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靖市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总结
曲靖市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示范现场会议精神,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在2009年的小春生产中,按照“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的思路,以提高小春粮油生产能力为核心,以调优种植结构为重点,以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为抓手,突出特色产业开发为突破口,力求增加农民收入。
一、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情况
2009年,我市小春生产及冬农开发工作按照“适应市场求发展,发挥优势促开发,改善品质增效益,突出特色促增收”的思路,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着力培植冬油菜、冬早蔬菜、冬早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全市冬农开发呈现出范围扩大、面积增加、方式创新、布局优化等特点,冬农开发已成为我市深化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全市完成小春作物播种346万亩,同比增7%,超计划3%。小春粮豆面积212万亩,同比增3%,超计划2%。其中:小麦50万亩,大麦62.6万亩,蚕豆42.6万亩,杂粮23万亩,冬早马铃薯33.4万亩;小春经济作物134万亩,同比增14%,超计划5%。其中:冬油菜90万亩,蔬菜44万亩;绿肥种植120万亩。全市冬农开发面积259万亩,同比增11%。签订订单生产的面积53.9万亩。1
3月13-14日,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霜冻和强降温天气,会泽、宣威、富源、沾益、麒麟、陆良、师宗、罗平等县(市)区的98个乡(镇)夜间气温普遍下降至-2~-6℃。白天气温回升较快,最高温度达25℃,致使正处于抽穗、扬花期的麦类,荚果膨大期的豆类,苗期的小春马铃薯,角果发育成熟期的油菜和正值花期的桃、李、苹果、梨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全市小春作物受灾面积263.7万亩,成灾面积176万亩,绝收面积74万亩,分别占小春种植面积347万亩的76%、51%、21%。水稻秧苗受灾6326亩;大春经济作物苗床地2616亩。全市小春直接经济损失87067万元。预计全市小春粮食产量2.02亿公斤,比去年2.24亿公斤减少2200万公斤,减10%,比计划产量
3.35亿公斤减13300万公斤,减40%。油菜籽产量9638.8万公斤,比去年的7774万公斤增加1864.8万公斤,增24%,比计划的12252万公斤减少2613万公斤,减21%。全市冬农开发综合产值10.6亿元,比去年的15.8亿元减少5.2亿元,减33%。
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及时下发了《关于对霜冻灾害暨春耕生产进行督促检查的紧急通知》(曲农明电„2009‟6号),抽调了农业专家组成了粮食、经作、种子等3个督促检查技术指导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查灾核
灾和对春耕生产进行督查指导工作,帮助抓好抗灾救灾。二是组织群众采取灌水保温、覆盖簿膜稻草、喷叶面肥和防冻剂等措施进行防御救灾。三是分类指导。针对已经受灾绝收的小春作物,动员群众提前收获,翻犁地块,确保大春作物早播早栽夺高产;对受冻的果园加强树体管理,树下合理间作其它经济作物,以农补果。四是科学组装配套十项高产栽培技术,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为基础,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障的各项综合技术配套到位率。安排好18个农作物“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搞好典型示范,以高产创建带动大春粮经作物丰产增效。五是及早谋划好晚秋生产。六是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准备工作,力争大春及晚秋作物增产,弥补小春损失。
二、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情况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从改革耕作制度入手,把小春生产工作重点放在冬季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地制宜,科学间套作,深挖冬闲田地和冬季温光的“两冬”潜力,努力恢复冬闲田地的耕种,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基本稳定小春粮油生产总面积,扩大油菜、小春蔬菜、马铃薯、杂粮、豆类、绿肥、饲料等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在作物布局上,大力提倡优势冬油菜、冬早蔬菜、冬早马铃薯到田,大、小麦到地;在种植模式上,旱地大力推广规范化的预留带状
种植,重点推广麦豆油、小麦品种多样性混种和粮经作物间套推广等种植模式。
全市小春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推广70.5万亩,举办核心样板10万亩,共涉及55个乡镇、17056户农户、60767人,预计可增产粮食1.22亿公斤,比去年亩增粮食9公斤。其中:麦豆油等作物间作套种推广重点以罗平、沾益、麒麟、会泽等县(区)为主,示范推广面积35万亩,在麒麟区举办5000亩省级核心样板示范区;小麦品种多样性混种推广重点以宣威、会泽、富源、师宗等县(市)为主,示范推广22万亩,在师宗县举办2000亩市级核心样板示范区;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模式以宣威、会泽、富源为重点,示范推广14万亩。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全省粮食间套种高产示范现场会议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抓好粮食间套种高产示范工作。市、县农业部门分别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按照省厅《2009年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云农种植字„2008‟60号)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突出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优化结构调整,提高开发效益,确保小春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推广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小春粮油生产结构和特色品种,坚持点面结合,大力推进,积极探索小春间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和品种搭配试验、示范,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和耕地产出率。全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切实抓住各关键时节,充分利用科技赶场、电视、农网广播、网络、板报、明白纸等手段,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强化科技入户,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种植效益。市、县、乡、村层层建立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片,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各级样板做到统一规划,规模连片,良种规范化种植,力争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全市举办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基层农村干部和农民技术骨干3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8.6万份,建立优质麦、优质油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核心示范样板10万亩,中心示范片30万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70.5万亩。
(三)强化服务,促进推广
为使全市小春粮油生产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转变服务方式,加强技术、物资、信息、流通等配套服务,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校推广单位衔接,不失时机地搞好小春生产所需的良种、专用肥、农药、种薯等农用物资组织调运与调剂供应,努力保证技物配套,满足群众生产之需。同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改革和运用各种各样的立体种植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不断地挖掘土地的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篇:2015年桑园间套种工作总结
201
5年桑园间套种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
结合2015年全州经济林果生产实际,选择在祥云县刘厂镇,实施“蚕桑—大豆”、“蚕桑—马铃薯”等间套生产模式,核心示范200亩,中心示范片1万亩,辐射带动25万亩。实施粮经间套种百亩核心区1个,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100元以上。推广高效粮经生产模式2-3个,覆盖率达100%;开展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配方施肥达100%;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达95%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达100%。
二、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一)完成桑园间套种粮食作物模式示范10083亩,是计划的100.8%。示范区位于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青坡村、刘厂村(其中:松梅村3543亩、青坡村3440亩、刘厂村3100亩),涉及三个村委会1275户,以桑园间套种大豆模式为主。
(二)完成桑园间套种粮食作物模式核心示范250.48亩,其中:“蚕桑—大豆”225.14亩、“蚕桑—马铃薯”25.34亩。核心示范区位于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涉及农户197户。
