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饶河县大顶子山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饶河县大顶子山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风力发电代表着21世纪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黑龙江中宇饶河风电公司风力发电一期工程(大顶子山风电项目)的建设,为在大顶子山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生态、人文、自然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契机。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我们对饶河县大顶子山进行了调研,并就饶河县大顶子山综合开发提出初步的开发设想;现将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大顶子山概况
(一)大顶子山基本情况
大顶子山原名伊克堆累山,赫哲语意为老牛顶子,又称为大鼎子山。大顶子山位于县城西北19公里,主顶古称制俄顶,海拔801米,为县内第二高峰。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北坡略缓,共有八顶,山上生长着许多杜鹃,以兴安杜鹃为最。尤其是制俄顶上生长的杜鹃最为高大,株高2.5米,干粗者达5—6厘米,形同小树。每当五月初,县内其它诸峰的杜鹃一片姹紫嫣红,制俄顶上花枝尚未萌动。待到五月中旬,诸峰花期已过。制俄顶上杜鹃方始盛开,直到五月末,而花枝仍繁。登临一望,鲜红似火,甚是壮观,颇有“人间五月芳菲尽,顶上佳花始盛开,常道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之感。山上峰峦起伏,清泉小溪,自然景色宜人。山上有一清虚亭,为县内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山北曾是抗日根据地。1936年3月6日,抗联七军曾在此与日寇血战,伪县参事官大穗久雄即亡命于此,军长陈荣久亦于此壮烈殉国。陈荣久及连副侯培林,战士金元俊三烈士墓葬,至今仍在大顶子山,为后人凭吊瞻仰之地。文化方面,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的《乌苏里江船歌》及《大顶子山高又高》等赫哲族文化作品,就是取材并创作于此。
(二)大顶子山自然景观
1、大顶子山地质地貌景观
大顶子山位于县域西北19公里,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北坡略缓,共有八顶,主顶海拔801米,为县内第二高峰。森林面积及丘陵、漫岗地面积34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2%,草原及低地面积13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8%。山地海拔多在250-400米,平原海拔在50-70米之间。
2、大顶子山水体景砚
乌苏里江为黑龙江省第二大界江,自虎林市流入本县,下至瓦盆窑流注抚远县境内,县内乌苏里江河段总长度128公里,县内所有河流均流入乌苏里江。这一段江流之特点是两岸全是原始植被,非草即木,水清流缓,幽雅宁静。
3、大顶子山生物景观
(1)植物种类。该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以次生的柞、杨、桦、椴等混生林为主。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内山水清秀、林草茂密,形成良好的生态栖息环境,因此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2)观赏植物。有树、草、花百余个品种,主要有红松、云杉、山梅花、玫瑰、牵牛、兴安杜鹃(达紫香)、山葡萄、串红等。
(3)野生动物及数量。主要兽类共20余种,分属5目11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水獭、雪兔;地方保护动物10种。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动物16种,包括赤狐、狼、貉、雪兔、麝鼠、刺猬、野猪、松鼠等。
(三)大顶子山人文景观
1、古文化景观。
远在2300至3000年前的周秦时期,我们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就曾居住在这一带地方,他们利用这里的大好自然资源,制造楛矢石砮和网罟等工具,狩猎捕鱼,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演进,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满族支系——瓦尔喀和赫哲族人居住的故乡。特别是近百年来,他们为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这块美好的土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在同沙俄、日本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者的斗争中,前仆后继,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里又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根据地,在那丹哈达拉岭和三江平野的林海雪原间,抗联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饶河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创造了无数的英雄业绩。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2、近、现代革命和文化建设景观
佛教圣地妙音寺。饶河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办公室,经黑龙江省宗教事务局黑宗发[2000]16号文件批准,在大顶子山东北方向山脚下建一座佛教圣地“妙音寺”,建筑面积2440平方米。所有殿堂均采用仿古式建筑,为饶河县唯一的佛教大乘寺院,属净土宗道场,主弘念佛法门。此地风景幽美,远离闹市,便于佛子修学,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
三、现状评价
(一)大顶子山景观价值
1、自然景观评价
大顶子山自然景观众多,大都保持着原始特色。资源多样、景观丰富。
大顶子山景区内群山连绵起伏,有约74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森林和人工林,有松、柞、桦、杨等近百个树种,树木参天,根深叶茂。
大顶子山下有黑龙江省第二大界江乌苏里江,沿江两岸非草即木,水清流缓,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岸饶河境内连绵起伏的完达山脉和丰饶富庶的三江平原,一碧万顷的沃野草原。
大顶子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宜于避暑,冬季雪量适中,可供滑雪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总体上完全能够支撑夏季的生态旅游和冬季的滑雪健身旅游的开展。
2、人文资源景观评价
大顶子山民族民俗风情独特。赫哲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世界总人口2万余人,中国境内4500人,饶河县四排乡是赫哲人聚居的地区之一。赫哲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和国内外客商以及文化界名人,歌唱家郭颂的一曲《乌苏里船歌》就是从饶河四排产生、取材并创作,是歌颂勤劳的赫哲人民的赞歌。
3、生态环境评价
大顶子山景区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水体、大气、土壤等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天然草地,绿色覆被面积达70%。广袤的森林和天然草地,不仅起到了固土蓄水、吸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也起到了阻挡寒流、风沙的屏障作用。据省国土规划资料记载,水体污染指数总量在3--1之间,大气污染指数总量小于2,土壤污染指数总量小于1,均属于相对清洁区,天蓝、水清、山绿、空气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景观开发利用的基本条件
一是尚未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潜力大。未采伐的森林占县域陆地面积的36%;有马鹿、黑熊、貉、貂、丹顶鹤等野生动物资源上百种,大部分待开发利用;薇菜等山野菜利用率仅占10%,猕猴桃等山野果的利用率仅占30%;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利用率仅占20%,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的利用率仅占11%,毛水苏等蜜源植物的利用率仅占30%。二是大顶子山林多、地多、水多、特产丰富,粮、林、山产品等绝大部分产品以“原”字号产品出售,多层次深加工的潜力巨大。
三是地理位置优越,口岸优势明显,饶河县地处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集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是通往俄罗斯腹地及东欧的咽喉。与其它口岸相比,饶河口岸具有运输周转快,客货出入境便捷的特点。
四是生态环境较好,大顶子山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水体、大气、土壤等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有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赫哲族民俗四排乡,赫哲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极其深远震撼力。
