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休教师协会、支部工作总结
2010年武进学院退(离)休教师协会、支部
工
作
总
结
2010年是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一年,年初南方数省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夏季我国东南多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年粮食产量仍取得了大丰收;青海玉树发生了强烈地震,甘肃省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玉树、舟曲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这一年我国经受了国际金融风暴的考验,实施增融资、扩内需、促民生、保生态的重大决策,使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一举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今年我国又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全体退休教师深受鼓舞,这一年,分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自”为宗旨,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悉心组织全体退休教师,特别是退协支部的广大党员开展了各种文明、健康、快乐、有效的活动,继续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各项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学院的安定团结,一方的和谐安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活到老、学到老
勤学习、勤动脑是老同志们获取丰富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与时代同步前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防止老年痴呆、活跃大脑最好的办法。
1. 坚持看书读报,天天收看新闻,积极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从而增强了紧跟党中央,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 四月份,组织全体老同志收看、收听了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张政文教授所作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辅导报告。从深度和广度上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开阔眼界,深受教育。
3. 人到老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幸福,为此我们组织听讲座、发资料,通知大家去医院体检,学习科学的健康养生方法,号召大家量力而行参加锻炼,组织各项活动,向着健康长寿,争创高寿分会而努力奋斗。
4. 今年,我分会将近有三分之一的老同志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二、常活动、保健康 老有所乐是退休协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了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老人们在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1. 四月份,分会选派邓昌蓉、许学廉两位同志参加了湖塘片“我与下一代”的演讲比赛,并选送了三篇“我与下一代”的演讲稿。
2. 九月份,在院领导的关怀下,组织全体退休教师赴上海参观世博会,两天的参观尽管同志们很辛苦很累,但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百年难遇,开阔眼界,深受教育,终身难忘。
3. 十月份,我院隆重庆祝第二十三个敬老节。会上,院党委书记、张伟贤校长,亲自到会,为七位七十寿辰及三对金婚夫妇戴红花,送寿礼,工会主席王立新副院长公事在外,专门打电话来表示问候,办公室韩晓锋主任精心组织,认真安排,为会议的成功花费了不少心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张伟贤院长的一席热情洋溢的致辞,温暖了每个老同志的心,学院还为每人准备了两份精致的重阳糕,备下了丰盛的午餐,老伙计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温馨的敬老节。
4. 十一月份,学院领导又安排退休支部和党外民主人士赴井冈山,参观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又一次受到了革命的传统教育,大家更深深地怀念革命的老前辈,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夕阳红、有作为
退休教师一生为培养下一代操劳,是一支有文化、有觉悟、有能力、有影响的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关心下一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们遵循老有所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全体老教师参加社会的各种有益的工作和活动,做到“夕阳无限美,奉献爱心在”。
1. 关心下一代成长是每个老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分会号召老教师们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志愿者队伍,有的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有的在社区为民服务,有的应聘在学校或企业继续作贡献,有的在家辅导儿孙的功课,默默无闻地发挥自己的余热。
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时,5月10日全体退休教师积极捐款1890元,心系灾区,奉献爱心。
3. 退休教师高风亮节,处处展示为人师表的形象,乐于奉献的风范。2 每年分会及时如数将互济会费上交给区退教协。
4. 退协支部蓝天舒撰写的《揽月湾边敬老情》被《武进退教简讯》第175期选登,很有意义。
四、好领导、是关键
回顾2010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成绩应归功于退教协的正确领导;归功于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照应;归功于全体退休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成绩是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院领导的支持关心是关键的关键,是搞好退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春节前,学院给每位退休人员发放500元的礼卡,让老同志们欢度佳节。春节前院领导还专门委派邱玲敏副院长率分会理事们登门拜访四位80岁以上高龄的老同志,送去了温暖,送去了慰问品。上半年,院领导带领退协理事探望了住院的四位老同志,问寒问暖问病情,鼓励住院的同志安心养病,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当闻听徐建中同志患绝症,医治无效,不幸身亡后,学院四位领导亲自前往奔丧,向遗体三鞠躬,表示深深的哀悼,并送上600元慰问金。
六月份区退教协会在我院举办了“我与下一代”演讲比赛,学院领导热情欢迎各位贵宾的到来,办公室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中午用丰盛的午餐招待客人,饭后还让客人们浏览了西太湖、揽月湾。当分会提出参观上海世博会及党员参观井冈山时,张伟贤院长亲自批复拨款,王立新副院长亲自联系旅行社,张院长十分关心的说:“再苦再难也不能苦了我们老同志”。这句句话、件件事无不让我们退休老同志深受感动,这是揽月湾边敬老情永不降温的根本原因。
