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2 15: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

《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3年3月

在总结课题实施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课题实施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借鉴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邀请领导、指导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

3、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近年学校制定的校本教研制度的中肯意见和自己所参加的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的感受、收获,从而总结梳理校本教研中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及与学校实际脱节、妨碍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评估校本教研制度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和地位。

4、组织课题研究组召开阶段性小结研讨会,就课题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剖析,及时交流、汇报,形成阶段性成果。

5、根据阶段性小结所反映出的问题,课题研究组加强研究,拟定具体策略,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和内容,提高研究实效。

6、做好有关研究信息、资料、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汇总、建档、传递等工作,及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向上级相关研究部门反馈研究进程情况,邀请专家对课题指导。

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对校本教研制度认识。

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纲领性文件及标准,了解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要求,明确校本教研制度改革的方向。

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通过座谈与交流,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课题组购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等资料供组内成员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了解校本教研制度确立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同时也为考量和改进现行就校本教研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通过访谈,与本校及其他学校校本教研管理部门领导交流,了解了相关校本教研制度制定的背景及实施的具体情况。加深了对校本教研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和把握。

二、对校本教研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部分教师教研成果的案例分析,总结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分析校本教研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1.以学校教研组活动为中心的教研组备课制度,组内研讨课、评课制度,教研组组长职责,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等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许多成熟的有借鉴意义的教研组活动模式。如我校着力推行和实施的“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对规范和促进教研组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各级各类规划课题、个人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逐渐被重视,行动研究的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认识和接受,并成为校本教研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涨,申报人数逐年增加。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建设逐步跟进,不断完善,有效地教师促进了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校制定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调动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和管理不足,导致部分课题因为选题方向不够明确,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3.各级各类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新秀课、优质课、示范课等评价标准,2012年我校80%的教师在各种教学中获奖,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高效课堂,2011新版课程标准的颁布,进一步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成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

4.以专业引领为中心标本教研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讲座,学校从自身条件和办学实力出发,根据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规划,每年分批分类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讲座,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制度、学习成果汇报制度,对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育视野起到了一定作用。

5.以自我研修为中心校本教研活动包括自我反思,业务笔记、读书笔记等。教师个人研修因为个性化特征比较突出,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因而在校本教研制度在对教师个人研修的指导、督促,规范上发挥作用不够的还不够突出,效果还不够明显,因而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主要是依据教学过程检查的常规要求,读书心得、教学案例评选办法中加以引导。

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为了解和掌握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水平,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教师对现行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在此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对校本教研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细化教师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强化激励机制,突出正激励,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关于校本教研活动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教师

调查时间:2013年1月5日 调查方式: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调查情况统计:

问题一:你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究活动有必要吗? 认为有必要的为26人,没有0人,一般0人。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

问题二:你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吗?

认为有必要的为23人,一般4人,没有0人。84%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问题三:校本教研只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不必要参加,这种想法对吗?

认为对的为0人,认为不对的为25人。100%的教师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必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四:你通过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提高吗?

认为有提高的为15人,认为一般的为11人,认为没有提高的为0人。

问题五:你认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多项选择)

认为没有时间的为17人,认为硬件条件不够的为10人,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的为7人。

问题六: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你希望自己扮演怎样的角色? 希望自己扮演接受者的为8人,参与者的为19人,旁观者的为0人。

问题七:你希望开展何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多项选择)选择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活动的为19人,选择理论讲座的为12人,选择听示范课的为20人,选择其他的为4人。

问题八:你对校本教研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共有11位老师提出想法和建议。归纳位以下 5 点:

1、建议学校对老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理论培训,包括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让老师在教研理论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工作,并能够掌握一定的教研方法。

2、最好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将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3、校本教研应该是全体教师都参加的活动,应发挥教研意识强的老师的带动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

4、校本教研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落到实处,不应该流于形式,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5、经专项费保障。提高奖励标准 调查情况分析:

1、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

从问题一、二、三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老师们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是比较强的。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00%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不仅是年轻人的是,老教师也有必要参加,但是也有16%的老师认为自己参加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为一般,这一部分主要是中老年教师,所以如何提高中老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对学校过去教研活动成效的看法

