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摘 要:《钢琴教师》是一部令人震撼、深思的电影,影片叙述的是一位叫埃里卡的钢琴女教师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导致心灵扭曲以及自身情爱变异的历程,从头到尾我们和埃里卡一样感受着来自母亲的压抑与控制,这种力量成为无形的枷锁,让埃里卡无处可逃。结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解析女主角埃里卡心理扭曲、情爱异化的原因,对于当前人们处于重重压力包围之下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钢琴教师》;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2001年,这部小说被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改编为同名电影,一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创立精神分析法。他的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本文试图结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理论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埃里卡性格扭曲,情爱变异的原因,对于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与自身、与社会的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寻找释放压力和需要的途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电影《钢琴教师》主要内容简述
影片以埃里卡晚归而导致母女相互扭打、撕扯拉开序幕。里面讲述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埃里卡不能够穿颜色鲜艳的时装衣服,不能够和任何异性接触,必须按时按点的回家,去任何地方都必须让母亲知道,和母亲共睡一张床„„无时无刻不处在母亲的监控之下,不能够越雷池半步。她的母亲如同她的共生体一样,她的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她的内心因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直到一个帅气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克雷默尔展开对埃里卡的强烈攻势,让埃里卡平静的生活起了涟漪,同时也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但是克雷
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默尔在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的时候,发现了埃里卡对爱情极其扭曲的心态。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导致克雷默尔疯狂的报复,最后选择了逃离。影片以埃里卡手拿刺刀刺向自己而结束,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展开,观众也被里面女主角压抑的情绪所感染。看完影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够平静,为影片里面细致地表现人性而感到震惊,同时也为女主角感到痛心和悲哀。
(一)残缺的爱
影片开始,一个穿着大衣的中年女人背着单肩包匆匆忙忙的回家,刚打开门,就被一个严厉地老太太质问去了那里,开始翻她的包,大声地怒骂,最终两人相互地撕扯、扭打在一起。这一幕让我感到无比地震惊,这是一个正常母亲对待女儿的态度吗?随着影片的展开,直到结束,才真正地明白开始的那一幕是情有可原的。整部电影,埃里卡的母亲时时刻刻监控着埃里卡,就像守着她的珍宝一样,一直盯着她,她将埃里卡视为她挣钱的工具,当作用来提高身价的资本,却从来不真正地考虑女儿的需要。埃里卡长期在母亲的监控之下,感受不到母亲真正的关爱,最终倾向受虐与自虐,变得性格扭曲,对情爱更是如此。整部影片,没有父亲的存在,只告诉观众,她的父亲是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医院。可想而知,在埃里卡的世界里面,没有父爱,她从未触及也从未品尝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中说,少年时期父爱的缺失是成人后精神分裂产生的原因,恋父情结的扭曲是对人性的阉割。的确,人性的残缺造成埃里卡性格的诸多病态。不正常的母爱加上缺少父爱,这是埃里卡扭曲的性格,异化的爱情观形成的最根本的渊源。
(二)异化的畸形情欲—施虐与受虐
影片从克雷默尔的出现,开始进入主题。年轻帅气的学生积极地拜师学艺,最早来最后离开,对自己才华横溢的钢琴老师产生好感和征服欲,开始展开对埃里卡的追求。克雷默尔出现之后,处处体现了埃里卡受虐和施虐的不正常行为。影片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第一,因为克雷默尔安慰她的女学生,她产生嫉妒,从而将玻璃碎片放到女学生的大衣口袋里面,导致无法弹钢琴。第二,回到家里,在浴室里面,用刮胡刀的刀片割自己的下体。第三,在给克雷默尔的信中她更是
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将受虐与施虐狂想强加在于男性心理,发号施令般将侵略性行为肆意挥洒,将男性心理肆意蹂躏。第四,影片结尾,音乐会大厅,锋利的刀刃在施虐与受虐中一一展开,让观者无比的纠结,对人性赤裸裸地揭露。
二、运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析女主角埃里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早期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创用精神分析法。他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涉及潜意识论、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本能论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佛洛伊德认为,所谓精神分析,“就是肯定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他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的本质就在于使无意识变成意识。他从无意识学说解释他的本能说和释梦学说以及人格学说的。本文将结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从无意识学说、释梦理论、本能论、人格论四个个方面解析《钢琴教师》中的女主角埃里卡。
(一)从无意识中解读埃里卡被压抑的本能
