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内容摘要: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文通过对农民参训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益的解决建议。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农广校在农民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从我县培训现状来看,许多农民对于很多的新技术、新品种有着期待但缺乏了解,想通过培训增长知识,但对目前这种“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如何解决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影响农民参训积极性原因分析
新型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动力机制不完善
一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制约了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山区耕地本身就少,加上实行农户家庭经营后,考虑到耕地质量和公平问题,人为分为小块,这就造成了规模小而分散,不利于采用新科技大规模生产。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技术和学经营来增加收入,如果学到的新技术由于种养规模狭小而无用武之地,就没有参训的动力。农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有参训意愿,但毕竟是少数人,在全体农户中所占比例有限。
二是训后配套政策不完善。现有培训后续措施只有跟踪服务,而没有将参训和相关扶持政策紧密相联。农民除了关心参训学到新科技能否实际应用,还要考虑参训后是否有政策倾斜,若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参训积极性就不高。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尊重自然规律和农民意愿
从培训的内容看,农民期望的是与从事产业相关的种养殖技术、非农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方面培训。培训内容设置一定要征求农民意愿,同时考虑本地产业、自然条件等实际。就培训形式而言,单一的理论培训较抽象,缺乏活力,不易掌握。而互动交流、实用技术视频、现场示范操作、实地参观指导,深受农民欢迎,这些培训形式看起来较直观且记忆深刻。
(三)培训模式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农民期望培训能安排在农闲时间,如果培训时间安排在农忙时节,农民没时间参训。培训地点选择不能相当然的便于集中管理而安排在县城,最好是离村近,培训结束后能及时回家干活。
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创新培训管理,完善动力机制
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并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
1、切实贯彻“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的总体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对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给予各种政策扶持。新型农民培训补助资金是专款专用的,此外没有给培训机构任何资金扶持,没有给任何工作经费,等于是要求培训机构完全免费承担培训任务,这限制了培训机构承担培训的积极性,造成只有农广校等公益性机构参与。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改善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升培训能力。要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发挥农广校远程培训优势,拓展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二是要切实提高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对做出突出成绩者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提高了培训人员积极性,鼓励培训人员多钻研、多创新,提高课题质量,从而提高参训人员听课兴趣。
2、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创新培训评价机制,对获证农民给予配套扶持,从而激发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参训后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颁发培训证书,并建立规范农民培训证书待遇问题。一是对持证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探索建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参训农民获得相应职业证书后方可进入相关领域,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民参训主动性。鼓励并引导农民自行调换土地,解决山区土地分产到户后的地块小而散的局面,让农民承包地连成片,降低耕作管理成本,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土地向种养能手流转集中。通过扩大种养规模,降低新科技推广的成本,从规模经济效益的增大方面来刺激新型农民乐学参训、乐在其中。
(二)健全农民培训讲师团,保证培训质量
农民培训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拓宽讲师团成员的选拔范围。要培养专业型、管理型、服务型的农业人才,必须打破农业专业技术领域限制,从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中聘请老师,从各村选拔科技种植户和有一定威望的“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民辅导员,增加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师。
2、完善师资库信息,补充师资“已取得的研究专题和专题授课时间”方面的信息,便于培训机构科学选课题、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3、注重教师的提升性培训。农委要依托县农广校加大对教师的锻炼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过硬的培训新型农民的教师队伍,提升科学新技术推广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农民培训的质量。
4、建议由省组织部统一协调部署,从涉农高职院校派出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到基层、到县级农广校,担任科技副职党政领导,担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专家,充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
(三)创新培训机制,增强培训实效性
必须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断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机制、新措施。
1、建立农民培训调研长效机制,提高培训针对性。
农委要发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千家万户,密切关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培训需求,使需求调研制度化、动态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发布机制,适时向社会公布农民培训需求信息,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来。作为农民培训承训机构主力军的农广校,更要深入农村去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计划。
2、科学设置培训课题,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效果。紧紧围绕本地的农业特色优势,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民致富、美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从单纯农业技术培训拓展到涵盖农业政策信息、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培训需求,并结合县情,选择好培训教材。同时,结合本地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的产业,编写具有本地特色、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培训教材。
