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冶市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全市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年初,我市从全市市直部门单位和相关企业中抽调人员,组成了92个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驻村开展指导帮扶。一年来,各工作组人员自年初进驻各村后,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与村“两委”紧紧配合,从着力解决农民普遍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深入一线,克难攻坚,在推进村庄环境治、产业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驻点村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书写了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新篇章。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村庄整治,再添亮点。今年我市示范新村建设仍然以村庄整治工作为主。主要是继续巩固和完善2008年确定的101个(“两线”40个点,线外61个)村庄整治试点村的“三清三改三建”工程,截止6月30日所有试点村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今年按照定点“七项原则”确定了31个新的村庄整治试点。这31个试点村按照“三清三改三建三化”的整治要求,已全部完成了工程任务。据统计,31个试点村庄共计清运垃圾1271吨,建垃圾收集池182个,清塘堰39口,清理护砌沟渠10939米;改水824户,拆除破旧旱厕227个,建公厕35个,拆除破旧危房192间,拆改栏圈160个,按规划建新房200间;建通组公路29.16公里,建户户通水泥路26.95公里,建两打两赛(晒)场33个,建文化活动场所25个,建文化活动室27个;粉刷墙面47270平方,绿化24400平方,安装路灯199盏。
(二)扶贫帮困,扎实推进。今年各工作组的扶贫帮困工作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帮助引进经济项目、建设种养基地,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经统计,全市贫困村共修建通组公路47.19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42处,水利设施工程15处,新建和改造卫生室14个,维修改造村委会和学校14个;引进和发展经济项目43个,其中招商引资建设厂矿企业7个,种养基地34个,生态旅游点2处;另外在金牛镇祝铺村建3G通信基站1座,在罗家桥街办榨桥村建中型集中供气工程1处。各工作指导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活动,其中救助贫困生175人,组织培训劳动力388人。
(三)基地建设,有所突破。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指导组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本地老板到驻点村投资发展各种产业,促进了特色基地建设。据统计,基地村共建畜禽养殖基地61处,其中建生猪“150”和“500”等模式养猪场29个,生猪出栏达4000头以上;建肉鸡(鸭)养殖场21处,养殖规模肉鸡(鸭)达220万只;蔬菜基地7处、2820亩,水产基地10处、1950亩,苗木花卉和林果基地13处、4320亩,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优质稻基地5处、2150亩。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大力发展肉鸡、肉鸭产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和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再创业政策后,激发了基地村群众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如还地桥镇所有基地村都新建了肉鸭养殖棚舍,养殖规模达到40万只以上;保安镇农科村和金牛镇吴伟村帮助返乡农民工新建畜禽养殖场4个,李华村协助4名回乡创业大学生新建了一个300亩的生态养殖农庄。另外,为顺应市场需求,基地村还新建了6个肉牛(羊)和2个肉兔养殖场,每个场的养殖规模均在千头(只)以上。同时,为了促进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许多工作组还协助基地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如陈贵镇江添受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矿山村星火养殖合作社、华垅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金山店镇向阳村香李种植合作社等等。
(四)企业帮扶,成效显著。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的17个实施对口帮扶企业生产经营都遇到冲击,但是大部分企业都能
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要求,克服困难,投入资金帮扶对口村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企业驻点村共修建通组公路15.48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1处、水利工程5处、维修改造卫生室和村委会和学校9个、培训劳动力203人,招收和安臵农民工560人;帮扶建设种养基地13个。其中投资较大的九州矿业公司投入300万元,在大箕铺镇东角山村新建一个3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冶特钢公司今年投资16万元,完成了金湖街办平原村5.4公里的组级路建设,使该村实现了“组组通”。
按照每个工作指导组全年扶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全市92个工作指导组应投入扶持资金460万元。在检查中,通过查看有关收据和帮建的项目,92个工作指导组实际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592.76万元。全市92个试点村在工作组的帮扶下共修建通组公路134.8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02处,水利工程54个,新建和新修卫生室30个,维修改造村委会和学校35个,建沼气池476个,建1个中型集中供气工程1个,建农家书屋16个,建各类种养、水产、苗木基地163个,引进厂矿企业和外资外商企业11个。
(五)试点镇建设,扎实推进。今年我市灵乡镇被省委、省政府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大箕铺镇被黄石市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并把马家湖区域定为试点镇建设的起步区。我市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大力整合资金,汇聚部门合力,高标准推进“两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三大工程,力争将“两镇”办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目前“两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已制定完成。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启动实施,其中大箕铺镇起步区全长4.66公里的河金省道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中港清淤工程已全面完成;中港桥梁工程已动工实施;6个村庄整治试点已完成了通村、通组、联
户公路和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80%;万亩优质高效吨粮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立项批准,正在实施当中;已落实林果基地300余亩,果苗已栽种;鑫东农业生态园1500亩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已制订,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已签订,现已建成300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灵乡镇2.0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和2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启动;4公里的谈桥大港改造工程和38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基本完成;谈桥、宫台、长坪养兔基地、岩峰南畈蔬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二、主要作法
