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丰沿海特色产业港提速发展的实践报告[模版]
关于大丰沿海特色产业港提速发展的实践
报告
系部名称:水利工程系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年级:
10级
班级:
班
姓名:
徐宁
实践单位: 大丰市港口管理局
实践时间: 2011年7月18日 至 2011 年7月21 日
开发背景
1989年3月,江苏省交通厅组织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江苏沿海港口进行重新理论规划,1990年9月完成了《江苏沿海港口布局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设南部以南通港,北部以连云港,中部以大丰港的三大港口群”的战略构思。专家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利用大丰港海域内的潮汐通道——“西洋深槽”建设深水良港,打通苏中出海通道,列入国家交通部规划的重点港口项目。200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以港口为依托,成立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2005年10月,大丰港一期工程两个万吨级码头通航,2007年9月,一类口岸正式开放,2009年11月,二期工程10万吨级码头建设成功通航,至2010年8月,累计进区项目200多个,总投资逾400亿元,为江苏沿海大开发提供了最佳载体。
港口发展初见成效
2009年6月从大丰港传来喜讯,1-6月份,码头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550万吨,吞吐能力有望年内达到3000万吨,向沿海区域性中型港口提速发展。总投资300亿元、江苏沿海单体最大 的项目——博汇纸业5个5亿元以上的子工程齐头建设。整个港区在建3个50亿元项目、19个亿元项目,沿海产业加快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大丰市委书记倪峰曾经在报道上说过:“大丰的沿海开发已经步入提速发展的时期,要保持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彻底摆脱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产业发展为核心、港城建设为基础、生态环境为特色、科技金融为支撑的跨越发展之路。
提速:突破新港口,目标亿吨大港
2007年,大丰港还是一个吞吐量不足百万吨的小港,一期工程仅建有2个万吨级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78万吨。
2007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18次提到大丰,是着墨最多的市(县)。由此,大丰港建设全面提速。
恰恰是一期工程的两个“小”泊位,成功地突破了淤泥型海岸不适宜建设深水港口的传统认识,使大丰港一下子站在了全省沿海开发的领航者的位置。而这个小小的泊位大丰人花了8年时间做规划,8年时间搞建设。
今天,港口已经成为沿海发展的龙头和引擎。2009年11月,大丰港二期码头1个5万吨级(兼靠7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兼靠4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建成试通航。这个配备了国内一流装备的二期码头,单船卸载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丰港跨入大港时代。
新港口成功开辟了新航线。近两年,大丰港相继开通了至韩国仁川港、釜山港,日本门司港、博多港和大丰港经上海至欧美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至日本、俄罗斯的国际杂货航线,以及至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地的国内散杂货航线。十二五期间,大丰港将致力于打造江苏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本月,总投资8亿元的大丰港石化码头将建成试运营。随着这个年设计通过能力660万吨专用码头的建成,大丰港吞吐能力年内有望突破3000万吨,为建成沿海区域性中型港口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大丰港将形成亿吨大港。到2020年,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年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散杂货、100万标箱,开通至欧美等地重要港口的航线,成为江苏中部最大的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商港,远期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又一个亿吨大港。
转型:培育新产业,形成一批“百亿”集群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三大深水海港,大丰港的战略地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势明显。现代制造业向三个方向加快集聚:一是新能源及装备、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二是石化新材料、冶金不锈钢等临港产业;三是木材物流及加工、抛丸机、空压机、热处理等特色产业。”
大丰市经信委主任朱国新报道中曾在报道中介绍说: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大丰将在新能源及装备、海洋生物、石化新材料、冶金不锈钢、汽车配件及热处理等产业上形成一批“百亿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两年在沿海落户很多。”另一位有10多年招商局经历的蒋先生在报道中举例说:从上海转移到大丰的谷登公司、驷博电气公司都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得范畴,前者是国内最大的非开挖设备生产厂商,自主研发的18吨至800吨等20多种水平钻机,填补了多项国内、国外空白,其中800吨钻机属世界之最;后者是我国船舶机舱自动化产品唯一进入国际市场的 3 品牌,其产品获得美国船级社(ABS)及德国劳氏(GL)船级社等四个国外船级社的船检认可。
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主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临港产业。这是苏州和盐城两市合力推动沿海开发的重要平台,也是苏州市政府首次直接参与沿海开发。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大丰境内。4月14日,大丰赴苏州为新启动的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造势,在投资推介会上当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达96.8亿元。
新能源、光伏、LED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金风科技携手南车株洲等企业投资30亿元在大丰建设兆瓦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2.5兆瓦直趋永磁风力发电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日前,中电投大丰20兆瓦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与此前并网发电的200兆瓦风电场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在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盐土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目前,在盐土大地30000平方米联栋温室海水蔬菜大棚,科研人员已成功培育出黄菾菜、海英菜、红菊苣等100多种抗盐耐海水蔬菜并实现规模种植。
大丰是江苏省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市(县),港口、岸线、土地、生态等资源更加弥足珍贵。大丰坚守红线开发的原则,在国家规定的港口岸线内发展临港产业;对土地实 严格的集约节约利用,单个项目的投资门槛要达 到1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能低于200万元;对于环境保护,他们执行三个标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谈,不达到环保投入要求的项目不验收,环保设备不运行、偷排偷放的企业不生产,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保护与开发并重。
发展现状
200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以港口为依托,成立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2005年10月,大丰港一期工程两个万吨级码头通航,2007年9月,一类口岸正式开放,2009年11月,二期工程10万吨级码头建设成功通航,至2010年8月,累计进区项目200多个,总投资逾400亿元,为江苏沿海大开发提供了最佳载体。截止到2011年7月三期个工程正在抓紧建设,相信不久后就会开放。四期工程的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大丰港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这次实践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也是我初步踏入社会的开始,也是我们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垫脚石,只有这一步走稳了,以后才会更顺利,曾经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知识已经够多,但是接触到实际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大学课堂里没有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 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也学会了保持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心态。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我们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社会的机会,通过这次实践,我受益匪浅,对社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实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的辛苦培养和教导,感谢大丰港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最后祝大丰港的前景更加辉煌。
