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兵工厂旧址活动方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场教学
——参观竹园兵工厂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动地点:冈面乡兵工厂旧址(竹园村)
三、参加人员:
参加观摩会中党员
四、活动议程
(一)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曾进书记领誓);
(二)集中诵读党章XX章XX条(刘灵副乡长起头);
(三)重温毛主席经典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曾进同志领学)
(四)参观兵工厂旧址,聆听兵工厂历史故事(当地老党员或干部讲解)
五、有关要求。
1.没有特殊情况,相关人员一律不得请假。
2.着装要求:穿白色上衣,深色裤子,佩戴党徽。
第二篇: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先来讲下乜“我们组这次是以骑单车的形式去黄埔军校旧址什么什么的”,说一下我们组内的和睦啊什么的,然后前前后后都可以说一下党建组织这个活动多好多好,然后有个广外师姐做讲解员,不过不是帮我们组讲解,帮我们讲解的是另一个其他学校的师兄,他很热情的,我们是先骑车到了,然后师兄带我们边参观边讲解,然后是我们的自由参观时间。最后我们去参观的所有人都进行了大合照。还可以写一下自愿者,讲解员是自愿者,门口的安检员也是自愿者,然后那些跟党有关的就你自己吹了。
下面的资料你看哪些有用就拿来用吧: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校址设在广州市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全岛面积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于6月16日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由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组成最高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办事。1926年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教职员不少是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军校随着形势发展而扩大,增设教导团、炮、工、经理、政治、入伍生等大队。并先后在广州、潮州、南宁、长沙、武汉设立分校。军校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建设一支为救国救民,统一国家,不惜牺牲的的革命军。它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战功显赫,世界扬名,成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其他建筑也因日久失修残破不堪。1962年校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1965年开始逐步维修,1988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重建了校本部,使军校旧址重现昔日风貌。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校舍军校创办时略加修葺,并在原祠堂式大门前增建欧陆式大门,悬挂陆军军官学校名牌。1930年军校迁往南京,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机炸毁,广州沦陷后,日军进驻,续加破坏。此后,岁月沧桑,环境日变。1996年广州市政府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复建校本部。6月16日奠基,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两千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校本部内部复原了孙中山、将中正、廖仲恺的办公室以及周恩来的政治部办公室和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寝室等。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校本部还增设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名人油画展、世界著名军校、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新展览。
校本部面临珠江,坐南朝北,是一座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具有岭南风格的南方祠堂式建筑。大门之内,前后四进,东西两边各有四栋房子,形式一致,相互对称,错落有
致,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建有围墙,自成一体,宁静幽雅。该楼俗称“走马楼”,原为清朝末年的陆军小学堂,著名将军邓演达、叶挺等人早年曾在这里学习过。黄埔军校开办后,这里是军校的中心,各部办公室、课室、宿舍、厨房、饭厅、储藏室都设在这里。国共两党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周恩来、聂荣臻、何应钦、顾祝同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过。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走马楼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96年广州市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并对外开放。
《黄埔军校史迹展》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以“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
《黄埔群英油画馆》 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合作,创造性地用油画的形式再现黄埔军校的将帅和名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包括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黄埔名人,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黄埔群英馆
黄埔军校英雄辈出,独领风骚,极一时之盛。他们曾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也曾因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分道扬镳,相见兵戎,决战疆场。其个人荣辱沉浮的传奇经历和民族兴衰、时代的变迁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历史大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编织成中国20世纪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本次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他们中不仅有大家熟悉的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军事家,也有戴安澜、谢晋元、赵一曼等在革命征程中壮烈牺牲的黄埔英雄,还有郭沫若、茅盾等近代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置身这些艺术家们精心塑造的艺术长廊中,您的思绪会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徜徉。
黄埔军校史迹展
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中国人的心。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为民族的解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新世纪里,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子孙应携手合作,为推动两岸的早日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纪念军校建校80周年,展览通过近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从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了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在我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的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第三篇:参观茶山会议旧址
参观茶山会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3月27日上午,我校17名党员老师重走红军路,参观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洲镇茶山会议旧址,重温了入党誓词。
70多年前,方志敏带领的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到过中洲镇茶山村,并在此村方氏祠堂内召开过一个军政委员会会议,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粟裕、刘英等红十军团要员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史称“茶山会议”,它是红十军团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在当地村民的热心带领下,全体党员老师参观了军团司令部方志敏、粟裕的驻地,还参观了方氏祠堂茶山会议旧址。时光仿佛重新回到了1935年,在那炮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十军团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团领导运筹帷幄的情景。虽然这次会议未能扭转错误军事路线,导致红十军团后来的惨败。但方志敏、寻淮洲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创造的光辉战斗业绩,已经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永垂青史,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随后,全体党员同志在茶山会议旧址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庄严的誓词声中,党员们再次感受到令人激动的入党时刻,提醒自己履行曾经许下的誓言。入党誓词的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宣誓结束后,学校党支部书记洪之良同志要求大家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工作,努力拼搏,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体现在优异的工作业绩中,体现在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之中。
重温入党誓词,我们要牢记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们要牢记我们对党许下的诺言;重温入党誓词,我们要深刻领悟我们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以饱满的精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使大家更加增强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要牢记誓词,并以具体、实在、一以贯之的行动去恪守。重温入党誓词的意义在于与时俱进,在于恪守承诺!
这次活动,全体党员老师通过亲身感悟历史,体验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必将达到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服务学生发展自我奉献学校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保持忧患意识,提升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保持忧患意识,提升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