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时间:2019-05-13 03: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第一篇: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教了1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没想到,一场教学模式的革新,竟让自己成了“网红”,还一不小心“红”到了国外。

自2015年9月份,冯务中开授的国内首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登陆由哈佛大学与MIT合办的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以来,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选课,还有国外粉丝主动要求将其免费升级成“更纯正”的英文版。

这背后,是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之举。“学生前8周在线上学习慕课,后8周则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授,同时辅以线下小班讨论。”清华马院副院长王雯姝介绍,目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4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的选课人数累计突破17万人次。线上学习,让思政课随时随地

“妖魔化的马克思主义?神化的马克思主义?你了解多少?本课程为你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信仰,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体系!”不需要抢课,只要点开“学堂在线”,你就能听到一堂时下最受清华学子追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课程。

传统的思政课堂上,老师往往要在45分钟或90分钟时间内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内容。而在这里,一个章节的内容被分解为符合学习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

“慕课使学生可以自由调配上课时间,学习更便捷——无论在线学习、使用手机客户端还是离线观看下载视频,随时随地,总有一款适合你。”该课程主讲人、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说,这也把老师们从重复讲解中解放了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线下的延伸讨论环节。线下讨论,让理想信念深植于心

看起来这像是一场辩论赛。教室里,围绕“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的主题,30多个学生轮番论证、争辩不断。只有在讨论陷入胶着时,任课老师张瑜和助教才会适时点拨几句。

这是清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小班讨论的现场,也是清华学子眼中比慕课“更有魅力”的教学环节。“原来都是大班上课,只能点几个同学交流,没法让大家充分自由表达。”张瑜说,现在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发言,经常下课铃响了都不舍得走。

“慕课可以提高上课效率,也具有内容均衡、概念明确、逻辑清晰的优势,但这只是‘点对面’地普及知识点,至关重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点对点’,还要靠线下。”王雯姝强调,清华对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基于传统课堂和慕课两个平台的:“传统课堂是‘根’,互联网是一种有力支撑。同学们在完成线上学习的同时,还要选修时长为8周的线下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1 1>2的效果。”混合式教学,唤醒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

“如果不是这次毛概课作业,我不会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原来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这么紧。”一份“我的家族史”的调研作业,让清华材料学院学生袁之泉从家族视角观察到了陕西关中近百年来的土地变革,还亲手做了一份家谱:“回去听爷爷、大伯讲,才知道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一系列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扬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更激发出老师们前所未有的教学力。”王雯姝说。

而在开设慕课的2015年,光是慕课讲稿,冯务中就写了28.9万字。如今,他正盘算着将这些心血修订之后公开出版:“不能说只有论文才算成果,这些反复打磨出来的讲稿就是我近年最大的成果。”

短评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正在遭遇挑战。一边,是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出勤率和抬头率让每个教师挠头;一边,是青年学子对深入交流研讨的渴望,“大班额”“满堂灌”只能搬运知识,却不能真正释疑解惑。

难题,怎么破? 以一场基于思政课堂和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清华大学实现了思政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在这里,线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私人定制,更符合时代特点;线下学习更深入透彻,满足学生需求。如此改变,不仅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遵循,更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勃勃生机。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邓晖

第二篇: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名词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内容既“入耳”又“入心”,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005年9月,由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等五位教师为主要完成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清华文科的又一优秀成果,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的一次新的突破。

一份“标准”答案引发的教学思考

1998年一个学期的期末,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美珣教授发现,所有来答疑的学生拿着同样一本“课后习题标准答案”。原来,这个系几个班的同学把课后习题“分解”给班里每个人,再将习题答案形成合集,认为只要背会上面的答案,就不愁考试过关。

这个现象给刘老师非常大的震撼。难道让学生背会几个概念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难道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拿到高分就能证明课程的成功?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刘美珣老师脑际,也让她和同事们深深地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出路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刘老师说,这也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此次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奖正是这种改革思想的印证。在不断调研学生思想状况的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逐步形成了研究型的教学改革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表现为“研究型教学理念”,并促进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

研究型教学理念表现为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教师上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使师生真正成为双向交流的主体,改变“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统领下,要求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由既定的结论“灌输”向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考核方式转变。

衡量研究型教学实施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上,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全程”育人,入耳、入脑、入心

“学生们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思想与几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这是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两大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社会功利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刘美珣老师说。

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贯彻到实践中,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尝试。从教材改革到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从“两个课堂”相结合到考核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愿意学”、“学进去”,成为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导航器”。

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本优秀的教材既要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能够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特点。为了编出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教材,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费尽了心思。

