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城县开展淡水养殖抽样调查
南城县开展淡水养殖抽样调查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统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准确了解渔业经济运行态势、指导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渔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和权威性,提高渔业统计调查效率,改革渔业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渔业统计体系,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渔业统计抽样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08】13号),确定2008年在江西省开展淡水养殖业统计抽样调查试点工作。为使我县淡水养殖业统计抽样调查试点工作与省、市同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
本次抽样调查的范围为我县12个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居委会)淡水养殖户。调查内容为养殖户的基本生产情况和按养殖方式、产品种类划分的养殖产量。
二、抽样调查的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抽样调查工作的实施主要分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基础数据准备与人员培训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总体时间安排为2008年4月—2010年3月。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8月):主要是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及实施办法,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村。
1、确定抽样总体及收集抽样总体资料
抽样总体为我县12个乡(镇)全部淡水养殖行政村(居委会)。7月下旬,县畜牧水产局召开淡水养殖抽样调查工作动员会,对基础信息收集工作进行布置。
7月30日前,组织被调查的各行政村(居)委会填写《江西省行政村淡水养殖基本情况表》,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审校盖章后8月10日前将该乡各行政村填写的《江西省行政村淡水养殖基本情况表》报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局负责审校该县所有行政村报来的基础资料,并于8月20日前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各行政村2007年淡水养殖户数(户)和按养殖方式分的面积(亩)、养殖方式分的产量(公斤)、养殖品种分的产量(公斤)等数据。省、市、县三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一批熟悉基层渔业生产情况的专家对数据进行审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确定抽样方法及抽取样本村
本方案采用的是我国农村统计中运用的“多目标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MPPS)”,采用先进的MPPS抽样理论抽选样本。通过调查样本村(简称“样本村”)的各项指标,推算出全省(即目标总体)的淡水养殖产量等数据。
9月中旬完成资料汇总,由农业部渔业局抽样调查专家组和工作组对样本框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会同我省抽样调查组实施抽样,确定抽样调查的样本村。原则上以100个左右样本村为样本量。
(二)基础数据准备及人员培训阶段(2008年9月-12月):主要是确定样本户,收集样本户数据;开展调查员培训,发放资料,并深入基层调研,试填抽样报表。
1、组织成立调查人员队伍(1)调查员聘任
9月底前,根据样本村情况聘任调查员。一是村级调查员。一个样本村(居委会)一般聘请一名调查员,原则上在该样本村(居委会)内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中选聘,负责该村(居委会)入户调查和数据填写、报送等工作;二是县级调查员。原则是县级渔业主管部门统计人员,也可以另外聘请若干名调查员,主要是协助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和汇总等工作。调查员由县选聘,由农业部渔业局发放聘书。
(2)调查员选聘条件: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身体健康;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情况;工作认真负责。
(3)调查员培训
10月中旬前完成调查员培训工作。调查员培训采取分级培训方法,在国家统一培训我省抽样调查员后,我省再组织对县级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重点是讲解如何准确填写各种调查表和调查表中各个指标的含义、调查操作流程、调查员职责、调查资料的报送归档等。调查员培训合格后颁发调查员证书。
(4)调查员管理
调查员由县统一管理。调查员经聘任后,一般要保持相对稳定,若因有关工作调离或外出的,应及时向县畜牧水产局报告并由县畜牧水产局负责重新选聘和培训调查员工作,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5)调查员职责
调查员要根据《调查员工作手册》中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以下职责:积极宣传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选取样本村调查方法并对抽样调查户(简称“调查户”)进行抽样、入户调查;指导养殖户建立台帐,及时汇总报送统计数据,安全保管交接调查资料;做好上传下达等工作。
10月中旬前完成农业部渔业局专家组编辑、撰写的抽样调查台帐、调查员手册和宣传提纲等资料的印刷、发放工作。
2、抽取样本单元
县调查员依据淡水养殖产量及面积的计算按属地原则,将样本村中的所有养殖户逐个登记造册编码,填写《淡水养殖样本村养殖户摸底表》。录入数据库,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各样本村养殖户2007年按养殖方式分的面积(亩)和2007年全年养殖方式分的产量(公斤)数据。其数据作为今年抽取样本单元的依据,摸底表于10月底前以电子表格报省抽样调查工作组汇总。
部渔业局专家组和省内负责抽样调查人员根据摸底表,在以下两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抽取样本单元,并在调查报表中予以注明。
(1)全数调查
对样本村中的全部淡水养殖户逐个进行调查。样本村中养殖户在30户以下(含30户)的采取本方法。
(2)规模以上全部调查,规模以下抽样调查
按照不同养殖方式分别划分规模养殖户和非规模养殖户。规模养殖户采用逐个调查的方法全部调查(原则上规模养殖户总数不超过该养殖方式养殖户的2%);非规模养殖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0 的样本(当该养殖方式养殖户数少于10户时,则全数调查)。养殖户在30户以上的样本村采取本方法。
将样本框的所有资料导入数据库,利用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设计软件进行抽样,筛选出数十套合格样本方案生成备选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3、系统测试
11月底前,开展数据录入培训;县调查员将样本村、户的基础资料录入系统中,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模拟录入2008年年报数据,测试数据误差。
(三)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1月-12月):主要是建立调查户台帐、报送月报表、数据审核与推算处理等。
1、建立台帐
从2009年1月1日起,各调查户按照《淡水养殖户调查台帐》的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地逐项记录生产情况。台帐平时由调查户保管记录,年底上交村调查员,全村集中后由村调查员上交所在县畜牧水产局管理、核查、归档。
2、数据汇总报送
村调查员在调查月次月的1—4日内按《淡水养殖抽样调查样本村月报表》要求完成对全村调查户的数据登记与统计汇总,并在调查月次月的5日将报表直接报送县畜牧水产局。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当月如没有发生数的也必须报送零报表。
