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王京燕(北京汇文中学,中学高级)
《电功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在理解电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概念,电功率不仅是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是整个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和总结,而且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并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初中物理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因此我们在做电功率的教学研究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探讨:
一、对电功率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二、电功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常见错误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策略方法
一、对电功率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电功率在初中物理中的位置
一般而言电功率分两个方面,一是对电源而言;一是对用电器而言。初中物理不要求对有关电源的各种功率的计算分析,只要求对用电器而言的各种功率的分析和计算,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热功率、输电线损失功率、电阻器消耗功率、电灯泡的发光功率、电路的功率等等。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本专题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计算公式和应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电功率和安全用电。本专题综合性强,重点内容密集,知识应用面广,既是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在近年的中考中,考查这一专题各知识点的形式多样,既有填空、选择和作图题,也有实验题和计算题,并且计算题作为试卷压轴题的频率极高。另外,这一知识点由于是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所以它的题目也往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需要。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和我们新课标的要求一致。它在我们三维目标中的任一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电功率的特点: 研究电功率的特点,可以看到这一知识点有两大特点:
1.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一些力学知识,既综合了实验现象和理论内容,还涉及到定量计算。
2.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电功率中几乎每个知识点无论是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引入,还是电功率的实际测量都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一些用电器,我们对它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十分熟悉,通过一些题目的计算,我们就能基本上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并对电功率有更深的认识。
除了这两个特点以外,还可以为以后更广义的功、功率做好准备。所以,无论从新课程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拓展上看,电功率都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
(三)电功率的知识拓展与生活应用
1.区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机械能功率和热功率
某一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重物的质量为 m= 50 千克,电源电压U=110 伏,不计电源内阻及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 v= 0.9 米 / 秒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 I=5 安,由此可知,电动机线圈的内阻为多少?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卡住,电动机的热功率为多大?
该电路中的电动机在正常工作时可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故其总输出功率包括提升重物的机械能功率和电动机内阻产生的热功率。而求电动机线圈内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知道线圈内阻的热功率,但根据题设条件中的已知量不能直接求出线圈内阻的热功率,这就需要先求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机械能功率。由题意分析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可根据题设条件中已知量 U 和 I 应用 P=UI 求得,机械能功率则等于电动机对重物的做功功率。可学生经常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机械能功率和热功率混为一谈,误以为电动机的热功率即等于电动机对重物的做功功率。故在求电动机内阻时出现“mgv = IR”的错误。当电动机被突然卡住后,即变为一个纯电阻电路,虽然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但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却发生变化。要用“P=UI”或“ P=IR ”求解,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动机不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故在此情况下求电动机的热功率。
2.正确使用家电可以省电:根据季节和存放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合理调节冰箱温度控制器,冰箱内存食物不要超过 80%,以便箱内冷空气流通,能起到更好的冷冻效果,也更省电;电视机音量适度,通常音量大耗能多,每增加 1 瓦的音频功率,要增加 3 - 4 瓦耗电量;不同材料的家电,耗电能不同,比如使用电子镇流器就比传统镇流器省电 30%,11 瓦的节能灯就相当于 60 瓦的白炽灯亮度,电子管电视机就比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电视机
22多耗 5 倍电。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电风扇节电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率就大,消耗的电能也多。同一台电风扇的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 40%,在快档上使用 1 小时的耗电量可在慢档上使用将近2 小时。所以,常用慢速度,可减少电风扇的耗电量。这些生活中的小常识可以通过电功率的教学介绍给学生。
二、电功率的教学策略
谈起电功率的教学策路,新课标对电功率知识的要求即它是初中电学考察的重点也是难点, 和它本身的特点即综合性强来看, 我认为讲电功率的教学策略不能单单从一节课的教学去讲,而应该从新课的教学和习题的教学两个方面去探讨。
(一)设计理念
1.在引入电功率概念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确定教学目标
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我们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灵魂的设计师。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授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内涵。
新课改以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此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不能再如以往,只依靠上课听、课后练等传统的学习方法来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体味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发现知识的方法,学以致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适应课改精神,实验课不再是单纯的验证,也不是单纯训练操作的熟练程度,而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以探究和研究为主的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来确定每一个知识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记住电功率的单位。(2)理解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发现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探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体验小灯泡(用电器)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状态
(2)自主设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通过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测小灯泡功率的活动,使学生领悟可以用类比、实验等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设置的“失败”实验及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感悟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教学目标中对电功率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是电学中重点实验,所以把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作为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1)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2)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为了实现这一三维目标,在电功率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三个主要环节:
一、电功率概念的建立;
二、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三、小灯泡功率的测量。1.电功率概念的引入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教师能有意识地寻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物理的现象和事物,并将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它将众多的有关物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所以,在电功率新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引入物理情景是
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电能、电功、电功率等。即看不见也摸不到,学生无法直接体验到这些物理量。这使学生感觉书本知识冰冷而陌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
(情景一)
[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不同(或电能表上小灯闪动的快慢不同),引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
