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5: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

第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

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推荐2010-2011学年孔子学院(课堂)教师及国家公派教师》(渝教外函〔2010〕18 号)(附件1)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支持对外汉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国家汉办将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汉语教师赴国外任教。现面向全校选拔推荐孔子学院/课堂和国家公派汉语教师人选。具体事宜如下:

一、岗位情况

1.孔子学院 /课堂教师岗位636个

2.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160个岗位

具体岗位信息请登陆http://shizi.chinese.cn查询。

二、推荐人选要求

1.热爱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组织纪律性强。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含)以下,非英语语种的教师年龄可放宽至55周岁。

3.具有2年以上教龄,从事对外汉语、中文、外语、教育等专业教学的在职教师。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国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4.能熟练使用所在国语言或英语。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含)以上水平。

5.性格开朗,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申请孔子学院/课堂的教师人选还需满足《孔子学院(课堂)汉语教师任职条件》(附件2)

三、选拔程序

1.推荐人选须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人自愿选择孔子学院(课堂)教师或者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填写申请表(网http://shizi.chinese.cn/)。《孔子学院(课堂)汉语教师申请表》或《国家公派教师申请表》填好后网上直接提交,同时下载纸质表格提交。注意不可双重申请。

(2)申请人所在单位推荐信,主要针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教学能力、身心健康状况作出评价。(申请人须提供电子和纸质版本)

(3)普通话二级甲等(含)以上水平证书复印件。

2.学校审核后推荐并报重庆市教委初审。

3.推荐人选须参加国家汉办统一组织的选拔面试。内容主要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跨文化能力、外语水平等(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培训

经选拔录取的教师须接受国家汉办组织的相关培训,培训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派出待遇 教师待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教财字〔2005〕16 号)执行(附件3)。

六、报送截止日期及地点

请申请人将申请所需材料于2010年5月12日(周三)前报送至国际处(图书馆15楼)。

联系电话:68667377 黄蔷熊慧婷

附件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教师及国家公派教师的通知.doc 附件2: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条件.doc 附件3: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doc

国际处

2010年5月6日

第二篇:关于招募2010-2011学孔子学院课堂、国家公派教师的通知

关于招募2010-2011学孔子学院/课堂、国家公派

教师的通知

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php?id=7282

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

第三篇:孔子学院,公派教师选拔考试笔试真题

公派出国教师选拔考试2011年真题

2011年的情况是:2011年4月考试,8月培训25天,12月左右派出。

现代汉语:问了被字句、把字句的特点;请用拼音写出“哈尔滨的冰雕必北京的冰雕好”;丑时大约是什么时候?

用英语回答:你为何去哪里教书,课堂上有学生调皮怎么办?

心理测试:选择题和画画题。画画,你画一幅画,下雨天,你在干场景中干什么,并解释。

试讲:抽一篇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一课,就其中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限时好像是5—10分钟。抽签决定那一课,然后20分钟左右的准备,可以在几乎是空白的电脑上做课件(可以制作ppt,但ppt资源极少,只有随发的光盘中有部分资源),然后去讲。建议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做ppt,不如熟悉课文,熟悉所讲的内容。

以下附件为:考试原试卷

第四篇: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2018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培训总结

2018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选拔考试。经过了前期的沟通、咨询,到报名、考试,直到接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电话面试,经历了3个月漫长的准备与等待,我终于成为了今年派出的汉语教师候选人。在艳阳高照的7月,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紧张充实的培训让我仿佛回到了大学生活,但这次自己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即将破茧为蝶,历练成为一个汉语教师。回顾短短20天的培训时光,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现将我的收获与感受总结如下。

一、专业技能迅速提高

作为一个非专业、无教学经验的学员,我对汉语教学以及课堂管理毫无概念。培训班非常精心地以小班形式,将非专业的学员分为一个班,将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概述讲座和小班辅导的方式结合,把汉语教学按照汉语专业划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四部分。在小班课上,指导老师通过丰富的经验和简介明了的指点,结合每个小组的说课试讲、讨论发言,将汉语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一一传授给大家,让我眼中茫然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有了轮廓和概念。