3、数据的录入和审核
本调查的数据处理采用专用录入程序进行录入及审核,数据录入程序由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渔业局统一编制,并下发省、市、县(市、区)授权使用。每月10日前由县畜牧水产局组织人员负责完成对各样本村上报的数据进行录入。在录入前要对各样本村上报的报表数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录入,以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县的调查录入数据采取网上直接填报的方式。
数据一经录入提交,任何人不得修改。如发现确属录入有误的,必须提交专门报告,逐级上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批复处理。
调查期间,县畜牧水产局要做好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工作,对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作出具体安排,对属于本辖区的样本村要加强业务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和指导,并不定期地对部分样本村进行随机抽查。对在调查工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调查数据质量有问题的样本村,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并根据核实的数据差错情况,填写《淡水养殖调查数据核实表》,在每月的15日前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便于全省汇总作数据评估使用。
上报时间若逢国家法定节日(如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则按法定假日时间顺延。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1月-3月)
2010年1-2月各试点县要对抽样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于2月底前将工作总结材料分别报送省抽样调查工作组办公室和所在设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总结包括:抽样调查基本情况;数据审核与上报;主要做法及经验;主要问题与建议等内容。3月份,省抽样调查工作组对全省抽样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召开抽样调查工作总结大会,并对调查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甚至对调查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三、抽样调查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农业厅要求,成立南城县淡水养殖抽样调查工作组和技术组。工作组组长由许云龙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程应国副书记担任,余克文、杨书国、许金花、罗长发、尧德华为成员。技术组由县统计局袁建民副局长担任组长,彭立平(县统计局农业统计股)、余克文、杨书国、许金花、罗长发为成员。工作组主要负责试点工作的部署、协调,研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技术组主要负责抽样调查技术指导、数据审核等工作。各相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
2、强化资料管理。各级调查部门及参与人员对调查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所有调查资料除按规定上报和按法定程序发布外,一律不得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调查户台帐、样本村调查汇总表、月报表等有关调查资料由县畜牧水产局统一存放并归档。
第二篇: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今日三农网,http://
鲈鱼隶属鲈形目、常鲈鱼亚科,广盐性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爱人们欢迎。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地塘建造: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苗种培育: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 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三、饲养管理: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四、疾病防治:鲈鱼抗病力较强,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第三篇: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名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配养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
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每亩可增产50~100kg,每亩增收100~300元。
技术要点:
1.水质与环境。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周围无污染源、无大型的生产活动、无噪音。
2.池塘条件。面积5~10亩,池深2~2.5米。池底平坦,易干塘及拉网操作,池底淤泥厚20cm左右,保水性能好。水、电、路三通,排灌方便。根据生产需要,每池配备3千瓦增氧机和投饵机各一台。
3.渔业设备齐全。渔业设备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如水泵、增氧机、投饵机、氧气瓶、网具、鱼筛和捞海等,并经常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放养前的准备。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修整损坏部位,清除过多淤泥。让池底冰冻日晒,使塘泥疏松,减少病害。鱼种放养7~10天前,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进行干法消毒。消毒后第4天,加水至0.8~1米深时,停止加水。人工或机械搅水,使石灰与淤泥充分接触,使淤泥中的营养物释放到水中,有害物质充分氧化,晒水提高水温,达到肥水、消毒杀菌和净化水质的目的,为鱼种投放做好准备工作。
5.鱼种放养时间。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深秋、初冬或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早放养可使鱼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性。特别是从外地购买的鱼种,更应该早放养。
6.鱼种质量。体格健壮,体形正常,鳞鳍完整,健康无疫病。体色光亮,身体光滑,无创伤,溯水能力强,最好是经过驯化的鱼种。选用拉网捕获的鱼种,不放养清塘被污泥污染过的鱼种。
7. 鱼种投放规格及密度。鱼种规格整齐,同种鱼规格基本一致,一般规格为50~100g/尾。依据以下三点确定放养密度:一是确定养殖类型,是混养还是单养;二是亩产控制在750kg以内;三是预期达到的上市规格。
8.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种5~10分钟。浸浴时间视水温,天气和鱼种忍受度而定。
9.建立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预报应急系统。首先,建立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制度,通过定员、定点和定种测报,分析病害发生情况、流行趋势,提出病害防治措施;其次,经过多年的病害测报,为病害预报工作培训人员、积累资料、建立数据库和分析处理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病害预报制度和应急系统,为本地区病害防治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把病害预防工作做到病害发生、流行之前,真正做到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预报工作为渔业和渔民服务。
