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申论热点:改革院士制度 激发创新活力
QQ群:166478372 http://gx.offcn.com
2014年申论热点:改革院士制度 激发创新活力
【背景】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方观点】
社会各界积极评价院士制度改革,认为院士制度改革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改革将更加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认为,院士制度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触及了科技体制和人才体制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改进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体现了去行政化的方向,可以排除行政和学术混杂的状况,让院士回归学术本身,让院士队伍更加“纯粹”,更加有利于出创新型成果、出人才。院士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样,院士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广大院士的科研带头作用,进而带动提升全社会学术风气。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对院士制度改革持欢迎态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尹怀勤说,院士遴选渠道收紧、增选机制完善、增加退出机制等方面,因其符合当前科技发展需要而映射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次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是适时的和正确的,对推进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会鼓励更多的年轻科技人员更快地出成果、出效益、出成绩,将进一步团结科技界全体人士为共圆中国梦而贡献聪明才智。”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筠认为,此次院士制度改革取消行政机构参选提名、拒绝行政干预等举措,更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使大批中青年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院士制度改革使我国的科研制度更加健康运转,人才的遴选回归本真。
“作为一家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型企业,深感院士及工作站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方面对企业发展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绪然告诉记者,“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院士制度,是企业的心愿。”
QQ群:166478372 http://gx.offcn.com
【参考分析】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改革现有院士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的改革方向。
两院院士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他们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引领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是各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所谓“上行下效”,院士的选拔标准直接影响着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标准,院士的遴选机制也映照出整个科技界的人才选拔制度。院士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既在于强化和净化院士队伍本身,也在于引导和影响中国人才制度的改革。
在院士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学术界一方“净土”。过去几年,个别试图借助权力和作弊手段混入院士队伍的人,损害了院士队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要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就必须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突出学术导向,以学术标准为不可动摇的最高标准来考评院士,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只有将权势、金钱或人情的影响彻底排除在院士遴选机制之外,才能保障院士队伍的纯洁性和学术性,让每一个院士都做到实至名归。
院士制度从创设之初走到今天,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研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很大提升。因此,改进和完善院士的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和退休退出制度势在必行。将来,院士选拔应当朝着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方向发展,通过更加全面、务实的考评方式,让所有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都人尽其才,及时进入院士队伍,而创设一种好的退休退出机制,也能在释放出更多院士名额的同时,让年事已高的老一辈院士能够以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功成身退,将机会和位置留给更有活力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目前,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我国科研事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景象正呈现在我国科技界,因此,进一步推进院士队伍年轻化,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说,2013年新当选院士中60岁以下人员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这对于所有青年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充满激励意义的信号。
第二篇: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改革院士制度 激发创新活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改革院士制度 激发创新活力
事业单位:【背景】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方观点】
社会各界积极评价院士制度改革,认为院士制度改革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改革将更加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认为,院士制度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触及了科技体制和人才体制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改进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体现了去行政化的方向,可以排除行政和学术混杂的状况,让院士回归学术本身,让院士队伍更加“纯粹”,更加有利于出创新型成果、出人才。院士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样,院士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广大院士的科研带头作用,进而带动提升全社会学术风气。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对院士制度改革持欢迎态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尹怀勤说,院士遴选渠道收紧、增选机制完善、增加退出机制等方面,因其符合当前科技发展需要而映射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次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是适时的和正确的,对推进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会鼓励更多的年轻科技人员更快地出成果、出效益、出成绩,将进一步团结科技界全体人士为共圆中国梦而贡献聪明才智。”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筠认为,此次院士制度改革取消行政机构参选提名、拒绝行政干预等举措,更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使大批中青年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院士制度改革使我国的科研制度更加健康运转,人才的遴选回归本真。
