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贵州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2011〕178号)的要求,引导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发展,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进一步营造科技创业企业良好成长环境,培养科技创业人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贵州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省科技厅负责对全省孵化器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并负责省级孵化器的认定工作。各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对所在地区内孵化器进行具体服务和工作指导。
第二章
主要功能与目标
第四条
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第五条
孵化器的发展目标:
1、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营造适合科技创业的局部优化环境,培育高端的、前瞻的和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早期企业,贡献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落实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以孵化器为载体,以培养科技创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并完善创业服务网络,持续培育、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吸引海内外科技创业者服务于创新型省份建设。
第六条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专业孵化器,形成专业技术、项目、人才和服务资源的集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竞争力。
专业孵化器是指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孵化器。
第三章
省级孵化器的认定与管理
第七条
申请认定省级孵化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1、以孵化和转化培育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成果为宗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管理团队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
3、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专业孵化器达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在孵企业使用的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占70%以上;
公共服务场地是指孵化器提供给在孵企业共享的活动场所,包括公共餐厅和接待室、会议室、展示室、活动室、技术检测室等非盈利性配套服务场地。
4、可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20家以上(专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应达15家以上);
5、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应有20%以上已申请专利;
6、在孵企业中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应占企业总人数的50%以上;
7、孵化器的运营时间一般达1年以上,并按省科技厅要求,上报相关统计数据,且数据齐全、真实;
8、形成了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服务,具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第八条
在孵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2、申请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3、属迁入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尚处于研发或试销阶段,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4、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5、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扣除“知识产权出资”后,现金部分一般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属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6、单一在孵企业入驻时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在孵企业,一般不大于3000平方米);
7、在孵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应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
8、在孵企业开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无纠纷;
9、在孵企业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留学生和大学生企业的团队主要管理者或技术带头人,由其本人担任。
第九条 进驻孵化器进行孵化的企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条件后应当毕业,毕业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中至少两条:
1、有自主知识产权;
2、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
3、被兼并、收购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第十条
省级孵化器申报实行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方法。申报省级孵化器,应首先向所在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送省科技厅备案。
第十一条
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的单位,其产权和隶属关系不变。
第十二条
经认定的省级孵化器,每年应按要求向省科技厅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统计报表及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各孵化器应坚持“服务为主”的方针,将做好企业服务、创造社会效益作为业务工作的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完善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与技术公共服务,促进孵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专业孵化器要着力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功能,为孵化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增值服务,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第十四条
鼓励孵化器探索“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形成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全省孵化器创新发展。
第十五条
鼓励孵化器围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形成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营造创业环境、完善孵化功能。
第十六条
鼓励孵化器开展预孵化,为创业者提供前期的创业培训咨询,提高孵化效率。鼓励各地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为毕业企业建立加速成长机制,满足企业空间发展需求、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毕业企业的集聚地。
第十七条
完善对在孵企业的问诊和巡访制度,定期走访企业,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和需求,评价企业的成长速度、水平和潜力,及时采取对策,优化孵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加速成长。
第十八条
孵化器应加强科技创业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内生发展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进行品牌输出,加快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章
扶持与促进措施
第十九条
各孵化器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扶持政策,在规划、用地、资金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二十条
对省级孵化器,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人才引进及培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对运行高效、发展良好的省级孵化器,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孵化器。
第二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市、区)政府、省级以上高新区等建立社会公益性孵化器,引导和推动地方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创办企业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并按市场化方向积极探索孵化器管理体制创新。
第二十二条
省科技厅推动全省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全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孵化器能力建设。由省科技厅指导开展工作,组织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全省孵化器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十三条
