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与社会课程怎样评课
看学生的学:四种状态①②交往状态③思维状态即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④情绪状态即是否由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看教师的教:四个维度①组织能力②调控能力③教学机智④练习设计 关注教学目标,评议教学理念 关注教学过程,评议业务水平关注教学方式,评议教学能力 关注学生反应,评议教学效果
一节课,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该怎样去评一节课呢?我觉得应从三方面去评价:评参与度、评有效度和评教学效益。一是评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去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一节新课肯定有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是否达到了应有的学习目标?那就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知识的探索,是否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
如 钟老师这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都是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故事引入,巧妙设疑、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 参与了知识的探索,在相互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在学生自主掌握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后,教师进一步大胆让学生采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归纳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解决问题中去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
2、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
英国的何林博士说过:你把时间给予了学生,他就能够得到经验,学生也就会把他的经验发表出来,你不给他时间,他就得不到经验。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给他们充分的参与时间,拓宽他们的参与面,加深参与度。钟 老师的这节课就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学生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时,教师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实验,使学生想出了用“摆”的方法去验证 了它们之间的进率,这时候,教师并没有终止学生的探索欲望,而是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交流、探索,寻找更简便的证明方法,正是教师意识到时间和经验的交换,使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想出了应用面积公式计算的好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教学理念。我想如果钟老师在这环节中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效果也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是否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否体现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也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表达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 钟老师在学生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中,当肯定了“摆”的方法后,能让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相互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更简便的方法的热情,改变了 原来师对生的单向评价,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使课堂充满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同时,钟老师的课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评价有待改进,就这节课我们就有必要从学生操作能力,迁移能力,比较能力,应用能力,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学生的评价表,从而进一步形成学生的评价记录袋。
二是评有效度
一节数学课的有效度主要从以下这几方面来体现:
1、是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上课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如 钟老师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这些知识经验出发,先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新知作好 铺垫,然后让学生带着“小明住10平方米的房子大还是住800平方分米的房子大”这个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然后马上让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体验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就体现了教师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注重把数学知识置于具体的活 动情境中去学习的新理念。
2、是否有效地运用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法指导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铺垫——例题讲解 ——反复练习、形成技能,不少学生厌倦计算,学习变成了一个无奈、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题意的理解,还 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和概括规律性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钟老师这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用故事创设悬念,把教 材中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样一种“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研究性素材”,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合作去探索学习,并在探索中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方 法的创新精神,这样来处理旧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是否有效地进行课堂的调控
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可体现在是否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的环节是否紧凑,教学的容量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探究,能否灵活地使用教具和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语言是否准确、亲切,教态是否自然,整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
如 钟老师的这节课就能很好的使用生动的课件和实物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了重、难点,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增加了练习的容量,并增强了 趣味性,进一步巩固了新知。更难得的是钟老师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结构,使各个环节具有层次性、条理性,合理的分配好时间。三是评教学效益
从 教学效益上来说,我们期望的是以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如钟老师的课,能在课前为同桌准备好实验用具,从上课时学生的探索情况体现出这一材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巩固练习中,教师用课件准备了 多种形式的练习,从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浓,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高,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这就体现了教师准备材料的效益度很高。从整节课的效益看来,学生能较深刻地掌握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的成功所在。要是教师能在探索和 巩固练习中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相信这效益度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的生涯中,每位教师都有评课的机会,我觉得应先从宏观上作整体的评价,再从 微观上探讨每个环节。既要看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度,还要看教学的效益。以上都是我对这次评课的感想,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也应从这几个方面来把 握,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能避免重听轻评、敷衍了事,积极参与到评课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经常要面对评价同行课的工作,一节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究竟怎样评?评什么?与过去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1、评“目标”
新课程标准把一节课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评价一节课的“目标”是否完成。也应从这三方面进行。1.1评“知识技能目标” 新 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故在评课时要看教师能否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要求,能否做到目标不压低也不抬 高,要恰到好处,目标低了,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高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这两种情况都是一节成功的课不允许出现的。1.2评“过程性目标”
新 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实 验、猜想、证明等“感受教学”的目标是否完成;评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是否完成;评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教学 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教学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的目标能否达到。
1.3评情感价值观目标:
评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目标能否达到。评教师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兴趣、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等“情感、态度”的目标是否完成;„„
当 然,一节有合理创意的课,不一定限制在45分钟内完成,上述目标不一定要全部体现出来,这时,严格来说,我们不是在评价一“节”课是否完成,而是评价“一 个内容”是否完成,这一点在旧教学大纲背景下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是允许的,这是“大纲”与“标准”最大不同之一。
2、评“教学理念”
