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祝县“两后生”培训汇报
天祝县“两后生”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扶贫办(2011年6月)
自2007年全省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输转工作以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扶贫成效的治本之策,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规范管理程序,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取得明显成效,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泛关注。
一、“两后生”培训输转基本情况及措施成效
2007年以来,省办共下达我县“两后生”培训资金373.4万元,依托新疆兵团技校、天祝职教中心、古浪技工学校、兰州理工中专、武威生物制药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累计招收培训“两后生”1455人。培训专业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石油钻采、煤化工、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加工、家政服务、电气焊石油钻采、中药制剂、药物制剂等10多个专业。目前已完成并安臵就业740人,安臵就业率为98%。据统计,转移就业的“两后生”重点在天津力神电器有限公司、天津日盛电子有限公司、中铁电器化集团公司、河北旭阳焦化公司、天津中铁电器化、新疆天山水泥厂、新疆青松水泥厂、新疆阜康化工厂、浙江泰尔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艾博生物制药公司就业,也有部分依靠学成的一技之长实现自谋就业。据调查,通过培训安臵就业后的“两后生”,月收入平均达到1800元,高的可达到2500—3000元左右。如我县祁连乡天山村徐伟成,全家6口人,家庭
情况非常困难,全家人靠种地维持生活,徐伟成在新疆兵团技校学习了电子技术后,在新疆三鑫电子厂上了班,月工资2700多元,使整个家庭摆脱了贫困。可见“两后生”的培训和稳定就业,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而且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
(一)加强领导,相互配合,健全招生培训工作机制。为加快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县在“两后生”输转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跟踪服务”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和各定点培训学校的职责。依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各乡镇、县广电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政策宣传、学员选送;县扶贫办、劳动局负责学校考察、制定计划,协调各方,审察对象,严格把关,当好对象审查员、组织协调员,县移民办、劳务办负责对培训学校的教学、收费、安臵及跟踪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各培训学校负责按照协议组织培训,做好就业安臵和后续管理。由于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位,奖罚分明,充分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政府资助、扶贫部门组织、职业院校培训、企业单位用人、贫困子女增收的路子。
(二)借助优势,搭建平台,建好技能培训基地。我县贫困人口多,富余劳力多,培训需求量大,只有把各个方面培训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扩大培训规模,加快培训步伐。一是
积极扶持发展县内职业教育。县上积极筹措资金,扶持职教中心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设臵,培训职业技能型人才,鼓励职教中心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劳务技能培训。近两年来的招生培训人数成倍增长,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00多人,其中电焊工、钳工成为该校的优势专业,基本实现了培训安臵率、就业稳定率双百的目标。在充分挖掘利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同时,加强同外地技工学校、培训院校的联系合作,先后同新疆兵团技师学院、浙江振华电子学校、山东诸城技工学校、兰州文科职业学校、古浪技术等多家社会反响好、师资力量强、专业有特色、就业安臵有保障的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县职教中心还同青岛、天津等地企业建立基地,通过“1+1”、“1+2”培训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效,学用结合,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我县在“两后生”培训和安臵工作中,始终紧盯 “两个第一位”不放松。一是在培训专业设臵上把市场需要放在第一位,建议和督促各培训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设臵培训专业,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实行菜单式教学。二是在提高培训效果上,把实习操作放在培训的第一位,注重教学实习和定期技能比武有机结合,在教学实习中掌握技能。培训学校还把个别专业生产实习前移,在企业工厂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使学员在用人单位熟悉环境、岗前实习,适应工厂化管
理,培训和安臵效果大大提高。
(四)加强管理,跟踪服务,努力促进稳定就业。培训是手段,就业是目的。我们紧紧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这一目标,把就业安臵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抓手,坚持订单式培训,合同式输出,努力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强化就业后续管理,坚持实行“三制”:一是实行安臵就业承诺制。与委托培训学校签订学员就业安臵协议,要求培训学校有稳定的安臵工作队伍,有可靠的安臵渠道,有与培训相适应的安臵能力。严格要求基地公开招生简章、公示受补助学员情况、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学校承诺培训学员安臵就业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并跟踪服务一年,对一次安臵不理想或不稳定的进行再安臵,直到学员满意为止。二是跟班服务制。对录用学员较多的厂家和地区,培训学校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跟班管理,协调处理就业有关事宜,为学员搞好服务,使学员达到生活、工作、心态“三稳定”,确保学员招得来、学得好、送得出、稳得住。三是实行安臵就业监测回访制。培训学校对学员安臵就业的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回访,扶贫、劳动等部门和县政府驻外办事机构进行监测和不定期回访,调查企业用工制度,针对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等关系到学员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使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学校和用人单位加强管理,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工作不如意的,帮助他们重新推
