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2 18: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

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

2010年“五一”黄金周的第一天,我来到了位于海珠区的黄埔村,对有名的黄埔古港及其教育基地做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

一. 参观目的及意义

1. 黄埔古港的历史背景介绍和发展状况简介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村,已经被考古学家们确认为黄埔古港的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清代的粤海关就设在此处,乾隆年间,朝廷只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黄埔古港因此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

如今的黄埔村,古港地区规划整体布局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将建成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2.参观目的及意义

黄埔古港旧址所在的黄埔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参观黄埔古港既加深了对广东历史发展的了解,品味历史,学习历史,扩展见识;又进一步陶冶自身的人文情操,深入感悟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二. 参观实践的内容

1.参观黄埔村教育基地,回味历史,感悟爱国情操

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古港旧址所在地,黄埔村。迈进村的第一步,黄埔村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像小洲村、上下九等位于广州市内的城中村,黄埔村依旧是一派古朴气息,无规划布局的特色农村市集,典型岭南农村民居建筑,传统的民间特色小吃,最具特点的是在村内梁姓祠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黄埔古港陈列馆,及位于村口广场的黄埔村教育基地,以清朝古建筑风格,按照传统的“镬耳屋”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将黄埔古港的辉煌以及黄埔村的历史娓娓道来。自然风光幽美,远离尘嚣,民风淳朴就是黄埔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走过黄埔古港陈列馆,走过一宅宅古屋,还有那一条条幽深宁静的巷弄,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这些古色古香的巷弄名字让我宛如走进了古代的黄埔村,一片古朴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港口所在的小村庄里,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来往商旅、商船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

在导游指引下,我们和一众旅客走进黄埔村教育基地,每一个展示馆,每一间清代风格的古民居都向我们展示了黄埔古港曾经的繁盛历史。同时那些曾经的古港商人遗居和事迹,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深受感染。

虽然时值“五一”旅游高峰,但在这充满古朴气息的古建筑群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片淡淡的宁静和淳朴的远离世嚣。

2.游览黄埔古港旧址,在摆渡人的吆喝中体会古风

走出黄埔村教育基地,我们来到了位于古港公园区的古港旧址处。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时船来船往的繁荣和忙碌场面,小小的渡口散发着淡淡的宁静,几口渡船在摆渡人的吆喝下接送着来往旅客。难忍的酷热在渡口边的老榕树下悄悄散去,树荫下的古港如诗如画。

在文献资料中回味黄埔古港的历史余韵,我了解了很多。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在全国撤销江、浙、闽三海关,仅保留了粤海关,指定广州为惟一对外贸易口岸。据《黄埔港史》记载, 黄埔古港是明朝开埠的涉外古港位于广州黄埔涌石基村,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黄埔古港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瑞典商船“哥德堡号”在十余年里三次抵达这里,对中瑞早期的贸易起到了重大作用。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从前紧靠码头,是一个繁闹的集市,商铺林立,现在村民建房还不时挖出当时的木桩和桩基。随着旅客的人群走过海傍街,我看到了附近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根据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余定邦教授解释 :“这些墓碑的存在就说明当时这个港口在‘一口通商’时代,很多外国商人来这里经商,他们不是简单地一来就走,有些还比较长时间留在这里经商,才使得有部分商人在这里去世后葬在这里。” 瑞典船长史凯尔的三位先人应该就是长眠在这里。

黄埔古港,这里有过商船延绵数里的壮观,停泊过著名的瑞典“哥德堡号”、澳大利亚“哈斯丁号”和美国“中国皇后号”———后者拉开了中美贸易的大幕。现今这里夕阳如昔,波光依旧,只是繁华不再,或许有些落寞得让人唏嘘。不过,毛泽东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黄埔古港,在摆渡人的吆喝中,古风依旧。