约有一半的老师认为过去的校本教研收效不大,看来改变培训研究方式,提高实效性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3、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形式

80%的老师希望自己参与到研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参与式的培训已经达成共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和听示范课是最受老师们欢迎的。

4、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

52%的老师认为缺少时间,教育学生、辅导后进生、迎接检查、会议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还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思考。28%的老师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

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将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与教师评价工作有机结合,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促使教师从有主动参与的愿望向有主动参与的行为的转变。二是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老师创造条件,合理分配学习培训机会。另一方面是为老师们减负,减轻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时间。三是要转变研训方式,开展参与式研训,切实针对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四、关注新型本校本教研动向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网络教研”的发展趋势。以BBS为代表的各类教研主题论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但受网络发展条件的限制,在web1.0时代,网络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并没有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流。在制度规范上,除了国家关于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如专家讲座的视频点播平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成本,增加了受众面积,但一方面因为教师学习选择的空间有限,不利于激发教习兴趣,另一反面对教师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主要依赖于视频点播时间,对学习缺乏有效的控制。近年来,该类型的网络平台引入了导师引领和考核制度,使上述弊端有所改善,但其局限型任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Web2.0及其“后”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必给校本教研领域也必将带来深远影响。随着网络校本教研的的逐步推广和展开,各个学校也需要制度相应的更加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对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同时我们也认识到:

部分制度的设计重结果评价,轻过程管理,导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功利性倾向,并没有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认识校本教研的地位与作用。

对校本教研体系的整体性认识不够充分,各项制度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如何处理化解上述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及本课题实施过程不断认识和加强研究的重点。

附:关于校本教研活动

关于校本教研活动的调查

亲爱的老师:

您好!

我们是《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已通过????批准立项,现进入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为了解您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看法和要求,我们制定了关于校这份问卷,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您的作答将为学校校本教研管理部门进行活动规划、制度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此,我们既感荣幸也深觉责任重大,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问题一:你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究活动有必要吗?

问题二:你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吗?

问题三:校本教研只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不必要参加,这种想法对吗?

问题四:你通过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提高吗?

问题五:你认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多项选择)

问题六: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你希望自己扮演怎样的角色?

问题七:你希望开展何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多项选择)

问题八:你对校本教研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第二篇:浅谈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金一 文章来源:吉林延吉延边州教育学院 点

摘 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研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下,教研员要改进教研方式,关注教师发展;转变职业角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发挥自身职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研员;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教研员,又称基层教育教学研究者,既非教育实践者,也非教育理论专业研究者,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教研员除了要完成原有的职能外,还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改进教研方式,关注教师发展

在新形势下,教研员要改进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练式”的教研方式,在原有的教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发展。1.聚焦校本教研,做好教师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关键因素。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通过自我对话、同伴对话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零散的实践知识。专业引领是教师发展的外部因素。在这一环节里,教师通过与专家对话,实践与理论对话,提升实践经验,归纳概括实践知识。对第一线教师来说教研员是零距离的教学专家,教师离不开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教研员关注校本教研,有效地进行专业指导,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推进器。

2.深入课堂教学,为教师发展雪中送炭

教研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惑,为他们雪中送炭,根据学校的课改实际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专题培训与指导、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教研员的根在课堂,只有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同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员,还是一线教师,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形势,没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和成熟的经验直接拿来套用,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深入教学实践,走进课堂教学,沉浸在其中,饱受浸润。教研员要通过深入调研,在与师生面对面的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在与校长们的交流中,认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研员应亲自“下水”试教,体验课改的寒温冷暖。教研员要把亲身体验与感受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

3.建立“教研、培训融为一体”的教研模式,适应教师发展

目前,教师培训的模式很多,但追求的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并能够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教研活动形式要以教师发展为本。首先,体现教师自主参与。在教师自主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促使教师亲自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其次,体现教师主动探究。教师的探究行为有利于教师了解教育科研成果,分析和确定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自己在专业中感兴趣的问题,并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次,体现开放、民主。教师敢于提出在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教研员进行沟通、交流、咨询;敢于质疑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得到解释和帮助。教研活动要冲破以教研员“说教”为中心的“经验主义”的封闭状态,改变教研活动形式主要取决于教研员的思想、理念、行为。

