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业务讲座
支教业务讲座
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封闭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实行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学
学习、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精心设计,唤起学生学英语的欲望:
1、在上课前,让学生唱唱歌,振奋一下精神;给学生放英语歌曲;值日生用简单流利的英语报告当天情况,这样可以用优美的歌声,流利的英语使学生心理舒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初一学生二十六字母时,先让学生听“A B C”song,让他们对二十六个字母有初步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被这动听的歌曲所吸引,产生要学的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英语数字1到10时,让10位同学排好数字歌的节目,每人手里拿一块写有英文数字的纸板,全班一起唱数字歌,唱到1,表演的同学便出示1,唱到2,便出示2,这样全班同学便对英语数字的写法有了较深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2、“万事开头难”。我们在明确了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了重点、难点,安排了合适的教学步骤后,还必须考虑采用何种引入手段,怎样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使之主动地学习。新课引入的设计除了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有时开门见山,有时顺藤摸瓜,有时画龙点睛。通过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用情景法讲语法: 有不少语法可设置情景法进行教学。如在教“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我主要利用教室的情景,我一边走向门,一边说:“I'm walking to the door.”接着边开门,边说:“I'm opening the door.”然后问:“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opened the door.”然后我边在黑板上写字,边说:“I'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学生边看教师的表演,边叙述。学生根据这些情景,很容易掌握这一时态的用法,最后再进行巩固操练,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以便增加他们的参与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
2、用情景法教课文:
要把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应尽量把动作、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情景中,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Getting Ready To Go”(Lesson 46 J B Ⅲ)时,事先准备二张机票,一只鸟笼,几只包和一些衣物及日用品,让四位学生扮演格林一家,他们正忙于整理东西,教师在旁解说。
Teacher : It was Friday evening.The Greens are getting ready to fly to England.They're filling their bags with clothes and other things.Let's see what happened.接着让那四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教师在旁解说,遇到生词、词组则挂出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
3、用情景法练句型。呈现句型的方法多样,可以利用情景、动作,把学生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一起印入脑海,这样印象比较深刻。例如在教句型“What does he do?”时,先从自我介绍开始:
Teacher: What do I do? I'm a teacher.然后要求学生把这段对话改为第三人称:
A:What does he do? B:He is a teacher.最后请几位学生通过道具、动作,扮演医生、工人、警察、驾驶员等,进行小组练习,从而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对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使录音机、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形、光、声、色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加上声光媒体,活动节奏快,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1、它能使笼统的书本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变活,使思维在各种媒体展现训练中得启迪。例如在教“John's Day”(Lesson 39 JBⅡ)一文时,用投影介绍电梯构造,用录像观看John一天的活动,并采用学生普遍喜爱的卡通画面,最后通过录音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整、清楚、系统的理解课文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运用电教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新教材的特点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而说的能力只有在说的练习中培养。在每堂新课前,安排学生看图说话,看图编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如教Lesson89 JBⅡ时,先出示幻灯片(凯特在路上打球,吉姆正在劝阻),让学生根据幻灯片内容展开想象,自己编对话。如:A: Kate, don't play on the road.The car can hit you.B:I wanted to get my ball.A: You mustn't play on the road.It's dangerous.待他们编好对话后,再播放原文录音。当学生听到跟自己编的内容有相同之处时,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采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上课时既要注意课堂秩序,又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演讲式: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进行2分钟演讲。每堂课上课开始,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进行演讲,内容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做的,并要标新立异,使用他们自己组织的语言。开始时,有的学生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经过几番训练,他们的神态就趋于自然,用词也比较准确。有时在他演讲结束,给一些肯定、鼓励的话,定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我班有位张翼的同学,他平时英语水平一般,有一次轮到他演讲,把他弄得束手无策,脸红耳赤。等到他终于完成了2分钟演讲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定了他的成绩,并鼓励他以后多训练自己的口语。后来一有表现的机会,他多会努力争取,并力求做得完美。
2、表演式: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要求形象逼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还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编造相类似的情景进行表演,如在JBⅢ Lesson38,学了“ Mr Green's problem”后,让学生创设出“ Mrs White's problem”.表演者身临其境,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接受得快,提高了英语的实用性。
3、互问式: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个人都动口动脑,让学生根据课文编出问题,互相问答,形式可多样,如发现错误共同纠正。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回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反映能力与应变能力。
4、复述式: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改写或复述,有时也可通过看图的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复述。这样做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记忆,又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五、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体会。
在英语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既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又给他们对掌握不够的地方犯错提供了机会,并及时进行自纠。例如课前,叫同学上讲台用英语作简短的报告,其他同学仔细听,找出他可能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完there be句型后,同学们利用班级中的男生、女生、文具、桌椅、地图、门窗等,尽快表达。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词汇和句型,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
六、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授课效益的必要手段,有人称它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加强直观性,有利于教师系统地、有条理地传授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好的板书是一幅用文字符号构成的艺术画面,既可以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又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
