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含五篇)

时间:2020-10-12 00: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第一篇: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倍感温暖,无比振奋。

文化是一种深沉、广泛、持久的力量,为高校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厚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仅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更阐发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文化底蕴与文化支撑的内在逻辑,必将激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驱力。

一、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资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在事物变化发展中起基础性、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激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驱力,就必须要牢牢把握课程内容建设这一核心,着力优化路径破解难题,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高校自身在长期办学实践积累的校史文化、治学文化和课程文化中,汲取思政课建设的人文养分和精神力量,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对接好思政课需要的“育人

点”和文化资源能够提供的“服务点”二者之间的契合度,遴选出思政课教学所需并与之相匹配的故事、素材、案例等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设计,抓好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考核评价等环节,实现对思政课的文化赋能和以文化人。

二、坚持主体为要,切实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需求

高校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无论价值引领、思想解惑、道德情操,还是理论学识、艺术修养、实践养成等方面,从“文化”外延的大概念来说,归根结底指向的都是要提供怎样的文化生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更宽广的文化视野、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意识形态的政治与文化属性角度,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清醒看待思政课文化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层次性矛盾、学生不同主体之间因自身情况导致对文化需要不同的差异性矛盾、思政课文化供给与学生需求的价值取向背反性矛盾。进而以问题为导向,从提高思政课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效率出发,聚焦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三、坚持方法为实,大力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效度

从理论供给而言,思政课的价值魅力和理论说服力虽然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价值性,但“好内容”也需

要寻找更好的表达方法。毕竟,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方法论是人们作为活动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而达到特定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不仅包括具体方法,也包括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用方法,在有限教学的文化空间里,把握好“内容”所承载的道理、事实、情感等要素,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研究高校学生受众的习惯、特点和认知,把课程规定要讲的、教师自主愿讲的和学生困惑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学生讲”结合起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像文化润物无声一样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方能最大化彰显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四、坚持探索为赢,建构拓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理路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成效是显著的。但在教学效果、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迫切需要探索长效性、可持续性和系统性路子,发挥文化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软”治理作用,运用文化治理这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治理方式加以应答,重点抓好“三大任务”。一方面是要建构形成稳定的思政课教学文化,升级构设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师生共同的课堂范式。另一方面是要建构形成独特的思政课教师文化,让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做答疑解惑、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让“人师”和“经师”合一的理念成为教师身份自觉。第三是要建构形成特殊的思政课课程文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第一学科”、思政课建成“第一课程”成为集体的价值共识。

第二篇: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活力

市工商局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做到“五个突出”,争当“五个表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徐少华常务副省长、邹铭常委等省领导对我局在全国率先打造网上审批中心,推行集约化、标准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全省改革探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吕业升书记、梁维东市长高度肯定我们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先后5次对我局工作进行批示。省工商局凌锋局长专程到我局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局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对我们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予以了高度评价。

一、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进文明创建“补短板、促提升”,工作成果深受各界认同。全系统上下积极履行牵头全市集贸市场文明创建、户外广告整治和公益广告氛围提升的职责,研究制定全市集贸市场文明创建督导方案和全市工商系统文明创建工作方案,坚持试点先行,以横沥等镇为试点,在镇委、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成功打造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文明创建示范点,并以点带面指导督促各镇街开展整治提升。全市33个镇街全部完成集贸市场示范点文明创建,211个市场顺利改为摆卖区,已整治达标的集贸市场273个,动员广告企业利用自有媒体资源发布公益广告5.4万平方米,全系统办公大楼及登记注册大厅共发布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画1505张,共2031.6平方米,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我们的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委慎海雄常委、市委吕业升书记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国率先推行“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全力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4万户,其中企业8.2万户,分别同比增长41.3%、49.7%。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80万大关,达到84.1万户,其中,企业32.9万户,个体户51.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新增量、企业总量和新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共受理网上登记业务25.2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87.5%,累计减少群众往返57.7万人次,平均每天减少约2711人次,全程电子化已成为工商登记注册的重要渠道。在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上,我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管理系统”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是我市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省工商局、省社科院联合课题组评估显示,东莞市开办企业便利度居全省第二、地级市第一。