10.日常管理。(1)水质调节:鱼种放养前,水深应达到1米左右。进水要过滤,防止野杂鱼、杂物等进入。5月底至6月初,加水至1.8米,以后随着鱼类的生长逐步加满池水。7~9月,每月最好换水一次(排走下层水),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池水的1/3。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溶氧量5mg/L左右、pH7~8.5。应用水质调控技术调节水质。(2)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三开、两不开”,晴天中午开机l~2小时;阴天适时开机,直到解除浮头;阴雨连绵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开机,直到解除浮头。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鱼类生长旺季坚持晴天中午开机,池塘载鱼量大,开机时间长,反之开机时间短。(3)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从5月起,每10~15天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影响鱼类正常生长。(4)坚持巡塘,做好池塘日志:坚持早晚和夏秋季夜间巡塘,注意天气、水质和鱼情,发现危险信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失。做好日志,日志主要内容有:天气、水温、气温、投饵量及次数、鱼病防治、浮头起止时间、开增氧机起止时间、加、排水时间及加、排水量等。经常分析、总结,及时调整管理措施。(5)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池塘消毒、食场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的方法,定期有针对性的预防鱼病,防患未然。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挖坑掩埋,防止鱼病传播蔓延。选择“三证”齐全企业生产的渔药(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科学诊断鱼病,正确使用渔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施药;尽可能地使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防治鱼病,不用或少用抗生素,严禁使用违禁渔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认真记录鱼病防治的过程,主要内容有预防和治疗鱼病的名称、渔药名称、批号、生产时间、生产商,给药方法(药饵投喂、吊袋、全池泼洒等)、时间、器皿,天气情况(水温、气温)、施药人员、治疗效果等。
11.技术类型。(1)有益微生物水质调控技术:①硝化细菌:使用时不需要经过活化处理,不能用葡萄糖、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只需简单地用池水溶解泼洒即可。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需4~5天才可见明显效果,因此将投放时间提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硝化细菌的作用效率,硝化细菌应提前数日运用,避免繁殖速度快的活菌竞争空间。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钠或过氧钙同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的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先使用化学增氧剂1小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
养殖池塘的酸碱度及溶解氧与硝化细菌的使用效果有较大的关系。硝化细菌对pH的最适宜范围为7.8~8.2,溶氧只要不低于2mg/升即可。②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和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能改善水质,减少耗氧,促进鱼虾成长,提高产量。光合细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在池塘使用时,每立方米水体2~5g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鱼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1~2g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虾池每立方米水体用5~10g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2~10g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用于饲料添加投喂鱼虾时,按1%的比例拌入。用于疾病防治时,可连续使用,每立方米水体鱼池用1~2g、虾池用5~10g兑水后全池泼洒。在池塘施用粪肥或化肥时,配2~5g光合细菌效果更为明显,可避免肥料用量过大、水质难以把握的缺点,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
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泼洒适量生石灰乳,调节水体pH为7左右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药物对光合细菌制剂的活体细菌有杀灭作用,因此不能与消毒杀菌剂同时使用。水体消毒需经过一周后方可使用。
③芽孢杆菌: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应用芽孢杆菌,其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物质矿化生成无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微生物的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池塘内的菌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在泼洒该菌的同时,需尽量同时开动增氧机,使其在水体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
使用芽孢杆菌前,活化工作为必需的措施。活化方法是加本池水和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5小时后即可泼洒,这样可最大限度提高芽孢杆菌的使用效率。
(2)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 80∶20养鱼技术以一种吃食鱼为主(占80%),搭配鲢、鳙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或食腐屑性鱼类(占20%),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生态养殖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不仅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而且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效益。投放鱼种规格及密度如下: ①主养鲤鱼:鲤鱼鱼种100~150g/尾、1200尾/亩或当年夏花1500尾/亩,鲢、鳙鱼种100g/尾、150尾/亩,两者之比为3:1。也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黄河鲤养殖技术规范》(SC/T 1081-2006)操作。
②主养草鱼:草鱼鱼种150~250g/尾、1000尾/亩,鲢、鳙鱼种100g/尾、150尾/亩,两者之比为5∶1或8∶1。草鱼鱼种最好经过疫苗注射。
③主养团头鲂:团头鲂鱼种100g/尾、1100尾/亩,鲢、鳙鱼种50~100g/尾、200尾/亩。
(3)综合养鱼技术 综合养鱼技术是将鱼类养殖与种植、畜禽等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水陆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有机结合,使得食物链的多极、多层次的反复利用,不仅合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且循环利用废物,避免了环境污染,保持了生态平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综合养鱼技术的类型:
①鱼—鸭结合:每亩水面配养20~40羽鸭,O.3~0.5亩饲草地。②鱼—鸡结合:每亩水面配养40~60只鸡。③鱼—猪结合:每亩水面配养2~4头猪。④鱼—草结合:每亩水面配0.5亩饲草地。