(一)抓责任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的副书记、副市长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从全市115个市直部门单位抽调205人,组成了75个工作指导组,在17个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中抽调人员组成了17个企业对口扶持工作指导组,共计92个工作组。同时,成立了12个乡镇、街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为了明确责任,市政府分别与各乡镇、街办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状,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级级抓落实。
(二)抓宣传发动。各工作组进村后通过刷写标语、拉挂横幅、开辟宣传栏和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共计刷写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274条,悬挂宣传横幅194条,召开各层次动员会186场次。市新农办不仅组织了相关单位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岗位等“四送”下乡活动,还编印发放了300册《新农村建设学习手册》、4000份《致广大农民群众一封信》宣传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项服务。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色,组织和开展了送科技服务、开培训班、办联欢会、义诊等丰富多彩的下乡活动。
(三)抓扶贫济困。各工作组在深入村组摸清村情和贫困户的基础上,选定帮扶对象,派组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党员等深入贫困户访贫问暖,与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等。特别是结合我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各单位都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内容,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各自的驻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截止目前,各工作指导组所在单位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党员共扶持“三户”1215户,并采取了相应的帮扶措施,给予帮扶资金和物质折款共计36.03万元。
(四)抓选点定点。为确定今年全市村庄整治试点,市新农村领导小组印发了《大冶市2009年村庄整治工作方案》(冶新农组[2009]3号),市新农办在3月1旬将村庄整治的调查表格至各工作组。各工作组依据定点的“七项原则”在进行详细调查和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意见后,申报了45个村庄试点。随后,市新农办人员到申报的试点现场进行了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呈报市政府审查。经市政府审批,全市今年确定了31个村庄整治试点。
(五)抓项目建设。今年,市新农办要求各工作组和驻点村要把项目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不论哪种类型的工作组,都要为驻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建几处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并将这一项工作纳入工作组全年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此,各工作组认真记录《民情日志》,帮助村制定计划,选定项目,落实方案,督促各地新农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目前,所有的工作组都制订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督导项目的实施。
(六)抓中心工作。各工作指导组在抓好村庄整治、扶贫帮困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努力配合驻点村抓好计划生育、村委班子建设、综合治理、档案管理等各项中心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在抓计划生育工作当中,许多工作组为驻点村购臵了信
息专用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使驻点村的计划生育水平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许多村的综合评分高达95分以上。所有驻点村全年没有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村“两委”班子团结互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难筹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的各个方面,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由于市、乡镇二级公共财政财力有限,有短期内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下滑,部分乡镇的自筹收入减少,导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减少;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农业方面的项目资金难以整合到试点村的项目建设上。
(二)农民主体作用难发挥。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的事,与已无关,对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村庄整治,如修路、建塘、改厕、整治环境卫生既不投入,又不投劳,“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破旧房屋难拆除。一些村庄的破旧土坯房、空心房、露天厕所、牛栏猪圈严重地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庄的整体形象亟待拆除,按规划重建。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阻力极大。有些村庄虽以成立了理事会,但只要在村庄整治中遇到个别“钉子户”、理事会人员就认为是同湾人,面情难却,使该拆的破旧房不能拆,该建的项目不能建。
(四)长效管理机制难建立。由于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即使村庄进行了整治,改善了生活环境,但仍有部分农民存在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问题,使村庄卫生保洁机制和管理机制难以长以坚持。
(五)部分条管单位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行为难制约。我市大部分条管单位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每年派人驻村指导,出资帮扶,但仍有少数条管能单位,特别是少数金融单位,如人行、中行等,对
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臵若罔闻,每年既不派人,又不出钱支持。
四、2010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镇环境整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试点镇、试点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为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示范推进。
