、‚智力落后‛的学生像‚聪明‛的、‚学得快‛的、‚有才能‛的学生那样学习,而且学得一样的好。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是进步的动力。因此,对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的学校、教师及学生,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二篇:一样的教学规律
一样的教学规律,不一样的课堂
—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辑录
导 读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名师,他们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特点鲜明,他们虽然风格迥异,却对教育教学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理解。“一样的教学规律,不一样的课堂”。这些名师中,有的不可复制,有的可以效仿,甚至成为某一所学校独有的教育教学特色并上升为典型。本文辑结合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几所学校的教改实际,选用了中国教育报的一组专题文章,期望老师们能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在开展“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升质量”的主题活动中,结合本校或本人的教学实际,充分学习、借鉴、吸纳他们的成熟课改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教学艺术特色,逐步建构本校、本学科独特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也是追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教学如何有效、高效?这关乎到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不仅要自己摸索,更要多看、多学,扬长避短,契合自己专业发展规划,磨砺教学技艺,落实教学内容,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他们为新课程改革贡献了什么
—点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全国众多的农村学校中,江苏省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省的杜朗口中学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佼佼者。在正常的开学时间,每天都有几十乃至几百人到这三所学校参观学习。这三所学校都是农村乡镇初中,他们原来的办学条件在当地都是最差的,他们的改革始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但真正体现他们改革价值的是新课程改革。他们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特征,成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每天都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朝圣者”前去参观学习。那么,他们究竟为新课程贡献了什么?从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的点评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建国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们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在洋思中学改革之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提倡学生自学的实验,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常州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为洋思中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但在整个学校、在各门学科都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洋思中学在全国确属首例。他们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洋思中学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称为“洋思现象”。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在全国的中小学,似乎每个班都有“学困生”。个别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很多,但大面积转化“学困生”却往往难有成功的措施。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洋思中学的追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似乎有些绝对,但它却对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震撼心灵的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失去上进心的学生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重新鼓起上进的勇气——“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肯定也能变好!”他们在这里又找到了自信,又恢复了往日的朝气和勇气。对于那些责任心强的教师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反复地责问自己:“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我的班内出现了“学困生”,肯定是我的责任”,他会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在洋思中学,我曾经看到有的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给学生补课,他们把学生的落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对于那些已经对孩子失望的家长来说,看到这条标语,对孩子的前途又充满了希望——“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孩子也肯定会被教好”,因此他们不远千里跨省市把孩子送到这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来。
当然,洋思中学不是仅仅打出一条标语,而是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所谓“堂堂清”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在下课时,可能有3名学生没有做完,4名学生没有做对,这7名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7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每周星期五下午,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要等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有责任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是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经常说的一句话。乍一听觉得有些极端:现在学生负担过重,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如果课堂再像考试一样紧张,学生还有轻松的时刻吗?学生的负担不就更重了吗?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负担重?固然与应试倾向和追求升学率有关系,但也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系。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紧张起来,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能课上损失课下补,校内损失校外补。于是,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有的学生还要参加各种校外文化补习班,补的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把应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课下就可以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两案合一” 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5、“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老师自己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只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果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东庐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6、“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单靠各级教研员和一些教学专家是指导不过来的,只有自力更生,通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学习和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平衡,即使一些重点中学和名校,也不是每个教师的水平都很高。只有通过校本教研,把备课和教研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般说来,每个教研组既有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水平不同,经验不同,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别。教师的劳动又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一门课,别人很难代替。如果学生遇到一个水平高的老师算是走运,几年下来提高很快。如果碰到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学生也就成了教师成长期的实验品。如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各学校都在考虑的问题。如有的学校实行师徒制,让老教师带徒弟,师徒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有的学校设立“青蓝工作室”,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但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师父也很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经验都传授给徒弟。而东庐中学采取集体备课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7、“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与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相比,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己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朗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8、“张扬学生个性” 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有的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师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而在杜朗口中学,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启示
