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19-05-12 15:1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篇: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裴光亚

摘录 摘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10、11期 认为:在教师关注的所有要素中,聚焦学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教师职业成就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中,最重要的同情心和想象的倾向性;在教师值得培养的兴趣中,主要的指向有五种:读书、解题、问题、课与教研。

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我们只要引领学生遵循逻辑,就能理解数学。逻辑的链条一旦断裂,学校就很难继续下去。如果断裂处不得修复,无论怎样的尝试和努力,都将于事无补。七分钟不说一个字,忍得好。

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想明白,你首先要能控制住自己,把时间让给学生。

一个成熟的教师,必须超越这种向往,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与学生对话,懂得收敛,懂得“阳春白雪,和者皆寡”,甚至是抱朴守拙,大智若愚。

以学生为本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智慧。

教师与学生的视角可能不同:教师在数学世界里,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数学世界里的教师,关注的是现实情境中的教学;而现实世界里的学生呢,更倾向于从现实的角度考察现实情境,可能会被与数学无关的东西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不集中在某处,则会成为理解数学的障碍。教学的智慧在于,要把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引出来,引导 学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是理解数学的开始。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维,我们需要从问题情境出发,而问题情境又可能产生i理解上的障碍。我们只有理解学生,才能辩证地处理好教学中的两难问题。

教师的成长史,就是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历史。分析以下六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1、像上新课一样上复习课。

2、复习课的特点在于,它应该超越新课,按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3、复习课追求的是完形、完善和完美。如果把问题留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把问题带进考场。

4、复习课就是要留下问题,让学生像教师一样去思考。

5、要瞄准得分点,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6、备考的艺术在于与目标错位,很多针对性的努力其实正在走向反面。

复习课是依据新课的逻辑还是与其不同,问题是让其存在还是使其消失,选材是强调针对性还是关注错位。

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我们进行教学决策的依据。同样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探寻适合的教学方式。学有所教,而不是教有所学。

任何不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奥苏贝尔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学生知道了什么,由此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的成长史就是求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历史。

研究状态是我们教师的自然状态。这样描述数学教师的生存方式。在做教学研究!教学任务决策,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效果判断,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设计,教学事件审视,教学生成预测,教学行为反思。

如果有人要问,作为一名教师,最值得珍视的习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坚持教学手记。为享受教育的乐趣而写作。写作是教师的内在需要,是人的本能。因为人是需要思想的,思想是需要记录的。写作就是记录思想。思想当被记录时,才能记忆,才能深刻,才能传递,才能有新的发现。语言、文字的出现对思想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甚至可以这样说,它在建构着我们的思想。写作就是思想的建构。

比如关于教学艺术的思考。什么是教学艺术?在郭思乐先生看来:3*5=14,学生才可能被震惊,然后才有质疑和探索。

袁隆平先生说他一直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其实他告诉我们:把法则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不叫艺术。即使你教会了学生解题,运用法则解题,也算不上教学艺术。如果你试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负负得正”,也许,才关乎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把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的艺术,教学艺术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和无限向往的艺术。

教学艺术必须作用于数学真理,教育旨趣和现实需要; 教学艺术必须与数学真理,教育旨趣和现实需要拉开距离 教学艺术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往往以“闲笔”的形式表现意趣; 教学艺术是不能模仿的,可以模仿的东西不是艺术; 教师的成长史,必然也是教学艺术的探索史。

所谓把点睛之笔留给学生,就是激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形成某种心理张力,然后主动地去想象、去探究。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去点睛?从画龙到点睛,到把点睛之笔留给学生,这也许是我们教学艺术层面不断成长的轨迹。

研究状态也是与大师对话的状态。真正使我茅塞顿开的,恰恰是他山之石。读书。读专业以内的书,也读专业以外的书。读书就是与大师对话,这是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研究状态更是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状态。年轻时,总听我们的教师及我们老师的老师这样讲: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当自己成为教师后才发现,给学生的那一碗水,有的来自于那一“桶”水,有的则不是,而是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事实是:我,其实只有一碗水,但我要让学生有一桶水。用自己的一碗水,去造就学生的一桶水。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就是他的“助产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两位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明的治学方法也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的生命价值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这里,课是什么?课是对智者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对徐特立讲:“你过去是我的先生,现在是我的先生,将来还是我的先生。”这里,课是什么?课是可以确立终身为师的媒介。