传统评课的最大弊端是以教论教,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只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行为,诸如教材的理解、知识点的落实、教学基本功等等,但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课者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评课的着眼点。
2.1评“生本”
“生本”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标准最的的特点是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是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本。因此,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点:要关注学生的学,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关注教师能否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学习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教学环境”;要关注班级中 的全体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主动思考问题;要关注教师能否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 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中去。2.2评“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只告诉学生是这样,没有告诉 学生为什么是这样,没有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学会生存》一书曾做出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极力思考,除了他的 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在评课时,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变化与发 展;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准确、有效,同时要考查在操作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要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 倾向;要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否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否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十分重视学生对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等的掌握是通过自己思维过程 获得的还是通过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获得的。2.3评“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提法在新课程标准下是不科学的。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 整堂课都是教师表演的教学是绝对不行的,教学中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双向交流。因此,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能否组织有效的“合作 交流”;要看教师能否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提问、消化;要看学生在合作中能否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要看学生在合作中能否增长才干,在交 流中能否尊重人、理解人。2.4评“”因材施教
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义务阶段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 面对每一位学生,力求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课程,而不是专门用来淘汰“弱势群 体”的“筛子”。因此,在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在课堂中是否出现盲目地求高求难或过分 地求细求全的现象;要关注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特长、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能否既保护“优生”的积极性,又善待“学 困生”,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2.5评“教学模式”
传 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提问、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虽然这种模式能使知识点得到强化、巩固,但其学习方式是单
一、被动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学习过程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缺乏亲身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形成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新课程标准 和新教材呼唤要有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而“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以上种种不良倾向。评课的重点应研究教师是 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还是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问题”中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研究教师能否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有所创新,使学 生对学习变得有吸引力。2.6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评课时,要评教师是否继续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不是不好,而是要看教师能否在以前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能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 导下赋予讲授法新的内涵;要评教师是注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注重“填鸭式”的教法;要评教师能否创新教学方法;„„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看教师 是否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而不是“主体、主导”。
3、评“教学个性”
所谓教学个性就是指教学风格、教学特 色,是教师的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升华形成的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最高境 界。在评论一节课成功与否,应该评论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个人特色,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价:是否有清晰、激情、幽默等不同风格,富有个性、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语言艺术;是否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巧妙导入新课的艺术;是否有富有艺术的提问、暗示、点拨、评价等;是否有流畅的过渡 艺术;是否有隽永、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结尾艺术;是否有无预定教学设计,而能根据学生反馈而临时机智应变的能力。
总之,有了上面的评课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领会,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备课,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听课评课体系,形成多元的听课评课目标、制定多样的听课评课工具,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信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那么,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呢
一、科学课程听课评课
解读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主要内容框架是科学课程听课评课的前提。
(一)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于科学课程的定位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课程定位为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就是平时的修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门课程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为什么要把自然课程变为科学课?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然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科学这个概念比自然包含的东西更多,科学包括了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这个定位,不是把知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才是最重要的。
2.面向全体学生。原来的自然课程在小学里经常会被挤掉。而且很多地方因为条件问题,就不开这门课,所以很多学校把科学课叫做“精英课”, 认为科学是少部分人学的东西。所以《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这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他的性别、天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及地区方面的差异如何,都应该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反对这种“精英式”的科学教育。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这是科学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资源,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孩子们很快就不喜欢这门课了,所以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问题是我们老师究竟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如果孩子们的主体性真正充分活动起来的话,那学习就是另外一种样子,可我们的教师在这个方面一直是有限的,为什么?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师道尊严。对于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老师们应该勇敢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和你们一起来探究”,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们真正的把自己的师道尊严抛弃了,和孩子们一块探究,那时候再看看学生,他的学习将会是另一种状态。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强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探究过程中间,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可能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当然也可以获取科学知识,并且可以领悟科学的本质。所以,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必须以探究为核心。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活动与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路可以这样走,还可以那样走,多种途径任你选择。