第二篇: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 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专卖店93家,带动发展汽车装璜、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60多家。蓬莱市的休闲旅游、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次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28个自主品牌。粉丝、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拥有生产企业65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仅10大特色产业集 群中的14个龙头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亿元,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直接带动9000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将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电力、氧化铝、碳素、电解铝、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间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29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利润87亿元,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52%、44%和54%。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3个,超过50亿元的有5个,超过20亿元的有10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10个,过万元的有12个。凤城街道、张星镇、夏邱镇等3个乡镇(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东江镇等10个乡镇(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一是膨胀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莱阳市、莱州市、福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的 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59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20%。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牟平王格庄、莱阳城厢等9个乡镇达到80%以上,龙口七甲、蓬莱蓬莱阁等8个乡镇达到50%以上。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劳动力近80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500多家企业仅有3个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8个,大多数都在20亿元左右,还没有形成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铝及铝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有限。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同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27个,还有6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大多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区域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传统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远远没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与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公益性服务,“公共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铝及铝制品、石油化工、粉丝、石材、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毛衫、矿山机械、草艺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承接韩日产业转移、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 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提出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发展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特色产业。一是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资料,培植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产业文化载体。通过兴建葡萄酒庄园、汽车展览馆、黄金城等文化设施,逐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区,在传播葡萄酒、汽车、黄金等现代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促进特 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第三篇: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位于江孜县西北部,东连江热乡,西连重孜乡,南靠康卓乡,北以年楚河与藏改乡相望。乡政府位于日江公路沿线,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县城7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46.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719户,3954人,劳动力2255人;全乡有11个党支部,253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211人;现有耕地面积为12343.78亩,草场面积为10988.25亩,大小牲畜共有1368头。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76.17万元,第一产业收入3171.58万元,第二产业收入3168.7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2597.22万元;粮食年产量57.71万公斤,油菜籽年产量25.1万公斤。紫金乡建档立卡贫困141户580人,其中2016年已脱贫21户103人,2017年已脱贫98户412人,2018年计划脱贫19户70人,2020年计划脱贫6户9人。
近年来,紫金乡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以禽畜养殖、传统手工业、规模种植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龙头青稞良种包衣产业为纽带发展体系,因势利导,带动紫努、紫夏村以“特色旅游”为主导的服务发展模式,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先导和带动作用。
一、产业化发展现状
紫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提出“各村产业全覆盖、特色产业重点培养”的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努堆村及周边青稞良种包衣及农机具租赁复合基地建设;二是持续抓好特色种植业、传统畜禽养殖和传统手工业发展;三是落实紫金湿地特色乡村旅游的建设。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依据地质特点、交通条件、文化传承等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等原则,对我乡产业发展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基本做到了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结构调整科学、突出可持续发展势头。
(一)利用204省道交通便利条件,在沿线区域规划发展种养殖业。重点以沙棘苗培育、改良黄牛繁育和销售、藏鸡养殖和藏鸡蛋销售、江孜大蒜种植等为主。去年,努堆村以均价75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改良黄牛140余头,收入108万元,同时,上海援藏小组投资新建奶牛养殖场一座,带动3名贫困群众就业;努堆村还依托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带动群众发展大棚沙棘苗种植,培育沙棘苗28万余株,收入51万余元;帮玉村今年种植大蒜165亩,预计年收入80余万元,带动158名贫困群众增收;香普村藏鸡养殖产业为今年新建产业,养殖藏鸡200余只,日产蛋30余枚,目前藏鸡蛋销售收入1万余元,带动2户贫困户就业,年底为14户贫困户进行分红。
(二)利用紫金乡肥沃的土地资源,在努堆村及周边规划种子销售、农机合作社。我乡作为青稞产量大乡,每年种植青稞0.9万余亩,年产青稞600万余斤,努堆村作为紫金乡种植和产出青稞最大的村,于2014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主要发展青稞良种的销售和种子包衣,目前社员共有21名,拥有粮油加工厂房2间,库房1间,车库3间,种子包衣机2台、装载机1辆、运输车3辆、联合收割机3台,总资产达320万元。每年销售一级、二级种子收入达250万元,全村农牧民收入可实现125万左右,农机合作社年可实现收入30万元,每年为持股户分红2000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已吸收6名精准扶贫户为合作社社员,参与到运输、种子包衣、开收割机等工作中,每户年收益提高3000元。
