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迅速掀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新高潮
进程。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觉得,常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怎么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有一种观点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叫做农村的出路在城镇,农业的出路在工业,农民的出路在非农,而这三条出路都有赖于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结合点。
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近期目标是:通过2到3年的努力,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肉牛年出栏30万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年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家以上,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以上,加工率达到6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力争2/3以上的农户加入产业化生产经营范畴。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必须继续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要用产业化的思路和手段运作“五个百万亩工程”,把“五个百万亩工程”的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打造一批名牌名品,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思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要把主要力量放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上,充分运用各类信息,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品牌、技术和市场空间,实现内涵与外延的同步扩张,不断做大做强。二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积极引进成熟的成果、技术,实现产业化。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把技术送到与龙头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链条企业”与基地农户。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坚决落实中央八部委和省里即将出台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由市农村办牵头组织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对前段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调研,专题报市委、市政府。对有令不行或行动不积极的,“两办”督查室要严加督促。市里不能处理的就报请上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搞到位。同时,市级也将尽快拿出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办法,帮助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积极支持、引导企业搞好资本运营,争取上市融资。三年内,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实现新突破。四是要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的客观基础。当前,要突出规范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明确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关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在这方面,企业负有更大的责任。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联结,都要坚持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五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要明确经营方针,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效益;要搞好行业协作,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过度竞争。
农村经济大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重点扶持一批经营门路好、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大户,逐步形成农村大户群体。要注意协调好大户与一般农户的关系,收到“发展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要突出发展各类服务大户和农产品加工大户,鼓励他们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经营行为。要教育引导各类农村大户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农村小康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按照科学规划、有退有进的原则,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基地。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基地建设一是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地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五个百万亩工程”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和块状经济格局。要敢于大进大退,大抓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还水。速生杨树和种草养畜不仅仅是一个百万亩的问题,而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扩大规模。速生杨起码要搞到150万亩以上。当前,要切实抓好草食牲畜养殖小区的规划和发展,争取明年底前,每个区县(市)建成2个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或肉牛出栏1000头以上、肉羊出栏5000只以上的养殖小区。二是要规范标准,提高质量。基地生产必须按照国际和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要积极引进先进有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的生产方式,努力把每一个基地,建成绿色农业、优质农业和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经营好基地。要继续推广龙头企业连基地、农贸联合连基地、中介组织连基地、办点示范连基地、大户连基地等多种模式,吸引各种资本投入基地建设,形成基地建设的热潮。四是要提高基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基地建设要坚持效益优先、农民增收的原则,加强成本核算,向管理要效益。五是继续抓好种苗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以人工牧草和草食牲畜扩繁为主的种苗龙头,引导上市公司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农村经济大户参与种苗工程开发,迅速扭转我市草畜种苗及其他优质种苗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3、按照积极开拓两个市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行业规范和衡量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目前,农业标准化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全面推广,我国才刚刚起步。根据农业部的计划,~年以前,全国的农业生产要基本实现标准化。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农产品安全标准必须遵循国际和国家的统一标准,不能另搞一套。要尽快建立全市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及其网络,把监测范围从城区扩大到农村,从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加工环节,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放心蔬菜”、“放心水果”、“放心肉”、“放心水产品”的安全生产经营。要落实部门负责制,把蔬菜、水果、牲畜、鱼蟹等产品
生产、销售环节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要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检查农药在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上的使用,严密监控瘦肉精、激素、抗生素在动物、水产生产上的使用,发现问题,坚决依法查处。三是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今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不仅仅在国内,部分产品像蔬菜、草食牲畜等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国外,因为在同类产品中,国外市场的价格要比国内市场的价格高出2到7倍以上。但由于我们的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再好的价格优势,也只能望洋兴叹。要想突破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标准从事产品的生产、贮藏和加工。从现在开始,要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特别是沼肥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用3到5年的努力,使我市1/3以上的品牌产品,获得国家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4、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组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鼓励龙头企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村基层供销社和农技部门,以及部分离岗参与农业开发的干部,联合种养大户兴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要健全合作机制,规范合作行为,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办得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示范推广。要加强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指导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信贷、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后1到2年,全市要分别组建龙头企业、养牛、养羊、乳业、杨树、优质米业、鹅业、兔业、柑桔等市级专业协会,30%以上的农户要加入各种不同的协会。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大户的培育力度,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发展一批由农民自主组织兴办的现代化奶牛场、肉牛场、肉羊场、牲猪场、精养鱼场、特产场及综合型农场,培育新兴的市场竞争主体。