第二篇:2014业务讲座
2014/2015 第一学期小学部教学业务要求
主讲人:郑丽敏 2014年8月18日
参加人员:全体小学教师 地点:大会议室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更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备课小学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模式,充分体现教改思想,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环节,精心设计有益的课堂活动。
教学进度表制定完善,放在教案最前面。平时教学进度要及时、按实际情况填写清楚。
3、每节教案必须标清节数,授课时间必须准确标注。某节课如果没上,要在教案上写清原因,否则按缺课案处理。
4、教学后记必须及时填写,主要记录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原因,积累经验,不要只言片语的套话而应该有实际作用。
5、必须提前备课,保证教案编写有两节余案,6、必须及时把校长、主任听评课的意见体现在教学后记中。写清哪位领导评的课,评课意见不用特别详细。
7、集体备课记录一定要按要求跟上,符合教学实际。
8、班任教师要在教科书上有比较详细的标注,(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上无准备的课。要求做到六备: 1.备《课标》: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深刻理解《课标》,做到 “胸有全局”。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堂课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泛收集教学资料,补充内容要适宜。吃透教材内容,做到 “心中有数”。
3.备教法: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优化的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能力。还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注意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改革创新,做到 “灵活有序”。
4.备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需要;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等。以便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人”。
5.备学法: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积极引导”。
6.备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方法、教具、学具使用、问题设置、基本训练、演示实验、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环节都应周密考虑,精心安排,使之充分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做到“有章可循”。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课堂教虚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大胆尝试教改新模式,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遵循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的宗旨。我们教师要多专研、多反思、多借鉴,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1、预备铃响时有课的教师就应该等候在教室门口,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做到上课起立要规范,要面向教师敬礼,然后师生互相问好。
2、上课伊始可根据学习内容或者上一节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可以有必要的复习巩固,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问的内容不可太多,选择重要的巩固即可。
3、要有必要的导言,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要有必要的不同内容的过渡性语言和结束语。语言要力求简洁清楚、富有文采。不可随意,不可说大白话,注意读准字音。语文教师更应该力求精准。
4、课前要公布学习目标,可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用语言讲述,语言讲述时要把重点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一节课要有恰当的板书,板书一定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我们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所以自己首先要做学生的榜样。
5、学习方式多样。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一定有价值有意义有必要,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题目,不可随意就让学生讨论,浪费时间低效耗时是最没意义的。讨论时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而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随时督促、指导、点拨,决不能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可流于形式,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改工作中。主要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先解决学生“我要学”和“我会学”的两个问题,教师协同作战,互相配合,一心一意,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目前的课改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全体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完善。
6、如果想让学生到讲台展示,教师应说清展示任务,提出展示要求,关注学生展示情况,存在问题教师及时追问或引导,同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展示学生的错误、不足及时补充、纠错。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评价,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无论提出的问题正确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引导解决。课上适当穿插一些训练。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进行验收。
7教学目标明确。能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8.教学内容准确。教师对学科的内容、应用及相关的知识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而且能够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
9.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设计适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10.教学氛围和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进取心和成就感。
11.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法、学法、教具和学具。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熟练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2.鼓励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3.掌握教学艺术。教师语言要清晰、规范、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态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要清晰、工整、布局合理。
14.遵守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不擅自改变进度;提前迎候学生进入教室,遵守师生课堂礼仪常规;教师在授课期间不无故离开教室,不会客,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处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要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重视教学卫生,注意学生读写坐立姿势,强化落实“三个一”要求:眼里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课桌一拳远;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严格执行“减负”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三、作业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以此来调节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做到三个“保证”:
1.保证质量: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不留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分层设置作业,鼓励弹性作业。除写、算性作业外,加强口头和实践性作业。
学生保证按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教师保证按要求高质量的批改作业。
2.保证适量:作业量应适当,难易应适度。主要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予以控制。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它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留置的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不超过20分钟