(三)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2 — 牵头编制《东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科学绘就我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发展蓝图。科学设定“市场规范指数”,纳入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推动各部门、各镇街落实后续监管职责。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着力优化东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累计推送信息38.1万条,收到反馈信息67.6万条(次),反馈率超过100%。全市2015企业年报率为92.56%,比2014提高2.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企业活跃度高,存续状况总体良好,市场秩序整体运行平稳。国家工商总局组织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到我局开展现场教学,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商改后续监管工作推进会,推广我市商改后续监管经验。

(四)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工商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深入实施登记规划和专业指导,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全市个体户升级为企业1039户,有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124户,新登记私营集团47户,累计帮助201户企业在境内外和新三板上市。大力推进股权质押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解困,办理股权出质登记659宗,动产抵押登记853宗,涉及担保数额1001.7亿元。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5.2万件,— 3 — 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87件,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公示广东省“守重”企业1576户,推荐国家级“守重”企业20户。深化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试点创建网上消费维权服务站2家,全市现有消费维权服务站541家,全系统累计调解消费投诉16839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87万元。调整优化个私协会组织架构,全市33个镇街全部完成个私协分会合并成立独立法人资格协会工作。全面铺开“小个专”党建工作,全市新组建“小个专”党支部131个,改设工商分局党总支30个,全市累计有“小个专”党支部173个,工商分局党总支33个。省工商局凌锋局长、市委白涛常委视察调研我市“小个专”党建工作,对我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有效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坚持民生保障导向,市场竞争环境明显优化。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执法模式,以手机销售行业为试点,开发企业“诚信通”信息查询系统,选取7个镇街推广使用。开展涉众金融领域及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和风险排查专项行动,排查相关企业392户,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涉嫌违法线索,协助公安部门成功破获“4•25”专案。强力整治无照经营,全系统清理无照经营12783户,立案查处1638宗。着力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专项整治,立案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50宗。开展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9项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74宗。积极推进“无传销城市” — 4 — 创建,清查涉传窝点23个,全市打传工作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全面强化网络市场规范治理,处理网络投诉举报1085宗,登记入库网络经营主体近4万户,推广红盾电子标识1461个,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总量和红盾电子标识推广数居全省地级市之首。全系统累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670宗,罚没金额2137.2万元,全市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六)突出内部管理规范,干部队伍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有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党组班子,党组书记、局长,局领导主体责任清单和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批开展谈话提醒活动,促进“两个责任”落到实处。重新修订权责清单,制定我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听证办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探索组建东莞工商人才库,设立五类人才,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建成东莞工商65年历史电子展览馆,编印东莞工商65年图册,拍摄《前行》历史纪录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东莞工商65年发展历程,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严格落实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夯实全系统基础保障。积极开展纪律作风和行政效能督察,持续优化工作作风,我局从2013年1月份起连续48个月在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测绩效测评中名列第一。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市工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任务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抓好主职主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履职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创新、服务、法治、文化、廉洁“六型工商”,为东莞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加快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型”工商。贯彻全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构建起市场监管体系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在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全国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

打造市场监管体系协同创新平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市场监管体系核心目标,在政府主导下,依托市“两建”办,构筑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以跨界整合协作的协同创新理念,引入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对市场监管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市场监管协同创新的新型智库;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全方位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着力突破体制、机制、信息等壁垒,实现市场监管工作的跨界协同治理,打造出一个理论创新、协同作战、科学调 — 6 — 度的综合平台,建立起市场监管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今年,首要借助新型智库的资源,结合东莞实践,对科学市场监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推进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选取厚街、横沥、大朗、道滘镇为试点,探索先行经验,成熟后全市推广;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在现有市场规范指数、商改后续监管督查考评、“两建”综合考核等基础上,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对各镇街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

推进智慧监管工程。推动网格化综合监管。对接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将市场主体地址信息、开业经营、证照办理情况核查以及年报、亮照等基础监管事项纳入“智网工程”,实现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整合,促进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实施移动巡查监管。推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和“智网工程”指挥调度系统的数据对接,后续监管任务自动推送到基层网格员手机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进行信息采集,实时上传、共享检查结果,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移交案件线索,实现后续监管的全域网格化和全程信息化。探索企业自治监管。推广厚街经验,组建企业自治网格,以专业市场为切入点,按照“部门指导、社区监管、物业自治”的协同共管原则,明确部门、社

— 7 — 区及专业市场开办方职责分工,探索将专业市场场内市场主体的信息采集、日常巡查、隐患处置等工作,交由物业公司实施,打造部门、社区、社会主体多元共治的示范样板。

