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吴忠市回族清真寺赞圣词的音调
回族清真寺赞圣词的音调-----以吴忠市西大寺为例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分布最多的民族。回族不是由部落、族氏演变而来的名族,在13世纪中期,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共同组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回族有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在伊 斯兰教历的九月举行。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这天男性穆斯
林凡年满12岁以上的多数到清真寺聚会、礼拜、互道“色兰”举行大团拜,然后,各自到坟地为祖先举行祈祷。上坟一毕,亲朋邻里相互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等传统食品互相馈送。古尔邦节 阿语意为“献牲”。节日在开斋后七十天,即伊历十二月九日。届时,除往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外,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宰杀牛羊,将肉分送亲朋邻里。圣忌 相传伊斯兰教的圣人穆罕默德生辰和忌日在伊斯兰教历同一天,故又称为“圣忌”。这天教民云集清真寺,听颂“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圣人。
吴忠市回族现分为一大门宦和两大教派。哲合忍耶门宦是中国伊 斯兰教四大门宦(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库布忍耶)之一,原
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中的一个派别,盛行也门王国一带。公元18世纪中叶由我国第一代哈吉马明心传入中国,迄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伊斯兰教各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区域最广、教权比较
集中的门宦。哲合忍耶意为“高念派”或“高赞派”,与虎夫耶门宦相反,主张朗诵迪克尔(赞颂词)。自谓“明扬正道”。始传者马明心(又称明新,教内称道祖太爷,因此马明心是哲合忍耶门宦的创建人和传播者。格底目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初无定名,18世纪以来为与其他派别相区别始被称为“格底目”阿拉伯语意为古老,又称尊古派或老教。依赫瓦尼阿拉伯语音译。通称新兴派,亦称遵经派、圣行派。19世纪90年代马万福创建于河州(今甘肃临夏)。马万福去麦加朝觐留学,受瓦哈比派的影响,回国后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实际,联络当时河州知名的“十大阿訇”,创立依赫瓦尼派。他们提出十项主张:①不合念《古兰经》,一人念,众人听;②不高声赞圣;③做功课时不多捧手念;④不朝拜拱北;⑤不请阿訇聚众做“讨白”(忏悔);⑥不提倡纪念死者忌日;⑦不用手传转《古兰经》为亡者赎罪;⑧不鼓励举行五功以外的副功;⑨处理教法问题,以易行为原则;⑩不能请人代念《古兰经》等。20世纪40年代,该派在甘肃、青海、宁夏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上列地区的伊斯兰教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吴忠市板桥道堂位于吴忠市板桥乡,是所有哲合忍耶门宦的总机构,马国权任总道长,板桥道堂下属9个分道堂分别在固原、海原、新疆等地,目前板桥道堂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
吴忠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现有回族58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7.2%。在宁夏吴忠市随处可见建筑独特、风格迥异的清真寺。它们有的气势恢弘,有的精巧别致。清真
寺是回族群众做礼拜的主要场所和公共活动场所,在穆斯林群众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市区内最有名的要数南大寺,北大寺和中大寺,其中既有色调明快、独具一格的阿拉伯式风格,又有庄重、古朴和讲究对称的中国传统古建筑特色。它们全部坐西向东,一般都由礼拜大殿、浴室、邦克楼等部分组成。清真寺内环境清静幽雅,礼拜殿宽敞明朗,气氛庄重。全市现有清真寺400余座。东大寺、西大寺、吴南大寺、新区大寺、中大寺、涝河桥清真寺、牛家坊清真寺、北大寺、中华清真寺、东塔清真寺等......其中北大寺属格底目教派,位于宁夏吴忠市古城乡红星村,该寺是银南地区古老清真寺之一。历史上经学造诣较深的知名阿訇王玉林、金凤山曾开学多年,培养了一大批宗教职业人员,有在寺满拉10人,高目1000户。中大寺属伊赫瓦尼教派,位于吴忠市利通南街,有在寺满拉12人,高目1220户。西大寺属哲合忍耶门宦,位于吴忠市区,寺内有大殿上下楼层,配房30间,淋浴间20间,1926年由金仲学阿訇开学,在寺满拉10人,高目2000余户。史学军阿訇是现任吴忠市北湖清真寺开学阿訇,现年41岁,1970年出生,家住吴忠市苏家摊,自1983年13岁起,先后在本方苏家摊清真寺、金银滩清真寺、马莲渠清真寺以及西大寺学习经文,后在王国稍清真寺经老阿訇穿衣,99年解放清真寺开学6您,05年到北湖清真寺开学至今。