5、按照借力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单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农业和工业比较,招商引资的困难更大,问题更多,农村部门的同志要拓宽视野,花更大的精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当前,社会闲散资金比较多,农村也有大量资金,但比较分散。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这些资金向农业开发领域聚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业开发效益越来越高,开发的潜力很大,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6、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和服务。在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方法上,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这个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拓宽思路,统筹规划,落实措施,努力在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上下功夫、花气力。一是要创新领导思维方式,提高领导水平。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服务重于管理,从行政性管理为主转变为服务农民、服务龙头企业为主,从一般性号召为主转变为规划引导、分类指导为主,从生产性指挥为主转变为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主。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提倡大办实事。农民为人很实在,识人也很实际,主要看干部能不能为他们办点实事。我们提倡创新农村工作方法,主要是少说空话,多做事情。今明两年,全市要围绕沼气入户、信息入户这两个“入户”,办好实事。沼气入户很受农民欢迎,要继续抓紧抓好,市县两级都要拿出一定的补贴资金,帮助农民解决建池中的困难。信息入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办法,及时向农民发布各种农业信息。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今后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服务主要是技术上的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教育、培训力量和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要在农村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定向培训一批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农村技术服务力量。当前,要重点推广应用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动物人工授精技术和牧草加工技术等等,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尤其要抓好动物防疫技术普及和防疫体系建设。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是我们“五个百万亩工程”发展上的一大隐患。
同志们,我市农业产业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要真正实现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型农业的转变,由松散型农业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望全市上下正视眼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切实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迅速掀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新高潮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精神,现场检查验收前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情况,研究部署下段如何围绕“五个百万亩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前几天,大家参观了现场,看到了不少的好典型,也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海波书记作重要讲
话之前,我先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估价我市农业产业化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五个百万亩工程”,农业产业化建设呈现出了喜人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1、农业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过去我市农业的主体是粮棉油,没有什么市场优势。近两年,全市上下实施农业“五个百万亩工程”,使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发展并扩大了农业优势产业,主导产品优势基本形成。目前,全市人工牧草和饲料粮面积已达68.5万亩,速生丰产杨树79万亩,高效养殖水面80万亩,优质果林104万亩,优质蔬菜87万亩,存栏肉牛38万头,存栏奶牛2000多头,存栏肉羊120万只。“五个百万亩工程”的品质和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大幅提高,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欧美黑杨、早熟柑桔和淡水珍珠生产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茅。据初步框算,“五个百万亩工程”全部实施到位后,每年仅初级产品就可为全市农民增加收入6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加工出售后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安乡、鼎城、汉寿等地大搞退田还水,发展珍珠产业。全市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珍珠养殖面积已超过15万亩,珍珠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5,全国的30。珍珠产业每年给地方财政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给珠农增加收入2亿多元,不少农民通过发展珍珠产业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汉寿县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杨树产业,全县黑杨面积达到了30万亩,年增加值1.5亿元以上。
2、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各级各部门没有将他看作一个简单的基地建设,而是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把加工开发、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等多个环节融为一体,全面统筹,协调共进,推动了五大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石门县按照产业化的规律发展柑桔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一环扣一环地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全县柑桔进行品种改良,实行套袋和无公害化生产,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柑桔加工生产线,统一注册“湘冠”品牌,并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石门柑桔节”。通过上述措施,石门柑桔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今年初,他们就与外商签订了1.2万吨的直销出口合同,价格比一般地方要高。柑桔产业给全县农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现在石门县农民的收入中,约有1/5来自柑桔。全市奶牛、肉牛、肉羊、速生杨、蔬菜等产业,都在产业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各地既重生产,更重加工;既重产量,更重质量;既重现实的市场,更重潜在的市场。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基地都基本实现了基地与市场、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澧县近几年不断做大西瓜产业,打造“双龙”西瓜品牌,实行订单销售,基地面积由原来的1万多亩扩大到了7万多亩,产品销到了广东、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临澧县、安乡县根据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杨树产业,通过与上海新高潮企业集团的合作,两县新发展起来的美国三角叶杨基地面积将达到30万亩,杨树成材后,全部由上海新高潮集团负责收购并就地加工。
4、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壮大。全市年产值过百万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09家,资产总值80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年利税近2亿元。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市级30家,正在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有2家。金健米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资产总值已达20亿元,其优质稻基地扩展到了全市8个区县(市)、80多个乡镇,基地面积达到了110万亩,带动农户10万多户,近三年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洞庭水殖大力发展河蟹、珍珠等名特水产,实现了由大水面粗放养殖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投资4478万元,建成了占地600亩,集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家淡水鱼种苗繁殖中心”,每年可为1.5万户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为60万亩水面提供20亿尾优质淡水种苗,养殖单产提高两成以上。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去年组建以来,完成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年产3.6万吨液态鲜奶的标准化乳品加工厂。预计公司3年后存栏奶牛可达3万头,年加工乳品15万吨,成为南方最大的乳业龙头之一。
5、市场体系和中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各类规模较大的农
业专业市场70多个。汉寿县已建成聂家桥生猪交易所等10多个农产品流通市场,年交易额达5.2亿元,其中生猪年交易量已突破50万头,成为湘西北地区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武陵区甘露寺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量已达1.3亿多公斤,交易金额1.3亿元,成为全市的蔬菜产业龙头。由福建客商投资2亿元兴建的常德农产品大市场“天下粮仓”也即将投入使用
。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还大抓了中介组织建设,全市已形成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以农民自我组织为主体的各种行业协会200多家,以农产品流通为主业的经纪人3000多人。全市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服务咨询台,定期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部分龙头企业、乡镇和农村大户实现了网上购销。