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开始,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脉络,引领同学们探寻历史背后的发展规律,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书中还增加了对正文背景、事件、人物的介绍,340多个专栏和图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这只是多部教材中的一例。近几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出版了6本这样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有了好教材,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采取专题教学、主题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考。课堂外,学生不仅查阅大量资料,而且深入农村、厂矿进行调查。“五一”、“十一”长假常常成为他们调研的“黄金周”。电12班张雷同学说:“从前,我总觉得政治课除了背就是背。但上大学以来,我被那种课堂上下热烈讨论的气氛吸引了。”

2004年6月2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互动课堂激发思辨热情”为题,对清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不仅是进行教学课堂的改革,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方面。实践教育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坚持的传统,形成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开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课程中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聚焦热点,围绕理论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学习的,所以对课程很有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回到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印证自己的思考,升华对理论的认识。当学生再次回到学校时,一篇篇带着思考与青春激情的总结,预示着研究型教学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

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对“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做出了改革。“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等形式破除了学生在传统考试方式下“考试机器”和“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社会的又一环节。

“小组论文+小组答辩”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一项创新,通过选题、分组撰写论文、集体答辩等环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考核办法实施六年来,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即使“非典”期间也没有中断。在那个病毒肆虐的春天,同学们仍然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宿舍成了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网络学堂、电子邮件成为与老师沟通、修改论文的“桥梁”,草坪、小教室变为他们答辩、展示成果的“舞台”。

回顾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做的改革,刘美珣老师说,青年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教,如何引导学生学。

在继承优良传统中锻铸队伍

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路,既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责任,也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他们已走了很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清华,蒋南翔校长以来的历任校领导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1960年,学校抽调一批学业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毕业生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始了一直没有间断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刘美珣、朱育和等老师就是在这时加入这支队伍的。20世纪80年代,国门的开放带来了学生对西方世界的困惑与思索。在这个时候,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中共党史”课程改为“中国革命史”,为同学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画卷。1993年10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 2003年6月以来,人文学院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规划、组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院长、相关系所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院还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组,聘请曾长期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教师深入课堂,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 在这样的氛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担任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共4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91%。近三年来,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三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对于这支“老中青”构成的队伍,刘美珣老师深有感触:“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在研究型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投入成倍地增加了,无论是专题讲授还是考核方式的改革,都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准备。”北京市专家到清华大学考察,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录制的20000多分钟的教学资料,非常感动地说:“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大有希望的。” 目前,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人文学院的各个系所。在承担大量的大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师还要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所突破,而这两个方面似乎存在着矛盾。

“对我们的教师来说,同时做好两个方面是非常辛苦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身领域的提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种提高。”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禺说。

由于人文学科内部具有相关性,教师对一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视野,对一些问题有了比较独特的见解,将这些见解带入课堂,将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

“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归功于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还要归功于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王孙禺说,“现在,中青年教师是关键。如何更好地继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秀传统,关键在队伍上。”

随着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开始实施。7月初,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7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代表深入探讨了新课程方案的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会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信心,也将使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走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该院思政课教师根据该院学生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177-02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素质”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也体现在高境界、高人格、高品质上,思政课就起着这样一种作用。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出现了诸多变化,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认真听课的比例不高,旷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却高了很多,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现状?应如何改革才能打破这种常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呢?该院思政课教师围绕该校学生实际,共同讨论原因,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高职学生甚至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术,认为两年开三门思政课,实无必要,加上个别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意无意流露这种倾向,使得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带着抵触情绪,上课玩手机、讲话或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2)文化与文化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国开展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加强,加上高度发达的传播媒介,使的其他国家各种思想文化快速进入中国,引起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另外,由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文化发展却并没有跟上,使得道德滑坡现象非常严重,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观念越来越混淆不清,信仰丧失。这种现状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威胁,部分学生开始认为思政课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指导现实行为。

(3)学生自身因素。一般进入高职的学生的分数比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上课很容易开小差。