我们分会退协理事会代表全体退休老教师,对院领导的关爱,说上一声“谢谢了!”,千言万语一句话:离开了领导的重视和关心,退协工作将一事无成。
总结过去,我们深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深感重任在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与院领导联系沟通,努力争取各方人士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完善退教工作,加强向区退教协办的简讯投稿工作,组织更多的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让我们在区退教协会和院领导的领导、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团结奋进,不断创新,为进一步搞好2011年的退协工作而努力。
2010年11月20日
第二篇:常州市退离休教师协会年工作总结(共)
常州市退离休教师协会年工作总结
XX市退离休教师协会2013年简要工作总结
1.组织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使广大退离休教师与时俱进提高认识。
2013年我们组织退教协全体理事和局属学校退教协的负责人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及时了解党中央有关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自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各学校退教协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了退离休老同志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退离休老同志的思想认识。
2.加强退教协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退教协工作的活力
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的关心下,对市退教协理事长人选作了调整并通过召开全体理事会议,一致通过了新的理事长。
同时,我们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关于整合基层学校退教协、关工委、退休党支部力量的意见,进一步抓好基层退教协的组织建设,对已到退教协换届改选年份的,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按时进行换届,在换届工作中吸收一些刚退下来的相对年轻的同志参加退教协工作。其中翠竹中学、聋哑学校、二十四中、招生办公室等单位进行了换届。市退教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关心从事基层退教协工作的同志,以调动他们做好退教协工作的积极性。
2.立足基层开展好退教协活动,增加退教协组织的凝聚力 退教协工作主要依靠学校退教协组织退离休教师开展多样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退教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13年是中国第八届花博会在常州开幕,利用此大好时机,各校退教协组织广大离退休教师参观花博会。市退教协也组织了相关参观活动。
学校退教协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想方设法尽量多给退离休教师创造愉悦身心和会面与相互交流的机会。省中和二中结对,一中、三中和田家炳高中等单位的退协通过结对活动、联合活动,丰富了基层退教协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把集体活动搞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退协对退(离)休人员的吸引力。
市退教协积极为基层退教协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法在关心基层退教协负责人方面做一些工作,尽量调动他们做好退教协工作的积极性。
3.广泛发动积极引导,使更多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各级退教协在生活上关心广大退离休教师的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在为社会服务中更好的体现人生价值。各级退教协组织与同级教育关工委密切配合,发挥退教协与广大退(离)休教师的亲密关系,做好组织、发动退(离)休教师参加所在学校、所在地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宣传关工委工作、搭建适合老同志参加的工作平台为广大退(离)休教师、特别是有能力、有特长的退(离)休教师都能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实现“老有所为”。
4.关心退离休教师的困难和疾苦,积极维护退离休教师的合法权益 继续关心退离休教师的困难和疾苦,当好广大退离休教师的代言人。学校退教协随时掌握本校退离休教师的家庭、生活情况,在老教师们生活上、身体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及时向组织和领导反映,争取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对退离休的一些希望要求,也能及时向领导反映,当好退离休教师和领导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5.继续抓好退离休教师活动基地建设,更好为退离休教师提供服务 市退教协组织下的老园丁艺术团常年坚持活动排练节目,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正能量。今年参加了XX市纪念老年法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文艺演出活动,荣获优秀演出奖和优秀创作奖;老园丁艺术团排练创作了二小时的整台节目参加了市宣传部组织的天天乐文艺进社区演出活动;艺术团还为西藏民族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慰问演出。
市退教协继续管理好退(离)休教师协会的台球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聊天室等各个活动阵地,并争取教育局经费支持,使现有活动条件逐步有所改善。使活动室的人气有所增加。
6.开始重视抓好退离休教师的宣传阵地《夕阳红》简讯,使之成为交流我市各级退教协的工作,宣传和推广退教协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老同志先进典型的重要阵地。
第三篇:“支部+协会”材料
“支部+协会”带活一盘棋
近年来,共青团应县委员会在县委、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县委战略部署,以实施团建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投身创业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文化育人、成才建功、组织建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青年91649名,团员19886名,基层团委24个,团总支39个,团支部592个,基本形成了有青年的地方有团员,有团员的地方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有活动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应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群众自发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作规模小、经营能力弱、组织不严密、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经济结构迅速多元发展并对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愈益深刻影响的条件下,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共青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团的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青年的覆盖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共青团提出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共青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更好地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县团委借鉴县委党建成功经验,在部分乡村探索性地试行了“支部+协会”团建新模式。2007年,团县委在客观评估、科学总结基层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这一模式。
