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靖远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近年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注老年人康复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概况
***医院是在原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历届院长和全体职工的辛勤工作,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人员业务能力到医院内涵建设、房屋设备配套、科室设置、开展业务工作范围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医院现有大中型设备共计70余台件,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其中较大型设备有:西门子螺旋CT、美国GE彩超、医用X线摄影系统(DR)、德国狼牌腹腔镜等设备。随着医院整体业务能力提高和社会信誉的逐渐增强,以及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服务半径、诊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内科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长,在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疗效。外科在开展普外手术的同时,不断拓宽业务范围,现已能开展包括颅脑、开脚、膝关节置换术、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大型各类手术。儿科在诊治常见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妇产科能开展包括子宫全切、剖腹产、宫外孕等急、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同时开展妇科宫腔镜的手术工作。
近年来,医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学科建设工作,完成了“县级中医院能力提升项目”、“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能力提升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甘肃省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项目”等一批学科建设项目工作,实施项目资金共计876.3万元。单位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三人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鉴定成果一项,获市科技局鉴定成果两项。立项省厅科研课题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引进新技术、新业务13项。大力推广和开展针灸、火瘫、推拿、蜡疗、熏蒸、中药外敷、刮痴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针灸、痔疮、五官等中医特色特色科室已在当地形成影响,业务量逐年增加,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二、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医养结合工作主要在针灸康复理疗专科开展,2012年针灸康复理疗专科获**市卫生局授牌,专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6人,医(护)
师9人,人才结构合理。有脑循环治疗仪、疼痛治疗仪、综合肌力测试仪、中药离子导入仪等60余件康复设备。达到门诊与住院治疗体系完整,完善整合多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及操作规程,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将传统的各种特色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基础治疗相结合,使传统中医药治疗惠泽于广大民众。
1、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
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复”的未病治疗原则,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头部推拿、整脊、药物薰蒸、足底按摩、针刺、灸疗、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发展骨质疏松与疼痛专病门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把骨质疏松症当作重点专病进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充分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和西医学当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以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方式为主,采用温阳灸法、中草药调摄法、针刺理疗法、循经导引法、中药薰蒸法等,治疗方式安全、作用持久、并有效缓解疼痛,临床预防骨折严重的病变发生。
3、绿色减肥塑身专病门诊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基础之一,我院推出绿色减肥瘦身疗法,采用针灸治疗为主体,结合穴位点压,火罐等多种治疗方法,使人体内脂肪代谢趋向平衡,同时配合心理指导、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达到科学瘦身而不伤身的目的。
4、发展中医传统疗法
开展多种中医特色传统疗法:普通针刺、灸法、穴位敷贴、梅花针、拔罐、耳压、刺血疗法、头疗、足疗、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中风康复、脂肪肝愈合疗法、以及各种方法等。适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等神经病变、神经性尿潴留、关节病变、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中医传统疗法相对简便、安全无副作用,可有效缓解各病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失调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
以上是我院初步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九日
第二篇:道外区医养结合经验汇报材料
2015年哈尔滨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道外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
得到社会关注和老年人认可
道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尊老敬老、以孝为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老年保健和老年人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道外区始终牢记社区卫生服务宗旨,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与日剧增这一社会热点,积极探索老年人在社区医疗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并在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广泛认可。同时,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落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道外区总人口数为985415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37958人,占总人口的14%,按照国家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87%,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心焦 1
点。仅就哈尔滨市道外区而言,全区有近8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生活起居、医疗保健方面需要关护的老年人数字庞大。据我们调查,目前,哈尔滨市空巢失能老人达到36万人,全市政府办、民办的托老所、敬老院的养老床位仅 3.2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即能享受托老,又能获得医疗保健”的这种复合式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从职能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是承接这一需求的最佳载体。
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建立慢病档案、健康教育宣传、免费健康体检、入户随访、中医干预慢病等老年人特色管理工作的同时,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初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收的双赢局面,展现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托老项目的优势和前景。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的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关怀养护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该中心设置养老床位90张,配有康复训练室、治疗室、用餐间、淋浴间。针对失能老人,还 2
独立配备专职护理员工24小时监护。目前已收入慢性病自理老人、半失能及完全失能老人142名。他们根据老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种入院路径进行托老养老管理,根据病情需要“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进行动态管理,对首次入院的老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护理等级对老年人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
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哈尔滨电视台《医疗档案》栏目以“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为主题,宣传我区托老养老工作;《晨报》持续关注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并以《幸福晚年从这里开始》为题进行整版篇幅连续报道;《新晚报》以《医疗养老进冰城,瞧瞧啥样?》为题,报导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托老养老模式;省台《新闻联播》记者走基层栏目以“失能老人温暖的家园”为题做了我区托老养老工作的专题报导;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连续工作四十几个小时,吃住在病房,同老人零距离接触,连续记录拍摄老人的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将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记者下基层》栏目中播出;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等领导先后两次到我区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养结合 3
式”托老养老工作展开实地调研,并以我区典型,召开全市托老养老座谈会。
三、几点建议