饲养畜禽要严格检疫,体色光亮、健康无疾病。畜禽舍布局要合理、建设要规整,有利于渔业生产和畜禽管理。
(4)草鱼免疫防疫技术 通过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鱼组织浆经高温灭活后制成疫苗,通过背鳍基部肌肉注射的方式,在鱼种放养时将疫苗注射到需要投放到养殖水体的健康草鱼鱼种体内,使其产生免疫效果,以提高健康鱼种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注射时要防强光照射,以免紫外线对疫苗产生损害。当天开完的疫苗应当天用完,剩下的丢弃,草鱼种注射疫苗后应消毒投放。
适宜区域:全省池塘。
注意事项: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规定》、水产技术标准、种质和苗种质量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等,规范渔业生产行为,自觉维护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系人:奚业文,电话:0551-62930615,***,邮箱:xiyewen@126.com。
第四篇: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自1990年水产品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然而,作为我国渔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淡水养殖业,近年来养殖效益却持续走低,如继续下去,势必影响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竞争地位。我国加入WTO以后,又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与全球化的竞争,淡水养殖业要想在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和挑战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唯有按照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提高养殖效益,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
一、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1.引导体系薄弱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在调整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把握住市场行情,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前几年甲鱼、牛蛙市价看涨,湖南省一些地方鼓励渔农发展甲鱼、牛蛙养殖,结果市场发生变化,甲鱼、牛蛙市价先后从高峰猛降到低谷,使部分渔农在经济上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损失。经过几次挫折之后,基层组织感到市场变幻莫测,结构调整应该由渔农自己把握,不敢大胆指导渔农调整结构。社会化服务也跟不上,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服务组织,诸如水产公司、水产供销站等部门已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的已名存实亡,新的服务组织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对渔农产前引导不力,产中服务不到位,产后市场拓不开,养殖业结构调整难以迈开新的步子。
2.政策扶持不足
一些西方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占其产品产值较大的比例,而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缺乏政策性保护,国家对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少。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投入远不及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在水产业内部也远不及对捕捞业的投入,淡水养殖业的基础设施薄弱。不仅如此,有些地方水产特产税年年加码。据对沅江市的调查,该市收取的水产特产税由1997年的14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82万元。此外,基层组织掠夺式管理和“杀鸡取卵”现象依然存在,渔农负担较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洞庭湖的滨湖地区集体渔场渔农人均负担一般在400~500元之间,高的人均达600元以上。越是好的养殖项目和养殖户上缴统筹提留的款项越多,严重影响渔农结构调整和发展特种水产的积极性。
3.思想观念陈旧
不少渔农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温饱即安”、“稳妥唯上”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想调整养殖业结构但又怕担风险。据了解,不少渔农主要的担心有三点:一是担心名特新品种难养,没有过硬的淡水养殖技术怕失败;二是担心市场突变,怕产品无销路;三是担心遭受自然灾害,怕亏本。
4.资金支撑乏力
由于渔农长期以来以常规水产品养殖为主,市场价格较低,因而自身积累的资本极其有限。调整淡水养殖业结构,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但目前信贷部门银根紧缩、贷款无几,加之渔农自身财力不足,以致想调优结构也因缺乏资金而事情难成。
5.知识技术低下
农村大部分渔农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落后,对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很弱,即使想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但苦于技术生疏,甚至于没有技术而不敢“轻举妄动”,以致结构调整缓慢。
6.信息渠道不畅
结构调整的首要依据是市场信息,即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来调整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农村地区由于广阔且分散、偏僻,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媒体不丰富,加之农村信息机构及信息收集、传递与发布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因而信息不畅,以致渔农不知调什么、怎样调。
7.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产量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鲜销的比例只有1/4。根据《中国渔业年鉴》资料,我国2001年水产品加工率只有32%,其中95%以上为海水加工品,淡水产品加工量很少。据16个内陆省(区)的淡水加工量统计,尚不足该地区淡水鱼总量的2%,“三北”地区只占0.8%左右,加工转化能力十分薄弱,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二、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当前,怎样调整淡水养殖业结构,是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就宏观而言,应按照品种优良、产品优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基本原则进行调整。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品种结构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在巩固和提高常规品种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的养殖,加快品种改良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推出大批设和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力求形成规模和特色,发挥规模效益、特色效益和名牌效益。目前,适合淡水养殖的品种至少可包括:鱼类中的鲫、鲤、鲢、鳙、草鱼、鲂、鳊、鳗、鳜、鲈、鮰、鮠、鳢、鲟、鳅、鳝、罗非鱼、黄颡鱼、鲑鳟、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等;甲壳类中的虾、蟹等;两栖类中的蛙;爬行类中的鳖、龟和贝类中的珍珠、螺等。此外,切实解决好名特优新品种的苗种、饲料和病害防治等问题,实现淡水养殖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2.布局结构