(4)教师的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有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课堂上多举实例,以求理论联系实际;或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PPT等等,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加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大课堂为主,这样更不利于师生互动,上课效果自然也不会好。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改革教学观念。中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学生才是教学的着入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增加课堂时效性。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将其变为互动性教学。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政课呆板的教学模式早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该院思政教师根据该院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①开课前5~8分钟说评新闻。每次课提前吩咐2~4个学生(根据班级人数确定人数)提前准备说评新闻,并把这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说新闻,就是在一分钟之内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把新闻表达出来,新闻可以是国际新闻,也可以是国内新闻,既可以是报纸上的新闻,也可以是我们亲眼所见的。评新闻,就是让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谈自己对这个新闻的看法。最后老师进行简单点评。这一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国家。也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大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把学生分组,课程分块,拿出部分课程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自己进行讲解,老师最后进行补充讲解和点评。任课教师必须提前把课题选好并公布下去,由于高职学生相对来说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有些相对比较难的课题有时候有必要把框架细分给学生做参考,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变动。在学生分组问题上,人数不宜过多,3~4人为宜。同时,每个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但又要讲究团队协作。同一个内容,可由2~3个小组共同承担。学生参与讲解的课题不宜过难,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题的,网上好收集资料的内容。这一环节能很好地把学生拉入课堂,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的也更全面。这种任务型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高职学生非常缺乏的。③一个学期可适当进行1~2次的辩论赛。在辩论赛题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当前争议比较大的热点难点时事,也可以是课本内容里学生感兴趣并有争议的课题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论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释放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容纳自我,还可以培养大家团结协作精神、探究求索的科学精神等。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该院思政课部联合学工处一学期会举行1~3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尽可能地结合学院各专业的实际。例如,该院联合校学工处举办了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活动、青年志愿者举行阳光义卖活动、参观昙华林、毛泽东故居、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步行长江一桥;徒步东湖;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等;联合民政管理学院学工到养老院关爱老人;联合康复学院到福利院、省残联和武汉麟洁康复中心关爱儿童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改革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考试的模式,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为品质培养的片面做法。考试考核方法要全方位、多角度,增强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该院采取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堂课表现(说评新闻、讨论和辩论等表现),学生平时的德育行为也列为了思政平时考核范畴,期末考核是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偏重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必须打破原来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中动,动中学,把课堂和学生的业余活动和平时行为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才德兼备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3(9):46-47.[2] 邹?u.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143-144.[3] 彭新丽.深化四个结合打造美丽高职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9):52-53.

第四篇: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模式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模式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

渠道作用

——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丹丹

程芳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模式的创新,文章介绍了我院思政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同时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不断进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革新,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

一、产生背景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思政课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因此,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德育课,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更好发挥其德育功能。

二、主要做法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思政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1.教师集思广益,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思政部每学期都会召开专门的教研会议针对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在会上每个老师都会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方式,最后制定出详细执行方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思政部教师会在认真进行课堂授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教

[1]

学活动:

(1)组织开展社会调查

思政课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思政部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部署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要求他们根据重大社会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思政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及时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批阅,并将部分学生撰写的有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广东风俗习惯调查等优秀作品在各班进行轮流观摩学习。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开阔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刻的认知。比如一些参与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学生,他们通过近距离和这些孩子的接触,了解这些孩子不为人知的苦楚,通过自身与留守儿童的比对,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对人生价值有了更明晰的定位。

(2)举行知识竞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有关理论问题、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思政部概论教研室依托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组织开展了以“创新科技 畅想未来”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

句话的认同,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组织法律宣传活动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任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决策。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政课应着力在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上下功夫,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方案”规定的一门思政必修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思政部每年都会依托学院大学生法律协会开展多种法律宣传活动。每年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会组织召开相关法律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每年下半年会在学院举办商务文化节期间举行以“商业道德与法律”为主题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每年会结合全国12.4普法宣传日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活动。(4)开展主题征文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对某些政治人物、社会现象的正确认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思政部概论教研室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邓小平》,并以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的贡献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部基础教研室组织学

生观看影片《十月的天空》,通过电影主人公的励志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通过这些征文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思想政治素养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5)尝试模拟课堂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便于任课教师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思政部概论教研室于本学期尝试在课堂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模拟教学活动。各班任课教师先进行班级选拔,要求每位参赛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予以讲解,最后共选拔出35名学生进入决赛。思政课教师对该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对各参赛学生分别予以辅导。通过模拟课堂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2.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了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心理、行为动态,开展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思政部每年都会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为期一年的思想政治素养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对策和改进意见。同时召开部门全体教师会议,就调查结果进行通报,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最新思想政

治动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予以适当引导,同时针对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

3.设立班级思政课联络员制度

为了便于各班思政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各班动态,思政部近年来一直采取在每班设立班级联络员,要求联络员及时汇报班级同学各种表现,以利于思政教师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4.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注重老师专业素养提升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部经常派任课教师参加省级的各类学术和课程教学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学术水平;同时,思政部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比如学术论文比赛以及一些教学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三、基本成效