(三)推广高效粮经生产模式2个,覆盖率达100%;开展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配方施肥达100%;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达95%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达100%。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三、项目成效
(一)产量情况:通过随机抽取12户农户田块进行测产实收(其中:“蚕桑—大豆”11户、“蚕桑—马铃薯”1户),核心区及示范区产量情况如下:
1、桑园间套种大豆
核心区:实测5田块面积3813.5平方米,产量幅度70.5-89千克,平均亩产量80.7千克。
示范区:实测6田块面积5133.6平方米,产量幅度48-70千克,平均亩产量57.1千克。
2、桑园间套种马铃薯
核心区:实测1田块面积600平方米,实收鲜薯重量1230千克,亩产主粮242.3千克。
(二)间套种效益情况 核心区:
1、桑园间套种大豆面积225.14亩,平均亩产量80.7千克,平均亩产值645.6元;
2、桑园间套种马铃薯面积25.34亩,平均亩产量1230千克,平均亩产值2460元。
示范区:桑园间套种大豆面积10083亩,平均亩产量57.1千克,平均亩产值456.8元。新增效益460.6万元。
四、项目关键技术
(一)技术路线 围绕立体多熟制间作套种增产增效的思路,结合多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经验,强化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深化落实,实行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达到节本增效、高产优质、高效。
(二)主导模式
以“蚕桑—大豆”、“蚕桑—马铃薯”等间套生产模式为主导,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防治,推广集成配套技术,覆盖率达100%。
(三)主推措施
1、桑园套种大豆:统一间套种“8157”大豆,在4月中下旬播种。在桑园内空行之间,大豆种双行,塘距15—20厘米。田间管理主要是疏松土壤、消灭杂草、追肥、灌水等以促进大豆生长。可结合桑园中耕铲地、施药、追肥进行复式作业。在大豆生育后期,施以氮、磷、钾10∶10∶10 复合肥 10 ~12 kg/亩,在开花盛期至鼓粒初期灌水,达到最佳增产效果。
2、桑园套种马铃薯:选用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的脱毒马铃薯合作88号;精细整地,深耕细耙,适时播种,在3月中下旬下种,在桑园行间种单行,塘距20—30厘米; 每塘放一个种薯,种薯大小20-30克,保证每块有1~2个芽,并在塘内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公斤+硼肥500克+钙镁磷肥50公斤作种肥+辛硫磷300克防治 地下害虫。及时用农膜或稻草覆盖,保证马铃薯出苗,同是起到保水保肥作用;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培土、灌水和防治病虫害,在马铃薯成熟适时收获。
五、项目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领导组和技术实施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实施。
1、领导组
2、实施组。由大理州农科院经作所牵头,组织项目区县、乡科技人员、村社干部组成项目实施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项目管理
项目实施在州农业局、州农科院领导下,实行项目负责制管理,层层把关,认真组织落实。通过“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定责任”,抓实“政技合作、技物配套、专业化服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实行严格的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严格遵守国家财政审批、审计和监督制度。
(三)宣传引导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编制工作简报及时反馈信息。适时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工作,加强典型经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用物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农副产品价格相对稳中有降,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
2、农村劳动力缺乏,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效果差;
3、项目活动涉及面广、规模大,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项目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建议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更多农民真正掌握成熟、实用、高效的作物间套种技术;
2、增加项目及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经费投入;
3、组织培训学习,拓宽技术人员的视野。
第三篇:技术推广总结
X X中 医 医 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精神,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周密部署,逐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振兴中医,实现科学、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弄清自身的优势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我院要求全镇各卫生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有所作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中医药特色之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来,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地方中医药基础设施落后,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完善,中医药服务阵地萎缩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培养人才等措施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和卫生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掌握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让群众受益,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惠民措施 我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价格低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同时,根据疾病谱的变化,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酒精肝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的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中医人才梯队
许多地方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人才缺乏,许多村卫生室没有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要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社区和乡村的医生都具备相当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非常困难。我院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和卫生室人员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真正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强化抓手,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院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3年8月份,又选派了2名中医药骨干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通过活动使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知晓率达100%,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知晓率达100%,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夯实了中医药工作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印发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对全县乡村卫生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目标、推广内容、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作出要求。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完善本地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关键是搞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把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师作为骨干,赴基层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日常业务中经常应用。
(二)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建设。
我院结合实际,狠抓中医药的推广普及,把中医科建设做为卫生院和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建设时做到全部开设中医科,设置中药房,其中:卫生院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50种以上;卫生室中药饮片达到27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50种以上。