注:各学科课内作业数量详见《教学工作要求一览表》 一、二年级写字:每学期32次,即2次/周。三---六年级写字:每学期16次,即1次/周 算草每学期(1—6年):每学期32次,即2次/周 三---六年级作文:每学期8次
单元月考试卷及分析总结:每月1次
学生笔记或练习本(带本)部分学科:每周批阅1次
3.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次数、时间、正确率等应做记录;实行等级评价,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
4、家庭作业本学校统一及时认真规范完成,批改认真决不允许出现差错。
5、上交作业必须精挑细选,针对性要强,凸显典型性。批改要及时,有必要的圈点,标注,示范,修正等。反馈要及时,学生要用红色笔改正自己的错误。
6、保证次数,确保质量,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注意文面整洁,尽量不勾抹。作业 讲评时要把书写情况做以点评,经常性的强调,直至形成好的书写习惯。
四、计划、总结
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学人员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和衡量其教学工作基本行为的客观标准。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本学期本着三个“着眼”做好本学期的计划、表册记录、总结: 1.着眼于整体,拟定学期各项工作计划; 2.着眼于积累,记载学期各项记录表册; 3.着眼于实绩,完成学期各项工作总结 注:表册内容详见下发的教师工作要求
第三篇:2014.10支教讲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指导
朝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海娟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三课时。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综合实践课与各学科的联系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整合学科,它与各科都有联系,它的活动主题就是把各个学科的实践活动汇集到了一起,比如:“有趣的编码”、“小图形大智慧”、“小小理财家”是数学中的活动;“我爱你,汉字”、“和书做朋友”是语文中的活动;“小雨滴诞生记”、“可爱的小雪花”是科学中的活动;“我的小书包”、“我的家庭树”是品社中的活动;“美丽的扎染”、“巧用玉米皮”是美术中的活动主题等等。同时《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学科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活动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各学科打通进行。
(二)、综合实践课与各学科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科课程通过学科课程教育,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整体目标)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 —— 生成的主题(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时空 —— 开放的时空(学习方式)间接学习—— 实践学习(使用教材)预设性教材 —— 非预设性的资源(教师作用)“教”师 —— “导”师(学生发展)同步为主 —— 个性需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模式
(一)、主题活动的类型
根据活动时间长短,活动主题内容的多少可分为长周期的大主题和短周期的小主题两种。一周及以上的称为长周期大主题,三课时及以下的称为短周期小主题。
(二)、小课题活动教学模式
鉴于我县小学综合实践开展情况以及各校师资配备现实状况,重点介绍一下小课题活动教学模式。
小课题顾名思义是小的课题,选题的角度小,范围小,它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课题要小,浅显易懂,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一次活动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 1.活动策划。理论准备,形成活动主题。
2.课题生成。师生根据活动策划的初衷和主题思路,从不同视角
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小课题。
3.选题策划。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根据自身优势及兴趣爱好进行选题策划,填写计划表,形成小组或个体活动方案。
4.活动探究。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实地考察、专题访谈、搜集资料、分析材料、观看录像、实践操作、自我评价等。
5.展示成果。以各种方式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6.动态评价。从多角度、多层面组织对活动的综合评价。包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等。
7.活动反思与延伸。
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与批评精神。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
一、及时反馈--写师生在活动中遇到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二、实话实说--写得与失,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抑或不尽人意的地方。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积累经验,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操作更自如。(此部分可因活动主题随机安排)
活动延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教师基本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学生初步达到既定目标后,视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接受程度的深浅,与教师呼应配合所引出的情绪高低,以及剩余时间的多少而灵活掌握的终了阶段。广义的指:在具体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为巩固学生活动内容,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所设计的一切活动。
制作类、探究类的小主题以“利用废物制作相框”为例详见
知识积累与展示类的小主题以“成语大比拼”为例 概括起来就是
培养兴趣 引导方法
学习技能 建立规范
跟踪过程 发掘价值
巩固方法 实践创新
帮助进程 倾听体悟
大主题的活动根据活动阶段可分为以下四种课型:主题确立课、方法指导课、成果制作与展示课、总结汇报课。小主题实质上就是把以上这四种课型在时间上压缩了。
三、小课题活动说课模式
1、主体产生的背景
2、活动目标
根据三个维度制定活动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活动重难点
4、活动准备与方法
5、学情分析
6、活动设想(也就是整个活动的课时分配)
7、活动过程安排
要求说课教师先介绍所选主题活动的整体课时安排,再重点介绍
所讲课时各环节的具体设想。相当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流程。
8、说板书设计
9、活动反思
总之,要一路延续综合实践活动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全程的有效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角色。教师有效指导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这门课程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要想法设法让自己的指导更加有效,给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指导
朝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 海 娟
2014年10月
第四篇:教师业务讲座材料
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
白沙中学教导主任讲座材料
一个国家的兴起必起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是教育之灵魂、教育之关键。伟大的教师,培育旷世之才,造就伟大的时代。
自古以来,师承“传道、授业、解惑”祖训,中国的师者风范似乎总是循规蹈矩,教师的“一桶水”在以知识授受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用之不竭”。而今世界,新知识排山倒海,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使我们教师明显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
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已经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中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可见,好学的教师最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要想学生好学,必须老师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学生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力量。所以说,引发学生才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放下所谓的“师道之尊”
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与老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教师首先要接受这种新观念,放下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的同学、学生的朋友及学生的学生”。
陶行知说过:“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教师要想留住“思想的青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道之尊”,敢于做学生的“学生”,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永远不落伍”。
