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2年工作总结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2年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2年,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政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按照《苏州大学2012年度工作要点》(苏大委[2012]4号)《苏州大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苏大委创[2012]2号)等文件要求,围绕校院两级中心工作,集聚师生员工的智慧,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
一、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
学院党委在教工党员、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党员三个层面创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院党委坚持“活跃党的基层组织,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党内激励”,吸引和凝聚党员,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验室与轻化教工党支部开展了“铭历史、强信念、担责任”的主题党日活动,研究生轻化工程二支部举行“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主题党日活动,本科生党支部开展“迎接喜悦,传递感动”迎新志愿活动,本科生支部的“我与新生共成长——导生工作交流会”荣获2012年最佳党日活动鼓励奖。继续深化实施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先锋承诺制的实施下,我院学生党员展示出学生党员新形象。我院吴超杰同学作为“挑战杯”获奖者的优秀代表参加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成立90周年大会,是江苏团最年轻的代表。并荣获2012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院党员同志在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多名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取得了显著佳绩,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本色。陈国强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陈雁荣获“纺织之光”奖教金。孙庆民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思想政治研究会(院校组)年会论文二等奖。2012年我院党委荣获苏州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项。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先后开展了“互话老中青 学习十八大”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贯彻落实十八大 校园先锋勇争先”的主题活动,通过优秀学生党员董青、赵楚楚同学汇报党支部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允诺兑现情况;新发展党员、新生党员《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目标管理责任书》承诺、落实说明;学院党委书记孙庆民给学生党员上党课等多个环节促进学生党员争当校园先锋。
二、凝练方向,突出内涵。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学科发展的内涵建设,努力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
学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立足纺织工科的办学特色,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汇聚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一支具备良好业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努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2012年度共获得国家和省自然基金等纵向到账经费750多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720万元。到
账科研经费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包括“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纳米功能化纺织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一项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49篇,EI、ISTP等收录论文58篇。申请专利5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完成了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江苏丝绸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并通过专家验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立项的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验收,参加在深圳由国家发改委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选取了实验室建设三年来所取得的10项标志性成果进行了参展,相关组织及科技成果获得了与会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较好评价,并荣获第十四届高交会国家发改委主题展览“优秀展示奖”。扩大了对外影响。完成了苏州市丝绸文物测试与复制保护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工作。
全院新招收硕士研究生71名,博士研究生15名;毕业并获得学位的硕士研究生99名,博士研究生2名。本科毕业班学生190人,其中获得毕业证学生人数为162占学生总数的85.26%;获得学位的有160人,占学生总数的84%。本科生就业率98.37%。研究生就业率92%。
三、强调质量,推进教改。抓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机遇,实现教学内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对我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制定了纺织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在浙江嘉欣丝绸集团
公司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以该单位为依托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纺织类专业(包括本院的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4个专业)获批江苏省重点类专业。纺织工程成为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首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点”。邢铁玲、尚笑梅、龙家杰老师指导的3个项目获批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纺织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获得苏州大学交行奖教金集体奖、刘国联老师获得交行奖教金个人奖。眭建华、冯岑等获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陈雁荣获“纺织之光”奖教金。新增省级研究生工作站7个,校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入选江苏省2012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7个(立项资助4个,立项不资助3个),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1项,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
四、集聚资源,拓展渠道。积极推进学院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工作。
始终坚持立足纺织行业背景,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网络,相互协作,实现共赢,打造一流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努力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按照苏州市重振丝绸发展的需要,4月成功主办召开了苏州茧丝绸发展战略研讨会;12月,商务部茧丝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成功召开。纺织与服装设计国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教育部)完成验收工作,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检测中心获得CNAS国家认证资格,南通苏州大学纺织研究院揭牌暨产学研对接交流会成功举行,极大地
改善和提升了学院教学科研硬件条件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平台支撑和人才培养条件支撑,国内纺织行业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雏形已现。
始终坚持立足国内,放眼海外,加强交流,争取在高层次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立项上有大的突破,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学院发展的特色和品牌,增强在世界纺织领域内的知名度。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纺织工程(中外合作)获批(教育部2012)。优秀本科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流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2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欧盟联合培养博士项目SMDTex落户我校。该项目从2013年-2017年,每年全球招聘8名纺织、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欧盟国家3名,其他国家5人。学制四年,在法国、瑞士、罗马尼亚、意大利、中国等国家的5所大学中的3所完成学业和论文,全额奖学金资助。这为学院的学科对接国际前沿,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改善办学环境都会有很大帮助。