二、转变职业角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呼唤一线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也要求教研员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研员应由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成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

长期以来,多数教研员尚未进入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角色,只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研员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的“研究者”,既忠于并创造性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志,也要以研究主体的身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构建基于课堂实践的学术研究品格。在实际教研工作中,教研员需要克服重视学科知识而轻视课程理论的片面倾向,超越形态各异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课程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吸取营养,深化理论思维,以其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及教育教学行为。2.教研员应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而做出“教学临床诊断”,其鉴定依据是统一的课程标准,其鉴定结果被纳入校长的行政管理,其鉴定效应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故教研员形象在一线教师心目中成了威严的监控官。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释放教师的自由创造精神。教研员应当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和探讨,以真正促进教师向专业自主化方向发展。首先,教研员要与教师建立新型关系。教研员的职责在于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年长的教师走向风格化、骨干教师走向审美化。教研员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建立并强化专业发展的自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教研员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要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色和特长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而牺牲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要变教研员“一课定论”为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全程化发展;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引导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3.教研员应由共性化的课程规范者成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

过去教研员的教研意识总是被一套标准化的课程和教学大纲所主宰着,教研工作严格地规范着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导致教师课程流程共性化和普适化,以往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浅层次上。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挥洒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拓展课程实施的弹性空间。教研员要引导教师大胆、自觉地去突破种种清规戒律,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课程。无论是示范课,还是平常课堂教学,教研员应引导和鼓励所有教师突破既有范式,更新因袭套路,探索出“自己的课”,包括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的学科课程,学科综合课程以及校本课程,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教学。

三、发挥自身职能,为教师发展出谋划策

1.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教研员在教育行政机构、学术机构和教师之间要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一方面要向教师传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宏观要求,并把教学一线的有关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当好上级部门的参谋。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教学实际,开展各种教研、培训、评选活动,协调上下关系,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2.形成良好的学徒关系,为教师发展做伯乐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师,是教师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研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所以教研员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对他们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指手画脚,而是热心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做到对他们有求必应,同时要善于发现典型,精心培养,乐做伯乐,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帮助教师不断发展。3.敢于另辟蹊径,为教师发展开拓未来

教研员不能总局限于教材教法的介绍、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开展评优课、进行各种经验总结等老一套的工作思路上,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标新立异。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区域性经验交流、互动评课、网上交流、同伴互助、送教下乡,自我反思与写反思日记等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鼓励部分教师走专业化之路,开拓未来,早日成为教育教学名师或专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 2005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指出:“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质量一个重要方面又取决于教师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教研员在教研、培训活动中培训、专业引领以及教师自我反思。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研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师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我县自成立师训股以来。文教局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今天,举行首批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让骨干教师每年都不断充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在培训期间或县举行的县级公开课、展示课上,让骨干教师承担点评任务,逐步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应用能力;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把一些名额指定给敢于承担重担的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给他们更多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奠定更多的实战能力。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关系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大事。倡导在校本培训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形势下,骨干教师践行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就是骨干教师引领方向和引领作用的所在。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应该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虽然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自2009年6月已开始实施,但是全县中小学教师对其了解和认识的不够深入,为此概述一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含义、教师的成长理念和十项基本内容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含义、教师的成长理念和十项基本内容。

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本含义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指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每个中小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地。

2、教师专业成长理念

我们在座的骨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能力,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二)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我们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后要制定和中长期专业发展目标及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

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就是促进教师“学用一致”; 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就是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实践知识水平,不断自我反思,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

高中小学教师职业伦理专业化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和持续追求,大力倡导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例如: 郭玉梅同志是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教师,中共党员,今年34岁。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坚持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用心感染、合理引导,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尤其可贵的是,8年中她经历了5次开颅的病痛折磨,在人生最宝贵的生命面临巨大威胁时,她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怀着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依然顽强地带病坚持在工作一线,从未被病魔吓倒,以忠诚和执着书写着生命的传奇。郭玉梅教师曾说过:“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对忘我和奉献的最好诠释。

为了大力学习和弘扬郭玉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现将郭玉梅同志的事迹以附件的形式转发给大家,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

(四)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虽然我们骨干教师倡导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但更应该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六)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

(七)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

(八)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我们在座的骨干教师要切实担当起本校及乡镇导师的重任,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九)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

(十)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运行载体。

二、骨干教师的标准

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工作,骨干教师的标准大体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德,提倡为人师表,行为示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是学识和专业,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力,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为改变过去只单一实行国家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单

一、培养模式单一,影响了多层次、多元人才的涌现、桎梏了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局面,为了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国家课程包括那些?地方课程包括那些?校本课程你们开发了那些?以后有什么打算?

