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场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开展场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活 动 工 作 总 结
根据县委农工部工作部署,红光垦殖场宣讲活动从3月1日起全面展开。在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中,在场党委的领导下,立足本场实际,以学习“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和东农工字[2009]6号文件等为载体,以扩大宣传覆盖面为重点,以引导农民奔小康为目的,使党的富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收到了较为满意的实际效果。据统计,自3月1日宣讲以来,全场共张贴标语50余条,出黑出板报2块,近千人亲身参加了听讲活动,编印各种宣传材料80份;使受教育面达到了全场总人数的43%。在活动中,红光垦殖场坚持做到五个到位:
一、领导机构到位。场党委于2009年3月4日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红光垦殖场宣讲活动的整体安排。会上首先成立了“红光垦殖场开展宣讲政策活动领导机构”。饶大义(场党委书记)任组长;上官再行(场长)、徐小龙(党委副书记)、揭深松(常务副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发友同志担任。全场干部按所包的12个生产队分成了12个宣讲组,每个宣讲组又3至5人组成,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各分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各分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两位班子成员全力配合。
二、组织宣讲到位。根据东农工字[2009]6号文件精神,及时召开动员会,制定宣讲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红光垦殖场宣讲政策日程安排”,自3月1日至3月30日,全场12个生产队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由总场包队领导带队,进村宣讲。参加人员和范围是包队干部、全体分场干部、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群众。全场12个队近千名群众职工直接参加了听讲。各村为了营造宣传声势,在主要街道张贴了宣讲标语,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学校、商店等附近,还利用黑板报进行专题宣传。
三、宣讲政策到位。把中央和省市精神与本场实际相结合,采取“二个结合”和“设立便民服务咨询小组的宣讲方式,把中央和省、市精神与本场实际相结合,努力调动本场职工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取“集中宣讲”与“个别座谈”相结合。场三级干部先后召开了2次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向全场群众传达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及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又同有代表性的分场干部、党员、职工群众代表等进行了个别座谈。
2、采取“通篇宣讲”与“有针对性的筛选重点宣讲”相结合。既有一号文件和中央及省市精神的一一传达,又针对农民群众的不同岗位举办了“种桑养蚕专题讲座”、“涉农法律知识讲座”、“经商、办企业之路”、“外出误工须知”等不同内容的宣讲课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向群众进行传达讲解。
四、收集、解决问题到位。收集、疏理群众想办、盼办、急办的事情到位。设立“收集问题小组”,收集制约本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点问题。一是收集已就业反乡农民工有哪些需解决问题;二是收集待就业返乡农民工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三是收集职工群众当前有哪些问题急待解决。除此之外,场机关干部包队,挨门挨户,认真、深入的调查了解群众急待解决的问题,并和中央一号文件对号入座,分类调查。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共收集整理出问题13条。在认真、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争取多为群众办几件好事。一是把收集到的十三条问题分类整理,分成农业、水利、土地、交通、信贷四大类,是场哪个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归哪个部门处理解决;对不是本场职责范围内的,分别安排专门责任人,限期协调解决。二是建立解决问题台帐,做好记录。
五、表彰奖励到位。为使这次宣讲掀起的高潮持续高涨,更为了使取得的成果发扬光大,场部决定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那些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较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总之,红光垦殖场宣讲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把宣讲活动引向深入!