(1)先将 15 W 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2)将 15 W 的灯泡取下,换上 100 W 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生]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生]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师](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生]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 W”。
[师]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作分析:原来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用电器的这种物理性质,这个物理量叫电功率,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用电器消耗电能。
(情景二)教师设问: 某家庭上月在用电管理所交费购入 100 元的电,约 200 度(按本地电价水平计算), 结果 40 天后全部用完。同样的情况下另一家庭却用了 60 天。哪个家庭耗电更快 ? 能否从电表上反映出来 ? 从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这正是我们课堂上要给出的电功率。使这一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变成学生身边的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就会很容易。
(情景三)问: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速度。)(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一功率。)(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 180000 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 2 秒钟做功 120000 焦。问:
① 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 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100 焦、60000 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电功率概念这一环节的引入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就产生于自 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使知识变得亲切且鲜活,学生自然就没有了畏惧心理。顺应了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轻松。对电功率的恐惧不攻自破。
(情景四): 首先将标有“220V 200W”的白炽灯与标有“220V 1000W”的热水壶分别接入带有电能表的家庭电路示教板中,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陈述现象、分析原因。并说明家中电能表何时转的最快。
接着重复上述实验,特意将标有“220V 200W”的白炽灯通电时间延长,让学生仔细观察分辨: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圈数多少与铝盘转动快慢的比较。提出电能消耗快慢的度量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理。通过这些感性材料形成对电功率的意义的理解,并突出了电功率与电能的区别。
然后通过多媒体给出三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测定数据,同组数据进行比较,谁消耗电能多?谁消耗电能快?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这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体会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对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这一难点的突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案例一)我们可以故意设置一个烧毁小灯泡的“失败”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寻找“失败”的原因中领悟到,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电压。同时也为后面正确设计测小灯泡功率埋下伏笔。
(案例二)
分别用干电池 1、2、3、4、5、6 节做电源接入小灯泡,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并讨论原因。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灯电功率增大、灯的亮度增大。
引出额定电压的概念是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它的值是一定的。额定电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学生观看课件,看小灯泡的铭牌。练习:
一个额定电压为 220 伏、额定功率为 500 瓦的电热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多大?当把它接到 110 伏电源上时,测得它的电流是 1.14 安,这时它的实际电功率多大?
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电功率也不等于额定电功率。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
(案例三)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亮度和电压的关系
投影引入: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P 实)
3、小灯泡功率的测量。
测量电功率实验理所当然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它涉及到电学中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这三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按照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它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会测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除了对科学内容的要求以外,还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要求,主要应定位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和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这几个方面。
在本知识点的导入过程中,执教老师可先对电功率的概念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进行复习再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学,符合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引入时尽量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修改电路,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做好这个实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练正确使用电学的基本仪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小灯泡的工作情况,同时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上分三步做:
第一步: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解决操作中基本问题(例如线路的连接顺序、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要求等),第二步:在学生初步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第三步: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化学生对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内化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在新课教学中能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让学生尝试和体验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和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爱护公物的品质,同时通过 LED 光源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等的价值观教育。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
对电功率测量的拓展:
在小灯泡的测量试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试验的能力。
当仪器不足,无法用伏安法测量时,如何只用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采用双安或双伏、或等效替代来测量电功率也是对小灯泡功率测量的要求。
三、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策略方法
(一)混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在于他们不能理解概念,而在于他们不能把两个概念区分开来。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压往往不是额定电压,实际的电流强度、电功率也就不再与其对应的额定值相符,例如有一只白炽灯泡,标有“PZ220 — 100”字样,当它接在 110 伏的电路上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多大?
同学们很容易选择电流作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联系点,先通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计算出额定电流,之后再用这一额定电流与实际电压相乘得到实际功率。
解决策咯:
显然在实际电压发生改变时,实际电流不可能等于额定电流而保持不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值,由于它只由用电器本身性质决定,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恒定不变的,这也是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建立等式的依据。
只有用电器的电阻才能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解答本题的着手点。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建议用题和实验结合起来讲,使理论知识和感性融合,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二)电功率导出的公式多, 导致学起来容易混 解决策略:
1.熟记电学公式及电路特点,强化基础训练。
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多个变形公式。要做到“一注意”、“二同性”。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计算电功率所采用的公式也不同.无论用哪个公式计算,“一注意”是一定要注意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是同一段电路、在同一状态的量,即公式中各物理量是和电路、状态一一对应的(不同电路、不同状态的物理量不能代入同一公式),这就是“二同性”。
例如:“一白炽灯标有‘PZ220-100 '字样,现因电网电压降低百分之十,求该灯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本题 : 已知: U2 =220V,P1=100W,U2=220v-22v=198v 求: P2 = ?
