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推广总结
X X中 医 医 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年度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精神,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周密部署,逐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振兴中医,实现科学、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弄清自身的优势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我院要求全镇各卫生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有所作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中医药特色之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来,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地方中医药基础设施落后,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完善,中医药服务阵地萎缩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培养人才等措施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和卫生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掌握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让群众受益,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惠民措施 我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价格低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同时,根据疾病谱的变化,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酒精肝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的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中医人才梯队
许多地方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人才缺乏,许多村卫生室没有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要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社区和乡村的医生都具备相当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非常困难。我院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和卫生室人员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真正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强化抓手,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院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3年8月份,又选派了2名中医药骨干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通过活动使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知晓率达100%,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知晓率达100%,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夯实了中医药工作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印发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对全县乡村卫生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目标、推广内容、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作出要求。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完善本地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关键是搞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把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师作为骨干,赴基层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日常业务中经常应用。
(二)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建设。
我院结合实际,狠抓中医药的推广普及,把中医科建设做为卫生院和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建设时做到全部开设中医科,设置中药房,其中:卫生院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50种以上;卫生室中药饮片达到27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50种以上。
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时,注重加强中医药的推广普及,对业务用房、设施等也要相应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全部都配备中医中药,并注意将中医药人员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进行调整充实。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规定以上数量和品种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每个卫生室要有一名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防病治病服务。
三、强化保障,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卫生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推广应用方案,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拟定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督导,及时研究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加强了对推广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为推广应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保障措施。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将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和降低中医院的起付线,使越来越多的病人体验到中医药治疗的实惠,为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方面通过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扩大影响,吸引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管理,控制大处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减轻病人医药费负担,正确引导群众就医。
(三)加强考核督导。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绩效考评机制,纳入卫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同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纳入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并把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和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医执业的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督导,凡考核不合格的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X X中医医院脑病科
二〇一三年八月
第二篇:技术推广
先进养鸡技术推广
发展养鸡产业,争创禽类养殖是我村今年重抓的一件大事。自成立农业推广协会后,由我们〃〃〃〃推广了先进的养殖技术。
一、主要作法
1、积极引导,广泛宣传抓落实。一是大力宣传养鸡优惠政策。及时召开了专题动员会,下发了宣传单,大肆宣传区、镇(办)扶持养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养鸡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宣传养鸡典型事例,以养鸡经验和经济效益,正面引导农户发展养鸡产业。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落实。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发展养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为养鸡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实行奖惩激励。对发展养鸡制定了奖惩措施。
3、鼓励发展。为完成区下达的养鸡发展任务,在发展养鸡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还制定了激励扶持政策。
4、协调配合,优质服务抓落实。加强养鸡户、推广协会之间的沟通。针对养户反映问题给予解决。
二、推广情况
1、经济效益:
年饲养商品肉鸡10万余只,年创产值20多万元,可为农民创造利润10万元。
2、社会效益:
带动了全村养殖业,推广协会定期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专家对社内农户开展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对社内社外的养殖户派技术员现场指导。免费培训,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好评,并有力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3、生态效益