2009年3月30日
第二篇:关于组织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讲中央1号文件活动的总结
关于组织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讲中央1号文件活动的方案 信息来源:罗湾乡
发布时间:2008-10-15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公开时限:常年公开
责任部门:罗湾乡党政办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讲1号文件,为尽快把这些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信号结合我乡的实际传递给广大农村农民,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3月23日至4月6日,集中半个月的时间,组织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中央1号文件,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调动全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确保这次活动顺利进行,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宣讲内容及重点
通过对中央1号文件的宣讲,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农业、农村、农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认识到中央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全面地掌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民的具体政策措施。宣讲重点是: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的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
二、宣讲分团的主要任务
1、指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指导各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稳定粮食总产,主攻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帮助各地搞好粮食生产服务,及时发布生产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引导和帮助农民安排好农业所需的种子、肥料、柴油等物资的安排,加强种子的调剂,特别要帮助贫困农户解决种子问题,搞好化肥、农膜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
2、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春耕备耕、退耕还林、粮食播种面积、沼气池任务落实等当前农事,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帮助农民制订2004年增收计划,以求其务实的态度,真诚服务于农民,为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3、指导农民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各地做优做强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茶业、冬枣、梨枣等产业,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龙头+产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引导农户按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区域化、专业化、模式化和标准化生产。帮助农村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巩固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增加基地数量,特别是要加强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建立“三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宣讲活动的时间
2004年3月23日——4月6日,为期15天,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宣传阶段,从3月23日起至3月24日止;实施阶段,从3月25日起至4月5日止;总结阶段,从4月5日起至4月6日止。
四、宣讲活动的组织机构
1、成立全乡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中央1号文件宣讲队伍,队长:党委书记王仕钦,第一副队长:党委副书记、乡长周均义,副队长:党委副书记毛圣放,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黄章义
2、设立10个宣传小分队,分队长由挂点领导担任。各副分队长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
3、设立宣讲活动督查组:组长:党委副书记毛圣放,副组长:党委委员陈真华,科技副乡长况香国,成员:钟福斌、吴春燕、黄章义,负责督促检查、验收。
五、参加宣讲活动的人员
抽调乡机关干部58人,村脱产干部36人,县直下派蹲乡扶贫干部22人,共计116人。
六、宣讲活动的工作要求
1、要坚守工作岗位。全体成员没有特殊情况和组长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要吃住在农户家中并自理费用,不增加基层和农民的负担,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实际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维护干部在农民中的形象。
2、要切实释疑解惑。要坚持白天现场指导,晚上入户宣讲,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讲解中央支农助农新政策,解答疑难,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户之所难,答农户之所问,尽心尽意为农户服务,把党的温暖带到农户。当场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所在乡镇分队办公室汇报,同村组织有关人员尽快研究答复。
3、要认真搞好服务。各村要结合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组织一次农村政策咨询活动,办好一期政策宣传栏。通过挂牌、摆摊设点、出墙报等形式,开展农村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赠送实用科技资料,现场示范等科普宣传活动。把新的农村政策、科技、组织宣传到户,不留死角,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要丰富宣传形式,各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吹拉弹唱,吟诗作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要结合宣讲活动抓好当前的退耕还林、沼气池任务的落实,抓好农民增收计划的落实,建立农户增收台帐,帮助农民选定增收项目,抓好护林防火、扶贫结对等工作。
6、要加强工作督查,乡督查组要经常到各村、组进行督检查驻村组宣讲小分队的工作成效,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了解灾情,提出指导性意见,每个分队要多抓典型、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央1号文件宣讲活动。
7、要搞好工作总结。各驻村组宣讲分队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工作小结,并将小结上交乡宣讲办公室,各村要在4月9日前,将以各村为单位的工作总结,与中央1 号文件宣讲活动情况统计表一道上交乡百人宣讲队办公室(设农林办)。
极乐乡学习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自3月5日开始全面展开,参加宣讲干部33人,其中市下派干部11人,县下派11人,乡下派11人。为认真贯彻通知精神,使宣讲工作不走过场,力求实效,让群众知晓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乡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落实责任,确保学习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使宣讲工作取得实效。
2、学到位。为了让驻村宣讲人员提高对宣讲工作的认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3月6日,召开了下乡驻村宣讲干部会议,传达了省、市、县关于宣讲1号文件的精神及工作要求,3月10日对驻村宣讲干部进行了培训,使驻村宣讲干部吃透两个1号文件精神实质,并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体会,真正心领其意,使宣讲工作有的放矢。
3、宣传到位。驻村宣讲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文件时,及时召开各类会议,走访调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并积极利用黑板报、广播、标语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一个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到目前共召开群众大会16次,参加2500人(次),党员会25次,参加人数450人(次),召开“两委”会议24次,参加人数128人(次),座谈会11次,参加273人(次),走访农户574户,征求意见建议7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余份,张贴标语246条,广播宣传38次。
4、督察到位。为了确保此次宣讲工作取得实效,我乡实行每周一签到汇报制度,对驻村宣讲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并经常深入所驻农户查看在岗到位情况,查阅民情日记,了解农户对宣讲1号文件的反映。
(二)坚持两个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发展农村经济
1、与理清本村发展思路相结合。每个驻村宣讲干部在做好宣讲工作的同时,积极深入农户,走访群众,做好民情日记,在吃透村情掌握民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为本村发展献计献策,寻求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为“两委”班子“出实招、献良策”,协助村干部制定工作计划,修改、完善村内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村两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驻村工作组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5条: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搞西繁东育和牛羊育肥;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四是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壮大集体经济积累;五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2、办实事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驻村宣讲干部重点对困难户进行访贫问暖,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承诺制活动。驻村工作期间,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的春耕备播工作,着重在村级组织建设,村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服务,截止3月27日,下派干部共向群众承诺办实事20余件,折价3万余元。其中县社保局为其所驻村分别购买尿素、二铵化肥各4袋,购买复印、打印、传真一体机;市林业局为其所驻村购买树苗;县总工会为其所驻村购买尿素化肥2吨,黑板漆2桶;市园林局为其所驻村村委办公室购买烤箱、卫星接收天线、钢窗、电线等。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惠农、强农的力度,将更为有效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今年全乡将投资35万元,修建5个村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投资390.3万元,完成3个村34.6公里的村道硬化项目;投资33万元,完成476户卫生厕所改造项目;投资316 万元,完成1个养殖小区建设;投资75万元,建立6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建设4个千亩示范园区,完成30户的危房改造。乡党委、政府将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