这三所学校的改革,虽然具体做法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这三所学校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他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他们能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做到。
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理想。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三所学校的改革也不是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家长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这三所学校也不能免俗,他们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还要靠升学的成绩来说明问题。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取得好的升学成绩,他们还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些问题只有随着整个国家、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3个学校的案例以及我个人2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曾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不同阶段,认为在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整体阶段来讲,初中学生就进入了相对独立学习的阶段,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性就得到了全面提升。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那么,先学的“学”与后教的“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后教的“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根本的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简单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是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布卢姆认为只要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就能够帮助“笨”的、“学得慢”的、“智力落后”的学生像“聪明”的、“学得快”的、“有才能”的学生那样学习,而且学得一样的好。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是进步的动力。因此,对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的学校、教师及学生,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
杜郎口中学: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这个偏居鲁西北的普通农村中学,硬是靠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蹊径”。那么,校长崔其升是如何解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从老师独讲到学生人人参与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历经10年改革,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1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二是课堂过关。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赋权、增能、自主应成为课堂价值取向
综合来看,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学校,明显地表现出了这样的共性: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诉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东庐中学在“讲学稿”指导下的课堂别具特色,它更鲜明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集中地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观,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更具备导学达标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自主学习的依据。
探问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
关于自主课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习)”是其重要的外显行为。实际上,那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东庐中学,“讲学稿”成为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那么,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控制。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特征是自主性,这是就心理品质而言的;就哲学意义来讲,自主性的实质和灵魂是主体性,而主体性由自觉性和选择性构成。因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这是我们判断一种学习是否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标准。
自主课堂体现三大特性的统一
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就是自主课堂的三大基本特征。
自主课堂的模式可谓千姿百态,典型的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以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自主课堂需要超越技术走上回家之路
在学习好经验时,许多学校只重形式而不能把握实质。这正如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所说:“几年前,我应邀去无锡某民办学校讲学,该校校长拿出董事会的《推广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定》给我看。他们的决定中把45分钟机械地划成几个环节,并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还规定不得随意变动。那位校长还问我,一堂课教师讲几分钟最好?当时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就觉得他们搞偏了。”
东庐中学的一位老师也说:“讲学稿只是一个文本,最重要的是讲学稿背后的东西,它在形成、使用、反馈„„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东庐的精神内涵、集体智慧、价值追求,不是别人短时间所能看得到、学得到的。”
据此,构建自主课堂,应当超越技术、超越课堂本身,综合地考虑问题。第一,建构自主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第二,坚持不懈是教学改革成功最基本的保证。第三,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仅仅是我国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例子,而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真正的思想在民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不一样的课堂
日前,在全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分别介绍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经历、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另有12所学校也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与会的专家结合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点评。相信读者对洋思、杜郎口、东庐这三所学校并不陌生,在此,我们愿意带领大家以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它们,并重新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给那些正在改革及将要行动的学校以启示。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实战