二、反思教师角色,走出“传统误区”
暑期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走进新课程。所以要反思“传统教师角色”,走出误区,实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仍有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表现。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及设计的教学程序等仍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未摆正其应有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发挥学生自身这个最好的课程资源,缺少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学生往往扮演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2、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处处在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刚刚活泼起来的课堂或刚刚点燃的思维火花总会在老师的一声“坐端正”,或面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而露出的一脸不愉快中失去活力。常令听课的老师有点惋惜,也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中断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正是因为教师没能完全走出传统角色,使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学,越学越快乐。
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传统误区,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道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转变自己角色,勇做学生的“学生”
怎样做学生的“学生”,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呢? 陶行知说得好:“好学业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宽容;
(三)与学生共甘苦;
(四)跟民众学习;
(五)跟小孩子学习。”
教师要努力做个“好学的教师”。教师在课堂如何做到“好学”,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就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平等互动
“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就是指教师要有学习意识。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实现向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彼此敞开心扉,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
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见解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提问的方法,乃至衣饰、姿态、表情等。
“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便创造了真正的教育。以达成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
善于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在同-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学习。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学生中、从课堂中汲取“营养”,获得学习。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虚心互学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也会有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吸纳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有时会比教师懂得更多,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亭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这是陶行知对教师的教诲和忠告。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要经常性地“充电”,以开放的心胸去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去探寻真知,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素养。
要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大河”转变,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已不完全适应新课改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大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教师要由“导师‘向”学友’转变,虚心向学生学习,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3、“竖起拇指给学生奖赏”——激励互助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教师要由课程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过去的课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这样,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发展总无可能变为现实。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思索的独特判断要倍加重视,尤其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激情能量。
第二、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学生在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和才能的进步。学生的细微的进步当须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并以对明天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
第三、教师要敢于当“应战者”。新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勇敢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和学生一道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挑战”与“应战”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其学习进步更是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如陶行知的“每天四问”,就为教师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白沙中学教导主任讲座材料
各位老师,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成为其标志性特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主流,成了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着眼点。在终身学习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了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应率先学会终身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当今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校领导业务讲座材料
学校领导业务讲座材料—— 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环节——备课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更不应该是对教参教案的照抄照搬,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还应该考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的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再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本着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有效指导教学的原则,我校形成了有效备课的基本思路: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保障,集有效备课与教学研究于一身。
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实行周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备课组,教研组长为负责人。每月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及计划,对全月集体备课活动作出安排,明确本月集体备课活动的次数及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我校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教师个人钻研教材——群力群策,打造“精品”——补充个案,凸显个性——及时反思,交流提升——梳理总结,完善教案”。