五、关心帮扶,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塑造有影响力的学生工作品牌。
致力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培养,学生科研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银奖1项;获“仙林科技城〃挑战杯” 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在第二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意大赛、“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2012年第四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上多人荣获表
彰,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突出成果。积极培育“一个氛围、两个平台、三个定位、四个结合”的社会实践主题文化。2012年学院团委获苏州大学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重视需求,生涯规划,促进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融合统一。学院新生具有明显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为非第一志愿录取,大多数同学对专业认识不足,这一现状一直得到学院领导和系科主任、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开展专题的新生入学教育,杰出校友系、院领导、系主任、班主任等不同层次开展专业认知和前景教育。2012级新生启动导生制度,一名学生骨干、党员负责一个学生宿舍,引导、示范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升专业认识。全面推开生涯规划和指导,初显成效。加强指导,注重服务,合力推进学院学生就业工作。一是促进学院制定政策,明确教师责任,广泛调动各方参与,使学生就业工作成为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一把手工程”落实到实处。开展“纺织行业就业形势”等专题讲座8讲。2012年,学院专业教师联系推荐近十家企业来学院招聘毕业生。2012年起,学院继续针对毕业生求职面试实施就业补贴制度,每一名毕业生按照500元发放就业补贴,发放10余万元。在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下,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均处于学校前列,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第二篇:7 2012纺织服装系工作总结
纺织服装系2012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系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学院2012党政工作要点,对照2012系部目标任务,结合学院字【2012】28号文以及职代会议精神,以创建省级名校为统领,坚持特色与质量齐头并进,改革创新,科学管理,扎实做好教学、科研、党建、思政、学生管理、就业、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经过全系师生的团结奋斗与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院党委、行政布置的各项任务和系部目标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营造发展氛围 “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才有战斗力,团结才能出效益”,这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工作原则。一年来,系部党政密切配合,明确政治责任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以党政联席会议为平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引领全系师生上下团结一心抓改革,众志成城育人才;积极努力创建以人为本、和谐融洽、相互促进的工作和育人氛围,树立和谐共事的形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展现我系独有的专业和教育教学特色;始终坚持“常规工作不断线,重点工作抓落实,特色工作有突破”的工作指导思想,着力打造优质纺织职业教育品牌。
二、大力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细节管理,全面提升教学常规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原则,注重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程考核、作业批改等 一系列规范的检查和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教学日常工作水平和重点工作突破,促进常规教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运用前沿职教思想,抓好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1、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在2011年取得3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2012年成功申报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实践课课程组”—纺纱产品质量控制、纺织设备生产实训、机织产品质量控制、机织工艺设计、面料检测与分析5门课程,截止目前我系的省级精品课程达已到10门。
同时,组织申报了两个校内质量工程项目----陈秋霞的院级精品课程《材料化学基础》,高娜负责的院级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2、教学建设与改革
组织做好了2012年大类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修订,并认真组织了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课程负责人说课程、说教学法和青年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最终两位青年教师入围学院优秀课件参赛名单,三位教师入围学院说教学法展示活动。
2011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并获得中央财政250万元资助,目前各项建设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准备做好中期检查。
在2010级学生中继续加强“订单班”培养、实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工作,其中参加企业班顶岗实习的学生达到 2 120多人。并成立了2011级、2012级第四届“鲁泰班”,颁发了第三届“鲁泰奖学金”。
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凸显系部优势特色”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举行了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改选了理事单位,聘请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夏志林会长和济南纺织服装协会贾凤美会长为名誉理事长,探索建立“行、企、校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成功举办“元首杯”学生立体裁剪服装作品展示活动,加强了与行业协会、企业和中职学校的联系与合作,为集团化办学奠定基础。
成立济南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中心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中心,开展工业设计服务工作,推动家用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专业设计人才的培育,深化产学研结合。
与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函授点,并组织报名招生考试,企业职工共报名87人,被学院录取77人,上线率达88.5%。
2010级服装班学生刘丹丹获“达利杯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服装制版大赛”三等奖、2010级纺织班学生孟素珍获“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学生面料设计大赛”三等奖。
组织2010级学生进行了家纺设计员、纺织面料设计员、纤维检验工、染色打样工、化学检验工、服装制版工、服装CAD开发员等7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通过率达98.7%,基本实现了双证毕业。
继续加强实践实训条件的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正常的实验实训教学秩序,基本实现实验实训100%的开出率,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循环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成功申报一项“省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项; 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他论文7篇;出版纺织高职高专“十二五”部委规划教材2本。
科研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调动了大家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兴趣,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做好兼职教师管理,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按照“良性互动、两栖发展”的原则建立了纺织服装系专兼教师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按照“一岗多人”的原则,依托纺纱产品质量控制课程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并组织实施,安排周丽娜老师完成校内理论教学、安排鲁泰公司兼职教师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聘请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举办讲座3次。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其中参加国培2人(郭连霞、闵凡杰)、省培4人(常涛、郭学先、张洪亭、陈秋霞)。
继续组织教师参加暑期实践锻炼和校内技能培训,其中参加绣花机培训的3人、济南欣丹侬工贸中心5人,纹织CAD培训8人,印花 4 CAD培训3人,校内化纤检验工培训4人,1人参加国内访学,教师的双师素质明显提高。
