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产学研与人才科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2015年产学研与人才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科技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开展,立足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对接引进,取得一定成绩。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申报省“双创计划”人才12名,其中,省“创新团队”1名;省“双创人才”企业创新类3名;省“双创博士”企业创新类1名,6月7日参加省面试答辩;“科技副总”类7名,其中5名入选进入6月14日省面试答辩;共申报市领军人才4名,其中创业类1名,创新类3名。完成校地合作关系1个,科技局与扬州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完成校企联盟10家。
二、具体做法
(一)营造工作氛围,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一是广泛征求技术需求信息。在全县相关企业中发放调查表,了解企业的产业方向,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及人才需求现状,对产学研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明确产学研工作重点,保障我县产学研合作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二是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引导并鼓励企业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对具有发展潜力、且已有合作意向和已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通过政府引导的形式确立合作关系,促进其科技成果在我县的转化,并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的研发潜能。
(二)突出工作重点,开展多形式产学研活动。认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针对需求,把专家“请进来”,组织专家深入企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开展“企业科技行”等“走出去”活动。组织企业负责人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技术合作洽谈。汇集各高校专利、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
(三)坚持多管齐下,增强产学研合作成效
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我们立足当前,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找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今年以来共申报省“双创计划”人才12名。
三、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档次不高,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企业多为招商引资企业,对科技创新需求不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尽管我们在培育项目申报源、材料质量把关和项目后期跟踪等方面狠下功夫,但由于创新点不高、竞争力不强,致使项目争取方面难度较大。
二是企业引进的高素质创业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创业领军人才缺乏。从我县六大产业的现状来看,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从引进的人才来看高层次人才与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而且企业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合理,目前全县大部分企业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不到3%。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虽然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造成了很难留住高级人才的局面。
三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我县人才引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县目前人才基础仍然薄弱,企业科技人才比例不高,创新型人才贫乏,技术人员紧缺。加之目前人才流动性大,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多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技术、缺人才,这样的人才布局和现状,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健全措施,力求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团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调查研究,切实了解企业对人才引进培育的实际需求,解决企业人才引进与培育的问题。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环境创造等方面推进人才引进,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制定公正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企业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扎下根来。
二是加大人才载体建设力度。由于我县企业资质相对较弱的现象,结合县产业特色下一步工作重点以各类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重点突出工程技术中心和各类实验室及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建力度。
三是加大后备企业培育力度。目前统计部门的数据我县规上企业500家以上,但今年符合申报条件的仅有43家,其中绿色板材的共6家,绿色纺织的8家,绿色照明5家,绿色能源的7家,绿色装备4家,绿色食品的9家,其他的3家,但是其中还含有7家省高企(后备)。因此下步工作中要依托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与鼓励优势企事业大力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建设。建立起以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孵化体系,从而为引进核心人才、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等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产学研对接等工作作为下半年的重要工作。积极对接联系高校院所,组织企业共同有针对性产学研活动4次以上,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对接高校院所,以便切实解决企业技术,为我县企业二次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重点对接西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依托“科技镇长团”的资源和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重点针对校地合作、人才引进、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转化等事宜进行对接洽谈,以便使最新的科技资源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向泗阳集聚。
第二篇:2008-2009学年产学研计划总结
管理工程系工程监理专业2008-2009产学研工作计划
按照学院2008教学工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工程监理教研室本产学研工作安排如下:
一、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空间,着力开拓校外战略伙伴型产学研基地。
工程监理教研室要进一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巩固老合作伙伴,寻求新合作伙伴,鼓励老师为企业讲课、搞培训。同时,请企业家到系内讲学。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为学生毕业服务、为企业输送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要真正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二、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实践活动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工程监理教研室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得“双师型”证书。同时创造条件,为教师培训提供机会。
三、加强实施学生的“双证书”制度
2008年工程监理教研室要继续开展学生的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工作,同时,加强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并逐步将专业课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统一起来。
四、加强产学研科研活动
工程监理教研室要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动态。特别要围绕首府呼市六大产业和服务业开展科研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科研活动,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师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工程监理教研室2008-2009年产学研教育的计划安排,工程监理教研室将结合学院评估活动,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安排产学研工作。
管理工程系工程监理教研室 2008年9月 管理工程系工程监理专业2008-2009产学研工作总结
按照学院产学研工作统一安排和我系产学研计划要求,今年工程监理教研室在产学研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开拓了服务企业的空间,加强了产学研基地建设
工程监理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和岗位培训工作。本为企业讲学或担任招聘评委的教师有斯庆、宋丽雯等老师。由于上述老师的努力,工程监理教研室进一步扩大了与企业的联系范围。同时,与内蒙古第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万和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本地区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与上述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同时,请本地区企业家为毕业班学生讲课或做报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工程监理教研室教师在本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已有85%以上比例的教师具有“双师证”。此外,我系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斯庆、宋丽雯等老师参加了注册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
