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学院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部门设置与规划
“材料学院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2015年部门设置规划
一、主席团
主席、副主席主要职责:
1.负责主持科协的全面工作,积极与各部门联系,参与学校有关科协事务的管理,维护学生权益。
2.出席科协部长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布置工作任务。讨论并制定科协工作计划,决定、布置各项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3.负责科协内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4.完成院办交办的其他工作。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下属部门设置
1.秘书部:负责档案、文档和活动照片等资料的采集汇总整理,资金的统计,人员调配考评等。
2.活动项目部:负责设计各项活动企划并验证活动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审核各个环节,准备应急预案等
3.外联组织部:负责与团委其他学生组织的联系,活动的组织实现,宣传、道具、资金的筹备,负责纳新工作等。
4.科普宣传部:负责协会的各项宣传制品的制作,以及进行科普性创作,向学生传播专业的前沿知识,组织科普性专业论坛等。
5.科技创新部:负责为学院发掘、选拔、培训各年级有创新思维、创造潜力和科学爱好的学生,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负责“创新杯”等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的宣传、组织和申报等。
三、发展目标
1.创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和谐学术生态; 2.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合作; 3.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4.积极举荐优秀人才,广泛宣传科创事迹;
四、本学期预期成果
1.协助筹备并参与“水火箭设计发射大赛”;
2.加强协会内部交流,举办协会“科创素质拓展”与春游; 3.完善各院科协联盟,积极举办相关科创活动; 4.建设学院团委科普角,发展科普基地建设;
5.沟通相关老师及优秀学生,面向学生开展专业性科普论坛; 6.进行科普创作,发表到相关媒体,对全校进行材料科学科普工作。
材料学院大学生科协
2015年3月11日
第二篇: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协会部门改组——部门设置及要求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协会部门改组计划
之
部门设置及要求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协会2012第1号文件)
理事会:
人员: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助理 理事长: 年级:大二 人员:1名 职责:
1、负责常规的社团活动;
2、执行社团的大小事务;
3、召开社团的各项会议;
4、决定社团的大小决议;
5、总理社团的一切工作;
6、分配社团的所有资源。要求:
1、对社团的发展有长远的计划;
2、有决心,有信心,有胆识,敢于闯;
3、对社团有较为深度的了解;
4、体恤下属,善于交流,交际;
5、有较强的时间意识;
6、认真,负责任。
名誉理事长: 年级:大三 人员:1名
职责:负责动员协会的理事,鼓励理事会员。
要求:有经验,对协会了解,对心理学、教育学有一定的知识掌握,有亲和力和领导力。
副理事长: 年级:大二 人员:3名 职责:
1、协同理事长开展并做好社团工作;
2、分管各个部门并担任部长,带领好自己的部门。要求:
1、对社团发展关心,对工作负责,2、参照所在部门部长的要求。
理事长助理: 年级:大一 人员:1或2名(两名时:一男一女)职责:
1、协助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做好协会相关的材料整理;
2、小型的会议记录;
3、帮助理事长做好通讯备份。要求:
1、细心,耐心;
2、工作能力强;
3、交流能力强;
4、形象气质好。
下设部门:组织策宣部、人力资源部、外联部、志愿服务部、财务部、办公室、编辑部
共计:7个部门
其中组织策宣部、人力资源部、外联部三个部门的部长为协会的副理事长。志愿服务部的活动自主举办,直接与理事长审批。
各部门的职能如下:
组织策宣部:部长1名、副部长2名、理事12名 组织,策划并宣传协会的活动。要求:
1、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2、有创新精神,有想法;
3、有大局观念,或关注细节;
4、对学生的需求潮流走向较感兴趣
5、个别人员以擅长美术者优先;
人力资源部:部长1名、副部长2名、理事6名
负责对协会人员的招纳,培训,分配,并负责协会的换届等人事调动。要求:
1、对资源有合理分配的意识;
2、对人才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3、善于和人交谈,人脉广。
