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

时间:2019-05-12 15: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

第一篇:《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

《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隶属于政论文体,文本内容以政治为核心,涉及国家或地方的政策、原则和利益等重大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治文献的典型文本,具有政论文体的共性特征,如行文正式、客观、少夸张、少形容词、多动词及多排比句、无主句等汉语句式特征。本文作者以独立完成的翻译项目《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撰写了该翻译报告。通过总结归纳翻译项目中的文体及语言特征,重点探讨如何在政治文献翻译中正确选择适宜的翻译技巧,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同时就翻译过程中其他操作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该报告旨在总结该翻译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具体操作参考。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介绍了该翻译报告的选题和该实践项目政治类文献的文体特征,第二部分描述了翻译过程,其中包括译前准备和译后审校工作,第三部分从翻译的难点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该翻译项目的文体和语言特征,如通篇为客观而严密的政治性语言,遵循四字格、缩略语等简约原则,以及“重复”、排比等繁复的原则。之后提出解决各类语言现象的翻译策略,如对数字缩略语、政策类词汇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对四字格词语的意译法、对重复词语的删减、替代法、多谓语句转换为排比句的方法等。第四部分总结了翻译政论文体的实践经验。【关键词】:山西政府工作报告文体特征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 【目录】:目录4-5Contents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8第一章任务描述8-9第二章任务过程9-112.1时间安排与分工92.2译前准备92.3译后校对9-11第三章案例分析11-203.1语言特征11-143.1.1简约原则11-123.1.2繁复原则12-143.2翻译策略的选择14-203.2.1对政策类词汇的意译法143.2.2对数字缩略语的直译和解释、注释法14-153.2.3对四字格词语的意译法153.2.4对高频率词汇的换词法153.2.5对重复词语的删减、替代法15-163.2.6谓语句转化成排比句16-173.2.7多状语句转换为谓语句173.2.8其他问题的处理17-20第四章实践总结20-21附录21-50参考文献50-51致谢51-5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2-5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二篇: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2012年1月11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山西省省长 王君

日期:2012年02月01日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主题、围绕主线,着力推动转型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扩大内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完成5034亿元、2010年完成6353亿元的基础上,去年又 完成7300亿元、增长28%(按老口径统计为8000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580亿元,排全国第1位;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82亿元,排全国第3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15亿元,开工率位居全国前列。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非煤产业投资增长40%,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7%,非国有投资增长50%。这不仅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且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持续扩大消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下乡”等政策措施,新建和改造农村便民店6200个,建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0多个,推进“农超对接”,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行动,有效地促进了消费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50亿元,增长17%。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稳定拓展外需,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147亿美元,超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继续实行减免相关费用、协调银行贷款、给予财政借款、保障电煤供应等帮扶措施,促进了各类企业健康发展,煤销、太钢、焦煤、潞安、阳煤、晋煤、同煤等7户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千亿元,省属国有大企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1年,全省经济在2010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61亿 元、1213亿元,均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7680元、5500元,增长13%、1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003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新改造国省干线527公里、农村公路2972公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一个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成,引黄北干工程如期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五年投资1000亿元的水利建设高潮正在兴起;新增电力装机8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5300万千瓦;煤炭交易中心、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省城十大建筑全部竣工,成为太原新的地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的步伐。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曾经一度被全国高度关注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山西人 民多少年想办的一件大事终于办成了,我们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整合重组效果进一步显现,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煤炭价格稳中有升,煤炭行业效益稳步提高,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3%;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启动非煤矿山、焦化、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四大行业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大运二期5万辆重卡、焦煤60万吨焦炉煤气制烯烃、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杏花村一期10万吨白酒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或部分投产。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等产业,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太原富士康年产2200万支第4代苹果手机生产线建成,晋城科技园一期5500台机器人下线。投资226亿元的潞安18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投资26亿元的晋中吉利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170多亿元的大同协鑫多晶硅及光伏产业项目、投资近50亿元的阳泉百度云计算10万台服务器数据处理项目等一大批标志性转型项目开始布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云冈石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五台山景区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印象平遥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进展顺利,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343亿元,增长23.9%。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共淘汰小钢铁814万吨、小焦炭506万吨、小火电44万千瓦、小水泥1315万吨、小电石31万吨。在全国率先实施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启动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推进太化、煤气化等企业搬迁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预计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在前3年每年完成400多万亩营造林的基础上,去年又完成453万亩,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四)农业农村好形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年 “三农”投入达到650亿元,增长20%。实施灌区建设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双十强农惠农工程”,推进大型灌区改造、山区“一村一井”和粮食高产创建等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210万亩,农田实灌面积达到180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9.3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4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29亿元,增长23%。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又完成了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又有20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22个县(市)开展了扩权强县试点,县域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这些措施,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

深刻汲取一度时期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的教训,全面确立抓好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开展以煤矿为重点、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505人的基础上,去年又减少281人,特别是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6,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大大改变了山西的对外形象!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