三、加强学风建设,不断促进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途径,以系部文化为载体,以优良系风为依托,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进行工作创新,将学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每班每月组织2次班会,每学期组织3次政治学习、3次团日活动;开展了2次校友访谈、新老学生学业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激发专业学习热情。认真做好班级工作量化考核和学生综合测评,加学生日常管理,严格考勤,上课出勤率基本达到100%。严格宿舍管理,积极组织参加学院第六届公寓文化节,大力提高学生宿舍卫生水平;实行晚点名制度,严禁学生夜不归宿。认真做好学费收缴,完成学院收缴目标。
系部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了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宿舍安全稳定网络及心理委员等各项制度,建立了班长、团支书负责制,学生干部宿舍承包制,学生会纪检部定期检查,值班教师不定期抽查制等四项责任制,全没有发生一件大的安全事故。
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大讨论、“红色青春”和5.25心理健康节等各种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立项,共有11项立项,其中2项重点。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共评选1个省政府奖学金,29个国家励志奖学金,91个国家助学金,78个学院奖学金,1 个2012年济南市“爱心助学”金;圆满完成学院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建立了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博客;
四、勇于探索实践就业工作,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积极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1234”系部就业工作模式,全程渗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就业宣传和就业信息管理。认真做好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特困生求职补贴发放、扬帆工程人员推荐工作,做到了公开公正,准确无误;毕业生生源信息审核准确无误,上报及时。同时,积极开展对应届毕业生思想状况和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并邀请企业和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3次,新建立就业基地3处。邀请了27家企业参加了顶岗实习洽谈会。经过全系师生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学院总就业率目标,10级学生顺利进入顶岗实习。
五、认真做好招生工作,完成学院招生工作任务
纺织服装系按照学院要求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生源建设工作,共建立了41个生源基地,圆满完成招生任务。下半年把中高职衔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经过不断研究、探讨,我系将服装专业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桥梁和通道,要求每位教师联系三所与 我系专业相同或相关的中职学校,有8为教师到12所中职学校做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系部组织了总结汇报会,调研教师对中高职服装专业的衔接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六、加强党建研究,强化支部建设,不断提高党建水平系党总支的工作重点:一是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展开,二是围绕学院党委的重点工作目标开展。在今年学院进行的争创山东省名校、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及省级文明建设复评工作中,我系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干部领好头、党员带好头、骨干牵好头、思路要对头,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探求科学的工作理念和积极的工作思路,促进党支部建设更加贴近时代要求,贴近教职工生活,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生气勃勃,全系上下初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经过全系共同努力,系党总支被中共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科教兴鲁先进基层党组织”,服装教研室顺利通过济南市团市委“济南市青年文明号”复查工作。
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建立了系部党建工作网络,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间广泛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教育,7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5名,根据党员发展原则和条件,本发展学生党员9名,转正教师预备党员2名,学生预备党员2名。
七、做好系部工会与宣传工作 按照学院要求,认真做好工会与宣传工作。贴近教职工实际,以团结和谐为主题,以改革发展为目的,树立高校系部分工会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认真做好系部教育教学信息的报道工作,做好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做好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做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多角度促进发展,扩大学校社会影响,为名校建设添砖加瓦。
八、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政联席会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等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提高系部民主、规范、科学的决策水平,积极营造“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工作氛围。
今后,我系将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谋发展。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同志们一起,同舟共济,为早日建成山东省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纺织服装系
2012年12月5日
第三篇:8 2011纺织服装系工作总结
纺织服装系2011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系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学院2011党政工作要点,坚持特色与质量齐头并进,认真开展工作,改革创新,科学管理,扎实做好教学、科研、党务、思政、学生管理、就业等各方面的工作。经过全系师生的团结奋斗与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学院党委、行政布置的各项任务和系内的预期目标。现将我系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统一思想,团结齐心,营造和谐氛围 “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才有战斗力,团结才能出效益”,这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工作原则。一年来,系部党政密切配合,明确政治责任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以党政联席会议为平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引领全系师生上下团结一心抓改革,众志成城育人才;积极努力创建以人为本、和谐融洽、相互促进的工作和育人氛围,树立和谐共事的形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展现我系独有的专业和教育教学特色;始终坚持“常规工作不断线,重点工作抓落实,特色工作有突破”的工作指导思想,着力打造优质纺织职业教育品牌。
二、不断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细节管理,全面提升教学常规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原则,注重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程考核、作业批改等一系列规范的检查和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教学日常工作水平和重点工作突破,促进常规教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运用前沿职教思想,深化专业与课程建设
在2010染整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2011成功申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联合申报课程(现代纺织材料、现代棉纺技术、现代机织技术、纺纱工艺设计、织物结构与设计)。同时,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成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项目,至此真正构建起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骨干的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纺织服装专业群。
在目前拥有5门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3名院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今年的学院质量工程建设中,成功申报4门院级优质课,2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3门课程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4位老师进行了教学课件开发。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实践科研,循环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年来,由我系教师主持的课题结题7项,其中省级课题结项3项,院级课题结项4项;以第一作者完成论文16篇,其中核心期刊共3篇,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4篇;主编并出版教材1部;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各种奖项4项,济南市级奖项5项,实用型专利1项。科研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调动了大家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兴趣,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积极举办了纺织品检测、高分子、服装打版三个工种的院级技能比赛,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