(三)效益评价
大顶子山景区根据旅游资源类型特色,精心开发科技馆旅游项目、开辟了滑雪场、佛教圣地妙音寺、杜鹃花园、珍贵毛皮动物养殖示范基地、小南河农家园、大自然山庄、风电场观光等景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我县进一步改善了景区的投资环境。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利润大、创汇多的新兴产业,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带来及大的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氛围对人们的教育和熏陶,使其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产生新的社会效益。
四、近期规划和长远开发设想
(一)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
立足饶河,面向周边及国内市场,在充分评估大顶子山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与适应两个根本转变,依托县域内大界江、大口岸等区位优势,综合开发大顶子山资源,使该项目成为饶河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饶河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主题立意:
(1)运动主题——体现人类更快、更强、更美的健康观念;提供丰富的运动、休闲、娱乐项目。
(2)健康主题——体现现代人追求力与美、回归自然的生命意识;旅游项目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文明。
(3)寒地自然主题——体现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寒地冰雪自然与冰雪文化景观;
(4)绿色科技主题——体现经济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进步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想。
2、文化取向标准:
(1)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以赫哲族民俗冰雪自然文化为主基调;突出运动休闲文化主旋律。
(2)弘扬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的表现力,突出生态文明理念。
3、文化网络构成
(1)寒地冰雪文化,赫哲族民俗文化,森林文化,生态园林文化。(2)现代运动、休闲文化,饮食文化。
4、环境艺术风格定位
(1)整体风貌:人群活动、人工景物与自然相和谐、生机盈然的生态化景观意向。保存区域内自然生态景观形态;整体景观展现雄浑、壮美、奇丽的艺术特色。
(2)人工景观以现代设计风格为主,体现时代特征;体现生态环境艺术理念,以木、石为装饰材料,人工景观造型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宛若自然环境有机的组成部分。
(二)开发步骤及主要项目
大顶子山全区综合开发总体开发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开发定位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市场,进行科学规划。
1、滑雪场。因大顶子山南坡陡峭、北坡略缓,山势比较符合滑雪场条件,在山体西北坡建立一座初中级的综合性滑雪场,面积5平方公里。设150米长的初级滑雪道两条,1000—2000米长的中级雪道两条。滑雪场内设托牵式索道两条,座椅索道一条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同时在山下开展狗拉爬犁、马拉雪橇、滑轮胎等游戏项目,冬季做“冰长城”式滑梯,开展各种娱乐滑雪项目,夏季开展滑水、滑沙等游乐项目。
2、佛教圣地妙音寺。饶河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办公室,经黑龙江省宗教事务局黑宗发[2000]16号文件批准,在大顶子山东北方向山脚下建一座佛教圣地“妙音寺”,建筑面积2440平方米。所有殿堂均采用仿古式建筑,为饶河县唯一的佛教大乘寺院,属净土宗道场,主弘念佛法门。此地风景幽美,远离闹市,便于佛子修学,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目前已在筹建中。
3、达紫香花园。在本区最高峰——制俄顶上,利用现状达紫香林,建设一座杜鹃花园,占地1公顷,有专人管护杜鹃的生长,修建登山小道、亭台等,可在山顶坐在亭中赏达紫香、观日出。每年5—6月,举办一次“完达山达紫香节”,吸引游人前来观赏。
4、小南河农家园。在大顶子山东面小南河设置本区接待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建有专门接待滑雪登山的游客餐馆,有专线车来往于滑雪场及村落之间。接待中心将突出农家特色,装修及食谱都是农家特色,让游客体验一下农家生活。
5、钓鱼场娱乐区
(1)环型钓鱼台。100个钓位,利用大岱河天然水域资源优势,建设大型池塘一座,内部放养多种类优质鱼类供游客垂钓,钓鱼台沿池塘四周设置。
(2)垂钓场饮食点。占地50平方米,设置烧、烤等餐具,供垂钓者亲自动手品尝所钓之鱼、所猎之兽。
6、风电场观光游览区。以大顶子山风电场施工道路为基础建汽车游览观光路和以妙音寺为起点建沿山人行路、野餐点、绿化带、野生动物观赏园等。
7、望江亭。以大顶子山风电场施工道路为基础建汽车游览观光路在25#、8#风机位,分别建设乌苏里江望江亭观赏平台。乌苏里江的秀丽和自然风貌,是我国内地江河所无处寻找的,是我国仅有的几条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岸,连绵起伏的那丹哈达岭茂密的森林和那丰饶富庶的三江平原一碧万顷的沃野草原。江东岸更是山岳连绵,峭壁陡立,山水相映,别是一派奇秀风光。平缓的江边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银白色的乌苏里江水,在阳光普照下,天光水色,静影沉壁,景色十分宜人,不时看到江水中行驶的渔船、游船、货船,给乌苏里江添上了几分热闹。
8、其它资源开发(1)土特产品。药材系列:人参、东北黑蜂蜜。矿泉饮品:珍宝岛矿泉水。还有木耳、猴头蘑、蕨菜、菌类等。山野果:松籽、山核桃、弥猴桃、黄瓜香。
(2)风味食品。铁板烤鱼、赫哲族民食系列。(3)手工艺品。
a、森林制品系列:苗木标本、杜鹃花标本、树叶书签。
b、木制工艺品系列:根雕、木制笔筒、野生动物木雕类、赫哲族民族手工艺品、芦苇制品。
c、旅游纪念品:漂流瓶系列、旅游系列邮票、名信片、旅游图册、纪念章、录像带、光碟,撰写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的文章和书籍。
以上是我们对黑龙江中宇饶河风电公司风力发电一期工程(大顶子山风电项目)的建设,在开发风能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察对大顶子山及其周围地区情况进行综合开发的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饶河县大顶子山综合开发调研报告。要综合开发大顶子山一定要与赫哲族文化紧密结合,善于发现综合开发大顶子山与赫哲族文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赫哲族民族语言、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传统饮食起居、民族歌舞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领广大赫哲族群众参与到县域经济发展中来,为推动饶河经济全面发展和进步出力献策;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共同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以“走进多彩大顶子山,感悟千古赫哲文化”一定是综合开发大顶子山的一个很好地定位,各位领导在研究大顶子山综合开发时,希望《饶河县大顶子山综合开发调研报告》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二篇:大顶子的山女儿观后感
《大顶子山的女儿》观后感
昨天,我观看了“两学一做”专题片《大顶子山的女儿》。专题片记录了冷菊贞同志在小南河村当驻村书记在短短两年,使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有名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冷菊贞以大顶子山景区为背景、以饶河大美湿地为依托,以小南河村独特的关东风情和民俗资源为特点,建一个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摄影旅游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在冷菊贞的倡议下,小南河村农家旅游协会成立了;并注册了4件37类商标;初步形成了集“吃、住、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链条。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体一个不落,全都纳入到旅游产业建设中…… 短短两年多时间,小南河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东北民俗旅游村、饶河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乡村旅游扶贫村、能人带户扶持项目,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国家规划设计示范村。2017年,冷菊贞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小南河村建设中的冷菊贞,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小山村,任期将满之时,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继续留在这里,继续带领小南河村“成长”。