凡是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洋思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最为重要的途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洋思人认为,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困生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而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都生活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教师讲了几分钟,或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学得特别紧张。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能”: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教师上课布置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知识,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由此,紧张成了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正如洋思中学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播下了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东庐中学: 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时下,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许多都可以追溯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改革,到底该关注什么呢?陈康金校长认为,东庐中学在背后支撑讲学稿的理念和做法比讲学稿本身更为可贵。
讲学稿从何而来
讲学稿是为了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在实践中领悟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和新课程的理念,经历了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东庐中学也曾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挣扎,并每每以失败告终。1999年,通过审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反思曾经进行过的一些改革,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实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方案。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找到一条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局面的有效途径。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改革备课模式首当其冲。
东庐中学从抓备课组建设入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的,实行“师徒结对制”;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1996年起在数学和化学学科进行了“目标教学”实验;为有效使用教辅资料,1998年起全校教师进行了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为搞好预习,还进行了运用“导学卡”预习的尝试。
为上好复习课,数学学科组尝试在同一年级实行“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备课实验。实验中,先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主备教案,然后集体讨论共同使用。后来,在化学组中也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令人欣喜的现象出现了,两个组的青年教师成长了,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缩小了,整体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这时,有教师提出: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能不能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呢?让教师的教案同时成为学生的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资料。这样,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可以减少课堂笔记和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能更好地发挥投影仪等电教设备的作用,一举多得。于是,这两个组就开始试行这种做法,他们将师生共用稿称之为讲学稿,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了起来。
在调研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东庐人又提出了初中教学备课模式改革研究——讲学稿备课模式的研究。为防止教师留恋旧思维、老办法,在动态中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扭转到位,东庐中学紧接着实施了不订教辅资料、不补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等配套改革措施来规范办学行为。
2001年起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更坚定了东庐中学把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数学组、化学组到语文组、英语组、物理组、政治组,再到历史组、地理组、生物组的逐步推广过程。与此同时,讲学稿的定位、研制、使用等专题研讨也在逐步深入。
还原真实的讲学稿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经过摸索,东庐中学对讲学稿的编写有了明确的规定。根据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对各科讲学稿的设计和编写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一是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重“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六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七是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八是主备和审核教师要署名。
讲学稿的编写有一定的流程,其编写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寒暑假备课,指教师个人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主备教师备课,指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备课,指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课前备课,指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手中,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上课前,教师必须视情况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了解学情。课后备课,指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
讲学稿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变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的实施要靠师生合作互动,其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因而,在讲学稿实施之前,东庐中学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使用要求:
第一,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完成讲学稿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第二,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为:
第一,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第二,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第三,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第四,用讲学稿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指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指通过精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第五,教师必须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讲学稿助推学校发展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 讲学稿的研制过程使备课由“重写轻备”转为“重备轻写”。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探索过程使问题成为研究资源,经验得以形成和积累。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快提高。
除集体备课外,东庐中学还经常举行专题讲座、学习汇报、课改沙龙、月末研讨等有组织的交流活动,使教师逐步“敢说”、“会说”。同时,学校还努力提升教师日常交流的价值,倡导教师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某个教学问题,围绕讲学稿的设计、使用进行交流探讨,把办公室变成教研沙龙的场所。
因此,我们可以说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讲学稿,而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
相关链接
三级备课组落实课堂质量(天津市大港第二中学)
“三级备课组”即规范备课组、开放备课组、优秀备课组,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要求。备课组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人有效反思,实现“一课两议”,即课前议和课后议,保证组内每个成员的每节课都是高质量。“一课两议”活动每周针对一节课,切实落实课前和课后议教法。备课组及时发现课堂上的亮点,及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形成反思和总结例证材料。同时,同课异构、电子教案共享和二次开发等活动也使“三级备课组”别具特色。