(四)积极推行“名校加名企育英才”的校企合作战略,形成鲜明特色
在2008年成立“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名校加名企育英才”的校企合作战略,今年策划成立了华纺班、绮丽班、汇泉班、安莉芳班,并颁发了鲁泰第二届纺织奖学金(教师奖和学生奖)。通过成立企业专班,将合作努力落实到专业,落实到课程,落实到师资,以切实提高“企业专班”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有序开展,使校企合作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五)实施“四个一工程”,不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水平我系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个一工程”,即每名专业教师要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管理一个实验室、负责联系一个企业和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的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理解,极大的促建了教育教学工作。
严密策划,精心组织,做好保障,积极做好暑期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并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取得非常好的锻炼效果。
三、坚持学风建设,不断促进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途径,以系部文化为载体,以优良系风为依托,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将学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建立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长效机制;大力气抓好学风和班风。系部五个专业社团在专业指导教师耐心指导下,“学生走进实验室、学生走进课堂、学生走进教研室”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张洪亭老师指导社团学生完成并发表科技论文10篇,其中1篇核心期刊;今年暑期带领社团学生参加了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河北宁纺集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技术服务效果。
在今年学院首次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活动中,我系学生积极报名超额完成学院下达任务指标,申请科技创新36项,成功立项27个,其中5项院级重点,本11月份全部通过学院团委的中期审核。
圆满完成学院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我系创办的“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博客”在2011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上获得“山东省十佳心理健康博客”;学院“5.25”手语操大赛,我系“爱.因为在心中”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成功承办学生处建党九十周年“红色胜利之路”讲座活动;举行了纺织服装系首届健身节系列活动;并在今年学院秋季运动会上取得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注重加强对系团总支、学生会的指导,形成系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培训机制;组织申报学院今年学生管理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丰”型管理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力求通过队伍培训、“三自”教育和学生课题研究,系统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共评选出优秀学生67人,优秀学生干部28人,2个优秀班集体,21名优秀毕业生;国家、省政府各项奖助学金203人,学院综合奖学金381人,纺织服装系姜德龙奖学金30人,日本大金奖学金20人,鲁泰奖学金13人,无1人差错。
重视和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宿舍安全稳定网络及心理委员等各项制度,建立了班长、团支书负责制,学生干部宿舍承包制,学生会纪检部定期检查,值班辅导员不定期抽查制等四项责任制,全没有发生一件大的安全事故。
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1234”就业工作模式 经过系部多年就业工作实践总结,初步探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1234”就业工作模式,即:坚持一个主线(以培养 4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线)、促进两个增强(增强服务学生就业的意识;增强学生信心,提升就业能力)、强化三个保障(就业机制(建立)保障;就业队伍(建设)保障;就业市场(开拓)保障)、深化四个全面(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覆盖;全面拓展)。并形成论文,在国家级刊物《纺织教育》发表。
在2010荣获“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经过全系师生不懈努力,今年我系08级总就业率达到100%,正式就业率达100%,专升本12人。09级学生顺利进入顶岗实习。
五、加强党建研究,强化支部建设,不断提高党建水平系党总支工作重点:一是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展开,二是围绕学院党委的重点工作目标开展。在今年学院进行的争创省级示范骨干校、创先争优、双诺双述双评、“深入系部、服务师生”以及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省级文明单位复评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探求科学的工作理念和积极的工作思路,促进支部建设更加贴近时代要求,更加贴近教职工生活,更加符合系部实际,有力地推动了系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建立了系部“三进”党建工作网络,广泛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教育,70%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5名;根据党员发展原则和条件,本发展学生党员12名,教工党员2名,转正教师预备党员1名,学生预备党员4名。
2011年6月我系教工党支部荣获济南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支部”,陈晨老师荣获教育局“优秀党员”;2011年6月系部荣获“济 5 南市巾帼文明岗称号”;2011年11月服装教研室荣获“济南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六、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政联席会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等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提高系部民主、规范、科学的决策水平,积极营造“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工作氛围。
今后,我系将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谋发展。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同志们一起,同舟共济,为尽早步入全省示范高职院校的行列而努力奋斗!
纺织服装系
2011年12月29日
第四篇:2012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工作总结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2012工作总结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是材纺学院全面推进和落实学校、学院“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学院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抓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与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以“大力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重点突破学科建设目标”为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为实现材纺学院不断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对照年初计划,现将一年来材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2年材纺学院基本情况综述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目前有纺织与轻化工程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两个基层学科组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四个本科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在校本科生1007人,30个班级。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28.57%;副教授11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31.43%;博士24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68.57%。###教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纺织101获校级标兵班级。
学院拥有“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纺织科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个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新型纱线材料成形及其复合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二级实验室。