肉鸡养殖的主要副产品是鸡粪,鸡粪中富有未被鸡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肥料,对林木果等经济林,以及农田、塘口饲养鱼虾可以进行充分利用,不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改善了土壤环境,兼带发展鱼虾养殖及经济林木种植的生态养殖的一条龙经营模式,生态效益显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抓好平衡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加大督办检查工作的力度,确保平衡发展。
2、采用肉禽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进行集中封闭饲养。
3、规范管理,合理布局,实行统分经营模式的养殖区域。
以上是帮扶工作先进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还需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为带动中一村各家各户共同致富,振兴中一村经济,让养殖业成为中一村又一个形象品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微型旋耕机耕地技术推广总结
微型旋耕机耕地技术推广总结
今年我站在2006年推广“合盛牌”“长江101型”“嘉耕牌”微耕机技术的基础上,在县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29000元,通过向农户宣传,先后引进山东华兴TG4-H型和重庆嘉兴,汇田,川龙等新机具在我县奎香寸田村、坪地村现场示范,根据我县的地理情况及土壤结构,对上述机具作综合性能比较,获取第一手资料。全年新引进推广新机具34台,在去年64台的基础上,机具拥有量达97台,共完成耕地面积21673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685万元,为农户节省开支73.688万元。增收节支134.373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
一、计划早安排
自去年年底,我站就着手准备今年的农机推广工作,多次开会研究,在总结去年农机推广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查找工作中不足和存在问题,明确2007年农机推广工作重点并于去年年底组织全站职工对全县范围的所有微耕机进行彻底维修、保养,为年初的春耕备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措施早落实
为确保微耕机正常运转,我站于年初及时安排专人包片负责微耕机跟踪服务,确保春播期间机具的正常运转。
1、及时成立由十人组成的微耕机跟踪服务组和配件供应组,对微耕机实行跟踪服务,负责宣传、示范、推广、操作手培训,机具保养、维修等服务。
2、明确各项任务均与工资、奖金、岗位津贴、风险金挂钩、年终考核兑现奖惩。
3、克服资金困难,提前购进微耕机配件,确保配件供应,免除农机户后顾之忧。
三、联手合作搞推广
年初在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站积极同县烟办研究如何搞好我县烟区的前期土地翻整工作,通过多次研究,由烟司出资,我站负责技术指导,新购重庆“嘉耕”牌微耕机4台投入烟区前期土地翻整,通过近60天的艰苦努力,共完成耕地1000亩。
四、任务早完成微耕机推广工作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在宣传、示范和对购机户进行培训时,从对如何启动机器、实地操作、机具检查、保养及耕地质量要求进行现场示范,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如何判断、排除故障。我站职工在微耕机推广中,做到既能干力气活、又能干技术活,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每位职工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从不拖拉拒绝,确保微耕机正常运转,今年全市赢得微耕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市局下达我县5万元微耕机推广任务,经过全站职工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实际完成微耕机推广34台,其中推广“合盛”IZ-105型7台、IZ-135型22台,主要分布为奎香乡18台、小草坝乡1台、角奎镇3台,树林乡2台,龙街乡3台,两河乡2台**乡2台,**乡2台,另外又新引进嘉耕牌微耕机1台,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在取得主管局的同意于今年10月21日在我县奎香乡坪地村成功召开有**县1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及农机人员、龙街村,树林村所属村两委班子参加的**县农机安全生产,微耕机发机仪式及微耕机推广现场培训演示会,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微耕机推广97台,培训操作手216人,维修微耕机47台次,保养114台次,先后在**,小草坝等地召开现场会10余次,受训人员达2080人,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春、秋两季完成耕地面积21673亩,完成微耕机耕地对比试验2个,微耕机耕地试验1个。
五、存在问题
1、无推广经费。许多适宜我县耕作的新机具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使用。
2、该机器价格偏高,农民购买力低,很多想买的农户确无力购买。
六、下步打算
1、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议市、县两级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对购买微型耕地机械的用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2、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引进中型耕地机械及收获机械在我县示范推广。
3、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农机、了解农机、接受农机。
4、继续做好现有机具的保养、维护,确保机具正常运转。
**县农机管理站
第四篇:XX镇2011林业技术推广总结
XX镇2011林业技术推广
工作总结
2011年即将过去,我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林业站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认真落实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各项任务,取得了理想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全面推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XX镇政府高度重视,将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由分管副镇长负责,林业站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各项目标任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紧密团结,通力合作,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为抓好我镇林业产业发展,我们加强了林业科技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召开村民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林业科技知识,使参训人员初步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林业技术操作能力,强化了我镇林业技术力量。在林业科技推广行动中,累计发放林业科技宣传资料6000余份,培训林农29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90人。为促进我镇林业事业蓬勃发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为了推进全镇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我镇积极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示范点,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通过林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旧墩村建立百亩经济林示范点1个,在小沟村建立15亩经济林示范点1个,定植了两年生杏苗,成活后完成了优质杏、西梅的嫁接,达到了80%以上的成活率;在营尔村温室葡萄示范点,在往年基础上又定植晚熟葡萄7棚,逐渐实现了从林业技术人员动员说服到农户自愿种植的良性转变。通过示范带动,全镇植树热情高涨,在完成春季造林任务的同时,完成经济林定植224亩、育苗280.3亩,引进葡萄、杏等新品种3个,为全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四、正视不足,及早计划
虽然我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经济增加值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1%,我们在引进新技术、新成果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加上我镇经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及技术推广滞后,导致了林果生产科技含量少,经济效益低,严重挫伤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为更好地建设现代林业,在2012年的科技推广工作中,我们要继续采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途径,把宣传林业产业发展新技术、培养一批掌握林业实用技术的农民土专家、发展林业大户等作为工作重点,以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管理,注重实效,抓好100亩经济林示范点一个;新植设施葡萄5棚,技术服务到位,年底形成目标骨架,力争达到第二年每棚挂果1000斤的目标,为全镇林果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XX镇林业工作站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技术推广计划
作物生产技术推广计划
高科技产品“恩益碧”的推广计划
与八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沈山林合作,在学员生沈福星的小麦田,学员夏宏斌的玉米田,学员郭星的花生田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