荐工作。针对监测、回访、反馈的问题,责成驻外办事机构、培训学校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学员稳定就业。培训学校真正做到了培训、就业和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让学员学习安心,推荐就业放心,工资待遇称心。
(五)加强宣传,广泛动员,提高参训比率。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宣传;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每年招生报名前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宣传;三是通过张贴“通告”进行宣传,对培训学校及其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就业去向、补助政策等进行公布;四是通过印发招生简章、招生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五是通过开展活动宣传,组织招生学校分别组织开展了送政策下乡、进村入校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参加“两后生”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了这一“阳光工程”。
(六)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补助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两后生”学员,我县配合协调各学校和培训机构,积极落实每生每两年共2500元的扶贫培训资助政策和国家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学费减免政策。在“两后生”补助资金发放管理上,我县一方面采取向学生本人和家长直接发放的形式落实补助资金,在每学生开学之前按时发放;一方面通过招生学生由学校负责集中发放,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扶贫补助政策的要求进行补助,并采取随机抽查、电话联系学员等形式,调查
落实补助发放情况,防止了学校虚报冒领和私自截留培训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
通过“两后生”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方面良好成效: 一是“两后生”培训使贫困家庭教育就业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随着近几年“两后生”招生、培训、输送工作的稳步实施,贫困家庭对“两后生”培训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大。据统计,我县近几年每年返乡初高中毕业生达1500人左右,这部分学生既不能到高一级学校深造,又缺少谋生的一技之长,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农村的“啃老族”。“两后生”培训就业创新模式,不仅切实解决了大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钱上学、无学可上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他们就业无门路、创业无出路的问题,同时也为扶贫开发多元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由于“两后生”工作开展深入扎实,全县农牧民对“两后生”培训工作有了崭新认识,形成了“要致富学技术”共同意愿,农牧民把实用技术当作“金手银胳臂”、致富的“金钥匙”,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子女学习实用技术的积极性。
二是“两后生”所学专业技术适用性强,就业率高。从目前输送出去接受培训的教育的“两后生”看,绝大多数接受培训对所学的职业技能课程学习积极性高,接受、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强。很多学校也普遍反映输送的贫困家庭学生诚实勤奋,好学习上进,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通过调查,绝大多数
学生所学专业技术适用性较强,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选择了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选择的专业技术适用性强,学校与企业的定向培训计划实施进度较快,企业对培训对象满意度大大提高,“二后生”就业率高。
三是“两后生”工作社会影响面大,群众受益程度较高。“两后生”在校学习期为两年,按国家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县扶贫办为每人补助2500元直接用于学费开支,加之住宿费、学杂费全免,部分学校还为每个学生补助一部分伙食费,极大的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学生1-2年学习期满,在用工单位就业后,人均月工资收入按1500元计算,每年将有1千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这意味着将有600户2000多贫困人口因“两后生”培训而实现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我县劳动力总数有11万多人,而且每年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2000多人,培训和转移就业的任务重。而培训转移一名贫困家庭“两后生”需要1.5—2万元左右(含培训费、生活费及零星开支),对于贫困户来说额外承担部分负担仍然很重。建议增加“两后生”培训补助标准,每生每年补助2500元,补助两年共5000元。同时,请求省上从我县劳动力富余和职业教育能力实际出发,将我县“二后生”培训指标增加到每年1000人左右。
2、建议加强创业培训,加大短期技能培训支持力度。目前,开办一个10天左右的短期培训班,人均按国家扶贫补助300元计算,100人就需3万元;半年以上的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人均所需培训经费不低于1500元,某些热门专业则高达2000—3000元,除国家扶贫补助人均300元外,自己负担费用过高,影响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农牧民外出务工市场需求和自身技能、年龄等因素出发,除一部分适龄劳动力接受“两后生”培训机构专业培训外,建议对一部分无条件接受长期和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加大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并将短期培训补助标准人均提高至1000元。
3、建议规范“两后生”招生计划和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办法。为了更好的管好用好培训项目资金,杜绝挤占挪用、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个培训年度结束后,根据招生计划和各培训基地上报的“两后生”培训花名册,由县扶贫、财政、审计等部门按花名册到各培训基地实地查看、审核后,按实际招生人数,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两后生”手中,完不成计划的不拨付资金,由县上统筹调剂。
