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塔式起重机纠偏作业与经验小结
塔式起重机纠偏作业与经验小结
钟东兵 沈小和
本单位在某一工程施工中,发生一例塔机倾斜事例和纠偏作业,现介绍如下。
一、概述: 该工程位于杭州市延安路,建筑总面积44000m,地下二层,地上10层。地下二层挖土深度-9.3m。维护桩墙采用ф800钻孔灌注桩。挖土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机械挖土至-4m。,第二次机械挖土至-7.3m,承台土方由人工修挖至-9.30m。本工程所用塔机两台,设置在现场两侧,一台是QTZ5012塔式起重机,一台是QT80EA塔式起重机,均为上回旋自升式固定塔机。
二、塔吊基础结构:
塔机基础为方形砼基础,尺寸为5000×5000×2000,下部为正方形,上边为X型,坐落在西面一排ф800围护桩和东面的两根ф550的独立钻孔桩上,桩长18m,配筋4ф18(局部8ф18),配筋长度12m。塔机砼基础深2000mm,基础面高于围护压梁500mm,实际埋深1500mm,基础梁钢筋与围护压梁连结。桩筋锚入塔机砼基础35d,砼强度等级为C30。如图1:
1.砼基础下部方形 2.砼基础上部X型 3.两根ф550灌注桩 4.一排ф800围护桩
图1 塔机基础示意图
三、塔机基础下沉的问题:
地下室土方挖至-3.40m时,围护桩墙位移,桩墙后的土体下沉,在挖-3.40m以下土方时,西南角二临时房发现裂缝。此时,测得土体沉降量已达60mm,桩墙局部漏水,现场及时采取了注浆措施,即从西南角开始沿西面桩墙外侧每隔1m注一个孔,一直注浆至塔机基础下,沉降速度虽有所减缓,但未停止。接着又增加注浆孔。同时,基坑内靠西侧的承台砼抢先浇捣,使围桩墙的位移、桩墙后土体下沉得到了控制,但此时塔机已倾斜99mm(15m处高测得),严重影响了正常作用。
四、实施纠偏:
本工程两台塔机的不均匀沉降与纠偏类似,以QTZ5012塔机作如下说明。
塔机砼基础重约54t。塔机自重40.01t(含配重),塔机高度15m(吊钩中心高度),安装验收时测得垂直度偏差为:东西方向朝东偏28mm,南北方向朝南偏21mm,已有偏差,但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当地下室开挖完毕,塔机垂直度偏差急增加,一个星期里,测得朝西偏至70mm,两天后又增加至99mm。根据《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GB9462-88)中4.1.4.6规定“起重机安装后,无风状态下,塔身轴心线对支承面侧向垂直度为4/1000”,当时塔高15m,允差为60mm,99mm已严重超差,故加强检测,每天早晚测量两次,并采取了加缆风绳子等措施,观察数天,数值没有继续增加,趋于稳定。这是砼基础下沉之后在土侧压力作用下,桩与土的空隙闭合,桩承载能力又恢复,因此桩的承载能力目前能满足塔机及砼基础的重荷。这就是为什么塔机桩基下沉急剧变化后又逐步趋于稳定的原因。
沉降稳定后,进行了纠偏作业。对重达40t塔,塔帽总高为23m,起重臂、平衡臂总长达66.5m的塔机纠正偏斜,必须慎重进行。
1.首先整机检查:主要是对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检查,逐个拧紧。先将塔机平衡转向西,由于空钩状态下,平衡臂的力矩远大于起重臂的力矩,这样使西面部分的连接螺栓少吃力,拧紧西面螺栓,接着,塔机平衡臂转向东,拧紧东面螺栓。全面检查拧紧塔身标准连接螺栓。
2.纠偏作业:挂上钱锤,在塔身旋转到合适位置时,使西面基础螺栓少吃力,缓缓松开西面基础螺栓约一圈螺纹;然后平衡臂转向东,重心压在东面,使西面底梁少吃力,在西面底梁下塞打进斧头状铁片,西面底梁抬高;重复这一步作业,注意在塔机起重臂方向指向南北时,停止转动,对塔机进行东西方向偏斜的观察,了解纠偏程度,逐步进行。一次垫高厚度在3~5mm之内,垫至18mm左右时,线锤与塔身立柱中心线平行。所有空隙处垫实,拧紧底梁螺栓,经纬仪测量,塔身全高垂直偏差值为10mm,在允差范围内。随后几天的测量,均在10~12mm,数据稳定,塔机纠偏作业完成。
测量与纠偏要点:
1.挂线锤观察与经纬方式仪测量偏差,均应控制一个方向,即塔机起重臂方向指向南北时,才能对塔机进行东西方向偏斜的观察与测量(见图2),这是让起重臂的不平衡力矩不起作用,否则测量的数据是完全不准确的。同理,塔机起重臂方向指向东西时,才能进行南北方向的观察与测量。
1. 起重臂 2.起重臂平衡臂方向指向南北时,进行塔机东西方向的观察与测量。
图2 测量塔身垂直度示意图
2.实施纠偏作业,同样应控制一个方向,即塔机平衡臂方向指向西时(见图3),才能对塔机西面基础螺栓旋松。平衡臂方向指向东时,在西面底梁下打进楔铁。
图3 塔机纠偏示意图
五、经验教训:
1.塔机砼基础倾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基坑土方开挖对围护桩墙的位移量和桩墙后土体下沉量计算有误差,特别是塔机砼基础下,围护桩外侧所打的2ф550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偏高,该两根桩均匀摩擦桩,由于围护桩后土体沉,即基坑以下部分桩摩擦力几乎为零,这样大大降低了桩的承载能力。基坑边是排桩,承载力大于桩墙外侧的两根摩擦桩,这是塔机倾斜的根本原因。今后在设计塔基础时,围护桩墙外侧的两根桩的承载力,要根据土地质量条件,基坑土方开挖的影响等综合考虑,不能仅以桩长来决定和计算其承载力,即基坑标高以下的桩的摩擦力随土体变化而变化,可不予计算它的承载力。
2.塔机砼基础倾斜,引起塔机垂直度超差,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①影响升塔。由于塔身偏斜,升塔套架与靠轮发生一边悬空,导向轮可能滑出塔身立柱;一边贴紧,磨擦阻力大大增加,甚至套住而不能升塔。
②影响起重性能。塔机起重性能曲线是塔身垂直度达标时的设计值,如超标,由于力矩限制器的控制面达不到额定值,使起重性能大打折扣,影响工地使用。
③严重的是,塔身力学模型为细长杆件,失稳是塔身破坏的一种形式,垂直度偏差引起的倾斜覆力矩叠加吊重弯矩,将可能造成失稳倒塔的恶性事故,因此,严格控制塔机垂直度是十分重要的。