课堂中追求“和谐互助”(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学习好的学生教学习差的学生。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师傅”,学习较差的当“徒弟”,师徒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和谐互助”强调把课堂各要素按对立统一的规律组织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在和谐的课堂组织关系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使认知、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
构建“学案五环节学问课堂”(山西省长治市五阳煤矿中学)
“学案五环节学问课堂”以学案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为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为情境激趣(设疑)——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测验。情境激趣,即在上新课前,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目标展示,即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订出具体的、正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即学生在自读提纲的引导下进行课堂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自读提纲和教师的要求,一边自读,一边思考,一边练习,初步领会知识要点,并发现疑难、记录在案,以便于在小组合作时得到解决,从而完成“初次学习”。合作交流,即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开展交流,完成“再次学习”。拓展测验,即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各类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改革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初级中学)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巩固拓展——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引入”旨在为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探究学习”讲究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避免教师过多的灌输与管制;“巩固拓展”是学习的巩固与知识的深化;“创新发展”重点加强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篇: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青春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青春
一个教导员的阅读信念
我把这本《青春之歌》推荐给了我的每一批学员。当我向他们描述起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时,我看到他们的渴望与激动。是的,我想,这种青春的激情与奋进的精神曾经触动了我的前辈,触动了我,也会触动中国军营的新一代。
第一次细细地读《青春之歌》,是我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单位工作的时候,看书的那天我已在学员队担任了将近半个月的队干部。从学员到干部的转变,从熟识到陌生环境的改变,都让我有一些无所适从。面对和我年纪相差不多、对从军历程充满了希望和理想的学员,我下定决心要早日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好自己作为学员队干部的神圣工作。
那天我跟学员旅的一位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深谈了一个下午,觉得受益匪浅,临走时,他从他的书橱里找出几本书,要我读读看。其中一本,就是《青春之歌》。说实在的,这本书我在初中时就读过,还曾应老师要求写过读后感,但是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我摩挲着这本有些泛黄的《青春之歌》,开始读它。这一读,连晚饭也忘了吃。在屋外学员整齐嘹亮的口号声中,我的心随着林道静等书中人物的每一段艰难历程而跳动不已。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年轻人特殊的奋斗方式,而永不改变的,是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对革命信念的坚贞。
当我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较为丰富的基层主官,我总是想把所有的优秀思想、所有的优良品行都灌输和传递给我的学员们。为了搞好政治教育,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做了许多的研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学员介绍,然而,面对未知的部队生活,他们年轻的眼睛里虽充满着渴求,更多的却是充满着不解和懵懂。是我的准备不够充分,教育方式不够活泼,没有抓到最主要的东西?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向当初那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讨教,他笑了笑,居然又递给我那本《青春之歌》。刹那间,我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句话从我的脑海中闪过: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青春。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对于我们所关爱的人过度地担忧了,每个人的青春都要由自己去经历和总结,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丰富多彩,作为基层主官,我们要坚信我们的学员对党的事业信念如磐,并对其思想行为加以适当的引导,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的军旅人生会一个比一个精彩。
后来,我把这本《青春之歌》推荐给了我的每一批学员。如今的这批学员,基本上是90后的一代,青春活泼、个性鲜明、自信十足。当我向他们描述起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时,我看到他们的渴望与激动。是的,我想,这种青春的激情与奋进的精神曾经触动了我的前辈,触动了我,也会触动中国军营的新一代。
我的红色经典营养④
让爱在心中延续
汪雁宾(75022部队政治处干事)
最喜欢读的图书(文章):《司令爸爸司机爸爸》
读了《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不由得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影片《英雄儿女》。女主人公王芳就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老革命的爸爸,一个是老工人的爸爸,直到哥哥王成牺牲,战场上的巧遇,王芳才知道7自己的真实身世。《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一书让我们走进历史,倍加珍惜战友情,让爱在心中延续。
他是我心中的偶像
余勇军(73022_部队61分队中士班长)
最最喜欢读的图书(文章):《许世友上将》
用身经百战来形容许世友上将一点都不过分。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入少林寺,通晓十八般武艺。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大刀团长,还是抗日时期的骑兵司令,打胶东,战济南,出奇制胜,屡建奇功。我敬佩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孝两全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他是我心中的偶像。
读红色精典做红军传人
蔡韵(73022部队电影组战士)
最喜欢读的图书(文章):《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描写了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白洋淀边,张嘎在“鬼不灵”用机智勇敢与日军斗争的故事。读完让人热血沸腾,身为堂堂七尺男儿,我们更应学会勇敢和坚强,为保卫祖国而战。
没有对错,只有做得好与不好
马协杰(驻新疆某部干事)
最喜欢读的图书(文章):《狼牙》
《狼牙》是纪念中国特种部队激情岁月的书籍,看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真想再次走进主人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军旅生活的喜怒哀乐。读完《狼牙》,更让我记住7这样的一句话: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做得好与不好。
第四篇:一样的IT人 不一样的IT职业
ERP咨询顾问 一样的IT人 不一样的IT职业
IT职业,由于专业性强,工作相对稳定,一直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选领域。而ERP咨询顾问,在IT业界以高薪、体面著称,但大多应届学生不太了解这种职业,而与高薪、体面的职业失之交臂。
IT热门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IT热门职业,无外呼ERP咨询顾问、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工程师、IT项目经理、IT销售几种。
IT职业中,人们最常见的就是软件工程师,实际工作中软件工程师有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两种细分职业,这种职业入职的一般都是初级程序员。编程行业业内有个惯例,30岁以后的程序员面临转岗,如果不能发展成为系统架构师或管理岗位,只有转型其他IT职业,这是众多30岁以后软件工程师的烦恼。
网络工程师,名字叫的很好听,大部分都是在做一些基础工作,网络维护、电脑及网络设备管理等等。在一般的企业里,网络维护属于后勤部门,为销售部门服务的部门,不受组织上的重视,网络工程师可能业务很精,但是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少,工作重复性高,单调、无味,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IT职业。
能做网络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的同学,都是学习较好,技术比较棒的。技术一般的人大多走了IT销售这条路,IT销售对于有销售潜质的同学,确实一个好的平台,成长快、加薪快,三两年就能成为销售精英。但销售工作是压力最大的工作,很多人对其望而生畏,事实上也是,在销售职业干的出色的人才是少数,大多是业绩平平,在不断增长的销售任务上拿着底薪,活在生活的底端。
IT项目经理是IT领域一个被业界看好的职业,但IT项目经理大多是从咨询顾问或销售岗位上转型过来的,没有人能上来就干IT项目经理。ERP咨询顾问职业不同于软件开发和网络维护职业,是一种终身制职业,从ERP初级顾问到ERP项目经理或CIO,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人的能力和薪水都会不断攀升,职业发展上“越干越吃香,越老越值钱”!