6、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各地在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中,坚持从种苗入手,牢牢把握优质农业这一基本方向,不断加大农业科研最新成果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全市先后推广了皇竹草、桂牧一号、牛鞭草、矮象草、鲁梅克斯等优质牧草;引进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南阳黄牛、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名优品种;启动了奶牛、肉牛胚胎移植工程;新建了洞庭水殖淡水养殖种苗繁育基地、美国三角叶杨繁育基地等一批种源扩繁基地。同时,通过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水果品改,我市的滨湖水牛、马头山羊、温州蜜桔等地方品种得到迅速优化,生产效益大大提升。“五个百万亩工程”的发展吸引了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来我市安家落户。比如,在发展高效渔业上,引进了由刘筠院士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重点扶持项目湘云鲫(鲤)示范项目,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开始供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5000亿尾优质鱼苗供种能力。在发展杨树上,引进了由中国工程院朱之悌院士研究的速生丰产性更强的三倍体毛白杨。现在育苗5900多亩,可造林10万亩,规划在5年内发展三倍体毛白杨面积100万亩,形成年产50万吨木浆、30万吨纸的林纸一体化巨型“航母”。
7、绿色无公害农业进一步得到重视。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严的市场准入制度,我们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在临澧建起了湖南省第一个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同时还在澧阳平原建起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带。澧县张公庙镇生产的荷兰豆,津市、汉寿等地生产的茭果都基本上销往了绿色壁垒十分严格的日本、韩国市场。石门县充分利用壶瓶山区的独特高山气候优势,建起了10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基地。武陵区发挥城郊优势,认真实施“放心菜工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在南坪乡白马湖村等地建起了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专业村,产品直接销往常德城区的几大超市和长沙的部分农贸市场。同时,他们在科技园内开展的马铃薯脱毒育苗和蔬菜组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全面总结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我认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一是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传统的农业经济与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比较深。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各级把解放思想落实在创新理念上,把更新观念落脚在具体工作上,坚持站在工业化的角度运筹农业产业化,象经营工业一样经营农业,象管理工业一样管理农业,把农业产业化融入到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彻底打破了农业与其它各业的长期分割状态,初步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经营与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抢占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大幅提高。现在全市没有农副产品积压,农副产品价格都在上走,部分优质产品价格已接近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三是坚持创新发展机制激活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各地坚持按市场导向、市场规律来创新农业的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政府调控的方式方法,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了企业、农户、机关干部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不断创新以订单农业、合同契约、股份合作为主要联结方式的利益驱动机制,大力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中介组织 基地 农户”等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开始注重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不断创新以种苗工程为重点的科技研发与推广机制,提高了科技进步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贡献率;不断创新以农村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种种创新表明,只有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武装农业产业化,才能为农业产业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坚持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各级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多元投融资体系,通过不断加大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贷款方式,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有效地缓解了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安乡县采取十户联合担保贷款的办法,增强了农户还贷的责任意识,降低了银信部门的经营风险,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贷款的规模。桃源县的竹业、果业、糖业能够迅速做大,关键是从外地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大户的投入。澧县利用“四荒”资源大搞招商引资,现在有葛洲坝发电站、威尔曼企业集团和县粮食局等部门分别在金罗、中武等乡镇租地上千亩进行成片开发。全县“四荒”资源已成为工商企业与部门投资农业的抢手货。五是坚持靠办点示范引导农业产业化。我市各级党政组织严格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创新领导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搞好引导服务。上至市级领导,下至乡镇干部,层层参与了办点示范。1804公路沿线的养殖业和张津公路沿线的绿色食品基地这两条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参与开发的示范带,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已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两面旗帜,有效地促进了周边地区乃至全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津市市委、市政府采取领导办点、部门联户、示范竞赛等一系列措施,在石保公路沿线建成了一条较有特色的养殖示范带。桃源县、西洞庭管理区大力实施以奖代投的引导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本地肉牛养殖小区的建设。鼎城区钱家坪乡采取政府奖励草种与种畜的办法,发动千家万户种草养羊,只用一两年的时间,现在全乡已有100多个农户成为了养羊重点大户。这些事实证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必须走在前面,积极摸索经验,搞好服务。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突出表现为“三少一低”。“三少”:一是龙头企业少,整体带动力偏弱,与广泛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利益联结松散,与农民寻求联合、维护自身利益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招商引资少,资金投入不足,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低”就是农民素质比较低,生产技能滞后,与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影响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综合效益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用战略性的手段来解决这些战略性的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瞄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觉得,常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怎么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有一种观点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叫做农村的出路在城镇,农业的出路在工业,农民的出路在非农,而这三条出路都有赖于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结合点。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近期目标是:通过2到3年的努力,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肉牛年出栏30万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年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家以上,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以上,加工率达到6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力争2/3以上的农户加入产业化生产经营范畴。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必须继续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要用产业化的思路和手段运作“五个百万亩工程”,把“五个百万亩工程”的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打造一批名牌名品,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思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要把主要力量放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上,充分运用各类信息,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品牌、技术和市场空间,实现内涵与外延的同步扩张,不断做大做强。二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积极引进成熟的成果、技术,实现产业化。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把技术送到与龙头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链条企业”与基地农户。