3.古港市集,古风古味,淳朴的忙碌

曾经的世界性的贸易港口,现在看不到一点痕迹了.就留下普通的河道,想当初是怎样的贾商云集,但如今已大不相同。现在的古港淳朴而宁静,唯一喧闹的,便是位于村口处的小农贸集市,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其中大多数人群并不是旅客,而是住在广州市区的师奶们。因为其农产品丰盛、低廉,特别是土菜、土鸡、土蛋、本地土产水果,每日都吸引大量广州师奶来采购,一个庞大的农副产品集市也应运而生。如今石基村里一半的老人们都爱在集市里摆卖蔬果;临近的渔民新村的人也过来卖鸡卖鱼,彼此各安一方,而码头对面的洪安围也搞起了“码头果园”,提供各种有机蔬菜给游人们采摘。

现在的黄埔古港俨然成为广州师奶的原生态市场。

走进古港小市集,看着人来人往,各种蔬菜水果鱼肉特产琳琅满目,这个小小的市集里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让这个古朴的古港小村更具魅力,更显远离世嚣的宁静。

4.尝古港美食,流连忘返

逛遍黄埔村,古色古香的古屋建筑固然引人入胜,但那一间间特色小吃店飘

出来的美食香气更是让旅客为之食指大动。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猫记艇仔粥和古港奶婆姜撞奶。

艇仔粥,主要由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面经营。小船,粤俗称艇,故名。此品集多种原料之长,多而不杂,爽脆软滑,鲜甜香美,适合众人口味。古港的艇仔粥尤为出名,猫记艇仔粥更是艇仔粥的典范,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品尝。其出名的程度,在我排队等候半个钟才拿到一碗艇仔粥后,体会更为深刻。当然,物美价廉,更是古港艇仔粥的代名词。

古港奶婆姜撞奶。在黄埔古港,说起去吃姜撞奶,很多人说:“去奶婆啊。”奶婆就是古港奶婆姜撞奶店。之所以被人叫得这么老资格,全因为这店的老板娘能从风行牛奶场拿到市面上独一的新鲜牛初乳,牛初乳的颜色要较为偏黄,奶膻味略浓,稍微一放就会凝固出一层奶皮来,而且牛初乳不能留,冰箱也顶多留两天,不过这根本没机会,因为基本当天就卖完了。古港奶婆姜撞奶,是我在古港的唯一遗憾,因为其出名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久等不来的古港奶婆姜撞奶在时间的不允许下,只能和我擦肩而过。

三. 参观总结

古港的魅力在这一天里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古朴的人文气息,繁荣遗留下的沧桑味道,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淳朴的民风,幽美的自然风光„„这一切在这个宁静的小渔村完美的融合、升华,绽放出灿烂、使人入迷的光芒。

1769年,英国人威廉.希克站在古港码头边上:“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长达几哩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241年后的今天,我也站在这个古老的码头边上,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黄埔古港那能让人感受到灵魂颤抖的古老和沧桑气息。

现在古港古屋正在二期规划的建设维护中,相信不久后的的黄埔古港更会让每个亲近她旅人感受她的动人魅力。

第二篇:参观省博物馆和黄埔古港 观后感

观后感

今天,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群同学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游览了省博物馆和黄埔古港。

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我们乘着一辆大巴出发了。虽然车里的汽油味很难闻,但是我们没有在意这些,因为我们内心的热情高涨,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道路。

听老师说,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车停下了。我们开始游览。

首先,我们来到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它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展示和DVD播放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上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