不断加大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全年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增长2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公办标准化幼儿园200所,提高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00元,免除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学生学费,开工建设投资百亿元、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区,招聘2150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成省图书馆、体育中心等重大标志性设施,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化综合服务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要求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药物价格下降30%以上;投资近20亿元的山西大医院投入运营,投资25亿元新建改造了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不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组织实施了7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2个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制定了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办法、转型跨越发展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办法。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做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推进政策咨询、参事、史志、人防、气象、地震、测绘、文物、档案工作,发展老龄、残 疾人、慈善救助和红十字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特别是下大气力狠抓民生工作。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超出年初计划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城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提高190元,7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率达到8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4%。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5%,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又提高了80元。13.2万国企“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家属纳入工伤保险范围。242万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又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5元、22元。为保障农民冬季取暖用煤,我们决定从去年起,由省内国有煤炭企业为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免费供应1吨煤,688万户家庭从中受益。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共开工建设44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与此同时,综合运用限购、提高首付比例等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增加、销售面积基本稳定、销售价格下降的势头。综合施策稳定物价。大力发展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对生猪养殖大县每县奖补100万元,对每头能繁母猪在国家补贴60元的基础 上,我省又补贴40元;投入1.2亿元支持设施蔬菜生产,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我省CPI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单月CPI涨幅超过5%或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即向低收入群体、大中专贫困学生、高校学生食堂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的措施,从2010年11月起,已连续补贴12个月,发放补贴资金12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狠抓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巩固提升已完成的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卫生室、安全饮水、村通广播电视等“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又投入300亿元,启动实施了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 “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被农民兄弟誉为“幸福全覆盖”的这“十个全覆盖”,使全省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进一步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管理,保证了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继续推进公路治超工作,走在全国前 列。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52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12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规范工作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由原来的34家重组为21家;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广电网络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组建运营,48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成立了省市县三级领导组及工作机构,编制完成了总体方案和各市、各部门、试点县行动方案,启动开展了县(市)、园区和企业不同层面的试点工作,筛选实施了一批重大转型标杆项目;积极探索创新产业、财税、土地、金融、科技和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先后举办了央企恳谈会、民企恳谈会、沪浙苏招商推介会和农博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到位资金362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尤其是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博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嘉宾、2300多个代表团参会,我省签约项目引资总额达到2.4万亿元。中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宣传了山西,展示了山西,凝聚了人气,鼓舞了斗志,提升了我省的对外形象。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18个新建项目全部完成;累计投入21.6亿元,支援茂县恢复重建,圆满完成了中央交办的援建任务。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32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扎实推进“法治山西”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以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重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新的成效。审计和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

在这里,我向大会郑重报告,2011年不论是主要指标,还是主要工作,都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开创了山西科学发展新的局面!

各位代表,2011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改革转型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西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支持配合、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倾注了各位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驻晋部队广大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山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向尽心履职的各位人大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协调,节能减排任务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改革开放有待深化,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始终坚持把中央的要求与山西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锲而不舍、扎实工作,确保 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们相信,只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欧债危机日趋恶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减少对我省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加之我省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较大。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环境机遇大于挑战;我省近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开,发展基 础更加坚实,尤其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扩大内需的基本要求,以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为总体战略,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举措,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新成效,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万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些指标是指导性的,可以根据形势变化适当调整。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1.3%、1%,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5%。这些约束性指标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完成。

实现上述目标,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紧紧扭住省市县重点工程这一抓手,统筹抓好在建续建新建项目建设,抓好重大转型项目建设,抓好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力推进2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到今年年底新增通车里程1000公里,全省通车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加快推进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建设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工程;大力实施大水网工程,全面贯通黄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六大河流,到“十二五”末使全省供水总量由现在的6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90多亿立方米,彻底解决全省人民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抓好产业开发投资。加大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推进煤基多联产、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项目,高速列车轮轴、煤机成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硅钢冷连轧、铝镁合金深加工等新型材料工业项目,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业投资。增加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投资。继续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资,加大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投入,加快高校新区、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等工程建设,抓好城市扩容提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同时,投资要继续向“三农”、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围绕上述领域,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资的同时,努力增加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融资,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继续落实已有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并适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扩大旅游、健身、文化、养老、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商标侵权 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群众安心、放心消费。

