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5: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第一篇: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2016-05-13 08: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李雯告诉记者,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并不只是因为工资水平相对低下,立业、成家的困难以及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都成为青年教师下乡的阻力。“很多年轻人其实不怕吃苦,但吃苦之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是他们所看重的。”河北省某乡村小学教师张佳表示,有一大批老同志两三年内都会退休。“若招不到接任教师,一再使用临时代课人员任教,知识体系不够、不专业,耽误的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急需引导的孩子们”。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36.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67.3%的人认为“向上流动”,28.2%的人认为“平行流动”,只有4.5%的人认为“向下流动”。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有80.2%的师范生“愿意当教师”,但“愿意去农村当教师”的仅有38%。

近几年,中央出台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效果明显。但不可忽视的,乡村教育仍是教育建设的一块短板。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6%的受访者反映周边或家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本次调查受访者均来自农村。其中,现居住地在农村的占55.9%,居住地在城镇的占44.2%

60.0%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队伍主要问题是教学能力不足

家在河北藁城的赵亚兰告诉记者,她的侄女就读于镇上一所小学,也是她的母校,现在教她侄女的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她的老师。“几十年了,乡镇小学教师来去总是那几位,鲜有新面孔。如果某位老师请病假,一时找不到替补的教师,只能停课”。

河北省唐山市某乡村小学教师张佳(化名)已任教逾30年,谈到学校面临的棘手困境,她表示:“非常缺老师,面临退休的老同志仍要坚守一线,工作量甚至比年轻时更大”。

调查中,75.6%的受访者表示周边或家乡的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其中,18.5%的受访者直言非常严重。15.3%的受访者认为情况一般。感觉情况不太严重和不严重的受访者分别仅为6.8%和2.4%。

赵亚兰坦言,很多教职工甚至身兼数职。“学校的老校长现在除了管理教务,还兼任音乐教师。”她还介绍,乡镇小学临时教职工招聘门槛很低,一些代课教师甚至只有初中学历,一年级还出现过学生家长代任的情况。

除此以外,60.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其他还有:负担重,一人担几门课或几个班(57.4%);代课教师多(54.5%);老龄化严重(50.2%);流动性高,队伍不稳定(37.4%)。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李雯认为,一方面,乡村青年教师的缺乏导致师资队伍的更新换代进展缓慢,年龄结构日益失衡,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学科的状况十分普遍。另一方面,老教师们的个人素质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又得不到新生力量的补充,难以保障课堂质量。除此之外,乡村教师执教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生源不稳定,在工作过程中长期缺乏有效的锻炼与培训,致使其教学观念与方法日益落伍。

69.9%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

调查中,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的待遇偏低;45.9%的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45.9%的受访者感到乡村教学环境偏远艰苦;43.7%的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课业负担重,压力大;34.8%的受访者认为乡村学生少,“倒逼”教师离开。

张佳坦言,待遇不高确实是多年以来乡村教师的痛处,此外,教学设备硬件不够、自然环境差、家长对教师尊重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因素。

据赵亚兰观察,学生数量不足是学校难以扩充教师队伍的原因。“只有特别调皮捣蛋的或者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太差的孩子,才会留在乡镇就读。大部分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更高一级的城市里读书,有的在小学就把孩子送出去。”赵亚兰回忆,她在马邱小学就读时每个年级平均有三、四个班,如今每个年级也就只剩一个班了。

李雯告诉记者,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并不只是因为工资水平相对低下,立业、成家的困难以及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都成为青年教师下乡的阻力。“很多年轻人其实不怕吃苦,但吃苦之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是他们所看重的。在硬件条件差、学生越来越少的乡村小学教书,他们看不到工作的价值,更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她还提到,年轻人长期在农村生活,能接触到的同龄人相对较少,难以建立稳固的娱乐、社交圈子,因此容易感到与现代社会脱节,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

调查中,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1.8%的受访者觉得乡村孩子得不到及时、有质量的教育,58.9%的受访者直言人才青黄不接使乡村教育面临断流,49.3%的受访者忧虑乡村的人文素质发展。