接下来,我们陆续游览了历史陈列馆、哥德堡号、姑婆屋、旅日华侨楼、梁氏宗祠(人文历史博物馆)、镬耳屋、黄埔村牌坊、胡氏大宗祠等地方。可以说,几乎所有地方我们都走了一遍。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于2004年正式开馆,该馆坐落在清代“粤海第一关”的古港遗址———广州海珠区黄埔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意在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黄埔古港的历史风韵和今日风采。由“古港遗韵”、“扶胥生辉”和中心陈列厅三部分组成,其中“古港遗韵”为一幅长31米、宽1.5米的汉白玉描金壁画,复原了当时古港商船热闹来往的繁荣景象;“扶胥生辉”是将散落在民间的石板、石墩等古物收集起来的一个展区,可让游客亲手触摸发思古幽情;中心陈列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古港昔日的辉煌。在展馆的壁画区内,横亘着一幅长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画内描绘了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著名的“歌德堡号”、“中国皇后号”等都位列其中。据了解,这幅壁画是在一些外国人写生留下的图画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全画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黄埔古港当时的繁华景象,堪称经典之作。

展馆2楼是全馆的中心展区。此处沿用了清朝古建筑风格,区内按照传统的“锅耳房”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这布置26个展板,古港的辉煌和古村的遗韵尽归于此。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4块重修南海神庙碑刻也收藏在这里。

百年沧桑。当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慢慢淤积的古港渡口,黄埔村沉默了。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最令我难忘的是肥仔庄园。我们在那里用餐,主要吃农家菜。肉类主要有鹅、鸡、鱼。吃的就是它们不同的烹调方法,不过这里的古法焖鹅很有特色,比较好吃,口感鲜甜、肥而不腻,是用六七斤重的鹅,走油至金黄,避免了把鹅烧煳,换另一大锅焖大约半小时,整个过程用荔枝木烧制,有特殊香味;再浇上采用传统生抽王混砂糖、盐、酒、蒜蓉、五香粉以及其他秘方酱料,在上盘前在碟子下铺满土豆、香糥芋头,又粉又糥渗透满满烧鹅汁。这里另一个特色,现摘新鲜蔬菜来现炒,新鲜可口,真的十分好吃。

在参观省博物馆的进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入的就是极具潮汕特设的木雕文化、文房重宝端砚、广州彩瓷这三个富有处所特点的展厅。由于以上这三个展厅展示了真正的广东文化,让我这个隧道的广东人着实骄傲了一番。潮汕木雕是我国有名的民间传统木雕统派,重要风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同等旧潮州从属地域。潮州木雕历史长久,源远流长,它以丰满繁复、精致细腻、琳珑剔透、金碧光辉的艺术风格著称。那竹苞松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力息浓烈、民俗意蕴深沉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无不形象的展示着潮汕人的风气风俗和人文精力。另外,我还参观了一些真切还原的传统潮汕仙民居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通过家具摆设与修筑装潢的有机联合,活泼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居的普遍利用,更让我有置身于某个片子场景的幻觉。

第三篇:参观省博物馆和黄埔古港观后感

观后感

今天,马克思老师带着我们三个班的代表去参观省博物馆和黄埔古港。

当我一看到省博物馆的整体外观时,我就觉得它的样子,大气磅薄、别具一格。走近一看,外观墙壁上凹凸有致的浮雕艺术,就更加展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再进入大厅,就像走进一座华丽的金色皇宫,别出心裁的设计真让人眼前一亮啊!大家似乎都有一种被震撼到的感觉。我们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到每一个展厅进行参观,好好的去瞧一瞧,看一看,究竟有什么宝贝在博物馆里面。第一站,我们跟着“大部队”来到了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虽然没有讲解员跟我们一步步进行讲说,但我们还是对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文物仔细的观看。省博新馆建筑设计选用中国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外观如一个古时精雕细琢的完美的透雕宝盒:漆盒、玉碗等,里面盛满各种珍宝。广东人民的风俗习惯在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如生子、嫁娶、祭祀,在什么时候不同的日子会有不同的礼仪。或许有的还看不太明白,不过这又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广东的特色。

接下来,我们分别观看了海洋生物展览厅、恐龙展览厅、陶瓷馆展览厅、书画馆展览厅等。

对空间运用最大胆的自然资源展厅,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较为全面地

展示了广东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地质地貌展厅,从广东各大名山实地“翻模”出来的山石草木,把观众带入岭南风貌的山石河流。韶关丹霞山、肇庆七星岩、深圳大鹏湾等地的局部地质地貌,都一一浓缩在身边的景观里。由玻璃钢和特制材料塑型特制的山脉、湖泊、河流高低起伏,汇聚广东主要名山河流,陈列出土的各类宝石。