2012年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以上项目6项,到校科研经费达491.45万元,首次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38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出版教材1部;各种科研获奖4个,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2012年面向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新增设了6项企业奖学金共40名学生获奖学金,获得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并荣获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和构建“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学院文化
1.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材纺学院作为一个新学院和快速发展的学院,在制度设计上,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保障学院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能有效有效运行;在干部的选拔方面,选拔、培养了若干名懂策划、会组织、能带头苦干的基层负责人;在制度方面,今年新起草建立了16项管理制度,构建了一个包含人、财、物及学院运行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以师生为本”和“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学院管理团队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坚持“保常规、促规范、强服务、抓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师生的各项服务工作。以院办、教学办、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较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材纺学院门户网站,创建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网站、“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网站、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等网站,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
3.抓教职工思想建设。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积极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创新理论学习模式,以“学习十八大精神,省自我教育,创时势先进”为主题,与建工学院党员之家举行第二届“反哺教育”宣讲会。本共举行2次形势政策专题辅导会,开展了2次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开展3次全院范围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召开了18次全院教师例会,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一次。通过学习、研讨、参观等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构建“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激励”的同事伙伴关系,并逐步在材纺学院形成“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4.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风廉政的思想教育,分院理论中心组每学期进行4-5次理论学习,都会专门抽出1次做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的专题学习,在思想上构筑坚强的拒腐防变防线。加强对学院内部的廉政风险排查及防范工作,重点进行制度建设和梳理,专门制作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文件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积极探索用制度强化对党风廉政重点岗位的监控和约束,逐步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全院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5.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对困难教职工的关怀。为了尽快实现学院内部的和谐稳定,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和谐文化建设,以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家庭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打造两大工程。
⑴ 送温暖工程:党总支通过对生育、结婚、生病的教职工,党政领导都亲自看望和慰问,关心他们如何融入到嘉兴学院材纺学院这个团队。今年,共通过工会送出慰问达十余次,看望生小孩的教职工或家属6次,看望生病5次。这些慰问活动的开展,确确实实带给教职工以温暖和关怀,为学院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学院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⑵ 共成长工程:党总支通过将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与服务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打造我院的“共成长工程”。对青年教职工主动帮助他们进行人生规划的设计,对业务、科研、教学加强指导,为此还专门开展了“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针对近几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这些年轻教师通常存在教学基本功还不过硬、与企业对接经验不足 的特点,通过“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的开展,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钢笔字和粉笔字比赛、青年教师下企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现青年教师练口才、展风采、秀文采的目的。
三、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突出教学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
2012年,我院按照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主战略,围绕育人中心和质量主线,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突出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凝练办学特色,确保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学院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努力强化教学管理,浓厚学术氛围。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学秘书、相关研究所所长、专业建设负责人等各级教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出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排课规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与课程群负责人制实施办法(试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关于聘请客座教授、顾问教授的暂行规定》、《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与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性文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汇编》两本制度的汇编与编印工作。
加大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检查制,依靠学院教学督导组,抓好学院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监督工作。对教师、学生的上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包括备课、上课情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作业批改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认真落实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意见及建议,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化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倡导广大青年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教学的思想意识,做到了以优良的教风引领良好的学风建设。本在我院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全院教师以高度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心克服困难,承担了全院1028学生(包括部分南湖学院学生)、115门课、69个教学班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高达375学时;组织学院全体学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有952人取得了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颁发的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证书。
圆满完成了本学院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院四个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短学期实习实训工作、2012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答辩、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启动,以及各类教学档案管理和试卷印刷工作;核算完成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了教师本的工作业绩。##、###、###、###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王亮、邵晶晶、陈林爱等三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毕业
