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0: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

第一篇:**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

**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和农村改革的新形势,结合我镇农村实际,始终围绕助农增收这一主题,努力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大力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促进乡土人才的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而取得了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引导与支持,发展壮大协会。

**镇是个典型的粮猪型农业大镇,粮食、蔬菜、水果、生猪是我镇农村的主要产业,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镇党委积极引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2004年全镇13个村成立了“果蔬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已将协会扩建到21个村,注重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不断改善协会发展环境。

(1)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引导。

一是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领导体制,全镇有 名村干部担任协会领导职务(其中21个村支书均担任所在村“果蔬协会”的会长),协会中党员比例占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协会行为,按照“民办、民管、民治”的原则,加强协会内部的民主管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协会自律机制。三是技术指导,为协会提供智力支撑,镇、区技术人员针对农民种植蔬菜、甜橙、龙眼、荔枝等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科技示范,变科技优势为经济效益。

(2)提供协调服务,改善协会发展环境。

一是提供信息服务,镇党委建立网站,及时采集各地市场和科技信息,定期为协会和农户发布。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协调信用社向农户提供贷款支持,组织工商等部门为协会和农户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为协会和会员扩大产业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3)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农户进协会。

镇村党组织广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培训增强农民的技能本领和市场观念,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协会,目前协会吸收会员 人,带动农户 户。

2、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协会发展。

镇党委坚持抓点示范,梯次推进的思路,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支部+协会”工作。

(1)实施“三个培养”,选配好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即把协会中的专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的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一年来,会员中有29人成为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有16名优秀党员成为村后备干部。

(2)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

在21个协会中,每个党员干部和专业大户,实行对口帮扶,帮带2户以上的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支部+协会”规模扩展,质量提升。

3、“支部+协会”初显生机与活力。

“支部+协会”模式,密切了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血缘关系,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1)壮大了农业产业规模。不仅推动了魏坝、沱田、国光、陵园、大山等村的蔬菜、甜橙、龙眼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延伸发展到另外十几个村,产生了引带和辐射效应。

(2)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在镇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协会已成为推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会员年收入较以前大有提高,年人均纯收入已达 元。

(3)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坚持党管协会,发展壮大协会,不仅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运、信息等环节上,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

(4)乡土人才得到有效开发。注重将“支部+协会”模式推行与“人才资源+事业平台”的人才开发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培养了一大批种植方面的“四秀才”、“土专家”,同时,回引了一批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创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推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在探索阶段,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1、辐射面还不够大,辐射度还不够强,运作较好的协会也只是带动了本村一定范围的产业发展。

2、农民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接受市场化、产业化、统营的意识不一,不能成片,成规模地有效发展。

3、在协会运作经费筹集上虽有较为清晰的想法和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协会在市场考察、客户联系、请进专家等常规方面的日常费用开支不能得到保障。

4、由于受交通、通讯、网络的限制,信息仍然不畅通,信息的采集缺乏相应渠道,协会的信息提供不能有效满足会员的需要。

**镇党委办公室

2006年12月7日

第二篇:2012年长岗镇支部加协会年终工作总结

长岗镇计划生育“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

长岗镇计划生育“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

年终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组织网络不断健全。

长岗镇党委政府把协会工作列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重要内容,与计生行政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并及时调整了计生协网络组织人员,确保了计生协工作顺利开展。为更好的贯彻执行“一法三规一条例”,增强计生工作的透明度,镇计生协会今年在新庄村推行了计划生育“支部加协会”的试点工作,将计划生育重要内容及群众关注的事项,及时在政务公开栏中公开,让协会会员和群众参与管理,共同监督,充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和计划生育方针,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全面落实。不断的总结经验、部署任务和表彰先进。指导和帮助村级协会参与人口计划、生育指标、奖惩政策兑现、依法行政等活动。根据“面向基层、重视实效、好中求快、巩固提高”的建设方针真正将计生协会的活动落实在组上,作用体现在育龄群众身上。

二、经常活动,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镇计生协会广泛动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群众的需要,围绕“支部加协会”,落实“三为主”,推进“三结合”开展活动,围绕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形成宣传、教育、服务与一体的计生工作氛围。

