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社学年工作总结
国学社学年工作总结
一、社团建设。社团建立于2010年11月份,创始人为李梦婷同学,并由李梦婷同学牵头组建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由社长李梦婷、副社长周清、副社长李晓龙、经部部长李倩、礼部部长李晶梅、艺部部长曹天明、宣传部部长张婧、外联部部长杨利鹍等八位成员组成,社团初建,举步维艰,缺乏举办活动经验,所有事情做起来感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在大家群策群力下,理事会运作渐进佳期,虽然在初期出现了职务不明、分工不细、组织混乱等问题,但是,有问题就会有可以吸取的经验,在举办完第一次活动后,我们吸取经验,从场地布置、人员安排、部门分工到节目审核等,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有了这些经验,我社在三月份成功举办了成立仪式。社团建设在一次次活动和一次次会议中得到完善,理事会职能得到完善。
二、活动举办。2010至2011学年下半期,我社先后举办了成立仪式、坐聊茶道、闲话易经、滇院逸事征文活动和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活动,其中,滇院逸事征文活动是与其他两家社团联合举办,除此以外,我社还参加了云南省太极拳比赛开幕式和社联交流会,策划了嘉年华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我们认识到,想要丰富活动内容,做大活动规模,扩大活动的受众群体,需要的是社团之间的交流和互帮互助,需要的是社团间的资源共享,我们希望倡导活动无界限,从而也可以加强滇院社团的凝聚力。但是,这个学期已办活动的缺点是,缺乏深度,缺乏社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理事会在活动中的职能不明显,策划很多,但策划的执行概率很小,活动后的反馈信息不够,希望在下个学期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办出更圆满的活动。
三、新学期展望。新的学期会有更多事情和更多机遇。学校举办校庆是隆重的大事件,新生的到来会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社团应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为滇院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生活氛围和工作氛围都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抓住机遇,拉去外联,和其他社团促进交流与合作,办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活动做深、做好,使更多同学学习到想学习的知识,同时促进更多人对国学的了解。加强活动的计划性和国学性,在活动中历练理事会能力,提高社员修养,促进社员对国学的学习,促进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一学期,希望能将社团做更好。
四、社团换届工作。本学期六月份,我社进行了社团换届工作,通过笔试和面试对参加竞选的十一名成员进行选拔,最终确定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即国学社第二届理事会,旧的理事层自动成为本社监事会,以监督社团运作,确保社团换届顺利。新的理事会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更多的工作,希望在新的学年,新理事会能将社团做得更好。
五、附:社团年度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社共办了五次活动,且在社联领导下,与万卷书社、激流新闻社共同承办的“滇院逸事”征文活动历时半个月,征集稿件100多则。与其他社团策划了嘉年华,待下学期举办。1、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我社在主楼204举办了成立仪式,到场嘉宾有团委书记何俊老师和我社指导老师赵雪莹老师,社联主席和社联各位副主席,文新系学生会主席,此外还有其他社团负责人或社团代表出席了我社的成立仪式。
2、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我社在新楼105举办了茶文化坐聊,我社请张俊懿同学与我社社员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大家在风趣诙谐的气氛下,共聊与茶有关的中国文化,谈笑风生,茶风四溢。
3、2011年4月7日星期四,我社在新楼403举办了闲聊易经活动,我社请到张佐同学与大家做了关于易经的交流,卦象有乾坤,气象有阴阳,大家交流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知不觉时间已晚,大家也只能意犹未尽地结束本次活动。
