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总结
《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各阶段总结
我校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以来,学校重视、参与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保证了课题的顺利结题。现总结如下。
一、分阶段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教育网络在学校教学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评价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不仅仅应作为学习的对象,而且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做好资源的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所谓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即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科的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探索我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进行资源应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我们的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半,共分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前。准备阶段目标:
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
⑴、组织课题大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子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⑵、做好整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并明确地意识、理解整合所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对于整合的意义;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整合及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课题组成员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方法及进程,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熟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应用
⑷、集体备课,各子课题确定整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课题保障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支持。A、硬件支持:包括校园网、教室平台、电脑配臵、资源库建设。
(1)60座网络教室,200M光纤接入互联网;(2)两个多媒体教室;
(3)40座教师电子备课室,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 B、软件支持:win98/win2000/winMe/winxp资源库,已购入的各种软件,开放的互联网上丰富资源;
3、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经费保障:每年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条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实施阶段目标:
1、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1)、2012年3月2012年8月 初步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应用的探索。了解师生在利用多媒体教与学的模式,初步了解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模式。
(2)、2012年9月2013年7月 较普遍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反思。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积累研究资料。
2、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训整合课题骨干。2012年9月,我们开展了首次公开研究课活动,共推出24节课,学校对于本次活动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听课的教师平均每节课约20人,最高峰达到45人。老师们互相借鉴,互得启发,形成了良好的研究风气。全校都组织非课题组老师前往听课,扩大了影响,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课题组老师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多媒体教学,消除了很多老师的畏难、疑虑心理,开始积极主动地要求上研究课,非公开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总课题组只强调基本原则,不设具体的框框条条,放开老师们的手脚,大胆尝试,结果,百花齐放,各种课型纷纷涌现,异彩纷呈。尽管只是尝试,不太成熟,但是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更为成功第二次、第三次。通过实践,老师们对利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
(3)、2012年9月2013年12月
以初三为重点,初二为关键,初一作准备,构建学校三种模式,深化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训整合骨干,强化整合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至6月。总结阶段目标: 1、2014年3月至6 总结、整理材料,为结题作好充分的准备。
(1)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2)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3)整理获奖的典型案例、录像、课件、学件,并制作成光盘。2、2014年3月 开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做准备。
二、研究目的: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资源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资源的应用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教师方面:教师角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练和学习伙伴,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电教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探索运用计算机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3、学生方面:积极运用学校所创设的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运用卫星接收中央电教馆的资源,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学生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协作交流、加工重整、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进而形成一套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理解记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增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的意义:
1、转变和丰富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模式,促使教学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使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将得到提高。
2、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通过初步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班级多媒体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班级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的手脚和大脑,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转变,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了新的提升——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最后,班级多媒体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建构性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因材施教由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为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因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的远大目标。
3、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由于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育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和转变,因此,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必然会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会引领以后探索与实践的深入。这是一笔难得的,甚至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探索和实践中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优秀课例、备课资料、备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等等,也必将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笔极具参考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