1、宣教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

镇计生协始终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协会的群体优势,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宣传教育。今年利用镇、村

人口学校开展阵地宣传,播放生殖保健科教片,发放材料宣传等。利用3.8国际劳动妇女节、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12.1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等各种纪念活动开展计生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科普知识的宣传。利用母亲节开展对贫困母亲救助活动,在“5.29”会员集中活动日期间,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在“

5、29”协会活动期间,主要是宣传以国家奖励扶助制度的为主,及现行的计生政策、预防艾滋病等知识。5月29日,我镇计生办全体人员在街上与计术站、镇卫生院联合开展一次街头咨询活动,并慰问了贫困母亲和女孩户,为她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组织会员骨干通过发放宣传品及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各级计生干部在活动期间利用各种时机上门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广泛宣传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意义,奖励扶助政策规定、资格条件、申报程序、资金兑现、扶助额度、举报电话等内容,提高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为奖励扶助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大宣传力度,全镇计划生育宣传氛围浓厚,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8%以上;计生协会除利用村级人口学校对农户进行计生培训外,还时常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宣传计生政策、中央《决定》、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上传下达,当好二传手,及时将资金兑现到奖扶对象手中,参与产后访视,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体会到计生协会的关心和体贴,群众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意识得到提高,落实率达100%;分会作用大,助农促发展。

3、开展“三生”服务

(1)、生产服务

镇计生协与镇农技站联合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帮助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举办各种生产技术

培训多次,镇计生协今年还结合“关爱女孩行动”,对生育女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进行优先帮扶。

(2)、生育服务

我镇计生协组织会员,同技术服务人员长年走村串户,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健康咨询,为手术对象提供术前术后服务,并建立了术后随访制度。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积极为广大妇女提供“三查一治”和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与五期保健知识。

今年,邀请遵义市女子医院的妇科专家对我镇的广大育龄群众进行了妇科病普查普治,为我镇的广大育龄群众减轻了病疼的折磨和经济负担,使全镇500多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免费为农村育龄群众开展体质健康检查服务,有效地解决了育龄期间各种疾病带来的生育忧患和困扰,有效提高了计生普查率和普治率,活动氛围浓厚,成效显著。同时发放计生政策法规、性别比治理、妇科病预防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免费发放洁尔阴泡腾片200余盒、洁尔阴洗液300余瓶、苦参抑菌济100余瓶、甲硝唑400余瓶、制霉菌素片200余瓶、消糜栓80余盒、叶酸片570余盒。充分发挥计生优生监测及药物干预功能;协调有关部门对计生两户进行了结对帮扶,有效解决了计生两户的实际困难。我镇突出把计生优惠政策、扶持项目等全面融入试点村,以点带面,推动全镇计生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群众“少生快富”,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3)、生活服务

我镇计生协根据群众的具体情况,帮助育龄妇女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积极为给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减轻生活负担,镇计生协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培训服务。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镇计生协每年及时了解全镇贫困家庭情况后,积极帮助失学儿童复学,减免学杂费.各村协会同民政部门配合,为全镇计划生育贫困户送去各种扶贫物资。

二是大力助推劳务输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活大量减轻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多,村支两委及村计生协及时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请来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大力培训村民相关技术,协助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定计划生育合同。

三、积极完善村民自治工作,加强监督,努力提高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计划生育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2012年全镇11个行政村(居),全面开展了基层群众自治的巩固工作。今年,在不断总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开展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同时,对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进行了不断完善和具体补充,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真正深入人心。协会工作还推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今年,村计生协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网络优势,参与监督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审查、民主评议和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民主监督工作,在对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的过程中,要求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由会员小组和村计生协理事会对其条件进行评议审核,提出建议名单,依托会员小组和会员联系户,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发放宣传材料并及时收集、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奖励扶助制度的执行进行全程监督。

四、加强培训

今年镇计生协定期组织计生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利用协会各种会议等加强对会员骨干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会员的文化思想素质,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充分发挥协会会员的作用,提高计生协会工作水平。