真正教师的态度,力图在破解教学难题的历练中发展自己。进一步,为什么在“不影响学生掌握运用”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回避呢?这就是教学的境界。知识,在学生未来的人生中,可能会忘记,“当他们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才是教育”,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知识,是可以通过告诉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告诉也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我们偏偏不直接告诉,我们追求的正是爱因斯坦所谓”剩下的东西”,而这“剩下的东西”,使需要过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就是过程。这说明,对课的求索,是为了修远,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以为没有问题。比如初中的“平方差公式”,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一展开就得到了。如此简单的课题,有什么可教的的?请注意一个希望有所成就的教师,不同凡响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会在人们都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他会在人们都以为无所作为的地方,大有作为;他会在人们不屑一顾的地方,寻找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比如,我们如何让学生在众多的式子中,关注到具有“平方差公式”特征的结构,并产生寻求公式的欲望;如何让学生生成面对公式的美好情绪,从而情不自禁去寻找它的几何意义;如何让学生保持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愉悦和满足,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诚然,这也许只是一种期待,一种憧憬。正是这样的课,还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机会,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一节思维难度不大的课,把那些沉睡的学生唤醒,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重拾信心。请成长中的教师注意:课,才是教师表现大爱的地方。我们的报道都把教师之爱指向课外,这没有错。对课中那深沉、悠远而春风化雨般的博大师爱却没有理所当然的关注,这是不可思议的。

课是什么?„„

第二篇: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资料

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裴 光 亚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8日-14:51 本文来源于:中国上杭教师研修网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一位教师,在他的青春年华都碌碌无为,很难指望他的未来。因为人们曾经用“春蚕”、用“蜡烛”来比喻教育人生,这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下也是一个没落的过程。不论你具备怎样的学历,毕业于何种院校,如果没有进取的愿望,没有人生意义的追求,没有向往,没有对教师使命的崇高理解,你的水平都将向同一个层次聚焦,这个层次便是中学。一切事物都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人的发展也不离外。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一个极限过程,以中学水平为极限。当你以高学历为起点时,这将是一个单调下降的过程。

这就是部分中学数学教师的“命运”, 试想一下,这是多么悲哀。但我们并不因此而失望。因为导致这种命运的前提是没有内心追求和外力支持;更因为我们知道,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设计,通过专业成长的道路,来改变这种命运。当然不是指改变你的处境和身份,而是改变其内心,提升其素质,使你强大起来。当你有社会担当,有人格尊严,有与大师平等对话的胆识,有在数学教学领域自由骋驰的本领时,你的人生就是灿烂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数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命运。中学数学教师所构成的共同体,有太大的包容性。你可以对数学有高屋建瓴的理解,也可以只熟悉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你可以是解题的行家里手,也可以是参考答案的转述者;你可以实现教育家的抱负,也可以安于教书匠的境遇。这些都不影响你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拿着同样的薪水。区别在哪里?就在乐趣,在品味,在境界,在人生意义。坐在同一办公室里的两位中老年教师,一位埋首差事,从来就没有想到仰望星空,永远是职业倦怠;另一位潜心设计,具有广阔的视野,总是其乐无穷。一旦面临改革,前者往往老气横秋,后者则如鱼得水。这种差别,也只有这种差别,才是公正的,属于自己的努力,也属于自己,不是身外之物。上帝在很多时候都不公平,但在对待众生塑造内心的态度上,他一定是公平的。虽然我们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对教师而言,能不能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还是一个问号,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你要让你的人生有意义,永远充满活力,你就得有所规划,有所憧憬,在专业领域发展自己。专业成长,不仅仅是职业的需要,而且是灵魂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生的需要。我们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职业的需要,大概不用解释。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这种需要更加迫切,一些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们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灵魂、关乎精神、关乎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专业成长并不完全由你所处的环境决定。比如,在皇城脚下,你的待遇会好些,职称会来得容易一些,在穷乡辟壤,可能相反。但你的精神境界与这些东西是没有关系的。有些老师在条件很差的学校,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他懂得教育的真谛,通过阅读、思考等方式一直在与大师对话,处于精神的高地。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内心也是幸福的。贵为重点学校的教师,能否象他们那样纯粹、那样富有,其实是很难说的。

那么,我们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专业上发展自己呢?