四、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1、硬件建设: 教学资源库日趋完善
我校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长期积累的以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如录像带、录音带、文献、图片等;
(2)其他教育机构或单位拥有或发行的数字媒体资源,如资源光盘、资源数据库等;
(3)自主开发的一些教育资源;
(4)存在Internet上的大量分散的免费资源。多渠道添臵软件资料,同时在区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提供的资源库等软件公司生产的教学软件,学校的多媒体课件库等,使音像资料库得到进一步充实。建网仅仅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为了使校园网满足学校教学与管理应用的需要,在网上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管理信息库非常必要:
1)教学信息库
在网管中心设臵服务器,储存校园各信息资源。需建立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为:
①课件库(包括CAI、WWW、FTP课件等)
②课件制作素材库(包括大量文本、图元、声音、视频素材等)
③试题库
④仿真实验演示库
在网上形成了教学、学习、讨论、查询、答疑、测试、阅卷系统。
2)课件制作、备课系统
①课件制作:对存贮的原始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裁剪、粘贴和合成,制作成课件或教案。在各终端工作站,安装Word、PowerPoint、ForntPage、Authorware等课件制作软件。
②备课系统:各科任教师在级组、科组办公室中通过网络选取信息中心多媒体资料库的课件元素,调整播放顺序,设臵各课件元素播放间隔时间,剪切视频片断,组合成适合老师上课需要的多媒体教材供授课使用。教师在使用该系统前略用几分钟时间学习就可以用该备课系统进行备课。
2、软件建设: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三年来,我校教研组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制订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管理与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教师职责》、《课件制作教师职责》、《网络管理员职责》、《电教员职责》、《电教保管员职责》,《多功能电教室规则》、《计算机教室规则》等,对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实施使用登记制度,对电教器材的保养、管理、维修等也实行了器材进出登记制度和配件维修、更换登记制度,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采用“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的做法,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培训,规范操作。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为高科技的产品,其损坏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而人为损坏的主要原因又是使用不当或操作不规范导致,因此,培训使用和规范操作极为重要。我校教研组在每建设一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后,都要对设备管理人员及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使用培训。采用“定期集中培训”和“不定期分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即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设备使用的培训,不定期分批对新分配或新调入我校的教师进行所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培训。此外,还制订了由设备管理员对使用设备不当或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及时进行补遗培训的措施。
(3)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软件业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校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有计划、分批次地经常派有关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新信息、新动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
(4)竞赛促使用,以科研促发展
为调动教师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研组进行了“CAI课件制作比赛”,评出获奖名次,予以奖励。对参加全国性或全省性的教学比赛的教师,均由课件制作教师指导,以参赛教师的教案为蓝本,共同制作好课件参加比赛。通过这些竞赛,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的兴趣。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广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
1、研究方法:以探究-实践-反思-总结为主线,辅之以讨论、任务驱动等法。
2、研究手段: ①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然的优良学习环境;
②利用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相关活动
①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单元备课活动,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总结工作;
②定期开设研究性试验汇报课;
③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不断进行科学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
④积极参加盟旗各级各类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活动,不断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到的各种教学模式。
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结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六、研究结果及成效
1、教师的收获
1)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学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并掌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整体能力。
3)课题研究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中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远程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课题组成员多人在盟旗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多名教师自身业务得到很大提高,很多教师的职称顺利得到了晋升。
2、学生的收获
现代远程教育运用于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在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例如展示教学内容的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贴合的情感环境等。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常规的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学科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学科教学或个别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3)、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可较好地表现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科学地设臵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5)、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今年高考打响了开门红,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优良与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几乎全部的教学过程都只能靠一张嘴,几只粉笔来完成。教学非但枯燥乏味,而且要靠学习者始终保持极大的自觉性和意志,不但使大脑异常的紧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学习者往往难以直接获得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成效,所以极大的阻碍了人脑自身反馈机制的发挥,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进度和效率,影响学习者大脑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现代教育媒体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储存、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它以其直观、灵活、信息量大等巨大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具和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个别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实时交互等有了技术保障,提高了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教研组的收获
1)通过课题研究,整体提高了我组成员现代教育教学的质量。
2)本课题的研究也为教研组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壮大了科研力量,进一步贯彻落实了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