(三)利用紫金湿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在紫夏、紫努村规划发展湿地旅游林卡产业。紫金湿地涵盖紫金湿地、藏王宫遗址、紫金寺等景区,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日喀则市区85公里,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土地湿地占地1450亩,是江孜之肺,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8年我乡争取上海援藏小组支持,投资80余万元,购置帐篷、藏式桌椅、烧烤架等设备,以湿地风光、藏文化表演、湿地骑马观光、休闲林卡为主,发展特色旅游业,由紫夏、紫努两村成立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紫夏、紫努两村为经营主体各占股26.5%,两村47户建档立卡各占股47%,每年盈利6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20%用于公益性投入、20%用于再经营。截止目前湿地林卡收入3万余元,直接受益户47户(建档立卡户及长期、短期就业户),间接受益户90余户。
(四)利用藏式编制技艺流传已久的优势,在紫夏村规划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紫金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立足紫夏村传统手工业优势,积极争取强基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村“两委”班子带动88户村民入股9万余元,共注册资金29万元,成立了“孜庆夏民族手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民族特色服装、藏式褥子、藏靴、夏玛、卡垫、氆氇、银碗、戒指、寇、泥像的生产及销售。目前,该社共有藏式织架8台、羊毛织线机8台、大型缝纫机1台、梳毛机1台、丝毛机1台。生产工人共有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其中妇女20人。预计每年可销售单人床藏式褥子150对,双人床藏式褥子20个,年销售额可达19.9万元,可实现村内每户年增收400元左右,贫困户年增收1150元左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乡基础差、底子薄,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引资融资能力较弱,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旱灾、洪灾、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能力低,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化进程迟缓。传统产业规模大,特色产业规模小,除传统的种植产业外,其它产业发展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龙头企业的拉动还不够大,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较为迟缓。
(三)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开拓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产品结构质量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四)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产业发展意识淡薄,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参与的热情,产业发展不平衡。
(五)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由于上级扶持资金有限,乡财政困难,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市场竞争力偏弱。
三、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以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 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市场多种因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优化我乡产业结构,全面振兴我乡产业发展。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县委、县政府打造年楚河绿色长廊建设服务工作。二是加快完善扎德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努堆村小康示范村和帮玉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的后续扫尾工作,乡卫生院升级改造,为我乡村旅游振兴进入快速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二)扶持壮大龙头品牌,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以产业专合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品牌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健全农村产业合作社,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为产业长效发展提质增效。
(三)加强人才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和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切实落实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群众的教育力度,提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要充分发挥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为其树立自信心,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把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加快建设紫金湿地旅游产业示范带,促进乡村旅游进入快车道。在紫金湿地旅游范带区域,一是加快组织民间歌舞队伍的建设。开办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文化为旅游吸引力,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以开展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为引擎,扶助紫夏、紫努村加快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工作。
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为首要、以法治为根本、以自治为途径,强化基层治理,抓好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第四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乡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精品乡、特色乡”的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极大促进了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做法:
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户。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等优惠措施,对当年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用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予以重奖,提高了农民和农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截止6月底,全乡合作社发
展到25家。2014年,对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乡里额外每亩奖励6元,激励群众加速土地流转。
1重点通过合作社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社员按照股份进行生产利润分红,建立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XX乡鼓励扶持干部发挥火车头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至目前,全乡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之中,不仅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收到非常可观的积极效益,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耀眼旗手和标兵。
4、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农户+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是自由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在XX、XX、XX、XX、XX五个村重点推广了股份合作的模式,全年计划新流转土地7000亩,上半年已完成流转2000亩。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
程服务,对农民适时提供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分2次参加培训,使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种植技能,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其他如:水产、大棚蔬菜、粮食种植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1、烟叶黄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积极争取、加大
投入、搞好服务等举措,全面夯实烟叶生产基础水平,保障烟叶为主导的全乡农业支柱产业,2013年烟叶面积7200亩,亩均效益5000元,实现税收突破400多万元,培育壮大种植大户150多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全面带动问全乡劳动力、餐饮等行业发展,烟叶产业成为XX乡的黄金产业。