论文(设计)。
2.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计划”,扎实做好学院现有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改革项目;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互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嘉兴学院BB网络教学平台,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效;寻求与地方行业企业、平台联合培养学生合作机会,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纺织工程成功入选嘉兴学院首批校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创新试点专业。
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课件等基本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从事教改项目研究,培育、积累教学成果;抓好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纺纱学》、校级精品课程《纺织导论》、《纺织服装材料学》、《织造学》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实施与结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在点上形成教学改革亮点与特色。本承担、参与并完成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项:分别是基于CDIO模式的纺织服装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承担校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分别是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纺织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承担完成校级一般教改项目5项,分别是《后整理对织物服用性能影响研究》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分子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研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课程双语教材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CDIO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两个项目分获嘉兴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易洪雷老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兰平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杨树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
3.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生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与评价模式,逐步改革学生素质综合评定及学业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质量标准及学生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完成了新教师的上岗培训,编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利用全院例会与研究所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嘉兴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综合考核办法》、《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强校、院、研究所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为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聘用。加强学
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逐步规范各研究所的教学、教研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听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累计听课60余门次,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嘉兴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为契机,认真落实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大力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创新实践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继续大力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抓紧完成已立项实验室建设项目;深度推进实验室对外开放,提高了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了材料与轻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以及嘉兴学院2012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和验收工作。组织召开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立项建设项目交流会;启动了示范中心课程教材、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指导书修订工作;初步完成了学院四个专业相关主干课程实验课程课件、实验录像资料、教学资源库,以及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网站的建设工作;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学院教学督导和日常检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人员的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质量,提高了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完成了短学期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以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为基础,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以创新型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竞赛和奖励为推动力,努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机制。完成了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与结项工作。鼓励并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与各类学科竞赛,本共有1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以及嘉兴学院SRT项目(12项)立项,并在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有2项分获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二等奖,有1项获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启动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首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有10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院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内优秀骨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增嘉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明新旭腾皮业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确定了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为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并联合申报了嘉兴学院-春江轻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都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科研反哺教学,设立了“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以及“汤普勒化工奖学金”等6项企业奖学金,提高了学生对相关专业与行业的认知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教学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立足学校及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组织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纺织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轻化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以及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十二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召开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了东华大学郭建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邵建中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为我院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献计献策,圆满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以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1版)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轻化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并获得“优秀”成绩。学院新增25门合格课程。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鉴定。完成了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教学常规检查、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工作。