4、2011年4月三日,在社联的组织和领导下,我们社团与万卷书社、激流新闻社共同承办了“滇院逸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系院级活动。非常感谢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社团联合会。此次活动由院办公室徐东明老师发起,在各社团积极努力下,至征稿截止日期,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各系各专业共一百多份原创稿件,并且在五月初举办了“滇院逸事”稿件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滇院逸事》一书已进入编排阶段,希望此书能成功出版。5、2011年6月18日星期六,我社组织了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的采风活动。
总而言之,我社团会在积极总结已办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每一位社员及社外友情人士的群策群力下争取将社团越办越好,发出自己的点点光热,为滇院作出贡献。
——国学社 ——撰稿:李晓龙
第二篇:国学社工作总结
09学年国学社工作总结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已接近尾声,真是感慨时间似流水。
国学社,从接手到现在,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我是主要的责任。
首先,说下现在国学社的规模,国学社一共十八人,其中大二有三人,大一十五人。大二中,分别是社长,副社长,财务部长。大一的由外联部,组织部,宣传部各个部长及干事组成。分设各部长一名,从大一干事中面试产生。
在本学期9月23号进行为期半天的会员入会活动。总共招收会员十五人,其中大部分是以人文学院为主,当然还有运管和汽车学院的大一新生。
坏事不单行,在制定了一份关于到良渚博物馆参观的活动策划书的情况下,本着和其他社团多多交流的思想,意欲和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社团一道前往参观,但刚好碰上贵社团换社长,只因此事而将策划活动延迟,也因此而不了了之。
11月份,在接到社联的通知,有幸到良渚博物馆交流有关三国文化的沙龙活动,活动发放于本社团的各个干事。但刚好在出发前的前两天,我寝室被查出有一例甲流患者,寝室被隔离了段时间,就此事情又作罢。
接下来一段时间,大规模的甲流爆发,学校面临被封校的危险,社团的一些活动策划全部中止。加上本身自己在班级里也有职位,所以很多事情加在一起,就把社团的一些事情给耽误了,我有愧于社长这一职务。
本社团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方面很不完善。在上届国学社成立的时候,由于社长的忙碌,在成立不久就换了一位。也就是此原因,国学社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正式的举办过活动。也就是说,在我接手之后,就是一个刚刚成立的社团一样,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在接手后,我直接在大一新生内部进行了面试,选举出三大部门的部长,分别是外联部,组织部,宣传部。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团,又主要由没有社团工作经验的大一新生组成的社团,在有很多新生性、原创性优势的同时也会缺乏一些老社团具备的条件,譬如,社团知名度不够大、影响力不够强、社团规模不够大、社团负责人没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等。
我会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内好好的处理关于社团活动等事情。
社团负责人:程峰 2009年12月31号
第三篇:国学社
做有国学底蕴的法律人才
(2009-1-5 23:43:58)
2008人大法硕教育与实践论坛 国学修养与法硕素质教育演讲稿
于 莲
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国学和法硕素质教育。国学这些年很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讲《庄子》,我们人大也设有国学院。但前天晚上我在宿舍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宿舍一位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却把我问住了。他问我:“你们先别说国学和法硕有什么关系,我现在还搞不清国学到底是什么呢?”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后来我跟他讲了一下民国时期国学和西学的争论,他问我:“那国学就是《论语》、《庄子》、《史记》吗?学国学是不是就是让大家背些古诗、《三字经》什么的?和现在到处在开的国学班一样?”我想了一想,我觉得,国学并不仅仅是那些经典,学习国学也不是要求我们都去背《三字经》、《论语》。当然该背的还是要背的,该熟读的还是要熟读的。我读本科的时候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的老师曾要求我们背一万首诗,一千篇文章,一百本书。很惭愧,我一项都没做到,所以我赶紧转专业学习法律了。但是当我现在学习法律的时候我有感觉到本科四年读文史哲专业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影响。虽然我不会背那么多的诗词歌赋,做不到出口成章,下笔有神,但我感觉,国学其实是给我一种熏陶,让我们有一些底蕴。具体联系到我们法硕,我想学习一些国学,了解一些国学,做一个有底蕴的法律人才,我们法硕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嘛!