(二)工作思路。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思路是:围绕实施“两镇百村”工程建设,以整推进灵乡镇、大箕铺镇新农村建设为主体,以推进试点村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为重点,坚持点、片、面结合,城乡联动,统筹推进,继续选“三种”类型(村庄整治村、产业基地村、扶贫帮困村),建“三种模式”(打造示范村、建设生态村、塑造特色村),集“三方”财力(国家、省市、社会和农民),抓三大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采取整合资源,集中财力,项目倾斜等综合措施,举全市之力,大声势、大手笔、高起点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试点镇建设。灵乡镇、大箕铺镇要按省、黄石市印发的试点镇建设方案,围绕总体规划,周密部署,分步实施。其中:灵乡镇重点工作:一是要完成谈桥片的谈桥大港清淤护砌、毛灵公路、兰戴公路的绿化、土地整理、通组公路、公路周边村庄整治等项目的实施;二是要抓好生猪、肉兔、油茶基地建设;三是要巩固大金沿线村庄整治成果,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四是按小城镇建设要求,抓好宫台村陈甫塘塆至子山桥公路扩宽、绿化;五是抓好“五小”企业整顿,消除污染源头。大箕铺镇重点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马家湖中港桥、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任务项目建设,并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要抓好中港堤、马家湖畈中机耕路、凤凰、柳林后背山、河金省道大箕铺段的绿化;三是要抓好凤凰港、小箕铺港的清淤护砌;四是要完成鑫东农业生态园周边的桥梁建设、公路硬化、港底清淤和港坡护砌及700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五是要启动小箕铺村、东角山村、叶家庄村、柳林村、水南湾村、高家堍村等沿路、沿港周边村庄的村庄整治;六是要抓好八流中粮集团的生猪基地建设和小箕铺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七是要抓好“五小”企业整顿,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2、突出抓好村庄整治。按点、线、面结合的要求,因村(塆)制宜,围绕“打造示范村、建设生态村、塑造特色村”三种模式推进试点村村庄整治。一是打造示范村。选择106国道大箕铺段、河金省道大箕铺段,大金钱灵乡镇的毛灵公路、兰戴公路沿线部分村庄开展村庄整治示范带建设。其主要整治内容是:“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即清垃圾、清路障、清塘堰,改水、改厕、改房,建路、建场、建室、,亮化(主要路边安装简易路灯)、绿化(房屋四周和公共场所植树种草)、美化(房屋墙面粉刷、有条件更换红瓦)。二是建设生态村。主要选择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村民积极性又较高且不在主要交通干线边的自然湾,按“三清三改三建”的要求建设生态型村庄,逐步提升建设水平,完善公共设施。其具体要求是:对村庄周边的地域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在村庄周围栽树种花,绿化美化环境,通过2-3年的努力,村庄的绿化率达到50%以上,并结合“五小企业”整顿,关闭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的污染严重小选厂、小冶金厂等小企业,优化生态环境。三是塑造特色村。对那些自然条件较好,人文内涵较丰富,并有革命遗址、有古树、古桥、古民居、古祠堂的村庄按“三清三改三建”的内容,推进村庄整治,坚持在“保护中整治,整治中开发,开发中美化”,扬长避短,彰显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优势。
3、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各试点镇、试点村应用工业化理念引领新农村建设,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引领产业发展,要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外资和内资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打造,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依托福润、永惠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鸡、肉鸭养殖,扶持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要着力做好“订单”收购,解决畜禽养殖的销路问题,要落实兑现奖补政策,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要依托中粮集团,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现有的生猪养殖小区,通过多方筹资,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千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西南部山区试点村要依托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雷竹、水果等林特产品种植,逐步形成特色产品规模板块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增加农民增收。保安湖和汕湖沿线试点村要依托水面大,水质无污染优势,发展螃蟹、鳜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并不断完善精养基地的排灌设施,提高其抗灾能力。要动员广大农户利用户前屋后的余基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经济收入,绿化美化家园。
4、突出抓好扶贫帮困。经济贫困试点村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要实施1-3处道路建设和1-2个人畜饮水工程;有效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医保,确保农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二是发展村级经济,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村级资源优势,争取各方资金,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休闲旅游业,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每个村每年至少要引进或创办1个有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项目。三是搞好结对扶持。各派驻工作指导组的部门单位要实施“暖心工程”,派驻单位的全体班子成员每人要结对帮扶1-2个农村贫困户;四是抓好科技信息帮扶。要积极扶持和发展科技示范户、庭院经济户,以示范引导的方式带领群众致富。通过上述措施,切实帮
助解决贫困村农民的生产难、生活难、用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实际困难。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宣传发动。为了切实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继续从市直部门和相关企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指导组进驻试点村开展对口帮扶,保持市派工作组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各乡镇、街办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也要抽调乡镇(办)直单位人员到市未组派工作组的村进行驻点帮扶。各乡镇、街办及驻村工作指导组要充分利用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任务、主要措施,将各级新农村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确保党员、干部教育面达到90%以上,群众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从而在各试点村形成新农村建设浓厚的氛围。
2、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在编制完善3张蓝图(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上,以自然村为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庄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所制定的规划和方案,要经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事会通过。尤其是村庄整治方案要重点明确“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工作的任务量和操作方法。在推进村庄整治过程中,要突出我市特色,注重做到保护和打造古民居、古树、祠堂、革命遗址等特色景观,兴办旅游观光和农家乐产业。注重推广太阳能、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供沼气,坚持一手抓村庄整治一手抓产业配套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3、健全机制、长效管理。一是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每一个试点村庄都要采取农户门前屋后包干保洁、公共场所轮流值保洁等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村庄规划长效执行机制。要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坚持“一户一宅”、宅基地由理事会统一调整和管理、无村庄户籍不得安排建房、拆旧才能