三、加强了产学研制度建设
工程监理教研室各专业加强了产学研制度建设,按照产学研相结合要求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制定,还要求部分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实践教学指导书。确定了实习基地和实习内容。
四、加强了毕业班的实习实训,通过毕业班实习就业工作,促进了产学研教育工作。
工程监理教研室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就业指导小组,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到本12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实践证明,广大毕业生经过产学研教育,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收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效果。
工程监理教研室在本取得成果的基础上,2010一定要进一步努力工作,在组织机构、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措施方法等方面再上新水平新台阶。借学院新校区建设和迎评创优的机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推进产学研教育工作。
管理工程系工程监理教研室 2009年7月
第三篇:2010-2011学年产学研计划总结
工程监理专业2010-2011产学研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在各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在专业调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外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院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走产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2011年我院将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借此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力争早日把我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产学研教育既是我院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院评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为了进一步强化、规范、拓展我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继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在上学年学院已经已经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体制,产学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院产学研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管理体系尚未完全理顺,工作规范有待加强。因此,本学年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增添、修订配套的工作制度。要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外聘委员的指导功能,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切实做好专业开发和调整前的市场调研,使新开发的专业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需要,削减没有市场前途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校企双方组织教师和技术专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实现“双纲导教”;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和一线高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广泛联系省内外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的力度。
二、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离不开“双师”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家、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学院要制订相应的引入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做为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我们学院来兼职上课;要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壮大学院的师资队伍,提高学院教学水平。同时,要做好选送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训的工作,各教研室一定要重视此事,按照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要做好规
划,拿出相应培养方案,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拓展途径。
三、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技术人员等,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任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头戏。所以必须加速与企事业的联系,以合同、协议的形式,通过互利互惠工作的加强与企业合作。并且要充分利用这些实训基地,彻底打破以往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开展现场教学,使理论课和实践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带薪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规模,将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开通实习就业的绿色通道,实现学校培养和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继续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毕业生走出了校园仍然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为了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要搞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率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升学的参考意见,也为在校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提供指导性意见,为学院领导层的科学决策、专业建设和调整提供咨询性意见。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扩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工种鉴定数量,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广泛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取证率,为学生实现“双证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五、面向社会行业开展技能培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我们要继续挖掘优势资源潜力,按照“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本着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着力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工程监理教研室
2010年9月
工程监理专业2010-2011产学研工作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产学研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根据年初我系的工作计划,并结合一年来我系开展产学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将2010年我系产学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根据学院的总体规划和要求,2010年三位老师分别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努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着手更新校内实训环境,充实实训内容。组织监理11-13班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开展广泛调研,着手更新和完善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
三、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开展学术报告,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本我院教师共开展3次专业学术讲座,通过讲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申报科研项目,提升教师内在素养,提高科研能力。本我系教师申报立项的纵向课题2个,主编或参编教材3本,发表论文共5篇。
五、为学生考证服务,积极开展培训。配合相关职业鉴定机构,开展了造价员、预算员、质检员等从业人员的考试工作,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便利。本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了职业资格考试。
六、存在的不足及接下来主要设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外基地建设步伐缓慢,师资队伍的整体产学研能力还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接下来我院的产学研工作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1)继续争取科研项目的立项,尤其是横向项目的立项。