我想从关注焦点、人格特征、兴趣指向三个方面作点描述。

关注焦点。关于数学教学,有很多要素,比如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教学情境,学生状态,在所有这些中,你最关注的应该是什么?

人格特征。也就是在教师的人格中,对教学有显著影响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兴趣指向。为了专业成长,你应该培养自己的哪些兴趣?

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这三个方面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

一、关注焦点

福勒(Fuller)和布朗(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就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心学生是否服从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关注情境,就是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诸如班级情况、课时压力、课程资源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走进中学数学教师的岗位,当然先得关注生存,站稳脚跟。但作为教师的发展来说,它只能是一个环节,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永远。

有人一辈子都停留在“关注生存”的阶段。比如,为了职称去糊弄一篇文章,目的达到之日,便是与杂志诀别之时。又比如,领导有怎样的脸色,他就有怎样的情绪;在网上下载教案,不是为了整合资源,而是为了应对检查;奖励和待遇是他工作的原动力,别人的评价成为他工作的晴雨表。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不是说他得不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职称和荣誉,而是说他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

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超越“关注情境”的阶段。比如一节课后的反思,核心问题总是:我讲得怎么样。“我”,“我的课”是他关注的中心。也就是说,只是关心教学是否流畅、讲授与板书是否到位;而不是探寻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教师当然应该关注情境,探究如何教好一节课,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更具感染力,如何让多媒体的运用更加自如,如何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可能。但作为关注的焦点,它也只能是一个阶段,而不是永远。如果永远以这些为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境界在哪里?如果没有高境界的支撑,我们又怎能永续发展?因此,当我们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关注学生。

关注情境,促进教师的发展;关注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两个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是“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区别。

关注学生,我们就站在了教育的高度。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活动中,在形成人的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就少了许多局限性,你才能理解,比如为什么强调三维目标,为什么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什么要新增一些内容,删减一些内容,对传统内容还要重新定位?我们的某些不解,行动上的不自觉,确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达到适当的高度。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一节课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缺少构成这节课的基本要素,诸如问题情境,概念的形成、解释和应用,正例、反例,一般性、特殊性,基本规律、注意事项;师生对话、学生活动;板书与演板、多媒体运用等,这些都到位了。但偏偏没有灵魂的统领。比如,概念一出来,就是关键词的解释,就是注意事项,就是规律的陈述,即章建跃先生所谓“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模式。不难看到,围绕概念的一切东西都有了,唯独没有学生,没有学生的感受,没有学生思考的机会,甚至阻塞了学生理解的可能。又比如,开课展现背景,这个背景是现实的,也蕴含着本节课的问题和本质。这里本来有一个观察、抽象,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被压缩了,这个情境也就不再出场了。你难道说他不是从“问题情境”出发的吗?但因为灵魂的缺失,“问题情境”蜕化为“剧前广告”。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学生的缺失,因为他忘了“问题情境”的作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引领学生探索提供载体。我们正处在一个教学资源过剩的时期,与教学有关的每一个要素,我们都不缺少资源。不缺现实材料,不缺例子,也不缺概括性的教条。我们不担心该讲的话讲了没有,该做的事做了没有,我们所担心的是,所讲的话、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恰当的时机。“好雨知时节,春到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不知时节,就不是好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发挥每一要素的作用,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的教学生涯才有意义。作为数学教师,每天做的事大体相同,但对这件事的解释却各不相同。于丹在“心说论语”中,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烈日火炎炎的巨大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在汗流浃背的搬砖。面对询问,第一人是抱怨,说是在服苦役;第二人很平和,说在砌一堵墙;第三人呢?非常自豪,说是在盖一座教堂呢!同样是搬砖砌墙,但境界是大不一样的。数学教师也是如此。我们组织过很多比赛,比如优秀课,比如解题,比如教学论文,比如五项技能。这些东西当然很重要,但最终分出高下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境界。境界是促使你永续成长的基本要素。

关于境界,容易被人贴上政治标签,甚至指向虚无。其实,境界的标志非常明确,就是是否关注学生。

非常遗憾的是,不关注学生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对“新增内容”的态度就可见一斑。比如初中的变换,高中的向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得很好,有良好的感觉,认为这些内容既有用,也有趣。但不少老师在这些内容的引进时,却用种种理由拒辞它。潜意识里,他们只是关注自己的适应性,不是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不大愿意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对待知识是如此,对待教学方法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相反,一个关注学生的教师,会把新增内容的引进作为机会,去不断的挑战自己。