赞圣词故名思义赞颂圣人默罕默德。伊斯兰教有25位圣人,默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也是最后一位圣人。赞圣是回族五功斋、课、朝、礼、念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赞圣通过对圣人的信仰来救赎自己。许
多学者研究表明赞圣词所采用的领赞、分赞、合赞形式已经实属音乐的范畴,但在回族的赞圣过程中,不能将其称为“歌”或者“唱”,伊斯兰教称为“赞”或者“念”。由于门宦和教派的不同,赞圣词的音调也有区别,如伊赫瓦尼教派主张以念为主,特别讲究发音的准确性,该教派吸收了中东伊斯兰教国家的诵读特点,称为“诵读派”。而哲合忍耶门宦主张用优美宏亮的声音赞美圣人,优美的的音色能使吟诵者声音传的更远,感受圣人的伟大,从而达到敬畏“圣人”宣扬教义的目的,因此该门宦又称“高声派”或“高念派”。哲合忍耶除了恪守每天的五番拜功外,主要以高声赞朱赞生的形式到达近主功修,只是有别于其他门宦的独特之处。其中,最能代表哲合仁耶经典的赞主赞圣辞是:《奥拉德》《穆罕默斯》,这些赞圣诗词是哲合仁耶第一代导师.昭菲.马明心从也门带回中国的。赞圣词即含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的韵味,又有典型的中国的地域性色彩的情致。曲调进行一般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缓而庄重,音调优美嘹亮,气势恢宏。“先知赞歌”和“赞圣词调”古朴悠长,吟诵时有领有和或领和穿插,声调抑扬顿挫,这种吟诵形式与伊斯兰音乐属同源异流关系。清真寺内每天都要进行五次祷告(礼拜),每次祷告之前,先由寺院满拉登上寺院的顶尖或大殿前方,向着圣地麦加的方向站立,双手掩在耳边,用阿拉伯语按规定的“道勒”唱起赞词。赞圣很规律,平时赞圣130遍,主麻日赞圣,道堂每周一赞圣达到几千遍。大赞的时候所有的阿訇满拉及高目都是站着赞颂,小赞即乜帖时都是跪着赞圣。所有赞圣词的词义都是相同的。
“真主至高无上”,“我发誓、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除了真主再没有其他的神明,真主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赞圣词由于派别和地区的不同,旋律也各有特色,哲合忍耶采用的赞圣词调性明确、简洁,曲式采用A--B--A段式,其形态特征一般多强调宫、角、羽调式。
赞圣在神圣的《古兰经》里,至大的安拉以先知穆罕 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生命起誓,他把先知的尊名与自 己一同提及,他还把是否相信先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 不是他的优秀的仆人的一个标准。安拉要求人们在先 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面前低声说话,告诫人们在 提及先知的名字时不能像随便提到某个人的名字那样做。安拉祝福先知,他要求天使们说赞圣词,也要求人这样做。说赞圣词是所有信士的义务,这是来自安拉的命令。因此,热爱安拉的圣徒们常念赞圣词。念赞圣词 可以增加穆民心中对先知的爱。毫无疑问,只有在真 正地理解《古兰经》和圣训后,人们才能以真正正确 的方式追随先知,效仿他这个优良的模范。但要想真 正理解《古兰经》和圣训,人们必须让自己的心接近他的优美的道德质量。根据伊斯兰的礼节,祈祷通常是以赞主词和赞圣词开始并同样以它们结束的。赞圣词也是对安拉的祈求,而安拉是不会拒绝这个祈求的,因此,我们就用赞圣词来点缀我们的祈祷的开头和结尾。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的祈求放在两个赞圣词之间,以便它们被接受和实现。马明心导师把赞圣词从也门带回中国,这充分说明哲合忍耶对音乐非但不排斥,反而赞许和提倡,正是因为这种缘故,赞圣词在回族得以
兴起和发展。
关于赞圣词音调的调查与研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有关回族音乐文化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既是民族也是音乐的话题,在关注中,人们也得到了很多结论,但就某一特定地方的赞圣词音调研究的目前还没有,因此本人对吴忠市西大寺赞圣词音调进行研究,对回族宗教音乐进行深入了解,赞圣词音调的演变根据传播者的特性以及地区的环境,在原有阿拉伯音调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回族自己的音乐特质,形成了含有伊斯兰教风格的音乐。
第二篇:陈村回族乡清真寺简介
陈村回族乡清真寺简介