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坚决落实中央八部委和省里即将出台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由市农村办牵头组织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对前段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调研,专题报市委、市政府。对有令不行或行动不积极的,“两办”督查室要严加督促。市里不能处理的就报请上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搞到位。同时,市级也将尽快拿出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办法,帮助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积极支持、引导企业搞好资本运营,争取上市融资。三年内,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实现新突破。四是要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的客观基础。当前,要突出规范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明确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关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在这方面,企业负有更大的责任。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联结,都要坚持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五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要明确经营方针,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效益;要搞好行业协作,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过度竞争。农村经济大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重点扶持一批经营门路好、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大户,逐步形成农村大户群体。要注意协调好大户与一般农户的关系,收到“发展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要突出发展各类服务大户和农产品加工大户,鼓励他们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经营行为。要教育引导各类农村大户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农村小康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按照科学规划、有退有进的原则,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基地。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基地建设一是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地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五个百万亩工程”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和块状经济格局。要敢于大进大退,大抓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还水。速生杨树和种草养畜不仅仅是一个百万亩的问题,而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扩大规模。速生杨起码要搞到150万亩以上。当前,要切实抓好草食牲畜养殖小区的规划和发展,争取明年底前,每个区县(市)建成2个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或肉牛出栏1000头以上、肉羊出栏5000只以上的养殖小区。二是要规范标准,提高质量。基地生产必须按照国际和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要积极引进先进有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的生产方式,努力把每一个基地,建成绿色农业、优质农业和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经营好基地。要继续推广龙头企业连基地、农贸联合连基地、中介组织连基地、办点示范连基地、大户连基地等多种模式,吸引各种资本投入基地建设,形成基地建设的热潮。四是要提高基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基地建设要坚持效益优先、农民增收的原则,加强成本核算,向管理要效益。五是继续抓好种苗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以人工牧草和草食牲畜扩繁为主的种苗龙头,引导上市公司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农村经济大户参与种苗工程开发,迅速扭转我市草畜种苗及其他优质种苗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3、按照积极开拓两个市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行业规范和衡量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目前,农业标准化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全面推广,我国才刚刚起步。根据农业部的计划,2005年以前,全国的农业生产要基本实现标准化。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农产品安全标准必须遵循国际和国家的统一标准,不能另搞一套。要尽快建立全市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及其网络,把监测范围从城区扩大到农村,从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加工环节,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放心蔬菜”、“放心水果”、“放心肉”、“放心水产品”的安全生产经营。要落实部门负责制,把蔬菜、水果、牲畜、鱼蟹等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要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检查农药在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上的使用,严密监控瘦肉精、激素、抗生素在动物、水产生产上的使用,发现问题,坚决依法查处。三是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今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不仅仅在国内,部分产品像蔬菜、草食牲畜等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国外,因为在同类产品中,国外市场的价格要比国内市场的价格高出2到7倍以上。但由于我们的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再好的价格优势,也只能望洋兴叹。要想突破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标准从事产品的生产、贮藏和加工。从现在开始,要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特别是沼肥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用3到5年的努力,使我市1/3以上的品牌产品,获得国家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4、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组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鼓励龙头企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村基层供销社和农技部门,以及部分离岗参与农业开发的干部,联合种养大户兴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要健全合作机制,规范合作行为,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办得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示范推广。要加强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指导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信贷、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后1到2年,全市要分别组建龙头企业、养牛、养羊、乳业、杨树、优质米业、鹅业、兔业、柑桔等市级专业协会,30以上的农户要加入各种不同的协会。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大户的培育力度,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发展一批由农民自主组织兴办的现代化奶牛场、肉牛场、肉羊场、牲猪场、精养鱼场、特产场及综合型农场,培育新兴的市场竞争主体。
5、按照借力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单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农业和工业比较,招商引资的困难更大,问题更多,农村部门的同志要拓宽视野,花更大的精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当前,社会闲散资金比较多,农村也有大量资金,但比较分散。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这些资金向农业开发领域聚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业开发效益越来越高,开发的潜力很大,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6、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和服务。在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方法上,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这个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拓宽思路,统筹规划,落实措施,努力在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上下功夫、花气力。一是要创新领导思维方式,提高领导水平。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服务重于管理,从行政性管理为主转变为服务农民、服务龙头企业为主,从一般性号召为主转变为规划引导、分类指导为主,从生产性指挥为主转变为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主。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提倡大办实事。农民为人很实在,识人也很实际,主要看干部能不能为他们办点实事。我们提倡创新农村工作方法,主要是少说空话,多做事情。今明两年,全市要围绕沼气入户、信息入户这两个“入户”,办好实事。沼气入户很受农民欢迎,要继续抓紧抓好,市县两级都要拿出一定的补贴资金,帮助农民解决建池中的困难。信息入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办法,及时向农民发布各种农业信息。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今后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服务主要是技术上的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教育、培训力量和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要在农村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定向培训一批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农村技术服务力量。当前,要重点推广应用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动物人工授精技术和牧草加工技术等等,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尤其要抓好动物防疫技术普及和防疫体系建设。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是我们“五个百万亩工程”发展上的一大隐患。同志们,我市农业产业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要真正实现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型农业的转变,由松散型农业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望全市上下正视眼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切实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曾 健
