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管理 树形象 全面推进杨叶农村城镇化进程
强管理 树形象 全面推进杨叶农村城镇化进程
杨叶城建办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规划建设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年度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努力完成镇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各项工作任务,狠抓各项工作完成落实,不断推进和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及“清洁乡村”工程工作进程。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注重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团结协作,创新实干,拼搏奋进,认真履行了部门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绩,现结合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各项目标要求,进行总结如下:
一、2012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
(一)、加强部门内部管理,规范工作制度管理
结合2012年工作实际,特别是集镇日常管理和查违控违及“清洁乡村”工作,我们在人员少,事情多的前提下,制度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制度。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对新上来的城管执法队员进行培训上岗,明确分工,实行目标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人员到岗,负责到人,将工作业绩与个人工资挂钩。不断开展政治与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增强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使工作开展起来有条有序、有章可循,城建办全体工作人员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今年加强了对以钱养事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强化各项绩效管理,确保以钱养事人员认真履职,提升工作效能。
二是规范内部管理。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建房收费问题,我们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照章办事,没有对农民建房收取任何费用,切实减轻了农民建房负担,维护城建部门形象;同时,在部门内部财务管理上,我们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财务管理实现了日清月结,在今年没有新增任何债务,实现了部门经费管理的良好运行。
三是突出工作实绩。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创争全区一流城建工作的原则,以城建系统考核目标为准绳,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并注重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出发,将工作的落实进行细化分解,努力做到规范细致,并保证真正出实效。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城建办在本系统的各项工作考核中均保持全区前列水平。
(二)、加大查违控违工作力度,提高促进规划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对全镇查违控违工作力度,始终坚持四个一,查违控违一步到位。规划管理全镇一盘棋,审批与上级保持一致,确保一方群众利益。始终把查违控违工作当一件大事来抓。大张旗鼓营造查违控违宣传工作氛围,在全镇范围内共张贴小型宣传牌500块,墙体喷绘宣传标语60条,横幅35条。专门投入宣传方面资金3万多元。今年以来,在区住建局执法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办城管执法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查违控违较好成绩。全年出动人数2190人次,拆除违法建筑3户,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控制违法建设10户,控制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多措并举,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加大巡查防控力度,将城管执法队员安排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进行巡查,不分节假日。工作一步到位,建立各类台账10来种。
二是有情执法力度,采取上门入户工作现做到位,化解矛盾纠纷,以引导群众先行自拆,里外配合等方式进行。三是加大监督举报工作力度,城建办设立举报箱及举报电话,通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举报,将违章建设遏制在萌芽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杨叶查违控违及规划管理工作。
(三)、加强集镇建设管理,提高集镇文明风范
我们始终坚持“监管并举”的原则,制定和落实集镇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及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使集镇面貌大有改观。集镇建设及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划化管理轨道,完成了集镇下水管网铺设工作,清除了多年以来街道人字沟淤泥,使雨水流畅,集镇建设大型垃圾处理池21座,对环卫工人实行全天候打扫卫生、分段包干、各司其责,城建办工作人员与环卫工人挂钩,包段包卫生,工资及奖金与环境卫生挂钩,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使集镇环境卫生亮丽整洁。工作做到常抓不懈,管理做到方方面面。一是做到路面无垃圾、无积水、无牛皮癣全天候保洁;二是做到路面无商贩占道,无广告牌,无打场晒粮;三是划定专门停车线,制定停车位,做到了无乱停乱靠;四是做到了三米人行道无店棚、太阳棚、晾晒衣物;五是做到建筑材料堆放有序,无乱堆乱放;六是及时给街道两旁树木及花草除虫除害,修整树枝刷白,补植补栽。全年在集镇建设方面共计投入资金5.3万元,使集镇环境得到亮化,提高了集镇文明风貌。
(四)、加强新农村新社区道路建设,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城镇化进展。
一是大力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在全镇六个村、73个生产小组及40多家机关企业单位进行卫生大扫除,发放垃圾清运板车80多辆,新建垃圾池96个,悬挂宣传横幅93条,出动宣传车70余次,共清运垃圾750余吨,发动群众近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白沙、杨叶两个新社区规划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配置垃圾转运车3辆,建设垃圾压缩站一座。“清洁乡村”工程在全镇大力开展树典型、树榜样,古塘村9组、平石村8组,团山村8组,杨叶村1组,白沙村2组,三峡新村等单位在全镇率先进入清洁乡村工程角色。使典型推动全镇清洁乡村工程有条有序进行。
二是积极协调保障性住房项目。同时,在我们的协调和配合下,公租房落户方正特钢和金佳华,目前两处项目已基本完工,项目建筑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并已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完成55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
三是做好路网交通建设的各项工作,今年,我们完成了新老杨叶大道连接工程建设的协调工作,杨叶至黄石段绿化、路肩、排水沟建设工作,仅剩该路段路灯工作还需要继续协调。与黄石对接的杨叶大道已完成土方工程的85﹪,乡村公路已完成5.68公里,全镇所有小组及村庄都通了水泥路。总的来说,我们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道路交通建设工作。
