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5: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

第一篇: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

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 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

来源:教育部2015年12月14日

12月11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袁贵仁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要求办好高校思政课。近年来,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系统规划、大胆改革创新,抓方向、重落实,抓教材、拓资源,抓队伍、强骨干,抓教法、推经验,抓学科、筑基础,抓标准、建马院,初步形成了思政课建设的良好局面。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不断提高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点课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袁贵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坚持综合改革,将办好高校思政课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一是在明确责任上下功夫。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真正落实思政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二是在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上下功夫。要帮助老师用好教材,帮助学生读好教材,使用鲜活材料、生动语言编写和解读教材,为师生提供好教、好看的思政课教学系列用书。三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高标准选用思政课教师,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四是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要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的思想困惑,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模式。要探索网络教学,选择一批优秀教师开设网络示范课,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政课主题学习网站,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五是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地方教育部门要推动全方位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深入推动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联合攻关。高校要加强综合协调,坚持整体思维,统筹研究思政课各门课程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

会上,北京市教工委、上海市教委、湖北省高校工委、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交流发言,并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颁发奖牌。

第二篇: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倍感温暖,无比振奋。

文化是一种深沉、广泛、持久的力量,为高校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厚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仅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更阐发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文化底蕴与文化支撑的内在逻辑,必将激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驱力。

一、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资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在事物变化发展中起基础性、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激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驱力,就必须要牢牢把握课程内容建设这一核心,着力优化路径破解难题,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高校自身在长期办学实践积累的校史文化、治学文化和课程文化中,汲取思政课建设的人文养分和精神力量,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对接好思政课需要的“育人

点”和文化资源能够提供的“服务点”二者之间的契合度,遴选出思政课教学所需并与之相匹配的故事、素材、案例等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设计,抓好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考核评价等环节,实现对思政课的文化赋能和以文化人。

二、坚持主体为要,切实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需求

高校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无论价值引领、思想解惑、道德情操,还是理论学识、艺术修养、实践养成等方面,从“文化”外延的大概念来说,归根结底指向的都是要提供怎样的文化生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更宽广的文化视野、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意识形态的政治与文化属性角度,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清醒看待思政课文化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层次性矛盾、学生不同主体之间因自身情况导致对文化需要不同的差异性矛盾、思政课文化供给与学生需求的价值取向背反性矛盾。进而以问题为导向,从提高思政课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效率出发,聚焦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三、坚持方法为实,大力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效度

从理论供给而言,思政课的价值魅力和理论说服力虽然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价值性,但“好内容”也需

要寻找更好的表达方法。毕竟,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方法论是人们作为活动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而达到特定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不仅包括具体方法,也包括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用方法,在有限教学的文化空间里,把握好“内容”所承载的道理、事实、情感等要素,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研究高校学生受众的习惯、特点和认知,把课程规定要讲的、教师自主愿讲的和学生困惑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学生讲”结合起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像文化润物无声一样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方能最大化彰显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四、坚持探索为赢,建构拓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理路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成效是显著的。但在教学效果、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迫切需要探索长效性、可持续性和系统性路子,发挥文化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软”治理作用,运用文化治理这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治理方式加以应答,重点抓好“三大任务”。一方面是要建构形成稳定的思政课教学文化,升级构设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师生共同的课堂范式。另一方面是要建构形成独特的思政课教师文化,让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做答疑解惑、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让“人师”和“经师”合一的理念成为教师身份自觉。第三是要建构形成特殊的思政课课程文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第一学科”、思政课建成“第一课程”成为集体的价值共识。

第三篇: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名词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内容既“入耳”又“入心”,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005年9月,由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等五位教师为主要完成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清华文科的又一优秀成果,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的一次新的突破。

一份“标准”答案引发的教学思考

1998年一个学期的期末,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美珣教授发现,所有来答疑的学生拿着同样一本“课后习题标准答案”。原来,这个系几个班的同学把课后习题“分解”给班里每个人,再将习题答案形成合集,认为只要背会上面的答案,就不愁考试过关。