进一步稳定拓展外需。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强化出口信贷支持,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太原等综合保税区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努力扩大不锈钢、重型机械、玻璃器皿等优势产品出口;鼓励增加对先进技术装备、关键设备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二)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建设、生产、经营、安全秩序,加快保留矿井技改步伐,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矿井,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机械、煤物流、煤环保、煤安全等产业,更好地发挥煤炭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推进焦化行业在关小上大、促进上下游联合的基础上发展大型焦化园区,实现由分散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转变;推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电铝、煤电材,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原材料深加工率和传统产业循环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带动能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和特色食品工业,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潞安180万吨煤基多联产、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焦煤60万吨烯烃、晋城富士康精密制造、杏花村酒业工业园等项目,推进大同协鑫多晶硅及光伏产业、晋中吉利新能源汽车、阳泉百度云计算等项目,努力提高新兴产业占比率。加快发展服务业。实行对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的政策,加大金融、税收和用地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既要发展信息、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又要发展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既要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为龙头,加大重点景区开发提升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特色产品,壮大旅游企业,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进三晋综合物流港等现代物流枢纽、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启动运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大力推进“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协同发展。支持大企业做 强做优,重点实施好“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工程,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进军世界500强。促进中型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新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并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配置方面给予支持,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转型之路虽然不平坦,但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我们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痛下决心调结构,矢志不移转方式,我省的产业结构就一定能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千里煤海的山西将会崛起一座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省本级财政新增“三农”投入21亿元,继续实行我省近年来出台的农业灌溉水价补贴等 “五项补贴政策”,设施蔬菜大县奖补等“八项惠农政策”,规模健康养殖等“七项强农工程”,高标准农田 建设、农机推广普及等“双十强农惠农工程”,同时,再研究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建设塞上灌区、雁同灌区等大型灌区,加快推进山区“一村一井”工程,做好土地整理开发工作,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继续抓好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新确定的3000个重点村、100个集中连片区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新十年扶贫《纲要》的要求,抓住国家把太行、吕梁山区列入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政策机遇,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大力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切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等工作,继续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重点扶贫工程,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早日实现扶贫对象 “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强县富民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各位代表,农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特、农民富、农村美,让农民兄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全力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太原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太原晋中共建区和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为抓手,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推广上党城镇群建设的经验,推进城镇组群发展。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破除 农民融入城市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问题,逐步将城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到农民工,使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五)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强力推进减排治污。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工程,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和主要流域的污染排放,加大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城乡清洁活动,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在重点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物耗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程,确保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大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太原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今年采暖期前太化、煤气化要全部停产,做到早日搬迁。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强化能耗限额标准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进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 易,继续落实差别电价、征收排污费和鼓励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等政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各位代表,尽快改变生态环境状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要加倍努力,继续抓好这一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以省城太原为重点,改造城中村、拔掉黑烟囱、停用小锅炉、搬走污染源、治理臭水河,让三晋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

(六)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锻造锤炼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风貌的“山西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抓好山西大剧院、省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管理运营和山西广电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市县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和体育场馆等建设,抓好万村千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按期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大自然遗产地、重点文 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用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限时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加强文化管理,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

各位代表,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抓好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作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早日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面做好各类人员的就业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创业创建活动,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工作,确保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人人享有养老保险;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将政府补助标准在去年的基础上,每人再提高40元;要关心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22元;农村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省级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00元、100元。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为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600元,决不让一个孤儿流落街头。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2万套,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创新资金、用地保障机制,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制定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众住上价廉舒适的新房。同时,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全面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做好粮、油、肉、菜的生产和储备工作,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运输“绿色通道”,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决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面完成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任务。加快推进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如期兑现向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有条件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筹划实施更多的惠民工程。

各位代表,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心真情、深厚感情,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全省教育支出再增加100亿元,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6%。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再建设20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小学生、初中生每人每天分别达到4元、5元;在集中连片贫困县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每人每天补助3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将生均经费由9000元提高到12000元,加快高校新区建设,确保今年秋季8所高校基本建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学科技园、太榆科技创新城、工业研究院建设,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态修复等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办法和转型跨越发展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办法,培养、引进各类实用人才、专业人才、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同时,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原则,加强社会管理整体规划设计,抓好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信访工作和矛盾调处机制,正确对待群众合理诉求,切实解决好征地拆 迁、劳资纠纷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和公路“三超”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好首都护城河的作用。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发展人民防空事业,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工作。

(九)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第一保障。要继续坚持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安全生产大好形势。

强化安全理念,健全管理体制。牢固树立抓好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落实到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完善安全生产的领导格局、监管体制、责任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抓好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三年多来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好以煤矿为重点,覆盖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消防、水库、学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在认真落实我省十项大的安全生产制度和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和规程,形成保障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强化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监管不留死角、责任落实到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先培训后上岗,变招工为招生,突出抓好劳动用工管理和企业现场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加强工作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定期对市(县)长、安全助理、煤矿“六大员”、非煤矿山“五大员”、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正常履职的要及时调整。要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安全生产对山西来讲始终具有极端重要性。三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的广大干部群众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抓好安全生产这一人命关天的大事!只要我们认真履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稳定好转、根本好转!

(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等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公益林补偿等政策;继续抓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扎实推进扩权强县试点,进一步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创新BOT、BT、TOT等融资模式,尤其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农村融资问题,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晋投资兴业、安家落户。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积极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切实抓好中博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提高项目落地率。精心筹备和办好世界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

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配合总体方案的实施,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和“一县一企”等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一批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建设,重点在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资金筹措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充分利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个大品牌、大平台、大载体,并以此为总抓手,带动全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十一)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开展工作。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制工作,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十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入学习调研,改进工作作风。广大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要深入调查研究,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掌握实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督促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32 收到实效。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公仆形象。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工作,认真开展重点领域渎职侵权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巩固正风肃纪创优环境活动成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和“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会议、庆典和论坛。全体公职人员要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2011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2年的光荣使命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4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公园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森林公园,是指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具有相应游览服务设施,经批准,供人们观赏、游览休息、健康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场所。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管理和在森林公园内进行游览观光、生产经营和科学文化活动,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应坚持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实现森林资源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鼓励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森林公园的规划、开发、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森林公园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拟订本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开发、发展规划;