备课组全体教师要提前对下一周教学内容或事先安排的课例深入钻研教材,备好个案。关于教师个人的教案我们也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优秀教案可反复使用。辛辛苦苦备一份教案,凝聚了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智慧,不会很快就过时。在短时间内教相同的年级,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上年的教学反思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样可以腾出时间更多地进行研究和学习。每学期期末,教研处会将一学期的备课归档,收集到我校的资源库,供下一届教师参考、使用,我们允许教案的重复使用,但必须有自己的个案补充。学生不同,“备学生”这一环节就不同,个案更多地关注学情的分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旨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必须有自己的个案补充。再次,教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学后的反思与改进意见是教案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就是二次备课,通过二次备课认识到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每一课的教案后边都必须留有一定的位臵,随手写出教学反思。对于新上岗教师的教案,我们的关注点也会慢慢从教材分析向教学反思过渡,对反思的要求相应也更高些。
本学期开始,对于教案的检查我们实行周检查制度。每周四的下午,各教研组长会把本组的教案收齐,进行检查审核。下一周开学之前返回教师手中。这种周周清的工作方式引起了老师对备课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每次集体备课,指定的主备人会至少提前一天把初备稿交到教研组每个人手中。初备稿大致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①备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特点,理清重难点;②备教法,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③备学生,分析、设计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措施;④备相关的资料,以此拓宽知识面。⑤备课过程的困惑、疑问。在主备人分析教材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提出疑问后,其他教师可以献计献策。肯定精彩之处,共同解决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臵、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在每周的集体时间里,大家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此时,备课和教研已融为一体,这种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备课行为和过程,使得教研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变得平民化、大众化。备课和教研的融合奠定了教师的理论基础,提高了教师的学科能力,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践告诉我们,这种集有效备课与教学研究于一身的活动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实实在在的反思,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各任课教师进行课堂实施后,要写出教后反思并进行交流。教后反思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我们建议教师的课后反思做到“五记”:记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记败笔”之处,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记教学机智,让“智慧的火花” 不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记学生见解,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记再教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集体备课对我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参与和研究意识的提高了,随时随地研讨的气氛浓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明显迈得大了。
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保障,集备课和教研于一身,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校关注有效备课,促成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这些做法,并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确实让师生受益匪浅,我们清楚地看到课堂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落实,不断改进。
学校领导业务讲座材料——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导语设计要新颖,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导入语要巧妙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要讲求实效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2、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臵疑辨析。
3、以趣结尾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趟高效课堂还须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结尾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还应起一个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展课堂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在物理的结尾,我们应该选取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结尾,这样往往会起到令人萦怀难忘。
学校领导业务讲座材料——
谈教师如何备课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要上好课很难,上好有实效的课就更难。如果课前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又没有必要的准备,上课时匆匆上阵,其效果也不言而知。所以,做好课前准备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备课前
备课是上课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实施教学的过程。
1、备教材:
(1)要认真研读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法规,要着重弄清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的规定,明确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中的哪能一层次,避免教学离纲。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住址推敲书中的每句话,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主从关系,研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参考书及杂志的有关文章,是教科书的补充,要利用有关资料掌握最新的教研、科研动态,帮助自己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以及了解与本知识相关的其它参考书中的习题、学法和掌握最新信息。(2)做题:
要把每节教材中配备的例题、练习、习题全部做一遍,研究解题的思路、方法及难易程度,精选习题,明确每道题在传授、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以便在教学中统筹安排。
2、备学生:要认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这节(课)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和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规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
3、备教法:灵活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备课中
⑴教师要理清教学思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⑵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要精心设计。宏观上,要写明一堂课要“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还要指明“怎么教,如何学”(教学方法)。微观上,要对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建立过程、知识的应用巩固、师生活动的安排、设计板书、各教学层次的衔接、课堂小结、作业选配等方面进行设计。年轻教师甚至要备出课堂上精炼、准确、生动、逻辑严密的教学用语。武侠小说中说,先由有招,无招则更高。这是境界。
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学习需要。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在科学、合理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状况下鼓励教师突破书本,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以上这些内容都应提前1天备清、想好。
三、备课后
备课后,要理顺和简化教学思路,抓筋抓点。
⑴进行教具、学具、课件及学生学习资料的准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用具。写好小黑板、卡片、图片,准备好幻灯等教具。
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并对后续教学作适当调整。1只粉笔进课堂是不允许的。但也不是形式上的写1块小黑板就叫有准备课。而是以上几点的综合评价。把不足、也许、可能尽量消灭在课前,真正向课堂要质量。
四、课堂教学