陈村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557年明万厉五年,大殿有前殿、后殿、抱厦组成的“克尔白”式的建筑。到公元19861年清朝咸丰十一年被烧毁。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重修大殿一半。后又经过经济、物料的筹备,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重修完毕。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清真寺座落在村中心,它是一座始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气势壮观的清真寺。它不但是邱县所有清真寺之冠,也是冀南比较有名的清真寺之一,闻名省内外。
这座清真寺的大殿建筑总面积约一亩半,殿顶呈两脊三拱六角,挑檐四出、顶面兰角雕瓦相衬、清雅美观,顶脊高三尺余,上置兽头昂首相背,另有罐锡叠迭,殿顶端安装罐形宝瓶一对,中间钢丝牵连,四季风天,嗡嗡长鸣,响声悦耳,远传四方。挑檐远挑飞出,如雄鹰展翅。殿前七级台阶,台上四尺花墙,三面隔以外置铁丝网。拱门顶山横匾一块,上有金字浮雕大草《古兰经》经文,秀丽精致,庄严肃穆。三十二要合抱大柱,支撑着雕画精致的殿顶,更显雄伟壮观。刻着“开天古教”的大条石嵌置面墙正中,八盏八角灯吊灯悬挂其间,盏盏佩缀红绸带,在雕梁画柱的映衬下,更觉富丽堂皇。整个建筑布局精巧、结构严紧,古朴典雅,风格别致,是少见的古代民族风格建筑。
近百年来,经风雨侵蚀,战乱破坏,寺内房屋设施多被毁损,但唯有大殿仍然保存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逐步得以贯彻落实,清真寺的修葺才被重视起来,于1985年新建水房七间,成立了清真寺管理委员会,聘请了驻寺阿訇,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87年又新建讲堂五间,1990年整修大殿,1992年新盖女寺一座大殿五间和两间水房及门楼。
第三篇:回族清真寺的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初探汇总
《回族清真寺的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初探》
班级:14园林2班 姓名:马玉玲 学号:20141939
摘要:回族清真寺园林是属于伊斯兰园林的一种,在伊斯兰世界的园林中,“天国花园”的概念随处可见。在«古兰经»中,天堂中的永恒之园中矗立着具有双重意义的树-它既象征神圣,又象征爱人的温存。伊斯兰园林,既包含向往天国的文学主题,又是理想化的乐园,它被设计成满足奢侈安逸和感官快乐的场所,提供佳肴、美酒、音乐、芳香以及感官上的愉悦。关键词:伊斯兰园林、清真寺、风格特征
一、回族清真寺的发展沿革
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形成较晚而形成过程特殊的少数民族。它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等各族穆斯林和元代时由中亚地区大批东迁的穆斯林在中国发展而形成的、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同其他民族交融、特别是在早期与当地的汉族通婚后,就汇人了不少汉族血缘成份。这说明,第一,它是由多种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第二,由于他们是穆斯林,汇人的其他非穆斯林民族的成员也必须信教,所以回族的主要文化便是伊斯兰文化;第三,由于分散居住在汉族地区,因而受汉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便深。经过历史的演变,回族先民的原有文化便逐渐消失或淡化。而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回族的新的民族文化,包括它的清真寺文化。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作为礼拜的大殿、沐浴室和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的班克楼便是清真寺的主要清真寺。清真寺清真寺还包括回族进行宗教教育和重大的宗教活动的讲经堂、师生宿舍和大厅。因为进行礼拜活动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大殿都是座西向东,而其他的清真寺便分布在大殿前的两侧或者周围。这就是回族清真寺清真寺群体布局的基本格局。