4、建议对 “两后生”培训机构进行动态化的进退考核管理机制。从近几年的“两后生”培训看,有部分学校存在重招生、轻就业,重学历、轻实践,重生源、轻管理等问题,有的学校甚至达不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没有实训设备和基地,无专业师资力量,专业设臵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就业或就业困难,严重挫伤了“两后生”的积极性。为此,建议省市每年对“两后生”培训学校开展培训、就业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建立进退管理机制,以调动培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培训能力。
第二篇:“两后生”培训工作总结
横市中学“两后生”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及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好“两后生”培训工作,根据上级文件之精神,我校在九年级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未升学的同学进行了就业引导培训,从而使他们转变了成才观念,学到了一技之长。
这次培训从开始到圆满结束。我校先后选派了业务素质强、思想观念新、敬业精神好的老师担任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以教体局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为主,围绕“就业目标与准备”、“择业方法与技能”、“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就业政策与法规”等方面,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了培训。在就业目标与准备中,教师针对“初中毕业生面临的挑战”、“就业及择业过程中的准备”、“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就业面临的形势,做好了择业的准备,也让学生了解了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步骤以及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在择业方法与技巧中,教师主要通过“如何设计个人简历”、“面试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了择业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中,教师针对“怎样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如何正确合理恰当使用劳动权利”、“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试用期的工作技巧”、“团结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如何处事、做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就业政策与法规中,教师用了4个课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使“两后生”在培训中树立了法制观念,学会了如何在就业道路上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通过一周的培训,使“两后生”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树立了人生信心;使他们明确了就业的目标,做好了就业的准备,学到了一些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技工学校就读,从而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到了完美的协调与配合,为加快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篇:“两后生”培训总结
威宁县第三中学2011年双后生劳动力预备制短期技能培训
培训总结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黔人社厅函【2010】78号)和威宁县《关于在部分中学初
三、高三学生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威教字【2010】241号)等文件精神,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教育局的指示下,经威宁县第三中学和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双方组织安排,威宁县第三中学、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2011年“双后生”劳动力预备制短期技能培训于2011年1月10日在威宁县第三中学顺利开班。
2011年1月初,根据专题会议纪要要求和培训计划设想,安排专人拟定培训实施方案,确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培训事宜及进程。并于1月10日前安排报名、明确培训时间、教材及培训教师。2011年1月10上午9点,培训开班典礼在威宁县第三中学会议室隆重举行,到会的有威宁县第三中学党委书记尤书记、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田校长、培训班班主任邓老师、培训教师等。培训历时15天,威宁想县第三中学初三年纪一至五班,每班24人,共120参与培训。培训班以车工为专业课,同时开设部分文明礼仪、城市生活、法律法规等常识性课程。培训于2010年1月24日结束,培训学员100%合格。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掌握基本车工理论知识和基本操
作技能、了解了文明礼仪等基本常识、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功学习的体验。此次培训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形式创新:从“填鸭式”讲课到交互式探讨,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疑问,学员可现场提问,教师当场解答,这样既活跃了会场气氛,又提高了学员的听课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二是内容模式创新:几位主讲老师,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通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把原来冗长难懂的理论知识简明扼要的解读出来,帮助学员正确理解车工知识及相关的生活、礼仪、法律、法规知识。三是结局改变:为最大程度的保证培训效果,此次培训学员成绩是否合格以签到为准,对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求向培训班班主任请假。改变了从前学习走过场的形式,给所有学员一次学习职业技能知识的机会。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工程中,培训教师即讲解理论知识,有安排学生在实训室操作训了,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车工知识技能,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学员观念得到转变。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多数是原班级中成绩较差、毛病较多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不公平评价。如此以来,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本次培训注重启发,多鼓励多引导,公平对待每位学员,给每个学员表现自我的机会。加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讲解,形式多样的互动,学员不再怕学厌学。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习难,我不行等观念得到改