更多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阅读资料http://bj.offcn.com/html/shiyedanwei/?wt.mc_id=bk10606 更多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http://bj.offcn.com/html/shiyedanwei/zhaokaoxinxi/?wt.mc_id=bk10606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http://bj.offcn.com/?wt.mc_id=bk10606
第三篇: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创新公司登记制度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背景】
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此次改革,意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既延续了本届政府一贯坚持的转变政府职能要求,也提出了通过改革激发生产力,尤其是新兴生产力的新要求,体现了诸多亮点。
【内涵】
公司资本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公司资本制度是指公司资本的形成、维持、退出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上的公司资本制度是指围绕股东的股权投资而形成的关于公司资本运作的一系列概念网、规则群与制度链的配套体系。前者侧重于研究出资、资本的增减与资本的退出三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而后者,则不仅包括了狭义上的公司资本制度,而且还涉及到资本的转化、公司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在公司资本制度的学理研究中,学者一般在狭义上使用公司资本制度这一词语。
【标准表述】 [举措] 会议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即表示国务院推新政,1元可以开公司。
2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建立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克服检查的随意性,提高政府管理的公平性和效能。
3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
4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5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在抓紧完善相关法----------------------------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律法规的基础上,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
[解读] 注册资本改认缴登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高昂的创业成本,往往会阻碍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步伐。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从多方面入手,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
特别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河南永华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杨培华说:“改为认缴登记制,就不再收取验资报告,对企业而言,就会省了验资这部分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特别是有利于鼓励民间投资,使民间投资者少遇到一些“玻璃门”“弹簧门”。
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微观干预,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推进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是其遵循的原则。
张立群说,这次改革体现了促进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这一大的改革方向。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后,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重视做好市场主体的监管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对工商部门而言,改革登记制度不是监管职责的弱化,而是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营造宽松准入环境的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自律等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总而言之,要使这项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将“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强化企业自我管理、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组织监督作用,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才能切实让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第四篇: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活力
市工商局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做到“五个突出”,争当“五个表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徐少华常务副省长、邹铭常委等省领导对我局在全国率先打造网上审批中心,推行集约化、标准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全省改革探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吕业升书记、梁维东市长高度肯定我们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先后5次对我局工作进行批示。省工商局凌锋局长专程到我局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局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对我们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予以了高度评价。
一、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进文明创建“补短板、促提升”,工作成果深受各界认同。全系统上下积极履行牵头全市集贸市场文明创建、户外广告整治和公益广告氛围提升的职责,研究制定全市集贸市场文明创建督导方案和全市工商系统文明创建工作方案,坚持试点先行,以横沥等镇为试点,在镇委、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成功打造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文明创建示范点,并以点带面指导督促各镇街开展整治提升。全市33个镇街全部完成集贸市场示范点文明创建,211个市场顺利改为摆卖区,已整治达标的集贸市场273个,动员广告企业利用自有媒体资源发布公益广告5.4万平方米,全系统办公大楼及登记注册大厅共发布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画1505张,共2031.6平方米,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我们的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委慎海雄常委、市委吕业升书记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国率先推行“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全力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4万户,其中企业8.2万户,分别同比增长41.3%、49.7%。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80万大关,达到84.1万户,其中,企业32.9万户,个体户51.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新增量、企业总量和新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共受理网上登记业务25.2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87.5%,累计减少群众往返57.7万人次,平均每天减少约2711人次,全程电子化已成为工商登记注册的重要渠道。在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上,我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管理系统”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是我市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省工商局、省社科院联合课题组评估显示,东莞市开办企业便利度居全省第二、地级市第一。