张佳表示,有一大批老同志两三年内都会退休。“若招不到接任教师,一再使用临时代课人员任教,知识体系不够、不专业,耽误的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急需引导的孩子们”。

68.1%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在张佳看来,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眼前急需做的,就是尽快扩充人才招聘,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可让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指导性工作。同时需加大财政支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李雯认为,改善乡村教育问题,需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改善乡村的人文环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亟待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实践系统化的改革措施。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

她还表示,促进教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对资源进行分科目的细化整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先进教学方法与材料的共享也是重点。“另外,可以以城乡中小学一对一帮扶项目为纽带,为乡村师生打造了解现代化教学的平台,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如何扭转乡村教师队伍尴尬棘手的现状?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其他建议还有:给予乡村教师更多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63.6%),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社保和住房问题(48.3%),探索建立“定向培养”制度留住人才(46.5%),逐步破解当地经济发展困境(43.0%),调整提高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待遇(38.8%)。

本次调查中,00后占0.4%,90后占25.3%,80后占55.0%,70后占15.5%,60后占3.3%,60前占0.6%。

第二篇:浅谈乡村教师待遇问题

浅谈乡村教师待遇问题

【摘要】近年来,为了提高乡村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国家与地方政府都对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政府本想以此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现实的情况是乡村教育还是远远的落后于城市教育,并且两者的差距有越拉越大之势。

【关键词】乡村教师 工资待遇 教育差距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53-01

城市教育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长足发展,可在有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出现了刚建好不久的校舍却成了一座座“空城”,造成了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其中虽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在加大对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没有相应去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一、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过低现象要素分析

众所周知,哪怕学校设施再好,没有人去利用它们,或者没有人尽心尽力地去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它们也不过是个摆设罢了。因此,要想发展乡村教育,最关键是乡村教育行业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并能让这些人才为发展乡村教育而竭尽全力去奋斗才行。

1.工资待遇过低会产生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看到外面城市生活的精彩,乡村生活的荒凉;看到不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每月都拿到比自己高得多的工资,还在城里买了房,过着温馨舒适的三口之家生活,而自己却一无所有,甚至想找个爱人都不知道上哪儿找;想到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的村上青年,他们进城打工都拿着比自己还要高的工资时……很多中青年教师便不知不觉地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了,自己难道真的冤枉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吗?我爱乡村教育事业,但它爱我吗?于是,各级领导那些要有奉献精神的漂亮话最终起不了作用,在赤裸裸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动摇了……而中青年教师却是一个乡村教师队伍的支柱,支柱若是倒下了,乡村教育这艘摇摇欲坠的小舟又怎能在当今激流勇进的历史潮流中扬帆远航呢?

2.工资待遇过低极有可能产生乡村教育人才流失

乡村教师不是神,他们也是人,也要有衣穿、有粮吃、有房住、有小孩得抚养、有老人得赡养、有病医得起才行,而过低的工资待遇在当今物价飞涨的社会里是不足以维持上述的各项开支的。因此,很多人苦于生活所迫,只能另找出路。在这里,有例为证,笔者工作所在的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近5年招来了27名年轻的特岗老师。但这些特岗老师只是拿乡下的任教生崖当作他们另找出路的跳板。因为他们先后都参加过不同次数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各种招聘考试,可见“军心不稳”之极。再从他们现在的去留情况看,已经有15人先后走出了桥板乡。窥一斑而知全豹,乡村教育人才流失是多么严重呀!人才的严重流失直接导致师资水平的急速下降,也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些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都是无益的。