二、汉语教师素养提升较大

此次培训班除了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格外注重我们政治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作为即将派出的一名汉语教师,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张中国的名片,将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中国形象带到全世界,传染给我们即将接触交往的每个国际友人。培训课程设置了认识国情、政论片观看等党课,还安排了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与国际媒体打交道等媒介素养课,还安排了跨文化交际、人际沟通的课程,充分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打开了我们的胸怀。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时时刻刻带着“三感三情”,将文化历史悠久的汉语言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推广,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呈现,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特点,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三、深受班级氛围鼓舞

虽然我所在的五班都是非专业老师,但我作为其中无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资历和学识较浅,专业水平较弱,初入班级时感到了一丝孤独无助,和沉重的压力。但在专业课上,我的小组成员耐心指导我,详细给我讲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在讨论中大家都会倾听他人意见,充分理解每个人的思路后畅所欲言,求同存异,集合了精华和创意,让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高,也获得了归属感、荣誉感。

班上的每位老师都善良热情、活泼开朗,在紧张的培训中,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我们彼此交换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感悟。在班级活动中,我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结实了很多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助,很多启发,这些回忆将伴随我启程,在孤独的日子里陪伴我,温暖我。即便我们即将奔赴不同的国家,但在海外拼搏的日子里,相信这些珍贵的回忆都会时时对我们微笑,相信再见面时我们就像未曾离别过。

第五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

专题一 词语辨析

A

“按照”和“按”

(1)作为动词时,两个词语相同,表示根据

(2)表示介词时,根据后面所接词语的多寡选择,比如我们说“按期完成”,但是不说“按照期完成”。

B 1.“巴不得”和“恨不得”

(1)前者所希望的事情能够做到,后者所希望的事情做不到;(2)前者的宾语可以被否定,后者不能;(3)前者可用数量短语作宾语,后者不能;(4)前者可以加“的”修饰名词,后者不能。2.“被”“叫”“让”

(1)“叫和让”当介词时,用法基本上和“被”一样,只不过“被”更为正式;

(2)“叫和让”作介词时,后面如果是指人的名词,可能跟动词用法混淆,产生误解,“被”没有这个问题。

(3)“被”可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的助词。“叫”很少这样用,“让”没有这种用法。

.3.“不必”“甭”“无须”

(1)“无须”不可以单独使用,前两者可以;(2)“无须”可以放在主语前面,前两者不可以。4.“必然”“势必”

(1)用“势必”的地方都可以用“必然”,但是“必然”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替代“势必”:a.必然+动词/形容词;b.必然+助动词;

(2)后者多用于社会生活方面,式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5.“毕竟”“终究”

在表示总归的义项的时候,二者相同,但是表示最终的义项的时候,只能用“终究”。

6.“边”“一边”

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前者只用于同一个主语,后面可以用于不同主语。

7.“遍”“次”

前者强调从头到尾,后者则不一定。8.“不”“没有”“没”

(1)“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愿望,可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2)“不”可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面,“没有、没”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

“不”和“助动词+动”有五种形式:不能吃、能不吃、不能不爱、能不能吃、能吃不能?

.“没有、没”只有一种形式:没能吃。9.“不比”“不如”

(1)作比较时,“不比”只是强调差异,强弱不明;(2)“不如”后面可以不带宾语,“不比”一定要带宾语。10.“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表示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表示不需要、用不着。

11.“不得了”“了不得”

(1)前者一般没有名词性主语,后者一般有;(2)前者通常不作定语,后者可以;

(3)前者不能做“有”(没有)的宾语,后者可以;(4)后者可以表示“超乎寻常”,后者不可以;(5)两者接在“形容词+得”后,意思没有什么差别。12.“不管”“无论”“不论”(1)“不管”常用于口语;

(2)“不管”常用于“形+不+形”格式,“无论、不论”这种格式中间常加“还是、跟、与”。

13.“不管”“尽管”

前者后面表示假设,后者表示事实,不能接任指。14.“不管”“任凭”“无论”

“不管、无论”后面常接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任凭”则一般不用;

.15.“不过”“只是”

表示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时,两者用法相近,“只是”的转折语气比较舒缓,后面不能停顿。

16“不及”“不如”

(1)前者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前后都是名词,后者还可以表示权衡利弊,因此前后还可以是动词;

(2)后者还可以用于“不及+动”和“动+不及”,前者没有这样的用法。

17.“不免”“难免”“未免”

“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的不可避免,“未免”表示某种过分情况的评价、不以为然。

C 1.“才”“再”