变。当然,本次培训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例如双方沟通不够、组织监管不到位、资料收取不及时等。
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培训学员档案和学员教学意见反馈表,进行学员培训满意度调查。使学员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对所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严格学习培训考勤制度,培训过程中的强化点名、签到和考核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有效的保障了培训的质量,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计划。
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2010年1月24日
第四篇:两后生培训总结
安定区景泉初中“两后生”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共安定区委、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及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好“两后生”培训工作,根据安教发[2008]193号文件之精神,我校在九年级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未升学的康廷刚等42名同学进行了就业引导培训,从而使他们转变了成才观念,学到了一技之长。
这次培训从2008年7月1日开始,7月5日圆满结束。我校先后选派了业务素质强、思想观念新、敬业精神好的白喜彦、兰小锋、刘莉、张江龙、胡艳荣老师担任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以教体局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为主,围绕“就业目标与准备”、“择业方法与技能”、“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就业政策与法规”等方面,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了培训。
在就业目标与准备中,教师针对“初中毕业生面临的挑战”、“就业及择业过程中的准备”、“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解了就业面临的形势,做好了择业的准备,也让学生了解了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步骤以及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
在择业方法与技巧中,教师主要通过“如何设计个人简历”、“面试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了择业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中,教师针对“怎样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如何正确合理恰当使用劳动权利”、“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试用期的工作技巧”、“团结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如何处事、做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就业政策与法规中,教师用了4个课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使“两后生”在培训中树立了法制观念,学会了如何在就业道路上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通过一周的培训,使“两后生 ”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树立了人生信心;使他们明确了就业的目标,做好了就业的准备,学到了一些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技工学校就读,从而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到了完美的协调与配合,为加快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00八年七月六日
第五篇:两后生培训总结
长葛市建设中心学校“两后生”培训
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共长葛市委长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及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好“两后生”培训工作,根据安教发[2008]193号文件之精神,我校在九年级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未升学的于海洋等20名同学进行了就业引导培训,从而使他们转变了成才观念,学到了一技之长。
这次培训从2008年7月1日开始,7月5日圆满结束。我校先后选派了业务素质强、思想观念新、敬业精神好的老师担任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以教体局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为主,围绕“就业目标与准备”、“择业方法与技能”、“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就业政策与法规”等方面,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了培训。
在就业目标与准备中,教师针对“初中毕业生面临的挑战”、“就业及择业过程中的准备”、“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解了就业面临的形势,做好了择业的准备,也让学生了解了求职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步骤以及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
在择业方法与技巧中,教师主要通过“如何设计个人简历”、“面试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了择业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中,教师针对“怎样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如何正确合理恰当使用劳动权利”、“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试用期的工作技巧”、“团结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如何处事、做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就业政策与法规中,教师用了4个课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使“两后生”在培训中树立了法制观念,学会了如何在就业道路上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通过一周的培训,使“两后生 ”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树立了人生信心;使他们明确了就业的目标,做好了就业的准备,学到了一些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技工学校就读,从而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到了完美的协调与配合,为加快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