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验线总结
规划验线总结
1)规划验线流程:领取基础资料→判读基础资料(编写判读简述)→外业测绘(外业笔录)→内业绘图编写测绘报告→检查审核→提交报告 2)内业人员判读规划局提供的基础资料(规划红线图、定位单、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并填写验线项目内部记录单(基础资料判读简述部分),以供外业人员参考。判读内容及笔录要求如下:
① 查阅基础资料是否完整,笔录基础资料的文件类型、会签、盖章,以及是否提供四至尺寸、坐标、±0.00高程等情况。
② 判断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标注的尺寸分别是轴线尺寸还是外墙尺寸;
③ 判断放线定位单与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角坐标分别是轴线交点坐标还是外墙角点坐标;
④ 判断规划红线图上标注的坐标、尺寸经换算后是否一致;
⑤ 判断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至距离及自身尺寸是否一致,若未标注在同一位置,则需换算至同一位置后比较; ⑥ 判断放线定位单与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角坐标是否一致,若未标注在同一位置,则需换算至同一位置后比较;
⑦ 判断总平面图上所标注的±0.00高程采用的是何种高程系统,均需换算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外业测绘人员需重视内业审图笔录所反映的情况,尽可能在外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做好笔录。外业实测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① 实测验线对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一般测量基础资料上标注的轴线交点坐标)。验线建筑物未标明轴线位置时,需用钢尺测定轴线位置,经现场施工人员确认后实测其坐标。如果轴线位置不易测量,则采用测量轴线延长线、测量外墙角点坐标并钢尺量测外墙厚度,经内业处理确定轴线交点坐标。
② 红线图上标注的四至尺寸不能确定验线对象的唯一性时,需实测验线对象周边固定地物(如道路、非同一开发商建设的建筑物等),用于比较规划红线图图上量取的距离与实测距离。③ 外业±0.00位置高程测量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现场高程测量流程图:
④ 验线建筑物未施工至±0.00处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1.根据现场“▼±0.00”的红色油漆高程标记和询问现场施工人员来判断±0.00位置,并拍摄实测位置照片及±0.00油漆标记照片。2.询问施工人员现场施工平面是何位置,实测其高程,在测绘报告中加以说明。
⑤ 外业测绘情况如果比较复杂则需做好外业笔录。笔录的内容一般包括:⑴实测轴线编号⑵实测高程的位置(可附照片)⑶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4)内业人员编写测绘报告需如实反映基础资料及外业测绘成果的情况。测绘报告编写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① 验线测绘图成图比例一般为1:300~1:500。验线测绘图文字字体采用宋体,图名字高为4~5,图例文字字高2~3,路名及周边房屋名称字高为2.5~3,验线对象名称字高为3~4;角点坐标标注、自身尺寸、四至尺寸标注统一采用HZ字体,字高为1.5~3,轴线标注字高为2~2.5,轴线线宽0.3~0.6;高程标注字高2~3。实际文字字体、字高、标注字高、线宽以用A3纸打印清晰、美观为准。
② 验线报告文字字体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行间距为1.2。内容包括:验线对象、基础资料描述、测绘平面高程基准、±0.00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
5)内业人员填写验线项目内部记录单(实测结果与基础资料比较简述部分)。比较的内容及填写要求如下:
① 经换算至同一位置后,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若比对结果一致,则实测成果只需与任意一份资料比较;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需如实说明提供资料不一致的地方,实测成果则需分别与各个资料比较;
② 若设计高程非“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需换算至同一高程基准后比对。(昆山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633m≈吴淞高程基准)③ 高程测量成果需说明采用何种测量方法(GPS测量或者水准仪引测)、水准点来源、水准点高程检测记录。
④ 若实测高程为±0.00高程,则直接与设计高程比较;若实测高程非±0.00位置高程,则需换算出±0.00高程后比较。
⑤ 若最大四至尺寸、角点坐标偏差小于30cm,则描述“四角尺寸、角点坐标相差均≦30cm”;若偏差大于30cm,则需详细描述最大偏差的具体数值及出现偏差的具体位置。(高程偏差以10cm为限)