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时,注重加强中医药的推广普及,对业务用房、设施等也要相应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全部都配备中医中药,并注意将中医药人员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进行调整充实。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规定以上数量和品种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每个卫生室要有一名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防病治病服务。
三、强化保障,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卫生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推广应用方案,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拟定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督导,及时研究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加强了对推广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为推广应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保障措施。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将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和降低中医院的起付线,使越来越多的病人体验到中医药治疗的实惠,为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方面通过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扩大影响,吸引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管理,控制大处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减轻病人医药费负担,正确引导群众就医。
(三)加强考核督导。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绩效考评机制,纳入卫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同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纳入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并把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和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医执业的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督导,凡考核不合格的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X X中医医院脑病科
二〇一三年八月
第四篇: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0年小春生产和技术推广任务的通知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江府办函〔2009〕208号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下达2010年小春生产和技术推广
任务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我县2010年小春生产任务及小春技术推广任务下达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江安县2010年小春粮油生产任务分解表
2.江安县2010年小春主要技术推广任务分解表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
1江安县2010年小春粮油生产任务分解表
单位:亩、吨
附件2
主题词:农业 小春△生产 任务 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
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11月25日印
第五篇:营业间总结
经开区营业间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农行改革发展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开发区支行在营业部和支行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取得长足发展。我们营业间也在各位同事的积极配合下,按照上级行及本行领导赋予的工作职责,恪尽职守,努力工作,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营业绩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其中,对公存款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储蓄存款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从储蓄存款结构看,活期储蓄存款为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定期存款为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银行卡存款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
截至6月末我行共实现经营收入 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 万元,占全部收入的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万元,占全部收入的 %,中间业务收入 万元,占全部收入的 %,国际结算收入 万。今年年初,营业部给支行下达了各项经营任务,通过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个人网银共办理了 个,企业网银共 户,企业三方存管 户,个人三方存管 户,借记卡共 张,代发工资户;银信通共 个;转账电话共 部,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保险代理,基金代理等理财业务也在积极营销,完成了上级行
下达的任务
二、搞好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经营
扎实做好柜台服务。今年以来,我们把服务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培育市场竞争优势,拓展业务市场。我们根据支行现有客户情况和人员分工,积极细分市场、客户,调整劳动组合,合理设置柜台,增设机动窗口,专门办理开卡、网银、基金、理财等相对复杂但增加值高的业务,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的服务,充分发挥贵宾窗口专属服务功能,以此强化中高端客户定位,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准确把握客户定位,着力提高中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
三、运营工作新变化,督促学习不放松
2011年运营管理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农行以解放网点、调整结构、提升效率为目标,着手开展了以集中作业、集中授权、集中监控为重点的后台中心建设,为全行提高运营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行在省分行和市行的统一部署下,积极组织学习、配合三大中心建设,强化员工学习新的运营环境下的管理模式,多次带领员工学习新制度、新规章、新要求,从完善业务制度入手,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做文章,严控运营操作风险入口关,使员工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会计结算制度无重大差错,各项业务经营合规发展。
四、强化内控建设,加强员工学习
2011年是总行提出的“基础管理提升年”,为此我们营业间把开展此项活动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内部管理,狠抓了柜面操作业务经办的风险分析,多次组织学习《员工行为守则》,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杜绝随意简化业务处理流程和逆程序操作的现象,确保柜员经办的业务手续合规、合法。我们还加强了对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业务的检查监督。今年以来我们还实行了轮岗制度,对一些重要岗位让一些年轻,有责任心,学习主动,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进行阶段性轮换,这样既让柜员熟悉了各个岗位的业务,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
上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综合柜台少,柜面排队现象严重,客户时有抱怨情绪。第二,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借记卡、网银、银信通等业务主要依赖于学生客户。第三,柜员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四,对现有客户的一揽子营销还有待深挖。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大堂经理客户引导和分流工作,切实为柜面减轻压力;
2、设置VIP贵宾理财区,为大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服务;
3、定期进行员工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考核力度。
上半年,通过员工共同努力,我部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今后业务发展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抓住新机遇,新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继续加强内控管理,加强员工学习,以内控促发展,使我行业务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