整体布局上,要在做好资源分析和水域分类的前提下,进行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和确立比较优势强的产业,形成区域化的渔业生产特色。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实行重点扶植,优先发展;对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及时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资源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
生产布局上,可实行区域多元化品种组合,发展若干各具特色的养殖项目,使生产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多种水产品各自发挥优势,克服单一型品种的缺点,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在多元化品种组合中,即使一些品种市价下跌造成亏损,也可由另一些高回报品种的盈利来弥补,使生产经营者始终可以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这样也便于其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使整体的养殖品种组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同时,严格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切实加强区域动态管理。
3.养殖方式
注重养殖方式的合理选择,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目前的主要养殖类型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江河溪流及湖泊养殖、网箱与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方式有多茬养殖、轮捕轮放、反季节养殖、夏花苗当年养成、半流水(微流水)养殖、生态养殖等。养殖者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同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防止水域污染,减少病害发生,加强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经营模式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经营机制。一是发展股份制经营。采取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和轴心的微观组织链,运作模式可以是合股承包、区域连片、专业合作、一体化经营。有了这样的联合经营组织,必然有利于相对统一的基础养殖设施改造与建设、品种更新、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养殖户以组织群体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容易取得贸易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二是发展产业化经营。选择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对象,指导帮助其建立新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些区域优势明显,产品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形成拳头产品,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三是发展综合性经营。根据具体情况,大力推广大水面“三网”(网箱、网拦、网围)养殖和鱼鳖、鱼蟹、鱼虾、鱼珠、鱼畜、鱼稻等混合养殖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推进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
1.科学制订调整规划
为避免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出现水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的过剩和“卖鱼难”,应从市场需求和当地的优势出发,制订本区域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规划。规划的制订需考虑以下几点:①注重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各地的资源禀赋是不同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水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②注重发挥各地的产品优势。因自然的或历史的原因,一些地方生产的水产品一直拥有较高知名度,形成了有价值的品牌。这就要求这些地方针对自己的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商品基地和支柱产业。③注重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一些靠近大中城市或毗邻经济发达地区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农村,应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渔业经济,建立渔业创汇基地。④注重发挥各地的技术优势。一些地方在水产养殖的某些方面淡水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较多,或拥有传统的生产、加工技术,应凭借这些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大投入,形成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该地区渔业经济结构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出台有关扶持政策
有力的政策因素,对于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可以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应出台有关的配套政策加以扶持。①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需增加结构调整中的新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名、特、优、新、稀水产品开发
与生产应给予一定的补贴。②放宽税收政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渔农负担,以推动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同时,对结构调整中新上的名、特、稀水产项目应实行减免税政策。③给予信贷支撑。为支持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银行部门要设立专项贷款,放宽信贷条件,扩大信贷范围和额度,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④实行外贸扶持。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水产品,政府要在符合WTO规则下给予生产者一定的外贸补贴,并给予更多的外贸自主权,疏通水产品出口渠道,做好配套服务。通过完善一系列的优惠配套政策,提高渔农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加快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3.加强科技创新力度