1、每堂课应依据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授课,不允许无准备、无教案上课。
2、要认真组织教学,妥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语言要准确生动;板书要醒目,脉络清 楚,书写画图工整规范。
4、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解符合科学性,不出知识性错误。
5、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提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如讨论、实验、解题练习等)。要讲练结合,每堂课应有10至15分钟的时间(低年级比高年级多)给学生进行练习,并加强对差生的指导;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6、要加强“过程教学”;重视展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总结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7、要恰当运用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学校领导业务讲座材料——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及时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把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他就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审视自己的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改进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以达到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的统一。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所谓经验型教师,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比较雄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谓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知识上的欠缺、教育理论的不足、教育技能的不到位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急需提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使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良的教学行为、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第四,教学反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而培养学生的重任在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反思中获得和提高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千较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性格培养性格,用智慧点燃指挥,用生命影响生命。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生活中的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品德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课程目标,把学生培养好,就必须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知识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结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曾有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以后又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是长流水。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纵横驰骋,应付自如,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强烈的感染和无限的乐趣。此外,教师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说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突出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协调发展;
2、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会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这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在预设中所未料到的新生成的知识,自己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有效的途径进行。并结合以上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3、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前一节课或前几节课的教学行为以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是否适宜。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与设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预设(原计划)的那些内容?为什么?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方法?是否有哪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一个教育研究的开始。
四、自我反思过程
一般而言,教学反思过程可以范围几个阶段:
第一步,具体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情境,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便进入到反思环节。
第二步:观察与分析阶段。此阶段,教师应着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如自叙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等。经过这种分析,使反思者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由反思教师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
第三步:重新概括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来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的、自我定向的。
第四步:积极验证阶段。此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的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反映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并不分明。
五、怎样自我反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 特征并遵循认知即思维规律,这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能使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就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做好这项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从多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来收集;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来收集;还可以通过学校对学生的民意测验来收集等。
②要尽量获得真实的信息。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民主,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反馈意见时打消顾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获得准确、真实的信息。
③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反馈的意见,并及时回馈与学生沟通,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
④要辩证分析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辩证的分析,既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全听全信。要做到客观分析,有效的吸纳。
2、从同行的评议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应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应有同行群体的参与,因为同行教师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对同类问题有大致相似的看法,所以,同行教师之间对往往具有较深刻的理解,更容易发现对方教学中的优缺点,彼此间的经验与不足更容易为对方所借鉴和改进。因此,在教学反思中,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精神,互相观摩、交流,切磋琢磨,就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这样的反思教学应注意
①端正思想,教师之间合作互助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学校间的竞争带来了学校管理的变化,在学校管理中关注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学校内部教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演变成单纯的竞争关系。有些教师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保密,尽量避免其他教师学习到自己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种“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必然会造成学校内部教师整体配合的不协调,因此,端正思想,加强教师间的密切合作,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