3.工资待遇过低助长了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中疯行

因为过低的工资待遇,甚至比不上农民在家务农的收入,以致教师的话语在学生、学生家长面前就没有了可信力与说服力,他们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学生来学校读书只要认得几个字就行。2012年春季学期融安县桥板乡中心小学五(3)的蒙磊同学与隔壁班的学生打架,事后班主任罗老师叫蒙磊家长到学校来共同教育孩子。在共同教育蒙磊同学时,罗老师还列举了蒙磊同学近期在校的各种不良表现给其家长听,希望家长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能知错就改,继续努力学习。但是,当这位家长听到这些后,不知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不满。在办公室里,当着自己孩子的面直接对年轻的罗老师喝道“……都是你们这些老师没用,不会教育孩子,要他读那么多书做什么?你们看看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花了那么多的学费,浪费了多少青春,现在一个月才领还不到两千的工资,都比不上我在家养两头水牛的收入。”

二、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工资待遇过低还导致乡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也造成了乡村教师队伍用人体制的落后。过低的工资待遇让年轻人不再想从事乡村教师这一行业。从笔者工作所在县这两年招收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免费保送生来看,每年区区的十个名额都没有招满,可见乡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之严重。另外,偏远落后的乡镇,教师人数严重不够。有些村小因没有老师,造成这些村小停止办学,孩子们只能远离“故乡”,散落到各地去就读。于是,这些乡镇根本做不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上级领导更多时候是怕某个位置没有人来做,或者走人不做,以致对那些工作不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们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如此又造成了整个乡镇教师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行业内毫无竞争力可言。

由此可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是解决上述乡村教育“灾难”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当务之急。因为要想乡村教育得到发展,只有真正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才能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了人才,乡村教育发展才能成为现实,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才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篇:三、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普遍偏低,部分教师

三、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存在自卑心理。请问:

1.联系工作实际,阐述教师自卑心理的种种表现。

答:对经济收入低的自卑感。教师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实物获得少。清贫乃至寒酸几乎成了形容教师物质生活的专用语。教师们为不能过上和他人一样富裕潇洒的生活而苦恼。对于中青年男性教师来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妻子不休地唠叨,自感身为男子汉,却无力养家糊口,其苦恼尤甚。一些目睹过老教师清贫生活的青年教师,想到自己的将来甚至不寒而栗。另外,经济问题牵涉到教师的体面问题,也会招致自卑感的产生。这种自卑感使一些家境困难,摆设寒酸的教师,总会找理由拒绝学生到自己家请教。对地位低的自卑感。时下社

会上真正能瞧得起教师的人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在政治上与社会上被看成是无能者。而且由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在一些人眼里又被看成孤陋寡闻,不通人情世故。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教师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欲望是难以实现的。这样,教师必然避免与一般人交往(被认为是清高,实为自卑),在教室里对待儿童则俨然一国一城之主,以图忘却其社会自卑感。对办事难的自卑感。当今社会无论办什么事,都得找门子,拉关系,进行互惠交易。而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用来与人交换的资本,因此教师出门办事难,甚至在学校内部办事也不易,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从而使许多教师寒心、伤心,苦恼不已。对住房挤的自卑感。教师的住房不仅挤,而且改善难,农村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甚至没有自己的专门住房,当眼瞧着其他行业的熟人纷纷迁入或买或建的新居时,教师们怎能无动于衷呢? 5 .对婚配难的自卑感。在城里工作的中小学男性教师,找一个满意的对象很难。而工作在农村的中小学男性教师,几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对象,连农家姑娘也会对他们敬而远之。就是乡下的女教师,其婚姻问题也往往困扰着她们。她们不大甘心嫁给教师,可其他职业者又嫌她们工作不在城里。总之,中小教师们,尤其是男性教师为婚配难而苦恼着。5 .对工作苦的自卑感。教师工作之苦,可谓世间之最,表现在① 劳动时间长,思想负担重;② 复杂。世间万物之中人的灵魂最复杂,世间万事之中恐怕没有比塑人的灵魂更复杂的了;③ 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劳动的成效;④ 活动范围小,局限于四堵墙内,且对象又是孩子,因而对外部精彩多变的世界了解不够,自然难以适应;廖佳成老手。若是其他行业,干上几个年头就可成为该行业的老手。可是积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其教学效果未必能比刚毕业的新手好。原因是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经验而且取决于热情,即能否保持蓬勃的朝气,倾注爱和热情于教育事业,若失去朝气,以惰性对待

儿童,教学效果就不好。教师工作如此辛苦,而待遇又低得可怜,怎能不引发教师的苦恼和不安!