外联部:部长1名、副部长1名、理事4名
负责和商家、兄弟社团及其他的学生机构交流,主要是商家。要求:
1、有方法,有耐力,耐心;
2、有较强的交流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强;
3、有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对大部分的行业较为了解。
志愿服务部:部长1名、副部长1名、理事10名 负责本协会对学校(包括自己学校及中小学)、社会地区(包括马路、社区等公共场所)、敬老院的志愿服务工作,借此宣传相关知识及本协会。要求:
1、有志愿服务神,奉献意识;
2、交际能力较强。
编辑部:部长1名、副部长1名、理事4名 负责对协会的活动,大型会议进行报道,宣传。要求:
1、文字组织能力强;
2、责任心强
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理事3名 负责通知,材料整理,考勤,活动报名,会议记录 要求:
细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财务部:部长1名、副部长1名、理事2名 负责财务开支、结算、报销工作 要求:
细心、诚实,耐心
第三篇: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编辑部期末工作总结
编辑部期末工作总结
2010到2011上半学年已经结束,校科协编辑部在老师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合作支持下,以做好校科协和分科协的各项活动宣传、会刊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为重点,总体来说是达到了目标,完成了学期之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我们都在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中,我们有过困难,有过快乐。我们的工作是忙碌的,琐碎的。汗水与欢笑是大家工作中的主旋律,乐观、热情与创造力是推动部门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共事中收获友谊,在一点一滴中我们凝聚成团结、高效、奋进的团体。
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招新方面
本学期一开学,便开始了科协的招新活动。经过两轮的面试,东南校区我们部门共招了四名成员。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三名新成成员很好地适应了编辑部的工作,也十分热爱这一工作。另一名成员,因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一工作,主动退出了!总体来说,本学年的招新工作还算成功。
二、材料收集方面
本学期的材料收集工作工作主要是由部门的****完成的。除此之外,****也协助他们完成材料的收集。在招新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们开始认真地向新成员讲述收集材料所应注意的细节。他们学得十分认真,也很快就掌握了。他们认真地为收集每一个活动的资料,记录下每个活动的点点滴滴。收集完资料后,他们还负责将资料整理成新闻稿的形式,减轻了上传者的负担。
我也只是查看他们的新闻稿写的是否符合要求、语句的通顺,然后进行修改,并提出相关建议。
当然材料的收集多亏了各部门以及分科协的配合,才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完成。
三、通讯及上传方面 本学期的通讯上传工作大部分由****负责。按照网站的要求,将每篇通讯都及时地上传到校科协网站上。当然,上传工作中主要的麻烦就是由于新般到东南校区,各种上传工作仍要去东湖办公室,所以要经常抽空去东湖。有时由于时间限制,有些新闻不能及时上传。
四、会刊的制作
本学期我们部门成功制作了几期会刊《科撷》。从征稿、审稿、找图片,到排版、修改,到最后的出刊,我看到了会刊所凝结的心血与汗水。
五、“十大科技之星”评比活动以及协助分科协举办“校科协主页设计大赛” 由于刚开学,新干事对活动的策划以及活动方案的撰写不是很了解,所以****负责了活动方案的撰写与策划。几经修改,终于满意完成。不过很遗憾,“十大科技之星”的评比活动最终交由分科协承办。
六、部门的优良传统
校科协编辑部虽然成立不是很久,不过它的优良传统就是联合新闻部及时、准确地对校科协的最新动态和相关的科教文化活动进行报道。不管是校科协还是分科协的活动,我们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并及时在科协网站以及会刊上刊登出来。
七、优点及展望
1、积极配合科协各类大小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让各师生都了解科协的活动动态,丰富学生视野。
2、工作创新方面,为方便老师、同学们了解学院活动动态及相关内容,方便各部门查找活动相片及文字资料,我们决定在网站上开辟专栏,供大家下载与上传相关资料与表格。
八、工作中的不足
上一学期新闻上传工作,由于新般到东南校区,各种上传工作仍要去东湖办公室,所以要经常抽空去东湖。正因为这个特殊情况,新闻上传工作会占用上传者许多时间。所以我觉得可以采取多人负责的方式进行。比如说就不单单是让一个人负责,而是大家轮流负责。这样的话,不用占用一个人太多的时间。我相信合作完成的效果会更好。