方法一:有 P=U2 /R 得 R= U1 /P1 =(220v)/100w = 484 Ω
22P2 = U2 /R =(198v)/484 Ω =81W 列出同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当场按此方法求解,巡视,检查,纠正个别计算错误。
方法二: 有 I=U/R 得 I2 =U2 /R=198v/484 Ω = 0.409 A P2 = I2 × R=80.97 W 方法三:P1 =U1 /R(1)P2 = U2 / R(2)
(2)/(1)得 : P2/P 2 = U2 /R / U1 /R P2 =(U2/ U1)× P1 =(220v)/(198v)× 100w=81W 总之要用电阻才能把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联系起来。
2.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 分析、分类找出各种题型最适合的公式
3.在巩固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电功率的综合题
关于电功率的计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中之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电功率习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性相对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的任课教师都在处理此处习题所用时间比较多。我认为电功率的综合题,最好能够分步处理,因为电功率的综合题大部分难在两点:
一、题型的处理方法,比如:比例题;
二、公式多;两个难点放在一起,使学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教师能够在欧姆定律的习题上多下点功夫,因为电学的题型无论欧姆定律还是电功率基本题型是一致的,而在欧姆定律时,它的公式非常少,教师在此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进行电功率习题时再把各个公式加上练习,这样的教学让难点各个击破。
例 1 : 如图所示,R1、R2 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的电阻为 6 欧。当开关 S1、S3 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I,电压表示数为 U1 ;当 S2、S3 闭合,S1 断开时,小灯泡电压为 6 伏,电流表示数为 I ´,电压表示数为 U 2。已知 I : I ´ =3 :4,U1∶U 2 = 3:2。(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2
222
222222求:(1)定值电阻 R1、R2 的比值。
(2)电源电压。
这道比例题在讲电功率之前,因为在公式中只涉及到欧姆定律一个公式,所以我们可以更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比如画等效电路图,列比例题的等式等等。做题的时候要紧扣物理过程,对物理过程应一清二楚,尤其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时,要尽量画图,这样比较直观,已知量、所求量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在图中一目了然。学过电功率后,此题可以改为
例 2 . 如图所示,R1、R2 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上标有“ 6V 6W ”字样。当开关 S1、S3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I,电压表示数为 U1;当 S2、S3 闭合,S1 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I ´,电压表示数为 U2。已知 I : I ´ =3 :4,U1 :U2=3 :2。(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求:
(1)定值电阻 R1、R2的比值。(2)电源电压。
(3)当开关 S2 闭合,S1、S3 都断开时,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 P,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 a 点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Pa,P :Pa= = 2 :1。求滑片在 a 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题目难了,但在上题的基础上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三)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
举例: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测出小灯泡的电阻用公式 P1=U1 /R 就行了。但实际上小灯泡的电阻是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按实际方案测量时,没有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测出的电阻不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小灯泡电阻时,灯泡亮与不亮相差很大,电阻变化也很大。若要准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值。
(四)不能灵活应用电功率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1.由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缺陷而产生的错误
物理问题源于实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实践。在一些物理问题中往往包含了一些隐含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比如:
发电站向某地远距离输电,如果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P,输送电压为 U(即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的电压),恰好能满足该地原来用电需要。现由于该地经济发展,用电量增大,要求用电功率增加 2O %,采取以下哪个措施恰好可达到新的用电要求 ? A.保持输送电压和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 20 % B.保持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都增加 20 % C.发电机输出功率、输送电压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 D.保持输出电压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
由于一些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自觉地将物理问题与实际相联系,这些学生就不能发现这个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即输电到目的地时,前后两种情况下的电压应该是一样的。这就直接导致这些学生认为该题条件不够无法选择的错误。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有效落实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解决策略: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2当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过困难时,有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解决。如 : 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更换保险丝,维修手电筒,维修小闹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改装家庭中的燃具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 ? 记录电能表 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 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学电功率知识进行节能教育,我们让学生算算。
例:一盏 8W 的节能灯价格 29 元,使用寿命 6000 小时,一盏 40W 的白炽灯价格 2.7 元,使用寿命 1000 小时,8W 的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于 40W 的白炽灯的亮度,若分别使用两种灯照明 6000 小时,哪种灯更经济?
学生展开讨论:利用 W=Pt 计算每盏灯消耗的电能,再乘以每度电的钱数。(按每度电 0.5 元计算)还要加上灯泡的钱数。
计算结果:节能灯省电又省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53 元,白炽灯费电又费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136.2 元。差别明显,学生既恍然大悟又惊叹不已。
教师投影有关节能的一些资料:各种家电的能效标识和各国使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的情况,以及节能灯的有关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这项活动可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第二篇: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专题讲座(范文模版)
课程简介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课程简介】
电功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的难点内容。它是在理解电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概念,电功率不仅是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也是整个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和总结,而且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并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初中物理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因此我们要对电功率的教学进行研究。本课程首先对一些电功率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了介绍,包括它的特点、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及知识拓展。其次重点研究了电功率的教学策略。从概念的引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及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几个方面通过课堂实例作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对学生在电功率上常见错误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方法。
【学习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下电功率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搜集有关的资料拓展相关的知识。
2.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电功率教学策略的进一步研究,加深对电功率各个难点的教学环节的理解。能够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作相应的教学设计。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在电功率问题上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专题讲座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王京燕(北京汇文中学,中学高级)
《电功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在理解电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概念,电功率不仅是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是整个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和总结,而且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并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初中物理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因此我们在做电功率的教学研究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探讨:
一、对电功率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二、电功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常见错误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策略方法
一、对电功率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电功率在初中物理中的位置 一般而言电功率分两个方面,一是对电源而言;一是对用电器而言。初中物理不要求对有关电源的各种功率的计算分析,只要求对用电器而言的各种功率的分析和计算,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热功率、输电线损失功率、电阻器消耗功率、电灯泡的发光功率、电路的功率等等。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本专题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计算公式和应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电功率和安全用电。本专题综合性强,重点内容密集,知识应用面广,既是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在近年的中考中,考查这一专题各知识点的形式多样,既有填空、选择和作图题,也有实验题和计算题,并且计算题作为试卷压轴题的频率极高。另外,这一知识点由于是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所以它的题目也往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需要。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和我们新课标的要求一致。它在我们三维目标中的任一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电功率的特点:
研究电功率的特点,可以看到这一知识点有两大特点:
1.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一些力学知识,既综合了实验现象和理论内容,还涉及到定量计算。
2.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电功率中几乎每个知识点无论是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引入,还是电功率的实际测量都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一些用电器,我们对它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十分熟悉,通过一些题目的计算,我们就能基本上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并对电功率有更深的认识。
除了这两个特点以外,还可以为以后更广义的功、功率做好准备。所以,无论从新课程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拓展上看,电功率都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
(三)电功率的知识拓展与生活应用
1.区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机械能功率和热功率
某一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重物的质量为 m= 50 千克,电源电压U=110 伏,不计电源内阻及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 v= 0.9 米 / 秒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 I=5 安,由此可知,电动机线圈的内阻为多少?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卡住,电动机的热功率为多大?