(三)审核设立森林公园的申请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四)指导、协调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

(五)组织、指导森林公园管理人员的业务

(六)负责森林公园的归口监督管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省森林公园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依法对公园内的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水域、景点、景物、各类设施等进行管理,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森林公园的设立和范围的划定,应处理好与风景名胜区和宗教场所的关系。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寺庙、文物、古迹等,其产权和隶属管理关系明确的,其产权和隶属管理关系不变。

第二章 公园的设立和建设

第八条 森林公园按其景观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

第九条 申请设立森林公园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设立森林公园的书面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公园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图表、照片等资料;

(二)对拟建森林公园所占林地、森林、林木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并具有相应合法有效的权属证件;

(三)有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必要的资金;

(四)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经营、卫生和防火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 设立省、市、县级森林公园,由设立单位向所在地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经初审并征求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意见后,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由设立单位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按规定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在已批准建立的风景名胜区设立森林公园的,须按风景名胜区等级征得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同意,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在已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区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须按森林公园等级征得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在已批准建立的风景名胜区内建立的森林公园,其界线、行政隶属关系及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不变。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纳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予以实施。

第十二条 拥有林地、森林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的单位,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建立后,其林地、森林权属不变。

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

第十三条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由设立森林公园的单位组织具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负责编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变更时,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 经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凭批准文件,由设立单位组织进行公园的开发和建设。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和兴建森林公园。

第十五条 森林公园建设,必须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兴建破坏自然景观、地质遗址、古生物遗址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森林公园内投资兴建游览娱乐设施、人造游览景物和商业网点等,必须经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占用土地应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游览运输设施、娱乐设施,必须保证质量安全,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在森林公园游览中心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等;珍贵重点景物、景点周围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辅助设施外,不得建有其他工程设施。第十八条 森林公园应当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系风景林木植被和野生动物群种,鼓励引进和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种。第三章 公园管理

第十九条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完成后,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开园条件的,发给森林公园登记证方可开园。

第二十条 森林公园门票实行统一管理。门票收费标准由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门票由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省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和发放。

第二十一条 森林公园门票收费是事业性收费,全部上交同级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公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其中3%上缴省财政,统筹用于全省森林公园的开发、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森林公园内除投资建设的大型游览景观、游览娱乐设施、游览运输设施和

人造游览景物外,对园内自然景观、景点、景物在收取公园门票后不得再重复收费。第二十三条 森林公园应当在主要游览区域内设置游览路线、防火、卫生、环保、安全等标志和设施,配备必要的服务管理人员,维护公园内的旅游秩序。

第二十四条 进入森林公园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须经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其经营活动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按森林公园统一规划和建设的摊点经营,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费用。

第二十五条 在森林公园内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文化活动,应当事先向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砍伐森林公园内的林木;确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的,须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严禁砍伐古树名木。

对森林公园内的河溪、湖泊、瀑布,应当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保护和利用,不得擅自填堵公园内的自然水系。第二十七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与毗邻区域的单位或组织建立护林防火联防制度,制定联防措施,共同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第二十八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第二十九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园内濒危、珍贵和具有独特观赏、科研、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定期组织调查,建立管理档案;对其主要栖息地或生长地,应当划定保护带或者设置保护设施。

第三十条 在森林公园内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移动或损毁园内设施和游览服务标志;

(二)随意丢弃废弃物、污染物;

(三)在防火期和禁火区吸烟、取火、营火、烧烤食物;

(四)伤害或者擅自捕猎国家保护和野生物;

(五)擅自采折花木、采集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一条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毁林开垦、采石、取土、露天开矿、放牧和其他危害自然景观和游览活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禁止向森林公园排放超标的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禁止擅自占用公园林地堆放物品、倾倒垃圾与工业、建筑固体废渣、废物。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发、兴建森林公园的,责令停止开发、兴建活动,恢复原貌,可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

(二)违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游览设施、人造游览景物、商业网点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责令停止兴建、恢复原貌,可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三)批准开发兴建的森林公园,未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合格擅自开园的,责令停止开园,可并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给予处罚:

(一)损毁园内设施、标志和花草树木的,责令赔偿损失,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

(二)在防火期和禁火区内吸烟、取火、营火、烧烤食物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采集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予以警告,没收违法采集的产品,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0年05月25日 实施日期:2000年05月25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10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OO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治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排放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实行许可制度。第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领取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禁止无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

第五条

排污许可证分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排污许可证统一实施监督管理。

市(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根据需要也可委托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部分排污许可证。

第七条

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排污许可证申请表;

(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资料;

(三)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验收材料。

第八条

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领资料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规定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决定:

(一)对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的,予以批准,核发排污许可证;

(二)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总量被责令限期治理或者建设项目被批准试生产的,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

(三)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经限期治理仍超过排污总量控制标准的,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关闭、停产、淘汰的企业,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者建设项目试运行期满,经验收合格的,核发排污许可证。

第九条

排污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排污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

(二)排污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三)排放污染物的方式、去向和区域;

(四)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限期削减排放污染物总量指标;