观看专题片中,我被冷书记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两学一做中,我针对班上的学生分三类帮扶:一类是 厌学型
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二类是学习习惯需要督正的学生;第三类是习方法上有疑惑的学生。我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学习的辅导上,选取学习确实有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为帮教的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学生的帮扶,家长的支持,学困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2)上课环节,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
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4.课后帮助学困生。教师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通过帮扶活动,我深切感受到帮助学生进步自己所获得那份收获。作为人民教师,爱是可以完成转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的。我希望我能用自己一份爱心,一份理解,帮助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机整合有利于项目资金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多头申报、重复建设和解决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持续开发、扩大规模”的目标,有利于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奠定坚实的农业农村基础。但在实践整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资金申报阶段
其他项目资金大多需要对上争取,地方为了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资金性质,对每个项目都要编撰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申报时间又不一致,这就在申报时可能存在不知道其他项目资金有多少,能够做些什么。这就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法与其他项目资金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作用,致使项目实施中可能就存在项目调整或变更。
(二)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整合的资金性质不同,在规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使用的标准就不同。如:公路建设,交通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是交通部门的标准,其他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可能就是农机部门机耕道的标准。在概算方面,各项目主管部门使用的概算标准可能不一样。另外,有的项目需要农户投工投劳,属财政补助项目;有的项目又是财政全额预算。这就会造成在今后工程整合发包时,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单价,不同的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
1、整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要求不一样。有的项目需要聘请监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的项目是要求村组、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监理单位与监督小组的专业、素质不同,在项目监督管理中无法一致。
2、整合项目建设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项目由工程队施工,有的项目由农户自建或村委会委托建设,这就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增加更多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这样整合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困难加大。
3、整合项目实施对农户的要求不一样。如:国土整理项目不用农户自筹,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农户自筹,项目区农户存在攀比心理,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整合项目实施招投标规定不一样。有的项目要求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施“民办公助”,有的项目要求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全包建设,这些都会给项目实施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四)验收报账阶段
1、整合项目验收确认有一定难度。有的在整合项目实施时,并没有明确哪种资金实施哪一部分,可能是把两种或多种资金合起来做一个工程,但项目验收又是各个项目验收各个项目。验收时就会无法确认各种资金完成的具体工程量。
2、整合项目报账难度大。由于是整合资金实施,可能存在一个工程的建设由两种或多种资金构成,如何实施报账,在哪种资金中报账多少,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比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需要进行竣工审计,但绝大部分其他项目资金不需要竣工审计,只是通过财政投资竣工结算评审就可以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竣工审计需要县级农发机构承担一定的审计费用,并作为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列支报账;而对于整合项目在进行聘请中介机构或审计局进行工程竣工审计时,不可能只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不审计其他项目资金投入部分(实际上有的项目也无法分开),这样就会多产生审计费用。
二、对策建议
要真正改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实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
(一)高度重视,形成整合机制
1、提高到项目整合的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县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对财政资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项目资金整合仍有畏难情绪等困难和问题,积极创新,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形成机制,以保长效。
2、建立健全整合机制。在整合机制上要做到:一是成立整合机构,落实责任和人员。县级政府应当成立财政资金整合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县项目整合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要明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按统一要求进行项目整合,确保整合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确整合范围。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整合项目资金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其它项目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整合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规划是整合项目资金、实行规模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就很难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就仍然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整合资金、规模开发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县级政府应当对某个区域或哪些乡镇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建设哪些基础设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统一规划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一是注重项目区选择的科学性。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合项目集约建设的原则,根据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选定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的项目区。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完整性。整合项目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要按照“围绕产业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产业、做大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两大目标,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三是注重项目工程的互补性。针对国土、交通与农发办之间项目建设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四是注重项目建设时间的连续性。为真正发挥规模开发效益,规划时始终坚持大手笔、高起点的原则,实行“滚动开发”、分步实施,而不是“遍地开发”,既有总体规划,又有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区建设时间的连续性。