该电路中的电动机在正常工作时可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故其总输出功率包括提升重物的机械能功率和电动机内阻产生的热功率。而求电动机线圈内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知道线圈内阻的热功率,但根据题设条件中的已知量不能直接求出线圈内阻的热功率,这就需要先求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机械能功率。由题意分析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可根据题设条件中已知量 U 和 I 应用 P=UI 求得,机械能功率则等于电动机对重物的做功功率。可学生经常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机械能功率和热功率混为一谈,误以为电动机的热功率即等于电动机对重物的做功功率。故在求电动机内阻时出现“mgv = IR”的错误。当电动机被突然卡住后,即变为一个纯电阻电路,虽然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但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却发生变化。要用“P=UI”或“ P=IR ”求解,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动机不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故在此情况下求电动机的热功率。
222.正确使用家电可以省电:根据季节和存放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合理调节冰箱温度控制器,冰箱内存食物不要超过 80%,以便箱内冷空气流通,能起到更好的冷冻效果,也更省电;电视机音量适度,通常音量大耗能多,每增加 1 瓦的音频功率,要增加 3 - 4 瓦耗电量;不同材料的家电,耗电能不同,比如使用电子镇流器就比传统镇流器省电 30%,11 瓦的节能灯就相当于 60 瓦的白炽灯亮度,电子管电视机就比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电视机多耗 5 倍电。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电风扇节电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率就大,消耗的电能也多。同一台电风扇的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 40%,在快档上使用 1 小时的耗电量可在慢档上使用将近2 小时。所以,常用慢速度,可减少电风扇的耗电量。这些生活中的小常识可以通过电功率的教学介绍给学生。
二、电功率的教学策略
谈起电功率的教学策路,新课标对电功率知识的要求即它是初中电学考察的重点也是难点, 和它本身的特点即综合性强来看, 我认为讲电功率的教学策略不能单单从一节课的教学去讲,而应该从新课的教学和习题的教学两个方面去探讨。
(一)设计理念
1.在引入电功率概念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确定教学目标
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我们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灵魂的设计师。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授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内涵。
新课改以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此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不能再如以往,只依靠上课听、课后练等传统的学习方法来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体味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发现知识的方法,学以致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适应课改精神,实验课不再是单纯的验证,也不是单纯训练操作的熟练程度,而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以探究和研究为主的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来确定每一个知识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记住电功率的单位。(2)理解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发现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探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体验小灯泡(用电器)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状态
(2)自主设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通过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测小灯泡功率的活动,使学生领悟可以用类比、实验等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设置的“失败”实验及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感悟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教学目标中对电功率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是电学中重点实验,所以把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1)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2)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为了实现这一三维目标,在电功率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三个主要环节:
一、电功率概念的建立;
二、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三、小灯泡功率的测量。1.电功率概念的引入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教师能有意识地寻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物理的现象和事物,并将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它将众多的有关物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所以,在电功率新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引入物理情景是
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电能、电功、电功率等。即看不见也摸不到,学生无法直接体验到这些物理量。这使学生感觉书本知识冰冷而陌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
(情景一)[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不同(或电能表上小灯闪动的快慢不同),引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
(1)先将 15 W 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2)将 15 W 的灯泡取下,换上 100 W 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生]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生]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师](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
[生]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 W”。[师]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作分析:原来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用电器的这种物理性质,这个物理量叫电功率,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用电器消耗电能。
(情景二)教师设问: 某家庭上月在用电管理所交费购入 100 元的电,约 200 度(按本地电价水平计算), 结果 40 天后全部用完。同样的情况下另一家庭却用了 60 天。哪个家庭耗电更快 ? 能否从电表上反映出来 ? 从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这正是我们课堂上要给出的电功率。使这一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变成学生身边的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就会很容易。
(情景三)问: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速度。)(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一功率。)(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 180000 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 2 秒钟做功 120000 焦。问:
① 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 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100 焦、60000 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电功率概念这一环节的引入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就产生于自 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使知识变得亲切且鲜活,学生自然就没有了畏惧心理。顺应了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轻松。对电功率的恐惧不攻自破。
(情景四): 首先将标有“220V 200W”的白炽灯与标有“220V 1000W”的热水壶分别接入带有电能表的家庭电路示教板中,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陈述现象、分析原因。并说明家中电能表何时转的最快。
接着重复上述实验,特意将标有“220V 200W”的白炽灯通电时间延长,让学生仔细观察分辨: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圈数多少与铝盘转动快慢的比较。提出电能消耗快慢的度量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理。通过这些感性材料形成对电功率的意义的理解,并突出了电功率与电能的区别。
然后通过多媒体给出三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测定数据,同组数据进行比较,谁消耗电能多?谁消耗电能快?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这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体会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对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这一难点的突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案例一)我们可以故意设置一个烧毁小灯泡的“失败”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寻找“失败”的原因中领悟到,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电压。同时也为后面正确设计测小灯泡功率埋下伏笔。
(案例二)
分别用干电池 1、2、3、4、5、6 节做电源接入小灯泡,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并讨论原因。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灯电功率增大、灯的亮度增大。
引出额定电压的概念是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它的值是一定的。额定电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学生观看课件,看小灯泡的铭牌。练习:
一个额定电压为 220 伏、额定功率为 500 瓦的电热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多大?当把它接到 110 伏电源上时,测得它的电流是 1.14 安,这时它的实际电功率多大?