(五)有效使用期限。

第十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使用期限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使用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在限期届满之日前15日内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在排污许可证有效使用期限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在发生重大变化前15日内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排污许可证;不得非法吊销或者销毁排污许可证。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排污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放污染物,限期办理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逾期未办理的,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关闭或者停产。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由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涂改、伪造、出借、转让排污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环境保护

许可证

办法

发: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省长助理,省政府副秘书长。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省高法院,省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

抄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3年11月20日印发

共印750份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晋环发〔2004〕103号

关于印发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及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控制指标

确定方案的通知

各市环保局:

为规范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核发,加强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监督管理,拟定《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排放污染物证可证控制指标确定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

联系人:贺中伟 联系电话:0351—6371035 传

真:0351—6371037 附件1:《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2:《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控制指标确定方案》

主题词:印发

排污许可证

通知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4年4月19日印发

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证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为规范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排污许可证管理权限

(一)省环保局管理权限

1、负责将国家下达给我省的排放总量指标分解到市,并审核市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和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

2、负责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正本、副本的统一印制、编号,制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规范,监督并指导市、县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二)市级环保局管理权限

1、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环境容量的测算核定工作,结合环境容量,制定本区域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削减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及其所管辖企业。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由国家、省及市级审批的新建项目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指标的核定与分配下达。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并对持证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委托县级环保局核发排污许可证。

(三)县级环保局管理权限

1、依据上级环保部门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核定本行政区域内排污单位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

2、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由县级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指标的核定与分配下达。

3、县级环保局根据市级环保局委托,在委托权限内核发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并对持证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程序

(一)排污许可证申请的告知

环保部门应通过发布通告或书面通知等方式,告知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条件、部门、期限、程序、需要提交的材料以及逾期未申领的后果。

(二)排污许可证的申请

排污单位应在环保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提交相关资料,如实填写《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申请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三)排污许可证申请的受理

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提出的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申请资料是否齐全,《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填写是否完整,有无逻辑错误,申请表中数据能否代表正常的生产情况。

对申请资料齐全并符合规定形式的,予以登记受理。对申请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同时明确补正的限期。排污单位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四)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

受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的环保部门,自受理申请15日内,结合所提交的材料,对其现状排污情况、排污规律、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监测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其他事项逐一审核。

1、对符合《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予以批准,核发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

(1)现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发放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省浓度排放标准和地方总量控制指标的,发放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未达到国家和省浓度排放标准或当地总量控制指标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以及被环保部门批准正试运行期的建设项目,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

(2)建设项目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建设项目必须领取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单位在项目投入试生产15日前,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取得试生产许可,有效期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建设项目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后的15日内,建设项目单位向环保部门换领《排污许可证》。

2、对属于《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可地方排放标准,经限期治理后仍超标排放的排污单位,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关闭、停产、淘汰的排污单位,不予发放排污许可证。同时,向申请单位书面通知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排污许可证的延续、变更、暂扣和注销

(一)排污许可证的延续和变更

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延续和变更依照《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执行。

1、排污许可证的延续

(1)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污的,应当在届满之日15日前向原发证的环保部门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环保部门收到持证单位延续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后,应在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批准延续的决定;延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2)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无正当理由,临时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不能达到控制指标的,不予换发排污许可证,并由原发证环保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关闭、停产。

2、排污许可证的变更

(1)排污单位需要变更排污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必须在发生变更的15日前提交变更书面申请,注明变更的污染因子、变更原因,重新填写《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经原发证环保部门审查,符合《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八条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予以批准,办理变更手续。

(2)下列情况,持证单位必须依法履行变更手续: 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排污单位分立、合并或单位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后的15日内到原发证的环保部门办理排污许可证的变更手续。

(3)《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在持证期间,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保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改正期间,由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收回其《排污许可证》,换发《临时排污许可证》。

(二)排污许可证的暂扣

持证单位被依法责令停产治理的,停产治理期间,由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暂扣其排污许可证。

持证单位被依法责令停产治理的,停产治理期间,由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暂扣其排污许可证。

(三)排污许可证的注销

1、持证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临时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及时收回已发放的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办理注销手续。

2、持证单位被依法停止排放污染物的,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及时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3、持证单位被关闭、撤销的,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及时办理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4、持证单位破产的,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及时办理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四、排污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一)监管

对违反《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的,上级环保部门或负责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当撤销已发放的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污单位核发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2、不按照上级环保部门批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发放排污许可证。

3、超越权限发放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4、排污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二)备案

1、各市要建立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档案,对发放的许可证统一编号,登记建档。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编号由十二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二位数字为所在城市行政区划代码,第三、第四位数字为所在县区行政区划代码,第五、六、七位为行业代码,第八至第十二位为发证流水号。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在编号前标注“临”字。

2、各市要建立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发放备案制。每年元月15日前,各城市将本行政区域上年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临时排污许可证发放名单列表报省环保局备案。

(三)公示

1、环保部门应在办公场所公示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条件、程序、需要提交的材料。

2、各市应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本单位网站等途径,将排放污染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

3、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被注销后,各市应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本单位网站等途径,及时向社会公示。

(四)检查

各地对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对持有总量控制要求的排污单位,至少每季一次现场检查,每季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的总量监测。

对持证单位的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予以书面记录,并经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档。