无意识学说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和核心。佛洛伊德曾经把这一学说作为精神分析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他将人的心理过程和实质归结为无意识。佛氏认为在心灵中除意识之外,还有无意识即潜意识的存在,无意识是心灵的主要部分,意识不过是无意识的分离部分、外部动作。无意识活动最主要的是人的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举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就组成了无意识的内容。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寻求各种时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从而寻求满足。意识、前意识对无意识的抗拒造成了压抑,使本能冲动不能冲出无意识,不能侵入前意识。同时,佛氏认为,本能冲动由于自我压抑而成为心理结构的底层,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一种变形的方式进入意识领域,时刻寻找发泄的途径,如果无法释放,心理状态就会失衡。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压抑和变态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欲望长期得不到恰当的宣泄,就会导致扭曲和变态。影片中埃里卡为了宣泄被压抑的性欲竟然用刀子割自己的下体,在遭到了男学生克雷默尔的拒绝后,竟然在母亲身上亲
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吻、撕咬。故事的最后,埃里卡把刀刺向自己肩膀的一个地方,让鲜血涌出来。埃里卡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所压制,于是形成内心冲突,进而产生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二)梦中寻求释放欲望
释梦的理论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探索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条基本途径。他认为梦是人类无意识复苏的最好温床,梦是人的无意识被“压缩”、“替换”甚至“扭曲”后的结果。如果说夜晚做的梦是人无意识的体现,那么白日梦就是人的意识对不满现实明目张胆的篡改了。换句话说,白日梦实则是人释放力比多欲望的梦幻国度,人可以由着自己的意愿,对自身现状在幻想中进行涂改,借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埃里卡被压抑的欲望就表现为施虐受虐性幻想。在写给克雷默尔的信中,埃里卡将她压抑已久的愿望,也就是施虐受虐的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希望克雷默尔帮她实现这个多年的夙愿。她的这些施虐受虐性幻想像是一个大水库,盛满了她备受压抑的力比多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她收集各种施虐受虐性工具,慢慢等待理想中的施虐受虐性伴侣的出现,等待梦想成真的那一天。带着这样的性幻想,自残成为她最好的解决生理问题的途径。事实上,她在自残过程中所享受的快感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性高潮,她的性幻想的暂时满足才是她所有快感的来源。
(三)爱与毁灭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在人的一切行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本能,建立了以性本能为出发点的本能论。①他认为决定人的行为最终的、最根本的动力就是人的原始本能。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即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而达到目的则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佛洛伊德在晚期的著作中将本能由两类变为三类,即自我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又将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归于生的本能,这样形成了本能的两极性。生的本能代表爱与建设的力量,其目的是生命的生长与增进。死的本能则代表了恨与破坏的力量,其目的是死亡 ①张传开、章忠民.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99页.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或者回到无生命、无机物和生命解体状态。佛洛伊德提出两极性本能的假设,是由于他对他虐待狂和自虐狂的研究引起的。他虐狂是指对性的对象加以痛苦而得到性的满足,自虐狂则是借助受痛苦而得到性的满足。佛洛伊德将生本能中的性本能称为力比多(libido),认为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同时,他认为人的性欲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压抑了这种欲望,就会出现性变态的倾向,影片中的女主角埃里卡年近40了,但是一直被母亲监管,不允许和异性接触,对男性的渴望以及被压抑的性需要得不到很好的发泄,只有寻求其他的途径,比如影片中埃里卡在小店里面观看色情电影,在高架桥的停车场偷窥别人寻欢的场景,在家里的浴室里面自虐以及对克雷默尔提出的各种变态的要求等等,都体现了佛氏理论中对性本能的压抑。佛洛伊德认为与生的本能相对立的是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代表一种破坏的冲动,死的本能转向内部,便是自杀,假如转向外向,结果便是仇恨或侵犯、谋杀。他将施虐狂看作是死的本能的代表,自虐狂证明自我破坏倾向的存在,他虐狂则转向外方。自我为了避免那种自我破坏的倾向,免得毁掉自己,就会毁掉别的东西和人。影片中埃里卡就是一个典型的施虐狂,不但自虐,而且寻找方法虐待别人。影片的最后,埃里卡将刀刺向自己的时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自虐的倾向。
(四)人格的强烈冲突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它由3个子系统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健康人的身上,这3个子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和环境发生作用,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愿望;反之,如果3个系统发生严重的冲突,难以协调,人就会初入失常状态,他既不满意外在的环境,也不满意自己。埃里卡身上体现了就是人格中的3个系统被打破了,难以平衡,才导致她性格的扭曲,对爱情的变态要求。本我也称伊低,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欲望所组成,肉体是它的能量源泉。本我的唯一机能是直接释放心理能量或降低紧张,并由此得到快乐的满足。佛洛伊德将此称之为快乐原则。而自我则是从本我中分化的,通过幼儿时期父母的训练和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从而按照常识、理性和逻辑行事。佛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录属于这个自我。”①自我遵循着现实的原则,它是理性的,能够审时度势,会选择适当的对象和途径来满足伊低的本能冲动。它的能量来源于伊低,且是为伊低服务的。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所组成,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所奉行的是理想原则,一部分发源于无意识,一部分是儿童与其父母的情绪联系及其他自我理想的产物。超我是人的道德法律,它发源于自我,是儿童受了父母的道德标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超我是对伊低的压抑而形成的,它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伊低。埃里卡的本我驱使她渴望异性,去感受和体验性爱,追求自己的快乐,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可是,从小缺少父母的指导,加上母亲极其严格的掌控,让埃里卡将自己真正的需要隐藏起来了。在弗氏看来,超我的存在让人类力比多欲望的满足永远只是海市屋楼。一旦人类遵循本我真实的意愿,自我就开始了无休止的炼狱,超我喋喋不休的责备和本我无穷尽的欲望将自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作为高高在上,追求艺术的钢琴教师,社会给予的符号和光环,以及自我内心的道德感,将埃里卡心中的欲望强力的扼杀住了,埃里卡只有通过自虐和他虐,寻找释放欲望的突破口。