3、创新培训模式,降低参训成本。
一是送教上门。深入乡村,将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采取现场示范、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学习兴趣。二是结合农时、季节。对需现场示范指导的培训内容可紧密结合农时,其它培训内容则要尽量错开农时,选择农闲时节,做到学农两不误,提高培训实效性。参考文献
[1]张建安、徐铁辉、刘向荣 《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影响要素分析与培训课程暨内容的选择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9期
[2]省农委、省财政厅印发《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3] 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
作者:程 峰 安徽省歙县农广校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黄棉珍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且补贴一年比一年增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也是一涨再涨,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农民种粮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土地承包期由50年提高到70年,且又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尽快步入小康社会。近日,笔者通过到农村调查了解,认为,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2007年起,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一涨再涨。尿素由2007年每吨192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2520元,涨幅为31%;复合肥由2007年每吨180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4450元,涨幅达147%,磷肥由2007年每吨500元上涨到现在每吨2000元,涨幅达300%,稻种、农药价格比2007年平均上涨15%左右,农民因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上涨平均每亩比去年同期增加成本150元左右。而粮食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因此,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化肥、农药、种子实际生产成本,制定统一销售价格,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加价销售,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我国现行粮食收购价格应以国际市场接轨。据有关媒体报道,作为全球大米贸易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批发价格已从每吨580美元暴涨到760美元,而我国目前晚籼米零售价每吨仅为480美元左右,粮价上升空间大。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现行粮食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农民种1亩田的纯收入达800—1000元,这样就会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继续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惠农资金发放方式。现行惠农资金发放是按农民承包土地为依据发放,只要农民承包了土地,不管是否耕种,镇财政所都会按田亩把惠农资金打入农民的惠农卡中,因为没有政策规定没有耕种的农户不能享受政府的粮食补贴资金。建议国家在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的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哪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其责任田如转包给其它农民耕种,就应补贴给种粮的农民,抛荒的责任田不能给农民任何补贴,连续抛荒三年以上,应收回其责任田。或者是按农民交给国家粮食数量进行补贴,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允许农民承包责任田流转。由于种粮的收入不高,青壮年劳力绝大多数在外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男人和妇女和小孩,劳动力严重缺乏,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他们满足于只要能收到自家人吃的粮食就可以了,以致许多责任田被抛荒。因此,应鼓励这部分农民把自己无力耕种的责任田转包给愿意种粮的人,并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租金。这样,即可避免责任田抛荒现象,又可增加国家粮食产量。供稿:江西安义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 黄棉珍
第三篇: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几点思考
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2、片面地看待党组织内部某些阴暗面,对党失去信心。电视报纸上曾多次报道某地某某党政领导、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周边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无职党员也存在着或这或那的问题,如:打牌赌博、生活作风腐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等。有不少农村青年片面地认为现在一些党员还不如群众,因而不愿加入党组织。
3、片面看待部分农村老龄党员当前的困难现状,降低了入党热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不凝结着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辛勤汗水,一部分老龄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致伤、致残、致病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一批老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经济拮据,少数党员甚至无依无靠。为此,农村青年特别是老基层干部的子女对加入党组织大多不感兴趣。
4、片面地认为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缺乏入党动力。有些青年农民错误地认为入党就是“尽义务”,就是自己给自己套枷锁,不愿入党。为推动一项工作,往往免不了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少数农村青年把上缴税费、执行计划生育、推广科学技术、出义务工等方面“凡事都要带头”视为负担和枷锁,因而不愿入党受约束。
影响农村青年入党的客观因素。
1、部分党支部不重视农村青年的入党问题。表现在:①有的怕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会对自己的支部书记的位置构成威胁。②年轻党员的大量网外出,部分支部错误地认为发展青年农民
入党是费力不讨好。③少数村支部负责人宗派思想严重,对不是同姓同族同派的青年入党,根本不予考虑。
2、对农村流动青年入党未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多流入城市务工,流动性强,如何在务工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青年入党形成制约。
3、面临当前农村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的现状,农村青年对加入党的组织“退避三舍”。党的工作落脚点在农村,工作的主体是农村党员,也就是说,青年人入党以后大多数都要有奉献在基层的准备。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工作难、税费任务难收、计划生育工作难做、民事纠纷难调处等等,村干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外忙碌,弄得不好,两头受气,年终几百千把元的工资还是个赊帐,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兑现,就算及时兑现,有的还不如外出打一个月工的收入。