这个现象给刘老师非常大的震撼。难道让学生背会几个概念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难道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拿到高分就能证明课程的成功?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刘美珣老师脑际,也让她和同事们深深地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出路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刘老师说,这也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此次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奖正是这种改革思想的印证。在不断调研学生思想状况的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逐步形成了研究型的教学改革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表现为“研究型教学理念”,并促进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

研究型教学理念表现为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教师上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使师生真正成为双向交流的主体,改变“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统领下,要求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由既定的结论“灌输”向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考核方式转变。

衡量研究型教学实施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上,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全程”育人,入耳、入脑、入心

“学生们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思想与几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这是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两大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社会功利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刘美珣老师说。

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贯彻到实践中,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尝试。从教材改革到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从“两个课堂”相结合到考核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愿意学”、“学进去”,成为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导航器”。

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本优秀的教材既要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能够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特点。为了编出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教材,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费尽了心思。

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开始,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脉络,引领同学们探寻历史背后的发展规律,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书中还增加了对正文背景、事件、人物的介绍,340多个专栏和图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这只是多部教材中的一例。近几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出版了6本这样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有了好教材,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采取专题教学、主题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考。课堂外,学生不仅查阅大量资料,而且深入农村、厂矿进行调查。“五一”、“十一”长假常常成为他们调研的“黄金周”。电12班张雷同学说:“从前,我总觉得政治课除了背就是背。但上大学以来,我被那种课堂上下热烈讨论的气氛吸引了。”

2004年6月2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互动课堂激发思辨热情”为题,对清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不仅是进行教学课堂的改革,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方面。实践教育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坚持的传统,形成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开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课程中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聚焦热点,围绕理论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学习的,所以对课程很有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回到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印证自己的思考,升华对理论的认识。当学生再次回到学校时,一篇篇带着思考与青春激情的总结,预示着研究型教学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

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对“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做出了改革。“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等形式破除了学生在传统考试方式下“考试机器”和“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社会的又一环节。

“小组论文+小组答辩”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一项创新,通过选题、分组撰写论文、集体答辩等环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考核办法实施六年来,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即使“非典”期间也没有中断。在那个病毒肆虐的春天,同学们仍然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宿舍成了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网络学堂、电子邮件成为与老师沟通、修改论文的“桥梁”,草坪、小教室变为他们答辩、展示成果的“舞台”。

回顾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做的改革,刘美珣老师说,青年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教,如何引导学生学。

在继承优良传统中锻铸队伍

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路,既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责任,也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他们已走了很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清华,蒋南翔校长以来的历任校领导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1960年,学校抽调一批学业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毕业生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始了一直没有间断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刘美珣、朱育和等老师就是在这时加入这支队伍的。20世纪80年代,国门的开放带来了学生对西方世界的困惑与思索。在这个时候,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中共党史”课程改为“中国革命史”,为同学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画卷。1993年10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 2003年6月以来,人文学院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规划、组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院长、相关系所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院还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组,聘请曾长期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教师深入课堂,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 在这样的氛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担任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共4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91%。近三年来,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三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对于这支“老中青”构成的队伍,刘美珣老师深有感触:“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在研究型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投入成倍地增加了,无论是专题讲授还是考核方式的改革,都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准备。”北京市专家到清华大学考察,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录制的20000多分钟的教学资料,非常感动地说:“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大有希望的。” 目前,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人文学院的各个系所。在承担大量的大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师还要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所突破,而这两个方面似乎存在着矛盾。

“对我们的教师来说,同时做好两个方面是非常辛苦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身领域的提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种提高。”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禺说。

由于人文学科内部具有相关性,教师对一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视野,对一些问题有了比较独特的见解,将这些见解带入课堂,将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

“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归功于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还要归功于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王孙禺说,“现在,中青年教师是关键。如何更好地继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秀传统,关键在队伍上。”

随着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开始实施。7月初,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7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代表深入探讨了新课程方案的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会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信心,也将使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走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思政课综合实践

《思政课综合实践》“实践活动”参考目录及说明

“实践活动”由“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构成。

活动要求:“校内实践活动”由“必选项”(研读马列经典、学习重要文献)+“任选项”(阅读经典著作、时事新观察、聆听学术讲座、校园采访报道、主题微电影、观看红色影视)构成;若选“必选项”之一,则须再选1项“任选项”;若选两项“必选项”,则不必再选“任选项”;“必选项”和任选项”难度与成绩评定挂钩。