五、发展“三结合”项目

在完善协会组织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镇村两级协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引导和帮助育龄群众走少生快富奔小康之路,今年协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育龄群众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市计生局的帮助下,在新庄村开展了将生产技术、良种及时提供给广大群众,为更多的育龄群众提供致富条件。

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协会工作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加自觉的开拓创新,扎实的开展工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不断努力。

长岗镇计划生育协会

2012年9月27日

第三篇:“支部+协会”材料

“支部+协会”带活一盘棋

近年来,共青团应县委员会在县委、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县委战略部署,以实施团建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投身创业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文化育人、成才建功、组织建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青年91649名,团员19886名,基层团委24个,团总支39个,团支部592个,基本形成了有青年的地方有团员,有团员的地方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有活动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应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群众自发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作规模小、经营能力弱、组织不严密、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经济结构迅速多元发展并对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愈益深刻影响的条件下,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共青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团的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青年的覆盖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共青团提出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共青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更好地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县团委借鉴县委党建成功经验,在部分乡村探索性地试行了“支部+协会”团建新模式。2007年,团县委在客观评估、科学总结基层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这一模式。

一、“支部+协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运而生 应县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和典型的农业大县,辖12个乡镇、321个行政村、20万农业人口。共有12个乡镇团委,298个农村团支部,4630名农民团员。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协会468个,覆盖了76%的行政村,其中青年牵头建立的328个,协会会员达到1.3万人,其中青年7800人。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是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户和基地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适应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支部+协会”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两级团组织审时度势、科学定位,把“支部+协会”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团建工作的兴奋点,作为加强和改善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对农村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支部+协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近年来,全县通过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五大基地,成为全省的商品粮、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畜禽生产、牧草种植基地县。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建有晋北最大的南河种蔬菜交易市场,蔬菜远销全国26个省、市、区。尽管如此,在广大农村仍然凸现出组织化程度弱、生产盲目性大、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效益差等“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纳入市场体系,使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格局。应县探索推行的 “支部+协会”基层团建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支部+协会”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起步之初,自发性的农村专业协会往往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农村稳定。基于此,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积极应对,主动介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指导,为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逐步形成了“支部+协会”这一互利双赢的鲜活机制。“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顺应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团支部组织、宣传、发动青年群众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经济优势有机融合,实现了团管协会与群众“自办、自管、自受益”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二、“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不仅是基层团建形式上的创新,而且赋予了基层团建新的内涵,实现了农村团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共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支部领办型,在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建立协会,培育主导产业。团组织瞄准群众愿望强烈、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强劲的产业建协会。团支部书记任协会会长,团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和引导青年群众摒弃传统思维定势,更新生产经营理念,万众一心培育主导产业。金城镇龙泉村共有720户,2800口人,7200亩耕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一直沿袭着“玉米、葵花、小杂粮”老三样的种植结构,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2004年,村团支部着力培育萝卜这一主导产业,以团支部牵头,成立了胡萝卜产销协会,并挤出资金,全力支持协会大搞萝卜产业化开发,形成了规模经营。今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发展脱水萝卜加工企业9家,产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户均2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胡萝卜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团支部又因势利导,细化行业分工,适时成立了农技试验推广分会、经纪人分会、水利水保分会、胡萝卜预处理分会,吸收会员418名。

——支部引导型,在优势产业上建立协会,做大做强品

牌产业。在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乡村,围绕业已形成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建立专业协会。南河种镇是闻名三晋的蔬菜专业镇。为了做大做强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以镇团委牵头,跨村建设蔬菜专业协会、蔬菜经纪人协会,同步建立团支部;各村建立分会,设立团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协会服务,形成基地、市场、农户产销一条龙,协会、外商、菜农利益一体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年销蔬菜2亿多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椒、土豆、架豆、胡萝卜四个菜种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产品认证,远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地区。