二、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我们党发展党员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但在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方面还是可心作些探讨的。
建议全日制中学设置党课,对青年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使之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在中学开设党课可以使青年农民在中学时期就对党组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奠定党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增强党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使他们步入社会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具体作法是:党课每周可安排一课时的学习时间,学校明确专门的党
课辅导员,解疑答难,并可利用“五·四”“七·一”,开展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农村党支部这一阵地,正面教育农村青年,端正他们对党组织的认识。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负责人离农村青年距离很近,朝夕相处,有很多的交往和接触机会。利用这些机会,为其多讲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理,宣传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从多方面多渠道为年轻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开始,直至放手让他独挡一面地去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启发、培养和加深他对党组织的认识。任何年轻人都有成才的机会,也有不成气候的可能,关键是组织上如何 培养和利用,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现代的农村青年。毛家坪村党支部成功地培养了一名年轻党员伍小清同志,其基本做法是由党支部发现这一正派的苗子后,派员与之接近、适当利用他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利用村委换届的机会把他推向社会、让群众去评说,最终得到了全村人民的认可,吸纳他为预备党员也就顺理成章了。
利用身边的典型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深农村青年对党组织的了解和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利用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农村青年端正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
发挥乡镇党校培养建党积极分子的主渠道作用,正确引导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乡镇党委应创办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乡镇党校,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开创示范基地,以培训镇村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任务,在不定期上党课进行党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开设大量的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建立学员档案,学员以农村青年为主体,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学会 1-2 门实用技术,通过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能达到及格水平,并颁发合格证书,农村青年有了实在的本领,也就能安心农村,愿意在农村发挥其特长。
加强团组织建设,组织青年农民开展有益的活动,努力建立一支党员后备军队伍。共青团是党组织的得力助手,是为党组织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阵地。乡镇党委要加强团组织建设,配齐团委书记,支持团支部开展活动,加强对青年团员的引导。
第四篇: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如今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国家近几年不断推出了多项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并且也不断的取得了显著地效果,2011年的中国粮食产量就能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不过未来能不能保持住这个发展劲头和趋势,却不好说。
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米之父”袁隆平也说过,种粮每亩纯收益不过区区7.5元,良田抛荒的现象在同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普遍存在。农民从土地中得不到实惠,甚至保证不了经济来源、生活支出,只能像前些年一样,放弃农业生产,做其他的职业以维持生计。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70岁的河南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在两会上如是说:农资价格猛涨,而粮价涨得太少,种田不划算,农民有意见。“1亩小麦平均能收800斤,按国内市场价格每斤1.02元计算,每亩土地共能收入816元,其中买化肥180元,耕地、播种、收割150元,浇水三次要105元、农药50元„„”
尽管中共每年的“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以示重视,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官方陆续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但大量农民仍选择离开土地,到“十一五”末,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已达2.42亿人。
“城乡收入比例一般统计为3.4:1,加上城市居民的各种补贴,实际将近5:1。”全国政协委员刘江警示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数字。到了该补偿农民的时候了!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支农力度,但仍然不够。刘江建议为农民切出两块“蛋糕”:调整国家预算,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国有企业也应拿出部分纯利润给农民。而袁隆平的建议更具体:政府应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以通过高价收购、平价销售的方式,稳住粮价,提高农民收入。
最后,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相关大米的知识,你可以登入我们大米价格官网查看。
原文地址:
第五篇: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党兴,吸收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是增强党的活力的关键。但当前一部分农村青年(指18-35岁,下同)对入党的认识不足,态度表现不积极,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特别是党支部后继有人的问题受到了严峻挑战。以××县维新镇为例,全镇共有农村党员1397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86%。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党员111人,占农村党员的7.95%,占该镇同等年龄段总人数(9000人)1.32%。2000年初至2002年底三年中共吸收年轻党员23人,平均每年不足8人,而在同一时期党员自然减少却平均每年在30人左右,全镇党员总数明显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寻根挖底,对症下药,提高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影响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的因素