推进信用监管工程。贯彻实施《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构建以“一个办法+两张清单+两个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组织编制“两张清单”。完善我局企业信息公示、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发挥市企业信用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部门全面梳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两张清单”,通过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公示。以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载体,抓好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把涉企信息及时、完整、准确、规范归集到同一企业名下,开通工商机读档案资料网上打印服务。探索“移动互联网+信用查询”方式,加快开发公示系统移动端,将企业信用查询功能嵌入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信用查询渠道。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托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信用联合惩戒模块,实现对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的推送共享、动态更新和约束反馈,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服务中予以限制或禁止,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示范工程。探索在重点领域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打造“信息化+备忘录”的联合惩戒模式。

推进协同监管工程。推进跨界协同治理。以市场监管体系协 — 8 — 同创新平台为支撑,持续推进市场监管的跨界协同治理,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市、镇、村三级的纵向协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内外协同,重点行业的监管协同,专项任务的执法协同,实现市场监管工作的共治和善治。升级改造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商改后续监管支撑作用,完善系统线索移交处理、结果反馈、报表统计、短信提醒以及增设账户功能,系统记录部门监管工作情况和监管结果,辅助部门提高智能化、联动化监管水平。厘清部门监管职责。按照行业监管分工原则,争取市政府支持,明晰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夯实镇街党委、政府“清无”的属地责任,明确由政府牵头“清无”工作,加大“清无”工作力度。依法查处有证无照以及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的无照经营行为,防止出现无照经营集中区域。加强前后端监管衔接。严格落实“双告知”机制,登记窗口在办理登记注册时,指导申请人参考执行目录中的经营范围用语填报申请资料,市场监管办加强与42个监管部门的工作衔接,许可行业登记信息按照关键字及时推送各后续监管部门。

(二)持续深化前端准入改革,着力打造“创新型”工商。完善“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模式。加快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联合商业银行发放具备金融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拓宽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渠道。探索经营范围自主智能申报,建立经营范围规范用语数据库,提高在线申请通过率、后置审批事项

— 9 — 推送准确率和登记审批效率。拓宽全程电子化业务覆盖范围,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上线运行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业务,进一步提升前端准入便利化水平。建立冒用身份信息事前预警制度。搭建冒用身份信息预警系统,对在线申报信息不实或者无法查实的有关人员,实行现场签名确认。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限制冒用人和被冒用人办理相关业务。积极推动省工商局建立全省工商系统冒用身份信息预警名单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互认,防范骗取登记的不法行为。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行业,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进一步提升外资准入开放度和便利度。探索扩大我市集群注册登记范围,允许港澳创新、创业人才以集群注册的方式在我市成立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增强我市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快速退出机制,扩大企业简易注销改革适应范围,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适用简易注销程序。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实行主动注销,释放长期被占用闲置的名称字号和经营场所等工商登记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三)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工商。加强数据分析运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全系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工商数据资源优势,研究和挖掘工商数据规律、趋势动态,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服务党委、— 10 — 政府决策。完善重点企业行政指导和服务机制。建立大型企业、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纳税大户等重点企业户籍库,推行“市局领导分片挂钩、基层分局领导包干”的工作机制,以基层分局为载体,实施“点对点、精准式”行政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分析、商标规划、商业秘密保护、合同行政指导、信用风险研判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亲商、稳商”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对入选全市“倍增计划”名单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其创建自有品牌。以横沥、麻涌镇为试点,着力打造“品牌强镇”,形成试点经验后在全市推广。加大商标培育保护力度,推动企业开展商标注册,通过商标运用、品牌输出、商标许可等模式,引导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商标预警保护系统和市商标品牌发展保护促进会的功能作用,帮助企业维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指导督促镇街建立集贸市场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 整治规范,打造集贸市场长效管理示范镇街。深入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广告协会作用,引导广告企业积极发布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结合“友善之城”、“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打造分局示范窗口,落实门前“四包”,推动全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消费维权效能。指导行业协会完善协会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推广网上消费维权服务站,每个镇街选择1—2个已推广使用红盾电子标识的网站作为建站对象,健全全市消费维权体系。推广应用企业“诚信通”