(五)、严把安全质量关,确保一方平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的有关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全镇建设项目质量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一是与全镇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状,所有的单位及个人建设项目全部购买意外伤害及医疗保险,采取保费征收直接入户的方式进行,促进农民建房保费征收工作的规范化和安全保障意识的制度化。2012年,我们共完成保费20万元,交保率占全镇建设项目及农民建房的100﹪,居全市、全区乡镇之首。在其他安全方面:如农民建房、燃气、交通、码头、渡口,我们联合镇安监站及上级安全主管单位每月进行一至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督促业主限期整改,彻底消除隐患,确保一方平安,重大安全事故为零,实现了全年工作目标。
(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风险预防体系
今年来,我们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统一布署,结合部门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了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活动。今年我们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在部门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列》、《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列》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考核,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在年初,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对干部职工进行了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的春训,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学廉,现身说廉,以身试廉,提高“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打牢了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
二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我们较好地坚持了党员民主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定期述廉制度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把它作为一条重要组织纪律,作为考核城建人员的一条严肃的政治标准。同时,我们在内部管理上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了一系列健康的内部规章管理制度,从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服务态度,加强队伍建设,注重说服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部门规章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干部职工的言行。今年来,城建内部人员无一人吃拿卡要,无一人巧立名目大操大办,无一人违法乱纪。
三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基本准则,狠抓了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工作。今年,我们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任何单位及个人建房必须申报齐全资料报镇规划审批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动工,否则属违建。进一步抓好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面大的工作。制定了镇城建办服务社会承诺,实行承诺制度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们2012年所做得一些应做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人员尚缺,执法工作力度不够。二是资金不足,未完成全镇的总体规划。三是查违控违人员不足,力度不大,还需要加大加强各项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做牢杨叶地区城建城管工作。四是部门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未完成全面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的目标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完善。
二、2013年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找出不足,大力加强和完善查违控违工作,搞好全镇规划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为把我镇集镇建设管理和查违控违城乡一体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
1、力争杨叶、白沙两个新社区全面启动。
2、杨叶大道力争2013年全线贯通。
3、路灯建设力争完成白沙一组至三峡8组38盏工作任务。
4、全面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在全市、全区创一流绩效。
5、加大加强全镇总体规划,严格控制违规违法建设。
6、广泛开展农民建房安全教育,强化建房保险,力争全市、全区第一。
7、协调做好未完成的乡村公路4.5公里。
8、积极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注重“清洁乡村工程” 及村庄整治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
第二篇: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以苏南地区为例
引 言
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其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实现人口转移由此成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新型城镇化的“新”是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即释放城镇化的外部效应,不仅仅是建高楼、建广场,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更主要的是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满足农村劳动力产业间的迁移,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也已成为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社区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农村城镇化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2、通过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3、农村城镇化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选择。
4、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的城镇化在不断发展,城镇化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营造了农村和城市“双赢”的格局。城镇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事实证明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以及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三农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农村整体发展状况的持续改善、农民生存空间以及生活水准的有效提升,都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目前仍有超过50%的人口为农村人口。因此,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
(一)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几亿农民转移到城市。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结果。
(二)文化程度偏低,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强,生活方式简单,技能不高,形式单一。