一、“支部+协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运而生 应县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和典型的农业大县,辖12个乡镇、321个行政村、20万农业人口。共有12个乡镇团委,298个农村团支部,4630名农民团员。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协会468个,覆盖了76%的行政村,其中青年牵头建立的328个,协会会员达到1.3万人,其中青年7800人。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是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户和基地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适应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支部+协会”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两级团组织审时度势、科学定位,把“支部+协会”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团建工作的兴奋点,作为加强和改善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对农村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支部+协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近年来,全县通过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五大基地,成为全省的商品粮、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畜禽生产、牧草种植基地县。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建有晋北最大的南河种蔬菜交易市场,蔬菜远销全国26个省、市、区。尽管如此,在广大农村仍然凸现出组织化程度弱、生产盲目性大、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效益差等“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纳入市场体系,使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格局。应县探索推行的 “支部+协会”基层团建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支部+协会”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起步之初,自发性的农村专业协会往往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农村稳定。基于此,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积极应对,主动介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指导,为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逐步形成了“支部+协会”这一互利双赢的鲜活机制。“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顺应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团支部组织、宣传、发动青年群众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经济优势有机融合,实现了团管协会与群众“自办、自管、自受益”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二、“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不仅是基层团建形式上的创新,而且赋予了基层团建新的内涵,实现了农村团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共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支部领办型,在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建立协会,培育主导产业。团组织瞄准群众愿望强烈、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强劲的产业建协会。团支部书记任协会会长,团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和引导青年群众摒弃传统思维定势,更新生产经营理念,万众一心培育主导产业。金城镇龙泉村共有720户,2800口人,7200亩耕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一直沿袭着“玉米、葵花、小杂粮”老三样的种植结构,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2004年,村团支部着力培育萝卜这一主导产业,以团支部牵头,成立了胡萝卜产销协会,并挤出资金,全力支持协会大搞萝卜产业化开发,形成了规模经营。今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发展脱水萝卜加工企业9家,产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户均2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胡萝卜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团支部又因势利导,细化行业分工,适时成立了农技试验推广分会、经纪人分会、水利水保分会、胡萝卜预处理分会,吸收会员418名。
——支部引导型,在优势产业上建立协会,做大做强品
牌产业。在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乡村,围绕业已形成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建立专业协会。南河种镇是闻名三晋的蔬菜专业镇。为了做大做强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以镇团委牵头,跨村建设蔬菜专业协会、蔬菜经纪人协会,同步建立团支部;各村建立分会,设立团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协会服务,形成基地、市场、农户产销一条龙,协会、外商、菜农利益一体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年销蔬菜2亿多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椒、土豆、架豆、胡萝卜四个菜种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产品认证,远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地区。