(三)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2 — 牵头编制《东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科学绘就我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发展蓝图。科学设定“市场规范指数”,纳入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推动各部门、各镇街落实后续监管职责。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着力优化东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累计推送信息38.1万条,收到反馈信息67.6万条(次),反馈率超过100%。全市2015企业年报率为92.56%,比2014提高2.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企业活跃度高,存续状况总体良好,市场秩序整体运行平稳。国家工商总局组织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到我局开展现场教学,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商改后续监管工作推进会,推广我市商改后续监管经验。
(四)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工商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深入实施登记规划和专业指导,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全市个体户升级为企业1039户,有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124户,新登记私营集团47户,累计帮助201户企业在境内外和新三板上市。大力推进股权质押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解困,办理股权出质登记659宗,动产抵押登记853宗,涉及担保数额1001.7亿元。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5.2万件,— 3 — 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87件,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公示广东省“守重”企业1576户,推荐国家级“守重”企业20户。深化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试点创建网上消费维权服务站2家,全市现有消费维权服务站541家,全系统累计调解消费投诉16839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87万元。调整优化个私协会组织架构,全市33个镇街全部完成个私协分会合并成立独立法人资格协会工作。全面铺开“小个专”党建工作,全市新组建“小个专”党支部131个,改设工商分局党总支30个,全市累计有“小个专”党支部173个,工商分局党总支33个。省工商局凌锋局长、市委白涛常委视察调研我市“小个专”党建工作,对我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有效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坚持民生保障导向,市场竞争环境明显优化。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执法模式,以手机销售行业为试点,开发企业“诚信通”信息查询系统,选取7个镇街推广使用。开展涉众金融领域及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和风险排查专项行动,排查相关企业392户,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涉嫌违法线索,协助公安部门成功破获“4•25”专案。强力整治无照经营,全系统清理无照经营12783户,立案查处1638宗。着力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专项整治,立案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50宗。开展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9项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74宗。积极推进“无传销城市” — 4 — 创建,清查涉传窝点23个,全市打传工作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全面强化网络市场规范治理,处理网络投诉举报1085宗,登记入库网络经营主体近4万户,推广红盾电子标识1461个,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总量和红盾电子标识推广数居全省地级市之首。全系统累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670宗,罚没金额2137.2万元,全市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六)突出内部管理规范,干部队伍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有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党组班子,党组书记、局长,局领导主体责任清单和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批开展谈话提醒活动,促进“两个责任”落到实处。重新修订权责清单,制定我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听证办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探索组建东莞工商人才库,设立五类人才,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建成东莞工商65年历史电子展览馆,编印东莞工商65年图册,拍摄《前行》历史纪录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东莞工商65年发展历程,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严格落实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夯实全系统基础保障。积极开展纪律作风和行政效能督察,持续优化工作作风,我局从2013年1月份起连续48个月在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测绩效测评中名列第一。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市工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任务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抓好主职主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履职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创新、服务、法治、文化、廉洁“六型工商”,为东莞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加快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型”工商。贯彻全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构建起市场监管体系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在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全国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