“校外实践活动”由任选校外15项“社会活动”中的2项构成;“社会活动”须在校外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天;必须附上照片、证明信、视频等活动证明材料;社会活动难易及意义与成绩评定挂钩。

“校内实践活动”目录及说明

(一)研读马列经典(必选);(参考目录见附件2--1;选1部或2篇);

(二)学习重要文献(必选);(参考目录见附件2--2;须任选2篇);

(三)观看红色影视(任选);(参考目录见附件2--3;须任选2部);

(四)阅读经典著作(任选);(参考目录见附件2--4;须任选2本);

(五)时事新观察(任选)(选一项重大时事进行观察,并写出报告);

(六)主题微电影(任选)(至少5分钟的主题微电影;须教师认可);

(七)校园采访报道(任选)(围绕“三风”和新闻;须教师认可);

(八)聆听学术讲座。(任选)(校内外均可,须人文社科内容,视频无效;须任选2场)。

“校外实践活动”目录及说明

“校外实践活动”:指在校外完成的“社会活动”;任选15项“社会活动”中的2项;可团队(3-5人)开展,须分别提交各自不同的申请和报告。(活动说明见附件2--5)若你拟定的“社会活动”在实施中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可以及时变更为“参观学习”等可以顺利实现的“社会活动”。但变更“社会活动”形式,会影响“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

附件2--1:马列经典目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等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等

马、恩:《共产党宣言》

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斗主义》、《伟大的创举》等等。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整顿党的作风》、《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武昌、深圳、上海、珠海等地的讲话》等等

其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四卷)、毛泽东选集(共四卷)、毛泽东著作选读、周恩来选集(上、下卷)、陈云文选(共三卷)、邓小平文选(共三卷)、江泽民文选(共三卷)、《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宣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附件2--2:重要文献目录

(1)《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

(2)《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 1945年中共七大)(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 年)(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5)《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6)《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

(7)《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8)《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

(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93年11月14日通过)

(10)《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1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

(1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

(1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2003年7月1日)(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 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16)《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3日)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年中共十七大报告)

(18)《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0月08日)

(19)《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20)《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08 年)

(2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千重大问题的决

(2009 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2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2010 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

(23)《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2011年04月25日)

(2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011 年7月)

(25)《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

(26)《胡锦涛在中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2日)(2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

(28)《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2年5月4日)

(29)《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年中共十八大报告)

(3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附件2--3:经典著作目录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2)唐宝林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3)范贤超等著:《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1993年)(4)冷

溶著:《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2000年)(5)王敏主编《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研究》(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6)靳辉明主编:《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7)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8)胡

绳主编:《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人民出版社(1987年)

(9)胡乔木著:《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1991年)(10)【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1998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蒋葆英等译(1989年)(12)【美】塞谬尔•亨廷顿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1993年)

(13)【美】塞谬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8年)

(14)【美】汉斯•摩根索著:《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现代政治学译丛(1995年)

(15)【德】贝克、哈贝马斯著:《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16)季羡林:《人生述怀》(17)季羡林:《牛棚札记》

(18)【巴西】柯艾略:《牧羊少年奇遇记》(19)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0)【德】鲁道夫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

(21)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23)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

(24)【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5)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26)【美】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

(27)【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沉思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8)梁文道:《常识》(29)梁文道:《我执》

(30)【英】霍布斯:《利维坦》(31)【法】蒙田:《蒙田随笔》(32)【美】艾萨克斯:《爱因斯坦传》

(33)【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34)【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35)【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36)【美】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37)【美】约翰•奈斯比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著,魏平译:《中国大趋势》

(38)【德】尼采:《悲剧的诞生》(39)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40)【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41)【法】波伏娃:《第二性》(42)【日】黑泽明:《蛤蟆的油》(43)茅于轼:《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44)王蒙:《老子十八讲》(45)郎咸平:《金融超限战》(46)宋鸿兵:《货币战争》(47)刘瑜:《民主的细节》(48)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49)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50)【德】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51)【法】福柯:疯颠与文明(52)【法】福柯:《规训与惩罚》