本,我院多位教师参加了相关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杨恩龙老师参编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纺织品》(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程凤侠老师参编的《皮革商品学》正式出版。
四、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坚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以贯彻学校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学院“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人性化服务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以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
1.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举办了第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党办学生干部,主要班委等近100人参加培训,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风进一步扭转。
2.加强学生寝室的管理。落实“一周一查”制度,给每个寝室配备了洁厕灵、洗衣粉和刷子。组织寝室文化节,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在全校寝室卫生检查评比中由原来的中等一跃成为全校第一,此后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其中A级寝室保持在35%左右,B级寝室保持在60%左右,C级保持在5%左右。
3.以考研、就业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党政高度重视,全院协同联动,全员共同负责。在考研方面,与国内相关院校专业负责人加强联系为考研学生提供组织保障,加强考研指导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关心学生心理调控及作息规律为考研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在就业方面,认真开展就业指导,积极与浙江省大中型企业加强联系,为用人企业开展了20余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平均为每个学生
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进行选择,2012年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就业率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学院也荣获了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的“嘉兴市绿水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特等奖及公开答辩最佳表现奖,“蓝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二等奖。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浙江省化工设计大赛,请校内外专家专业辅导,有一个参赛队伍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三等奖。
5.强化四级网络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设。今年成功处理了三起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并协助学校妥善处理了“4.6”伤害案件,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6.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完成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贫困生贷款材料准备工作。新设立“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汤普勒化工奖学金”共6项企业奖学金,设奖项40个,填补了材纺学院在这方面的空白。
五、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外引内培,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聘请中科院院士田禾为我校名誉教授和“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从美国Drexe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北京)等机构引进教学、科研、管理人才7位,其中:教授(博士)1人、博士4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4人。攻读学位并获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多名教师通过访学、师从名师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入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相关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2.实验室建设完成计划。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入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3.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继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⑴到校科研经费继续增长。全年到校科研经费491.45万元,较去年增长21.78 %,其中新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5项,并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⑵高档次论文发表获得突破。全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32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
⑶科学研究进一步取得成效。与桐昆集团合作的《一步法双收缩涤纶多异复合丝工艺及装
备》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毛衫产业优质高效低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全年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
⑷平台建设工作又有新突破。继2010年获得省级创新团队、2011年获得省级重点学科,今年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形及复合加工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2013年再进行现场考核的答辩后,即可直接成为省重点实验室,也是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一个突破。
六、努力营造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学科影响力,打造办学软实力
1.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共同举办以“可持续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前沿动态” 为主题的“2012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南湖论坛”。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同济大学长江学者李新贵教授等相关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安排分院教授、博士举办系列讲座,全年共举行各类学术报告近30余场。与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开展对口交流,推动材纺学院学科建设接轨国内外先进水平,推动教师融入学术核心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
以省创新团队为载体,继续加深与桐昆集团、新风鸣集团、新澳集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浙江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兰宝毛纺有限公司、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汤普勒化工(德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相关单位共同承担了4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相关合作研究位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前沿,将为我校纺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相关办学成果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学院在各领域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嘉兴学院报对我院进行4次专题报道,嘉兴日报和嘉兴科技各进行了2次专版报道。
七、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的发展离学校总体要求还有差距,离学校领导的要求与期望还有差距,学院的内部管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继续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也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第二步发展目标继续努力奋斗。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2012年12月31日
第五篇:纺织服装营销学
纺织服装市场营销现状与策略