(一)影响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的主观因素
1、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淡漠了政治追求。许多年轻人把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入党持无所谓的态度。就山区青年农民而言,打工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许多农村青年说:在外打工闯市场,讲究的是文化水平、技术专长,不讲究是否是党员,没有组织约束的人在外打工还方便一些。
2、片面地看待党组织内部某些阴暗面,对党失去信心。电视报纸上曾多次报道某地某某党政领导、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周边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无职党员也存在着或这或那的问题,如:打牌赌博、生活作风腐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等。有不少农村青年片面地认为现在一些党员还不如群众,因而不愿加入党组织。
3、片面看待部分农村老龄党员当前的困难现状,降低了入党热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不凝结着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辛勤汗水,一部分老龄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致伤、致残、致病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一批老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经济拮据,少数党员甚至无依无靠。为此,农村青年特别是老基层干部的子女对加入党组织大多不感兴趣。
4、片面地认为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缺乏入党动力。有些青年农民错误地认为入党就是“尽义务”,就是自己给自己套枷锁,不愿入党。为推动一项工作,往往免不了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少数农村青年把上缴税费、执行计划生育、推广科学技术、出义务工等方面“凡事都要带头”视为负担和枷锁,因而不愿入党受约束。
(二)影响农村青年入党的客观因素。
1、部分党支部不重视农村青年的入党问题。表现在:①有的怕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会对自己的支部书记的位置构成威胁。②年轻党员的大量网外出,部分支部错误地认为发展青年农民入党是费力不讨好。③少数村支部负责人宗派思想严重,对不是同姓同族同派的青年入党,根本不予考虑。
2、对农村流动青年入党未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多流入城市务工,流动性强,如何在务工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青年入党形成制约。
3、面临当前农村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的现状,农村青年对加入党的组织“退避三舍”。党的工作落脚点在农村,工作的主体是农村党员,也就是说,青年人入党以后大多数都要有奉献在基层的准备。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工作难、税费任务难收、计划生育工作难做、民事纠纷难调处等等,村干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外忙碌,弄得不好,两头受气,年终几百千把元的工资还是个赊帐,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兑现,就算及时兑现,有的还不如外出打一个月工的收入。
二、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我们党发展党员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但在提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方面还是可心作些探讨的。
(一)建议全日制中学设置党课,对青年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使之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在中学开设党课可以使青年农民在中学时期就对党组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奠定党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增强党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使他们步入社会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具体作法是:党课每周可安排一课时的学习时间,学校明确专门的党课辅导员,解疑答难,并可利用“五·四”“七·一”,开展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农村党支部这一阵地,正面教育农村青年,端正他们对党组织的认识。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负责人离农村青年距离很近,朝夕相处,有很多的交往和接触机会。利用这些机会,为其多讲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理,宣传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从多方面多渠道为年轻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开始,直至放手让他独挡一面地去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启发、培养和加深他对党组织的认识。任何年轻人都有成才的机会,也有不成气候的可能,关键是组织上如何培养和利用,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现代的农村青年。毛家坪村党支部成功地培养了一名年轻党员伍小清同志,其基本做法是由党支部发现这一正派的苗子后,派员与之接近、适当利用他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利用村委换届的机会把他推向社会、让群众去评说,最终得到了全村人民的认可,吸纳他为预备党员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利用身边的典型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深农村青年对党组织的了解和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利用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农村青年端正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
(四)发挥乡镇党校培养建党积极分子的主渠道作用,正确引导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乡镇党委应创办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乡镇党校,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开创示范基地,以培训镇村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任务,在不定期上党课进行党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开设大量的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建立学员档案,学员以农村青年为主体,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学会1-2门实用技术,通过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能达到及格水平,并颁发合格证书,农村青年有了实在的本领,也就能安心农村,愿意在农村发挥其特长。
(五)加强团组织建设,组织青年农民开展有益的活动,努力建立一支党员后备军队伍。共青团是党组织的得力助手,是为党组织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阵地。乡镇党委要加强团组织建设,配齐团委书记,支持团支部开展活动,加强对青年团员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