(三)因城镇化滞后,资源短缺,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就业难以增长,内需难以扩大。
(四)治安方面,安全性不高,人杂素质低,不服从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等。以上各种现状,都直接加剧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三、以苏南地区阳山街道社区为例概略介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
本小节我们将对主要研究对象 – 撤村建居后新形成的阳山街道社区状况作一介绍。阳山街道社区,从2003年开始全面实行撤村建居的城市化工程。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动迁、统一安置原则,经过03-04年的第一轮大规模动迁和06-07年的第二轮补充动迁,分区新拓展开发空间15平方公里,共动迁农户6300多户,企业300多家,建造动迁安置房150万平方米,2万2千多农民“洗脚”上田、“洗脑”进城,成为撤村建居后新成立的阳山街道社区居民。阳山街道社区含“阳山花苑”和“新鹿花苑”两个居民区。其中阳山花苑占地1.34平方公里,规划多层住宅490幢,建筑面积达133万平方米,最终将形成4-5万人的居住规模,是目前苏州市乃至江苏省最大的农民动迁居住小区。自2004年至今,包括“阳山花苑”和“新鹿花苑”两个居民聚居区的阳山社区凭借着实施苏州高新区“北扩西进、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之“撤村建居”的东风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短短三年中,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进行规划和遵循“现代化新城区标准”组织设计建设,阳山社区的公共和配套设施已取得长足进展:水、电、天然气、宽带网、有线电视、电话等各项配套设施全部落实到户;行政办公、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大型农贸市场,以及商业、金融、邮电、公交、文化娱乐、物业管理等公共配套设施完整齐全;保安、保洁、绿化、停车等各项物业服务亦全面到位。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服务。到目前为止,阳山社区的治理较多地呈现出政府主导特色,亦即体现了治理即政府管理的意味。2005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了阳山街道办事处,将原社会事业局、农村经济管理局的职能和建设环保局村镇建设职能划入阳山街道办事处,并将主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文体教育服务中心”三个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街道管理。街办建造了建筑总面积3850平方米的集社区、党员、卫生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社区服务中心,在中心功能配置上,充分考虑农民社区的实际和动迁农民的需求,将农保、计划生育、劳动社保、合作医疗、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婚姻登记、纠纷调解等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同时街办组建了阳山花苑第一、二、三、四和新鹿花苑五个社区居委会,设置了21个居民服务网点。还组建了阳山物业公司和市政工程管理公司等城市维护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了从阳山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会党委到楼宇党支部、楼幢单元党小组的新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近年来,阳山街道各社区积极参与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文化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活动,社区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文化素质提高,没有出现一般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那种一迁就乱,社区矛盾突出的问题。
就上述情况介绍和业绩评估而言,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显然是较为成功的,那么,比照前文理论和经验层面的分析,本文个案又增添了哪些类同或独特的经验?根据调查中的发现,下面我们就此问题作一概略的解答。
与国内同类开发区/转型社区的建设和治理类同,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得力于一个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分区开发上,这一模式主要依赖土地、资金、优惠政策、廉价劳力、潜在市场等要素驱动,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拓展地区标志性亮化工程,发展区域硬环境;同时通过专业化、高强度、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推动区域产业向面向国内市场、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在社区建设和治理中,这一模式则较多地体现了政府全面干预、治理即政府管理的特色。事实证明,上述强政府发展模式在一定的历史契机或开发建设初期是相当有效的,然而,随着战略起飞期首轮效应的结束,当情况改变,开发区原先的优势逐渐失效后,则必须寻找新的路径依赖,发生模式转换,才能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再创新的辉煌,注重发
展与稳定协调一致,妥善处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学习吸收各地社区建设和治理经验,构建多主体同建共治多赢格局。
不足之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憾之处,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就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而言,这正是包括阳山社区在内所有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中亟待关注的问题。阳山社区问题表调查显示,85%的填表人参与社区事务意识不强,并不认为自己是城市居民,不少人仍然保留着乱倒垃圾、污染环境等传统农村社区居民的不良习惯。如何通过提供各类社区服务和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观念,逐步形成包括先进理念、现代价值体系、良好行为习俗和完善制度设施在内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确实是摆在包括阳山社区在内所有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挑战。
就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内容或目前社区服务提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言,对照前文理论分析部分所述及的六大内容14,我们发现,鉴于以下原因:A。尚未制订保障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规划;B。服务提供主体单调,市场和志愿主体功能发挥不足;C。政府财政投入除了支付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外,主要用于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缺乏统筹兼顾和前瞻性的计划安排;D。服务提供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阳山社区正在提供的社区服务,无论从数量、质量、广度、深度等各个方面来衡量,都只能说还尚是一种较为初级的产品,距离完善、完备的社区服务提供体制和机制,阳山社区仍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是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
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制定并坚持“三集中”的长期战略方针,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实现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只有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才可能实现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这种战略转型是中国迈向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转移到城市,也可实现亦工亦农,做“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个个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或农业工人,为全面小康打下技能基础。