村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长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千方百计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尽快解决制约农村发展难题。
一、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科学内涵 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是指村域内各行为主体(包括农户、村办企业、各经济合作组织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独立运营的经济实体依靠各行为主体及其相互间协作能够主动地获取信息、自主决策并赋予实施,使村域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使村域获得并保持动态竞争优势的能力。
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农户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村域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力、村办企业的自生能力、村干部的开拓能力、村域内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力等,还包括各行为主体间的彼此联系、密切合作,所形成的网络的整体发展能力。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村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村域经济各行为主体的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且外向性突出,网络联系频繁,整体水平较高,尤其体现在村域集体经济、各种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专业化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村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多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村域的集体经济、各种专业化经济组织等寥寥无几。具体到长宁,村域集体经济基本没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之又少且发挥作用不明显,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长宁村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几乎与村域农户经济发展能力相当,即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就可大致反映出村域发展能力,农户经济几乎就可等同于村域经济。
二、找准差距,迎难而上,切实增强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紧迫感近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以村级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的长宁的村域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拿长宁与苏浙等沿海村域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苏浙等沿海地区的村域经济比较发达,其所有制结构也较为合理,基本形成了农户、集体、工商业主“三足鼎立”之势,产业结构转向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撑的“三产协调”发展局面。以“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为例,现有企业58家,固定资产达21亿元,人均GDP达300万元;“华西村”股票1999年上市,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而长宁,村域经济至今仍是以农户家庭经济为主体,呈现出“一单”、“一小”、“一短”的状况,即经济结构单一,仍以传统种养为基础,加工类企业基本没有;产业规模小,除烟草等极个别产业外,基本上是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果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是以原料形式销售。
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可归结为两方面:
(一)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使得村域经济在发展空间上受到限制,滞后于发达地区。二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农村土地改革进展缓慢,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土地的规模化流转,造成了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矛盾异常突出。三是政策性支农弹性有其限度,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存在“离农倾向”,导致资金缺乏,制约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二)从村域经济主体自身看。一是经济发展能力弱。这是造成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比如在对资本的积累和运用上,我们的绝大多数农户有了钱想做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如何扩大投资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是想把房子修得宽敞一点、家居添置得漂亮一点;在经济发展上,以近几年我们自认为发展较好的开佛乡佛梨村为例,虽然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县内及邻近区县也小有名气,但农户各自为政,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未得到根本改观,到目前也没有借助优势发展起村办企业、没有组建起功能完善且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村域经济实体。二是环境利用能力弱。应该说随着宜长路、江长路的修通,省级百亿元工业集中区的打造,成贵高速铁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等景区景点的打造等,为长宁的很多村都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但目前,真正抓住、真正利用这些优势并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村及农户却很少,这说明我们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发展优势的能力还很欠缺。三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弱。突出表现在,很多农户对土地过分依赖,离开了土地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现象在征地拆迁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如一些被拆迁户因找不到新的生活来源,为了要一些超标准的补偿,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访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四是自身发展能力弱。作为村域经济主体的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偏低,特别青壮年,很大部分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劳动效率低,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不高,发展村域经济的思路不够开阔、不够活跃,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缺乏足够认识。缺少能人、专家的引领,对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着解决。带领广大农户发展生产的村社干部,很多眼光不够开阔,开拓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不强,缺乏敢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不能站在未来谋发展,不能跳出圈子抓机遇。各村域经济主体之间联系不够,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现象较为突出,合作意识不强。此外,受外出务工大潮影响,作为村域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居高不下,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小孩,身体条件、发展欲望、知识阅历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
三、创新模式,科学发展,努力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村域经济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一是村域数量呈进一步减少态势;二是村域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弱势地位难以根本改观;三是村域经济发展模式更趋多元化;四是村域经济差异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呈扩大态势;五是村域集体经济将重现活力;六是村域经济活动外向性逐渐加强;七是专业化合作组织迅速崛起;八是村域土地流转将加快且方式多样化;九是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更趋复杂;十是文化积淀与整合对村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何才能在这十种发展趋势中找到适合长宁发展的具体路径?如何才能推进长宁的村域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必须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创新管理、服务、发展“三种模式”,强化项目支撑、组织保障、综合服务、协调发展“四种能力”。