(五)查处

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证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行为,以及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环保部门依照《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1、《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4条所称“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情形:

(1)未在环保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申领排污许可证的;(2)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届满,示按规定换领新证的;

2、《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5条所称“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向水体排污染物的”,包括以下情形:

(1)超过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2)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的;

(3)未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设立标识牌和在线监测设备的。

(六)其他

持有环保达标合格证的排污单位,应在环保部门指定的期限内领取排污许可证,环保达标合格证由负责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环保部门收回。

逾期未领取排污许可证的,原环保达标合格证作废。

排污许可证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案

1、排污因子的核定

(1)大气污染物主要控制因子为: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及行业特征污染物。

(2)水污染物控制因子为:《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确定的各行业必测污染因子。

2、允许排污指标的核定

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污指标分浓度与总量双重控制指标。(1)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的确定的原则。

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的确定:区域环境质量超标的污染因子,实施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其它污染因子实行浓度控制。

实施总量控制排污单位的确定:根据所有排污单位排放该项污染物的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叠加污染物排放量。叠加污染物排放量占区域内该项污染物排放量的80%以上时(含80%)的排污单位,其该项污染物实施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

(2)浓度控制指标的确定:

排污单位浓度控制标准为国家或省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定方法:

排污单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允许月污染物排放放总量指标、允许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排放速率指标:国家或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依照国家或者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国家或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没有规定的,不作考核。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依下列次序进行; ——国家或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依照国家或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国家或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参照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相同行业已采用国内先进水平生产工艺、最佳实用控制技术、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计算单位产品的排放污染物量。排污单位允许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依下列次序进行,对现状排污量超过环境容量的排污单位,需要同时确定其污染物削减量。

——已完成环境容量核定的城市,根据环境容量的核定的结果分配排污单位的总量指标。

——对尚未完成环境容量核定,但当地政府已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总量指标分解到排污单位,则暂时以作为该排污单位的允许排污总量指标,待完成环境容量测算后,根据环境容量的核定的结果重新核定分配排污单位的总量指标。

——对于既未完成环境容量核定,也未将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下达的目标总量分解到排污单位的市县,可结合排污单位允许的单位产品排放量、设计规模进行排污总量的核定:

排污单位允许日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按照全年正常生产时间内全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每日平均计算。

(4)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总量指标的核定原则

辖区内合计的排污指标总量不能高于当地的环境容量指标或上级政府下达给本辖区的总量控制目标,并要预留适量指标,以满足当地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排污单位进行改制、改组和兼并的,其排污指标之和不得超过原核批的指标值;分离的排污单位,其指标应从原单位排污指标中划转;合并的排污单位,其排污指标不得大于合并前各排污单位排污指标之和。

对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或生产的产品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不予分配排放指标。

在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时,应考虑为今后发展预留一定的余量,一般可预留5%—10%的排污总量,所有排污单位的排污量分配总和只应占排污总量的90%—95%。

(5)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核定原则:

建设项目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之前,须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超过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且环境质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地区,不得建设增加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建设项目。

超过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期间,不得建设无益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

已有排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扩建、改建,申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控制在原有许可证许可的指标内。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晋环发〔2004〕113号

关于申领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文 本 的 通 知

各市环保局:

依据《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环保局制定了山西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于2004年6月1日起启用。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市此前使用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一律作废。现有持证单位应在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时间内,换领新证。

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可直接复印或从省环保局网站下载使用,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副本、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由省环保局统一印制。各市于2004年5月20日前,将本辖区所需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副本、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其副本数量报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

三、各市于每年元月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上年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及临时排污许可证发放名单列表报省环保局备案。(排污许可证发放备案表附后)

联系人:贺

贺中伟

联系电话:0351—6371035 6371040 传

真:0351—6371037 附件1:排污许可证发放备案表 附件2: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样本

主题词:申领

排污许可证

通知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4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

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10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省属国有煤炭企业:

目前,我省多数市县已完成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批复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确保主体企业尽快到位,现就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煤矿证照变更和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是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成效。为提高工作效率,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领导组办公室)采取联合办公的方式,实行集中受理、即时送达、倒排进度、限时办结,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随时掌握有关部门的工作进度。各市、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兼并重组主体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部署,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加快审批进度。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密切配合,协调推进。

二、及时组织上报各种资料

市、县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批复后,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抓紧组织兼并重组双方企业进一步完善协议,按照明确的内容准备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办理采矿许可证(附件2)、安全生产许可证(附件3)、煤炭生产许可证(附件4)、生产能力核定(附件5)、营业执照(附件6)等证照变更及项目审批的有关资料,并在2009年8月20日前将有关资料(一式6份)统一上报省领导组办公室。

三、加快审批工作进度

省领导组办公室集中受理各市上报的资料,做好交接、登记工作,并在1日内将资料分送到省有关部门。省有关部门接到资料后,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审查,开展相关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审批工作流程图》(附件1)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证照变更及批复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提出意见,督促市、县完善资料,并限定办理时间。在办理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办结完一个手续,就要及时送达省领导组办公室,并由其负责分送或书面通知相关部门和市县及省属国有煤炭企业。