1、广开就业门路,大力提高社会就业率。政府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持要向贫困倾斜,政府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培训促进就业。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要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社会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
(二)文化程度偏低,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强,生活方式简单,技能不高,形式单一。不断完善公益性和鼓励营利性群众文娱、体育、科技、教育投入,吸引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缩短社区成员距离,增进社区人员知识,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1、鼓励居民参加社会多种技能培训,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2、鼓励社区居民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社会资源和权力公平合理地分配。
3、提升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因城镇化滞后,资源短缺。对资源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
观,谐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是有限的,有不少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尤其是那实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休戚相关的资源利用问题,不能只顾眼前,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对土地实行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区域性和利用方式的特定性、时间动态性、系统开放性以及尺度多维性。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过程的认识,在于着重提高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本目标,不仅是提高对全球土地利用驱动力的分析,而且也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战备对策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是从合理利用系统分析、评价和综合研究模型三个方面展开的。综合研究模型综合了土地利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其定量化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提供了可能。具体地还要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建设用地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改进土地总体规则;集中土地供应权,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用地审批权集中在城市政府手中;实现土地配置方式的配套与协调;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国家对于土地市场的垄断能力;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加大土地市场地位变化情况监测力度,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地价的调控作用。
2、对电力、水等实行可持续利用,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因此电力建设的投资应加强。我国的发电只能主要依靠燃煤,故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同时,必须尽早考虑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和开拓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做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节约用水,解决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回用等等。
3、对城市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高投资强度发展阶段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提出了非常强的挑战,面对挑战,唯一的选择是更加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在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增加环保设施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治安方面,安全性不高,人杂素质低,不服从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社会内部发展、失衡和社会分裂,以及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城市发展面临整体性的风险。
有专家列举了城市化过程中最突出的六大社会安全问题:贫富分化加剧,众多人口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尊严安全受到威胁;社会治安状况恶化;食品质量降低,众多人口的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SARS、艾滋病、性病等高强度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生态恶化及灾害应对机制落后;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人为社会安全危机等。在这六大问题中,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社会安全危机,成为国人最焦心的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但确保社会安全的准备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风险威胁;同时,负责危机处理的机构分割严重,配合生疏,很难协同作战、信息共享,更增添了应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难度;尤其是不负责任的心理和城市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心态,使城市风险经常防范失灵,加上我国预警机制还相当落后,而且政府的协调能力也不尽如人意,这样,必然使中国城市化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本,包括社会资本、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损失。
五、结 论
以上本文对我国当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课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目标和内涵,构筑起一个用以实证分析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和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相关经验,并以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参照体系聚焦于探讨苏南地区阳山街道社区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个案,从中总结成功经
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现阶段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实施的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实践带来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目录
1.莫邦豪.社区工作原理和实践[M].香港:集贤社,1994.