——支部介入型,在产业链条上建立协会,提高产业化水平。金城镇庆丰青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六里庄村青年农民阎存达牵头于2007年组建,按照“大户牵头,支部介入;以牛入股,以奶计息;随行就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年终分红;信息化管理,程序化服务”模式运行的高标准人畜分离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其中牛舍4680平方米,挤奶厅560平方米,办公、培训、医疗、配种等设施45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630平方米,入区奶牛600头,总投资420.52万元。庆丰青年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团县委适时聚集合作社团员青年、畜牧局配驻团员青年,采取“团支部介入、团员渗透”的形式组建团支部。团支部成立后,依据合作社的生产布局,在奶牛养殖、饲料配方、畜牧免疫、产品监察、鲜奶销售等关键环节上,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活力优势,努力做到产业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就活动哪里,取得了明显效果。做到了把团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团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开展了“双向培养”,在推进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积极开展“双向培养”,即,把团员培养成为协会骨干,把符合入团条件的协会会员培养成团员。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团员文化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团支部的每名团员都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有1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加入了党组织,有2名符合入团条件的合作社成员被确定为发展对象,8名青年会员成为合作社关键岗位的业务能手。

——支部服务型,在青年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影响了农村产业化进程。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村团支部转移工作重心,站到服务群众的前沿,通过建立协会,为农民提供最需要、最及时、最有效的服务。大临河乡圣水塘村有着悠久的养殖传统,早在七、八十年代,该村作为试点,率先推广过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新优畜种。前些年,奶价看涨,行情见好,群众养殖奶牛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部分村民识别能力较差,购回一些“焗油牛”、劣种牛,给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2003年,村团支部抓住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园区的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奶牛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与平遥、忻州、太原等市县的良种基地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为群众统一引进优质种牛96头,同时与信用社协调,为奶农解决专项贷款80万元,使全村的奶牛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19头,户均3头,成为全县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

三、“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实践证明,应县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团建工作模式,是深化农村团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农村团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对接共振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农村团建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已经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部+协会”这一创新模式,把单打独斗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集团效应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临河乡罗庄村共青团员、科技推广协会会员杨泰,2004年利用3亩耕地进行覆膜马铃薯种植试验,取得提前半月上市、单产增加1000斤、每亩增收400元的好成绩。乡村科技推广协会、蔬菜种植协会聘请杨泰为技术指导员,常年义务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辐射带动全乡推广覆膜马铃薯1万亩,产品因“个大、体形圆、芽口浅”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畅销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南河种镇门寨村团支部书记王强自2000年以来,带头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土豆种植,建设了交易市场。2005年,又联合4名支部成员,带头发起组建了土豆种植协会,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预订销售运作模式,吸收会员212户,全村种植土豆2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多元。

各级农村专业协会成立以来,秉承农村团员“科教工程”的传统和优势,以乡镇团校为主阵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面对面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强科技培训,交流致富信息,试验新优品种,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了农科技术的转化效率和质量。近两年来,全县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科技推广、市场营销4种类型的协会共举办各个层次的培训班1032期,受训人员近3.6万人(次),试验、示范、推广各种新品种、新技术89项,培养“科教工程”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09个,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965名,辐射带动90%以上的农户发家致富,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达到70%。

三是提高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下,广大农村专业协会依据《章程》,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品种选调、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信息咨询和流通销售等服务。金城镇龙泉村胡萝卜产销协会成立以来,分批组织会员远赴河北围场县实地参观学习胡萝卜覆膜种植技术,与北京宇治通公司建立长期诚信协作关系,并买断了“红映2号”和“日本新黑田”两个名优新品种在山西的推广权、经销权。2006年初,协会在县电视台播发广告,对会员全年所用农资公开招标,以全县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团购回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590吨,方便了群众,服务了农业生产。

四是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支部+协会”既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作用的舞台,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团干部由出谋划策变为引导服务,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站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带领青年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住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篇:镇“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情况汇报