前者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只是比较晚。后者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后来的某个时间实现。

2.“采取”“采用”

前者的使用对象较为抽象,后者的对象较为具体;后者只能带名词宾语。

3.“参加”“参与”

前者主要是加入某组织或者对某事提出意见;后者是指参加了计划、讨论或处理等活动。

.4.“曾经”“已经”

(1)前者表示有过某种行为或者情况,后者表示事情完成,从时间上来说,前者较远;

(2)前者所说的活动可能已经结束,后者所说的活动可能还在继续;

(3)前者常接“过”,后者常接“了”。5.“常常”“往往”

(1)前者表示动作的重复,可用于主观意愿,不呈现规律性,可用作将来的事情;后者是对以前情况的总结,不用于主观意愿,有规律性,不用做将来的情况;

(2)后者要指明情况、条件或者结果,后者没有这种限制。6.“常常”“通常”

前者指频率较高,后者多用于带有规律性的动作或行为。7.“朝”“向”

(1)后者可以替换前者;

(2)前者不能用在动词后面,后者可以;

(3)引进指人的名词时,前者用于具体动作,后者不能。8.“朝”“往”

(1)前者强调面向,后者强调移动;(2)表示移动时,两者可以互换;

(3)单纯指移动时用后者,单纯指面向时用前者;(4)前者可以直接跟人或物的名词组合,后者不可以。

.9.“除非”“只有”

(1)表示强调某条件是唯一先决条件的时候,两者通用,但是除非从反面强调,语气更重;

(2)前者可以用在“是......”前,后者不能;

(3)“除非...,才...”可以说成“除非...,不...”,后者不能。10.“从而”“进而”

前者强调进一步行动,后者强调因果。

D 1.“但是”“而”

表示转折时,二者相当,前者多用于关联词语,后者不受限制。2.“当”“在”

(1)表示时间时,二者相当,但“当”不能跟单独的时间词组合;

(2)表示处所时,前者只能跟少数名词组合,不能跟处所词、方位词组合,后者反之。

3.“到底”“终于”

(1)后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口语、书面语都常用;(2)前者修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带“了”,后者不受此限;(3)到底可用于问句或表示“毕竟”表示强调,后者不能。4.“倒”“却”

(1)前者有责怪意味,后者没有,语气较轻;

.(2)前者后面多用积极意义的词或短语,后者不限;(3)前者可以表示让步、舒缓语气、催促或者追问,后者不可以。

5.“点”“些”

(1)前者常用于不可数名词,后者常用于可数名词;(2)前者表示少量,后者不一定; 6.“对”“双”

(1)除眼睛、翅膀外,跟肢体、器官无关的东西不能用“双”,只能用“对”;

(2)前者有儿化音,后者没有。7.“对于”“关于”

(1)表示对象用前者,表示关联用后者;

(2)作状语时,前者在主语前后均可,后者只用于主语前面。

E “二”“两” 后者用在量词前。

F

“非常”“十分”

(1)前者可以重叠ABAB,后者不可以;

(2)后者可以接在某些否定词后面表示程度降低,后者不可以。

.G

1.“刚才”“刚刚(刚)”

(1)“刚才”和“刚”意思相近,但词类不同,“刚”是副词,只用在动词前;

(2)“刚、刚刚”可以接时量短语,“刚才”不行;(3)“刚才”和“刚刚”后可以用否定词,“刚”不行。2.“每”“各”

(1)前者侧重于集体当中的个体,后者侧重于普遍的个体;(2)前者和量词配合才能加在名词前,后者可以直接加在部分名词前;

(3)前者后面可以用各种量词,后者后面只能用一部分量词。3.“根据”“据”

(1)后者可以跟单音词组合,前者不可以;(2)后者可以构成据说、据传等,前者不可以; 4.“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多用“同”。用作连词时,使用频率为“和>跟>同”;

(2)“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书名、标题中。5.“更加”“越发”

后者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前者仅限于同一事物的进一步变化。6.“固然”“虽然”

.(1)前者侧重确认某种事实,后者侧重让步;(2)前者很少用在主语前,后者则比较自由。7.“过”“了”

(1)前者不能加在动词重叠中间,后者可以;

(2)A.“动词+过”表示已有经验,总是与过去的时间相联系;“动词+了”表示完成,与过去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