三、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存在自卑心理。请问: 2.教师如何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答: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一是要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尊严,教师必须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二是把孩子当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三是把学生当学生。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但绝不意味着放弃严格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终极功能是为年青一代的幸福服务,这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滋润剂。

(二)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学会悦纳教师职业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是把它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还是把它作为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职业境界不同,在心中引起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种天底下最痛苦的职业,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解决纠纷,既是消防队长又是派出所长,既是领导又是保姆,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有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如果有机会选择,下辈子再也不当教师了。2004 年教师节受到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特级教师霍懋征,曾经放弃大学教授不当,放弃教育部官员和全国妇联官员不当,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长达 63年,至今仍以 85岁高龄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她耳聪目明,精神抖擞,兴致勃勃,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还是其乐融融。何以如此?她说看到那么多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所以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境界。当你把教师职业当做一项事业而不仅是一个饭碗时,当你把教育岗位当做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时,我们就会像霍懋征一样,在工作中得到欢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职业倦怠,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为师之初的兴奋感和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心力交瘁和烦恼苦闷所替代,到了一定年限,职业倦怠———一种弥漫性的消极情绪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教师的心灵:过了

暑假盼寒假,过了寒假盼暑假,教育教学工作演变成被动地应付和痛苦的煎熬,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当教师还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教师又怎能做到身心健康?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教师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工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请试试:把每一个教案当做一首散文诗来写,把第一次晨间谈话当做一次讲演来做,把每一节课当做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当过班主任,主动要求当一次试试,你当然得准备吃苦受累,但是在与学生的友好交往中,你能获得许多纯洁高尚的人间情感。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上堂观摩课试试!在准备过程中你也许会紧张忙碌,但是却能让你经历到一种探索的喜悦!假如没做过教育科研,申报一个课题试试!教育科研是复杂的、辛苦的,可是在饱尝了创造的艰辛之后,当你在科研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这种成功喜悦是任何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会像一剂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生命涌动的创造性劳动,没有理由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四)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 苦和乐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就看你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1.摒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苦恼常来自于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越比越憋气,越比越不平,越比越悲观,越比越失望;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也往往是合理的比较方式,比下有余则越比越

有余:当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人相比;当别人评到职称而你“屡战屡败”时,与大学毕业没能就业的年轻人相比;当别人无德无能却青云直上,而你虽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你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的韵味;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别人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有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们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甚至我的父母将我降生在南方这鱼米之乡,比那些出生在风沙弥漫的、终年积雪的、滴水贵如油的、常发洪水的、常闹地震的(比如说最近印度洋地震海啸)地方的人们强一百倍、一万倍??2.克服情绪恶性循环。原本情绪就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越来越坏。这就是情绪恶性循环。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位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发觉,讲得好好的,待他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他想“:我太紧张了,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我?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我以前在校长心目中认真工作的形象会不会被破坏?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结果情绪进一步紧张,这节课就真的整个儿讲砸了。接下来,这位教师又整天为自己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这就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研究表明,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恶劣的情绪就会笼罩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

种恶劣情绪会传染。一个情绪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在一个办公室里也是这样。因此,要使自己幸福快乐,必须想法战胜恶劣情绪。3.不要钻牛角尖。爱钻牛角尖的人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他们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过得一点也不快乐。他们遇到的最大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留有余地地、全面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这才是健康人生的上策。