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电功率也不等于额定电功率。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
(案例三)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亮度和电压的关系 投影引入: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P 实)
3、小灯泡功率的测量。
测量电功率实验理所当然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它涉及到电学中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这三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按照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它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会测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除了对科学内容的要求以外,还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要求,主要应定位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和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这几个方面。
在本知识点的导入过程中,执教老师可先对电功率的概念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进行复习再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学,符合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引入时尽量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修改电路,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做好这个实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练正确使用电学的基本仪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小灯泡的工作情况,同时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上分三步做:
第一步: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解决操作中基本问题(例如线路的连接顺序、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要求等),第二步:在学生初步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第三步: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化学生对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内化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在新课教学中能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让学生尝试和体验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和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爱护公物的品质,同时通过 LED 光源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等的价值观教育。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
对电功率测量的拓展:
在小灯泡的测量试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试验的能力。
当仪器不足,无法用伏安法测量时,如何只用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采用双安或双伏、或等效替代来测量电功率也是对小灯泡功率测量的要求。
三、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策略方法
(一)混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在于他们不能理解概念,而在于他们不能把两个概念区分开来。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压往往不是额定电压,实际的电流强度、电功率也就不再与其对应的额定值相符,例如有一只白炽灯泡,标有“PZ220 — 100”字样,当它接在 110 伏的电路上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多大? 同学们很容易选择电流作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联系点,先通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计算出额定电流,之后再用这一额定电流与实际电压相乘得到实际功率。
解决策咯:
显然在实际电压发生改变时,实际电流不可能等于额定电流而保持不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值,由于它只由用电器本身性质决定,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恒定不变的,这也是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建立等式的依据。
只有用电器的电阻才能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解答本题的着手点。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建议用题和实验结合起来讲,使理论知识和感性融合,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二)电功率导出的公式多, 导致学起来容易混 解决策略:
1.熟记电学公式及电路特点,强化基础训练。
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多个变形公式。要做到“一注意”、“二同性”。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计算电功率所采用的公式也不同.无论用哪个公式计算,“一注意”是一定要注意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是同一段电路、在同一状态的量,即公式中各物理量是和电路、状态一一对应的(不同电路、不同状态的物理量不能代入同一公式),这就是“二同性”。
例如:“一白炽灯标有‘PZ220-100 '字样,现因电网电压降低百分之十,求该灯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本题 : 已知: U2 =220V,P1=100W,U2=220v-22v=198v 求: P2 = ?
方法一:有 P=U2 /R 得 R= U1 /P1 =(220v)/100w = 484 Ω
P2 = U2 /R =(198v)/484 Ω =81W 列出同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当场按此方法求解,巡视,检查,纠正个别计算错误。
方法二: 有 I=U/R 得 I2 =U2 /R=198v/484 Ω = 0.409 A P2 = I2 × R=80.97 W 方法三:P1 =U1 /R(1)P2 = U2 / R(2)
(2)/(1)得 : P2/P 2 = U2 /R / U1 /R P2 =(U2/ U1)× P1 =(220v)/(198v)× 100w=81W 总之要用电阻才能把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联系起来。
2.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 分析、分类找出各种题型最适合的公式
3.在巩固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电功率的综合题
关于电功率的计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中之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电功率习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性相对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的任课教师都在处理此处习题所用时间比较多。我认为电功率的综合题,最好能够分步处理,因为电功率的综合题大部分难在两点:
一、题型的处理方法,比如:比例题;
二、公式多;两个难点放在一起,使学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教师能够在欧姆定律的习题上多下点功夫,因为电学的题型无论欧姆定律还是电功率基本题型是一致的,而2
222
222222
2在欧姆定律时,它的公式非常少,教师在此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进行电功率习题时再把各个公式加上练习,这样的教学让难点各个击破。
例 1 : 如图所示,R1、R2 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的电阻为 6 欧。当开关 S1、S3 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I,电压表示数为 U1 ;当 S2、S3 闭合,S1 断开时,小灯泡电压为 6 伏,电流表示数为 I ´,电压表示数为 U 2。已知 I : I ´ =3 :4,U1∶U 2 = 3:2。(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求:(1)定值电阻 R1、R2 的比值。
(2)电源电压。
这道比例题在讲电功率之前,因为在公式中只涉及到欧姆定律一个公式,所以我们可以更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比如画等效电路图,列比例题的等式等等。做题的时候要紧扣物理过程,对物理过程应一清二楚,尤其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时,要尽量画图,这样比较直观,已知量、所求量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在图中一目了然。学过电功率后,此题可以改为
例 2 . 如图所示,R1、R2 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上标有“ 6V 6W ”字样。当开关 S1、S3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I,电压表示数为 U1;当 S2、S3 闭合,S1 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I ´,电压表示数为 U2。已知 I : I ´ =3 :4,U1 :U2=3 :2。(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求:
(1)定值电阻 R1、R2的比值。(2)电源电压。
(3)当开关 S2 闭合,S1、S3 都断开时,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 P,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 a 点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Pa,P :Pa= = 2 :1。求滑片在 a 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题目难了,但在上题的基础上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三)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