3)本课题的研究为本组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树立了典型。促进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树立课题研究的思想,紧密团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本课题的研究也充分提高了教研组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水平。
经过两年多的认真学习研究,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由于我们踏踏实实开展课题活动工作,认认真真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行家称我校的现代教育资源应用水平已经进入盟级学校中的第一层次,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肯定。
七、取得的成果
A、利用公开课,示范教学创新
B、课题特色成果
1)、通过建章立制,使本课题研究有序地进行,保证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的顺利进行,促使教师在整合实践中转变角色,改变了教学方式。
为了使教师们能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课题的重要性,学校不仅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更是及时地制定了《教科研管理制度》。该制度不仅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有相关奖励制度,保证了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投入教科研工作。具体包括:
2)制度 A、规划制度
为了使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方向一致,目标明确,协调配合,在每学年初,物理教研组根据建立的“多层面科研网络”,制定教师分级承担课题研究的计划。教育科研规划的内容,一是依据本校本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现状与实际需要,二是各层面老师的自报项目,三是根据各层面老师自身特点与适合项目,从而制定出本组某一时段的教师分担课题研究计划。规划中要按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规模大小、投入分配区分出不同层次。让老师们明确主攻方向和各自的任务,做到统一部署,相互协调,使全组的多层面科研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B、目标考核制度
为了克服有始无终的通病,检查规划落实情况,督促规划目标的成功实现,物理教研组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制度。目标考核的内容,就是把学校各层面科研工作的目标到达程度列入教师个人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目标考核,可由教研组拟订一个逐渐完善的通则,评出基础分;再拟出细则,评出附加分;再由个人给自己评出自评分;最后再按30:40:30的权重计入教师业绩档案。
C、立项制度
立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确定课题,论证课题,最后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之中。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活动中,要经过正式的申报、论证、立项手续,富于创新、意义较大或规格较高的课题,都应该鼓励其积极向科研主管部门申报,争取得到立项和指导。
D、监督检查制度
为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定计划,年终写总结,中间留空白的现象,学校将加强科研过程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的内容:对已立项的项目的科研过程、实施作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规定项目承担者作定期汇报,以利于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方案或原计划中的不妥之处及时调整,对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E、经费申报制度
科研经费,是一种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需求而设臵的费用。教研组对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以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等,根据实际的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向学校申请。
F、表彰奖励制度
为了肯定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鼓励大家积极从事创造性劳动,对取得科研成果的老师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制度:一是根据本校的财力,按国家、省、市科研奖励比例,抽出与之相当的资金,以相应的规格给予奖励;二是把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比、晋升、获取科研资助等,以制度化的形式联系起来,完善起来。
G、成果推广制度
为了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化的程序,对已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按“成果评估标准”进行验收、鉴定、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通过相应级别的会议、出版物、新闻媒体、上网等加以传播。尤其对经过鉴定,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要建立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予以大面积的交流推广和应用。
H、论文、案例的评选、交流与奖励制度 科研论文、教学案例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革探索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经验的展示,学校教科室要十分珍视。为了让大家的劳动成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学校将建立健全定期论文、案例评选、交流与分等奖励以及把论文、案例等级与晋级晋升挂钩、载入个人业务档案的制度。其中优秀的论文向上级相关级别报刊推荐。最后,将每学年的论文分等结集,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考评指标之一存档。
I、课题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过程总是要受自身规律制约的,也必须遵循一定程序的。一般说来,以下一些环节不能忽视,必须作为一种常规,形成一种管理制度:
(一)假说(课题)的提出;
(二)项目确立;
(三)开题论证;
(四)开展研究;
(五)总结成果;
(六)成果评价;
(七)成果处理。这一管理制度或过程,将纳入“教育科研系统”中去实施,去完成。
J、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
资料,是辛勤挖出的矿石,是提炼升华成科研成果的根本。因此,学校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管理制度。一般说来,一个课题研究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背景资料。包括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立课题的一些相关信息、认识等。
2、计划性资料。含总体设想、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等。
3、专题性资料。含专题研讨、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
4、过程性资料。包括实验课题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实、录音、录像、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的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情况的录音录像。教师实验研究的观察记录、随笔、个案,以及学生、家长、老师还有社会各层面的反映等。
5、效果性资料。含个案变化、群体变化的资料。
6、总结性资料。包括学期、学年或专题的总结、论文、报告等。
3、潜在课题成果:
1、课题研究的价值
强调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必要性,就是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应用,不是有应用资源就是创新,无应用资源就是传统。注重资源应用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教师备课、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应用规律。我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中,有了资源,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资源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应学会收集资源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从系统论的角度讲,资源的应用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远程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学科,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
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的素质培训,就不仅是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制作、上网方面的培训,还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用远程教育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利用各种媒体信息资源,编制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各类教学资源,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盘县水塘镇中学物理教学课题研究组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合理运用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下的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国家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11-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只是?我坏慕萄?手段,教学内容也只能立足于课本教材,难以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效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独有集视频、音频与图片动画一体的优势,可以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这种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想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相比较传统单