(一)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强化项目支撑能力。项目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财源点,是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力量之源。纵观村域经济发展得好、取得突破性成效的地区,都是项目工作抓得牢、做得好的区域。比如位于成都锦江区城乡结合部的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6个行政村,之所以能打造成闻名全国的“五朵金花”,就在于抓好了“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花乡农居”五个观光农业项目。反观长宁,抓项目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县、乡两级,大部分村级组织及其村干部抓项目的意识还很淡薄,上级安排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别人来投资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自己没有主见,没有规划,没有长远打算。在村域经济发展中,村干部作为主体中的主体,要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把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攻点放在抓项目、引资金、创办新型经济实体上;要抓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型村庄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临城、临路、临港、临园等机遇,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认真策划、科学论证1—2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具有特色、能支撑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并建立能引领未来发展的项目库;要引导农户围绕村域发展总体规划、总体目标、总的项目发展要求,发展子项目、小项目,强力推进户户有项目、人人干项目,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业格局的形成。
(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村级组织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村为主”意识。村级班子是村域各项工作的核心,要积极发挥其对村域经济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作用。村级组织要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等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选择发展项目,调整产业主攻方向。县级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学习、借鉴并总结推行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支“两委合一”等成功经验,利用村支“两委”换届之机,有效解决村支两委“两张皮”的问题。乡镇和村级党组织要积极动员和培养有开拓能力、有创新精神、视野开阔、善抓机遇、懂经济、有威信的能人担任村组干部,要动员不能胜任工作的现有村组干部从大局出发,主动让位放权。二是探索成片管理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推进,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牵涉面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要大力推行分片设立党总支、村企联建党组织、跨村联建党支部等模式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如工业集中区建设涉及的开佛乡龙门、马村、羊
五、顺河等村和长宁镇曙光村、大坪村,佛来山景区打造涉及的佛梨、顺河、两合、马村等村,与蜀南竹海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竹海镇龙山、联山等村,就可探索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这样即可满足自然资源分布、公益事业的兴办、同一产业的发展和跨村矛盾的调处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填补乡镇和村条块管理留下的空白,还能突破发展区划界限,平衡村与村之间的利益需求,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搭建起农村经济发展网络,拓宽发展空间,组织规模化生产经营。
(三)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村域经济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能帮助群众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借助旅游资源、特色养殖、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型村庄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协会、特色水产养殖协会、村庄建设施工协会、工业集中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作服务组织和各种经济联合体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服务体系。要通过各类经济组织,通过“能人+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大幅降低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帮助农户有效规避部分市场风险,广泛开辟就业岗位,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二要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加快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村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在维护原来的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成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宅基地置换、“撂荒地或粗放经营地转包”、“大户或场园主租赁”、“承包户或各村组之间互换地块”、“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土地核价入股”等有效的流转模式,提高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村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把地缘、人缘乡村转变为业缘乡村,实现产业兴村是提升村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需求。结合长宁实际,当前应重点发展5种村域经济模式。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同时也是强化村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积极转变传统农业经济格局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是村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县长宁镇大坪村、曙光村,开佛乡顺河村、羊五村,铜鼓乡红星村、星火村等都具有了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良好条件,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培育集体经济实体。要围绕工业兴农业、兴旅游,根据现有企业如酒厂、食品加工厂、竹工艺品加工厂等所需原料,发展壮大优质粮油、优质水果、高产竹林等原料基地,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要依托农业、旅游办工业,结合优质粮油园区、特色水产养殖园区、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和五大旅游景区打造,兴办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旅游食品加工、旅游小商品加工等企业,打造“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各村域经济主体,要积极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努力争取一些工业企业向村内辐射、转移,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工业化。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通过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蕴,将花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出“五朵金花”,可谓资源开发型经济的典范。开佛乡佛梨村利用独特的生态农业、佛教文化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做出了表率。长宁各村域经济主体具有的相对优势资源很多,要尽快对潜在资源进行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特别是具有明显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村域经济主体,要先行先试,在全县尽快建成一批规模种养、观光旅游、传统加工制作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村。在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中,要拓宽视野,不仅要充分利用竹木、花草等自然资源,还要充分挖掘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民间秘术等人文资源。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要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建设”的良性循环之路;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要在发展中体现传统特色,在创新中挖掘文化特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型经济。品牌是无型资产,是产业升级、产品增值、市场流转的加速器,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华西村创造出的“华西村”和“仁宝”两个驰名国内外的品牌,不仅使华西生产的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使华西的产品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长宁虽也创立了“佛梨”、“长裙竹荪”等品牌,但不亮、不响,很多还停留在“名字”层面,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明显。各村域经济主体要从华西村等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典型中获得启示,总结经验,探索规模。当前,各村域经济主体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形成市场影响力,创造形成品牌的基础条件;要选准一两个主攻方向,致力开发有生命力的大品牌、好品牌;要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要注重品牌包装和宣传,挖掘文化底蕴,提高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此外,在发展品牌经济过程中,既要注重单个产品的品牌开发,如前面提到的“佛梨”、“长裙竹荪”等,同时也要注重地理标志性、产业化、园区化品牌的开发和利用,如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园区等。四是大力发展能人带动型经济。能人带动型经济即依托土专家、土秀才等能人资源,帮助其他群众走上致富路,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硐底镇养猪专业户旷银忠通过“母猪寄养”带领群众致富,打工仔周国玺通过外出务工带回资金技术创办企业促进群众就业等典型事例,充分说明了长宁的能人们可以带动村域办一项事业,兴一项产业,成一项大业,活一方经济。因此,要高度重视发挥能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土专家、土秀才等本土能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成功人士、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及专家教授等外部能人的作用。要通过村内、村外能人联手,发挥能人的示范、决策、带动三大作用,为村域经济的发展树立典型,找准路子,提高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大力发展新型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技术和资金缺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和组织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结合实际,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形式,增强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劳动力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要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的牵线搭桥作用,加强与输出地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实现由劳务合作向经济合作转变。要动员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在资金、技术等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外创业和回村创业,实现由“打工养家糊口”向“打工创业”的转变。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总结