举例: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测出小灯泡的电阻用公式 P1=U1 /R 就行了。但实际上小灯泡的电阻是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按实际方案测量时,没有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测出的电阻不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小灯泡电阻时,灯泡亮与不亮相差很大,电阻变化也很大。若要准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值。
2(四)不能灵活应用电功率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1.由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缺陷而产生的错误
物理问题源于实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实践。在一些物理问题中往往包含了一些隐含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比如:
发电站向某地远距离输电,如果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P,输送电压为 U(即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的电压),恰好能满足该地原来用电需要。现由于该地经济发展,用电量增大,要求用电功率增加 2O %,采取以下哪个措施恰好可达到新的用电要求 ? A.保持输送电压和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 20 % B.保持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都增加 20 % C.发电机输出功率、输送电压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 D.保持输出电压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
由于一些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自觉地将物理问题与实际相联系,这些学生就不能发现这个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即输电到目的地时,前后两种情况下的电压应该是一样的。这就直接导致这些学生认为该题条件不够无法选择的错误。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有效落实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解决策略: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
当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过困难时,有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解决。如 : 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更换保险丝,维修手电筒,维修小闹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改装家庭中的燃具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 ? 记录电能表 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 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学电功率知识进行节能教育,我们让学生算算。
例:一盏 8W 的节能灯价格 29 元,使用寿命 6000 小时,一盏 40W 的白炽灯价格 2.7 元,使用寿命 1000 小时,8W 的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于 40W 的白炽灯的亮度,若分别使用两种灯照明 6000 小时,哪种灯更经济?
学生展开讨论:利用 W=Pt 计算每盏灯消耗的电能,再乘以每度电的钱数。(按每度电 0.5 元计算)还要加上灯泡的钱数。
计算结果:节能灯省电又省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53 元,白炽灯费电又费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136.2 元。差别明显,学生既恍然大悟又惊叹不已。教师投影有关节能的一些资料:各种家电的能效标识和各国使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的情况,以及节能灯的有关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这项活动可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案例导读
【导读教师】
王京燕(北京汇文中学,中学高级)【导读文本】
金然老师在讲《电功率》这节课之前对学生做了详尽的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及课堂结构安排上都非常合理,无论是在引入电功率概念的过程中还是对难点——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问题上教师都是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手段多样,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得当。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既有循循善诱的讲解,又有大量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的实验,呈现事实、创设情境,补充丰富的教材外内容和素材。本节课还充分依托实验层层引入教学内容,重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剖析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鲜明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设计层层递进,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都比较合理,整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希望各位老师能在研究这节课的基础上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电功率
授课教师:金然(北京市第五十中学,中学一级)【教学设计】
《电功率》是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建立在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基础之上的一个高级概念,同时它与能量概念相关,内涵丰富,学生如果能真正深刻领会这个概念,就会带动对其它概念的深入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电功的基础知识,和能量转化相关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两个不同额定功率白炽灯在功率计算以及亮度判断的方法展开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不同,引出实际生活中用电耗能的差异性,通过计算不同白炽灯在不同时间消耗电能的比较,制造学生思维冲突,提出电能消耗快慢的度量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在学习完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后,我没有采用课本的例题,而是通过单位的计算理解瓦特这个单位的物理意义,以两灯泡为主线,结合生活常见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他们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大约是多少,目的是既体现了电功率的概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提供预备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节电思想,通过情景剧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老师买了一个电磁炉,认为很省电,理由是做饭时间短,李老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费电,理由是功率大。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电功的多少不仅跟电功率有关,也和时间有关,单纯地强调一个因素是不全面的,将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
展示灯泡的铭牌图片,理解数据物理意义,回到最初实验解释灯泡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我摒弃了课本上的纯演示实验,而是将“220V 40W ”和“220V 60W ”两只灯泡接入电路中,通过观察发现额定功率为 40W 的灯泡更亮,重现前面的实验加以对比,再次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案例评析
【评析教师】
王京燕(北京汇文中学,中学高级)金 然(北京市第五十中学,中学一级)王 颖(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评析文本】
《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建立在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基础之上的一个高级概念,同时它与能量概念相关,内涵丰富,它不仅是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是整个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和总结,而且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并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初中物理考查概念和规律的热点,又是考查能力的热点。
一、教学任务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授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内涵。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又具体全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2.掌握一定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通过电功率公式的变形计算其他物理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以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为整节课的主线,通过计算、讨论多条途径,强化学生对电功率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电功率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2.了解瓦特对推动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