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显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1.在“听”方面的运用
“听”是指英语听力的学习。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或一些录音机、磁带等方式来练习听力,这样的听力学习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练习学生的听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播放英语歌曲给学生,如《TroubleIs a Friend》《Firefly》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对白,帮主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
2.在“说”方面的运用
“说”是指英语口语的学习。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口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语言教学动画,这些动画视频都能够非常直观、清晰、准确,而且在发音、音色方面都比较标准,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并加以跟读、练习,能够逐渐养成标准的发音习惯,掌握口语的语速、音变等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编制成一段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两两进行对白练习。
3.在“读”方面的运用
“读”是指英语阅读的学习。阅读时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英语阅读学习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情况、学习情况等综合情况,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的阅读素材,并将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选择图文并茂的英语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写”方面的运用
“写”是指英语写作的学习。写作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听说读”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是以全命题、半命题、英语日记、笔记等形式进行练习,在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学生喜欢网络交友的心理,通过E-mail书写英文书信,与同学交流,这样一来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同时还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用英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发消息,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词、语法等的运用以及用英语造句、描述的能力。
5.网络资源共享的自学方式
众所周知,学校里的所有学科包括英语教学都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只能找到一个符合大众的教学方式实行授课。事实上因为各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往可能学生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学已经不成问题。例如,英伦网,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各个领域的消息都能够通过纯正的英语了解到。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通过不断整合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开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玉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3):27.[2]李萍.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3):129.[3]刘双.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10):182.
第三篇: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
究》心得体会
水塘中学唐性国
我于2012年2月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虽然在此之前对网络并不太熟悉,但在当今世纪,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不得不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经过两年半年的研究运用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
经过这两年时间的研究、学习和运用,我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而通过远程教育课题研究,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做得特别好,但我依然觉得很有进步。因为我在这歌过程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题研究,它是完全靠自主自觉的一种研究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习目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为了让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所以选择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可以随时穿插在教学之中。以前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都疏于学习,而课题研究恰恰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动力,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合理的安排研究运用,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从人才培养上讲,课题研究因为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等教学环节上与一般教学不同,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研究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本组老师的帮助,因此我尽力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件,把自己在平时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发送电子邮件在网上与老师、同学们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对于象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来说,学习的时间分配更容易把握。
两年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首先是自学能力:课题研究学习当中主要是依靠自主,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系统学习时集中交流,本组老师集中探讨,这半年来充分地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其次是业务水平:从事教育不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那就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通过课题研究学习运用各种专业知
识,我掌握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总之,在这两年半的课题研究学习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文字一一表述。能够参加这次课题研究,很感谢课题组的组织者和各级领导们。也感谢本组的老师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微课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技术学2班
梁小凤
20112215012052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概念性强,较抽象,有的实验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而且费时较多,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直接讲述,缺少实验验证,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微课是指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因此把物理知识结合实验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缺乏实验验证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讲解。本研究以声音的产生为例设计一门微课程,体会微课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初中物理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Micro-lecture)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David M.Penrose 于 2008 年提出。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并进一步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在维基百科中,将“微课”界定为:“微课(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利于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呈现的实际教学内容。”而百度百科中,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 2013 年举行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官方文件中,将“微课”界定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特征