二、听科学课听什么
(一)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2001年6月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科学课,学生要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并能应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1.知识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看教师角色是否发生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
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不同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第一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第二个就是要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第三个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第四个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前面的理念在这一部分具体化,付诸于教学实践;第五个是开放的教学法观。也就是说,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和同学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险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三、评科学课评什么
(一)科学课程评课的纬度之一——学生
我国课程标准建议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可分为几个方面,科学知识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
对于评价领域的澄清,有利于评价标准系统的建立。但评价中这些方面不能是孤立的,实施在教学中运用具体的方法。
(二)科学课程评课的纬度之二——教师
教学行为评价可以包括课堂技能、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课堂技能包括沟通的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学设计包括教程设计、教材的选择与更新、教学资源的适当使用、教程与评课、特殊群体需要的知识、人力资源的使用。
教师素质评价可以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对教材的了解。了解教材需要专业知识准备、交叉学科的知识。学生行为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四、科学课程评课采用哪些常用方法
(一)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般方法
学生的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开放性测试
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体系的了解, 如让学生做概念地图、鼓励学生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不必猜老师需要什么答案。自我报告知识清单, 学生的自我总结。可以写在自己的学习日记中。
2.收集学生发展的资料
选择了评价的形式后, 就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资料。小学科学教育中,收集的方法可以有学生工作样例、行为表现观察、访谈与调查。资料有自我评价、教师观察与评价、同伴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证据。
3.分析学生的发展, 形成分析报告。
评语是对学生成就、潜能和不足的客观性描述, 一般要用激励性的语言。
(二)对教师评价的一般形式
研究结果表明, 有多种途径可用于评课:自我评课、家长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课、书面材料的收集与观察以及教学成果等等。
第三篇:怎样听课与评课
怎样听课与评课
尽管我们在说、听、评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针对性的学习,但目前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评课,评课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着边际,不分主次,随意性大。再者学习活动做了之后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大部分评课活动中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很少,存在有抓不住重点,深不下去,浅不出来,大而化之、轻描淡写的现象。
那么,究竟该如何评课?该从哪些方面评?该评什么?我做了一个梳理和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评教学目标。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重要尺度。看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准确、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教学环节中;看问题设置、教学方法、双边活动等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从学生答问、练习、小结等方面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二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简洁明了有独创性;教学思路层次、脉洛是否清晰;看教师在课堂上运作是否流畅自如。
三评课堂结构。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讲多练;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学习、思考、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四评教学手段。看教学方法、手段是紧扣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看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看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注重学生“学”的效率和学习效果。
五评教师基本功。看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看教师教态是否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看授课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看教师操作教具熟练程度。
六评教学效果。看教学效率是否较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看不同程度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是否解决。
第四篇:怎样听课与评课
怎样听课与评课
怎样听课与评课 摘要
听课、评课是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科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听课、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价
一、听课、评课是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科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
1.学校领导、教研组具体要求 2.多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3.教研、教学评选,教学交流,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课的种类:实践课、研究课、汇报课、选拔课、亮相课、推门课。听课后,总要对各堂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内容,做不同的评价。
听课、评课的作用: 1.研究教学 2.交流经验 3.宣传方向 4.评价教师
课堂上,可以反映上课教师的思想、水平、素质和课堂效果。
二、听课、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价 1.听、评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教学要求是否适度,是否符合课堂要求;(3)教学内容是否科学;
(4)教学容量:知识容量;思维容量。2.听、评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
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结构是否合理;讲例结合;板书设计合理。2)教学方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问不要指向性太明确;“虚假”的热烈气氛不可取。(3)教学手段:
多媒体不能仅代替黑板的作用,要用在实处。
使用多媒体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要形象化;有变换(活动);有吸引力,提高兴趣。
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多媒体,教具也很重要。(4)教学安排: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关键是否扎实,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安排应遵循几个基本环节: 引入;课题;新课;巩固;小结(主要内容,好的想法、过程、用处);作业布置。3.听、评教师素质: 1)教学态度是否准确;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学生做题时,教师应在下面巡视。(2)基本功是否达标;(3)应变能力是否强。4.听、评教学效果:(1)及时效果; 2)后期效果。
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对内容的理解。
三、听课、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素质的好方法。听课是评课的依据;评课可以促进听课。
听课有四“要”与四“找”: 要听、看、记、想。
找优点、缺点、特点、亮点。其中亮点可以是:态度、板书。评课有四“性”:
针对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要求。
理论性:从理论入手,提高层次。最好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依托。
激励性:充分肯定、鼓励教师的课程。时效性:对教师与教育有推动、促进作用。听课、评课的时候还要注意:
听课时,虚心接受评课教师的建议,不要急于解释。评课不带个人情绪。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评课稿(推荐)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学会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目标明。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如在和学生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
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非浅,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首先在导入上张老师利用自己的家乡荣成的美丽风光带给大家一种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画面让大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继而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处理垃圾/处理垃圾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在生活廷伸这一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各自的家,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了新知.在谈论了以上话题后张老师也用一首儿歌把重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更容易让住乱扔垃圾的危害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自己研究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新型教学理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遇到危险时应怎样远离如果在避免不了时应如何自救,这节课合理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