3.塔机垂直度误差是必然存在的,生产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一般不会很大,主要是基础产生的误差。只要误差值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允许塔机继续工作的,只是必须加强监督、测量,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当垂直度偏差产生并有发展趋势时,根据我们的经验,分析实际情况,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
①提前进行附墙装置。一般630kN.m塔机自由高度(不附墙时最大吊钩的高度)在40m以内,第一道附墙在30m左右,尽早在塔机附墙立面上埋置预埋铁件,尽早附墙,并在附墙上做些校正,减少误差值。
②没有条件设置固定附墙件时,先临时设钢丝绳缆风,减少垂直度偏差的进一步发展。
③在塔机基础偏高的一面引水灌注,让高的一边有所下沉(有的塔机有中心压重,实施纠偏有困难,此法要控制,纠偏不可过头)。
④注水泥浆。在基础下沉一边,每隔50~100cm打一个孔注水泥浆,减小缓土体下沉。
⑤对倾斜度较大的,误差在极限值附近的塔机,必须先采用垫高底座或基础节一侧的方法来纠正部分偏差,对防止进一步扩大倾斜有明显作用。
以上几项措施,均必须加强监控、观察、测量,塔身上挂线锤,随时了解偏斜情况。在纠偏后用经纬仪测出具体数据,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
塔机垂直度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施工安全台账和验收报告都填写。尤其在安装使用初期更要及时测量,做好记录,认真对待,以保证塔机的安全装施工和安全使用。
第二篇:新课堂教学的审视与纠偏
新课堂教学的审视与纠偏
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了,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集中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教育改革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作为我们的试验品,一线教师需要有谨慎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这也是改革精神的应有之义。因此,教师阶段性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一些客观理智的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方法。从而,走出教改的迷茫,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期,我们从依旧存在的教学顽疾、难辨真假的不等式和审视教学的七个自问等三个层面抛砖引玉,回顾和总结一下教改以来,我们的新课堂教学还应该如何完善和修正。
一、剔除教学的四点顽疾
在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最大的顽疾莫过于教师不可撼动的主权地位。时至今日,不少老师依然“大权在握”坚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大部分学生仍旧是被动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以下是教师在教学中顽疾的主要表现及建议:
1、过度的基础知识讲授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本来是完全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来回答或表达的,但老师还是喜欢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结果让学生无事可干或无话可说。其实,对于基础性知识(如定理、定义、基本概念等),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前预习中通过简单的阅读与理解后解决问题,课堂上只需要通过简单、快速的练习检查(或检测)就可以了。
2、过早的干预叫停
在答案反馈过程中,当老师发现第一个学生回答有误或不完整时,老师没有足够的耐性或智慧来让其他学生作补充性回答,而是马上干预叫停,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作过分的补充,结果让被提问的学生感到非常难堪,与此同时也剥夺了其他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因此,在答案反馈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当一个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应马上让其他学生来纠正或补充。在确认多数学生都无法解答时,才进行干预纠正、解释或补充。
3、过多的包办代替
学生在答案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到黑板来展示答题过程,而是喜欢代替学生在黑板上作答,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边说老师边代写的现象。老师之所以这样做其理由是一方面可以省点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要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实际上,在答题过程展示这一环节,教师最好直接让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答题过程。