3.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感悟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金老师的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本节课是以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运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为难点内容进行突破,目标清晰、具体。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目标,教学手段既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又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使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比较到位,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而且非常适合这些学生。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讲这节课之前老师对学生做了详尽的分析:学生已经对 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电功率了解不多,因此对于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定义应该尽量引入的自然,所以教师通过计算不同白炽灯在不同时间消耗电能的比较,制造学生思维冲突,提出电能消耗快慢的度量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的深刻一些。对于电功率计算问题,学生在欧姆定律计算中经常出现单位不统一或找不到相关条件的问题,因此一定要解释清楚。对于白炽灯亮度判断,初二的学生还没有能力去分辨,需要这节课相关知识来定义。
三、教学策略的特点
1.根据学生实际请况,针对性强
这节课老师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上教学思路设计和课堂结构安排非常合理。无论是在引入电功率概念的过程中还是对难点——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问题上教师都是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讲了知识后,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用电器,通过题目的计算,能基本上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并对电功率有更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设计层层递进,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都比较合理,整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得当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在这节课上,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既有循循善诱的讲解,又有大量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的实验,呈现事实、创设情境特别是教师在讲解如何节约用电的一段教学中提前录制的情景再现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情景剧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老师买了一个电磁炉,认为很省电,理由是做饭时间短,李老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费电,理由是功率大。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电功的多少不仅跟电功率有关,也和时间有关,单纯地强调一个因素是不全面的,将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出现在录像中,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用刚刚学过的电功率知识帮自己熟知的老师解决如何节电这一实际问题使孩子们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利于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也能培养关心社会实际生活,使教学事半功倍。
3.丰富、补充教材内容和素材
在建立电功率单位的环节教师引用了“瓦特的生平和蒸汽机”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看似简单、普通,重要的是大多数同学都熟知的蒸汽机发明者——瓦特,但一直没有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功率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讲解首先达到了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生疏感。再通过单位的计算理解瓦特这个单位的物理意义。另外以两灯泡为主线,结合生活常见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他们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大约是多少,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4.分层次突破难点
本节课充分依托实验层层引入教学内容,重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剖析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鲜明特点。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显著特点应该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学生们完成实验的过程是无法用其他过程替代的,实验不但能真实、形象、生动的展示知识,也很容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功率的概念并不陌生,他们经常接触到哪个用电器省电、哪个更费电等问题,电灯的瓦数也偶尔会有一些接触,所以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也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利于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也能培养关心社会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不同,引出实际生活中用电耗能的差异性,通过计算不同白炽灯在不同时间消耗电能的比较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在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容易混淆不清的地方。用了“220V 40W”和“220V 60W ”两只灯泡接入电路中,通过观察发现额定功率为 40W 的灯泡更亮,重现前面的实验加以对比,再次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针对学生易混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及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 —— 实际功率这个地方。如果采用学生实验会不会效果更好:比如可以先用一个投影展示: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学生猜想或假设: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依据并验证猜想,学生就会想到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亮度和电压的关系
投影引入: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 —— 实际功率(P 实)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并让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提高了孩子的兴趣,而且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思考与活动
1.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思考如何对这节课的教学策路有更深的认识。
2.组织同课异构教学实践,开展小组式的教学评价。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电功率》教学设计
2.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分析 3.浅谈电功率概念的建构
4.浅谈活化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 激励学生主动求学 5.电功率研究课(PPT)
第三篇:初中物理 电功率
电功率
一、知识点
1.电功
(1)电功是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推导公式:、;其他公式:、(3)国际单位:焦耳(J)。1J=1V·A·s。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用于测量电能消耗多少。1kw·h=
2.电能表
(1)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2)某电能表表盘上“220V
5(10)A
3000r/kw·h”的含义:
200V:电能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
5A:电路中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超过5A
10A:电路中允许通过的瞬间电流不超过10A
3000r/kw·h:每消耗1kw·h的电,电能表表盘转3000转
(3)读数方法:
例如:
读数为:7831.6kw·h
3.电功率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推导公式:、(3)国际单位:瓦特(W)。若W=1kw·h,t=1h,可得=1kw。
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2)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可以有很多乃至无数个。
实际电压大小
实际功率大小
用电器工作状态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用电器正常工作
用电器超负荷,易烧坏
用电器
额定功率/W
用电器
额定功率/W
手电筒
0.5
计算机
约300
日光灯
6-40
洗衣机
约200
白炽灯
15-100
电熨斗
300-1200
电风扇
25-100
电饭煲
350-1300
电视机
100左右
热水器
约1000
电冰箱
80-120
微波炉
700-2000
5.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
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公式:。如果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则有。
如果电能并没有全部转化成内能(即非纯电阻电路),则有,可知非纯电阻电路。
6.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功率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流相等,消耗的功率与自身阻值成正比;
(2)并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压相等,消耗的功率与自身阻值成反比。
二、例题精讲
【例1】★