建新和先批后建等制度。三是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要建立“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抓、抓出成效、一抓到底”的产业发展长效执行机制。夯实经济基础,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要摸清底数,建立农民培训档案,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适龄农民就业水平和种养水平。五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要加强和完善文体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要制定完善广大村民普通接受的村规民约,并落到实处。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各驻村工作组要把抓好驻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协助当地乡镇、街办要建设一个好支部、配强一个好班子,使之成为带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五个争先工程”,不断增强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快试点村经济社会发展。
5、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市财政逐年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对省级试点镇灵乡镇、黄石市级试点镇大箕铺镇分别每年安排500万元、850万元的项目建设奖补资金;二是逐年增加对村庄整治、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试点村的奖补。其中2010年选定150个村庄整治自然村、2011年选定200个、2012年260个,2013年350个。四年内争取完成956个(不含大箕铺镇212个自然村、灵乡镇258个自然村)自然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任务。同时,对每个村庄整治试点给予10万元的奖补,四年分别安排1500万元、2000万元、2600万元、3500万元的奖补资金。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的奖补按有关政策予以落实。各乡镇、街办也要从自筹收入中列出专项资金,奖励和扶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扶持试点镇、试点村项目建设,形成集中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合力;四是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打造新农村项目建设融资的新平台;五是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发挥财政支农的政策导向功能,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方式,逐步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六是树立农民的投资主体意识,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鼓励和发动农民集资,形成全社会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
6、量化任务,督办考核。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完成,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市直各部门和乡镇、街办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将工作任务按月季年细化分解落实,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对试点村所在乡镇、街办政府领导不重视、督导不力、投入不足,导致工作进度缓慢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各工作组点上的工作必须与市中心工作相挂钩,配合驻点村重点抓好计生、综合治理、季节性农业生产等中心工作。配合各乡镇(办)党委抓好驻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每月督查,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全年验收评比的办法,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全市通报。
2010年1月11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按照《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北部3.2公里处,距县城19公里,迓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村域面积14375亩(含田420亩,土555亩),有5个自然寨,561户,2089人,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82元。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村白果坝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2、尊重民意原则。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
3、突出特色原则。保留纯真的少数民族风情,突出苗族传统特色。
(三)发展目标
新农村试点建设应达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有四好五提高”整体目标。
三、建设内容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百果坝作为2010年村新农村建设试点,1年后再扩展到该村其他组。白果坝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
1、完成1500米主干道和880米连户路硬化、美化和绿化,在进组路口修建一座具有盘信民族风格的寨门;
2、修筑河堤1500米,并在河堤上建防护栏;
3、修建自来水池1个,并安装进入45户;
4、完成“一池三改”(“一池”即“沼气池”,“三改”即“改水、改厕、改拦”)45户;
5、修建垃圾收集中处理点 1处;
6、覆盖45户电视网络、通信网络,并建立互联网网络。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稻、经果林、蔬菜等种植业。二是倡导规模化生产模式,大力培育种殖大户,建设种植基地1个。三是推广新型种植技术。
2、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白果坝自然风景、农作物观光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结合本地的民族风情,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山庄。
一是沿着河流修建亭台4个,作为观光、休闲、钓鱼之用;
二是把全寨45户住房全部改造成为具有苗族特色的小康型住宅;
三是开发古银杏树的“神话”价值,三是开发苗家妇女刺绣技术。组织热爱刺绣的妇女进行刺绣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刺绣技术精湛的女能手。并结合本地民族特点,仿照古代绣楼建筑模式,在小河汇流处建造一栋绣楼。
(三)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不断提高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2010年底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所,积极动员全村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一是继续抓好基础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篮球场1个,建设包括农家书屋、信息中心、文化广场等村民活动中心。
(五)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1、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党员富民工程等活动,落实党支部、党员承诺制度。加强对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强村快富之路,切实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0年3月底前)。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