2005年,**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经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始终扮演着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者、产业化工作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横向部门的协调者、农事企业和农民服务者的角色,力求争当好参谋,搞好调研,做好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地位。
一、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
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了统领全县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位置,并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口各部门、财政、发改委、经委、金融等26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行政副科级建制,隶属于县农经委。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编制5人,现有3人,专门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度,在每个产业系统内,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销售等实行一体规划、一体领导、一体实施,重点是抓科学规划,抓政策引导,抓组织协调,抓典型引路。做到开发一个产业,明确一个领导,依托一个单位,组织一支科技队伍,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资金、时限、责任、领导“五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协调好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奖优罚劣,奖实罚虚。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我们把产业化工作列入了乡镇和各部门党政目标责任制中,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化督导反馈和检查考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对从龙头企业到基地的各个环节,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层层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为了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2005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统计工作。这次调查统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历时1个月,通过实地调研、查帐、报表等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工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案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制定并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目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和监测管理办法》等已经出台,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坚决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而是把功夫下在引导上,通过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我们将落实和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2005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会议把宣传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和制定本级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协同县扶贫开发办、县经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为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争取落实扶贫贴息、规模企业技改贴息、产业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近400万元。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工商企业者纷纷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靠拢,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仅200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了8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产业化、参与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是规划引导。2005年我县制定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发展区域: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三区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鹿、牛、柞蚕、瓜果菜、鹅、蛙、药、食用菌、榛和烟十个优势产业区和主导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典型引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
加现场会、参观考察等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经验。如**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的“五统一”先进经验,即对基地农户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配套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加速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牵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开展了县级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定工作,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荐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家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最近,我们又向县政府推荐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奖。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为此,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
一是在资金上扶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吸引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县2005年建立了100万元的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贷款实行担保和贴息。同时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2005年,仅县农村信用联社就投放贷款2.5亿元,支持保护地开发、畜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二是在税收上扶持。主要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和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项目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性贷款从事的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在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各有关部门本着手续从简,费用从低的原则,从速办理。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
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提供保障服务。首先是治理整顿软环境。为了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加大了治理产业化经营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重点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建设完善硬环境。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年,县乡财政共拿出300多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的**镇和更刻乡两个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种植了美观的花草树木。
二是大力搞好市场开拓,提供基础服务。我们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两个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第一,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积极参加农博会,向外界广泛地宣传、展示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的产品。2005年,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在沈阳、长春举行的农博会,蚕丝毯、蚕丝被、神虫葆真酒、茸血补脑液等农产品在中国东北亚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一举夺得4个金奖,树立了**农产品良好的品质和市场形象。第二,培育、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以销售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发展。第三,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第四,通过建市场,提供载体服务。多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拉动了区域内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们重点建设和完善了**县鹿城市场、**县蔬菜批发市场和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同时投资2.5亿元的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也正式破土兴建。