海洋生物展厅犹如奇妙的海底世界,空中、墙上吊挂着数百条钢线牵引的巨大鲸鱼、海豚。据介绍,这些标本中包括十几米长的须鲸骨骼标本,全国最大和最美的海百合化石,还有“侏儒抹香鲸骨骼”、“灰六鳃鲭鲨”、霸王龙头骨等化石骨骼或原件复制品,花费上百万元从各地征集而来。在古生物展厅,展出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了展示巨型恐龙标本,展厅横跨3楼至4楼的空间,高达22米。

最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走出了广东省博物馆的大门。想起里面看到的一切,我又陷入了沉思,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地球亿万年的光景,浩瀚无边的宇宙„„这一切的未知数,知识无垠的领域,到底有多少我们不曾认知、不曾接近、不曾了解的事物,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不懂的东西呢?

紧接着,我们乘车向黄埔古港出发。

黄埔古港码头位于海珠区的黄埔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我们去了古情怀小屋。黄埔村公园门口,以“广州特色饮食”、“写

意古村”、“写意古港”、“古村印记”、“古港印记”、“梦中古村”、“梦中古港”等自创手绘明信片受游客青睐。该店风格与店名非常吻合,虽然很小,但怀古韵味十足。小店除了明信片之外,还有很多复古韵味相当浓的小玩意,包括:80后铁皮玩具、复古帆船、剪纸、皮影等。很多游客在店里留言本上的留言很多都有:温馨、古朴之类的字眼。据说小店老板人也很好,经常会送一些小礼物给顾客(特别是小朋友),也很有文化修养(经常能跟顾客聊很多关于古港和古村的文化)。有过去古港一定要去“古情怀小屋”寄一张明信片,顺便跟店里的老板聊聊古港文化、谈谈理想人生。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镬耳屋、胡氏大宗祠等地我们一一去过。

这一天,我们很开心。

第四篇:辛亥革命旧址参观思想报告

以改促变谋发展,深度合作促提升

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步伐的加快,滨州职业学院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共建与人才共育等方面 “开门开放,多元多样”,有的业已突破“坚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校企双向嵌入,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双方共赢

1.“请进来,建校中厂;走出去,建厂中校”,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机械工程学院主动联系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请进来,利用学院实训基地,与滨威活塞公司联合建设生产流水线,与山东唐骏欧铃有限公司建设“唐骏欧铃汽修实训室”,通过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走出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到周边汽车4S店进行实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解决了教学资源投入大、设备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学生预就业。

2.“政府、企业、学校”深度合作,用“创新工作室”,搭建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为激发学生的潜力,2005年始,信息工程学院就组建了以软件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向的Beans Studio(创新工作室),确立了 “逐千里惊涛,育万里归雁”的管理理念,取得了累累硕果。近期,该院整合工作室资源与五家单位联合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与彭李街道办事处联合北京鼎盛佳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影视传媒基地,打造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的滨州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摇篮。

3.适应岗位需求,“一线三点”构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会计学院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与现场调研等方式对企业会计的人员分布与岗位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科学分类,把人员需求定位为初级会计人员、高技能型会计人员与财务决策人员三个层次,构建了能力本位为 “一线”专业课程体系,选取与会计岗位关联度较高的银行、保险、证券为“三点”,加强就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行业企业合资参股,成立董(理)事会。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激活办学活力,吸引多元参与办学,各二级学院建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以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重点专业为试点,采用合资、参股等形式,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等一起成立董事会;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与行业密切合作,成立理事会。在董(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统筹规划人、财、物。学校制定制度协调现行体制与董(理)事会间的关系,实现人员深度融合,确保独立运行。