二、人格特征

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关于教师的热心和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这里,我想强调两个关键词:同情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面临一个永恒的话题:既要培养能力,又要减轻负担。正是这个话题,在考验着我们的同情心。“应试教育问题”的泛滥,其实是因为同情心的缺失。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分数看成自己的业绩,“应试教育问题”就指向这里。如果有同情心,会这样做吗?不理解学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也是因为同情心的缺失。如果我们对学生有一种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共鸣并融为一体。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有过一个统计,教师请求专家指导,提出次数最多的问题,依次是: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②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③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④如何开拓、积累自己的资源?⑤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⑦课时总是不够怎么办?⑧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⑨如何做好教学研究?

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没有同情心,提不出这些问题;没有同情心,也肯定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怎样才能具备同情心?在一次高考复习报告会上,我说:你想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高三教师,最好是有这样经历:你的孩子经历过高考。那种焦虑和期待,只有父母才能体会。我们当然不能有这样的要求,但这种说法显然不无道理。

在教学中,我们将思考一个永恒的问题,如何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而创造性教学能力中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想象力。你作课时计划,就得有预见性,想象学生会是怎样的反应,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会滋生怎样的感受,会出现怎样的情节,会经历怎样的过程?你教学生解题,最大的本事就是教学生猜想,洞察出最后结果,而你自己必须对这一切有所预期。即使是布置作业,也离不开想象:这些作业会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业的那个环节需要给学生一些指导?是否存在作业对了,其实并不理解的情况?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都自愧不如。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筑大厦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数学教师就是这样的建筑师,他的所有活动,在开始时,就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

如何培养想象力呢?想象力本来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搞得不好,就容易被消解。因此,你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亲临课堂情境时,在作出行动决策时,都给自己以想象的空间。你当然需要推理,需要行动研究,需要实证,但你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推理、研究、实证等,这些能力,都是教学经历的增函数,而想象力则可能递减。只有预见才能增益预见,只有想象才能发展想象。

有人问我,说想写一点东西,但为什么一想起,好象有话可说,一提笔,便荡然无存?其实这不仅仅是积淀问题,而是想象力不够,你不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构建一个基本框架。其实,你以为“有话可说”的东西,往往是现象,而现象背后的东西,是需要想象的。有了想象,你才有可能去寻找依据,寻找材料,寻找文章所需要的一切,如此而已。数学教学论文,指向的就是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你天天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难道能说没有经历,没有材料,没有积累?如果不是这些实践性缺失,难道是理论性缺乏吗?那么,为什么教龄越长,对理论实践的机会越多,写起文章来越是捉襟见肘呢?如前所述,不论实践经验,还是对理论的理解,它们都应该是教学经历的增函数。因此,不会写文章,恐怕首先应该归咎于想象力的衰竭。