2.甘丙光,莫庆联.社区工作的定义和目标[A].香港社区工作教育工作者联席会议编.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第二版)[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3.张大维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与建设进展 [J]社会主义研究2008(02)
4.黄安心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新型村镇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5.杨立蛟.齐鹏 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考量与启示 [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1)
6.齐鹏 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意蕴与启示 [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7.许宏刚 乡政村治: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J] 党政干部论坛2004,(8)
8.雷洁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0(4)
9.石良 新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社区服务圈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
10李双江.刘佩璐.张欢欢.董谦.朱亚娟.杨艳梅 石家庄社区服务模式调查研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00]23号文)联合转发之《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12.丁元竹, 1995,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丁元竹, 2006, “加拿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第9期。
丁元竹, 2006, “必须厘清社区的真正本质”, 《文汇报》, 5.10, 第5版。13.朱金龙, 2007,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15年, 引进外资210亿美元”, 《文汇报》, 9.24, 第2版。
王学容, 朱金龙, 2008, “苏州率先实施六重保障”,《文汇报》, 4.2, 第5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研究方法:文献搜集法、典型案例法、社会调查法
第三篇: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保农村的快速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跃,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着更大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着新的组合和分配。面对新的形势,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成为生意人、经纪人和城市建设大军,他们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行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实现“四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了“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全县4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近四分之三,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三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各项改革也不断加快,农村中的各项矛盾不断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农村法制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全县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当前需要克服解决以下三种思想情绪:一是克服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认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各自为战,人员流动散,法制教育很难抓。因此,思想上流露出畏难情绪。的确,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法制教育难以象“一五”、“二五”普法那样集中上大课、集中搞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二是要克服消极情绪。农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历年来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广大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抓法制教育农民听不懂,没什么效果,因此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是现实,如果我们就法制理论讲法制理论,农民不但听不懂,而且听了也会乏味,如果我们就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联系法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农民肯定会喜闻乐见,而且成效也明显。因此,我们只有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积极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的抓好农村法制教育。三是要克服厌烦情绪。农村法制教育缺乏经费保障,年年要政府各部门掏腰包,因此,有的同志一谈到农村法制教育,就与掏钱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农村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包袱来背。农村法制教育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一项义务教育,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要克服厌烦情绪,树立责任意识,为农村的兴旺与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应采取的有效途径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开展,做到灵活多样,形式多变,以喜闻乐见的方法铺平农村法制教育之路。一是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近几年来,全县各部门都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如在各集镇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制作法制美术展板在镇、村巡回展览;组织编印各种法制宣传学习资料发放到村民家庭,让村民在业余时间翻阅;组织法制文艺演出,进行走村串户宣传法制;县妇联还牵头在全县开展了“万家学法”活动,这些有效形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真正使法制教育做到了进村入户。二是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抓好骨干培训。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普法骨干队伍。从全县情况看,94个村都分别建立了100多人的普法骨干队伍。各村都结合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经常进行培训,同时邀请政法部门干警采取以案释法进行讲课培训。农村骨干培训和法制讲课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改变了过去捧着法律教材照本宣科的做法,以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对照法律条文进行讲解,使农村骨干听起来津津有味,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效果。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在农村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家中通有线广播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保农村的快速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跃,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着更大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着新的组合和分配。面对新的形势,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成为生意人、经纪人和城市建设大军,他们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行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实现“四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了“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全县4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近四分之三,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三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各项改革也不断加快,农村中的各项矛盾不断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农村法制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全县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当前需要克服解决以下三种思想情绪:一是克服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认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各自为战,人员流动散,法制教育很难抓。