⑥ 内部根据实测情况与验线资料比较情况评级,暂分四级:
A: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一致,误差满足限差要求。(坐标偏差≦10cm;自身尺寸和四至尺寸偏差≦10cm;)B: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误差略超限差要求,对公共利益没有影响。
C: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对公共利益没有影响。主要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偏移,未超出红线范围且周边无相邻建筑;±0.00绝对标高有偏差,而相对标高误差满足限差要求。
D: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有重大偏差,且未设计变更。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主要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偏移超出红线范围或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0.00绝对标高有重大偏差,对建筑物排水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⑦ 出现C和D情况的处理流程:
1)首先对内外业成果进行复查确认。确认无误后,告知建设单位。询问建设单位是否进行设计变更,确认产生C和D类情况的原因。2)
验线工作进度安排和实施预案
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全站仪4台,GPS3台,水准仪一台,对讲机一组。现有人员情况:技术负责人2名,测量操作员2名,待用人员若干。人员和设备允许分成2个或3个验线小组。1.时间核算
1)已完成验线项目的统计分析。现已完成15次测绘项目,37件建筑物。平均每个项目2.5件建筑物。除去特殊复杂的项目,平均每幢建筑物需测10个点,平均每幢建筑物周边需测一幢建筑,一条路,约测10个点。2)计算每次测绘项目需要的时间统计:
基础资料获取时间:40min,折合每件建筑需0.25h。 判读基础资料时间:20min,折合每件建筑需0.12h。
一天跑1处测绘项目路上往返时间约为1.5h(折合每件0.6h);
一天跑2处测绘项目,往返时间为1.5*1.5=2.2h;(折合每件0.44h)一天跑3处测绘项目,往返时间为3h。(折合每件0.4h) 测绘时间:GPS做控制点,仪器架设对中整平、对后视、录入数据、整理耗时约0.25min(折合每件0.1h)。验线测量耗时:假定每个点测量耗时0.5min,步行耗时0.5min,每次测绘需25个点,约耗时20min。周边建筑与周边道路测量耗时约为15min。现场耗时总时间约为50min(折合每件0.35h)。
3)内业编写测绘报告耗时每件约为0.5h。
4)经上述时间核算可知,一个测绘小组上午、下午均可完成一处测绘项目(建筑物小 于5幢)或者两处测绘项目(地点相距小于10KM,每处项目建筑物为1~3件)。
2.人员安排分析
根据计划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本等方面做人员安排。1)1~2处测绘项目:外业测绘一组4人,现场分成2组;
2)3处测绘项目:可外业测绘一组4人,现场分成2组;也可外业测绘分2组,一组2人,先完成的小组或者离较近的小组负责完成第三处项目。3)4处测绘项目:外业测绘分2组;一组2~3人(可能需要借用规划人员);每组各负责两处项目。
4)5~6处测绘项目:如果项目地点相距小于10KM,每处项目建筑物为1~3件,或者项目较为简单,外业测绘分2组;每组负责2~3个项目。5)大于6处项目:按照现有人员配置,一天内完成所有项目比较困难。
按照上述人员安排可以粗略估算:一般每天可以承担4处测绘项目,完成10件建筑物验线(假设平均每处项目2.5件建筑物)。
3.可额外利用时间、可节省时间
遇到验线项目很多的情况,需要利用额外时间,并充分挖掘可节省时间。1)充分利用路途中的时间:可以判读基本资料,做好与现场人员的联系工作。
2)当所有测绘小组在外面施测,若有测绘项目需要及时领取可请规划人员帮忙领取资料;若返程顺路进过规划局,可以顺便领取资料。若非急需交送资料,可在出去验线时进过规划局交送资料。
3)关注天气预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充分利用雨天时间完成内业资料。
4)做好仪器设备、车辆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充电、维护;车辆的加油等。
5)上班前,要争取早点去现场;下班时,争取当天的工作当天尽力完成,以免再跑现场。如有需要,内业可以利用晚上加班时间。
6)如果内外业都比较繁忙,可采用滚动作业法。现举例如下:假设6个人分两组,每天有10件项目(连续一周)。
周一白天:A、B两组各完成5件(A1、B1为组长),晚上:A1完成3件内业;
周二白天:A1完成剩余7件; B1、B2为一组,A2、A3、B3为一组各
完成5件;
晚上:B1完成3件内业;
周三白天:B1完成剩余7件,A1、A2为一组,B2、B3、A3为一组各完
成5件;
晚上:A1完成3件内业;
测绘仪器使用技术及问题处理
现有测绘仪器包括南方GPS与苏一光全站仪各一台。常见使用技术问题如下:
1.GPS设置要求:
配置→坐标系统→4canshu;天线高2米;
配置→仪器设置→移动站设置→(解算精度:HIGH;解算模式:NORMAL;差分数据格式:RTCM;Network mode:disabled;SBAS control:disable;GLonNASS:enable)