国家课程包括:(初中)现在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现在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

(校本课程”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如:《安全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地方课程;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设置校本课程,如:《美丽的窗花》、《魅力顺平》等,可立足顺平桃花、王氏庄园、尧乡故里等,如:桃乡地理——桃乡历史——桃乡经济——桃乡人物——桃乡旅游——桃乡文化——桃乡特产——桃乡管理。

三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四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

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五是注重积累和学习,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每月撰写一篇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来引导教师追寻的足迹,提高教师自我反省能力和科研兴趣,培养教师研究自信心,养成写作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骨干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

现在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留下精彩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

(一)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

(1)从形似建构这样的课堂。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造传统的课堂,已经提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通过观摩课例,研讨交流、亲自实践等形式,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人性张扬,场面热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角,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了教学的新宠,你真好、你真棒、你想说什么等教学用语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而当我们正在为自己的课改成果高兴的时候,一些学者专家和一些一线教师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质疑:课程标准研制中,缺乏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西方化”倾向严重,缺乏中国本土的内化,课程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教材城市化倾向严重,很多内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难道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问题吗?其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是以说代练,以动代思,以整合代学科,以形式代本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力普遍下降,学习的意志品质有所下滑。

(2)从神似中建构这样的课程改革的课堂。这种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体现和落实。我们需要高水平的示范课(“磨课”是优秀教师的专利),更需要常态环境下的真实有效的课,为此我们提出了“常态环境下落实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角,建立的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

我们提炼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学生参与,体验生成-----信息反馈,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维提升----深化提高,拓展创新。

(二)课堂教学策略:

(1)、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提倡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2)、目标导向策略:教学要有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举例说明)

(3)、学科为主策略:课程需要综合、整合,但是在学科教学的时候,应该有学科的味道,没有了学科的味道,还叫什么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学科教学以学科为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

是将来,都不会过时或者是错误,错误的是我们丢了西瓜,捡芝麻,有时连芝麻都没有捡起来,坚守住学科教学的主旨,把握住学科教学的特有魅力和规律,是学科教师教学的底线,一个连学科教学都教不好的人,还何谈学科间整合,以及课程的纵向综合。我们不否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突出学科教学地位重要的同时,也要给课程间的综合以及整合留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我们倡导的课程观。

(4)、“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成就了一些浮华之风,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5)、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现在各校有大量的资源,主要有图书室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课例、优秀教学论文、教学经验等)、光盘资源(每年购置几千元),卫星下载资源,由于受媒体中心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

(6)、适度的练习策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很多教师甚至不设计练习、没有练习,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

(7)、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我们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沉痛的教训。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教材为主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深度的解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智者,有

一句话讲与智者对话,自己也会变成智者。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课程,成为使用教材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出一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导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思而不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三)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好课: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为此,教师应清楚好课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意识地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1)、好课有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的知识,其实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

(2)、好课有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3)、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

(4)、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优秀的学生。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几多“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中进行专业成长,生成了自己的 教育智慧。

提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和鲜明的教学个性。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进而在成长为名师,就要走一条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磨砺的探索者之路,俗话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为名师更需要这样的磨砺和锻炼。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教学就是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地接近课程改革的理想和信念,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天地中,尽洒智慧写春秋!

四、骨干教师要成为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中的引领者

(一)用学习之源奠基起进行研究之基

进行研究和所谓的中小学科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毕竟不是像课堂教学一样轻车熟路,驾熟就轻,可复制,可搬运,可粘贴,科研和研究毕竟是以解决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显性的“科研成果”为价值取向,为此进行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了解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提出假设并加以加以验证,进而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必要的成果,因此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是进行研究和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如何学习呢?