— 11 — 信息查询系统,全年全市推广使用不少于1000户。加强消费投诉数据分析,每季度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12315与12345平台的对接机制,规范投诉举报办理程序。深入推进“诉转案”工作,认真核查每宗消费投诉违法线索,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扎实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依托全市智慧党建系统,开发“小个专”党建功能模块,实现“小个专”党建信息化、规范化运行。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动员会员企业组建党组织,搭建交流服务平台。按照“五个一”标准铺开“小个专”样板支部建设,各分局至少建成1个样板支部,以点带面提升“小个专”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小个专”党建活动载体,组织“小个专”党组织开展“三亮”(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创业讲座、外出学习交流等,丰富党员活动和组织生活,激发带头引领作用,助推全市“小个专”稳定持续发展。

(四)稳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着力打造“法治型”工商。加强重点行业治理。开展流通领域手机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铲除一批非法窝点,巩固扩大行业整治成果。开展汽车及配件销售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利用格式合同、制假售假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净化汽车行业市场环境。以沐足、美容美体行业为重点,落实规定检查频率,规范娱乐服务行业经营秩序。突出重点领域整治。整治虚假地址登记,协调银行等部门解决取证难等问题,严厉打击以虚假材料骗取工商登 — 12 — 记行为。抓好涉众金融及非法集资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宣传排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涉嫌违法线索。牵头做好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重点打击互联网、食品等领域商标侵权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测,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归集处理网络投诉举报信息,运用大数据提升网络市场治理水平。强化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抓好涉传投诉举报的处理和日常清理排查,依法有效处置涉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上线应用手机年报系统,大力宣传“东莞工商”微信公众号“报告”功能,提升年报便利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履行年报公示义务,依法对未年报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和立案查处,提高市场主体年报积极性,确保企业年报率保持全省前列。推行“双随机”抽查。应用省局“双随机”抽查系统开展抽查工作,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上级转办交办以及沐足、美容美体等重点行业市场主体采取定向检查外,其余日常执法检查实现检查对象、分局检查人员“双随机”,进一步完善邮寄信函抽查,实现市场监管精准、公平和高效。规范行政决策和市场监管执法行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及听证办法等工作制度,提升公众参与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完善市场监管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检查监督,降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被确认违法率,有效防范执法

— 13 — 办案风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贯彻实施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依法积极稳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研究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负面清单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型”工商。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工商队伍发展纳入全市一盘棋,争取对外输出优秀干部,拓宽发展渠道。积极吸收外单位人才,继续通过转任与招录相结合,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择优开展选调,充实干部队伍力量。争取市编委支持,设置网上审批中心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有效规范队伍编制管理,保障队伍发展稳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干部队伍学习交流,继续推行基层股级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市局科室跟班学习制度。组织业务科室对口开展专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组织干部职工赴高校参加学习,适时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心理调适讲座等活动,增加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会,有效开阔队伍视野,增强生机。优化正向激励引领。科学制定量化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考核指标,突出全局性重点工作,给予基层分局更多自主发挥空间,实现履行职责和服务发展双赢。充分发挥工商学会作用,组织举办业务研讨会,开展主题征文比赛,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提高队伍学术研究水平。推进新录 — 14 — 用公务员导师制,建立培养规划,定期指导检查,推动新公务员健康快速成长。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深化机关、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保障。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慰问生病、住院、生育等干部职工,把组织对干部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营造全系统共同愿景。大力加强工商文化建设,通过共同学习交流、走访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了解掌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总结形成独具东莞工商系统特色的共同价值目标和共同愿景,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举办羽毛球、篮球、书画、歌唱等各类文体比赛,扎实做好“最美工商人”、“身边好人”等展示活动,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六)全面从严落实主体责任,着力打造“廉洁型”工商。开展谈话提醒活动。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谈话提醒活动,及时排查、化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化党风廉政教育。举办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微电影拍摄、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结合纪律学习月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党规、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强化警示教育,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严格规范内务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出台制度规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降低内部采购风险。修订资产管理规定,完

— 15 — 善资产管理配套措施,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定全系统办公用房管理制度,修订建筑物修缮办法,完善办公用房信息化系统数据,促进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组织第二批达标分局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复查,举办档案员业务培训,加强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确保顺利通过复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组织窗口政风行风暗访调查,开展登记审批效能网上督察,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督察暗访,组织执法办案效能督察回访,努力降低履职风险。开展节假日值班纪律督察,确保节日期间全系统政令畅通。支持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配合派驻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人、财、物管理,全面强化权力运行和队伍作风纪律监督。选取2—3个基层分局开展驻点巡查,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基层矛盾风险。加大信访及办案工作力度,严查违法违纪问题,并在全系统通报,做到以惩促防,以案治本。