九、个人工作小结 我很高兴我能融入编辑部这个温暖的家庭,我也很高兴大家能当我自己人,当我在编辑部我就是这个部门的一份子。我在这里,不是只要看看就好了,我想要跟大家一起去思考去为我们部门的下一步出谋划策。所以我会主动要求写稿或者上传新闻,那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部门一份子,那种真实的存在感。
但是,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比如,虽然在编辑部一年了,刚刚接手网站的工作,许多地方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会继续加油的。希望可以提出更多建议,能有更多看法,熟练掌握网站的操作。
在这个学期里,我的工作角色变了。我在工作的同时,不仅进一步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而且我也学会了如何教会别人自己会的知识,让我在大学的生活中有多学会了一种能力。在下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尽可能的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十、对部门的几点建议
1、因为是公共部门,也许有时候我们部门要顾及的事情会比较多,受到的约束也相对比较多。但是,我希望我们部门的人压力不要太大,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用想得太多的。2、08、09、10届的成员、东湖与东南的成员平时联系还是要加强。为了建设一个温馨的编辑家园,也为了我们编辑部的成员感情交流,我建议我们编辑部实行“每晚Q群说晚安”制度。平时生活中我们可能少碰面,可能少交流。但是QQ这个时代的宠儿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一句简单的“晚安”,其实也是我们情感交流的桥梁。也许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我相信每晚坚持说晚安,其实真的是个很甜蜜的行为。
3、建议实行定期的“互揭不足”制度。也就是07、08、09的成员有空就互约去逛校园,定期交流相互的想法,并提出近期部门存在的不足以及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不足。这是每个成员也是部门可以继续前进的动力。当然也可以是聊电话或聊QQ、飞信。但是我觉得面谈的效果更好,既能相互之间有实际上的互动,也能更真实的得知对方的想法。
4、第二学期开学初召开部门内部建设会议:(1)对于编辑部内部的管理,我真切地希望能给每位宣编部的成员带来轻松且有序的环境。每个人有专攻的任务,但也要涉及其他的工作,这样在某向工作人员短缺时,能够灵活的调人手。定期会议不是最有必要,但在一项重要任务工作开展前,部门成员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希望能共同开会,以便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推行“高效工作”的原则,每次任务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各部门活动展开前提前征集部门内每个人方案,制作好相关宣传海报等,并在每学期末把各个部员一学期内海报被采用的次数作为每学期期末考核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竞争促进部内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不定期的展开部门培训活动,一是对团学律一些制度;二是技术上的培训,包括排版设计及色彩的搭配以及PHOTOSHOP的使用等。通过部门培训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高部门的整体素质。
5、编辑部的很多工作都是比较锁碎的,但我们编辑部的成员都能认真细心地完成。希望以后编辑部能做到如下几点我们没完成好的:
(1)不断汲取大家意见,共同建设好校科协编辑部。在任务完成效率和质量方面再提高,争取能达到一个较高、较多数人满意的工作水平;在成员的自身品德、艺术修养方面潜移默化,培养一批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内部关系和对外联系方面主动友善,增进友谊,活跃校园,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确定编辑部的品牌特色活动,从中扩展分团委的影响力,同时也使宣传编辑部学会自主的活动,突出宣传特色。
在这一学期中,编辑部的成员工作都很积极,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温馨。在此辛苦一年来积极配合我工作的干事们,有了他们的帮忙,才使我们的工作做得那么顺利。
总的来说.宣传编辑部的每个成员都在工作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虽然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将取长补短,在一些薄弱环节多加注意,总结我们的不足和缺陷,把我们部门的工作做得更出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最好!请记住。宁愿笑着流泪也不要哭着说后悔!让未来过得没有遗憾!