(1)骨干者,必是善学者。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师者”“学者”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学问”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研究”之本,为“潜力”;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 之本,“学者”之本,为魅力。(如:《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与

实践》、《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新教育之梦》、《反思教育习惯》、《如何读一本书》、《与鲁迅相遇》、《美学四讲》、《生活的艺术》。

(2)骨干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要学习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学习身边骨干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3)骨干者,必是善实践者。大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专门机构的教育科研要“上天入地”,那么,中小学一线教育科研应当是“赤足走在田埂上”。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一要扬起旗帜,“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各项改革和实验的弄潮儿;二要坚定步伐,“让教育科研回到基础教育的娘家”。

(二)在行动中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坚守工作学习化。用“大教育科研”的眼光看,教育即学习,学习即科研。因此,一线教育可开展的首要原则是“工作学习化”------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教育当作科研,在科研中 14

教育。使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使“本是同根生”的“教学”、“ 教研”同步发展。

2、寻求问题课题化。“一线”的课题必须来自“一线”,并直接为“一线” 服务。让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一线教育科研要的就是问题化的课题和课题的问题化。因为一线教育科研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生成问题即生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解决。

3、提倡成果多样化。在很长时间,一谈到科研成果,就理解成狭隘意义上的写论文。其实生成成果的目的是要让教师激活研究因子,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学就是研究,教师与生俱来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即能够“传言”又能够“立言”的思想者。有了这样理念,就应该允许并鼓励教师不拘一格进行“个性科研”、“另类科研”。对于骨干教师,给“空间就是给发展”。提倡“成长即成果”,不管何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益于改善教育状态,均认为科研成果。唯有如此中小学科研才能够呈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成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伴侣!

我们骨干教师要通过四个平台(网络平台、展示平台、交流平台、科研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全方位保障,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实施“八个一工程”,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 15

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五、师徒结队引领,互助成长

我县自2008年9月与保定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文教局领导刘四代主席就顶岗实习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实习生与我县教育发展的双赢。不但为实习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良好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的作用

(1)顶岗实习解决了所在校缺编问题。缓解了师资压力;(2)顶岗实习给所在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顶岗实习生的到来促进了所在校教研工作的开展;(4)顶岗实习生的先进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下面我就河口乡西河口学区两期顶岗实习生工作做一回顾。(李微微、刘晓琳;董世潇、崔月;耿小伟、刘红伟、张帆)她们都是怀着两颗心——恒心、爱心走进了课堂,负责三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并兼四年级英语教学。

我校坚持以“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精神,开展了实习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我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指导教师为成员的 16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生的督导、检查、管理工作。

二、教学管理

1、校长、教导主任及指导教师每周对顶岗实习生听课,做到了及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通过指导,我校李微微、刘晓琳;董世潇、崔月真正做到了从会学到会教、由教会到教好的良好效果。

三、成绩

三年级在本乡获前三名,董世潇、崔月、刘红伟都获得优质课荣誉称呼,董世潇的四年级英语在本乡获第一名。

总之,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师徒结队,不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去年,我县新招聘一批特岗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了使特岗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以促进我县教育快速发展,我县文教局师训股和继管中心于2010年4月28日对62名特岗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在顺平县逸夫小学进行。本次培训以抓特岗教师基本功为重点,提高特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全面贯彻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说课、听课、点评、指导、讨论等手段,促进特岗教师业务文化水平快速提高。培训形式是专题培训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示范观摩与点评讨论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实践相结合;说课、献课与专家讲座相结合。

本次培训是在文教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师训股周密组织、继管中心精心指导、逸夫小学积极配合下进行的。师训股崔新福股长亲自组织,周密安排布署;继管中心主抓业务的杨瑞良副校长和教务处李振栓副主任带领继管中心7名教师到会指导。培训开始,62名特岗教师按语文、数学、英语分三组听了逸夫小学三位骨干教师老师的示范课,分别是:薛丽娟老师上了四年级语文第19课《生命 生命》第一、二课时、吴雪娜老师上了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周丽娜老师上了三年级英语第18课《New and Old》;课后,按学科分组进行说课、点评、交流、总结等:首先由上课的老师从设计思路和意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本课的成功和败笔等方面进行说课和反思;然后由继管中心和教研室的老师从总体到细节、从三维目标设计到目标达成效果、从老师基本功到师生互动、从过程环节到时间安排、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法、从课堂容量到课堂气氛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了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寻访;接下来所有听课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由师训股的领导进行总结,向讲课的老师表示感谢,对特岗老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本次培训,针对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训教师热情高,学习认真,受益匪浅,效果显著。通过培训,这些特岗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们也进一步熟悉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了解了说课、校本教