B.“动词+过”所表示的动作不延续到现在,“动词+了”所表示的动作可能延续到现在;

C.“动词+了”表示有一定结果,“动词+过”则不一定。

H

1.“还”“又”

都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是前者表示没实现的动作,后者表示已经实现的动作。

2.“好在”“幸亏”

前者表示有利条件本来就存在,后者表示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不良后果。

3.“和”“以及”“及”

(1)“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2)“以及”前能停顿,“及”前不能;

.(3)“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面比后面重要;(4)“以及”可以连接小句,其余二者不可以。4.“忽然”“突然”

(1)“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更强调情况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

(2)“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5.“互相”“相”

(1)前者不限,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后者多修饰单音节动词,后者一般不修饰单音节动词;(3)前者不限,后者修饰双音节动词受限制;

(4)“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互相”不能。6.“会”“能”

(1)前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后者的能力往往是自然获得的;

(2)具备某种能力,二者大致相同。但表示达到某种效率,只能用后者。

(3)表示有可能,可以互换。7.“或者”“要么”

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前者可以连接句子,也可以连接名词性词语,后者一般只连接句子。

8.“或者”“还是”

前者用于陈述句,后者用于疑问句。

.J 1.“既然”“因为” 后者比前者客观。2.“即使”“尽管”“虽然”

(1)后两者的情况是事实,前者的情况一般是假设;(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3.“进行”“举行”

前者不能加名词宾语,后者可以。

K

“可以”“能”

(1)前者表示可能性,后者表示能力;(2)能表示客观的可能性;

O “偶然”“偶尔”

前者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后者跟“经常”相对,表示频率。

Q.1.“恰好”“正好”

前者作副词时与后者用法相同,比后者更强调事情的巧合性。前者一般不能作补语或谓语。

2.“千万”“万万”

(1)前者多用于祈使句,后者多用于否定句;(2)后者语气比前者强烈。3.“前后”“先后”

前者用于空间,后者用于时间。

R 1.“认为”“以为”

(1)前者一般用于正面判断,后者多用于与事实相违背的判断;(2)前者前面用“被”,后者前面用“让”。2.“如何”“怎么”(1)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2)作代词时,后者用于句首表示惊讶,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征求意见。

S 1.“始终”“一直”

(1)多数情况下,后者可以替换前者;(2)后者接动词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前者不能;

.(3)前者不能表示将来,后者可以。2.“丝毫”“一点儿”

(1)前者只用于否定式,后者比较自由;(2)前者一般不修饰具体名词。3.“所有”“一切”

(1)前者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带“的”,后者直接加名词;(2)前者着重强调数量,后者着重强调类别;

(3)前者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后者只能修饰可以分类的事物。

Y 1.“也”“又”

(1)前者表示和其他人动作等同,后者表示和自己的动作等同;(2)都可以表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前者既可以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动词,后者一般只能用动词;

(3)主语不同用前者,主语相同用后者。2.“一方面”“一边”“一面”

前者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有先后。后两者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3.“一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一般用后者。4.“一起”“一块儿”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5.“一起”“一齐”

前者表示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情,后者表示时间上的一致,二者不能互换。

6.“一直”“从来”

(1)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二者可以通用,后者语气更重;(2)后者多用于否定句,前者没有这种分别。7.“由于”“因为”

(1)前者可以同“因此、因而”配合,后者不能;(2)后者常用于口语;

(3)前者不能用在后一小句,后者可以。

Z 1.“再”“又”

表示动作重复或者继续时,前者所述对象往往未实现,后者用于已实现。

2.“在”“正”“正在”

(1)“在”强调状态,“正”强调时间,“正在”既强调时间也强调状态;

(2)“正”后面不能用动词的单纯形式,其余二者不限;(3)“在”后面不能接介词“从”,其余二者不限;

(4)“在”可以表示反复进行或者长期持续,其余二者不能。3.“只要”“只有”

.前者表示具备了某种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后果;后者表示某种条件是唯一条件。

4.“至于”“关于”

前者是插入话题,后者的话题是一致的。后者可以用在书名或者文章名,前者不可以。

5.“逐渐”“逐步”

(1)前者一般用于自然变化,有意识又有步骤的一般用后者;(2)前者可以修饰形容词,后者不可以。.

下载(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理工大学)关于选拔推荐2010-2011学年度孔子学院课堂及国家公派汉语教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