在全世界,由于各地文化、地域以及清真寺风格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清真寺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色彩。就我国的清真寺清真寺来说,其发展便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大约从盛唐到元代,清真寺清真寺大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模式;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以前,清真寺清真寺便又趋向于中国的传统清真寺形态,即转向木结构的殿堂寺字型制,在大殿清真寺中大量采用后窑殿并以无梁殿为其特点,唤礼塔亦趋于楼阁化或者消失,其他如色彩、雕饰、清真寺小品等也都表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清真寺的特色。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清真寺技术的传人,一些新建的清真寺为钢混结构,并出现了混合功能的楼层式型制。
在民用清真寺方面,宋元时期南方的回族先民巨富很多,他们的豪华住宅和所创办的学校、医院也与早期的清真寺一样,大多是阿拉伯式或者中阿合壁的。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回族的民用清真寺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现在还保存了不少这样的回族旧宅此外,回族还实行公墓制,墓地的木、石碑坊和陵墓清真寺也颇有特点。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坟墓,常常用灰砖箍筑,成长方形,由底部逐渐向上收拢,并且使正面类似碑形状。较为重视陵墓修建的是苏非派先贤的“拱北”,有的是从古代北亚穹隆发展而形成的半园形墓顶,有的则建成为中国传统式的清真寺群。至于当代的一些回族清真寺,则已经完全现代化了,民族特色已不太明显。各地回族的民俗有受到特定地域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的制约和渗透影响,东南西北中,同中有异,大同小异,五彩缤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性、局部性的色彩。
二、回族清真寺特点
回族清真寺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回族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韵,而且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清真寺的精神风貌,记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而中国传统清真寺风格的清真寺,正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1、清真寺工艺的中阿结合性
即将伊斯兰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清真寺手法相融汇,通常采用白、蓝、绿等冷色布置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喜欢的审美心态。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龛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扁。再大殿以外的地方,或精雕细刻、或雕梁画栋、或置以香炉、屏风,使寺院充满富丽堂皇的气氛。还采用博古图案、梅竹团案、吉祥动物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作装饰,使寺院既富丽堂皇,又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
2、布局的完整性 布局的完整性。即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制。其清真寺以一定的中轴线排列,具有完整的空间。其间每一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又井然有序,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清真寺艺术风格。
3、清真寺的宗教特点
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突出表现了清真寺的宗教特点。如寺内的圣翁皆背向正西的麦加克尔白、大殿内不设偶像、不搞偶像崇拜、寺内皆设礼拜大殿、沐浴室等。明显区别于其它宗教清真寺。
4、寺院园林化
我国回族清真寺内,往往小桥流水,山石叠翠,编植树木花草,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使人在崇敬之余,产生亲切感。
三、清真寺的装饰
清真寺的清真寺装饰在内容、布置和色彩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特点,而在用材的技法上融汇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国清真寺传统。集二种文化的和谐发展于一体。
1、装饰内容