×××镇做为县城驻地镇,地处全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带,2001年三个乡镇合并后,新×××镇拥有122个行政村,7.1万人口,面积达到107.57平方公里。新×××镇成立后的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托地处县城的区域优势构建了“三环”经济框架,xiexiebang.com在农业发展上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糖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多个专业村。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暴露出农村党支部在领导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没经验、没路子、没载体,农业产业发展处在自发状态,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不健全,各类民办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组织能力弱,最终结果导致农民仍然不能摆脱增收难的问题。2004年×××镇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支部+协会”工作模式,通过农村党支部出面组建协会,加强了协会的组织性,迅速发展壮大了协会,更好的服务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融合到了市场的运作中去,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推广以来,全镇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协会37个,覆盖全镇30%的行政村,拥有会员1.3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新建协会21个,新增会员4300余人。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带动下,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2万余亩,建设养殖基地60个,带动农户5000余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26%。6个试点村农民人均增收330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范协会建立模式。我镇农村经济中种植业、养殖业、制糖业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全镇经济作物种植达到4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余处,制糖业形成了规模化、园区化集聚经营格局。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镇切实将各种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建立协会的切入点,搞好支部组织与协会发展的结合,突出了协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面掌控两个环节,建立了四种模式:一是支部领办型。村党支部以产业为依托创办协会,协会会长由党支部成员担任,党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镇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村党支部书记刘晓东兼任会长,村支部、村委会、协会“三块牌子,一班人马”。近年来,该协会带动发展优质蔬菜种植1万亩,辐射周边15个村庄。二是支部联合型。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协会中建立联合支部,通过支部联合、协会引导继续壮大产业优势。前、后安王村是远近闻名的制糖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是制糖加工厂,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镇党委牵头在两个村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制糖加工协会,在企业、协会、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紧密联合体。2004年,两村吸收外来务工人员5000人,年加工糖制品3.5万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三是支部介入型。在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牵头建立的协会中,乡镇党委、支部进行介入指导。同时,及时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协会中健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镇党委依据本镇养殖业的发展,及时在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光聚实业公司的鸭业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直接参与领导鸭业协会,带动了500多农户参与肉食鸭养殖。四是支部带动型。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由支部成员和党员建立小规模协会,逐步发挥协会在产业中的作用,通过典型带动,把专业大户和部分群众吸引到协会中来,发展壮大协会。西十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民自2000年以来带头在本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胡萝卜种植,并建设了交易市场,去年联合几名支部成员组建了胡萝卜种植协会,目前,协会吸引会员100多户,全村种植胡萝卜100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二)规定协会管理原则。一是坚持党管协会原则。加强党组织对协会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支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尊重协会的发展规律,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充分体现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性质,防止支部与协会相互脱节和相互取代。二是坚持合理收费的原则。协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合理收取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创建协会的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多数农户意愿。协会与会员签订有关协议要充分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严格履行协议,确保协会健康发展,保障入会农户的利益。

(三)探索协会发展路子。在协会发展中具体做好了“三个结合”。一是把传授新技术与扶持发展新项目结合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加快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力度,并向会员提供种植、养殖新技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依托驰中万吨蔬菜出口深加工项目,建设了3.6万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推广日本青刀豆、荷兰草莓等10余种产品的种植,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二是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镇西十里村胡萝卜协会针对胡萝卜销售难的问题,开辟了烟台、威海等地区的销售市场,该镇种植的5000吨胡萝卜全部售出,实现产值350万元。三是把扶持发展优势产业与建立专业生产基地结合起来,依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引导会员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镇鸭业协会依托光聚实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养鸭基地建设,目前协会

第五篇:冯瓴协会支部工作总结

霍邱—鄞州流动人口协会+党支部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霍邱—鄞州流动人口协会+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流动党员和协会会员的教育和学习,注意体现党的先进性,积极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创造条件服务身边人群,为身边群众排忧解难。现将2010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党支部+协会工作不集中,居住分布广,对集中学习带来了很大不便。支部通过要求党员、协会看报纸、看新闻联播并用电话联系交流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还采取半年一次集中学习或座谈一次的方式,使分散学习、自我教育和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有机结合,既方便了自身,又取得了实效。

二、完善程序,落实责任,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一)实行划片管理。流动人口计生协按方位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有责任心的组长,实行理事包组制度。流动人口计生协同各小组长签定责任书,只要有新的人员流入,先由小组长在三日内上门发放《致流入人口朋友的一封信》,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且与外来育龄妇女签定《流入人口育龄妇女管理服务合同》,建档立卡,同时在十日内向办事处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果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协助其在15日内回户籍地及时补办,以便查