打造市场监管体系协同创新平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市场监管体系核心目标,在政府主导下,依托市“两建”办,构筑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以跨界整合协作的协同创新理念,引入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对市场监管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市场监管协同创新的新型智库;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全方位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着力突破体制、机制、信息等壁垒,实现市场监管工作的跨界协同治理,打造出一个理论创新、协同作战、科学调 — 6 — 度的综合平台,建立起市场监管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今年,首要借助新型智库的资源,结合东莞实践,对科学市场监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推进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选取厚街、横沥、大朗、道滘镇为试点,探索先行经验,成熟后全市推广;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在现有市场规范指数、商改后续监管督查考评、“两建”综合考核等基础上,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对各镇街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
推进智慧监管工程。推动网格化综合监管。对接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将市场主体地址信息、开业经营、证照办理情况核查以及年报、亮照等基础监管事项纳入“智网工程”,实现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整合,促进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实施移动巡查监管。推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和“智网工程”指挥调度系统的数据对接,后续监管任务自动推送到基层网格员手机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进行信息采集,实时上传、共享检查结果,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移交案件线索,实现后续监管的全域网格化和全程信息化。探索企业自治监管。推广厚街经验,组建企业自治网格,以专业市场为切入点,按照“部门指导、社区监管、物业自治”的协同共管原则,明确部门、社
— 7 — 区及专业市场开办方职责分工,探索将专业市场场内市场主体的信息采集、日常巡查、隐患处置等工作,交由物业公司实施,打造部门、社区、社会主体多元共治的示范样板。
推进信用监管工程。贯彻实施《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构建以“一个办法+两张清单+两个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组织编制“两张清单”。完善我局企业信息公示、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发挥市企业信用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部门全面梳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两张清单”,通过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公示。以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载体,抓好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把涉企信息及时、完整、准确、规范归集到同一企业名下,开通工商机读档案资料网上打印服务。探索“移动互联网+信用查询”方式,加快开发公示系统移动端,将企业信用查询功能嵌入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信用查询渠道。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托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信用联合惩戒模块,实现对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的推送共享、动态更新和约束反馈,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服务中予以限制或禁止,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示范工程。探索在重点领域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打造“信息化+备忘录”的联合惩戒模式。
推进协同监管工程。推进跨界协同治理。以市场监管体系协 — 8 — 同创新平台为支撑,持续推进市场监管的跨界协同治理,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市、镇、村三级的纵向协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内外协同,重点行业的监管协同,专项任务的执法协同,实现市场监管工作的共治和善治。升级改造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商改后续监管支撑作用,完善系统线索移交处理、结果反馈、报表统计、短信提醒以及增设账户功能,系统记录部门监管工作情况和监管结果,辅助部门提高智能化、联动化监管水平。厘清部门监管职责。按照行业监管分工原则,争取市政府支持,明晰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夯实镇街党委、政府“清无”的属地责任,明确由政府牵头“清无”工作,加大“清无”工作力度。依法查处有证无照以及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的无照经营行为,防止出现无照经营集中区域。加强前后端监管衔接。严格落实“双告知”机制,登记窗口在办理登记注册时,指导申请人参考执行目录中的经营范围用语填报申请资料,市场监管办加强与42个监管部门的工作衔接,许可行业登记信息按照关键字及时推送各后续监管部门。
(二)持续深化前端准入改革,着力打造“创新型”工商。完善“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模式。加快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联合商业银行发放具备金融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拓宽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渠道。探索经营范围自主智能申报,建立经营范围规范用语数据库,提高在线申请通过率、后置审批事项
— 9 — 推送准确率和登记审批效率。拓宽全程电子化业务覆盖范围,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上线运行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业务,进一步提升前端准入便利化水平。建立冒用身份信息事前预警制度。搭建冒用身份信息预警系统,对在线申报信息不实或者无法查实的有关人员,实行现场签名确认。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限制冒用人和被冒用人办理相关业务。积极推动省工商局建立全省工商系统冒用身份信息预警名单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互认,防范骗取登记的不法行为。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行业,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进一步提升外资准入开放度和便利度。探索扩大我市集群注册登记范围,允许港澳创新、创业人才以集群注册的方式在我市成立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增强我市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快速退出机制,扩大企业简易注销改革适应范围,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适用简易注销程序。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实行主动注销,释放长期被占用闲置的名称字号和经营场所等工商登记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三)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工商。加强数据分析运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全系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工商数据资源优势,研究和挖掘工商数据规律、趋势动态,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服务党委、— 10 — 政府决策。