是按照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完成试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重点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2年11月)。依据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式,完成试点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4-5月
6-7月
8-9月
10-11月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12月)。全面总结在试点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试点成果,推广试点经验。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靠实责任、加强协作,整合一切力量、资金、资源,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科学规划,分期组织实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合理规划布局。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试点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3、充分发扬发主,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进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篇: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Xxxx村2010工作总结
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XXXXX村积极按照县委“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该村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根本,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全力推进能人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日光温室31座,止目前,已完成21座大棚已全面建成,苗木成活率达80%以上,完成9座大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和大棚钢屋架的焊接搭建。力争建成全乡最大、最有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乡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二、畜牧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扶持规模养殖户31户,其中50只以上养羊户16户,10只以上养牛户15户,新增养牛户20户,养羊户26户,新建高标准暖棚牛舍20座,羊舍26座。采取“统一管理,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办法,形成“公司+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合作模式,目前养牛,1346头,养羊5200只,养牛户达百户以上,饲养量达千头以上,使焉支小区村成为全乡的专业养殖村。
三、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
种植砂旱地西瓜1100亩,商品礼品瓜20亩,引进外地客商流转土地1800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750亩。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四、改善居住条件,美化街道环境。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和开展“诚信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良好氛围。新建高标准住宅户80户,美化绿化主街道3.8公里,栽植风景树3000株;新建垃圾处理点3个,安装太阳灶、电灶45户。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结合党员致富能力工程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与新建成的陈户乡设施农业培训基地和奥尔丹畜禽养殖培训基地,转变务工模式、培育种植、养殖能手,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4期,现场培训6期,培训人员200人次,劳务输出850人,年收入达1050万元。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汇报
某某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是某县的北大门,位于长江之滨,东下武汉重镇,南出一湖两广,西接长江三峡,北望荆楚沃壤,与荆州中心城区一桥相连,207国道、沙刘省道和襄常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版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208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2.28万户,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73万人,农村劳动力4.7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2.46万亩,其中旱田9.67万亩,是一个以葡萄、棉花、蔬菜、畜禽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8月,某某镇被确定为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之一。我县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抢抓发展机遇,高度统一思想,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谋划发展蓝图,把握发展方向 科学规划是顺利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明显变化”的工作要求,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谋划,科学、有序地推进某某镇新农村试点建设。一是全方位开展调研,吃透镇情。由镇新农办牵头,从交通、建设、国土、农业、水利等镇直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班,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逐村逐组现场勘测,切实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科学制定规划提供一手资料。连片统筹产业发展,整体谋划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分层次进行定位,精心编制。某某镇新农村建设涵盖内容多、范围广。我们从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村镇建设、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基层组织、休闲旅游等八个方面入手,本着既适度超前、又切实可行的原则,分门别类,准确定位,制定规划。在此基础上,聘请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种质资源研究室、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对规划编制进行指导。委托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整体规划进行编制,聘请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各个村的村庄规划,做到图文并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多回合征求意见,尊重民意。规划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群众满不满意。我们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办法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把编制的规划初稿及时反馈到村组,组织村民代表认真讨论、修改。在反复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邀请市县主要领导、相关专家和市县相关部门对整体规划进行集中评审。最后把评审后的规划编印下发,张榜公示,真正把规划制定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同时,由长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全镇43个村庄规划已经完成,本月底完成村庄规划的报审工作。