(2)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工程管理软件实训室的建设工作。以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在内容上的合作,如邀请更多的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座、学生到企业实习及校企共编教材等。发挥全系教师的能量,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性进修。目前我专业年轻教师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的优势,组织教师进企业、下车间,参加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师开展科研的能力。
总之,产学研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和条件,以学生的实习、就业为载体,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资源共享,集中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这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
2011工程监理教研室 年7月
第四篇:年总结与计划
年总结与计划
2013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第一次带销售队伍,一直也是在摸索中前进,有很多的不足与失误,庆幸的是能在不足与失误中吸取教训。
为了更好的在2014年让公司的业绩有一个新的至高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将徐州地区的客户按照用量大小分等级,按等级来报价以及制定回款期
二·将发出的每一批产品都做一个质量和服务的回访,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客户对产品及业务人员的需求。
三·公司要确保认真的对待每一批产品,哪怕是一桶,要么不接,接了就要做好,尽量避免出现要么不发货,一发货就得售后的情况。
四·希望公司的各个环节能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作用,能更好的做到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不要带太多的个人情绪。
五·从2014年业务部将会从新调整业务员,希望能再次激励业务员的斗志让业绩超过2013年年终总业绩10个百分点。
六·希望公司以后能对业务处理不了的售后做到及时的处理,不要一拖再拖。这样会让一部分的款很难及时回笼。
业务最主要的是能把产品推销出去并及时的回笼资金,希望公司上下能同心一致得让本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更高,希望客户试用的每一个小样都能满意,让客户用的每一批,特别是第一批产品很满意,不要再出现小样不满意,第一批产品就出现很低级的质量问题,这会让客户对我们的产品产生质疑,在客户与客户的交谈中降低对我公司的印象及评价。
徐州市场部:王嘉铭2013.11.27
第五篇:产学研总结
产学研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建校以来特别是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思想,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在办学中得到体现,初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产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技术研究、开发、维护、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台州市工程师协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构筑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界、高校等专家交流学习和技术服务的桥梁,成为我们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渠道。二是各专业通过聘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和骨干企业的专家、高管,普遍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三是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了71家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大了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实训大楼的正式启用,使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四是通过产学互动,确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并以此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动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五是积极融入产业,通过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与实践锻炼,聘请学有专长的产业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和担任兼职教师,有力推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六是社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项目开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联合相关行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台州市船舶制造行业技术人员培训、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建筑行业“五大员”培训、旅游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为社会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推动了学校产学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化。
回顾过去,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正视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产学研结合理念。当前,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还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二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等教学模式与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应用性技术项目研发与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尤其是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办学定位和“一转二化三构建”办学思想,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政府助力、产业先导、行业引领、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院系联动、构建理念、注重实效”的工作策略,全员落实产学研结合理念,全程按照产学研结合要求,进一步做到“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基地而奋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建设成为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基地为基本使命,着眼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实现产学双方实质性合作,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3.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要把能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在能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以服务求支持,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实现产学双方的互惠互利,为产学研结合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广泛参与,创造特色。我校专业门类多、跨度大、覆盖面宽,产学研结合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广大师生和办学所依托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紧密结合我校专业实际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开创具有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新局面,整体提高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水平。
5.坚持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保证。努力开展共同学习,使教职工成为研究者,推进基于研究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改革。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末,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实现“争一流、创特色、树精品”。“争一流”即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走在浙江省同类院校前列;“创特色”即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与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形成鲜明特色;“树精品”即我校在企业应用性项目开发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取得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成果。
(二)具体指标
通过“十一五”期间,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与10家以上单位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2)平均1个专业建5个左右校外实训基地;(3)力争建成1个以上市级科技平台;(4)建立2个以上校办产业实体;(5)设立10家以上学生创业模拟企业;(6)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到帐经费年平均增长率达20%;(7)年均对外培训10000次。
四、主要工作
1.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介结合的工作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努力把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支持通过组织、制度、政策、活动等形式给予固化。建立以校长为主任委员,市经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市五大主导产业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参与的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委员会,积极发挥产学研结合工作委员会对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作用;积极争取和台州市各级政府部门、重点乡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发挥双方优势,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积极和重点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技术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的科技服务水平。