三、破除压抑,走向自由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一个精神状态良好,性格正常,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受教育者才可以接受教育者的正确引导,达到教育的目的。当代社会,由于学习、生活的压力,受教育者整日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中而难以自拔。在周围的朋友中,经常听见朋友抱怨生活的不愉快,学习的不顺利、人际关系的冷漠等等,从中可以看的出来,受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趋向于恶化。佛洛伊德是在神经症医疗实践中,通过临床病理学案例的分析,创立的一种以无意识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和核心的精神分析学。他从人的精神世界,即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特别是性欲冲动中去说明各种病态社会现象和社会各个阶层的苦闷无聊、消沉颓废、悲观失望等没落情绪,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
①(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译.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6页.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钢琴教师》中的埃里卡就是由于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导致到中年之后,人格的混乱,性格的扭曲。要想让受教育者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家庭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首先,家长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舒适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培养孩子热情、活泼、乐观、善良等个性特点,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有利于孩子不断地求索和创新,同时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父母教育影响力的发挥。其次,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家长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理念,转变对成功的理解,切忌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孩子头顶上面的光环,而不注重孩子整体的发展。最后,家长要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态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家长要爱孩子,但不能盲目地、失去理性地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孩子,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但不能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二)学校方面
学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帮助受教育者拥有一个良好心理状态的地方。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同时不断加强对受教育者的适应性、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明白: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其次,对于任课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于自卑、孤僻的受教育者更要留意,及时的对这些学生给予心理辅导,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最后,要对出现异常行为的学生及时关注和帮助,进行疏导和沟通,以免酿成悲剧。
参考文献
[1](奥)佛洛依德.杨韶刚译.佛洛依德之精神分析论[M].百善书房,2004.[2](奥)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宁瑛.郑华汉译.钢琴教师[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欲望的压抑—《钢琴教师》的精神分析
[3]张传开、章忠民.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4](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译.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5]张蕾.权力与欲望的迷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8.[6]童媛华.失落·涌动·觉醒—《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D].湘潭大学,2013.[7]吴莎,李鸽.被压抑的欲望—《钢琴教师》精神分析[J].电影评介,2012.[8]郑坤 以爱为名潜藏的扭曲人性—耶利内克《钢琴教师》的人物分析[J].大众文艺, 2010.[9]蒋丽.畸形的共生体—浅析耶利内克小说《钢琴教师》中的母女关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10]栗萍.一个前俄狄浦斯孩童的完整身份—《钢琴教师》埃利卡的身份[J].世界文学评论,2006.[11]罗蕊娜,刘黎黎.权力欲望下的宿命判决书—析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人性的异化[J].安徽文学,2008.[12]陈健.扭曲的人性 变异的情欲—浅析《钢琴教师》爱丽卡的性变态心理[J].魅力中国,2010.[13]张学东.人性在长期的压抑监视下扭曲分裂—略谈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的自虐与施虐倾向[J],2012.[14]刘华.父性缺失的角色混乱—析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J].北方文学,2011.