三、兴趣指向

一位年青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兴趣?我以为,主要的有五种:读书的兴趣,解题的兴趣,对问题的兴趣,对课赏析、优化、设计的兴趣和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读书是什么?读书就是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对话。你读文学评论,会发现它在告诉你,怎样鉴赏一节课,怎样结构一节课。你读哲学和美学,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教学艺术,怎样的设计才有艺术的韵味。比如关于教学艺术的理解,我曾比较个四个概念:数学真理、教学艺术、教育旨趣和现实需要。说明它们相互为用且表现出错位的形态。这样的立论,在数学教学领域是一个突破。试问是谁给我以这样的启发呢?是孙绍振先生,文学教授,是他的审美理论。你读社会学、经济学、科学等普及读物,可以从比较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视野。即使是读小说,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小说需要布局谋篇,起承转合;需要设计悬念,引发冲突。这些,和教学设计都是异曲同工的。甚至是一些文学大师,谈起数学来,都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们来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如何描述微积分的。他说:“人类的聪明才智不理解运动的绝对连续性。人类只有在他从某种运动中任意抽出若干单位来进行考察时,才逐渐理解。但是,正是由于把连续的运动任意分成不连续的单位,从而产生了人类大部分的错误。……。阿奇里斯追不上乌龟这个答案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把运动任意分成若干不连续的单位,而实际上阿奇里斯和乌龟的运动却是连续不断的。把运动分成赿来赿小的单位,这样处理,我们只能接近问题的答案,却永远得不到最后的答案。只有采取无穷小数…,我们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已经有了处理无穷小数的技术,其他一些更复杂的、过去似乎无法解决的运动问题,现在都可以解决了。这种古代人所不知道的新的数学分支,用无穷小数来处理运动问题,也就是恢复了运动的重要条件,从而纠正了人类的智力由于只考察运动的个别单位而忽略运动的连续性所不能不犯的和无法避免的错误。”品味一下,这一段描述,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微积分是多么重要。又比如,散文大家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对数学的欣赏,是那样的激越人心;对数学的描述,是那样的举重若轻。对我们的教学,该是怎样的教益。你读科学发展观,它会指引你处理教学矛盾、破解教学难题的基本思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我们的教学研究,是何等的高屋建瓴。解决教学问题与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思想方法其实是相通的。毫无疑问,当我们读数学期刊时,会有很多启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有时,读一些东西,从实用的观点论,可能没有用处,这种无用之用,往往成为大用。有人为什么可以不断创新,有那么多见解?这,就是奥秘。章建跃先生说过: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研究倾向的重要指标,是他自费订阅书报的数量。这是很有见地的论断。

解题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有解题的好味口,这是波利亚说的。教学,一个最质朴的定义,就是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学数学,主要的活动方式是解题。你自己没有解题的经验,用什么传递给学生?解题,具有游戏的性质。你疏离它,会觉得它索然无味;亲近它,就会其乐无穷。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一道题所困扰,废寝忘食,最后欣喜若狂。尽管我们无缘作出科学发现,但却可以享受和科学发现一样的崇高乐趣。这是数学老师特有的福分,能不能享受这种福分?则需要我们的解题自觉。

对问题的兴趣。教学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心脏。

一个缺乏问题意识的人不可能有专业上的长足进展。举几个例子:

2006年武汉市中学教师晋升职称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对一些概念“不作严格的定义”,或者“避免抽象地对它们下定义”,其中的理由是:。

面对这道题,很多人无所适从。这是教学用书中常见的句子,也是教学研讨中常用的语言,我们为什么司空见惯,不去追问一下它的理由呢?数学家会说这样的话吗?工程师会说这样的话吗?普通大众会说这样的话吗?都不会。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特有语言,为什么都不能触动我们的问题意识?

2005年的武汉市晋职考试中,有一道题:三等分问题”被称为古希腊的三大几何作图问题之一。我市某中学生在“市长热线”中说“自己解决了三等分角问题这个难题,要求有关方面推荐发表”。“市长热线”受理单位拟请一位数学老师予以回复。现在假定由你来回复,请给出一个不超过120字的回复意见。

题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情节,而且“市长热线”不只受理一次。我们暂且撇开这个问题的意义本身。不妨追问一下,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得到学校的回应,而上升到市长热线。我们故且不说这是一个影响数学进展的基本问题,是中学教材的背景问题,也是从事数学教育的常识问题。而是说,学生为什么不去问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究竟持有怎样的态度?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传播数学文化的机会。

测试的结果怎样呢?出人意料。作答者中竟有40%的人不了解这一问题的正确提法,更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具有终结性结论的不可能问题。还在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说一些文不对题的话。你当然可以说,这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这些教师的视野中,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吸引他的眼球?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在长期地困扰着我们,你意识到了吗?你探究过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问题:

1.勾股定理。一位数学家说过:你想考验一位教师的本事吗?就请他讲《勾股定理》。如何讲勾股定理呢?大致可以有这样几种思考:①把定理及其证明直接告诉学生。②不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展示其背景,阐明其来龙去脉。突出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讲这个定理(它的必要性),如何想到它的证明思路。③创设一种情境、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发现什么呢?

一、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它?由此想到建构一般关系(这个关系当然就是勾股定理)。

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里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适合学生水平而又有探索意味的途径?如何避免探索的庸俗化?