二、校企深度合作,人员互派,柔性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1.以校企融合为切入点,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各教学单位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校企双方合作的共赢点为切入点,与绿都安特、盟威集团、滨州魏棉、滨州

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市人民医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聘请了20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能工巧匠与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充实了教学力量,弥补优化了师资结构。轻纺化工学院兼职教师侯运池,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带领所在单位8位工友维修了纺织专业损坏的实训设备,“我要对得起学生”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侯老师优秀的道德品质。

2.兼职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学单位通过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教研活动与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等方式,强力拉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以“听课督导”为主要手段,强化了教学效果反馈与基本功训练,青年教师思想水平与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实行专兼教师“AB角”补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双提高。会计学院充分发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实践能力强和专任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组织能力强的优势,确定了课程理论模块专任教师为A角进行知识讲授,企业一线能工巧匠为B角进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双提高。

4.企业研修得以落实,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得以提升。生物工程学院张柱歧等4名教师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绿都药业研修锻炼,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在生产一线真刀真枪搞生产,学到了新技术,4名教师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得到研修单位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建筑工程学院依托滨州鑫星置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研修站,采用专业大类接近教师集体研修的办法,较好地将教师的研修任务与现场施工结合起来,研修教师团结协作,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帮助,实践技能有了明显进步。

三、坚定不移抓教改,提升质量求突破

1.打破学科界限,借助“平台”育人才。建筑工程学院在2010级各专业施行“分段式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同时,把建筑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为5~6门;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季节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引入3个现场施工项目,搭建3个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中提炼出具体任务,将任务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用任务组织教学,将课程改革全面推向深入。

2.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构建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基础课教学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公共课程体系”为主题,将“搭建适应专业建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为专业建设服务”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为基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第二课堂与社会“三个课堂”的作用,形成了职业核心能力、语文、数学、外语、体育5个公共基础课课程群,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 „职业人‟的成功之路。

3.“三课一体”构建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社会科学部以院级立项课题《思政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研究》为主线,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实践教学落到了实处,任课教师按计划进行实践教学,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4.先行先试,“项目化教学”成效显著。社会科学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总结出了“问题主线式教学法”,思法课程总结出“案例教学法”,心理类课程总结出“先行后知”体验式教学方法,以“知识树”的形式前移学科知识梳理和准备,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分享个人体验,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5.以“项目为载体”,实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生物工程学院在全面总结小班制项目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综合分析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总结出了“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度对接。

6.PBL(问题引导教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仿真工作情境”得到职业能力提升。护理学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采用PBL(问题引导教学)教学改革,用情景式、剧本式等教学手段。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利用校内临床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7.探索能力迁移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零对接”,医疗学院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试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口腔医学基础课中增加素描和雕刻知识模块,旨在通过能力迁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实现了校内“院、院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职业技能培养。

四、技能大赛蔚成风气,学风建设与考核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1.攻坚克难,唯旗是夺,山东省技能大赛创造佳绩。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4个二级学院参加了201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部6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是我院参加省赛以来获奖最多的一次,是全省参加所有比赛项目并全部获奖的6所高职院校之一。

2.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考核方式得到根本改变。生物工程学院在强调学生理论学习与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训,改变原有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将过程考核所占分值提高到课程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闭卷占20%,学生学习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

第五篇: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先来讲下乜“我们组这次是以骑单车的形式去黄埔军校旧址什么什么的”,说一下我们组内的和睦啊什么的,然后前前后后都可以说一下党建组织这个活动多好多好,然后有个广外师姐做讲解员,不过不是帮我们组讲解,帮我们讲解的是另一个其他学校的师兄,他很热情的,我们是先骑车到了,然后师兄带我们边参观边讲解,然后是我们的自由参观时间。最后我们去参观的所有人都进行了大合照。还可以写一下自愿者,讲解员是自愿者,门口的安检员也是自愿者,然后那些跟党有关的就你自己吹了。