第二篇:精神分析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 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 并由此形成情结是后来一生各个发展阶 段上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自我中的表现, 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症状。比如发展观点, 如果哪一个阶段发展不力, 就可能在那个阶段留下情结对个体后来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再比如适应观点,自我防御机制不良, 就可能产生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以及道德性焦虑。精神分析的几种理论是针对改 变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构造而设计的。在这一过程中, 病人要努力解决他们自身内部无意识的冲突, 并发展更多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旨协助求助者能够去 发现性行为的潜意识。并且认为其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所支配, 精神分析学帮助他们了解过去,以便了解现在, 从而解决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6、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让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自由联想, 可以借助投射测验, 把内心的念头和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投射来了解当事人现在行为的现象。当要求病人作自由联想时, 他们意识、无意识里产生的一切有关事情都被咨询师所斟酌。自由联想的内容可能是身体的感觉、情绪、幻想、记忆、近来的大事件等等。
7、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指向被测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 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 自由地表现出 他的反应, 分析反应的结果, 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 主要探讨个体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五、评价 精神分析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研究方法, 它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发掘各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关系, 而它的医疗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使求治者借助于医疗家的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由于精神分析疗法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紧密联系, 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比其他心理学派显得更富有生命力。
精神分析的咨询效果来看, 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 它使咨询师可以进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发现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解决其矛盾与冲突;其次, 人格理论, 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 但却开风气之先, 使得许多学 者借鉴它的精华,发扬光大, 并弥补不足, 以后的大多数心理治疗理论是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衍生出来的;
再有, 精神分析从早期经验、病例史, 从人生的各个阶段发展来了解, 它的理论又是相当周全的。神分析疗法把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追溯到一个人早期生活经验, 特别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经历 , 让求治者认识到当前的病态与幼年经历的关系 , 帮助求治者克服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的幼稚行为, 这对心理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比较艰深, 学习不易, 需要耐心多下苦功才行。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意义和贡献还表现在 它对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上。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对以后的一些相关心理疗法 , 例如荣格的心理分析法, 云恩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 约翰罗森的直接分析法, 以及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某些疗法, 包括中国学者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等, 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神分析理论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它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认为症状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因此, 精神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使之意识化。就是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无意识的症结所在, 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 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 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 使症状消失。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效果关键在于咨询师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它也比较主观,太注重病理性的因素, 不够科学。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重视纯生物转向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精神科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新药费用的昂贵等因素,精神分析疗法显得相对经济和实用 , 精神分析疗法毕竟属于深层次的对因治疗 , 一旦有效便可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治愈。而且在改良的精神分析疗法中, 病人也无须一定要睡在躺椅上, 且每周只需会晤1一2次, 每次一个小时, 并能够在3一6个月内获得疗效,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精神分析疗法过于费时费力的弱点。因此, 对精神分析疗法取其精华的学习和研究, 对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篇:钢琴教师工作总结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4篇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1