验。对未持有《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怀孕者,及时与其户籍地联系,核实情况,该落实补救措施的落实补救措施。否则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困难问题由小组长上报包片理事,理事解决不了上报理事会,形成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管理机制。

(二)建立月报制度。各小组长必须在流动人口流入或流出三天内上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分管理事,分管的理事每月一日将流动人口的流入、流出情况上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由协会秘书长认真落实,及时变动流动人口档案,使流动人口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婚育状况清、节育措施清。层层报告制度的建立,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做到“五不漏”:既片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查、查不漏项。流入人口的持证率、验证率、参查率均达到了100%,破解了流动人口难管理问题。

三、充分发挥“协会+协会”的优势,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以宣传活动为重点,永葆协会生命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在“5.29”会员集中活动日、元旦、春节、中央《决定》、《公开信》发表纪念日、世界人口日颁布实施纪念日,都组织理事会成员采取咨询指导、入户发放材料、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以关心母亲、关爱女孩、关注男性健康、关爱生命、预防艾滋为主要内容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在会员和联系户之间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围绕计划生育,举办评选“鄞州文明公民”、“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优秀会员”的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遵纪守法、少生优生、亲如一家的喜人局面,同时有效地激发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生命力。

(二)以“三生”服务为重点,增强协会凝聚力。一是生产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党支部为我县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立足服务促发展。二是生活服务。延伸“一站式”服务的领域,每季度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循环上门跟踪随访一次,上门现场办证、验证,对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女,提供上门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还积极与幼儿园、学校联系,保证流入人口子女及时的入托、入学。同时与物业管理部门联系,为流入人口免费安装水、电、暖等,全力保障他(她)们的生活之需。三是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党支部制定了服务制度,主动邀请当地计生服务站的专家大夫,带着B超、心电图、乳腺诊断仪等先进的仪器为流动人口每季度进行进行环情孕情监测、查病治病等义诊活动。同时联系当地计生部门与其户籍地进行联系,及时寄发纸质联系函,免去了流入育龄群众的奔波之苦。同时服务咨询室还开展生殖健康讲座和“五期培训”,给适龄育龄群众讲解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的防治及生殖保健知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配备了计生服务药具柜,并且在每一种药具前打印了“使用说明”,使人一目了然,解除了部分群众的难言之隐。

四、2011年打算

1、抓好协会支部自身建设。继续探索分散学习、自我教育和集中学习、共同提高相结合的流动党员和协会会员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和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党支部+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做好后备党员和会员的考察和培养教育工作,使队伍不断壮大!

2、创新方式体现党支部+协会的先进性。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扶危济困、矛盾调解、维护权益外,支部+协会将在服务鄞州区务工人员生活上面积极开拓,比如为老乡介绍工作,为老乡中的老板建立联谊会等。

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我们将会更加努力,抓住的工作重点,积极服务为群众搞好服务。

下载**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2006年“支部+协会”工作总结(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中心小学支部工作总结

    务 实 进 取 创 一流 一年来,镇中心小学在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支部抓协会 协会带农户 农户得实惠 ——构皮滩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支部+协会”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是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

    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支部抓协会 协会带农户 农户得实惠 ——构皮滩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支部+协会”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是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

    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最终定稿]

    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农户得实惠——构皮滩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支部+协会”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是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

    城南镇开展“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城南镇开展“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让干部经......

    花卉苗木协会支部(定稿)

    绿色产业党旗红 ——芦溪县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协会下属4家花木公司、大型花木基地16个,有会员356人、花木种植大户105......

    支部加协会

    走支部加协会路子积极拓宽全县农村基层党建 工作新思路 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联合调研组 对四川省“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进行调研......

    支部 + 协会(精选五篇)

    支部+协会: 县广电局与挂钩村实行 “支部+协会”新经济组织模式县广电局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新经济组织模式,从挂钩扶贫村模槽村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出发,由党支部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