——支部介入型,在产业链条上建立协会,提高产业化水平。金城镇庆丰青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六里庄村青年农民阎存达牵头于2007年组建,按照“大户牵头,支部介入;以牛入股,以奶计息;随行就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年终分红;信息化管理,程序化服务”模式运行的高标准人畜分离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其中牛舍4680平方米,挤奶厅560平方米,办公、培训、医疗、配种等设施45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630平方米,入区奶牛600头,总投资420.52万元。庆丰青年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团县委适时聚集合作社团员青年、畜牧局配驻团员青年,采取“团支部介入、团员渗透”的形式组建团支部。团支部成立后,依据合作社的生产布局,在奶牛养殖、饲料配方、畜牧免疫、产品监察、鲜奶销售等关键环节上,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活力优势,努力做到产业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就活动哪里,取得了明显效果。做到了把团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团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开展了“双向培养”,在推进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积极开展“双向培养”,即,把团员培养成为协会骨干,把符合入团条件的协会会员培养成团员。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团员文化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团支部的每名团员都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有1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加入了党组织,有2名符合入团条件的合作社成员被确定为发展对象,8名青年会员成为合作社关键岗位的业务能手。
——支部服务型,在青年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影响了农村产业化进程。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村团支部转移工作重心,站到服务群众的前沿,通过建立协会,为农民提供最需要、最及时、最有效的服务。大临河乡圣水塘村有着悠久的养殖传统,早在七、八十年代,该村作为试点,率先推广过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新优畜种。前些年,奶价看涨,行情见好,群众养殖奶牛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部分村民识别能力较差,购回一些“焗油牛”、劣种牛,给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2003年,村团支部抓住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园区的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奶牛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与平遥、忻州、太原等市县的良种基地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为群众统一引进优质种牛96头,同时与信用社协调,为奶农解决专项贷款80万元,使全村的奶牛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19头,户均3头,成为全县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
三、“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实践证明,应县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团建工作模式,是深化农村团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农村团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对接共振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农村团建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已经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部+协会”这一创新模式,把单打独斗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集团效应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临河乡罗庄村共青团员、科技推广协会会员杨泰,2004年利用3亩耕地进行覆膜马铃薯种植试验,取得提前半月上市、单产增加1000斤、每亩增收400元的好成绩。乡村科技推广协会、蔬菜种植协会聘请杨泰为技术指导员,常年义务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辐射带动全乡推广覆膜马铃薯1万亩,产品因“个大、体形圆、芽口浅”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畅销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南河种镇门寨村团支部书记王强自2000年以来,带头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土豆种植,建设了交易市场。2005年,又联合4名支部成员,带头发起组建了土豆种植协会,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预订销售运作模式,吸收会员212户,全村种植土豆2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多元。
各级农村专业协会成立以来,秉承农村团员“科教工程”的传统和优势,以乡镇团校为主阵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面对面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强科技培训,交流致富信息,试验新优品种,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了农科技术的转化效率和质量。近两年来,全县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科技推广、市场营销4种类型的协会共举办各个层次的培训班1032期,受训人员近3.6万人(次),试验、示范、推广各种新品种、新技术89项,培养“科教工程”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09个,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965名,辐射带动90%以上的农户发家致富,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达到70%。