第四篇:乡村教师关于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乡村教师关于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振兴乡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发展。现在乡村碰到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是知识的问题和人的问题。现在,乡村的智力资源大量进城。为什么城市那么繁荣,都是由人的思想、人的头脑在不断的创造各种各样新的东西,而在乡村,相对来说,人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远远低于城市的。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关系背景下,国家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且要努力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乡村教育对国家的功用。乡村教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特别是边远的山区乡村,山高皇帝远,那国家的观念靠什么来陈述?书本会传递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观念,而且在生命里要陈述人的国家意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基层教育的边界即党和政府意志与影响的边界。如果乡村教育撤了,流失了,那么很多东西将向乡村渗透。这些问题对国家来说都会产生整体的影响。离开了乡村教育,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乡村教育对城乡社会的功用。乡村教育不只是对乡村有用,对城市也有用,因为城乡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乡村来说,教育首先具有日常生活上的意义。朗朗的读书声,音乐的声音、唱歌的声音,这些对乡邻的生活是一个意义的坐标。如果每天有这个声音,父母或者长辈就知道中午该给孩子做饭了,知道我的生活是这样一个结构。另外,学校也是一个地区是否宜居的价值标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教育质量高的好学校,那个地方的房价都会上涨。哪个地方没有好学校,那它几乎就是沙漠,文化沙漠,不适宜居住,都要搬离的。没有学校,想建设好乡村,振兴乡村,是不可能的。

乡村教育对乡村儿童的功用。乡村教育首先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由自然生命向社会生命提升,重塑和再造我们乡村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现在乡村丢失的是一种精气神,如果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骨气丢失了,都看不起乡村,都要逃离,没有建设家乡的这种志愿,那乡村便真的无望了。

下一步乡村教育的方向是现代的教育。现代教育首先要全纳,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完整教育。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教育的包容、全纳和完整,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其次,现代教育需要是公平的教育,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最后要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创造,促进学生精神不断发育、能力不断增强、个性不断发展,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知识要转化为问题,问题转化为方法,方法再转化为思想,思想再转化为行动。倡导一种新生活教育,新的做中学,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坚持育人为重,通过教学做合一,兑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真正全面发展的质量,让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地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之,知识源于劳动,教育是为了传承劳动中的知识和智慧,使劳动更智慧。

作为一位乡村教师,尽力争取把心中的教育梦想之火、事业理想之火,燃烧得更旺一点,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第五篇: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一)五里办事处凤台村小学 何世丽

我叫何世丽,是五里办事处凤台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美丽的乡村,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桃李满园的夙愿,也感到无限地满足。

2012年,送走毕业班之后,我接了一年级,班里有个孩子上课纪律松懈,5分钟都坐不住,更不用说听课了。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们极不合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对他进行了一次电话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与他的家庭有着比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爸爸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爸爸经常在外打工,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颗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可以的去关心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何的勤劳能干,帮同学打扫好教室卫生,如何的懂事孝顺,帮奶奶做家务。在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给他补习功课,交给他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慢慢地,同学们开始接纳他,他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学期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也发现了孩子的改变和进步,连连打电话对我表示感谢。这有什么可言谢的呢!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2014年,我又接了一个一年级,新'豆包'里有个女孩子,长得白白净净,梳着两个小辫子,穿得干干净净的。当我问起她的姓名和年龄时,她只是紧张地望着我,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这个小姑娘和正常的孩子不同。果真,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她非常的自闭,从来不和同学们玩,也没听到她说一句话,上课铃响了也不知道进教室;下课不知道去厕所,经常尿裤子;由于平衡能力差,走着走着就会摔倒……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头疼,我对校长说:'这样的孩子就应该送特殊学校嘛!'可是,静下心来一想,既然孩子送到了我班里,那她就是我的孩子,就应该对她负责到底。开始,每节课我都要到校园找到她,然后牵她进教室,帮她准备学习用品;在讲课途中不得不停下来,带她去厕所。几天后,我发现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还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认真思索后,制定了新的方案。每次,一下课就让同学们带她去厕所,然后和她一起玩耍,上课铃一响就领着她进教室。一个月后,有了很好的效果,习惯养成了,她的学习却又让我犯愁了,不说话,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听不懂课,也不会写字。于是,每到课下,我都会走到她身边,微笑着摸摸她的头,或亲切地叫着她的名字,对她说几句话;或握着她的手教她写几个字。还经常教育班里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张竣椀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大家都应该照顾她、帮助她,和她一起做游戏。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妈妈对她从来不曾放弃过,不论刮风下雨按时接送,从来没有迟到,每天的作业都辅导她认认真真地完成,你想,这得付出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呀!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虽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优秀,但是她学会了微笑着说话,学会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我始终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石,在农村小学教育的这条大道上,我将倾注更多的的心血,付出我全部的爱,陪伴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二)一切为了乡村的孩子们