第三篇: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名词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内容既“入耳”又“入心”,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005年9月,由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等五位教师为主要完成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清华文科的又一优秀成果,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的一次新的突破。

一份“标准”答案引发的教学思考

1998年一个学期的期末,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美珣教授发现,所有来答疑的学生拿着同样一本“课后习题标准答案”。原来,这个系几个班的同学把课后习题“分解”给班里每个人,再将习题答案形成合集,认为只要背会上面的答案,就不愁考试过关。

这个现象给刘老师非常大的震撼。难道让学生背会几个概念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难道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拿到高分就能证明课程的成功?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刘美珣老师脑际,也让她和同事们深深地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出路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刘老师说,这也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此次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获奖正是这种改革思想的印证。在不断调研学生思想状况的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逐步形成了研究型的教学改革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表现为“研究型教学理念”,并促进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

研究型教学理念表现为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教师上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使师生真正成为双向交流的主体,改变“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统领下,要求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由既定的结论“灌输”向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考核方式转变。

衡量研究型教学实施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上,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全程”育人,入耳、入脑、入心

“学生们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思想与几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这是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两大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社会功利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刘美珣老师说。

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贯彻到实践中,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尝试。从教材改革到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从“两个课堂”相结合到考核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愿意学”、“学进去”,成为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导航器”。

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本优秀的教材既要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能够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特点。为了编出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教材,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费尽了心思。

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开始,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脉络,引领同学们探寻历史背后的发展规律,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书中还增加了对正文背景、事件、人物的介绍,340多个专栏和图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这只是多部教材中的一例。近几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出版了6本这样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有了好教材,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采取专题教学、主题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考。课堂外,学生不仅查阅大量资料,而且深入农村、厂矿进行调查。“五一”、“十一”长假常常成为他们调研的“黄金周”。电12班张雷同学说:“从前,我总觉得政治课除了背就是背。但上大学以来,我被那种课堂上下热烈讨论的气氛吸引了。”

2004年6月2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互动课堂激发思辨热情”为题,对清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不仅是进行教学课堂的改革,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方面。实践教育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坚持的传统,形成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开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课程中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聚焦热点,围绕理论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学习的,所以对课程很有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回到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印证自己的思考,升华对理论的认识。当学生再次回到学校时,一篇篇带着思考与青春激情的总结,预示着研究型教学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

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对“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做出了改革。“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等形式破除了学生在传统考试方式下“考试机器”和“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社会的又一环节。

“小组论文+小组答辩”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一项创新,通过选题、分组撰写论文、集体答辩等环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考核办法实施六年来,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即使“非典”期间也没有中断。在那个病毒肆虐的春天,同学们仍然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宿舍成了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网络学堂、电子邮件成为与老师沟通、修改论文的“桥梁”,草坪、小教室变为他们答辩、展示成果的“舞台”。

回顾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做的改革,刘美珣老师说,青年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教,如何引导学生学。

在继承优良传统中锻铸队伍

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路,既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责任,也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他们已走了很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清华,蒋南翔校长以来的历任校领导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1960年,学校抽调一批学业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毕业生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始了一直没有间断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刘美珣、朱育和等老师就是在这时加入这支队伍的。20世纪80年代,国门的开放带来了学生对西方世界的困惑与思索。在这个时候,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中共党史”课程改为“中国革命史”,为同学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画卷。1993年10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 2003年6月以来,人文学院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规划、组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院长、相关系所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院还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组,聘请曾长期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教师深入课堂,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 在这样的氛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担任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共4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91%。近三年来,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三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对于这支“老中青”构成的队伍,刘美珣老师深有感触:“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在研究型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投入成倍地增加了,无论是专题讲授还是考核方式的改革,都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准备。”北京市专家到清华大学考察,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录制的20000多分钟的教学资料,非常感动地说:“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大有希望的。” 目前,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人文学院的各个系所。在承担大量的大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师还要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所突破,而这两个方面似乎存在着矛盾。

“对我们的教师来说,同时做好两个方面是非常辛苦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身领域的提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种提高。”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禺说。

由于人文学科内部具有相关性,教师对一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视野,对一些问题有了比较独特的见解,将这些见解带入课堂,将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