从微课的发展与实践来看,微课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突出特征。1.微课要“微”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是因为它具有知识点小,授课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只围绕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使得重点突出、短小精悍,非常有利于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现今社会,生活速度加快,导致文化快餐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两个小时的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限制在 10 分钟以内(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限制在 20 分钟以内),适合人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适应碎片化学习。2.微课还是“课”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但不是只包含课程讲解的视频,而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资源环境。在微课的教学资源中,不但要包含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还应提供教学演示课件、讲义、教学案例素材,以及课后微练习和微练习的素材等教与学的资源。这样,既可以提供给学习者进行泛在学习,可以提供给教师进行共享和研究。同时还应该在实践中提供反馈渠道,使学习者可以将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疑惑和进一步的需求反馈给教师。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进。
3.微课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工具来学习或训练的方式。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 等设备(通常不包括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学习的方式。移动学习相较于在线学习,更加着重于利用触控输入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而不是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微课的制作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微课的发布利用移动互联网,因而可以保障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以及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可能。4.微课要系列化
微课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成为系列化课程,即根据统一的课程主旨,将微课构建成为“微课程”。因而在微课的设计之初就要从课程体系的全局观点来考虑,将课程包含的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识点。再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让这些微课有机结合。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还要围绕每个知识点和其相关知识点设计微练习,进行微评价。再根据评价与反馈,为学习者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方便学习者在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途径,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中应用的优势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较为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中学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虽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而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师往往把概念或知识点给学生陈述一遍,缺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殊的方式,比如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但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小小的概念都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学生如果没听懂,老师也没有时间再为学生演示第二遍。如果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结合场景演示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学生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而且这个过程更加直观具体,如果没有听懂,还可以返回去再听第二遍,不受时空的限制。
四、声音的产生微课设计与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初中物理的第一张第二节的内容,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端,培养兴趣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的至关重要的一课。因此,这次选用声音的产生这个知识点作为案例,设计一节微课,看看微课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都是怎样产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提问——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物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科性思维,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展开,通过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然后重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接着总结我们这次探究问题的过程,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三)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课件的设计
教学课件以PPT为载体,采用图片与文字结合的综合型课件,力求简单明了,按照“提问——猜想——验证——结论”的思路分为四个板块,使得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清晰明了。2.教学实验设计
这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怎样通过实验表现物体发出声音时产生了振动成为了实验的关键。因此实验设计通过容易产生形变的物体与发声的物体接触产生形变来表现发声物体的振动,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2.1音叉发声振动
在音叉没有发声的时候,拿它与水接触,水很平静;然后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再与水接触,可以看到平静的水向四面溅起。前后对比,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2.2铜锣发声振动
用一根细线挂一个乒乓球,并把线拴在支架上,在乒乓球下面放一面铜锣,铜锣不发声时,接触(不要用力)乒乓球,乒乓球静止不动,然后敲击铜锣,铜锣发声的同时接触乒乓球,乒乓球动起来,说明铜锣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2.3鼓发声产生振动
在一面鼓上放一些绿豆,当鼓不发声时,绿豆在鼓面上静止不动,当敲击鼓是,鼓发出了声音,鼓面上的绿豆也随着乱跳起来,说明鼓在发声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2.4吉他发声时琴弦在振动
一把吉他,我们不动它的时候,它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拨动琴弦的时候,吉他发出了声音,这时候我们看见琴弦在振动。2.5音箱发声时在振动
在一个音箱上用一个纸盘装一些绿豆,音箱不发声时,纸盘里的绿豆静止不动,当播放音乐时,纸盘里的绿豆跳动起来。说明音箱发声时产生了振动。
(四)教学方法设计
此次课程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声音产生的原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领悟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由音乐“森林狂想曲”中的一小段导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3.启发:让学生用手轻轻触摸自己的喉咙声带的地方,然后说一句话,感受喉咙有什么变化
4.猜想:由刚才的启发提出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验证: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已经设计好的五个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6.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探究的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五、总结
将微课应用初中物理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新方式。微课短小精悍、利于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某个知识点,而又不想费时费力的去准备素材和实验,同样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体会学习过程。相信微课在物理学科中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任兴燕,微课教学初探,北京宣武红旗大学学报,2014(1)
吴铁飞,浅析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科技视界
第五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