总之,这次干部下乡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同时,结合宣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协助村两委班子完善了各项制度,理清了工作发展思路,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掌握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对以后极乐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总结 来源:天天加油
更新时间:2006-3-3 您正在看的年终总结是: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总结。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大通县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1号文件)工作从2月28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历时15天。各级下派干部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宣讲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此项工作作一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9镇13乡,289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占总人口的75%,是一个农业大县。此次我县下派驻村干部总人数565名,其中省级下派38名,市级下派34名,县下派204名(包括科技特派员16名),乡镇下派289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到位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2月7日,县委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动员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涉农部门,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及时转发了省委1号文件,成立了县下乡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下乡干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的指导、督查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县上抽调下乡驻村工作人员493名,配合省、市下派干部开展工作。下发了《关于组织干部下乡开展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的通知》,向驻村干部发放了《2005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宣传问答》等有关宣传材料。3月8日,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2、明确任务,力求实效。这次宣讲活动重点抓住了三项目标任务:一是充分认识这次下乡宣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宣讲活动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实际行动,力争把两个1号文件中“两减负、三补贴”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核心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农民,把中央和省市的支农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多予、少取、放活”带来的好处。二是利用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积极寻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体察民情,心系农民,切实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
3、搞好督查、总结工作。为了确保此次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县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就下乡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巡回指导、检查,根据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好的工作经验,编发了工作简报6期,上报工作信息2期,工作汇报1期,及时肯定了下乡驻村干部的工作成绩,总结了经验,防止了宣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二)宣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成效明显。这次宣讲工作,除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以外,还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加以巩固。一是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讨论,畅谈各自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对今后发展前景的展望。二是进行入户宣讲。对那些未能参加会议讨论的农民,通过炕头座谈聊天等形式,把文件精神传达给农民。三是进行骨干培训,对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四是注重讲解方式。除了照文宣读以外,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在讲解上,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在15天的宣讲活动中,驻村干部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0余份,《西宁农村工作手册》3814册,《2005年农村发展政策和为农民办实事项目宣传手册》3814册,张帖横幅、标语5540余条(幅),出黑板报262期;召开村两委会867次、村民大会248次、党员大会623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7次;走访群众4840户,征求到意见建议612条,经归纳整理,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力度小。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3、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过高。
4、农民就业渠道窄,增收缺乏新途径,农民外出务工维权难,工资拖欠现象仍然严重。
5、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6、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流失严重。
7、个别下乡干部不了解农业农村工作,服务意识不强。
8、部分党员思想保守,有的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主要建议有两条:一是今后应多派一些熟悉农村工作、适应农村环境、精通农牧科学知识的人员下乡指导。二是多提供一些农科服务和劳务信息服务。
(三)坚持“四个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发展农村经济
1、与了解村情民情,共谋发展大计相结合,帮助理清了发展思路。驻村干部在宣传文件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为“两委”班子“出实招、献良策”,协助村干部制定工作计划,修改、完善村内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村两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驻村工作组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9条。如逊让乡提出了“稳粮、增油、抓畜牧”的发展思路,西山乡提出了“稳油增薯发展中药材,突出项目抓畜牧,劳务输出增收入”的发展思路等。
2、与切实为民办实事相结合,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驻村工作期间,针对目前广大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下派干部积极主动地找门路、想办法,想方设法为农民办好事实事,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首肯。截止3月15日,下派干部共发放各种捐款和慰问金17920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2100元,慰问贫困户40户,解决面粉35袋,衣服50件,资助22名贫困学生学费2400元,解决化肥10.2吨(折价2.5万元),协调解决各种贷款238万元,解决籽种11万公斤,草种200公斤,举办农民科技培训25期3242人(次),发放科普材料2500份,教师培训1期93人,购买办公用品1600元,联系劳务输出80人;计划解决畜棚80栋、洋芋种植基地500亩、人畜引水工程4项。
3、与“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这次干部下乡驻村适逢我县村级“两委会”班子换届选举。驻村干部在宣讲1号文件的同时,与乡(镇)、村干部共同开展宣讲《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活动,协助村两委会做好出选民榜、提候选人等工作,确保了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3月15日,全县已有273个村党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占全县村党支部总数的94.5%,村委会选举完成了10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3.5%。
4、与开展专项服务活动相结合,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服务。县派的6个专项下乡服务活动小组结合“三下乡”、“阳光工程”、“整村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农村基础设施调研等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项服务活动。“三下乡”服务小组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长宁镇鲍家寨村、桥头镇毛家寨村进行群众文艺辅导10余次,组织医务人员到黄家寨、后子河两个敬老院开展义诊服务,先后为10名孤寡老人诊病,并赠送了价值200余元的药品。备耕春播调查小组先后深入9个单位和乡(镇)村,调查了解农民籽种、化肥、农机具等春播物资的准备情况,协调有关单位举办科技培训班15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小组先后深入16个乡镇对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情况、救济救灾粮款的发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切实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在时间安排上紧凑适时,在内容安排上切合农村实际,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综观半个月的宣传情况,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干部和群众真正了解和掌握了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党和政府关于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了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部署上来。做到了执行支农政策不走样、不截留,该给农民的给足,该减的减够,该放的彻底放开,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3、各乡(镇)、村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具体步骤和方法,理清了发展思路,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开放,致富求富的思路更加活跃。