完善重点企业行政指导和服务机制。建立大型企业、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纳税大户等重点企业户籍库,推行“市局领导分片挂钩、基层分局领导包干”的工作机制,以基层分局为载体,实施“点对点、精准式”行政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分析、商标规划、商业秘密保护、合同行政指导、信用风险研判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亲商、稳商”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对入选全市“倍增计划”名单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其创建自有品牌。以横沥、麻涌镇为试点,着力打造“品牌强镇”,形成试点经验后在全市推广。加大商标培育保护力度,推动企业开展商标注册,通过商标运用、品牌输出、商标许可等模式,引导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商标预警保护系统和市商标品牌发展保护促进会的功能作用,帮助企业维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指导督促镇街建立集贸市场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 整治规范,打造集贸市场长效管理示范镇街。深入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广告协会作用,引导广告企业积极发布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结合“友善之城”、“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打造分局示范窗口,落实门前“四包”,推动全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消费维权效能。指导行业协会完善协会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推广网上消费维权服务站,每个镇街选择1—2个已推广使用红盾电子标识的网站作为建站对象,健全全市消费维权体系。推广应用企业“诚信通”
— 11 — 信息查询系统,全年全市推广使用不少于1000户。加强消费投诉数据分析,每季度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12315与12345平台的对接机制,规范投诉举报办理程序。深入推进“诉转案”工作,认真核查每宗消费投诉违法线索,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扎实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依托全市智慧党建系统,开发“小个专”党建功能模块,实现“小个专”党建信息化、规范化运行。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动员会员企业组建党组织,搭建交流服务平台。按照“五个一”标准铺开“小个专”样板支部建设,各分局至少建成1个样板支部,以点带面提升“小个专”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小个专”党建活动载体,组织“小个专”党组织开展“三亮”(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创业讲座、外出学习交流等,丰富党员活动和组织生活,激发带头引领作用,助推全市“小个专”稳定持续发展。
(四)稳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着力打造“法治型”工商。加强重点行业治理。开展流通领域手机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铲除一批非法窝点,巩固扩大行业整治成果。开展汽车及配件销售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利用格式合同、制假售假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净化汽车行业市场环境。以沐足、美容美体行业为重点,落实规定检查频率,规范娱乐服务行业经营秩序。突出重点领域整治。整治虚假地址登记,协调银行等部门解决取证难等问题,严厉打击以虚假材料骗取工商登 — 12 — 记行为。抓好涉众金融及非法集资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宣传排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涉嫌违法线索。牵头做好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重点打击互联网、食品等领域商标侵权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测,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归集处理网络投诉举报信息,运用大数据提升网络市场治理水平。强化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抓好涉传投诉举报的处理和日常清理排查,依法有效处置涉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上线应用手机年报系统,大力宣传“东莞工商”微信公众号“报告”功能,提升年报便利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履行年报公示义务,依法对未年报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和立案查处,提高市场主体年报积极性,确保企业年报率保持全省前列。推行“双随机”抽查。应用省局“双随机”抽查系统开展抽查工作,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上级转办交办以及沐足、美容美体等重点行业市场主体采取定向检查外,其余日常执法检查实现检查对象、分局检查人员“双随机”,进一步完善邮寄信函抽查,实现市场监管精准、公平和高效。规范行政决策和市场监管执法行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及听证办法等工作制度,提升公众参与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完善市场监管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检查监督,降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被确认违法率,有效防范执法
— 13 — 办案风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贯彻实施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依法积极稳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研究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负面清单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型”工商。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工商队伍发展纳入全市一盘棋,争取对外输出优秀干部,拓宽发展渠道。积极吸收外单位人才,继续通过转任与招录相结合,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择优开展选调,充实干部队伍力量。争取市编委支持,设置网上审批中心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有效规范队伍编制管理,保障队伍发展稳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干部队伍学习交流,继续推行基层股级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市局科室跟班学习制度。组织业务科室对口开展专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组织干部职工赴高校参加学习,适时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心理调适讲座等活动,增加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会,有效开阔队伍视野,增强生机。优化正向激励引领。科学制定量化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考核指标,突出全局性重点工作,给予基层分局更多自主发挥空间,实现履行职责和服务发展双赢。充分发挥工商学会作用,组织举办业务研讨会,开展主题征文比赛,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提高队伍学术研究水平。推进新录 — 14 — 用公务员导师制,建立培养规划,定期指导检查,推动新公务员健康快速成长。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深化机关、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保障。