一是有利于真实暴露学生答题的误区以及规范性问题,二是有利于及时提醒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相同的失误,三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4、过分单一的展示 一节课下来,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中只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而其他学生只是在当观众看热闹,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各自的展示和充分的互动,一节课的关注点好像只是几个学生,把其他学生都闲置起来。课堂应该是所有学生共享的课堂,而并非是个别学生的专用场所。老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与分享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充分讨论、交流、互评与展示,然后才派几个小组代表到黑板展示。如果展示过程中有不当之处,再让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来补充或纠正,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展示范围。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若干年前老师想象中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是学习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资源,那么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老师的助手,同时也是学习者之间的助手。
二、厘清教学的五个“不等式”
新课改的背景下,由于各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误区,所以各个学校的课堂上都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尤其是下面几种常见“不等式”,应当引起教师的关注与反思。
1“自主学习”≠课堂“放羊”
在新课程背景下,主要有三种新型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由于对自主学习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只要把部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就是自主学习了,以致课堂失控,学生自由散漫、为所欲为,自主学习变成了课堂“放羊”。教师应当明白,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需要自律、自控,更需要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适时“放手”,但绝不是无条件地放任自流,它对教师驾驭教学的技巧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2“合作学习”≠“小组学习”
许多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时,千篇一律地使用小组合作模式,问及原因,众口一词道:“合作学习不就是分组学习吗?”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学习三种主要形式。目前,只重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形式的问题愈发突出。其实,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就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比生硬的分组学习要简单得多、方便得多,授课者为何要舍近求远呢?另外,全员合作学习同样值得尝试与探索,它以教学班的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特征。例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都是全员合作的范例。
3反对“满堂灌”≠弃用“传授式”
教学法新课改以来,“满堂灌”被视为洪水猛兽,专家评课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往往是“老师讲得过多了”。于是乎,套用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方式被无限放大和机械地滥用,一些浅显的知识也采用启发式教学,一些已掌握的生活技能仍进行教学试验,教师就是不敢直接“灌”给学生。结果,只能以浪费时间为代价,换取低效的“满堂彩”。其实反对“满堂灌”,并非就此淘汰了“传授式”教学法。一些专题知识、人物背景、知识间严密的逻辑推演等,学生难以独立建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传授式教学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其正确运用不仅能节约时间成本、增加教学内容,还能确保知识的准确性与系统性,同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传授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开动脑筋,积极互动。当传授式教学法与其他新型教学法相互交融时,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才会进一步拓展,课堂才能更加精彩与高效。
4运用多媒体教学≠弃用板书