说道国学给我们的影响,我想第一点应当是让我们有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了对自我的定位问题。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国内应当算是NO1了吧。虽然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但我们人大法学院的学生就业还是不错的。我看过今年刚毕业的这一届师兄师姐们的毕业统计,工作也都是很好的。那么在解决了工作,解决了生活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的定位问题,人生价值问题。我们将自己放在怎样的位置?这个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分析说清教徒的生活目的在于上帝。他们积极地创造和积累财富其目的在于成为上帝的选民。他们的价值在这里。那我们呢?我们的位置在哪里?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宗教的传统,那么我们怎样来定位自己呢?这个坐标点在哪里呢?康有为先生当年看到西方政治上有民主体制,精神上有宗教,所以也模仿着搞变法,并将中国的儒学进行宗教化,将孔子彻底脱人入神,拜为教主,试图建立中国人的宗教。所以有所谓的“保国、保种、保教”嘛!蔡元培先生则认为是美学,所以提倡美育,认为要以美育代替宗教。二位先生说的都很好,但我个人更认同另一种观点,中国人的坐标是历史的。我们的价值是在历史中实现的。中国古代史学很发达,很注重修史。每个朝代都有义务为前代修史。连元朝也不例外,虽然《宋史》修的不太好。现在我们也在修《清史》。这是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流芳千古、遗臭万年、“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价值在历史中实现,我么要修史让前人的生命价值的以体现。我们有历史的责任,对祖先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所以司马迁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宋代大儒张载谈及人生价值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这种价值坐标现在被严重破坏了。因为自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在批判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革”,我们不断地“打倒孔家店”、“推翻吃人的礼教”、“破四旧”、“批林批孔”,人们矫枉过正,在批判封建流毒的时候把传统文化破坏掉了。特别是我们大陆,由于“文革”,传统的价值体系被破坏殆尽,新的价值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们现在总是觉得国人价值缺失,没有信仰,道德沦丧,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国学在这方面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让我们有一种历史责任感,找到生命的坐标。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是五千年文化的一环,我们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的价值就在这里。
可能有些同学,特别是还在读的同学会觉得我现在还没工夫呢,找工作就够头疼了,生活不易,这些太远了。但我觉得不,大家还是应当读一读的,特别是我们法硕。我们本科都不是读法律的,大家转来读法硕,尤其是人大的法硕,更多的是因为人大的牌子,为的是用人大法硕三年来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所以我们更容易急功近利,更容易浮躁。那么读一些国学,让我们有一点历史厚重感,不那么浮躁,不是很好吗?
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离这些可能还有些远,大家生活的都不容易,压力也都比较大,说太多历史责任大家可能觉得沉重。那么国学的第二点影响就是让我们稍微能轻松的生活,生活得更加有情趣。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儒、释、道,所谓“六儒三佛一分庄”。儒家一般对责任,对秩序强调的多一些,要求我们积极入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这样子的生活比较郁闷,比较痛苦,总是忧。所以古人对佛学、老庄很推崇。比如说苏轼,一生仕途不顺,极其郁闷,但他有另一个天地去解脱,那就是佛法和老庄。否则哪有心情做东坡肉啊!佛学和老庄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任自然”。我们总是生活在重压之下,斤斤计较于现实利益的得失。我们要考试,要找工作,要赚钱,要面对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我们什么时候静下心来想想这些东西真的需要吗?我们是在追逐这些东西呢还是被这些东西所支配?我们有没有以自己生命的方式善待自己?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怎样来体认自然?怎样来认知自我,而不是想《庄子》里写的那个混沌一样被人每日凿一窍,结果和众人一样有了七窍后却“七日而浑沌死”。我觉得读一读国学很有用,读一读《庄子》,读一读《心经》,很短一百字左右,感受一下什么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一读《五灯会元》,感受一下禅宗的机警和智慧,生活会多很多乐趣。