下面的资料你看哪些有用就拿来用吧: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校址设在广州市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全岛面积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于6月16日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由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组成最高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办事。1926年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教职员不少是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军校随着形势发展而扩大,增设教导团、炮、工、经理、政治、入伍生等大队。并先后在广州、潮州、南宁、长沙、武汉设立分校。军校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建设一支为救国救民,统一国家,不惜牺牲的的革命军。它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战功显赫,世界扬名,成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其他建筑也因日久失修残破不堪。1962年校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1965年开始逐步维修,1988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重建了校本部,使军校旧址重现昔日风貌。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校舍军校创办时略加修葺,并在原祠堂式大门前增建欧陆式大门,悬挂陆军军官学校名牌。1930年军校迁往南京,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机炸毁,广州沦陷后,日军进驻,续加破坏。此后,岁月沧桑,环境日变。1996年广州市政府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复建校本部。6月16日奠基,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两千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校本部内部复原了孙中山、将中正、廖仲恺的办公室以及周恩来的政治部办公室和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寝室等。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校本部还增设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名人油画展、世界著名军校、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新展览。

校本部面临珠江,坐南朝北,是一座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具有岭南风格的南方祠堂式建筑。大门之内,前后四进,东西两边各有四栋房子,形式一致,相互对称,错落有

致,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建有围墙,自成一体,宁静幽雅。该楼俗称“走马楼”,原为清朝末年的陆军小学堂,著名将军邓演达、叶挺等人早年曾在这里学习过。黄埔军校开办后,这里是军校的中心,各部办公室、课室、宿舍、厨房、饭厅、储藏室都设在这里。国共两党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周恩来、聂荣臻、何应钦、顾祝同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过。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走马楼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96年广州市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并对外开放。

《黄埔军校史迹展》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以“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

《黄埔群英油画馆》 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合作,创造性地用油画的形式再现黄埔军校的将帅和名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包括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黄埔名人,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黄埔群英馆

黄埔军校英雄辈出,独领风骚,极一时之盛。他们曾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也曾因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分道扬镳,相见兵戎,决战疆场。其个人荣辱沉浮的传奇经历和民族兴衰、时代的变迁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历史大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编织成中国20世纪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本次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他们中不仅有大家熟悉的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军事家,也有戴安澜、谢晋元、赵一曼等在革命征程中壮烈牺牲的黄埔英雄,还有郭沫若、茅盾等近代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置身这些艺术家们精心塑造的艺术长廊中,您的思绪会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徜徉。

黄埔军校史迹展

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中国人的心。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为民族的解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新世纪里,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子孙应携手合作,为推动两岸的早日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纪念军校建校80周年,展览通过近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从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了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在我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的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下载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黄埔古港旧址参观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新四军陈列馆坐落在市内主干道旁,占地面积很大。远远就望见馆内宽阔的广场和平整的草坪,几幢灰、白色调的洋式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丛中,在车辆人群川流......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后感 4月9号,在广州大学数学学院党组织的带领下,我有幸来到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进行参观学习。四月天的岭南虽然天色阴沉,但是挡不住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

    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

    参观茶山会议旧址

    参观茶山会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3月27日上午,我校17名党员老师重走红军路,参观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洲镇茶山会议旧址,重温了入党誓词。 70多年前,方志敏带领的红十军团北上抗......

    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

    129师部旧址参观感想

    129师部旧址参观感想 李庆丰 鹿泉市上庄小学 5月初的邯郸杨柳吐绿、鲜花绽放、春光明媚、生机盎然。5月7日,鹿泉市上庄镇教委党总支带领40余名党员到邯郸涉县129师部旧址参......

    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我有幸参见了小组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次活动是我更加了解党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优秀范文5篇)

    记我院财金信息管理系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3月23日,我院财金信息系党支部书记苏建贤、学工办副主任毛拓艺和一众辅导员带领我系第26期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