按照规划纲要,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管理明显增强的目标。到201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年增长1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占产业比重的33%;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占产业比重的一半;三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占17%,逐步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一是积极发展镇域经济,成为某经济排头兵。突出发展葡萄、棉花、蔬菜、畜禽等高效特色产业,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工业兴镇,突出外引内培,盘活土地资源,建好江南新区,确保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突出生态宜居休闲,成为荆州城市后花园。充分利用紧邻荆州城区的地理优势,发挥地域特色,满足荆州城区人群亲近自然、求新变异、休闲度假、远离闹市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打造一批“葡萄农庄”、“星级农家乐”,吸引荆州城区及农村居民向某某聚集,做大中心集镇,建成全市最好的宜居城镇之一,实现与荆州中心城区发展的互补互荣。三是突出产业优势,建成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产业发展、旅游资源等优势,高水平接轨荆州城区建设,优化环境,集聚功能,重点建设 “一城五基地”。即新建一座农业科技城,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养殖循环利用基地、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新品 种引进示范基地、农业旅游观光基地等五大产业示范基地。
(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发展基础 我们始终把培植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
1、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近些年某某镇葡萄发展迅猛,已成为该镇的特色主导产业,葡萄亩平收入8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创收3000多元。去冬今春,全镇新发展葡萄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3.5万亩。规划沿沙刘省道和207国道连片发展,优化种植品种,推广设施栽培,实施标准化生产。到2013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7.5亿元,把某某镇建成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葡萄产业基地。
2、努力创建畜牧大镇。积极推动一家一户传统畜禽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创建全省畜牧大镇。目前已建成庭松、良友、华军3个万头养猪厂,民生、北闸、“三八洲” 3个畜禽养殖小区,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的专业村达到6个。养猪50头以上的达到398户,100头以上的155户,200头以上的34户,1000头以上的8户,预计今年全镇生猪出栏11万头,新增3万头。同时,实施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行“生猪、沼气、菜(瓜、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基地。
3、全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荆秋缘葡萄、维康蔬菜、民生生猪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家。二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复兴场村180多个农户,采取“土地入股、统一管理、生态种养、农民分红”的方式,以土地入股,集并土地100亩,发展蔬菜大棚200个,生产效益可观,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金台村18个养殖大户,筹措资金400多万元,规划建设1个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小区。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养殖小区已初具雏形。三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壮大现有团结油脂、金星油脂、昌达棉贸、永昌纺织、鸿达肥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着力引进葡萄、畜禽、意杨板材等加工企业,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紧邻荆州城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三)以基础建设为重点,整合项目资源,加快建设进度 我们坚持“总体规划、整体开发、整合资源、重点推进”的方针,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推行集中居住,建设农民新村。首先规划在沿沙刘省道的7个村推开,今年集中力量办好义和村的试点。借助荆南四河整治工程的实施,探索“先组织散居农户入住、再动员分散农户进驻”的办法,进行迁村腾地。在义和村弥市桥头征地43亩,采取“统一规划设计、引进业主建设、农民以成本价入住、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建设义和村民康小区。镇里筹措资金,负责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配套。投入 800万元,先行集中修建14栋居民住宅,今年5月底可搬迁入住,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启动。
二是强化示范带动,抓好环境整治。为了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营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首先在沙刘省道沿线7个试点村中,选择复合村、金台村2个村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通过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等进行综合整治,2个村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观。目前,全镇共拆违60多处,除两侧杂树2万棵,疏洗沟渠20公里,清运垃圾、渣土、杂物近20万方,整治乱堆乱放320多处,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需要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为某某镇新农村项目建设,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经过上下反复对接磨合,计划三年内共扶持建设项目83个,总投入达到1.5亿元,其中上级投入1亿元。目前,落实小城镇建设资金50万元,县支持建设资金220多万元;林业项目200亩、土地整理项目1万亩;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长20公里的沙刘省道沿线北大渠和顺公路渠疏洗;投入250万元,完成1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投入330万元,新建设沼气池1650口;投入150万元完成了优质棉高产创建、生猪品种改良、民生养殖小区、良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
(四)以乡风文明为载体,提升群众素质,建设和谐新村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一是坚持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开展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先后组织培训130场次,培训农民9500多人次,全镇30%以上的农民撑握了1门实用技术。相继邀请中国葡萄体系首席专家王忠跃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献龙教授,省农科院何华平、龚林忠研究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去年底,我们与市、县司法局联合举办了“12.4农村法制文化大集”活动,以此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与遵纪守法意识。