第三点我觉得对学法律的人来说也很重要。学一点国学会让你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生动、优雅。我们都知道嘴皮子和笔杆子对于法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怎样才有好的口才和文笔呢?有人说逻辑很重要,对,逻辑对法律来讲很重要,逻辑是法律的生命嘛。但逻辑好就行吗?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良好的国学修养对于我们以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更加优雅得体的方式来表达是非常有好处的。平时可能不觉得,但当你需要的时候你会发现古人的表达实在太到位了。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重境界时引用的那三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还能想到比这更准确,更生动,更优雅的表达吗?连百度搞网络的都用这句词。
而且就算我们不去用这些,知道这些也是很有用的。2005年5月大陆为台湾造了一艘轮船“中华和平”号,下水的时候连战的夫人出席了,她当时引用了两句唐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贺。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当时有人撰文称这是连夫人“精心拟制的作品”,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如果说这两句诗有些冷僻的话,那么还有一件事就太搞笑了。我买了一本《三国志》,一个同学看见后对我说:“咦,《三国志》,小说啊?看完后借我看看。”我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们既然是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这种错误就不要犯了吧。
所以我觉得虽然国学和我们所学的法律联系不是很大,特别是实务性的部门法。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法律硕士,研究生,学学国学,对我们还是很有好处的,让我们做一名有国学底蕴的法律人才。
“刑不上大夫”,最早见于《礼记·曲礼》。这里的刑就是指法,从夏禹刑开始,经商汤刑、周九刑,到周穆王时期的吕刑,规定了五刑和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关殷商、周的史籍中并不乏大夫甚至比大夫地位高的贵族被判刑、处死,商纣曾醢(h i)九侯、脯鄂侯、剖比干的心,周公曾杀管叔和蔡叔,春秋战国时大臣被诛戮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可见贵族并非都不加限制地享有法外特权。不过,大夫以上贵族犯罪在诉讼程序以及适用刑法上是与庶民、奴隶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可以不像一般人一样出庭受审,可以赎刑或者缴纳罚金免除其罪,有的应处死刑的可以予以放逐,即使判处死刑,在行刑时也有别于常人。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属于贵族,不同程度上总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为了在被统治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不宜让他们终身带着曾受刑辱的标记,但不是说他们犯罪后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不受刑罚制裁。虽然战国时“法不阿贵”的主张已被提出,但是由于产生特权的基础还存在,“刑不上大夫”原则逐渐演变为封建法律中的“议”、“请”、“减”、“官当”等特权制度
据说现在给犯人剃光头是为了便于管理,但在古代,剃光头是一种刑罚,叫髡刑。这一刑罚最早见于《周礼·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积。”髡刑与墨、劓、剕、宫等肉刑同属损害人身体完整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三国曹魏时有完刑,实际也是髡刑,就是完全剃去受刑者的头发,使其头成丸状。古时男子蓄发,并以之为美,长发更美,剃发无异于去首。髡首有标记的作用,常人不去头发,罪犯去头发,让人一看就知道谁是罪犯。髡刑主要是作为附加刑使用的,秦时对刑徒加施髡刑,汉代在完城旦舂刑上加施髡钳,魏晋以前一般都是与徒刑并用,因而髡首也成为徒刑的别称。不过,北齐时髡刑变成了流刑的附加刑。与髡首相近的一种刑罚是耐刑,耐只是剃去犯人的鬓、须,是秦时最轻的亏伤人体的刑罚,因而成为对少数民族首领、郎中以上有身份的人施加的特殊刑罚
在战国以前,“刑”往往用以专门表示法律,也指征伐战争和施用肉刑。但战国时期成文法以各种形式公布之后,“法”作为表示法律最恰当的用字逐渐深入人心,而“刑”以后一般专指刑罚。汉文帝以责打身体、强迫劳役等代替肉刑,并强调要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刑罚改革远远领先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当时的“刑罚”并不是说对犯罪人用刑以示惩罚,因为“刑”与“罚”是有区别的,“刑”是指肉刑和死刑,而“罚”则指以金钱赎罪,有谓“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尚书·吕刑》)。后来才泛指对罪犯实行惩罚的强制方法,“刑罚者,惩恶之药石也”(《明史·刑法志》)
汉文帝废肉刑,将早在奴隶社会就已有的笞刑取代黥、劓、刖左趾,使笞刑成为汉代重要的刑种。汉景帝时,制定《箠令》,规定用于笞刑的刑具应是长五
尺、本大一寸、末薄半寸且平节的竹板,受刑的部位是臀部,行刑者不能换人。魏晋时,妇女受笞刑不能打臀部,而要打背部。隋朝时笞刑被正式定为新五刑之一;唐以后笞刑的刑具改为用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的荆条;清朝时小荆条改为长五尺五寸、大头一寸五分、小头一寸的小竹板。虽然笞刑并非损伤肢体的肉刑,但笞打也触及犯人的皮肉,往往笞刑没有执行完就把人打死了,也是一种酷刑,直到辛亥革命后才被废除。