2.课题学习——镶嵌。这节课不同于其它课题。课本的末尾是一个指令:探索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思考为什么。只有问题,没有结论。有明确结论的问题好说,应该引导学生确认它,并把它运用到恰当的场合。没有结论,这样的课如何上?我们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

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图案设计的目的何在?设计图案或者掌握设计图案的技艺是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是,我们就应该突出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方法、设计的结果。如果不是,目的何在呢?我们知道,课题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知,我们必须强调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针对数学知识,我们的教学应该体现两个关键词:应用意识,加深理解。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寻求解决;二是面对数学知识,寻找背景。

课本(人教版)的陈述:我们学过平移、轴对称和旋转,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中的一种进行图案设计,还可以利用这些图案变换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这是面对数学知识寻找背景的方式。

一种设计:首先展示美丽的图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图案是如何生成的?这是面对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式。

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再来看一个重要问题。关于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活动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一点,作点关于轴的对称轴,得到点,作点关于轴的对应点,得到点。点与点有什么关系?把点的坐标换成其它数,再试一试。你能够用对称点坐标的关系说明你发现的规律吗?

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两次轴对称变换相当于一次中心对称变换。这样的规律,实际上是变换的运算。变换运算的思想就在这里孕育着。我们知道,变换、变换的运算,变换群,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象这样处于襁褓甚至处于胚胎中的重要思想,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我们能不能在学生未来发展上埋下一颗种子?在这个我们很难用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作为。

4.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有两个关键问题:①什么情况下选择直方图描述数据;②确定怎样的组距更恰当。前者只概括了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没有定理告诉我们该选用何种统计图;后者,只是说100个数据一般分成5∼12组,也没有公式来帮助我们计算出组距。象这样的教学任务如何落实?一般地,没有公式、定理支撑的数学,如何教?

5.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一元”、“二次”是否也很重要,有没有必要正例、反例、变式的反复追究,不断强化。如果有必要,我们如何理解“突出本质,淡化概念”的理念;如果没有必要呢?会不会影响概念的准确性?如果这个概念的准确性不值得追究,那么什么概念的准确性才值得追究呢?标准在哪里?事实上,值不值得追究和有没有教育价值,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零指数,课标修定稿把它作为案例,不仅要了解这个规定,还要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它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6.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方程是刻画现实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我们的教学应该且可以从现实情境出发。先是定义,后是解法,在讲解法的时候,是否还需要从现实情境出发呢?如果不,如何体现方程作为现实模型的价值:如果是,我们该如何延伸出后续课题呢?如果还要从现实情境出发,这个情境与前面的情境有什么不同,如果本质上相同,还有必要重复吗?

7.正比例函数。为了加深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突出它的应用价值,且激励学生的思维,有人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并赋予它以实际意义。要求一学生给函数,另一学生说实际意义。为什么有这类问题?大概是受代数式的影响。因为代数式要求: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但作为函数,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函数,是先有函数再去找与之适应的问题,那种方式更能反映数学发展的真实呢?当然用数学理论去寻找实际应用的探索不是没有,但那种理论一定是数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产物,纯粹是人类心智的创造,更何况那种寻找也绝不是如此具体的对号入座。其实,返朴归真,要求学生直接去寻找那些可以用正比例函数刻画的实际问题,可能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寻找中,肯定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它不能写成的形式,如圆面积关于半径的函数;或者学生误以为可以写成,但实际不是,如物体的自然冷却,跳伞员下落等。由此可见,同样可以构成很好的课堂气氛。象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

8.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你不关注,失去严谨性;而过分关注,又可能偏离主题。比如正比例函数中的约定就是如此,关于定义域的讨论也是。象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处理?数学教学肯定强要调严密性,但当严密性可能流于细节时,我们怎么办?

我们数学教师,正是伴随这些问题成长的。

对课赏析、优化、设计的兴趣。很多人都声称喜欢上课。一个喜欢上课的人,一定懂得欣赏教材,因为编写教材的往往是专家,他和专家是相通的。他从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叙述方式中能够体悟到一种美感,同时也深知教材局限所造成的困扰。正是这种困扰,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契机。于是,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思考从开局到展开到高潮然后结局。这每一步都基于对教材的欣赏,改造,以至完善;基于对教材局限性的突破,对教材时空的超越;基于对教材生命力和学生生命体合二为一的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或曰教案设计。如果你认为教材是美的,那么教学设计就是对美的完善或者重塑。然后,你去上课。上课是什么?是一个机会,展示美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由于与学生心灵的碰撞和交锋,还可以动态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然,也会有一些遗憾。因为动态生成,我们才会被感动,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追求。因此,我们喜欢上课。如果你喜欢上课了,也就进入了教学人生的良性循环。