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卫生投入,改善了镇卫生院和39个村卫生室医疗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0%;争取校安工程项目资金681万元,对学校环境进行改善;大力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篮球场8个,建成农家书屋45个,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实施特困家园建设项目,对核心区域内特困户房屋进行改造。投入10万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所有村通有线、无线电视、宽带网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抓好民主管理,促进乡风文明。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村 民代表的作用,探索建立新的村民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通过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办实事、办好事,形成更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落实机制,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构建民主文明、互信和谐的新农村。我们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2009年,有金台、复合、马市等4个村被县委授予“文明新村”的荣誉称号。
(五)以组织领导为保障,强化检查督办,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张万超任组长,县长周昌俊任常务副组长,柳保军、姚锡发、饶金兰、李发云、李向东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某某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试点工作。县里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某某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出台了会议纪要。镇委、镇政府相应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机关干部和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村组建了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部门联村帮扶,加大建设力度。为加大试点工作力度,今年4月,县委、县政府安排45个单位进驻某某镇45 个村,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支持某某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快项目进程,县直各有关部门分别与某某镇签订了项目建设备忘录,明确项目建设的内容、地点和时限。为切实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县领导包片,县直有关部门包村,乡镇机关干部包组,确保工作强力推进。
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某某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层层建立责任制,强化各级工作责任。某某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每月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安排相关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把支持某某镇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全力支持。某某镇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镇机关干部考核目标,建立了考评机制,实行台账管理。把每一项工作分阶段、分重点进行细化、量化,每月通报工作进度。县镇两级分别组建工作督办组,不定期开展检查督办,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新闻媒体加大某某镇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氛围。
三、后段工作打算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前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后段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试点建设进程。
1、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农产品 加工和相关工业企业,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镇村实力。
2、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葡萄、畜禽等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棉花、蔬菜生产水平,积极培植专业大户,推进规模经营,发展标准化生产。
3、发展旅游产业。整合国家3A级北闸风景区和“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资源,发展一批集农业观光、旅游度假、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加快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快改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
5、提升农民素质。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6、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恳请支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恳请重视解决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相关问题。2009年元月12日,省委罗清泉书记在荆州市调研时,提出荆州市在落实省委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中,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目前城区范围内,南越长江,逐步形成跨江发展的大城市格局。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在荆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汇报中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举措,将把中心城区的发展重点放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上,并明确了南跨长江,建设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打造江南农业科技城的初步构想。今年,国家发改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先后来到我县某某镇实地调研指导,并要求我们尽快上报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规划等相关材料。3月5日,某县委、县政府召集县直22个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了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事宜,并成立了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筹备协调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园区建设相关工作。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请求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的政策、项目、资金扶持。