由于传统板书的“板书、板画、板演”等预设性功能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完成,且多媒体更方便、更准确、更美观;还因为有的教师(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的书法基本功较差、板书太丑羞于见人等因素,造成当今课堂上部分教师惜字如金、难见板书的奇怪现象。在我看来,预设性的“板书设计”完全可以由多媒体课件所替代,但多媒体不能完全替代板书。传统板书较多媒体演示的最大优点就是灵活性,即生成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静态的课件预设无法包罗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临场发挥时需要板书;同时教师的漂亮板书对学生也有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多媒体板书,这就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只有多媒体与传统板书优势互补、有机组合,形成紧密的“鱼水关系”时,才会产生最佳的课堂展示效果。
5课堂“热闹”≠教学“有效”
如今的很多公开课热闹非凡,学生们说、唱、演,或者加上游戏和竞赛,欢歌笑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以至于一些听课者说,仿佛走进了影剧院或菜市场。如此嘈杂“热闹”的课堂是教改追求的境界吗?“热闹”之中教学效果又如何呢?语文课程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教学也很相似:体育课上,学生喊破嗓子却未曾出汗;数学课上,学生抢答问题时声音响亮,独立作业时却一筹莫展……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学会透过事物现象去看本质。不能仅仅看到课堂气氛“热烈”,就以为学生思维跟上了教师思路。尽管精彩热闹的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这并非是决定教学有效的关键因素。“热闹”的氛围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
三、审视教学的七个问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集中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因此,教师要经常从以下七个问题来自问和反思自己的教学。
1、我的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吗?
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被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的对此还推崇备至。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没有认真学过新课程知识的教师,由于对这些学习方式不甚了解,只知些皮毛,不具备组织运用开展这些课堂学习新形式的知识,就“依葫芦画瓢”,只图形式、热闹,结果反倒是学生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该懂的还是没懂得。最终还得通过讲解、提问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转了一圈又返回老路子上来了,并且还耽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师,面对自己的课堂,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的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吗?我究竟什么没做好?我还要学习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实现有效课堂的目的……”
2、我的课堂到底还拥有什么?
上课时老师关注学生什么?是关注学生服服帖帖,唯唯诺诺?还是关注学生表面的热闹、虚假的兴奋?都不是。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相通。而现实课堂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一“发散”“就收敛”,当学生提出“如果……有多好”的声音时,教师往往会用“不行”或者“不可能”来回应。现实中数学终归是一堆乏味的公式符号,语文就是字、词、句、段、文、音乐等于视唱,美术等于绘图……忽略了对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假大空”式的言说、公式化的套话连篇累牍;在课下,他们我行我素,课堂言说早已抛至九霄云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真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到底还剩下了什么?
3、我的课堂里什么是值得自豪的?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不足,还应当找找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信心。我不是王崧舟,我没有“诗意语文”;我不是孙双金,我创造不了“情智课堂”;我不是窦桂梅,我不谙“主题教学”……我是谁?我是我,也同样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同样能够创造精彩的课堂。与此同时,也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课堂里什么是值得自豪的?是语言的幽默、情境的创设,还是某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咱们总有自己的特长、拿手戏,但是,不要一味模仿名师大家而丢弃了自己。不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都有可能上演在你身上。我们要记住——“我的课堂我做主”,因为咱们永远不可能是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
4、该怎样去吸引那些“学困生”?