省科技厅对全省孵化器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孵化器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对在孵化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连续两次达不到考核条件者,取消其省级孵化器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宝鸡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宝鸡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发展,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服务能力,进一步营造科技型企业良好成长环境,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参照中省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企业家、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孵化器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培育新经济的动力源。
第三条 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孵化器发展的规划、认定、管理和业务指导。各县(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四条 孵化器的主要任务:
1.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培育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促进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2.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投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搭建技术检测、成果交易、信息共享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3.培养科技创业人才,构建并完善创业服务网络,持续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领军人才,吸引海内外科技创业者服务于宝鸡建设。
第五条 大力发展内部创业、衍生创业,鼓励内生孵化;支持各类科技园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专业孵化器,围绕特定技术领域,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形成专业技术、项目、人才和服务资源的集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竞争力。
第三章 市级孵化器认定
第六条 申请认定市级孵化器,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发展方向明确,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
2.领导团队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20%以上。
3.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在孵企业使用的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占70%以上。孵化场地面积的扩大,依据可自主支配性和在孵企业使用性的原则确定。
公共服务场地是指孵化器提供给在孵企业共享的活动场所,包括公共餐厅和接待室、会议室、展示室、活动室、咖啡厅、技术检测室等非盈利性配套服务场地。
4.可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10家以上。5.累计毕业企业达到5家以上。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个。
6.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应有20%以上已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登记。
7.在孵企业中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应占企业总人数的70%以上。
8.孵化器拥有自有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或与创业投资、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投融资服务。
9.孵化器的正式运营时间一般应在6个月以上,并按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及时上报相关统计数据,且数据齐全、真实。
10.形成了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和技术、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11.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优先作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对象。12.山区县的孵化器,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第七条 在孵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2.申请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医药、农业、军民融合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延长到36个月)
3.属迁入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尚处于研发或试销阶段,上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4.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8个月。(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5.单一在孵企业入驻时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在孵企业,一般不大于3000平方米)。
6.在孵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应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
7.在孵企业开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无纠纷。
8.在孵企业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企业负责人是本企业主营项目(产品)的主要研究开发人员。
第八条
市级孵化器每年认定1次。由孵化器提出申请,经所在县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核,于每年6月底前上报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
对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六条与第七条要求的孵化器,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申请进行认定,认定通过后,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授予“宝鸡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牌子,并予以公布。
第十条 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可参照国家级、省级孵化器的有关标准,自行制定其毕业企业的条件,促进更多的在孵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章 孵化器管理
第十一条 被认定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当按向市科技局报送统计数据和工作总结,市科技局将以此为依据按照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情况、孵化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对运行绩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连续2年不合格的,取消其市级孵化器资格。
第十二条 市级孵化器按照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安排经费给予支持。各县(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新区管委会应安排一 定经费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支持。
第十三条 对运行高效、发展良好的市级孵化器,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孵化器。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孵化器的,按照省上和国家政策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鼓励各县(区)、国家与省级高新区相关部门把孵化器发展作为推动创新创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引导本区域内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创办企业科技园、国际创业园等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并按市场化方向积极探索孵化器管理体制创新。
第十五条 鼓励各设县(区)、国家与省级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在孵化器的发展规划、用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第十六条 各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应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创新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坚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引领全市孵化器的创新发展。
第十七条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孵化器,提升基层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鼓励设立“异地孵化器”,实现科技资源富集区与当地产业经济的对接。
第十八条 鼓励各孵化器坚持“服务为主”的方针,将 做好企业服务、创造社会效益作为业务工作的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完善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与技术公共服务,促进孵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十九条 鼓励各孵化器建立创业培训、咨询和辅导的预孵化体系,完善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推动孵化器由物理空间、战略规划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深层服务构成的企业加速器建设,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满足毕业企业的高成长发展需求。
第二十条 鼓励各类孵化器围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关系,营造创业环境、完善孵化功能,吸引大学生回籍创业就业,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十一条 孵化器应加强科技创业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完善对在孵企业的问诊、巡访和毕业企业的典礼、跟踪制度,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孵化功能和空间。