(三)有序管理,统一实施
1、整合项目要做到有序管理。对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的项目,要落实牵头部门,避免多头管理,最终造成无人管理的问题;要形成整合项目实施方案,对整合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资金报账等进一步明确,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做到整合项目只有一个牵头部门,根据实施的内容明确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员,确保项目实施有人管理、有序管理。
2、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统一规范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统一管理程序。要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对整合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杜绝一个项目多人领导、多人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对凡不执行上述规章制度的,或未按规划设计施工且工程质量不合要求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划款。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矛盾协调。三是统一竣工验收。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复验程序。县级复查验收时,要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的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对项目工程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统一建后管护。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筹措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报账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其他大部分项目资金实行乡镇财政报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运行操作,加强了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规范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对报账核算的范围、程序、手续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账核算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违规列支财政资金。同时,在形成的整合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各个项目报账金额的比例。如:一项目整合了两类资金进行实施,在整合实施方案中就要明确:整合项目要分类报账。要根据中标金额乘以各类资金预算时所占的比例,为各类资金报账时的金额。从而使报账时有依可循,避免项目资金之间相互挤占。
2、规范报账程序。对项目资金,原则上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直接将资金结算给施工单位或供应商。对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不明确的报账项目,财政不予报账。对农民的补助支出按涉农补贴“一折通”要求直接发放到户。特别是工程竣工后,要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实施乡镇进行初步验收,再申请县级部门进行复查验收。县级验收要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并邀请监理单位参与竣工验收,填制工程验收单,施工单位报帐时必须做到五有:有申请表、有验收单、有正式施工发票、有工程预算、工程决算、施工合同,做到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手续到位,报帐及时。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生机与活力。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省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之一。1988至2009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4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完成投资1649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9406吨,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731.5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6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60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20吨,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84吨。治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路相连,地下节水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配套完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 1
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
曹县为黄泛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高,北部低,自南向北微倾斜。土壤质地分为砂壤、中壤、重壤三种。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引黄客水三方面组成。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灌溉方式,以新打机井和维修旧井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搞好开挖疏浚沟渠以及道路、渠系建筑物的建设,发展方田林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棉、油、芦笋、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
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
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田间道路占用矛盾大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调整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
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这种使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仅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影响到干群关系,引起上访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民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二)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
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只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我县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比如,同样是开挖地下节水管道沟,由农户自行开挖不但宽度深度难以统一,而且沟的走向不直,而用专业的挖沟机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因此,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三)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资产移交后,一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