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当前我国的水产科技无论是在研究成果还是推广应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不能满足渔农自主调整结构对科技的迫切需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从宏观上讲,一要改革水产科研体制,使水产科研机构直接为渔业、渔农服务;二要尽快增加水产科研的投入,保证结构调整中所需技术研究的顺利进行;三要大力提高水产科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把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及时向渔农推广。水产科研与推广工作应切实转变“重产量、轻质量”的偏向,把优质高效放在首位,加速优质新品种的培育、储备和推广,尤其要加强水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品种与质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社会消费水平的日益上升和市场需求,并刺激渔农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
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渔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渔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渔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结构调整的主体———渔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渔农素质,对于推进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为此,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渔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二要组织渔农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管理、竞争的能力;三要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渔农的综合素质。
4.实施无公害养殖
在养殖品种调整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养殖户走无公害养殖之路。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除人口、资源、环境之外的全球性第四大危机,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前些年由于片面追求渔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滥用药物防治鱼病、在饲料中滥用激素等添加物,致使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与药残超标的问题比较普遍与突出。为此,国家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农业部在2002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明确“无公害水产品”的概念,即产地生态环境好、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经有关机构认定并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产品。
在实施管理上,必须建立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管理设置;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及时调控水质,防止造成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建立病害测报、防治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贯彻预防为主、早期治疗、科学用药的病害防治原则;建立健康养殖管理制度,实施苗种放养、水体环境、饲
料投喂、科学管理、综合配套的健康养殖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水产品上市需经省、市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应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建立塘口档案管理制度,对苗种放养、起捕、饲料、肥料的使用,水质监测、调控,防疫、检疫、病害防治、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5.深化水产品加工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大宗水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延长产业链、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注入发展的活力,提高水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①扩大加工规模。在壮大现有加工企业的同时,利用和扶持冷冻厂、肉联厂、饮料厂、食品罐头厂等企业进行改造,提高淡水产品加工能力。②设立专项贷款。优先和增加淡水产品加工的贷款扶持,以确保厂房建设、设备引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③加强财税支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坚持“薄赋广征”、“放水养鱼”,对出口创汇企业和新项目、开发性项目等按政策实行减免税优惠;财政可采取贴息的办法,推动金融部门增加贷款。④优化经营环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服务,提供各种方便,扩大淡水产品加工企业同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发展外资、三资、民营、股份制经营;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金,建立上市公司。⑤完善科研投资机制。采取国家投资及企业与民营资助相结合等办法,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确保淡水产品加工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⑥明确精深加工的方向。首先,可将精深加工产品定位于方便、即食、休闲三个类别上,这三类产品目前的市场条件已较成熟,并且仍有发展空间;其次,将部分水产食品加工后无法直接利用的原料如虾类、贝壳裙边等制成食品添加剂;第三,将无法直接食用或者某些特殊部位的水产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转化为氨基酸、脂质体、DNA等生物制剂、保健品和药用中间体。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水产精深加工模式,将食品加工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精深加工的技术不断更新,产品更具延伸性。⑦强化质量管理。在淡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推行危害分析重点控制(HACCP)方法,实行良好的操作规范(GMP)和安全卫生监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使水产品从生产标准到商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扩大出口的需要。⑧组建专门班子。重点渔区的水产主管部门应设置淡水产品加工机构,做到有班子、有人员、有领导专管和指导。
6.发展农村中介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渔农和市场结合起来,让渔农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这就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组织。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渔农一般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存在着“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使渔农在结构调整中直接面对市场的组织成本及交易费用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有赖于通过鼓励各种渔业中介组织、渔民经纪人、运销大户以及多种形式的渔农经济合作组织进入流通领域,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服务,在渔农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保证渔农在结构调整中的自主地位,又能充分发挥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