在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不能很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他们身在教室心在外,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总是抱怨他们不专心、脑子笨、学习差。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适当调整一下课堂的节奏,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创立一种合适的氛围,去吸引那些抛了锚的孩子,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致,让他们也能够动起来,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呢?也许正是我们课堂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才使得那些孩子渐渐地变成了所谓的“学困生”了吧。
5、怎样才能找回课堂的活力?
达尔文说:“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而是最具活力的。”同样道理,好的课堂不一定都出自于名师、大家之手,也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充满着“时尚的元素”,好的课堂也可以是最具活力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具活力的课堂呢?歌德说过:“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解放。”活力课堂也只有因“抵触”才能激情四射。这里的“抵触”,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内思维的碰撞。有了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使思维更深刻、更具意义。
6、换个角度会怎样?
每个人都喜欢给别人提建议,那是因为所站角度的不同、位置的不同。既然从另一个角度能够产生不同的新的看法,所以当我们的课堂存在某些问题、不足的时候,就应该试试换个角度去对待。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或许就真能够找到不足、发现问题之所在,觅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换个角度经营自己的课堂,你将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7、我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
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大是小、或近或远,那是你努力奋斗的目标。理想的课堂怎样,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在你的心里不能没有自己理想课堂的坐标。我们自己要建立一个理想课堂的坐标系,从原点出发一步一步朝目标迈进,不断修正、改进,那么自己就会在实现理想课堂的路程中收获一个个精彩。当你达到自己的一个理想时,那是一种成功的惊喜与自励,鼓励自己,接着朝下一个理想努力。总有一天真正的理想课堂、理想的自己就会呈现在自己眼前,自己也会如名师一般独具个性和魅力。但是,最可怕的是在自己心里根本就没有要创设这个坐标的念头。
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试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的精神,就是开放的意识、探索的心态、包容的气度、多元的观念、虔敬的情怀。所以,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阶段性地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不断更新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只要教师用正确的心态去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纠偏,不断进步,那么,课堂将不再只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和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越加变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也必将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革命。
第三篇:2016作业小结
日化子校语文学科作业检查小结
学生做作业,教师留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它不容我们忽视,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它,做好它。
2012年3月29日,学校对全校1—5年级语文学科的书面作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的情况作如下小结:
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学生作业注重了两个习惯的培养 1.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书写规范
此次检查,我们发现多数学生都能认真书写,做到字迹清楚、工整、书写规范。2.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干净整洁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大多都养成了良好的爱护本子习惯,作业本、练习册外观干净整洁、保护得很好,没有卷角现象。其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虽小,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这和老师平时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敢于创新。如四年级的大作业增加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等的积累,在点点滴滴中使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五年级的作文增加小练笔,让学生分小组用所给成语设定情景,合作完成一段情境描写,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对待学生作业体现两个“度” 1.教师布置作业规范适度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老师在设计学生作业上,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各年级训练的总体要求,依据语文学科训练的重难点设计作业,基本少了重复的抄写,机械训练的做法。
2.批改作业仔细认真,有效度高
教师对于学生的各项作业做到基本全批全改,批改符号规范,大多采用小勾判断正误,有评价、有日期。二、三、四年级的练习册在此方面表现突出。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生作业及作业本应做到两个“培养” 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作业乱画、乱做现象依然存在,主要不是对错问题,而是书写不规范、工整,有的字写得太大,格子装不下,有的写得太小,看不清楚。有的写到格子外面。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检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同学作业本干净整洁,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作业本破损严重、没有保护好。主要表现在:①作业本封面不整洁,有的已经撕坏、缺角,有的上面有墨水、油渍、泥浆之类的痕迹;有的同学在封面、封底上乱写、乱画,随意打草稿的现象也有发生,各个班级还要强调做统一的规定。②作业本内页卷角现象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练习册上。③作业涂改现象比较严重,做题时思考不足,涂改随意性较大,错题修改符号不规范,影响卷面美观。
针对以上问题,低年级的老师要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整理书包、存放本子的方法,并定期加以检查。各班同时要针对作业本的保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比措施,通过作业本的检查评比、开展优秀本的展评或者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爱惜本子的习惯。