因此,思想上流露出畏难情绪。的确,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法制教育难以象“一五”、“二五”普法那样集中上大课、集中搞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二是要克服消极情绪。农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历年来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广大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抓法制教育农民听不懂,没什么效果,因此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是现实,如果我们就法制理论讲法制理论,农民不但听不懂,而且听了也会乏味,如果我们就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联系法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农民肯定会喜闻乐见,而且成效也明显。因此,我们只有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积极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的抓好农村法制教育。三是要克服厌烦情绪。农村法制教育缺乏经费保障,年年要政府各部门掏腰包,因此,有的同志一谈到农村法制教育,就与掏钱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农村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包袱来背。农村法制教育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一项义务教育,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要克服厌烦情绪,树立责任意识,为农村的兴旺与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应采取的有效途径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开展,做到灵活多样,形式多变,以喜闻乐见的方法铺平农村法制教育之路。一是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近几年来,全县各部门都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如在各集镇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制作法制美术展板在镇、村巡回展览;组织编印各种法制宣传学习资料发放到村民家庭,让村民在业余时间翻阅;组织法制文艺演出,进行走村串户宣传法制;县妇联还牵头在全县开展了“万家学法”活动,这些有效形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真正使法制教育做到了进村入户。二是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抓好骨干培训。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普法骨干队伍。从全县情况看,94个村都分别建立了100多人的普法骨干队伍。各村都结合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经常进行培训,同时邀请政法部门干警采取以案释法进行讲课培训。农村骨干培训和法制讲课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改变了过去捧着法律教材照本宣科的做法,以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对照法律条文进行讲解,使农村骨干听起来津津有味,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效果。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在农村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家中通有线广播[page_break]的多了,按装闭路电视的多了,征订报刊杂志的多了,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农民收看中央、省、市电视台开辟的“今日说法”、“法在我身边”等法制节目,引导农民收听广播电台举办的法制节目,阅读报刊中的有关法制内容。同时,还可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办好农村的法制节目。使广大农民通过新闻媒介的作用,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地学法守法。
第四篇: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范文模版)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保农村的快速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跃,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着更大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着新的组合和分配。面对新的形势,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成为生意人、经纪人和城市建设大军,他们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行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实现“四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了“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全县4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近四分之三,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实现。三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各项改革也不断加快,农村中的各项矛盾不断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农村法制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全县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当前需要克服解决以下三种思想情绪:一是克服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认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各自为战,人员流动散,法制教育很难抓。因此,思想上流露出畏难情绪。的确,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法制教育难以象“一五”、“二五”普法那样集中上大课、集中搞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二是要克服消极情绪。农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历年来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广大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抓法制教育农民听不懂,没什么效果,因此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是现实,如果我们就法制理论~制理论,农民不但听不懂,而且听了也会乏味,如果我们就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联系法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农民肯定会喜闻乐见,而且成效也明显。因此,我们只有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积极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的抓好农村法制教育。三是要克服厌烦情绪。农村法制教育缺乏经费保障,年年要政府各部门掏腰包,因此,有的同志一谈到农村法制教育,就与掏钱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农村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包袱来背。农村法制教育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一项义务教育,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要克服厌烦情绪,树立责任意识,为农村的兴旺与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应采取的有效途径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开展,做到灵活多样,形式多变,以喜闻乐见的方法铺平农村法制教育之路。一是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近几年来,全县各部门都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如在各集镇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制作法制美术展板在镇、村巡回展览;组织编印各种法制宣传学习资料发放到村民家庭,让村民在业余时间翻阅;组织法制文艺演出,进行走村串户宣传法制;县妇联还牵头在全县开展了“万家学法”活动,这些有效形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真正使法制教育做到了进村入户。