第二十二条 鼓励市级孵化器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内和跨区域孵化器的交流合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5月20日起实施。
第三篇:《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杭科高〔2016〕102号 杭财教会〔2016〕71号
各区、县(市)科技局、财政局,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营造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进我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我委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杭州市财政局
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杭政办函〔2015〕151号)等文件精神,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导和推进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的健康发展,营造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一、孵化器的认定和功能
(一)孵化器是指以企业孵化场地和配套设施为依托、为科技创业人员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二)孵化器应具备的功能:
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促进企业孵化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
2.为科技创业人员和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场地、研发活动所需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其他共享设施。
3.搭建服务平台,为科技创业人员和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培训、融资、咨询和辅导等的预孵化和孵化服务,开展法律、管理、财务、劳动人事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开展孵化器创业导师行动以及其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孵化服务活动。4.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服务环境,积极设立用于对在孵企业投资的创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链和金融链的有机融合。
5.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推进扶持在孵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孵化器的认定遵循自愿申请原则。申请认定市级孵化器,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发展方向清晰,服务功能健全,运营主体明确。(同一主体不能重复申请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2.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独立核算,实际运营时间1年以上。3.管理团队健全,机构设置合理。
4.具有较为完善的培育在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功能,有明确的企业入孵条件、毕业标准和退出机制,可为科技创业人员和在孵企业提供商务、信息、咨询、培训、市场、投融资、技术开发与合作交流等服务。5.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直接用于科技创业人员创业预孵化和在孵企业的场地面积占2/3以上,并具有与孵化服务相匹配的公共配套设施。
6.在孵化器自有场地内注册办公并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在孵企业15家以上且户均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00平方米;从事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在孵企业可适当放宽。
7.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有20%以上已申请专利。
二、在孵企业的认定条件 在孵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并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企业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
2.申请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3.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名录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工商个字〔2015〕172号)所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划型标准。
4.企业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5.在孵企业如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或已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或被兼并、收购、上市的,应确定为孵化毕业企业。孵化毕业企业和培育期满未能毕业的企业不再享受在孵企业相关扶持政策,不再纳入在孵企业统计。
三、孵化器的管理
(一)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孵化器建设进行规划管理和业务指导,是孵化器认定和管理的主管机构。各区、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孵化器建设进行管理指导。
(二)孵化器建设坚持“政府创新、民营助推、人才支撑、资本加速”原则,加强扶持,强化清理整顿,引导各类非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和房产资源等,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
(三)加快提升发展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和服务能力,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落实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坚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创业投资”的孵化模式,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开展市级孵化器评价,构建符合我市孵化器发展规律的社会化评价体系,实施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1.评价内容包括孵化企业备案情况,季度数据报送情况,在孵企业、毕业企业和退出企业情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融资和孵化绩效情况等。
2.对当年评价不合格的市级孵化器予以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对连续2年评价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市级孵化器资格,3年内不得申报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四、扶持措施
(一)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符合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杭州市和区、县(市)两级财税部门要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落实优惠政策。
(二)鼓励利用工业闲置厂房、商业用地兴办孵化器,对利用建成3年以上的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商业用地等存量房地产资源兴办孵化器,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且无需转让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经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并报市政府批准,属于符合国家规定、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及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在征收土地年收益时,给予政策倾斜。
(三)鼓励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其形式包括讲座、论坛、沙龙、路演、对接会等,按照《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服务券和活动券管理办法(试行)》(杭两创办〔2016〕1号)进行资助。
(四)根据扶持原则,以及评价结果和孵化实绩,对市级以上孵化器给予经费资助。
1.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孵化器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经费资助。
2.评价为合格及以上的市级孵化器:
孵化企业在孵期间或毕业后1年内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每认定一家,给予企业所在的孵化器15万元补贴;企业在孵期间或毕业后1年内被认定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每认定一家,给予企业所在的孵化器5万元的经费补贴(以最高标准补贴一次)。
3.鼓励国家级孵化器对本市范围内的其他主体(未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进行管理和品牌输出。国家级孵化器进行管理和品牌输出时需事先向市科委进行备案,对接受管理和品牌服务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孵化器的,补助输出方20万元,主要用于管理团队的奖励,每年补助输出方的总额不超过100万。
4.鼓励孵化器设立天使基金,用于投资入孵的初创企业,鼓励其申请杭州市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共同设立的天使基金实收资本的30%。
5.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在孵期间获得天使轮(或者A轮融资),按照不超过融资额的1%予以补助孵化器(被本市企业(非控股母公司)收购可参照执行),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万元,单个孵化器奖励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同一在孵企业完成同一轮融资,只能从一家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申请一次融资补助)。
五、附则
(一)本办法自2016年7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由市科委、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解释权归市科委、市财政局。