一年来,我们产业化办公室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总结
2006年,**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经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始终扮演着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者、产业化工作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横向部门的协调者、农事企业和农民服务者的角色,力求争当好参谋,搞好调研,做好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地位。
一、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
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了统领全县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位置,并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口各部门、财政、发改委、经委、金融等26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6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行政副科级建制,隶属于县农经委。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编制5人,现有3人,专门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度,在每个产业系统内,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销售等实行一体规划、一体领导、一体实施,重点是抓科学规划,抓政策引导,抓组织协调,抓典型引路。做到开发一个产业,明确一个领导,依托一个单位,组织一支科技队伍,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资金、时限、责任、领导“五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协调好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奖优罚劣,奖实罚虚。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我们把产业化工作列入了乡镇和各部门党政目标责任制中,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化督导反馈和检查考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对从龙头企业到基地的各个环节,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层层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为了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2006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统计工作。这次调查统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历时1个月,通过实地调研、查帐、报表等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工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案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制定并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目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和监测管理办法》等已经出台,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坚决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而是把功夫下在引导上,通过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我们将落实和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2006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会议把宣传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和制定本级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协同县扶贫开发办、县经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为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争取落实扶贫贴息、规模企业技改贴息、产业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近400万元。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工商企业者纷纷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靠拢,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仅2006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了8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产业化、参与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是规划引导。2006年我县制定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发展区域: 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三区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鹿、牛、柞蚕、瓜果菜、鹅、蛙、药、食用菌、榛和烟十个优势产业区和主导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典型引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加现场会、参观考察等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经验。如**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的“五统一”先进经验,即对基地农户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配套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加速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牵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开展了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定工作,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荐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家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最近,我们又向县政府推荐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县东日家禽制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为此,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
一是在资金上扶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吸引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县2006年建立了100万元的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贷款实行担保和贴息。同时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2006年,仅县农村信用联社就投放贷款2.5亿元,支持保护地开发、畜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二是在税收上扶持。主要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和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项目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性贷款从事的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在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各有关部门本着手续从简,费用从低的原则,从速办理。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
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提供保障服务。首先是治理整顿软环境。为了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加大了治理产业化经营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重点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建设完善硬环境。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06年,县乡财政共拿出300多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的**镇和更刻乡两个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种植了美观的花草树木。
二是大力搞好市场开拓,提供基础服务。我们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两个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第一,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积极参加农博会,向外界广泛地宣传、展示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的产品。2006年,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在沈阳、长春举行的农博会,蚕丝毯、蚕丝被、神虫葆真酒、茸血补脑液等农产品在中国东北亚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一举夺得4个金奖,树立了**农产品良好的品质和市场形象。第二,培育、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以销售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发展。第三,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第四,通过建市场,提供载体服务。多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拉动了区域内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006年,我们重点建设和完善了**县鹿城市场、**县蔬菜批发市场和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同时投资2.5亿元的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也正式破土兴建。
一年来,我们产业化办公室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