二是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抓好骨干培训。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普法骨干队伍。从全县情况看,94个村都分别建立了100多人的普法骨干队伍。各村都结合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经常进行培训,同时邀请政法部门干警采取以案释法进行讲课培训。农村骨干培训和法制讲课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改变了过去捧着法律教材照本宣科的做法,以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对照法律条文进行讲解,使农村骨干听起来津津有味,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效果。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在农村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家中通有线广播的多了,按装闭路电视的多了,征订报刊杂志的多了,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农民收看中央、省、市电视台开辟的“今日说法”、“法在我身边”等法制节目,引导农民收听广播电台举办的法制节目,阅读报刊中的有关法制内容。同时,还可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办好农村的法制节目。使广大农民通过新闻媒介的作用,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地学法守法。
第五篇: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宝天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简介
宝天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简称宝天所)隶属于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于2009年8月组建成立,负责宝天高速公路甘肃段收费运营管理、路政协调、养护监管和服务区监督工作,管辖总里程91.114公里。所机关设综合办公室、财务股、业务股、监督管理股、稽查大队、监控分中心6个职能股室,下辖麦积、石门、利桥、桃花坪、东岔匝道、东岔主线、天水西7个收费站。全所现有职工357人,其中男职工189人,女职工168人,党员20人,团员129人,本科文化程度22人,大专文化程度307人,中专文化程度18人,平均年龄24岁,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团结、积极向上的年轻队伍。
收费运营近三年以来,宝天收费所在省高管局党委、处党总支、天水市委、市政府、北道区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业务熟练、管理严格、秩序井然、作风扎实、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的管理方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收费运营管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全力打造一流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对外展示了交通行业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特别是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低温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先进集体、被省高管局评为“2010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东岔主线收费站被省高管局评为先进集体、麦积收费站在去年获得地厅级“青年文明号”的基础上,今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所党支部被高管局评为2009-2010全省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先进党支部,同时石门收费站被评为先进党小组、两名党员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相继有一大批职工获省高管局“先进个人”、“最佳警卫员”、“ 最佳监控员”、“双十佳收费员”、“百万元收费无差错一星级收费员”、“十佳服务标兵”等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为了将精神文明建设抓实、抓稳,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一是为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所长、副所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机构人员两到位,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每年年初,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我所精神文明创建规划,从组织领导到指导思想、从创建目标到具体要求、从创建内容到保障措施,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在岗位职责上实行“一岗双责”,年初在召开全年工作会议的同时,我们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人人肩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双项指标,做到目标同向,责任同担。三是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所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四化”目标,即:两个文明一体化、目标任务具体化、管理实施规范化和奖惩兑现制度化。
二、多种形式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内强素质抓教育,塑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炼、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宝天所把加强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一)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收费运营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贯彻始终,保证了宝天高速公路收费运营各项工作健康科学发展。一是针对年轻职工多、思想波动大、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际,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主要方法是通过学习交通系统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用鲜活的事迹引导、教育广大职工热爱收费事业、献身收费事业,培养职工“以收费为业、以所站为家”的意识,开展“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等主题演讲活动,激发职工的“敬业、勤业、创业”精神,为收费运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入手,率先启动“读书写心得”等活动和 “我为窗口添光彩、我为窗口做奉献”主题实践活动,力求培养一支“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收费职工队伍,为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通行费征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窗口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所常常利用班组大休时间组织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高速公路监督稽查管理办法》、、《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管理》等政策性法规,学习《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礼仪规范》《收费员文明服务准则》等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职工养成了文明收费、文明服务的良好习惯,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如何搞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所党支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每年年初制定党员、干部及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下发各党小组严格执行。具体工作中,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按照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把撰写心得体会和讨论交流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学习管理,抓好考勤考核,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学习内容、人员、效果“三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学习的重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形成了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围绕“素质优秀、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建设目标,配套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思想实际,讲求学习效果。