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教研活动,是数学教师的盛宴。我们听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你知道《论语》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是因为有共同的旨趣和共同的话题。教学研究,既需要书桌前的深思,更需要讲台上的历练,也需要同行间的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的理解,孔夫子不是说,三人中必有我师,而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行”是不能忽略的。有人问我,你的很多想法是如何生成的?应该说,有很多原因,但重要的一条是“行”的结果。走进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我都会有收获。“数学要以大师为师”,而教研却可能不是。我真切的认为,第一线的教师,有的年事较高,有的非常年轻,他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是他们给我提出了问题,又敦促我去思考;是他们用自己课,为我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和研究的路径。我和每一位教师一样,都需要教研活动的滋养。

好了,我们已列举了五项兴趣。在所有这些兴趣中,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关注学生。它所表现为习惯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教学手记。在我看来,一个青年教师最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就是坚持教学手记。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坚持教学手记的人,一定是有追求的人,具有反思意识的人,也是对教育事业非常忠诚的人。坚持教学手记,就具备了研究者的基本品质,研究离不开积累。教学手记记什么?记你关于教学的思考,记你与学生交往互动所生成的闪光点,记教学设计的得与失,记情境应对的成与否,记课堂答问的异与奇,记练习簿上的妙与非。记“随心所欲”的遐想,记“从天而降”的顿悟,记下你认为该记的一切。如此而已,坚持数年,将是何等的丰富。

现在,我要谈的三个方面:关注焦点、人格特征和兴趣指向,已经结束。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你所说的,我都做到了,会获得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属于教学研究领域,而是社会学问题,也是许多论说,诸如《名师是如何炼成的?》、《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等乐意回答的问题,请允许我暂付阙如吧。

我不能给追问者任何承诺,只能衷心祝愿:

愿我们境界更高一些,人格更完美些,生命更有意义些。不论在太阳底下如何,我们心中都有一轮太阳,照耀着我们永续成长。哪怕,这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内心一定是充实的。

最后,赋打油诗一首,献给我们自己。从中不难体会,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生命的乐趣和意义。我们也在创造

如果,你是一位数学家,只要破解一道难题,就堪称数苑英豪;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家,只需弘扬一个假说,就无愧桃园博导。然而,对你——数学教师,众生却仰之弥高: 每一个概念,你都要说个来龙去脉; 每一道题目,你都要解个子丑寅卯; 每一尊理念,你都得身体力行,每一位学生,你都须因材施教。

不只论基本事实,还要发神性思考; 不只解数学之惑,还要传人生之道。同行与你切磋砥砺,沟通永无终了; 外行对你说三道四,何叹一地鸡毛。

你立足中学讲台,胸怀终极目标。

时而埋首脚下,把玩算术之技巧; 时而仰望星空,领略分形之精要。

你说“不追求严密”,何时见对“严密”有一丝轻佻; 你说“淡化形式”,哪一刻不在将“形式”铸造? 抽象始于具体,结构有赖材料,理性借助直观,精确来自粗糙。上下贯通,居高望远,是你制胜的法宝; 以退为进,曲径通幽,是你处事的格调。

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有准则,艺术有门道。

怎能用科学评艺术,又怎能用艺术论科学? 可数学教学,居然将这两者相互缠绕。科学因艺术而美,艺术因科学而善,科学与艺术联姻,才使数学教学流光溢彩,分外妖娆。你为数学家的发现作诠释,你为教育家的创造添注脚。没有诠释,数学无以传播,没有注脚,原理只是教条。数学本是海市蜃楼,是你,让仙女下凡,演绎得如此奇妙; 学子只识人间烟火,是你,让思维腾飞,跨越那理性天桥。

你让欧几里得穿越时空,你让刘徽高斯圣光普照。是你,教给学生—— 用数形丈量世界,用证明解读骄傲。用逻辑叙述定理,用灵性感召天条。用圆锥摹写卫星轨道,用三角刻画万倾波涛。有谁敢说,这,不是创造?