关于电功和电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功越大,电流做功越快
B.电功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C.在10s内,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D.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就越多
答案:C
【例2】★
某家用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电路中只接入一个用电器且正常工作时,电能表转盘在30s内转了50转,则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W。
答案:2000
【例3】★
三个灯泡L1、L2、L3上分别标有“220V
100W”、“110V
110W”和“50V
25W”,当三个灯泡正常发光时,________最亮,当三个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源电压两端时,_______最亮,当三个灯泡并联在50V的电源电压两端时,________最亮。
答案:L2
;L1;L3
【例4】★★
将标有“12V
4W”和“18V
18W”的L1、L2串联到某个电源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以使电源电压为18V,此时L1正常工作
B.可以使电源电压为54V,此时L2正常工作
C.可以使电源电压为30V,此时L1、L2均正常工作
D.无论怎么调整电源电压,L1、L2都无法同时正常工作
答案:AD
【例5】★★
两只铭牌丢失的电灯L1、L2,把L1接入在某电压恒定的电源上,消耗的电功率为30W,把L2接入在该电电源上,消耗的电功率为70W,若把L1、L2并联接在该电源上,电路的总功率为________,若把L1、L2串联接在该电源上,电路的总功率为________。
答案:130W;21W
【例6】★
一根电阻丝的额定功率为200W,现截掉其的长度,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0s,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
答案:2500
【例7】★★★
现有一台电风扇“220V
100W”,把这台电扇连接到电压为110V的电源两端,工作10s,产生的热量为()
A.1000J
B.500J
C.250J
D.无法确定
答案:D
【例8】★★
A、B两个电阻的U﹣I图象如图所示.将A、B串联接入电路,当通过B的电流为0.5A时,A的电阻是_____Ω;将A、B并联接入电路,当干路总电流为1A时,电阻B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答:
解:(1)将A、B串联接入电路时,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当通过B的电流为0.5A时,通过A的电流也为0.5A,由图象可知,电阻A两端的电压为4.0V,由I=可得,电阻A的阻值:
RA===8Ω;
(2)将A、B并联接入电路时,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由图象可知,当UA=UB=2.5V,IA=0.4A,IB=0.6A时,干路电流等于1A,则电阻B消耗的电功率:
PB=UBIB=2.5V×0.6A=1.5W.
故答案为:8;1.5.
【例9】★★★
小灯泡L与电阻R并联在一电源两端时,电灯L正常发光,当把灯泡L与电阻R串联在另一电源两端时,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是正常发光时的1/9,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之前的一半,现已知灯泡L铭牌磨损,只能看清楚额定功率为30W。假设小灯泡的电阻不随着温度而变化,在保证灯泡不受损的情况下,将L与R串联在电源两端,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为________
答案:75W
【拓展题】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R的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W,电源电压为______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额定功率.
解答:
(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压U=UL=6V,电路中的电流I=0.2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PL=ULI=6V×0.2A=1.2W;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1.5V,电路中的电流I′=0.1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L′=6V﹣1.5V=4.5V,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45Ω.
故答案为:1.2;6;45.
【拓展题】
在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已知R1=27欧姆,R2=R3=30欧姆,R4=15欧姆,R5=60欧姆,则电路的总电阻RAB=________欧姆,R2消耗的电功率跟R3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2:P3为________.
考点:
电阻的并联;等效电路;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分析电路图,画出等效电路图,R2、R3并联,R4、R5并联,然后串联,最后和R1并联,根据串并联的电阻关系求出总电阻;
R2、R3并联,知道电阻关系,利用P=得出消耗的电功率大小关系.
解答:
解:如图,R1=27Ω,R2=R3=30Ω,R4=15Ω,R5=60Ω,R2、R3并联后的电阻R23=×30Ω=15Ω;
∵=+,∴R4、R5并联后的总电阻R45===12Ω,再串联后的电阻:
R串=R23+R45=15Ω+12Ω=27Ω,再和R1并联:
∵R串=R1=27Ω
RAB=×27Ω=13.5Ω;
∵R2、R3并联,R2=R3,∴U2=U3,∴P2:P3=:=1:1.
故答案为:13.5;1:1.
第四篇:初中物理第二节 电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第二节 电功率教案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一
《电功率》教学设计
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第二中学 关学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
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
(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千瓦(kW)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能量的转化)5.谈话: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6.投影:
例题(做一做):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 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投影展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应告诉学生: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灯泡两端的电压(v)
经过灯泡的电流(A)小灯泡的功率(w)发光程度
1.5v
2.5v
3v
第五篇:初中物理电功率的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一种新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请参考。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
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铸就良好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分钟)
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电能。(类比于功率定义)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电功率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活动二:解决问题。
板书: 消耗功率100W中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意义是此灯
泡在1s内消耗电能是100J.学生回答25W意义。
谈话:正是因为100W灯泡比25W灯泡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
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灯泡比25W灯泡亮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本上92页小资料,并观察教师带来用电器上铭牌,请
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电器电功率相同吗?②谁电功率最小?③谁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用电器消耗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
活动四: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讨论>:(1)功率为1千瓦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小时,它消耗电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单位,t用小时作单位,则W单位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关系,有利于知识掌握。并且明确所求是W电能!)
引导得出:“千瓦时” 来历
活动五: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P.95电功率测量。教师归纳总结
第三环节:典例剖析,归纳总结(本环节教学大约7分钟)板书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剖析,教师分析讲解并总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
在完成第四个环节教学后,本节课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收获,体验学习快乐。之后老师动员学生收集家里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等用电器铭牌,解它们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附: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功叫做电功率。
2.计算公式:P=UI P= 导出公式:P=U2/R,P=I2R.3.功率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还有千瓦(KW),1KW=103W.4.电功率表示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物理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实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亮度越大,消耗功率越大。
6.电功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