②明确这种反思是互动的、多向的、立体的,而不应是单向的。在教研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中,都是新教师的反思,在公开课、观摩课、调讲课活动中,都是执教教师的反思,而老教师和其他听课的教师的指导,评议,往往是帮助新教师或执教者进行反思。按理说,这是对合作反思的误解。教学反思的过程,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摩者来说,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在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老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经验是否合理有效,体现在新教师身上的生机活力和激情、观念和思想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等;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应反思,“如果我上这节课我来上,我会﹍﹍”,同时,执教者哪些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哪些不足是共有的,需要共同改进的。
3、以“超越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所谓“超越自我”就是抛弃自己过去的成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去的教学行为。这应是教师自我反思最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反观内省。对自己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写教学日记、札记;同行对话;案例的收集;课堂教学录像等。在反思教学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效果最好、收效最快的是教学录像反思,因为它可以是教师的反思提供更多次重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行为的教学情境。
4、以专家引领的角度进行反思。由教育理论的学习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专家的协助与带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寻求机会与专家交流与对话,但 是由于我们受经济发展和地区等诸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与专家有更多的机会见面,只能通过多阅读专家们的理论著作,来接受一些新观点、掌握一些新信息,进而帮助我们用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
5、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进行反思。学生家长是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的。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校内、校外和家中的所作所为都相当关注。所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家访、家长调查表、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教学反思的效率,就必须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
1、反思日记、札记或课后记。课后写10分钟左右的反思日记或札记是很必要的,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的闪现、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师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教师对于这些内容要加强反思特别是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对话反思.对话反思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对话,以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对话;教师自己做课与听课者(教研员、学校领导、相关教师等)的评议与讨论的对话,对这些对话的内容要进行认真纪录和进行反思。这里既有教研员的引领,又有作为知悉自己教学情况领导的指导,还有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评议,对这些对话的反思最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又上进心的教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机会。
3、案例研究反思。所谓案例研究反思是指对自己的在教学中的案例或对别人的教学案例进行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反思,对成功之处发扬光大,对失败之处改进和克服,求得最佳的的教学效果。
4、利用录像进行反思。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录像可以重现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既可以审视别人的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是教师重新认识自我,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他人优点,纠正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七、教学后记(反思)的撰写
教学后记,也称为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之后的感悟,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依据,是教学反思的主要组成部分。撰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养成注意搜集和积累教育教学资料、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认知联系、拓宽师生的思路,推进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1、教学后记的撰写内容 要写好教学后记,首先应明确教学后记应记录那些内容。教学后记的内容不是教师预先设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的反思、评价、总结出来的。
(1)写成功之处
就是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效果明显的做法记录下来。即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备课中未曾考虑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的灵感之花;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材处理不当、教学思路不科学、教学方法选用不佳、师生关系不协调等。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自己在今后授课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水平。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渐趋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就是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可以使教师教学相长,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观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录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分析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些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和高度。
2、教学后记的撰写形式
(1)附后式
就是记录在教学活动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加以总结归纳,这是写教学后记的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2)片断实录式
即将课堂上那些精彩的“镜头”,令人回味的片段,通过回忆,如实地写在“实录本”上。(3)卡片式
将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疑惑点以及易错点、闪光点、空白点等分类集成卡片。
(4)批注式
即在教学活动方案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不拘形式地加上批注。批注要力求简洁明了。
(5)特殊符号标记式
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详细记述,可以用自己规定的一些特殊符号来标记。
3、撰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1)重在及时
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尽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把它记录下来。
(2)善于总结
要养成可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习惯,敢于重视现实,用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善于总结。
(3)就事论事
在内容上做到宜小不益大,宜实不宜虚,可以分点陈述,点点滴滴,也可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
(4)勤于查阅
要经常翻阅写好的教学后记,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并查阅和参考有关的书籍,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4、贵在坚持
写教学后记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