研、课堂教学等环节的基本实施方法。这次培训对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我县各科教学中坚力量起到推动作用。

新教师的成长迫切需要校内、县内成熟的有经验的校级、县级或省级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带教。因此,提倡由县或中心校真正启动“师徒结队”活动。由一位骨干教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骨干教师。在“师带徒”的过程中,采取“四课联动”引领的方式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甚至成为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速了成长步伐。

六、骨干教师要成为网络交流的引领者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让先进地区的的教育资源,通过国家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传

送到最需要的边远地区,使教育资源达到“优质化”、“近距化”、“实时化”(指导思想)

文教局于4月20日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欲通过远程教育让教师掌握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和光盘技术,弥补教材,认知缺陷,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缩短城乡差距,减少资源浪费,达到资源共享。

骨干教师可利用有利时机在教育区域网开设交流板块,这样,骨干教师不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无拘无束在交流平台上,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体会,问题及困惑等与教师互动交流,还可以将吸引更多的普通教师参与,这样既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与更广泛的群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个机会,有助于骨干教师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各位老师:我们既然是被教育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我们就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如此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践行的是为孩子幸福人生而奠基的事业,我们的心还小吗?我们发展的舞台还不宽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就让我们在顺平教育的蓝色之海中遨游!在顺平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吧!竹杖芒鞋轻胜马,只管攀登不问高,当我们在教育的沃土上尽洒智慧和激情的时候,也就在此书写着自己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第四篇:论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论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校长领导力内涵和类型;其次, 说明了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诸如:思想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最后,提出了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作用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关键字: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一、校长领导力概述(一)校长领导力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校长角色的内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作者认为校长领导力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校长个人和团队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通过决策、激励等来吸引和影响师生员工,以培养高素质发展性人才、促进学校发展和超越的能力。校长领导力是一种以学校和师生员工为基础、以校长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校长领导决策和激励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校长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壮大、和谐校园的发展,还有利于党在学校的领导执政能力的增强乃至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校长领导力的类型及其关系

由于人的变化可大致分为思想、情感和态度、行为三个层面,所以,我们也把校长影响力的对象分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校长影响力发挥的方式,在“规范——转化”的谱系中可以有命令、教育、感召、唤醒、促进等。萨乔万尼(T.Ser-giovanni)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五个层次,这对于校长的领导力有很强的解释力1。卓越的校长领导力是以象征领导力为核心形成的合力。

上述五种领导力各有不同的指向和功能,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长领导力的解释框架。在萨乔万尼看来,技术领导力和人际领导力是基本的、较为普适的领导力,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能力;而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1 Sergio vanni,T.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4-13.是情境性的和因校制宜的,是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独特价值的领导力。它们是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这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需要与时俱进切中教育发展命脉的校长的引导;而只有具备了统筹管理大局的能力和富有深厚人文情操的校长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大动力。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教育领导力是引领学校走向卓越的基础。它们的缺乏不能使学校走向卓越,但是,仅仅有这些领导力也不足以使学校走向卓越。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有可能促成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替代旧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走向卓越的领导力的核心。但是,它们的缺乏并不会影响学校基本的效能。

二、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激励力量,直接引领并指导着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路人、先驱者和领航员。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内表现出来。

(一)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理念的引领力

叶澜教授将“专业理念”定义为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决定着校长对教师、学生的态度及为教师学生发展的方向。校长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要比教师更提前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比教师更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他深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航标,校长的专业理念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因此,校长首先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者,引领教师主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教师能够达到自觉自主地发展。

(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

政的领导”。除了校长要要懂得教育规律,带领全校同仁按照教育规律灌输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之外,校长要有能力将他们的策略性的认识概念化,使其成为大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且公开接受。身为教育者的校长,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反思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科内做出专业判断,获取高水平的话语权,通过领导力让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标准,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从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三)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驱动力