4、帮助村“两委”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下派干部通过参与“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5、下派干部达到了“自我锻炼”的目的。本次下派干部有部分同志以前并不熟悉农村工作,不适应农村生活环境。经过15天的下乡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加深了他们对“三农”工作的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使“下乡驻村”活动成为发现和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这次下乡驻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下派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个别存在脱岗现象。二是有些干部受自身条件限制,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对工作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三是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了解到的部分困难和问题,没有全面彻底加以解决。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短暂的宣讲工作已经结束,但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建立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农村方针政策的长效机制。
1、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一是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管理,通过培训,使农村工作指导员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要求。二是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联系制度和重大事项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议。三是建立驻村工作制度。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驻村要用制度加以规范。驻村要做到“四个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工作相结合,与农村重大突发事件相结合,与农业工程和项目实施相结合。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科技培训工作。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作为今后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结合全县各个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科技知识培训,增加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三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三农”工作服务。
4、加强信息工作。按农村工作主要环节及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搜集、整理、发布、报送相关信息,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工作的各项规定,把住息反映的触角延伸到“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为进一步迅速了解掌握情况,妥善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 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谈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董峻)在6日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解读了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相关精神,并介绍了农业部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正在做的工作重点。“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实现基层科技人员多年期盼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对此,白金明表示,“一个衔接”和“两个覆盖”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抓住了基层科技人员的多年期盼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长期以来,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尽如人意。比如他们的工资在大部分地区才1000多块钱,普遍低于当地其他相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
在“两个覆盖”方面,文件提出农业基层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政策基本覆盖到农业县市,这个政策是200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每个县投入100万元用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引进示范,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农技人员下乡指导服务以及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
他还介绍说,从前年开始,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房屋改扩建以及设备、下乡工具补充完善等条件建设,前年投入2亿元、去年投入10亿元,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今年将覆盖全国所有乡镇,这也是基层长期盼望解决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对于70万长期工作在基层、奋战在一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激励。”白金明表示。
农业科技促进年将开展24项标志性活动
据白金明介绍,农业部今年将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通过大联合、大协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将组织开展24项标志性活动,分为三大类:
产业推进类,围绕粮食、种业、园艺产业、畜牧兽医、渔业、农垦、农机、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技促进行动;支撑服务类,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培训、信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推广等开展科技促进活动;组织部署宣传类,如召开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举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展等。“这些标志性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将引领全年各项工作的开展。”白金明说,“如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将1亿亩超级稻的推广任务落实到83个品种、17个水稻主产省的500多个县、落实到具体的专家和农技人员,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
农业部将动员100万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干部、涉农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大会战,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和全程科技服务工作,覆盖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农垦、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
白金明说,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启动100个农业科技项目,大力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是发展现代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
加快培养农技推广和实用人才,解决“将来谁种地”问题
据白金明介绍,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加强人才工作是个重点,提出了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这两个关键环节,确保人才总量逐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
农业部确定,今年将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1亿人次,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在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农业部将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培训计划,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分层次、分产业类别的开展技术培训,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推广骨干。同时,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毕业生到县乡农业推广机构工作。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以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带头人和生产型、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为重点,依托各类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涉农企业,分类、分层次、分领域开展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服务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体,着力促进农民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第四篇: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同志们: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了发XX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1号文件既是去年1号文件的继续和延伸,又是中央对“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央对今年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1号文件出台的惠民政策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今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胡锦涛总书记XX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农村视察时明确指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绝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绝不能收回,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这三句话就是XX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按照这个基调,中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力基础。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中央提出的重点是加强“六个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本着全面加强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主要出台了三个方面政策:
1、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XX年,在国家扶持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我省今年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可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行为。
2、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中央财政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