我叫黄涛,本科学历,现年35岁,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偏远的乡村,做一名小学教师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2001年9月我被教育部门分配到中山小学任教,实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自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以满腔的热情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

我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我15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工作中,我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恪尽职守,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教学成绩。15年来,我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和智慧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我的精心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我的第一届28名学生,其中有八名是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不同的行业继续为社会贡献;第二届毕业生中,胡聪聪考上了浙江理工大学,刘勤、彭娟则当上了人名教师,类似的学生还有很多……这些小小的成绩,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认可。

除了>语文教学,我还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2003年,我又兼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在我的精心安排下,诸如主题升旗仪式、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等等,学校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2004年4月,我校举行的'让明天充满绿色'主题升旗仪式,引来整个平桥区全体教师的关注。我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铭记心间,并让它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借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写就了别样的感动。

默默耕耘,刻苦钻研

2001年9月,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格在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胜任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努力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雕细琢的示范课。在工作之余,我不懈努力,2005取得信阳师院专科毕业证书,2009年又取得河南大学本科学历,并先后获得多个省级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2010年以来,我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机会,自费加入一个名为'为乡村而教阅读协会'的民间组织,探讨推广学生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并将学到的先进经验引进中山校园。在这些活动中,我深知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开展好阅读教学,我不拍低年级的教学工作重,两次从一年级教起,因为阅读教学从低年级抓起最见效。通过我开展的一次次阅读活动,孩子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领悟了道理,变得更有情感和灵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是用这句话去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刻苦学习。我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不仅刻苦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而且还用在教学工作中学到的新知识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吸收到新鲜的知识营养,使之茁壮成长。我的座右铭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超越自我,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耐心帮助,悉心呵护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有时却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我就是用这种爱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的,以真诚的爱去体贴学生,用关心去感化学生。凭着做人的良知,教师的责任心,我把自己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同事,他们无一不说我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和力,无论我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是一片欢声笑语。我所带领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恰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记得我还是单身汉的时候,住在学校有五、六年之久。每当家里改善生活时,我总不忘留请那些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到家里做客,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我感到特别快慰。薄曦晨光中,有我带领孩子们晨练的身影;社区诊所里,我多次在为生病、受伤的孩子忧心如焚;星光月影下,我不辞艰辛奔波在家访的路上。2005年,我班里有个特殊的女生,她家境贫穷,而且特别胆小,但是她学习很认真,学习成绩很好。由于贫寒的家境,让她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忧虑,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为了摆脱她心中的困惑,我深入她的家中了解情况。通过了解得知,她的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乡下人,父亲因修缮房屋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上肢严重骨折,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只能勉强的维持生计。在繁重的经济压力下,她几乎辍学。为了鼓励她继续读书学习,我曾多次到她家进行家访,她的父母很是感动,答应我一定不让孩子辍学。在学校,我动员校领导和我班的孩子们,为她捐款捐物,给予她物质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关怀。这位同学也很争气,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至今这位学生对我仍是感铭心切。其实,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我时刻把对孩子的关爱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正因如此,孩子们才愿意与我亲近,向我倾诉苦楚,与我共享快乐,师生间的隔阂消弭于无形。乡亲们都说,是我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是啊,最能吸引、感化、影响孩子们的,往往是老师那不凡的人格魅力。

