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谈教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谈教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物理学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深入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不论教材中的内容属于哪一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都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事实性信息,而且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中的结构信息和方法论信息,使学生在接受观点、领会规律、掌握方法中受到教育。
2、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
必须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体现―种社会关系。如遵守集体的学习纪律,有序进行学习的自我约束,完成学业任务的努力,各种作业与操作的训练等,都可以使学生内化―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实验课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可以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良好的纪律和秩序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教育,重点进行遵守自2律,保持良好秩序的教育。
[Ks5u.com]
3、教师的态度、作风、言行的示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态度、情感倾向、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事”和“做人”。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当好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认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学生的示范。
4、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必然反映―定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意义。因此,由教师学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交往与沟通,师生关系、心理气氛、管理方式等都是―种最生动直观的为人处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在物理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抽象概括法把物理学科的概念、法则、定理再加以抽象,转化为更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将其抽象为:“因果关系”,“F”是原因,“a”是结果;“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F”是产生加速度的外因,“m”是产生加速度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事例举证法把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事实编入例题、习题和其他作业中,或把它们用作例证和论据,说明祖国的伟大和可爱,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教育,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关键词】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60―01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物理课文中蕴藏着大量内涵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通过物理教学,把德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这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改下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点滴体会,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而德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对促进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及培养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科学知识是真,思想道德是善。真和善的关系具体化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核心问题,它们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德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加品,智育与德育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部分。因此,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加强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深研细究,将德育融于教学始终。比如,在学习“速度”时,可以介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交通的改善;在学习“天体运动”时,可以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七号”升天及运行情况,以及我国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他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在讲授“磁现象”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它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导航、生产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项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愿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可以介绍爱国物理学家的事迹。例如,居里夫人历尽艰辛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poland,起名为“钋(po)”;有“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之称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突破重重阻力,回到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授课中恰当地穿插这些爱国主义素材,学生的爱国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3.坚持尊重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英国人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焦耳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回国后,又在投资有限、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制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乳核探测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楷模。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品德教育
浅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品德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又如,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身的远大理想。再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崇高感情。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深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实验教学、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甚至是学习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德育。如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物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现念、道德品质,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教学态度、对待事业的感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不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课,分析实验还是讲解习题,都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到祖国的成就要有自豪感,处处表现出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强烈爱国热情。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时的科学态度,负责精神都是无声的教育,只有教师自己言行一致,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 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一一讲述。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