南朝梁武帝将杖刑正式列入刑书,使其成为法定刑,实际上杖刑也主要是打屁股,所用的“杖”是生荆制作的。廷杖也属于杖刑,不过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杖刑。廷杖的下令施刑者是皇帝,受刑的是朝廷大臣,受刑地点多是在朝廷上,施刑由太监指挥。廷杖最早也出现在汉代,不过使廷杖成为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明代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廷杖程序。明嘉靖初年,发生“议大礼”事件,受廷杖的大臣就有一百三十四人,打死十七人。
古代刑法中允许犯罪的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抵免刑罚,这个制度就是赎刑。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战国时期的司法实践中,案情有疑问而无法查清、定罪量刑遇到困难无法确认或者犯罪者“意善功恶”时,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汉朝时将赎刑作为国家聚敛财富的手段,允许用纳钱、出缣、输作赎免刑罚,汉惠帝时买爵三十级就可以免去死罪;汉武帝时纳钱五十万可以减死罪一等,司马迁被处宫刑本可以用钱赎刑,但由于家贫不足以自赎。隋唐以后,赎刑形成了非常严密具体的制度,每种刑罚都规定了相应赎金的数量,哪些情况适用赎刑制度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唐朝时,应当议、请、减及九品以上官及七品以上官员亲属,犯流罪以下的,都可以用金钱赎罪。清朝时,官员犯笞、杖、徒、流及杂死罪的都可以纳赎,老、幼、废疾及妇女犯徒刑罚的收赎,官员正妻、有财力的妇女以及过失杀人的在杖一百后余罪可以赎罪。
历朝历代用于赎罪的财物不同,汉代以前是用铜;汉时用以黄金计价的粟、缣(细绢);晋、宋、齐用金、绢;北齐、北周用绢;唐、宋用铜、金以及牛马杂物;元用中统钞;明用钞、钱,间或纳米,甚至可用工作抵偿;清用银。赎刑对后世司法、刑罚的腐败起到了很坏的影响,正所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第四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国学社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国学社工作总结
风扬,云飘,水逝,时流;秋冬更替间一学期已悄然走进尾声。国学社在求索中有开始了他的二岁之旅,半年时光中,在表面的平平淡淡之中,过的并不平庸。
国学社规模很小,在今年的招新结束后,我只能说:呕心沥血筹招新,冥思苦想为国学。原创诗集展风采,求新联对倾心血。悲哉国学势渐微,文化流失全不觉。百家智慧空悲切,历代诗词无人阅。世人攘攘此其一,时代匆匆亦是因。孤身碌碌尽心力,难改史势惯如虹。胸中此志终不改,不以人缺短国学。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快餐文化的盛行,国学日渐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国学之大智慧难以被人理解,因而一直处于弱势。也许自04年以来不是有人说国学热这一词,可是数年来国学真的热了么?日韩能熟读四书,国人却少有读过四书的,不得不说可悲可叹。少有人静下心来读国学、学国学已成为时代趋势下的必然。虽然在招新过程中,我自己把社内成员的诗词收集起来,做了诗集,又做了两份宣传单,特意为招新写了对联。也许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但是应该说国学式微确是主要原因。历年来国学社人数都一直是这个水平。国学社人虽少,但是我承诺一定要让真正爱好国学的人有所收获,因此次学年,国学社依然在进步。
国学社的常规活动是国学讲坛,他们有阳光人文讲坛拥有的背景支撑,没有阳光人文讲坛的规模,没有阳光人文讲坛般的优秀讲师。但是国学讲坛所讲的内容更具体化,更深刻化。不同于人文讲坛般是一个整体的概括,是谈其文艺价值,国学讲坛追求学以致用,追求真正理解国学思想,追求在国学的指导下提升自身修为,追求在人生路上因为国学而少走弯路,追求将中华之学传承,所以会系统纺大的讲解论语等,会交流学习国学的方法与路径。在以前的国学社发展中国学讲坛并未规律化,而本学年,国学讲坛一路走来从未间断。即使没有老师过来我们依然会聚在一起,交流国学,探讨国学。直到十五周因为考试月的临近而结束最后一期。
同一个事物看多了会厌,同一人所用得方法会很单一。在学习中博取众长方能更上高楼。刘金同教授也答应了给我们讲解国学。也许国学讲坛的知名度依然很小,国学讲坛的吸引力依然很弱,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也在此过程中使真正爱好国学的人真的学到了东西。在招新时有个大一的朋友说,中国人不学国学,让日韩人去学么?使我感触颇深。现在很多人不愿看之乎者也的东西,即使有人愿看也少有知道的平台,国学社力量薄弱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国学,但是一定要给爱国学的更好的学习的平台。
受国学社规模的限制,许多活动国学社开展不下来,不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作为一个学校社团,必须有其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活动才能反映学校在第二课堂的发展水平,社团的价值才能完全体现。所以积极整合周边资源与博阅读书一起开展了“习背古文经典竞赛”,虽然在奖状上出了点问题,没能发下去,但是和活动的主题效果体现出来了。联合史学社一起,发展游学,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国学社社员的生活,也提升了社团的知名度,加强了社团建设的力度。
遗憾的是,国学社最具吸引力的活动应该是“国学诗词展”但是由于作品数量的限制,本学期未能开展,但是当我们收集到足够的作品后一定会再做。
国学社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要有更突出的成绩必须不断进步。在本学期初,我曾设想组织山东高校国学联盟,但是后来想,社团规模小,资金不足,活动不够丰富,自身经验不足,不可好高骛远,得先抓基础,于是没有开展。