7.完善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我国渔业信息化步伐,围绕水产品市场行情、供求趋势以及渔业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等方面,制定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同时,组建专门信息机构,配备专业信息人员,购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建立自上而下辐射全国各地的渔业信息网络,形成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国家与地方渔业信息体系,为渔农进行渔业生产和结构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服务保障。
第五篇:“淡水龙虾养殖及繁育技术”项目总结
“淡水龙虾养殖及种苗繁育技术”项目
总结
根据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组办公室文件通知精神(金科特办[2008]09号),现将“淡水龙虾养殖及繁育技术”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自承担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淡水龙虾养殖及种苗繁育技术”以来,以安徽省金寨县祥鑫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创业实体,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所规定的任务,以承包方式,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全力投身水产养殖业,并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业,圆满的完成了项目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一、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完成了养殖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带动,在原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完成86亩的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的扩建任务,2008年底,共产出成品龙虾1.6万斤;新建龙虾种苗繁育基地23亩,投放优质克氏原鳌虾种苗5万尾,经技术人员人工繁育,已育成适合大别山区养殖的新龙虾种苗8.5万尾。
二是完成配套设施建设任务。项目期间,新(扩)建养鸡场房32间,1120平方米,产出肉鸡4.5万只;新建雏育室11间,440平方米,雏育鸡苗4.8万只。
三是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祖国掌教授,开展养殖技术讲座两场。受益养殖户达10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30余份。
四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公司被市科技局批准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并颁发证书。
二、主要做法
1、围绕项目实施,积极筹措资金
为实施好“淡水龙虾养殖及繁育技术”项目,公司在县科技特派员领导组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008年上半年,在项目的带动下,公司自筹资金67万元,新租赁水面200亩,将养殖水面扩大至500余亩,投放了毛蟹和桂鱼两个新品种各60亩。
完成了86亩的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的扩建任务,2008年底,共产出成品龙虾1.6万斤;新建龙虾种苗繁育基地23亩,投放优质克氏原鳌虾种苗5万尾,经技术人员人工繁育,已育成适合大别山区养殖的新龙虾种苗8.5万尾。新(扩)建养鸡场房32间,1120平方米,产出肉鸡4.5万只;新建雏育室11间,440平方米,雏育鸡苗4.8万只。
2、开展科技培训,规范科学养殖
梅山镇的红石村和三里井村是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淡水龙虾养殖及种苗繁育技术”的主要实施地。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我们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祖国掌教授,两次来项目基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008年,祖国掌教授为红石、三里井两村八个居民组的83户,100余人讲解了“水产养殖技术”、“常见鱼病防治及用药”、“特种鱼与观赏鱼养殖技术”等课程。公司还根据省水产研究所申德林教授和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的讲义和技术材料,编写成水产养殖技术明白纸200余份,免费发放给养殖户,规范了科学养殖。
3、创办民营科技,开展科技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在项目实施中,我深深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要想使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企业必须要进行产品研发;必须要有自主品牌。
2008年,在县科技局和科特派领导组办公室的帮助下,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完善公司各项制度和硬件设施建设,完成了市级民营科技企业的申报工作,并获得批准。
我公司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指导,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使龙虾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培育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养殖产业带。继续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在安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和优势品种养殖,培育我县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按县经济产业化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优势品种,培育我县的虾蟹类、特色水产鱼类等优势品种,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二是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利用公司水产基地现有的地域优势,开展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吸收社会各界闲散资金,争取多方位支持,培育发展我县休闲渔业基地——祥鑫园生态休闲渔业基地。
三是建设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即建设金寨县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同时把公司的水产基地也作为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新科技应用,包括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等新技术应用试验,优势品种、特色品种和新品种、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等。
本人将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如既往遵循“公司+基地+农户”和“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原则,以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为动力,帮助周边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业,促进水产品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科技特派员廖祥武二00八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