“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归功于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还要归功于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王孙禺说,“现在,中青年教师是关键。如何更好地继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秀传统,关键在队伍上。”

随着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开始实施。7月初,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7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代表深入探讨了新课程方案的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会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信心,也将使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走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 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 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 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是我们学习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 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政治等的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不到之处,请谅解。

第五篇: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时代需求而改革。思政课作为认知教育的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亦需不断更新理念,探索创新。在此基础上,合作性学习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PBL教学法能有效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演讲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08-02

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多管齐下,综合培养。既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又需要学生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者兼备才是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学术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专业课的教学,在各高校历来较为重视,已不断地随着发展的需要在改革。而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思政课,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更应提升重视程度,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课程的时效性和高校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更新理念促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学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应成为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新定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与传统高校主要培养学术性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非学术性工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或转换。从而这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3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较强的应用能力,善于将理论运用与实践。第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植根于社会需要。第三,较好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懂理论,会操作,而且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目前,为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征及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提升对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三管齐下的方式不失为思政课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管齐下促改革

2.1 以合作性学习创新思政课教学法

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活动,并凭借小组的整体成绩获得认可和奖励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合作性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传播开了,后传至我国,并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实践研究较多。目前,在欧美如英国、荷兰、美国等一些国家,已全面推行。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鲜有应用。

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合作性学习则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从而找到正确的思路,自行分析错误的想法。同时,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共同为小组及其每位成员的成绩努力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思政课以其较强的理论性常被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所反感。但其又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必修课程。学生在必修的同时,还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性学习则能够同时满足学校培养方式的需求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故而,引入合作性学习将是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的具体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和变革评价方式。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讨论问题,理解理论知识,较容易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还需改变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思政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限于结果。这也更符合合作性学习的要求。

2.2 以PBL教学法提升思政课时效性

PBL即英文中“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基于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努力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创始人,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此种教学法。从而流行开来,到目前,成为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课大大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对思政课兴趣较低,主要源于思政课较强的理论性。很对人只看到了思政课的理论性,往往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没有什么实际的左右。然而,思政课的宗旨是通过理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思政课的理论是来源于现实,而又引导人们认识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这恰恰符合了PBL教学法的理念,从问题中找到方法,再去解决问题。故而,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将思政课的理论更具时效性。

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及PBL教学法的要求,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教师仍然要作为问题的设计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正确地设计和引导学生在课程范围之内讨论、解决问题,但不过多地主导课堂,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客观、全面的思维。第二,进行PBL教学法还需对学生进行对方面的综合评价。可用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都应列入评价内容。这种评价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作为学生成绩的参考。

同时,运用PBL教学法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合作。加之,目前90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失使得他们确实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必须组成团队,进行通力合作,凭借团队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这也正符合了思政课通过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同时让理论更具时效性。

2.3 以演讲教学法增强思政课实践性

演讲教学法,顾名思义,即通过演讲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有学生根据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选题确定适合自己的题目,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或演讲稿,在课堂演讲,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来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问题。这一教学法需要学生从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到撰写演讲稿,进行研究并回答老师,同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作为主体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故而,将演讲教学法引入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

在进行演讲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演讲主题的选定。主体是进行演讲的核心。好的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根据思政课的特征和性质要求。主题选定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主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其次,主题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真能量。第二,演讲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整个演讲教学法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未了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内容拟定相关选题。接着由学生按照各种方式,自由组合结成合作小组,选定选题或自拟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文稿并完成演讲。最后,教师和学生评委对学生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并由教师汇总,评定学生的成绩。

这样的演讲教学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应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增强了其实践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理论的同时,充分进行了实践,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技术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而,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为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需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而合作性学习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课程的时效性。演讲教学法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让学生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许剑颖.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1):98-100.[2] 于红.演讲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85-187.[3] 刘振环.合作性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种探索[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1(5):74-76.

下载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思政课第二章讲稿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

    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大全5篇)

    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 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 来源:教育部2015年12月14日 12月11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分析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分析 摘 要:20多年前,互联网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商业和社会领域,并在随后逐步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在深刻改变社会运转方式的同时,也影响......

    加快改革创新 激发农村活力(共5篇)

    加快改革创新 激发农村活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回首10年,谋划未来,深入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

    思政课心得体会 “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复旦-思政课创新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特色 复旦大学社科部精品课 几年来,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