(53)【法】让-弗朗索瓦·勒维尔、马蒂厄·里卡尔,陆元昶译,《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54)【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55)【印】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56)【美】洛温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中央编译出版社(57)【法】埃克苏佩里著,田伟华译:《小王子》(58)白岩松:《幸福了吗》

(59)【美】里夫金、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

(60)刘涌:《北大批判》

(61)【美】摩尔、帕克著,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62)【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63)龙应台:《目送》

(6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65)【日】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66)【日】稻盛和夫:《活法》(67)李泽厚《美的历程》

(68)【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69)【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爱的艺术》(70)【意大利】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7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7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73)李欣频:《2012心灵重生》

(74)【德】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笔记》(75)【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76)朱镕基:《朱镕基答记者问》(77)陈鲁豫:《心相约》

(78)【英】亚当•斯密:《国富论》(79)【美】曼昆:《经济学原理》(80)【美】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81)【美】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

(82)【法】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83)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8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85)【英】贝弗里奇著,陈捷译:《科学研究的艺术》(86)【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87)【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88)【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89)【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90)【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91)【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92)【英】卡尔•波普尔:《猜想和反驳》(93)【英】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94)【美】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95)【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96)卢勤:《告诉世界我能行》(97)何兆武:《上学记》

(98)【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99)【法】卢梭:《爱弥儿》(100)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

其他书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社会契约论》(法)卢梭、《悲剧的诞生》(德)尼采、《正义论》(美)罗尔斯著、《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李约瑟、《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悲惨世界》(法)雨果、《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西方的没落》(德)斯宾格勒、《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技术发展简史》(美)乔治•巴萨拉、《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美)刘易斯•沃尔珀特(英)艾利森•理查兹著、《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再创未来--世界杰出科学家访谈录》(美)托马斯•A巴斯著等。

附件2--4:红色影视目录

(1)《建党伟业》(2)《开国大典》(3)《周恩来》(4)《焦裕禄》(5)《中华儿女》(6)《英雄儿女》(7)《风云儿女》

(8)《解放战争三部曲——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9)《闪闪的红星》(10)《烈火中永生》(11)《铁道游击队》(12)《红色娘子军》(13)《江姐》(14)《双枪老太婆》(15)《白毛女》(16)《董存瑞》(17)《小兵张嘎》(18)《地道战》(19)《地雷战》(20)《烈火金刚》(21)《红岩》(22)《党的女儿》(23)《上甘岭》(24)《青春之歌》(25)《永不消逝的电波》(26)《千里跃进大别山》(27)《鸡毛信》(28)《九九艳阳天》(29)《洪湖赤卫队》(30)《东京审判》(31)《野火春风斗古城》(32)《南征北战》(33)《高山下的花环》(34)《南京南京》(35)《黄河绝恋》(36)《渡江侦察记》(37)《小花》(38)《苗苗》(39)《烛光里的微笑》(40)《一个都不能少》(41)《辛亥革命》(42)《建国大业》(43)《生死抉择》(44)《钱学森》(45)《袁隆平》

其他传递正能量的电影皆可!

附件2--5:社会活动说明 活动要求:① 社会活动须在重庆交通大学校外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天;② 必须附上照片、证明信、视频等活动证明材料;③ 实际参加,亲身感受,力戒走过场,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校外实践活动”须任选下列15项“社会活动”中的2项)

(1)传承文明: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选择特定的群体,介绍、传承一项优良传统。

(2)发现之旅: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机关、街道等,发现“最美”之人和“感动”之事”

(3)纠风行动:选择社会上存在的一项陋习、偏见,进行提示、劝导和帮助。

(4)人物采访:走进乡镇、企业、社区、机关、街道,采访受到社会关注的人物。

(5)宣讲活动。走进社区、街道、单位、村社等,宣讲理论、法治、政策。

(6)学工活动。走进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7)学农活动。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学做农活,了解农村现状。(8)学商活动。既可到校外商店、摊位学做生意,也可自己经销商品。

(9)学雷锋活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10)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应急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灾区重建等。