纺织服装业是历史最悠久的行业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贸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哪个国家都离不开纺织服装的生产和贸易。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纺织服装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初期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最主要产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信息产业的兴起,纺织服装行业也从劳动密集型逐渐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型转变,而营销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5年1月1日,世界各国取消了对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纺织服装贸易额占到世界纺织品贸易额的38%。这样一个正在兴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市场,使国际上许多著名的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来分享这块大蛋糕。纺织服装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甚至是奢侈服装品牌纷纷落户在我国,大量的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纺织生产企业也开始转移到中国内地。外商的到来,一方面丰富了我国的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的竞争。但从国际竞争目标来看,我国的现在最具有竞争能力的行业还是制造业,而不是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最大的相对优势是劳动力充足,长期的价格竞争力成本较低。从国内政策的目标来说,就业问题始终是一切政策的首选目标,继续引进外资、发展制造业是完全必要的。
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各种问题。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出口企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只是外国服装经销商的加工厂,仅能从中赚取到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企业盈利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现今纺织服装业国际竟争的焦点,已从劳动力成本的较量转向品牌的较量,而我国70%的出口服装是以定牌生产为主,没有或缺乏自己的品牌,更无国际知名品牌,短期内以自己的品牌出口服装还有一定的困难。品牌竞争力弱,名牌产品少,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特别行政区和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和地区,纺织出口企业往往为争夺客户多头对外,低价经销;纺织服装业具有进入壁垒小、竞争性强、消费需求弹性大的特点,我国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国内纺织品需求衰退,生产相对过剩,出口乏力。另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困境也越来越明显,国内原材料涨价,加工费提高,出口竞争力削弱,而且我国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再加上国际上新的对华限制,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重重困难。
鉴于这些情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纺织
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创新研发,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比如,在材料方面可以研发具有新功能新用途的材料;创意上可以采用本土的传统设计,而不一定全部向国外购买;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纺织服装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我国纺织服装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比如,路径依赖制约自主创新,长期的招商引资、用市场换技术使企业忽略了能力创新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新投入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都不够;创新环境建设仍有较大改善空间,由于成本提高限制了致力于创新的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集聚,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大打价格战,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环境;部分制度不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宏观调控政策与创新扶持政策协调不够等问题都制约了企业快速转型升级。
面临这些问题,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营销调整。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适时考虑在区内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营销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纺织服装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绿色环保技术壁垒”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一是要加大新品开发力度,不断创新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要创新市场营销理念,提高营销效益。企业积极应对,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着力开拓国内市场,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最新研制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也为企业国内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先,要确立科学规范的市场营销理念,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将企业自身相对优势组合成市场竞争优势。市场营销的根本任务不是卖得掉,而是卖得俏、卖得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后配额时代中国企业要抛弃为
了争取出口创汇而牺牲价格及利润的传统观念,要重新确立以质量、品种、品牌、信用为根本,以活、新、奇、快、优、廉为制胜准则的适应现代商业规范的市场营销理念,变企业本位为顾客本位。注意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市场集中度,调整优化营销策略。除了广交会、哈交会、产品展等形式把客商请进来外,还可以走出去,在人家的家门口摆摊设店;除了进行产品销售外,还要“推销”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商业利益和文化融洽吸纳客商,增强商业交流与情感沟通。要创新市场营销理念,提高营销效益。企业积极应对,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着力开拓国内市场,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最新研制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也为企业国内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先,要确立科学规范的市场营销理念,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将企业自身相对优势组合成市场竞争优势。市场营销的根本任务不是卖得掉,而是卖得俏、卖得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后配额时代中国企业要抛弃为了争取出口创汇而牺牲价格及利润的传统观念,要重新确立以质量、品种、品牌、信用为根本,以活、新、奇、快、优、廉为制胜准则的适应现代商业规范的市场营销理念,变企业本位为顾客本位。注意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市场集中度,调整优化营销策略。除了广交会、哈交会、产品展等形式把客商请进来外,还可以走出去,在人家的家门口摆摊设店;除了进行产品销售外,还要“推销”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商业利益和文化融洽吸纳客商,增强商业交流与情感沟通。
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和销售渠道网络,以市场营销为中心强化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应变能力。在上次非典冲击中,我国一些纺织企业陷入了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主要原因是抗风险能力太差。中国纺织企业可利用现代市场学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点、片、面、网交织的立体化系统性市场信息网络和销售渠道网络,发挥信息资源引导作用,促进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避免盲人摸象,要有的放矢,快人一步。中国纺织企业可以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经销商家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拉上商家一起闯市场打天下,形成产、销、研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专业优势互补。
第三,要引进、培养高级专业营销人才,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国纺织企业要创造优惠条件招龙引凤吸纳专业营销人才,加大内部培训力度,完善人才的选拔、激励、约束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尽快组建一支懂经济、懂市场、懂法律,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完成东西方营销理念的整合,步入国际平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迎接后配额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提升科技贡献率、品牌知名度和管理水平上来,摆脱过去靠低成本
低价格来赢得市场的做法。只有这样,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才能真正地走上国际,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