作为一个学术性学校社团,有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刘金同教授说,国学的学习重在自己的专研,淡泊于功利,专注于知识。但是社团的发展要求有影响力,有成就。国学的规模小,做不下来,但是我们当尽力在没有多大背景的情况下去寻求更大的发展。尽可能的做到二者兼顾,使学者学真才,使团者得发扬。
总结源自:国学社秘书部
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第五篇:国学社工作计划
读书社团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阅读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通过开展读书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陶冶其情操,充实其文化底蕴,提高其综合素质。2.通过读书社团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不断提升我校图书室品位。
3.启动学校、班级、家庭小书房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读书是最快乐的,让每一个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通过读书活动,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爱护书籍、热心读书,形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活动对象
九里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主题
人人参与,养成读书习惯;品味书香,创建书香校园。
五、活动时间
2012年4月--2013年4月每周周四下午活动课
六、活动地点
学校阅览室
六、活动实施过程
1.四月初,在学校召开 “书香溢校园 知识伴我行”启动仪式,在全校师生中掀起读书的热潮。同时向五六年级推荐读书目录,制定书香家庭、读书之星的具体要求标准。各班级宣传、发动学生参与读书社团活动,有条件的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辟“读书交流园地”,全体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到学校图书阅览室选取自己要读的书籍。2.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评选“读书之星”活动。“读书之星”要求:爱护书籍,热爱读书,成绩优秀,声音宏亮,读音准确,富有表情,且平时能坚持读书,并认真写读书摘记、心得体会。3.总结表彰,阶段性读书竞赛活动结束后,社团要进行总结表彰,对读书活动中涌现出的“读书之星”等读书先进个人,将发放奖品,以鼓励他们在读书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七、组织领导
组 长(指导老师):杨红艳
成 员: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弘毅”国学社
2013—2014学年工作计划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弘毅”国学社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的每一位普通学子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得以接近,了解,交流,承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并能尝试能用自己的心得来解决生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人。2013—2014学年,国学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经过教研组的布置,结合社团工作的实际,发挥语文教研组的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力争围绕大局有新作为,新成效,新发展。现将2013学年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社员招募:
国学社的主要研习成果合并入校本教材《圣人的教诲》,国学社的活动一度被选修课替代,故此需重新招募社员。
招募对象: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全体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其中包括国学社的以下行政人员: 社长:1名,统筹社团日常活动运行。
宣传干事:2名,负责社团活动的影像记录,制作、张贴贴海报,管理社团QQ群。
文化干事:2名,负责社团活动的文字记录,起草宣传文案,发布活动通知。
联络干事:2名,负责社员资料管理,协助安排活动场地,联系兄弟社团。
二、举办常规活动:
1、以经典研读为中心举行专场读书沙龙活动;
2、延请校内外名师举行专题讲座;
3、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各类参访、旅行、交流等活动。
4、以书面总结、演讲、话剧等形式进行学习汇报,并与校文学社、演讲社、话剧社等兄弟社团进行良好互动交流。
三、社团活动的场地和时间:
活动地点暂定为厚学楼五楼
考虑到我校高
一、高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活动时间暂定为周三第8、9节课。
四、活动经费:
国学社所需活动经费主要将用于以下方面:
1、专场读书沙龙活动研习材料的印制;
2、专题讲座名师聘请及相关材料的印制;
3、社员学习心得及作品的集结成册;
4、相关参访交流活动。希望能得到学校的鼎立支持。
以上即是本学年国学社的工作计划,我们也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