作为大学生的德育课程,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德育意识,他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可信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同学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G9jd-ZUfR6stXPOwezo_uIae86t2VLMm9lnDgC2bh-zFkqNKeiWIps1GXAw542lxIY1j9y8GqJHG518MMwqwq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4-),女,河南项城人,法学硕士,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程芳(1983-),女,山西太谷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3-JKYX-7

联系方式:*** 邮箱:zdd1024@126.com

地址:广东省韶关区曲江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张丹丹(收)

第五篇: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 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 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学生容易敞开心扉,这就有利于教师收集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因而更具有针对性。

(四)网络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和中心,学生则主要靠书本和教师讲授获取信息。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不受限制地共享网络信息,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角色,而是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

我院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可用资源的基础上,主要依托校园网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以网站、网络课程和聊天工具的建设和应用为实现方式。

(一)校园网络增加思政板块

网络对思政课教学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网上不良信息所致。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我院主要通过思政部模块、德育特色模块和核心价值观模块等传递正面的思想政治信息,及时给学生发布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大家对思政课的认识、应用和相关的活动报道,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除此之外,还采取技术手段,在校园网上构筑“信息海关”,对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非法信息的侵入,净化网络空间;通过法律手段制裁非法信息的网上传播行为;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风气、网络道德、网络法纪、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判断对错、是非、真伪、美丑,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防火墙;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二)充实思政网络课程内容

要吸引学生多变的目光,就必须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和内容去充实整个网站。包括学科概况、教学信息(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等)、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科研信息、新闻公告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扩展资源等,我们根据自己的学科和课程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栏目内容。对于网站的内容,特别强调 2 日常更新及恰当的媒体应用,力求使页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特色明显。

(三)利用聊天工具开展思政教学

教师通过开通教师QQ、研究网络交流技巧、组建班级骨干和组建教师参与的QQ群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利用QQ开展教学,通过QQ把涉及到“思政”教学的有用信息发布到QQ日志中供学生浏览、学习,并对学生的QQ空间进行访问或回复,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状况,并与兄弟院校的同行在QQ中进行交流成功教学经验,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

三、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一)“四导”模式。即“导入→导读→导思→导行”。

(1)导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导人新课。

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或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或者引起悬念,诱发动机等等。既可以为导人新课、获取新知做好铺垫,又为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领悟道理和观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再现社会现实,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尽快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电教媒体启发诱导、释疑解惑的作用,该停留的停留,该重播重放的重播重放。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创造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问题中介绍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而空洞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并不信服。因此,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布置了一些任务:①上网搜索并阅读了解复员军人赵荣锁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进事迹。②上网阅读护士日记,了解非典期间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看,学生们很快就被赵荣锁和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吸引了,3 感染了,以至于成了几天来课余时间的热点话题。当北京护士王晶的病情恶化、生命垂危之时,我们的学生也是心随其动了。在这里,无须过多的说教,学生们深深懂得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自觉转变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

以高校《概论》课为例,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通过完成确定目标下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种方法不仅将思想政治理论渗入到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教师做好准备,通过互联网引入专题背景,接下来让学生布置任务并进行说明(如PPT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理解所学内容并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确立新的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成果评价,给学生以反馈,并让学生去修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结果。以《概论》课第八章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例,本节内容条目繁多,内容本身相互交叉性强,如果是在教室进行纯理论教学,出于课时限制,常常是对每个内容蜻蜓点水式地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其中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理获得深刻感受,且容易对繁多的内容感到疲倦。改用上机授课,可以选择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构建两型社会”)作为专题,以某一案例或者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从点到面依次挖掘出本节的学习要点,通过提供思考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布置任务(PPT 形式的一个专题报告)推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探索,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提升学习的效果。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毫无疑问,网络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新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王玉娥

2014年8月

下载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思政课创新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特色 复旦大学社科部精品课 几年来,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以“混合式教学”推动“2 1 N”人才培养

    以“混合式教学”推动“2+1+N”人才培养 摘 要: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加入信息技术元素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正改变着传统教学结构。福建化工学校根据中职学......

    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含五篇)

    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 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

    思政课教学总结-

    思想政治课教学总结 黄 靖 本学期,本人担任民族学院民考汉13班和14班的政治科老师。半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是......

    思政课教学工作计划

    新坡小学思政课授课工作计划新坡小学书记 柳聚华为做好本学期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邯郸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建立全市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工作......

    思政课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抗疫人士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精选5篇)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高职院校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面向和岗位技能,关键是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

    论地方高校思政课“专题讲授+项目研讨”教学模式创新

    论地方高校思政课“专题讲授+项目研讨”教学模式创新 湖北文理学院聂 军张 樊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各高校都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