三是提高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下,广大农村专业协会依据《章程》,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品种选调、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信息咨询和流通销售等服务。金城镇龙泉村胡萝卜产销协会成立以来,分批组织会员远赴河北围场县实地参观学习胡萝卜覆膜种植技术,与北京宇治通公司建立长期诚信协作关系,并买断了“红映2号”和“日本新黑田”两个名优新品种在山西的推广权、经销权。2006年初,协会在县电视台播发广告,对会员全年所用农资公开招标,以全县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团购回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590吨,方便了群众,服务了农业生产。
四是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支部+协会”既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作用的舞台,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团干部由出谋划策变为引导服务,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站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带领青年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住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篇:冯瓴协会支部工作总结
霍邱—鄞州流动人口协会+党支部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霍邱—鄞州流动人口协会+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流动党员和协会会员的教育和学习,注意体现党的先进性,积极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创造条件服务身边人群,为身边群众排忧解难。现将2010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党支部+协会工作不集中,居住分布广,对集中学习带来了很大不便。支部通过要求党员、协会看报纸、看新闻联播并用电话联系交流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还采取半年一次集中学习或座谈一次的方式,使分散学习、自我教育和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有机结合,既方便了自身,又取得了实效。
二、完善程序,落实责任,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一)实行划片管理。流动人口计生协按方位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有责任心的组长,实行理事包组制度。流动人口计生协同各小组长签定责任书,只要有新的人员流入,先由小组长在三日内上门发放《致流入人口朋友的一封信》,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且与外来育龄妇女签定《流入人口育龄妇女管理服务合同》,建档立卡,同时在十日内向办事处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果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协助其在15日内回户籍地及时补办,以便查
验。对未持有《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怀孕者,及时与其户籍地联系,核实情况,该落实补救措施的落实补救措施。否则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困难问题由小组长上报包片理事,理事解决不了上报理事会,形成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管理机制。
(二)建立月报制度。各小组长必须在流动人口流入或流出三天内上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分管理事,分管的理事每月一日将流动人口的流入、流出情况上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由协会秘书长认真落实,及时变动流动人口档案,使流动人口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婚育状况清、节育措施清。层层报告制度的建立,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做到“五不漏”:既片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查、查不漏项。流入人口的持证率、验证率、参查率均达到了100%,破解了流动人口难管理问题。
三、充分发挥“协会+协会”的优势,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以宣传活动为重点,永葆协会生命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在“5.29”会员集中活动日、元旦、春节、中央《决定》、《公开信》发表纪念日、世界人口日颁布实施纪念日,都组织理事会成员采取咨询指导、入户发放材料、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以关心母亲、关爱女孩、关注男性健康、关爱生命、预防艾滋为主要内容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在会员和联系户之间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围绕计划生育,举办评选“鄞州文明公民”、“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优秀会员”的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遵纪守法、少生优生、亲如一家的喜人局面,同时有效地激发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生命力。
(二)以“三生”服务为重点,增强协会凝聚力。一是生产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党支部为我县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立足服务促发展。二是生活服务。延伸“一站式”服务的领域,每季度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循环上门跟踪随访一次,上门现场办证、验证,对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女,提供上门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还积极与幼儿园、学校联系,保证流入人口子女及时的入托、入学。同时与物业管理部门联系,为流入人口免费安装水、电、暖等,全力保障他(她)们的生活之需。三是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党支部制定了服务制度,主动邀请当地计生服务站的专家大夫,带着B超、心电图、乳腺诊断仪等先进的仪器为流动人口每季度进行进行环情孕情监测、查病治病等义诊活动。同时联系当地计生部门与其户籍地进行联系,及时寄发纸质联系函,免去了流入育龄群众的奔波之苦。同时服务咨询室还开展生殖健康讲座和“五期培训”,给适龄育龄群众讲解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的防治及生殖保健知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配备了计生服务药具柜,并且在每一种药具前打印了“使用说明”,使人一目了然,解除了部分群众的难言之隐。
四、2011年打算
1、抓好协会支部自身建设。继续探索分散学习、自我教育和集中学习、共同提高相结合的流动党员和协会会员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和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党支部+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做好后备党员和会员的考察和培养教育工作,使队伍不断壮大!