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使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理解政策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得提高。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水平。我们本着“带好队伍收好费”的原则,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学习。一是定期组织各岗位职工进行各项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从而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收费队伍。二是结合上级组织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为每位干部、职工下发了《收费业务学习材料》和学习笔记本,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了广大职工业务操作水平。三是根据上级的安排,本着“开发好现有人才,培训好在职职工”的原则,我们还鼓励干部、职工通过自考、电大、函授等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自考、函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收费运营管理,打造高速公路一流服务品牌
一是始终不渝地把创新管理机制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内挖职工内在潜力,外树文明新形象,着重在制约激励机制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以开展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为载体,大力整顿机关作风,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为避免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首先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实行连带考核责任制,一并纳入星级考核。其次,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宝天所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理完善了《宝天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稽查监督管理办法》、《奖优罚劣制度》、《收费站考核评定办法》、《收费人员操作错误处罚办法》、《收费、服务、进取之星评比办法》、《最佳收费员、监控员、票务员评比办法》等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再次,用约束机制规范职工的行为,以服务好司乘人员为天职,提升了窗口形象。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文明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树立“畅行陇原高速、体验五心服务”服务理念,按照“安全、畅通、快速、准确、文明、卫生”的基本要求,以季度进行阶段性的服务调查。在“春运”、“五一”、“十一”黄金旅游周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与司乘人员进行零距离沟通,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车辆放行速度。同时,定期分析研究行驶车流的结构特征和出行特征,并通过反馈、延伸服务等提升了服务的感情含量和知识含量,拓展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品位;广泛同沿线村镇、交警、养护中心、路政等兄弟单位加强联系,构筑文明服务联动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渠道。
四、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行业文明新形象
按照省高管局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所党支部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先进示范和“一诺三评三公开”为要点。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我所收费运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着力通过塑造“窗口”形象来创先争优。为此我所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文明礼仪演练”活动。通过活动选拔了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形象气质佳,文明优质服务好的精兵强将在两个主线站组建了以六比六看为重要竞赛内容的标准化女子示范班组,并制定了标准化女子示范班组目标任务及考核奖励办法,示范班组通过培训考核后,深入四个匝道站进行演示,起到了抓两头带中间的作用,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励全所职工在“窗口”服务中创先进,争优秀,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所领导班子通过服务一线职工来创先争优。此建所以来,宝天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一直坚持人性化管理,本着“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的原则,认真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呼声;及时反映职工群众意愿,主动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1、深入实施送温暖、办实事活动。该所把实施送温暖、办实事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切实做好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所领导班子开展了“摸实情、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全所范围内进行了困难职工摸底,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多次进行谈心,在节假日期间进行了家访、慰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元旦、春节期间,所领导班子带着组织的关怀,深入到各个收费站进行慰问,每逢重大节日,所领导班子尽力为广大职工办好福利、办好食堂,使职工充分感受到了温暖。为贯彻落实省厅防暑降温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省高管局党委《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做好送清凉到收费一线,2010年对各收费站安装了35个空调,给职工配发生活用品夏凉被和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饮料、茶叶、冰糖等。职工食堂每天保障新鲜蔬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食品,为全体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以争创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了收费职工工作、生活环境。2010年宝天收费管理所在标准化建设中,把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工作首位,下大力气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为各站购置照相机,摄像机、乒乓球桌、象棋、羽毛球、卡拉ok音响、电视等活动器材,定期对职工食堂发放补助,加强伙食管理,提高伙食质量,落实“三个一”工程。改善了职工食堂设施;以现在的烧油做饭代替了以前的烧煤做饭,配备了消毒柜,保证了职工的饮食安全。更换了餐桌,解决了职工就餐紧张的问题。给各站办公室配备了沙发。给会议室配备了桌椅、窗帘,定时定点为职工发放通勤车,方便了职工出行和采购。为桃花坪改造了会议室,解决了职工吃水困难的问题,改造了所机关和麦积站大小会议室。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6万元在各收费站办起了“职工书屋”筹集资金28万元设立了“亲情网吧”7处,让职工足不出户便阅天下事,成为职工们工作、学习、娱乐的理想场所;筹集资金23万余元设立了“职工健身房”,让职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疲惫的身心、强身健体。对培养职工健康的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大力开展“送书、送文化下站”活动,截至目前累计为6个收费站送书1万册,充实了站级职工书屋,丰富了职工业务文化生活,为职工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4、对职工婚丧嫁娶病必访,遇到职工红白喜事,单位都会派代表进行探望和慰问。让职工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5、做好职工教育从细节入手,针对我所80、90后职工较多这一特点,所领导班子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职工教育工作。
6、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并为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保证了职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投入到收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