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以省领导组批复的文件作为企业经济行为的批准手续,省国资委不再进行经济行为审批,各有关部门依据领导组批复的方案,办理工商登记及相关部门手续。

四、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和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加强对各种证照手续办理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规范、健康、有序推进,确保完成兼并重组整合目标任务。

附件:1.审批工作流程图(略)2.换发采矿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3.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4.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5.煤矿生产能力核定需提交的资料

6.煤炭企业设立、变更、注销需提交的资料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附件2

换发采矿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一、单独保留且不新增煤炭资源煤矿 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

2.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3.采矿权转让申请书(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4.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5.年检合格证复印件;

6.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或企业名称变更核准登记的审批文件(文件中应载明投资人、投资比例和投资金额)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7.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变更或转让等情况说明的文件(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8.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需经县级国土资源局审核盖章);

9.采矿权转让合同或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采矿权转让的,需由转让人(原采矿权人)与受让人(现采矿权人)签订采矿权转让合同;采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合作、采矿权人与新投资人合作的,需由双方签订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二、单独保留且新增煤炭资源煤矿

(一)划定矿区范围需提交:

1.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由主体企业提出); 2.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3.年检合格证复印件;

4.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5.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或企业名称变更核准登记的审批文件(文件中应载明投资人、投资比例和投资金额)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6.变更前后矿区范围对照图;

7.采矿权转让合同或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采矿权转让的,需由转让人(原采矿权人)与受让人(现采矿权人)签订采矿权转让合同;采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合作、采矿权人与新投资人合作的,需由双方签订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变更采矿权人需提供)。

(二)办理变更采矿登记需提交: 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 2.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 3.采矿权转让申请书; 4.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5.变更前后矿区范围对照图。

三、整合保留煤矿

(一)划定矿区范围需提交:

1.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由主体企业提出);

2.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参与整合煤矿均需提交);

3.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或企业名称变更核准登记的审批文件(应载明投资人、投资比例和投资金额)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4.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对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延续、变更或转让等情况说明的文件; 5.变更前后矿区范围对照图;

6.采矿权转让合同或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采矿权转让的,需由转让人(原采矿权人)与受让人(现采矿权人)签订采矿权转让合同;采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合作、采矿权人与新投资人合作的,需由双方签订采矿权人合作协议书。

(二)申请变更采矿登记需提交:(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2)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3)采矿权转让申请书。

说明:1.单独保留且不新增煤炭资源煤矿,如变更采矿权人,由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确定的主体企业,直接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手续,不再办理转让审批。

2.整合后保留煤矿,如不新增煤炭资源,按照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批复文件,不再划定矿区范围,直接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手续。

3.需要互相调整矿区范围的,不重新划定矿区范围,可以与其他事项一起变更,但必须提交采矿权人双方签订的调整矿区范围协议书和调整前、后的矿区范围图,如调整中涉及国有大矿资源的,还需有国有大矿出具的同意文件及省国资委同意文件;需要增加煤层或扩大矿区范围的,重新划定矿区范围。

4.为依法有效管理煤炭资源,凡是整合保留的煤矿、增加开采煤层的煤矿、扩大矿区范围的煤矿,必须在换领采矿许可证后一年内,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补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井初步设计及批复)、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批复文件一式三套。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将上述资料分别报送省、市国土资源部门。5.为简化办证程序,本次换发采矿许可证,暂不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和资源价款处置,待换证工作完成后,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再按规定分期分批完成储量核查和价款处置工作。

附件3 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一、兼并重组整合后列为单独保留且生产系统及能力不变的生产矿井 1.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批准为单独保留矿井的文件; 2.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

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书或延期申请书。

二、兼并重组过渡期内暂时保留的生产矿井

1.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允许暂时保留矿井的文件; 2.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 3.复产验收批准文件;

4.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书或延期申请书。

三、兼并重组整合后系统净增能力在60万吨/年及以下的生产矿井(原生产系统不进行改造)

1.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批准文件; 2.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 3.省煤炭工业厅核定生产能力的批准文件;

4.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现状评价报告; 5.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说明:1.省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批准整合重组方案中,由两个及以上的矿井整合为一个矿井,只保留主体煤矿且不改变系统不增加能力的生产矿井,矿井实现机械化采煤的,在取得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新采矿许可证后,可直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和延期。

2.省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批准整合重组方案中,矿井生产能力、开采系统均未发生变化,但办矿主体、矿区范围发生改变,矿井实现机械化采煤的,在取得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后可直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和延期。3.省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批准整合重组方案中,确定为过度期内暂时保留的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批准保留的时限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执行。

4.省兼并重组领导组批准整合重组方案中,确定为兼并重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矿井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建设、验收,按规定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5.兼并重组煤矿需要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登记的主要负责人的需提供:变更申请书及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复印件)和主要负责人任命文件。

附件4 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

一、兼并重组整合后单独保留且系统及能力均不变的生产矿井 1.企业申请文件;

2.市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上报文件;

3.省领导组办公室《重组整合方案》批文抄送件、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批文抄送件、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许可证批文抄送件;

4.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表)。

二、兼并重组整合过渡期内暂时保留的生产矿井 1.企业申请生产及换发证件文件;