3、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在稳定现在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从XX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今年“1号文件”提出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原则:“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另外,今年中央对农民新增的实惠还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等。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还做出了一些新规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XX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三、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 做为我们XX县,就是要在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1号文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把做好“三农”工作与加速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要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加大争取项目、引资金力度。我们是特色农业大县,是水利大县,按照1号文件,在国家投资上,对口的项目很多。全县上下都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研究政策,做好前期工作,切实加大争项目、引资金力度,力争使更多更好的涉农惠民大项目、好项目落户XX,通过项目实施与拉动,促进和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再引进1—2个像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一样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要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近年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瓜果节、瓜菜节、绿色瓜果菜博览会。通过举办博览会,进一步坚定了全县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可以说,办好博览会不权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行动。今年,我们要继续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全县上下都要强化“当好东道主,办好博览会”的意识,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精心筹备,要以会为媒,广交朋友,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升特色农业。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农业资源,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采取企业化的组织形式来培育市场主体,使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抓特色,上规模。进一步把以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对于瞅准的产业,要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抓住商机,大干快上,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形成规模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要瞄准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领域,改变“经验农业”的做法,走“精准农业”的路子,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农村建成新型工业化的“无烟工厂”。要抓龙头,强加工。要按照一个产业抓好一个龙头,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集中精力、财力,培育建设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积极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变成工业生产的前期车间和原料基地,真正做到使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足够的产业基地做支撑,每一个产业都有相应的龙头来带动,使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火车头”。要抓市场,促销售。要切实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外埠窗口建设;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无公害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创立绿色品牌,打造市场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加速新型工业化,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是基础。我们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主特色,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强攻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突出工业型、产业型项目,全力争取,重点突破;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工业发展建设原料基地,打造前期车间;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反哺农业,致富农民,统筹城乡,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抓新型工业化,决不是放弃农业片面地强调工业,而是把新型工业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工业化的方式和手段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而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走具有地主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这个思路,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得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下符合地方实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工业化大旗,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以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的发展阶段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金钥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农业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协调推进“三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一、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作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如果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增强,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更没有实力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传统农业改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首要的是紧紧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应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和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城乡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走“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村”的发展路子。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用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大力实施农业工业化,建立农业工业化示范区,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促进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以增强工业吸纳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涉农中小企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新型工业化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二、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城镇化作为城乡资源要素和生活方式融合的过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协调推进“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大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元经济矛盾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让7亿多农村人口长期固守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富不起来,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解决不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也才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只有立足实际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城镇相融合,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才能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很大。同时,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也很大。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特有优势。为此,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就业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重点,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
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开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要把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黄金产业”来经营,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落实中央精神,要求我们深化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现代农业区域空间布局,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构筑牢固的农业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制度和机制,依法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着力培植、扶持一批能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把田间的产品优势变成餐桌上的食品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以“三化”推动城乡共同繁荣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只要把协调推进“三化”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抓住机遇,把政策用足用好,把工作做细做实,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