3.培养学生自觉纠错、改错的习惯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老师批阅过后学生的错题,学生没有及时订正,有漏批现象。尤其是练习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错题,根据错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针对练习册的特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完成,如过于困难的习题,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避免大面积错误,使作业成为无效作业。
二.教师对待学生作业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1.布置作业提高针对性
自主开发设计的有针对性、创新性的作业不足。学生进行作业训练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摒弃繁琐的机械的抄写,根据教
材实际多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又有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把握三点:其一要提高作业质量,而不是作业的数量;其二,做到作业天天清、周周清;其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后进生。
2.作业评改提高实效性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上还应更加具有针对性,特别要杜绝采用大勾判断,特别应关注班上的学困生和后进生。在学生交上作业后,教师要及时批改以便及时反馈,杜绝积压,比如学生写字、学生的练习册、作文等,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也要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老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改正后的习题做出判断。
从总的来说,我校各位老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基本符合学校的要求,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训练和指导性的作用。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因此,我想提出以下五点期望,希望各位老师和我共勉:
1.关注学生作业的质量,从细处入手,真正做到一练一得,有练有得,坚决杜绝重复训练或者无效训练。
2.作业布置上要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自主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发展的特色作业,要灵活使用练习册。
3.课堂作业要及时跟上教学的进度,按时完成练习。
4.批阅学生作业时关注学生的错题,重点放在错题订正上和差生的辅导上。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作业布置前要考虑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语文学科。
日化子校语文组 2012-3-29
第四篇:地理经验小结
有关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如何学习地理,采用何种方法,我想说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或许有些同学会发出疑问,面对生僻的专业名词和花花绿绿的地图,如何能产生兴趣?我们常说学习来源于生活,那么,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应该多去感知生活中有关地理的方方面面。
假期里,我们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去一个地方,也就多知晓了一个新的地名;感受一会儿秋风送爽,也就懂得风的来去;观察一处民居住宅,也就明白了当地的气候风俗。即使没有机会出去看看,呆在家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了解世界众多不可思议的地理奇观。我相信只要你去亲身感受大自然,亲身体验生活,你就会被地理的无处不在所着迷,你就会被地理的无穷魅力所折服,那么你的兴趣也就来了。
再者是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其实学习各科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预习、听课、做题以及复习。这里,我主要想说预习和复习的具体方法。对于预习而言,只需花费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足以让你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复习,我们要明确复习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记忆。关于记忆,可运用回想法,即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零散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巩固消化。具体方法是,在下课后的几分钟里,我们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复习记忆刚刚所学习的知识点,遇到记不起来得知识一定要翻开书看一下。
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时,以图解的形式画出知识结构图,用图解记忆整理知识。在每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运用回想查看法记忆效果将更明显,此为速记,可以充分应对考试。
其实谈了这么多,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使记忆更长久。为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图作为记忆的承载着,从而形成系统记忆。
综上所述,在建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巧记,图解记忆,速记,理解记忆,系统记忆等记忆方法为学习机制;以扎实学习筑基础;以深入理解促提高。最终实现通盘把握,融会贯通。
以上就是我对学习地理的认识和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愿大家共勉。
高二(15)班胡浩
第五篇:教学经验小结
教学经验小结
邓春梅
经过三个月的课堂教学,深深地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都可以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时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并可用来表达多种感情,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也可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暗示批评。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由于学生紧张,胆小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开口。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情境中学习,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等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实物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生物,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后,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
对学生而言,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五种感官来完成。因此教学中要适当变换信息输送管道,尽可能使学生使用各种感官。可以多利用投影、挂图、模型、实物等加强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