2、创新方式体现党支部+协会的先进性。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扶危济困、矛盾调解、维护权益外,支部+协会将在服务鄞州区务工人员生活上面积极开拓,比如为老乡介绍工作,为老乡中的老板建立联谊会等。
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我们将会更加努力,抓住的工作重点,积极服务为群众搞好服务。
第五篇:花卉苗木协会支部(定稿)
绿色产业党旗红
——芦溪县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协会下属4家花木公司、大型花木基地16个,有会员356人、花木种植大户105户。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12月,现有党员23人。支部成立以来,按照“强组织、兴产业、求发展、带民富”的工作思路,引领全镇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创新设置模式,建立协会支部,提升协会凝聚力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风镇花木产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党组织的领导,缺乏主心骨,协会显得比较松散,无法拧成一股绳,难以完全适应花木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宣风镇党委从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和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的角度考虑,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同时积极协调各村支部与党员的关系,把志愿加入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关系转入协会支部,并选出了以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华爱国工程优秀企业家”、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福义同志为书记的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协会支部成立以后,依托“协会+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通过支部领导、协会带动,促进支部和协会的共同发展。
2、立足产业发展,开展支部活动,提升支部战斗力
协会党支部从产业自身特点入手,有效破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与党组织传统的活动方式出现的矛盾,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了“三个一”活动机制,即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内活动(召开党员大会或上党课);每季度组织一次花木技术培训班或市场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和种植大户外出考察。自支部成立以来,聘请省、市、县专家授课15期,利用镇党校、党员电教室等平台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组织协会中的党员和部分种植大户先后多次到江苏宿迁、湖南浏阳等地考察学习,为花木产业的健康发展攒足了后劲。协会党支部还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将协会与农户有效连接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主要有:考虑到有些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建议下属公司为会员贷款提供担保;聘请相关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下属公司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消除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在去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党组织就通过咨询专家后,及时制定防冻措施,组织党员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使全镇花木产业损失降到了最低。
3、强化设岗定责,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党员带动力
支部采取多种举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设岗定责。根据实际,设立了组织宣传、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监督等岗位,并明确了岗位的具体职责,根据党员的特长,采取
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岗位。党员黄贤木认领了技术服务岗位后,潜心研究花木载培技术,其研究的红枫嫁接技术在协会内部和周边地区获得推广。二是建设示范基地。为使得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基地12个,让党员带头试用新技术、试种新品种,现场示范指导会员花木栽培,仅2008年就引进了老人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十余个新品种。三是落实帮带措施。协会党支部建立了党员 “1+N”的帮带机制,让有条件的党员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支部共有15名党员与120户农户结成了帮带对子,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新致富的群众又结队帮扶困难户,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带富效应。协会成员黄贤萍一家四口仅靠两亩多薄田度日,全家年纯收入才3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发展花木产业,但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协会支部书记肖福义知道情况后,将自己公司的苗木赊给他,并与他签订了包销合同,如今黄贤萍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花木种植大户,每年收入10多万元。黄贤萍富裕后,又结对帮扶了其他种植户。
二、主要成效
尽管协会党支部成立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探索的过程中,但是由于较好的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的建立使得协会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08年,协会被评为省“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先进单位”。一是协会党支部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短短几年,在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宣风镇已发展大型花木示范基地16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
2.8万亩(其中协会所属花木种植面积占90%),拥有红桎木、广玉
兰、紫薇、含笑、樟树、雪松、罗汉松和桂花等品种30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2008年产值达15100万元,花木产业已经成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二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党员致富能手的“孵化机”。通过党组织的设立,协会党员在支部中由于认同感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协会党员中已有18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年人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党组织对农户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两年来共发展党员4名,全部为致富能手,今年以来又有6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导航灯”。协会党支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支部的辐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新入会农户241户,增长210%,带动3000余户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农户人均收入6500元,高于宣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