2、蔬菜特色种植产业迅猛发展。以创建现代示范园区
经济典型为抓手,积极推进骆坡温棚蔬菜种植园区等建设,2013年启动的XX村80亩温室大棚项目,带动了XX、XX等村蔬菜发展。具不完全统计,2014年6月底,新发展大棚蔬菜120亩,辣椒3000亩,使蔬菜种植业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3、生猪养殖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以亚亨、振文、永军、漯河民社农牧等生猪、蛋鸡养殖项目为龙头,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撬动民资大举投入,带动全乡生猪、肉鸡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年出栏生猪33万头,三禽饲养量达85万只。
4、千亩渔业示范基地成效显著。重点抓好曹店村渔业养殖园区的发展,使其依靠荒坑、洼地等资源大力打造千亩渔业示范基地,并开发成休闲垂钓的新农家旅游景点。止目前,全乡共发展鱼塘1000多亩,从业农户达200多家,亩均年效益近2万元,产品远销信阳、郑州等地,已成为该乡
支柱产业。同时诚邀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对众康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做了远期规划,积极实现养鱼、餐饮、垂钓、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基地。
5、农田水利及林网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基础
建设,狠抓农田水利,全乡新整修田间道路10公里,新打机井130多眼。全乡新植幼树7万株,造林面积达1000多亩,成保率达98%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农田标准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方4个、百亩方20个,保障粮食安全。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人才匮乏。一是年龄结构趋大;二是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三是科技水平较差,多数农民种地或多种经营,看别人怎么干,不是真正按照科技要求去做,缺乏自立和创业能力。
(二)缺少农业发展资金匮乏。一是政府用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的资金;二是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三是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三)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尽管乡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但是目前政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还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急需在区级以上层面加以更大强度的支持。
(四)技术指导支持不够。由于全乡农技人员较少,还
暂时无法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技术指导上还较为欠缺。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强力抓好土地流转经营。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各级抓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成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流转程序,发布流转信息,统一合同备案。要招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新模式。2014年全乡要新流转土地7000亩,实现土地流转新突破。
(二)积极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入住。以招商办为主体,全面摸排各类招商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利用网络和外出成功人士大力推介问十,让外界关注问十,诚邀各界人士到问十投资兴业。
(三)壮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同时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四)培育精英人才发展农业。要进一步加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精英式新型农民,为现代
农业特色产业带储备人力资本和提供技术支撑。
第五篇: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模版]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
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专卖店93家,带动发展汽车装璜、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60多家。蓬莱市的休闲旅游、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次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28个自主品牌。粉丝、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拥有生产企业65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仅10大特色产业集群中的14个龙头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亿元,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直接带动9000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将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电力、氧化铝、碳素、电解铝、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间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29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利润87亿元,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52%、44%和54%。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
元的有3个,超过50亿元的有5个,超过20亿元的有10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10个,过万元的有12个。凤城街道、张星镇、夏邱镇等3个乡镇(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东江镇等10个乡镇(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一是膨胀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莱阳市、莱州
市、福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59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20%。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牟平王格庄、莱阳城厢等9个乡镇达到80%以上,龙口七甲、蓬莱蓬莱阁等8个乡镇达到50%以上。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劳动力近80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500多家企业仅有3个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8个,大多数都在20亿元左右,还没有形成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铝及铝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有限。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同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27个,还有6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大多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区域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传统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远远没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与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公益性服务,“公共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铝及铝制品、石油化工、粉丝、石材、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毛衫、矿山机械、草艺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承接韩日产业转移、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提出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发展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特色产业。一是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资料,培植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产业文化载体。通过兴建葡萄酒庄园、汽车展览馆、黄金城等文化设施,逐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区,在传播葡萄酒、汽车、黄金等现代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