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活动,这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只有高质量的决策和高效益的管理,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专业技能。

(四)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固守力

专业伦理是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校长服务角色是基于专业伦理并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在管理走向服务的今天,校长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鲜明独立性的教师。作为校长服务的客体,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整体性、现实性的特征。校长要确保全方位立体式为服务客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服务。

三、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一)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

校长领导力通过与教师所共同价值观和不同类型的保障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1.共同价值观:校长领导力之教师发展实现的场力

校长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等因素来影响教师专业

发展,既是校长完成了从准专业向专业阶段的转型和发展,又是校长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沟通价值”,而正是这种“沟通价值”,才使得校长的领导力化为一种无形的场力,激励着教师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事业中去。

2.保障支持: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应该包括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管理服务保障因素。(1)物质保障因素是影响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激励力量。物质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条件,它也是影响校长实现其领导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校长是否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2)精神保障因素是决定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动力信念。由职业压力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3)管理服务保障是制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条件要求。学校更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追求的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校长的人文关怀程度、管理服务的理念、管理能力会直接作用于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挥。

总之, 教课专业化发展中校长与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校长领导力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则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二)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制实现的促进路径

作为一校之长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要把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排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充分发挥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1.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校长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来让教师得以发展。校长可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法,比如对培训成绩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增加奖金、福利待遇等。校长可以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任何外部的努力都必须转化成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内化为教师个人的品质。

2.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

校长有责任加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的提升。校长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对策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校长要定期向教师传授抗挫折能力的办法,增强教师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学校目标要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标贴近教师的实际,又适当增加了难度,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使教师产生自我设计的工作动机,会大大激发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

3.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

为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一方面校长应该坚决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校长应该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新举措。校长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校长给予教师发展的自主权,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快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校长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校长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参考文献:

[1]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陈庆.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下), 2011,(01).[3] 师晓星.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8,(04).[4] 马龙海.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方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1).[5]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03).[6] 王磊.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与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7,(06).[7] 赵明仁.论校长领导力[J].教育科学研究, 2009,(01).[8] 孙倩.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缺失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9] 邱心玫.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8.[10]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08).

第五篇: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

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

[摘 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之一。从对微课的介绍开始,逐步分析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的特性与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效果,总结出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微课;教师专业发展;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微时代”早已悄悄来临。继“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短小精悍”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新名词频频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之后,“微时代”的大家庭里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微课。

微课,既继承了“微”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精、传播方式更广等优点,又与“课”这个大家观念中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在保持了通过师者传递知识的同时,又让迅速发展的网络与传播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不再英雄无用武之地。

微课有如下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若时间太长,学生注意力则会分散,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一节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旨在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考点等梳理得透彻,排除冗余繁杂的不相关信息的干扰,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

3)资源容量小:一节“微课”的视频以及其他辅助资源容量大小一般在50兆左右,视频格式一般为flv、wmv、rm等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视频格式。

4)资源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教师和学生都可流畅地在线学习和欣赏教学视频,也可方便地下载及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MP4等)上反复进行学习,同时也推动着移动学习的发展[1]。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要研究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有必要探讨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以下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解释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理解”,它“强调教师个体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其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从群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符合专业标准的程度,即职业专业化过程。

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现阶段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大因素为:1)教师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专业自主受到限制;2)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及心理问题较大;3)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高[2]。而微课作为一种特有教学资源,以及传统课堂外很好的教学辅助,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接下来将着重分析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微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

林崇德教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理论,认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考虑,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微课教学更有以下优势。

空间的随意性 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师生都框在“教室”这个设定好的教学地点,“微课”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地点和方式丰富多彩,教师的视频录制地点也显得随意得多。教师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在教室、办公室甚至家里等地点进行拍摄和录制,也可以坐在电脑前使用录屏软件进行视频或音频录制。这种更能释放教师教学方式的自由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更能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产生抱怨和倦怠。

方法的多样性 在短短的5分钟左右的视频里,对于不同的课程的学习需要分析,教师既可以通过最普遍的讲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概念知识,也可以通过演示法,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PPT、电影片段等,使学生在已有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再或是通过讨论法由教师引导问题,记录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讨论过程及结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思维,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而且相较于以往传统教学的全局式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于对重点、难点的突破。这使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目的,主线更清晰,逻辑性更强。