(二)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工作按此办法组织实施。
杭州市科委办公室 2016年6月20日印发
第四篇:山西省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
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晋发„2015‟1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5‟83号),规范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和管理,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参照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80号),结合山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山西省科技厅负责对全省孵化器进行宏观管理,各市科技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业务指导。
一 1 一
第二章 主要功能与目标
第四条 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第五条 孵化器的发展目标: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营造适合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培育高端的、前瞻的和具有带动作用的初创期企业;落实人才强省战略,持续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领军人才,吸引海内外科技创业者服务于创新型山西建设。
第六条 鼓励重点企业或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专业孵化器,形成专业技术、项目、人才和服务资源的集聚,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竞争力。
专业孵化器是指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孵化器。
第三章 省级孵化器认定
一 2 一
第七条 山西省科技厅负责省级孵化器的认定工作。第八条 申请认定省级孵化器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发展方向明确,突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服务宗旨。
(二)管理团队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30%以上。
(三)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专业孵化器达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在孵企业使用的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占75%以上。
(四)可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专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应达20家以上)。
(五)累计毕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500个(专业孵化器的毕业企业10家以上,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00个)。
(六)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应有30%以上已申请专利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七)在孵企业中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应占企业总人数的60%以上。
一 3 一
(八)孵化器自有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并至少有2个以上的资金使用案例。
(九)孵化器的运营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并按山西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及时上报相关统计数据,且数据齐全、真实。
(十)形成了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服务。
(十一)专业孵化器应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的公共平台或中试平台,并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团队。
本条
(三)所称“公共服务场地”是指孵化器提供给在孵企业共享的活动场所,包括公共餐厅和洽谈室、会议室、展示室、活动室、技术检测室等非营利性配套服务场地。
第九条 在孵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二)申请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三)属迁入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尚处于研发或试销阶段,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 4 一
(四)在孵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应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政策。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五)单一在孵企业入驻时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0平方米,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
(六)在孵企业开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无纠纷。
(七)在孵企业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留学生和大学生企业的团队主要管理者或技术带头人,由其本人担任。
第十条 毕业企业应具备以下2条以上条件: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500万元;
(三)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被兼并、收购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第十一条 省级孵化器认定基本程序:
(一)申报主体向所在市科技局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
一 5 一
(二)市科技局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初审合格后,于每年5月1日-10日,9月1日-10日向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提出书面推荐意见。
(三)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和会议答辩,并依据评审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单位,以文件形式确认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四章 孵化器管理
第十二条 省科技厅将孵化器工作纳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体系,依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情况》报表,主要从孵化服务功能、投入资金、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孵化场地面积、在孵企业数量、累计毕业企业数量等方面对孵化器实行统计、审核和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各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相关部门,要把孵化器发展作为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坚持正确导向、强化目标管理、推动体制创新、促进健康发展。
第十四条 各市人民政府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级高新区及其相关部门,应在孵化器的发展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一 6 一
第十五条 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创新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坚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引领全省孵化器的创新发展。
第十六条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孵化器,提升基层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孵化器建设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各类孵化器要建立创业培训、咨询和辅导的预孵化体系,完善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推动孵化器由物理空间、战略规划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深层服务构成的企业加速器建设,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满足毕业企业的高成长发展需求。
第十八条 孵化器应围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形成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营造创业环境、完善孵化功能,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缩短区域差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十九条 孵化器应加强科技创业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完善对在孵企业的问诊、巡访和毕业企业的典礼、跟踪制度,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孵化功能,促进企业的加速成长。
一 7 一 第二十条 孵化器毕业企业或到期尚未毕业企业,应在规定期限内迁移出孵化器,并办好有关法律和约定手续。
第二十一条 省科技厅每3年对省级孵化器进行审核与评估,对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其省级孵化器资格。
对不按要求报送材料、不参加考核的省级孵化器,视为考核不合格。
第二十二条 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的,可按照科技部颁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国家级孵化器的申报。对运行良好、成绩突出的国家级或省级孵化器,通过山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晋科工发„2005‟68号)同时废止。
一 8 一