编辑部**** **年**月***日
第四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有的基本条件
(一)历史沿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前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成立于2000年,2010年升格为本科专业,现设有软件工程、蒙古文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教育三个专业方向。每年招收3~5个班(100至150人左右),目前在校的本科学生共80余名。
(二)师资状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2人;符合出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为78.2%,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7%,是一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三)教学与实验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接口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微机系统维护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室9个,拥有各类微机近500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处。
(四)教研和科研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经承担完成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项目6项,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3项,获国家科研成果奖1项、学院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科研、教改论文60余篇,编辑出版教材10余部。
(五)图书资料
目前,学院馆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类图书30000余册,专业期刊20余种。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秉承 “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从学院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努力拓展发展空间,集中精力追求内涵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千方百计在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确立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专业定位;立足内蒙古、面向蒙古语文协作省区,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在内蒙古地区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其毕业生受社会广泛欢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办学层次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
2.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蒙汉兼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3.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使其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
4.人才面向定位:能够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应用和教学工作的、蒙汉兼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内蒙古,面向蒙古语文协作省区,服务“三农三牧”。
(二)建设思路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的观念。
2.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与教育国际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坚持学研产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的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立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专业的整体实力,确保专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在竞争中进一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6.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自律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
三、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数量足、质量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办好专业的根本保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培养、引
进、稳定、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和自觉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己任,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提高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自觉性。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实新的内涵,讲究实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2.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学院发展要求,着力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三个转变:培训工作重点在继续抓好基础培训、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转变到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上来;从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到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培训机制从主要依靠学院行为转变到学院行为和个人行为相结合上来。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构筑人才高地。从学院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三年内,引进和聘请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名,要迅速采取措施,加快人才引进和聘请步伐。特别要注意引进和聘请具有学科(专业)拓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
4.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及人才梯队的建设。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必须以专业为中心来构建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在同类学校中专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教师。
通过以上措施,经过三年努力,使专职教师数达28至30人,符合出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为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以上。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世纪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要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拓宽专业基础,增加技术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的覆盖面,以确保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宽广的知识视野,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围绕市场调整专业方向。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软件工程、蒙古文信息处理、计算机教育等专业方向。
2.围绕特色定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
3.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修订与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
(三)课程建设
重点加强主干课程的建设,三年内争取有2~3门课程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实验室建设
1.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稳步改善实验和教学条件。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教学用微机数量要略高于国家标准,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加大具有开发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教师科研、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2.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和扩建的同时,新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
3.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6处以上,确保实习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五)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以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龙头,以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为骨干,以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为后补力量的合理学术梯队,为专业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学科建设,制订科研规划,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引导,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争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至少保证1项自治区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编辑出版教材1部以上。
(六)教材建设
经过三年努力,所有专业课程均使用“21世纪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或国内学界公认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组织力量编写特色教材,使专业课程中完全或部分使用特色教材的课程要达到5门左右。
(七)图书资料
经过三年努力,力争使学院馆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类图书60000余册,专业期刊30余种。