反馈的及时性 生活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教学过程也一样。但在录制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及时地获取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相比于学校里组织的听课与评课活动,微课的录制过程更能边上课边修改,最大程度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不会由于教学的失误和准备不充分而失去信心。特别是对新教师的锻炼能起到相当好的效果。刚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毕业生们,可能无法得到相对较多的机会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微课的录制,可以在累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再盲人摸象,而是在无数次的“彩排”中成长。

知识的准确性 对于志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知识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或者是教学行为的失误,经常会导致知识不能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甚至传递错误的知识给学生。虽然日后可能会纠正这个错误,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识很有可能会在某些学生脑袋里根深蒂固。而“微课”成功降低了教师传递错误知识的可能性。视频录制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反复地确认知识的准确性,在确认传输的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后,才呈现到广大学生的面前。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从而保证了教学能够在所授知识无误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交流的广泛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分享自己的教学智慧的同时,别人的思维也能够对自己有莫大的启迪。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但一种思维交换后得到的却不止一种思维。通过微课的分享,教师可以在网上获取最优秀的微课资源,更多的从教者可以进行点评和交流,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而教师自己也可以通过评论进行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从而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资源的丰富性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教学资源的分类和整合上也有它的优势。中国微课网目前收录了2万多个微课,分别按照不同的地区、学科、年级等类目来进行分类,提供评论和收藏,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这些微课视频中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的获奖微课作品。随着微课的迅速发展和平台的开发,更多更优的微课将很快会展现在大家面前,届时丰富的微课资源将会让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获得很大的提升。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微课的拍摄和录制过程使用了多种软件和工具,丰富与拓宽了教学手段,培养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精美的视频总会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冲击力。所以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资源,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拍摄和录制的能力作为基础。微课资源的制作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教师既可以直接使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对讲授类的课程进行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录制,又可用电子白板软件对演示类课程进行录制,还可用录屏软件对操作类的课程进行录制,等等。拍摄时灯光的设计、构图的选取、声音的调试等面临的问题也需要教师自己一一解决。对于以往只需站在讲台前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课的出现在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知识和教学工具,提高了教师的资源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涯寿命得到延伸。

微课采取独特的教学设计,明确与细化了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任务被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五类[4]。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类别,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微课不同于传统课程,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整、清晰地阐述和讲解完一个重点或难点。这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清晰,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最少的时间内,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合适的媒体,设计合适的策略,把一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不仅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了解得更透,而且要对教学设计考虑得更细。这对教师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资源作为混合式课程的组成部分,推动了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塑造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 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是颠覆。而微课资源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自学环节提供了充足的视频资源。因此,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贡献程度上,微课自然是居功至伟。当前正处于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需要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进行积极反思和批判扬弃,再依据教育的本质及自身规律进行变革,从而谋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入正符合当代教育观念的发展趋势,微课资源的丰富则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教育的改革关键还在教师,新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思想和理念要随之变化。而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的革新,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对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展望

教师专业发展在国内起步较晚,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也未必是坏事。不完善、未定型的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中国文化史发展中两次断裂注定了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以借鉴西方为显著特点。在借鉴别国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扬弃”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借鉴加继承到创新”的发展模式,将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5]。

近几年,微课资源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下一步要怎么走,是微课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大量专家学者关于微课发展的建议,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提高微课作品的质量,丰富优秀微课资源的数量。借鉴国外对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经验,最优秀的微课视频可以起到模范的效果,同时要加强教师微课开发技术培训,让微课资源向精品化方向开发[6]。

2)规划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7]。

3)视频资源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科、知识点等进行整合。首先是与现行的课程进行整合,再与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还要与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进行整合[8]。

微课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需同时进行,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微课资源丰富的同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能让微课资源的作用更一步多元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巨大贡献。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微课作为新教育模式下的产物,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微课更多的只是辅助教学和答疑解惑,并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随着微课的日趋成熟,在更好地融合多种教育理念后,笔者相信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61-65.[2]郝敏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兼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3]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8.[5]王彦力,等.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之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2005(2):44-47.[6]胡铁生,等.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61-65.[8]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下载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