在清真寺内严禁使用动物形象,同时又要表现出宗教的庄严与壮丽的气氛。较高档次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以花卉、叶藤或卷云等烘托出一段经文,或者以阿拉伯几何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牡丹、松竹、果品、荷花出水、怪石秀峋、文房四宝等作为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对于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如西安化党巷清真寺大殿内的600多幅明制天花,便是以方框彩画裹着团花衬托出中间园形的阿文。在壁龛两旁的整个墙壁上,也用木板镶以瑰丽茁壮的花叶形成伊斯兰教风格的“满花”,并衬托出库法体的经文,在其上往往运用门罩、垂柱等装饰构件,使窑殿的正面表现得更加壮丽和凝重,成为陕西清真寺清真寺装饰中的精品。
2、装饰色彩
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崇尚白色和绿色的。为了庄重,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对往枋尤其不用红色。即使使用油漆,也大多用淡棕色。枋问更少花花绿绿的“庙”气、一些清真寺的大殿、”照壁和亭阁的屋瓦采用天蓝琉璃,而不用过于鲜亮的绿色以便与立面装修上的兰色和淡棕底色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寺的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3、装饰布局
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清真寺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清真寺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清真寺形式,以显示尊贵。由于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因此便设置了不同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各处的山墙、门梢(或门框)也以不同的花卉为内容对缝砖雕,组成各种画面,构图多变,刀法凌厉,花枝饱满,栩栩如生。有些活动大厅的格扇在节日是可以卸掉敞开的。这些格扇和大殿的门窗下部,大多是以花卉、果品、文房四宝为画面的精致木雕,玲挑剔透,形象生动。所有的砖雕和木雕虽然全是中国的传统风格,但与清真寺内的宗教、民族特征却结合得十分和谐。由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宗教压迫等原因;在个别清真寺的殿脊、甬道、碑座等部位,也装饰有龙、龟、兽等形象,从而留下了一些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发展史中的不幸的痕迹。
结语:回族是一个既能保持民族优良传统而又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较为大家熟知的回族清真寺就是最能反映回族的民族特色的清真寺。因此它的清真寺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演化。由于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凝聚,清真寺集中地显示出回族清真寺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随着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入和广泛传播,回族清真寺也犹如美丽的瑰宝遍布于祖国东南西北,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四篇:国圣茶赞
国圣茶赞
沸泉飞流下,满壶春色生。
绿芽蹁跹坠,翠山婀娜堆。
茶香阵阵溢,饮士人人醉。
浅啜露笑颜,齐声赞国圣:
源远追三皇,流长贯古今;
可共龙井美,堪比碧螺春。
第五篇:赞交通民警快板词
赞交通民警快板词
打竹板,响起来,咱们一起登上台,你登台,我登台,平安省会来喝彩。
小竹板,辟啪响,平安省会我来讲,落实科学发展观,平安目标指方向。
省会交警是模范,本职岗位做贡献。
着装整齐讲仪
表,站立姿势特别好。
红路灯下做标杆,风里雨里为民安。
冬迎寒风夏顶暑,交警从来不叫苦。
精神抖擞立岗台,规范手势打出来;
指挥有力作疏导,交通秩序特别好。
如问交警哪最好,省会交警不得了。
抓三基,促发展,维护稳定保平安
抓队伍,树形像,五条禁令记心上。
预防事故保平安,整治违法手不软。
事故少,秩序好,人民满意标准高。
抓业务,重思想,民警人人争向上。
打基础,抓基层,个个苦练基本功。
保驾护航打前战,无私奉献做标兵。
交通有序无事故,全仗交警来维护。
交警工作很辛苦,不分严寒与酷暑;
昼夜巡逻交通线,百姓出行得方便。
每逢佳节难团圆,亲人欢聚总无缘。
父母面前未尽孝,膝下娇儿少欢颜。
职责神圣终无怨,自古忠孝难两全。
齐心协力保运转,锐意创新促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警民携手创奇迹。
警爱民、民爱警,警民一家鱼水情。
交警事迹千千万,几天几夜说不完。
今天咱就说到这,还望各位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