20--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也是幸运的一年,我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从事了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工作上不断地总结,自我感觉有所提高。生活中有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陪伴,使我更加充实,回味起来,真是感谢上苍对我如此眷顾。
一、在教学上个人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创新,寻找最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和沟通、交流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爱学习、爱弹琴、爱唱歌、爱跳舞、爱表现、爱老师、喜欢我。我通过实践得到了一定的收获,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让学生“爱好”,让他们爱上我、爱上我的课。
1、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修炼自己的脾气,使学生想亲近你但是又敬畏你。
2、使自己有一把强有力的刷子,修炼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觉得你知思涌泉。
3、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中学、乐中练。
4、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表扬和夸奖学生必不可少。
二、课堂上的教学:
为适应学生们年龄不断增加,阅历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我遵循因材思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1、将学生分为几大类,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2、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采取帮扶教学方式,学习能力强、快的学生,带领其他相对落后同学一对一强化练习和帮教。
3、在弹奏乐曲时,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反复强调,难点强化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能力大大增加,对音乐的记忆里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4、在演奏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演奏中来,我尝试着让一台领奏的钢琴声音响起来,这样也保证了没有同学滥竽充数,也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5、课堂练习时教师来回巡视检查,走到每位同学的面前进行单独讲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课后的教学工作:
我明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课后是需要下苦工,费心思的。需要学习+探究+总结。
1、多问,多问问自己的同行,问教学方法,问教学中所出现的困难。
2、多听,听取老一辈的意见,听取教师好的方法,听他们的好点子,听他们上的课。
3、多沟通,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4、多反思,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学生所反应的问题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明白自己的不足。
5、多交流,与老师们多交流,与教师们畅所欲言,在他们睿智的谈吐中,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好想法,好点子。
四、自身收获方面
1、对“爱”的教育理念认识更加深刻,能够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课堂上及课堂下,课堂中大加表扬学生的力度,课堂下与学生的交流得更多,师生感情进一步融洽,学生多把自己当成大朋友,每次上钢琴课之前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作为教师更有种满足感,自己也将再接再厉,来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确保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乐趣,学有所成。从内心喜欢钢琴是学生们学好钢琴的动力和前提,因此从自己本身入手,注重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巧妙的运用精彩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学生们能在快乐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学习。乐曲的设置上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旋律动听优美,学生们接受速度快,对钢琴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自身交流方面:通过与学生课后谈话交流、微信聊天及留言,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并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展望20--新学年,我充满了信心,坚信20--教学工作一定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乘着20--年的沉甸甸的期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7、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钢琴教学并不困难,但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的,我坚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以后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4