2.积极拓展产学研结合渠道。依托学校各专业资源,积极争取建设面向台州产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协会等群众性组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服务等经常性活动,加强与台州各界技术专家和行业、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需求信息,丰富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渠道。3.进一步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各系(分院)要广泛吸收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的知名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实施、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抓住新实训大楼建成启用的契机,按专业群积极建设功能完善、设备一流的校内仿真实验实训场所,保障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自筹资金外,还要大力吸引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实训中心。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通过学生顶岗参与生产实现校内全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5.大力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所有专业都要选择数家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相互依托、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教学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工程背景的实习场所,以及为专业教师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场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专业负责人要经常性与实践基地企业专家和管理人员保持联系;要积极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家、高管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积极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作用,鼓励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基地企业的生产实际来选题,通过专业教师和基地企业技术骨干联合指导来完成学生毕业设计。
6.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各专业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切实做好与用人单位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合作,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实现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7.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与办学依托行业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调研。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激励机制,利用暑假等期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技术攻关和新项目开发等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双师型”教师,学校在遴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在教师岗位聘任的晋级中给予政策支持。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努力培养“学者+技师”型的教师。
8.积极开展服务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学历教育服务。各专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经常性对依托产业的员工培训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开发出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和技术培训项目,以学校成人教育学院为载体,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学校成人教育学院要积极与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项目,拓展学校办学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面向企业的应用性项目开发。鼓励专业教师进一步整合聚焦科研方向,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成立各类校内研究机构,学校要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鼓励各系部经常性开展聘请专家讲学,以及派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纵向科研项目,对于校企合作项目给予优先推荐,提高科研项目的应用性;鼓励教师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以及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在服务依托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产学结合工作的深化。
10.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全面开设创业选修课,经常性组织企业家、创业者讲座和创业论坛,举办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创业社团的指导。出台扶持科技型项目产业化的政策,尝试建立创业园,为师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
11.组织各种形式的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竞赛活动。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围绕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与技能考核相衔接,举办有技术含量的制作比赛,经常性举办制作成果展;围绕研究性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小论文评比,经常举办学习成果展;围绕创新教育要求,立足于培养创新型的高职学生,组织以技术革新为主题的小发明赛,经常举办创新成果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有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计划财务处、后勤处、设备与信息管理中心、成教院、台州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各系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各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明确职责,建立学校统筹、系(部)实施的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立学校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研究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物质与资金保障,指导各部门、系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学研结合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产学结合工作计划制定和总结,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和建设,各级纵向研究课题和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的申报和管理,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等。教务处负责会同各系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和管理;人事处负责会同各系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处会同各系负责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等工作;招生就业处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单位的市场开拓,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计划财务处负责产学研结合财务管理;后勤处负责产学研结合场地管理;设备与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产学研结合设备管理;成教院负责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服务和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台州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学生勤工俭学与创业提供支持。各系(分院)负责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与管理,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工作,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3.加强检查指导。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并发现典型、组织推广。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整改,促使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规范有序,不断深入。
4.加大投入。积极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设立产学研结合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产学研结合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其它
各系(分院)可根据本《规划》制定本系(分院)产学研结合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