(八)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是保证学院教育教学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采取毕业生质量跟踪、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过程评估、听课、评课、检查、试卷分析等措施保障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达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五篇:科学与技术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 要:科学与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力量.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荣辱兴衰,无论是社会更迭,跨时代的王朝更替,它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本文从区分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出发,梳理两者在历史上的演进关系,并结合所学专业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恩格斯曾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趋一体化,呈现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态势。为了生存、发展,人类必须与环境进行斗
争.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形成的标志,也是人类发明技术、使用技术的开始.自此,科学与技术就推动人类向着文明不断前进,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如何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1.1 科学与技术的词源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
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科学”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1.2 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什么是科学,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至今也尚无定论。“科学”可解释为“知识”、“学问”。康德认为按照一定原则整理好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就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斯诺概括了科学的气质,即实证精神,精确分析,无国界,民主精神以及革命精神。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类别,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主要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科学进行考量和分析。
简言之,科学就是发现。发现自然界原本存在而未被人所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的好奇心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丰富科学内容。
技术的含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一样的历史赋予技术不一样的内涵。在古代,人们对技术的理解侧重于劳动者的技能;到了近代,“技术”又被定义为生产劳动手段的体系。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我们经常把科学和技术相提并论,但是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两者几乎毫无关系,它们有着各自的起源和传统。科学与技术发生联系始于工业革命之后,而由科学发展出来的技术,则到了19世纪末才出现。
2.1 科学与技术完全分离时期
技术的萌芽或雏形出现于人类从渔猎文明向农业文明转变过程中。自然科学的出现则要晚的多,因为它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意识形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人类在远古时期对自然界的一些朴素直观认识还不属于真正的科学,直到古希腊时期才形成科学的雏形。但是因为没有专职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由当时的“哲学家”兼任,例如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因此古希腊时期只是科学的史前阶段。早期的科学与技术互不相关,一是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是上层的哲学家,而从事技术工作的则是身份较低的工匠,两个阶层没有密切的交往;二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不仅不提倡,甚至反对将科学知识用于实用技术。在整个古希腊时代,尽管希腊人在工程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抵制应用的偏见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科学和技术的交流。
2.2 科学与技术开始建立关系时期
近代科学革命以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为开端,以伽利略和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的构建为标志,全面超越了古希腊时代的科学成就。此外,技术革新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技术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更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社会生产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航海、采矿和军事技术等。正如恩
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8世纪的工业发展要求更大的技术进步解决一系列生产技术问题,但是单靠对现存技术的修改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求助于科学,依靠科学为技术提供新的“技术原理”,打开“技术黑箱”,从而启发新技术的发明,使技术过程的理论得以优化。技术结束了与科学长期分离的状态,自觉向科学靠近。这种模式不同于历史上的经验技术,开始打上科学的烙印,适应了技术自身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3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从19世纪中叶之后才日趋密切,共同构成了现代所谓的“大科学”,并呈现出科学、技术与生产三位一体的趋势。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两方面
得到了根本改变:一是随着技术越来越多的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能提供大量的技术;另一个重要却不引人注意的变化是技术发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这已不是伽利略时代困扰科学的仪器设备问题,而是基础科学探索中的许多结构和过程只能利用技术成就来揭示;在某些情况下,科学“只能存在于”技术当中。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已成为派生“技术”。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工作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的巴斯德,由他奠定的微生物学,既是基础科学研究,又是应用技术。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时,这个技术体系有个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就是它们不仅更依赖于科学知识,而且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周期也愈来愈短。
2.4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以生命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为主的高科技,通常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它同时包含有基于科学的技术和关于技术的科学这双重含义,蕴涵着当代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新关系。总体来说,高科技既是技术,又是科学,既有明确的应用目的,也具有基本的认识职能;能把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基础理论背景的应用研究密切结合;基于科学的技术和关于技术的科学同时并存,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同步发展;高科技的发展形成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新关系,导致形成统一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整体。当然,高科技并没有消解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限与区别,而是开辟了科学和技术之间全新互动关系的新时代。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发展趋势,使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互为前提,互相推动,促进了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形成。地理学与科技的关系
由于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产生、形成、发展的演变规律,数千年来人类为了探寻这一规律,曾经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系列的特有研究方法。归纳起来,大致上包括观察、分析、表述。肉眼观察,描述归纳,文学式表述,这是萌芽时期和初创时期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到了近代的形成时期,地理学的观察引入了仪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较仅凭肉眼的观察有了质的进步,加之交
通运输的发展与进步,地理学家的观察范围,受距离远近的约束已渐趋减小,未被地理学家直接观察的地方越来越少。在分析中已能做到定性,因果关系、发生学原理都在广泛应用,规律的可能性探查也日益完善;不仅如此,定量分析也已开始引入,在某些领域,如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工业、交通运输、城市等地理学分支中,有的已建立了数理系统。在表述中,归纳法已成为引以自豪的表现方法,无数的地理学家所观察到的许许多多的现象,被归纳成要素的规律和地域的规律,使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的环境,有了认识、了解,在利用和改造方面也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得到相应的改善;而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则标志着认识的飞跃和学科水平的提高。
4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启示
总而言之,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和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使得各自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引起新的革命;另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相互交融,统一发展,不仅前次革命与后次革命的界限不清,而且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分界也难以辨识,因而人们统称为现代科学革命或当代科学革命。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及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乎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