为了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要阵地,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医保部门是否可以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人才培训支持,对开展这一项服务的人员开展康复、托老、护理等项技能的培训,发放合格证书,合法上岗。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公益性特点。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开展医疗托老服务不仅是很好地实现了自身职能,同时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民生的重要职责。为此,今后我们将把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区域品牌特色事业来抓,将此项事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汇报
**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汇报
**市总人口为66.55万人,截至2018年6月,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1.22万,占常住人口的16.87%。我市自2017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医养结合工作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实施“511”
医养结合工程为抓手,以改革创新树特色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全市医养结合工作健康发展。现将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2018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靖政办发〔2018〕
号),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民政局为组织实施主体,市发改委、人社局等19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将该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同其他民生工程同布置,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使全市的医养结合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措施,有保障,有落实,为有力推进该项工作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措施,突出特色
加大医养结合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工作特色,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
(一)制定发展目标
一是实施“511”工程,到2020年,市级、乡级分别建好1所以上500床、100床规模的综合性、示范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村级(社区)建有1所以上区域性老人乐园(日间照料中心);二是65岁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0%以上,三是推进“候鸟式”养生养老长寿产业发展,健康养老特色区域初步形成;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健康养老服务管理队伍,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二)强力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是强力将医疗服务融入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
个己有
个养老机构与当地医疗部门签订了医养结合工作协议,占全市共有养老机构总数
%。二是强力推进示范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截止2018年5月,全市已有靖西颐康养老院(230张床位)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投入运营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靖西环球康养院(760张床位)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正在装修之中,预期到2018年10月前能投入运营。
(三)积极探索农村健康养老服务新机制。积极探索转变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阵地、队伍的职能、职责,建立全新的农村健康养老服务新机制。2018年初,我市确
定
乡镇为全市创新建立农村健康养老服务管理新机制试点单位。
1.建立健康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一是转变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的职能,增加具体负责本乡镇健康养老服务管理工作职能,加挂一块“xx乡(镇)健康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办公模式,作为乡级人民政府主管健康养老事务的机构;二是设立村级健康养老指导员,由村计生专干兼任,具体负责本村老人的健康养老管理与服务指导;三是设立村民小组健康养老信息员,由村民小组人口管理员兼任,具体负责本小组老人的联系和健康养老信息的上报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7个乡镇,2.建立健康养老服务管理网络:一是设立乡级健康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后,因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的技术服务职能划归乡级卫生院,所以,我们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空闲的业务用房整合成乡级健康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为本乡镇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生活扶助、心理慰藉、文体娱乐和养生知识咨询等服务。二是设立村级老人乐园。将日趁淡化的村级的计划生育幸福家园整合改造成为村级老人乐园,为本村老人提供托老、日间照料、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
3.建立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卫生12320和民政12349公益服务热线,在县、乡镇和村(社区)建立健康养老服务热线,确定专职人员,整合乡镇和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融合打造集健康咨询、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互联网+”
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医养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3个乡镇,55个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力争到2019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实施。
第四篇:卫计委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卫计委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一、**市老年人基本情况
**市目前有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92万余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空巢老年人近24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19万多,分别占老年人总数的27%和21%,而且每年还在以4%的增速推进。因此,有效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问题不仅仅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二、**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一)依托社区医疗资源,在社区和居家健康养老。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以全科医生(含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及家庭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1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60%以上,服务签约户数达到79989余户,签约率为15.15%。(二)养老机构内部举办医疗机构。
如云南省社会福利院在福利院举办了云南省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50张;**市社会福利院也在福利院内举办了**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101张。(三)医疗机构内部提供养老服务。
如在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原疗养院基础上成立的东川区老年病医院于2014年8月向东川区民政局申办公建民营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并于2014年11月办理了民办非企业证书。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提供养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及生活照料等服务,切实解决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四)内部没有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通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开展定期巡诊或派驻医务人员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鼓励老年人在社区和居家健康养老。
一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作用,开展以全科医生(含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及家庭签约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并鼓励将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家庭和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二是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上门健康咨询及健康评估和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二)大力发展机构健康养老。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一是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有关养老机构应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精神,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二是鼓励和支持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建立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三)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
(四)支持护理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申报医保定点单位,从而保障参保老年人因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切实减轻上述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的压力和负担。
(五)加强与民政等部门协调,在制订《**市主城区医疗机构布局布点规划》中,争取在政府新建的养老机构内或周边预留医疗机构建设用地。
第五篇: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为何两方大倒苦水,一拍两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