2、恳请给予试点乡镇更多的项目扶持。过去一年,某某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呈现了良好的开局。对此,我们积极向上争取的同时,请求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在血防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公路交通、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方面向某某镇倾斜,为我们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第五篇: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领会新精神、明确新要求,分析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确立新思路、推动新实践、把握新特点、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提供新保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原有试点的基础上,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扩大试点示范面,在三条二级公路沿线(河谷线、南部线、北部线)每个县(区)分别选择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新的试点,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连点成线,以线扩面,逐步形成点、线、面整体推进。
二、建设目标
试点村屯要实现“十个一”建设目标,即有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一个合理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一个具有优势特色的主导产业;一个为民办实事、能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村民自治组织;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处健康文明的活动场所;一块内容丰富的宣传阵地;一个带动力强的经济合作组织;一批标准较高的文明户;一个创业致富的“双带”领头人。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提升原有试点建设。
1、继续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做好计划、落实好资金的项目工程建设加快完成,继续加强试点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新上一批项目,尽快完善生产、生活及农村事业设施建设;
2、狠抓产业培植。尽快完善操作性强、较为全面的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试点农产品质量,力争达到无公害标准以上,努力打造试点品牌;
3、健全新农村自治组织。规范新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专业协会等新农村自治组织运作方式,尤其是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其带动作用;
4、完善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执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办法,用制度来管理人和事,把制度具体落实到户到人,规范化村务公开和档案管理。
(二)调整试点布局,扩大示范面。
各县(区)要在三条二级公路沿线(河谷线、南部线、北部线)分别重新选择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新的试点。新的试点要以下几方面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首位。着力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植开发,明确1-2个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具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屯内的道路硬化、饮水工程、沼气池建设等,有条件的地方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新建房屋和旧房改造。在抓试点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科学做好各项建设计划,对群众建设热情较高的村屯,以群众投入为主体,政府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助,要做到量力而行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而不强迫命令,引导扶持而不包办代替,要注重面上推广效应,不搞大拆大建。
三是抓好村容环境整治。各地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着眼于改善村容屯貌,科学规划,充分显现农村风貌,体现农村特点,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逐步建立农村居民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专业协会组织,每个试点要有1个以上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社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的专业协会组织;切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是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村务管理,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稳定村干部队伍;培育“中心农户”、“骨干农民”。开展以“农村党员大培训”、“农家课堂”等形式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从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抓起,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推动面上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整合帮扶力量。2008年市级试点不再扩大,原有8个重点试点中,村部所在地(包括田东县下东屯、田林县平旺屯、靖西县旧州街、德保县窑庄屯、乐业县火卖屯)的5个试点,原来联系的市直责任单位不变;其余3个重点试点(包括右江区濑浩新村、田阳县那生屯、平果县下甫新村),每个点只保留两个责任单位;那坡、凌云、隆林、西林四县的四个试点,每个安排5个责任单位;田东县作为全市的试点示范县,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其它剩下的责任单位整合到田东县中平村。
(三)充分
尊重群众意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不尽相同,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先从解决好当前农民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能力,充分调动群众的意愿和能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四)进一步完善机制。一是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各级财政要把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列入预算,要积极研究和制定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今后要改变资金投入的侧重点,要从重点投入改善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发展产业上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植开发。二是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保证有人干事。要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引导民间资金积极介入。三是完善检查考核机制,保证有序推进。要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工作开展,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每年全市要召开1-2次现场动员会,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督查工作,各县(区)也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督查工作。
(五)强化指导服务。要经常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切实转变工作方法,不断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尽可能减少行政命令,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重点用好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典型带动、技术服务等工作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转移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引导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