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慰问生病、住院、生育等干部职工,把组织对干部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营造全系统共同愿景。大力加强工商文化建设,通过共同学习交流、走访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了解掌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总结形成独具东莞工商系统特色的共同价值目标和共同愿景,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举办羽毛球、篮球、书画、歌唱等各类文体比赛,扎实做好“最美工商人”、“身边好人”等展示活动,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六)全面从严落实主体责任,着力打造“廉洁型”工商。开展谈话提醒活动。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谈话提醒活动,及时排查、化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化党风廉政教育。举办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微电影拍摄、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结合纪律学习月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党规、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强化警示教育,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严格规范内务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出台制度规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降低内部采购风险。修订资产管理规定,完
— 15 — 善资产管理配套措施,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定全系统办公用房管理制度,修订建筑物修缮办法,完善办公用房信息化系统数据,促进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组织第二批达标分局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复查,举办档案员业务培训,加强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确保顺利通过复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组织窗口政风行风暗访调查,开展登记审批效能网上督察,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督察暗访,组织执法办案效能督察回访,努力降低履职风险。开展节假日值班纪律督察,确保节日期间全系统政令畅通。支持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配合派驻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人、财、物管理,全面强化权力运行和队伍作风纪律监督。选取2—3个基层分局开展驻点巡查,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基层矛盾风险。加大信访及办案工作力度,严查违法违纪问题,并在全系统通报,做到以惩促防,以案治本。
第五篇: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今日谈)
马 永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3日01 版)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行进方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吸取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不断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探索、创造和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继续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契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的趋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和各项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回应热点”与执政自信(人民论坛)
——两会中国视角之六
张 铁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2日04 版)
既要面对代表委员质询,也需回应媒体公众关切。两会上,一些热点问题成了检验领导干部态度、能力与水平的考题。
不回避,不畏缩,不推脱,回应热点赢得许多掌声。不是维稳,是“让农村发展更快”,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道出万名干部下乡原委;“没必要原谅,没必要说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展现处理泄题事件决心。“回应热点”,是敢于正视、勇于承担、善于沟通的体现,这样的态度,值得赞许。
多元舆论场中,热点不会因为你保持沉默而自然冷却,套用流行句式,“你说或者不说它,热点就在那里”。那种“捂住了就没事”的思维习惯,那些“打死我也不说”的应对方式,不仅是掩耳盗铃,更可能让各种猜测、传言甚嚣尘上。以坦诚态度回应热点,正是挤压谣言滋生空间、防止政府“无形资产”流失的最好办法。
更重要的是,直面质疑、互动沟通,是政务透明化、公开化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培养现代行政方式,学会在监督之下工作;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培育社会“共同体意识”,都离不开对社会关切、公众关注的积极回应,这是执政者必备的技巧与必须的责任。
以两会的热点声音为例。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出面解释免职干部复出的原则和标准,也增进了公众对相关程序的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主动重申“楼市调控不会放松”,体现责任担当,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心。在两会的大舞台上说热点、谈问题,不仅能在具体问题上求得认同,更释放出开放、民主、求实的强劲信号。
当然,回应热点必须建立在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调研之上。被动接招、含糊搪塞或是仓促夸口,都会引来更多“炮轰”。让人欣慰的是,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有备而来。说到异地高考,袁贵仁不仅谈了地方的探索,也谈到城市承载力、条件界定等种种困难;而对于“税负痛苦指数”,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澄清错误认识、介绍改革举措,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敢碰热点、更善碰热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执政能力。
“热点”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盼,能否积极“回应热点”,最鲜明地检验着对群众利益的态度。没能完成控制氮氧化物任务,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心情“愧疚”,要进行检讨;物价调控不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也“作自我批评”。工作没有做到位,原因很复杂;改革发展中有难点,公众能理解。只要能真诚回应、坦诚交流,就一定能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进工作。
敢碰热点、善碰热点、愿碰热点,对于热点给予真诚、负责和科学的回应,折射出越来越强大的“执政自信”。这是一种更大气的心态:相信我们的执政智慧,积极交流、主动沟通,定能得到理解、获取支持。这是一种更明确的认知:相信我们的执政基础,善待批评、广纳建言,便能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定位:相信我们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理应在公众监督下工作、理应对社会的关切负责。
两会上不避热点的领导干部,在这个政治舞台上作出可贵的表率。监督不是“添乱”,质疑也非“添堵”。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前行,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应勇于回应热点,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更积极、更成熟的执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