ERP咨询顾问 人才缺口巨大
ERP咨询顾问是职场上少有的一种终身职业,职业发展上呈现复利发展,随着从业者经
验的增长,可以向ERP售前顾问及ERP项目经理或CIO等更高端的职位发展,职业上升空间可谓无限大。
ERP咨询顾问一般有两条职场发展路线,一是专家顾问型,二是企业管理者型。专家顾问型:初级顾问→经过工作积累后成为中级顾问、高级顾问→几年左右成长为专家型顾问。企业管理者型:初级顾问→项目经理→CIO或创业成为企业管理者。
据了解,普通ERP咨询顾问人才年薪在五六万元左右,中级的ERP咨询顾问年薪达到10—20万元,高级ERP咨询顾问或CIO年薪可以达到近百万元。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剧,企业转型升级压力陡增,信息化需求不断加大,使得管理软件厂商对ERP咨询顾问这种信息化应用人才需求大涨。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管理软件服务商至少需要ERP咨询顾问5-6万人,而目前才有不到3万人,人才缺口巨大。ERP咨询顾问成为各家厂商争相抢聘的人才,用友软件另辟新径,全资创办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吸收有IT、管理工作经验或教育背景的人,定制培养成行业紧缺的ERP咨询顾问人才,充实到信息化行业中去。
目前,用友管理软件学院每年输送几百名ERP咨询顾问专业人才到用友体系及其伙伴单位、客户单位,对管理信息化行业的高速、健康发展不无裨益,但当今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断高涨,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的培养速度无法改变ERP咨询顾问专业人才短缺的客观现实。
应届生选择职业要看职业发展后势
当下,正是2010年毕业生离校找工作的时间,如果能看到这篇文章,是你本人的幸运,也是笔者的幸运。毕业生获得了职场指导,笔者也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了有用的人,经验也就实现了自己本身所有的价值。
笔者提醒各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看职业长期发展。前两年MP3特别火,包括白领、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几乎人守一个,可现在其功能完全被手机所替代,这个产业的从业者也都要另谋职业。这个说的是行业,上文谈到的程序员转型说的职业。谈及编程工作,大学毕业生无不欣然向往,孰不知职业背后的发展蕴藏着转型的危机。在求职过程中要选择好职业与行业,综合兴趣、前景、自身条件等因素,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合适的行业,选择的准,以后的发展才会顺畅,理想才会得以实现。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ERP咨询顾问这样一个职业,了解的人也许明白,这个职业对知
识结构和技能广度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懂信息化工具,又要精通企业业务流程,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没有行业经验,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入职ERP咨询顾问也许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但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的诞生,改变了这种入职无门的状态,很多应届毕业生通过用友学院6个月的系统培训,成为了一名合格的ERP咨询顾问,并被推荐到用友体系就业,通过投资和学习成功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职业选择。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是专业培养管理软件应用顾问高端信息化紧缺人才的用友直属教育机构,定向培养、高新就业,很多人在那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走向了自己向往的职业生活。
第五篇: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童话范文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童话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幸福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快乐向往;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憧憬;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神秘心扉。童年里有苦,有甜,有欢笑,有泪水,有激动,也有沉默。童年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段难以磨灭的痛并快乐着的时光,一直让人念念不忘,而印记最深的那段属于王子与公主的故事。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呢?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童话!格林童话展携手联投置业,倾力打造童话真实天堂,与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矮人、丑小鸭等童话明星面对面!展会首站于5月1日在联投龙湾盛大开展。当天到访游客近千人,展区内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大小盆友,展区外大家都争相参与到各种生动有趣的小活动中来,现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