时光飞逝,转眼间,培训工作即将结束,钢琴班学生通过今期的培训,基本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现将本期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钢琴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培养要求,直观地进行细致的示范讲解,指导学生正确练习。教学形式以教师示范讲解为基础,以学生独立勤练,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听奏指导为主,以此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训练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敏锐听辨,准确及时地判断学生的弹奏情况,评价学生时应持肯定与认同的态度,及时反馈矫正,抓住重点,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钢琴技能就会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以致流畅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本人的教学方法普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钢琴基本功。
通过钢琴基础教程的学习,每位学生能基本掌握断奏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连奏的训练,每首练习曲强调高抬指练习及整个身体的放松,但还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加强训练,并且结合一些简单的儿歌伴奏把所学的技能应用在实际教学训练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期的学习,每位学员都会双手演奏。
为了把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现对本人提出四点要求:
1、需要对学生的性格及音乐上的特点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和老师主动沟通的习惯,有时甚至需要对于家长的态度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了解学习音乐和钢琴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需要对音乐美学和演奏技巧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再课堂上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生引起共鸣。
3、一定要坚持互动教学的原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定制不同的教学计划。
4、认真对待,需求分析。从上至下,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总之,在这学期里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从原来的不认识五线谱到现在能熟练的弹奏乐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做到认真掌握,积极努力,希望在下学期里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5
20--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爱情有了美丽的结果,工作上更进了一步,生活上更加充实,回味起来,真是感谢上苍对我如此眷顾。
(一)教学教研方面
1、本学期一开始,综合组全体教师就在教务处亓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每周二晚上的教研活动进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工作的实施,从教案的规范写作,说客、评课的详细解说到每位教师现场上台示范,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也让自身的教学更加规范严格。
2、钢琴课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年龄不断增加,阅历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过去的基础上,每个班级都有7-8人都能胜任班级小老师的角色,因此将这些同学分散到每节课上,带领其他同学通过高效率的不断重复强化练习,让每一条乐曲都能坚持每节课练习上百遍,孩子们双手的协调能力大大增加,对音乐的记忆里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在演奏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只让一台领奏的钢琴声音响起来,这样也保证了没有同学滥竽充数,也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负责来回巡视检查,走到每位同学的面前进行单独讲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3、钢琴兴趣班:本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兴趣班请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钢琴演奏会,让家长切实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小同学学习了五首乐曲,提高班同学能够独立自主的识谱并独立练习,钢琴学习逐渐步入自主、正规道路。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每名学生的学xxx度逐渐拉大,采取了分层教学,印制了大量不同层次的乐曲供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奏。每个月初,每个兴趣班下发当月兴趣班教学计划,分四周详细注明教学内容,后期还采取了给每位同学填写具体学习情况的评语,同时收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便于及时整理和反馈信息,更好的促进了家校的`和谐交流。
4、先后开展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轮流执教、家长开放日之前的试讲课反复听课评课,家长开放日讲课,教案的整理收集,都在集体听评课的基础上,上课质量有了显著进步。
(二)综合组内工作方面
1、坚持每周训练升旗仪式中英语、汉语主持人,发音、语气及队形的训练,各主持人由轮流班级中的班主任选出,确保民主及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2、配合政教部门进行万圣节的彩排、训练各项活动。
3、策划组织一年级新生集体加入少先队组织,程序完善顺利,效果好。继续不断的加强课堂行为常规的培养和训练。
4、万圣节组织策划:主持稿的编写、四位主持人的训练,活动的整体策划及多项彩排活动,协调组内教师设计路线、节目的表演、面具的制作、鬼屋的设计、场地的划分等环节。
5、综合组每周工作例会:每周五上午8:00召开一次全体组内会议,就本周日常教学、兴趣班教学及常规工作进行督查及整理,对一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对下周工作进行部署,每周一位教师纪录例会内容,老师们畅所欲言,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好想法,好点子。