数学家创造了数学,是你,为数学创造了理解,还有,理解背后——那上帝的微笑。教育家创造了原理,是你,为原理创造了情境,还有,情境深处——那灵魂的跳跃。

有哪一个群体,象学子那样活力无限,有哪一门学科,象数学那样长生不老? 你用平凡浇灌伟大,你用浅显启迪深奥,你用有限探测无穷,你用朴实发掘微妙,你用生命书写人生,你用秋水期待创造。数学教学的庄园啊,因为这一切,才会 花团锦簇,分外妖娆。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每一个学生.但在数学教学中已经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平时学习理论比较少,撰写文章比较少.由于自己的惰性,还需不断学习,特别是业务方面的知识、理论;其次是个人基本功的扎实与提高。

依据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结合自己的数学学科特点及学校发展需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使自己各方面有所进步.二、阶段发展目标

争取在一年内教科研水平有大的提高,在教学上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发展规划

1、在学习中成长

1)精读书籍,积极反思

容的选择上: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著作,并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摘录自学笔记并写相应的反思。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每天练习粉笔字、钢笔字。

2)专业引领,注重实效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自觉的吸纳新理念,摒弃旧观念。理论的学习,交流的碰撞,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责任和角色,懂得把专家的理念变成课堂的实践。

2、在培训中成长

在参加工作室的过程中,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实现目标。

3、在反思中成长

1)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

2)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3)观摩教学的反思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我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争取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2016

新市实验小学校

张佐才

自己虽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几年了,但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数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数学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近三年来我的个人专业成长方面规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它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为数学教师应自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数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育概论》《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小学数学课程教与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将成为我亲密的伙伴,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二、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在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 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互动交流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捷径。近三年内,我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数学

教师培训活动及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可经常参加网上的数学教育论坛的讨论,从中倾听专家的教导,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三、从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落实,并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以及做到“四个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综合练习。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基本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体现预设性生成性的统一。

四、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同时,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

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目标: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展示课,三年内参加课堂教学比武获等级奖。

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再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2)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3)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目标:团结同事,个人每年内1次受到县或以上的表彰。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我打算在三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制作教学课件和网页制作的水平,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目标:每学期制作2-3个优秀课件。

七、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我们数学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制定的课研课题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

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充分了解学情;要确定恰当的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离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架空地去探究,同时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目标:负责或参与的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组,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及以上获奖,每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发表。

八、认真履行拔尖人才岗位职责,进一步提升水平拔尖人才考核制度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任期内本人要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职责,并进一步提升拔尖人才的层次。目标:每学年考核等第为优秀,三年被评为县级教学骨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应以数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从2012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六年了。在这近十年的工作里,本人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精心钻研业务,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工作上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制定我个人的发展规划,具体如下:

一、自我分析:

本人对待学生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学生该严格的时候严格,对待学习问题一刻也不放松,对待生活像一个大哥哥一样陪伴他们成长。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法规;对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重视学习,精心钻研业务;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能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优补差,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还没有上出令人满意的优质课,没有上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发展目标:

1、根据学校的“导学案教学” 校本研究的课题,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永远抱着不耻下问的精神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平时多听他们的课,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上出令人满意的优质课,上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4、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多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以此来不断的充实自我的教育内涵。

5、不断地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教训,做好课后反思和案例研究。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三、实施措施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进行公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上完后要进行概括总结,及时查漏补缺。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落实后进生的辅导转化工作。(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加强关于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要注意养成学生及时订正错误的良好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及时做出改进措施。(5)认真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6)高度重视每单元的单元检测,认真做好单元检测追踪表,检测完后要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7)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在示范课中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在研讨课中获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将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在教学研究中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

下载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论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大全5篇]

    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总结 《礼记.中庸》里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如今的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传统教学有着重大的冲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时代发展的热潮中站稳......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兼谈新教师的成长过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化程度不断地提高,这必将给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最终5篇)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哲觉中学苏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

    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3

    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一、专业现状思考 我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时间里,我一直任教数学,可以说对数学教材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

    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2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松林初级中学魏志花三尺讲台,书写着多少执着与梦想,三尺讲台,播撒着多少阳光和希望。我很庆幸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但站在讲台上,心中就有了一份......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楚米镇庄子小学 秦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更......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昆阳镇第五小学苏少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大全)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滨河路小学 勾春杰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