(11)公益劳动。打扫卫生,美化街道,义务执勤,义务宣传等。(12)真相探究。选择媒体报道的人和事,进行实地考察,厘清来龙去脉及真相。

(13)植树活动。参与“森林重庆”建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4)科普活动。采取公众易于接受的多种方式普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

(15)参观学习。主要是参观重庆本地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及建设成就展览。

第五篇: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时代需求而改革。思政课作为认知教育的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亦需不断更新理念,探索创新。在此基础上,合作性学习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PBL教学法能有效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演讲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08-02

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多管齐下,综合培养。既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又需要学生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者兼备才是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学术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专业课的教学,在各高校历来较为重视,已不断地随着发展的需要在改革。而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思政课,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更应提升重视程度,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课程的时效性和高校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更新理念促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学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应成为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新定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与传统高校主要培养学术性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非学术性工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或转换。从而这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3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较强的应用能力,善于将理论运用与实践。第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植根于社会需要。第三,较好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懂理论,会操作,而且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目前,为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征及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提升对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三管齐下的方式不失为思政课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管齐下促改革

2.1 以合作性学习创新思政课教学法

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活动,并凭借小组的整体成绩获得认可和奖励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合作性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传播开了,后传至我国,并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实践研究较多。目前,在欧美如英国、荷兰、美国等一些国家,已全面推行。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鲜有应用。

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合作性学习则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从而找到正确的思路,自行分析错误的想法。同时,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共同为小组及其每位成员的成绩努力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思政课以其较强的理论性常被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所反感。但其又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必修课程。学生在必修的同时,还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性学习则能够同时满足学校培养方式的需求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故而,引入合作性学习将是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的具体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和变革评价方式。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讨论问题,理解理论知识,较容易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还需改变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思政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限于结果。这也更符合合作性学习的要求。

2.2 以PBL教学法提升思政课时效性

PBL即英文中“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基于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努力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创始人,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此种教学法。从而流行开来,到目前,成为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课大大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对思政课兴趣较低,主要源于思政课较强的理论性。很对人只看到了思政课的理论性,往往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没有什么实际的左右。然而,思政课的宗旨是通过理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思政课的理论是来源于现实,而又引导人们认识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这恰恰符合了PBL教学法的理念,从问题中找到方法,再去解决问题。故而,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将思政课的理论更具时效性。

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及PBL教学法的要求,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教师仍然要作为问题的设计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正确地设计和引导学生在课程范围之内讨论、解决问题,但不过多地主导课堂,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客观、全面的思维。第二,进行PBL教学法还需对学生进行对方面的综合评价。可用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都应列入评价内容。这种评价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作为学生成绩的参考。

同时,运用PBL教学法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合作。加之,目前90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失使得他们确实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必须组成团队,进行通力合作,凭借团队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这也正符合了思政课通过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同时让理论更具时效性。

2.3 以演讲教学法增强思政课实践性

演讲教学法,顾名思义,即通过演讲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有学生根据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选题确定适合自己的题目,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或演讲稿,在课堂演讲,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来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问题。这一教学法需要学生从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到撰写演讲稿,进行研究并回答老师,同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作为主体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故而,将演讲教学法引入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

在进行演讲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演讲主题的选定。主体是进行演讲的核心。好的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根据思政课的特征和性质要求。主题选定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主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其次,主题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真能量。第二,演讲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整个演讲教学法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未了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内容拟定相关选题。接着由学生按照各种方式,自由组合结成合作小组,选定选题或自拟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文稿并完成演讲。最后,教师和学生评委对学生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并由教师汇总,评定学生的成绩。

这样的演讲教学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应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增强了其实践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理论的同时,充分进行了实践,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技术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而,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为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需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而合作性学习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课程的时效性。演讲教学法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让学生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许剑颖.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1):98-100.[2] 于红.演讲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85-187.[3] 刘振环.合作性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种探索[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1(5):74-76.

下载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近......

    高校思政课第二章讲稿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分析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分析 摘 要:20多年前,互联网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商业和社会领域,并在随后逐步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在深刻改变社会运转方式的同时,也影响......

    复旦-思政课创新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特色 复旦大学社科部精品课 几年来,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发挥着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如何上好其下的四门主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

    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合集五篇)

    学术资源 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 傅 龙 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在高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大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节奏的把握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