恪尽职守,无怨无悔

2008年年初,我拄着双拐,回到了久违的课堂。回想起半年前不幸遭遇的一场车祸,我不禁黯然神伤。在那场车祸中,我与死神擦肩而过,付出惨重的代价:多处骨折,脏腑多处受创,胆囊摘除,并发许多无法挽回的后遗症。恰在此时,我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调到各项条件都较为优越的城区学校教学。是去是留?'我也动摇过。'我坦承,面对艰苦的环境和难缠的伤痛,自己有过犹豫,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想着乡亲们的热切期待、苦苦挽留,我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在我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只要尽心呵护,他们就能绽放生命的娇艳。这一诺,我在这方寸之间又蹲守了7年,但自己从未为此后悔过。

任教15年来,我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我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我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是众口皆碑的乡村教师。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终身无悔!

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三)林兴敏,女,1981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6年中,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的工作追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我能够始终坚持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热爱教育工作,尊重领导,热爱学生,把青春和热情全部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偏远农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为偏远乡村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爱岗敬业,始终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

2009年,我主动放弃市内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离家往返七十多公里外的偏远农村任教,在孩子年幼父母年迈、交通极其不便利、工作生活环境差的情况下,一直任劳任怨,始终把本职工作当事业去干,默默无闻地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始终坚持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生活上,我从不攀比,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经常在自己孩子无人辅导、年迈父母无人照料的情况下,长年奔波于家与学校之间,坚守在乡村教育前沿,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在偏远农村工作的教师,我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更加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就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是我教学工作上的座右铭。我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把教好学生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日常工作中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教育培养学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思维敏捷、方法科学、成效明显,在单位发挥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范_文_先_生_网)深受同事和家长的好评。

倾注真情,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天使去关爱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上学生有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她家庭贫困,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个云南籍的聋哑人,我不仅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她,在生活中经常给她买学习用品和衣物,还多次去她家看望,主动承担了这个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力所能及地帮助关怀这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我耐心细致地关怀下,孩子克服了自卑自闭,学会了独立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

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为此,我给学生分组,利用校信通、飞信、微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家长联系,利用网络视频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让远在异乡的父母能够看到留守孩子的笑脸。我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我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我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我注重关爱与引导相结合,关爱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衣食起居,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学习交通、用电、防火、防淹亡等日常安全常识,自觉将自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好评。爱是无声的召唤,六年来,不少考上初高中离开学校的学生,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学校看望我,临别时都眼含热泪依依不舍,这使我更加坚信:做学生的贴心人知心人,对学生深爱真爱,学生才信任你喜欢你。

勇于实践,始终把教学研究当作主题去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我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平时我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同时,我还利用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去大胆思索、大胆创新。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文、教之以法'的教学原则,从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自己却经常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有时假期也常常被利用上。通过我积极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六步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领导的肯定。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创新的兴趣,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所带班级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班级',此外,我还经常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的广播操、歌咏、演讲、作文和课本剧演出等集体项目的比赛,多次在中心校荣获一、二等奖。我分别于2014年9月参加平桥区班主任培训成绩优异,2014年12月被平桥区教体局评为'骨干教师',2015年6月被信阳市教育局评为'骨干教师',2015年8月个人优质课《阳光》获得平桥区一等奖,2015年10月个人组织的课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经专家鉴定审核结题合格。

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作为一名乡村老师,虽然地处偏远农村,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比较差,有时经常停电停水,衣食住行非常困难,防暑取暖没有任何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但我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很多偏远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教育与关爱,我只有对学生付诸真正的爱心、对工作奉献全部的热情、对任务倾注全部的精力,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在教育系统工作了六个年头的年轻教师,在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深体会到:爱是班主任老师的天职,是成功的源泉。只要爱自己的事业,爱每个孩子,智慧的火花就会永远闪现,热情就会永驻心间,工作就会回味无穷。我常常告诫自己:我的事业就在三尺讲台上延伸,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智慧和我的整个生命都献给学生,在教育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一直像春雨那样,默默无声却绵绵不断地用真诚的爱心去滋润自己所耕耘的每一片土地,让乡村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的绚丽多彩。

下载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59.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