第五篇: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27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引导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进一步营造我国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及所在地区的孵化器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主要功能与目标
第四条 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第五条 孵化器的发展目标:
1.落实自主创新战略,营造适合科技创业的局部优化环境,培育高端的、前瞻的和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早期企业,贡献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以孵化器为载体,以培养科技创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并完善创业服务网络,持续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领军人才,吸引海内外科技创业者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六条 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专业孵化器,形成专业技术、项目、人才和服务资源的集聚,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竞
争力。
专业孵化器是指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孵化器。
第三章国家级孵化器认定
第七条 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孵化器的认定工作。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地孵化器的认定工作,并依照本办法申请国家级孵化器认定。
第九条 申请认定国家级孵化器,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发展方向明确,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
2.领导团队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30%以上;
3.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达20000平方米以上(专业孵化器达10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在孵企业使用的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占75%以上。孵化场地面积的扩大,依据可自主支配性和在孵企业使用性的原则确定;公共服务场地是指孵化器提供给在孵企业共享的活动场所,包括公共餐厅和接待室、会议室、展示室、活动室、技术检测室等非盈利性配套服务场地。
4.可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80家以上(专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应达50家以上);
5.累计毕业企业达到25家以上。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200个(专业孵化器的毕业企业15家以上,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800个);
6.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应有30%以上已申请专利;
7.在孵企业中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应占企业总人数的70%以上;
8.孵化器自有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并至少有 3个以上的资金使用案例;
9.孵化器的运营时间一般达3年以上,并按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至少连续2年上报相关统计数据,且数据齐全、真实;
10.形成了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
技术、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服务;
11.专业孵化器应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的公共平台或中试平台,并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团队;
12.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孵化器,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十条 在孵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2.申请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3.属迁入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尚处于研发或试销阶段,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4.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5.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扣除“知识产权出资”后,现金部分一般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或从事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属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6.单一在孵企业入驻时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在孵企业,一般不大于3000平方米);
7.在孵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应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
8.在孵企业开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无纠纷;
9.在孵企业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留学生和大学生企业的团队主要管理者或技术带头人,由其本人担任。第十一条毕业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中至少二条:
1.有自主知识产权;
2.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
3.被兼并、收购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第十二条申报国家级孵化器的基本程序:
1.申报主体向所在地的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合格后,于每年11月1日前向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推荐意见;
3.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和会议答辩,并依据专家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单位,以文件形式确认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的单位,其原产权和隶属关系不变。
第四章孵化器管理
第十三条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将孵化器工作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体系,依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情况》报表,对孵化器实行统计、审核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国家级孵化器按照国家政策和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植。
第十五条各级地方政府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简称国家高新区)及其相关部门,要把孵化器发展作为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坚持正确导向、强化目标管理、推动体制创新、促进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各级地方政府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及其相关部门,应在孵化器的发展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第十七条国家高新区应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创新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坚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引领全国孵化器的创新发展。
第十八条有条件的县(市、区)应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孵化器,完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地方支撑体系,提升基层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第十九条各类孵化器要建立创业培训、咨询和辅导的预孵化体系,完善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推动孵化器由物理空间、战略规划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深层服务构成的企业加速器建设,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满足毕业企业的高成长发展需求。
第二十条孵化器应围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形成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营造创业环境、完善孵化功
能,引导大学生回籍创业就业,缩短区域差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十一条孵化器应加强科技创业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完善对在孵企业的问诊、巡访和毕业企业的典礼、跟踪制度,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孵化功能,促进企业的加速成长。
第二十二条孵化器毕业企业或到期尚未毕业企业,应在规定期限内迁移出孵化器,并办好有关法律和约定手续。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国家级孵化器进行指标审核。对连续2年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级资格。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下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地方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2011年1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