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是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树木存活率不到70%,田间道路、节水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究其原因: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人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例如,有些机井、田间道路、节水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而林木大多数随地走,确认为农户所有并负责管护,管护主体分散,难以管理;二是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三是管护追偿难以实现,对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当出现较大损坏时再进行维修,必然增大费用支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化解田间道路占地矛盾
农路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应从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解决。一是国家应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的和适宜的补偿标准;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农路占地问题,并耐心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
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我们在调研中感到,项目区农民对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的比例只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没有减少。因此,建议将自筹资金比例降到占中央财政资金的10%以下。但是,降低自筹资金比例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我们可根据具体项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县以下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乡镇可优先立项。
(三)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工程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是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管护队伍。以项目村为单位,每个村都成立一个管护小组,负责该村所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管护。管护队要与乡镇或项目村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报酬、职责和奖惩,一般工程管护期为三年,建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的开支范围,允许从中列支管护人员的报酬或误工补贴,从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
告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近日,××县农综办围绕市农综办《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立法调研的通知》要求,就出台《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必要性开展了座谈调研。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
××县自1988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 的投入力度,每年专项资金的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为此,严格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持久发挥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够明确、项目管理措施不到位、建后管护难、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偿资金回收难、自筹资金到位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综合开发缺乏法律的规范和支持。
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规定较为详尽,但其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对违背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行为只是责令整改、追回资金、取消项目县等,如果将农业综合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提升震慑力,追究其行为的法律责任,这对依法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开发效益的持久发挥起到较好地保障作用。
二、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树立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
××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目前,××县已在9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在地群众得到了实惠,深刻体会到了开发带来的好处,许多未开发的乡镇的干部和群众有着强烈的开发意愿。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的重要举措,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将长期坚持,并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信越来越重要。
为此,非常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农业综合开发有法可依,在制度、组织、人员、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在实践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树立起
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切实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可扶持发展。
三、把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以行政法规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
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这些做法和实践经验是开展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力保证,如在工作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注重效益;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以及建后管护制等管理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的确立都来自于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是农业综合开发保持长久
活力的源泉。因此,通过行政法规将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实现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支农资金管理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四、《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确定为行政法规是农业综合开发持久开发、永葆活力的有效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出台必将深远地影响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开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局面:一方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对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推进农业综合工作在法律框架下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立
法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