2.市级煤炭管理部门上报文件(附复产验收资料);

3.省领导组办公室《重组整合方案》批文抄送件、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批文抄送件、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许可证批文抄送件;

4.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表)。

三、兼并重组整合后系统净增能力在60万吨/年及以下的生产矿井 1.企业申请文件;

2.市级煤炭管理部门上报文件;

3.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许可证批文抄送件;

4.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表)。说明:1.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明确要求关闭的矿井,各市人民政府不再行文上报有关文件,由省煤炭工业厅依据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直接注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各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企业按照关井“六条标准”立即对这部分矿井实施关闭。

2.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由两个及以上矿井整合为一个矿井,但《方案》暂未对关闭矿井名单予以明确的,由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依据批准的产能及矿井实际情况,按照“一矿一井一面”要求,原则上在9月底、特殊情况可到年底前确定关闭矿井名单及关闭时限,并按程序上报。此类关闭矿井的关闭时限最迟不得超过2010年底。

3.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办矿主体、矿区范围、生产能力、开采系统均未发生变化的生产矿井,不需换领煤炭生产许可证,可继续持原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生产。

4.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矿井生产能力、开采系统均未发生变化,但办矿主体、矿区范围发生了变化的,由重组整合主体企业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省煤炭工业厅根据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批文、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许可证批文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

5.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现有生产矿井,在开采系统不变,因装备水平提升、采煤工艺改革,导致生产能力在原证载能力基础上净增60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经省煤炭工业厅对其能力核定报告进行审查批复、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综合评价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后,可持申请文件到省煤炭工业厅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

6.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需重新设计进行改造建设的矿井,按照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8〕2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建设,矿井改造建设完成、验收合格后,按规定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

7.重组整合方案批复后,部分矿井生产与建设互不干扰、已实现机械化开采、安全保障程度较高,在2010年底之前确需维持生产的,由重组整合主体企业提出申请,市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确定生产时限并上报,省煤炭工业厅根据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批文、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许可证批文,按照原证载能力予以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此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2010年底,到期予以注销。

8.上述意见仅适用于本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期间列入重组整合方案的煤矿。

附件5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需提交的资料

1.企业申请文件;

2.市级煤炭管理部门初审意见;

3.具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说明:1.重组整合前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建设的新建、改扩建、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本次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设计生产能力未发生变化的,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善相关建设手续并进行建设。

2.经省领导组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现有生产矿井,在开采系统不变,因装备水平提升、采煤工艺改革,导致生产能力在原证载能力基础上净增60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可由煤矿企业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提交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按规定程序上报,经省煤炭工业厅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组织专家审查批复、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进行综合评价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企业申请、按程序上报,省煤炭工业厅予以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证载能力。

附件6 煤矿企业设立、变更、注销需提交的材料

一、名称核准

1.全体投资人签署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全体投资人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二、公司设立

1.《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

2.全体股东或被授权机构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全体股东或被授权机构签署的公司章程;

4.股东(或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5.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6.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7.以股权出资的提交《股权认缴出资承诺书》; 8.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9.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10.住所使用证明;

1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2.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或许可证明。

注:被授权机构指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三、变更登记

(一)公司变更(需提交两部分材料)第一部分 共性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或决定;

4.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变更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

6.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第二部分 变更不同内容提交的材料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工商企字〔2009〕第83号文件规定要求选择提交。

(二)企业法人变更(需提交两部分材料)第一部分 共性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非公司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企业加盖公章);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企业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变更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第二部分 变更不同内容提交的材料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工商企字〔2009〕第83号文件规定要求选择提交。

四、公司合并

1.合并公司各方签署的合并协议(加盖合并各方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 2.合并各方公司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关于公司合并的决议; 3.合并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依法刊登公告的报纸报样; 5.合并后的验资报告;

6.因合并而注销的合并方的注销证明;

7.因合并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提交的材料。

五、注销登记

(一)公司注销

1.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清算报告的确认文件; 4.经确认清算报告;

5.清算组成员《备案通知书》;

6.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企业法人注销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非公司企业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企业加盖公章); 2.企业法人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企业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企业法人的主管部门(出资人)批准企业法人注销的文件;

4.企业法人的主管部门(出资人)出具的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者确定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6.企业法人公章。说明:煤炭企业办理兼并重组注册登记需提交材料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通知》(工商企字〔2009〕第83号)文件准备,各类登记表格可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企业登记网》(http://qyj.saic.gov.cn)下载或者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窗口)领取。

主题词:经济管理 煤矿 审批通知

下载《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我省是煤化工大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量大面广,安全监管......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2005年3月25日)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以下简称《决定》),促进......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十不准两严格”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建设安全 “十不准两严格”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0‟4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

    2011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1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明 各位代表: 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在省委和最高人民......

    山西省人民政府历届领导

    山西省人民政府历届领导山西省人民政府(1949年9月—1950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任命) 1949年9月1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令,恢复山西省建制。同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政府主席程子华,副......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范丁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06 更新时间:2010-4-1 15:03:29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2009年......

    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于尽快组织开展推行行政执法 责任制工作的通知晋政法字[2005]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今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双百”城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54号)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5日 【字体:大 中 小】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