(三)自身进步方面
1、对王校长“爱”的教育理念认识更加深刻,能够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课堂上及课堂下,课堂中大加表扬孩子的力度,课堂下与孩子的交流得更多,师生感情进一步融洽,学生多把自己当成大朋友,每次上钢琴课之前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作为教师更有种满足感,自己也将再接再厉,来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自身家校交流方面:通过学生博客访问及留言,爱心桥的回复、兴趣班教学内容反馈、短信、兴趣班钢琴演奏会及每天放学后的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自己的教学成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展望20--新学年,我充满了信心,坚信20--教学工作一定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乘着2012年的沉甸甸的期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第四篇:教师钢琴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一)认识钢琴的基本知识,正确的坐姿与正确的弹琴手势。
(二)认识钢琴的唱名do、re、mi、fa、so、la、si以及音名C、D、E、F、G、A、B。
(三)简单的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入门。
(四)正确的学习、认识五线谱的构成和五线谱上的音在钢琴上的位置。
(五)要有弹奏钢琴的音乐感觉。增加音乐想想能力。
(六)严格乐曲弹奏的速度,培养节奏感。
(七)在弹奏钢琴入门后要注意钢琴节拍的强弱。
幼儿钢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首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是对玩感兴趣,孩子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如果不是玩,就会厌烦了。以引导孩子兴趣学习为主。
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计划
(一)教学引导
1、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小汤姆森》为基础,结合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例如:《高等师范基础教程》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首先:在指法的练习上,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
在初学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手指还发育不完全,比较软。很容易出现折指,弯指等情况,但不能以这些看孩子的手型是否有问题,在弹琴的过程中,大人的指法对于他们来说不能够完全适用。当然要是孩子出现明显错误还是应该及时加以纠正。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在初学钢琴的幼儿我选择的教材是【汤普森幼儿钢琴入门】,进行指法练习。并从7月份开始学习乐理知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乐曲:请弹吧《用右手》 《用左手》、《爷爷的大钟》。并弹奏新的乐曲《莫卡新软皮鞋舞》。《海军工兵》、《火车》培养幼儿兴趣,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性。
A、一下按照阶段性学习划分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拜尔》《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附近兴趣浓厚的乐曲
其次:注重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
成就感对培养幼儿是很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一种心理满足。当幼儿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时,就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感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钢琴的兴趣,促使幼儿再次学习从而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了,可以让他们弹奏有一点难度的乐曲。学习乐曲弹奏《玛丽有只小羔羊》《老麦克唐纳》。学习乐理知识认识附点二分音符,能区分高低谱表上音符。
除此之外,我也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建议并指导家长如何孩子的日常练习,例如练琴的时间、手指力量的练习、观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及漫画,如何欣赏音乐等等…一系列促进性的学习
最后:重视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和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学习钢琴并不是孩子们的意愿,而是家长们单方面并未完全明白孩子的兴趣所在。也有些家长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和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假期结束带领孩子把我们这几个月以来所学的乐理知识、所弹奏的曲子进行复习,并在兴趣班成果展上与家长见面,展示孩子们本学习内容。
第五篇:读《钢琴教师》
读《钢琴教师》
作者:(奥)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
译者:宁瑛,郑华汉 出版社名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作者耶利内克是对音乐很有造诣的钢琴家,但她的最高荣誉是在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她作家的身份更出名。我不知道这部小说的女主角钢琴教师埃里卡·科胡特与作者有多少相似之处,能写出如此让人烧脑、烧心的小说,可见她并非“普通”人。女主埃里卡在单亲母亲四十年的“溺爱”中成了“分裂人”,一面是外表光鲜,谈吐风雅,散发无限艺术气息的女钢琴教师,一面是慵懒至极,心理孤僻,钟情于自虐的单身女人。年轻英俊的学生瓦尔特·克雷默尔的出现,唤起埃里卡“爱”的冲动,但她畸形的心理和性虐让瓦尔特望而却步,看着瓦尔特搂着其它女孩儿远去的背影,她将刀深深插入自己肩膀慢慢走回家„„小说“另类”的渲染不单是为了博眼球,更多的是在向读者强制输入由感观冲击带入的人性思考——“爱与被爱”、“施虐与被虐”,无论是埃里卡与瓦尔特的“性”,还是埃里卡母女间的“爱”,都批判着扭曲的人性在现实中的普遍性。小说用文字堆砌起的人物间的“爱”非常畸形,看不到真情,只有伤害、残忍、自卑,读起来压抑、沉闷、挣扎。唯有读到对音乐的描写时,才能体会一丝鲜活,找到片刻平静。如果你有兴趣观看同名电影,一定要做好面对血腥镜头的准备。
水舞青风月
2017年4月20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