配置→端口设置→端口(COM0);波特率:115200。
问题情况:坐标数据采集是屏幕正常显示P:固定解。如显示P:基准站,则可能是流动站模式误设为基准站模式,按一下GPS的F键看是否左边显示红灯,中间显示绿灯;
如一直:P:单点解,则可能差分数据格式未调至RTCM。2.苏一光全站仪使用
⑴ 设站:对中整平(对中误差:≤5mm);建立文件名;输入测站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瞄准后视棱镜(一般采用倒镜)后确定。必须测量后视点坐标,并与已知GPS坐标对照(点位限差为≤±3cm);如果此检查在限差范围内,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
⑵ 搬站后需重新设置测站及后视坐标,碎部点或支站点坐标查找办法:全站仪存储管理→查找→测量数据→点号→MENU。
问题情况:如果测量时发现水平气泡跑偏2格以上或者屏幕显示TILT OVER时,需重新整平对中全站仪,并重新对后视。
如果一测站测不全需要测的点时,需测一个碎部点作为支站点。然后仪器架设至支站点,原测站点作为后视点。支站点作为一个新控制点。
第二篇:申请规划验线所需资料
申请规划验线所需资料
1、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及其他事项申请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盖章)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附图)复印件一份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
4、法人授权委托书(法人签字)
5、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6、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
申请规划验收所需资料
1.建设项目法人授权委托书
2.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城镇建筑工程)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附图复印件各1份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附图原件
5.建设工程竣工图(设计图纸目录,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各主要部位剖面图,基础图、基础剖面图。图纸叠成A4纸格式,装进档案盒内,城市建设档案盒。)
6.《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原件 7.《房屋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原件
8.建设工程竣工照片正面侧面各一张A4纸。(如接受过处罚处理的需要处罚决定书复印件;名称需要变更的需要带变更证明;如有其它变更需要带其相应的证明材料。)
9.《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档案登记表复印件(二联原件,一联复印件)
注:以上材料复印件均使用A4纸,必须加盖本单位的公章。
第三篇:建筑工程放线、验线总结
建筑工程放线、验线总结
一、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
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图纸的各有关数据。如总平面图定位尺寸,建筑物轴线尺寸,基础图的各部位尺寸。在熟悉图纸时应随时做好记录,以便在具体测放工作时查找。2.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情况、检查,核实建设方所提供的原有测量控制点,并办理与建设方对测量点的确认工作。根据测量控制点,放出现场平整线,以便为测量施工提供条件。3.检查校正测量仪
如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标尺、钢尺等,使用前应做好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4.制定测量计划
按施工进度要求,精度要求,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图纸中数据计算和绘制测量草图。
5.建筑物的定位
根据建筑基线或原有建筑物定位(如图1-1)
图1-1 建筑基线定位
6.根据总平面提供的定位关系尺寸 定位时先将原有建筑物的MP、NK延长在AB上交得1点和2点,确保1、2点在AB直线上,由2点量至3点,再由3点量至4点。7.分别在3、4点安置经纬仪测量90°,测定出EG、FH方向线。
在该方向线上分别测定出E、G、F、H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只有原建筑,没有建筑基线A、B的情况,只要先按一定的距离由原建筑假设AB直线即可。
图1-2 建筑方格网定位
8.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如上图:建筑方格网定位图和下表所示)
在建筑场地的方格网,根据建筑物坐标用直角坐标法测量。
1)由A、B点的坐标值算出建筑物的长度值a各宽度值b。
即 a=268.24-226.00=42.24m b=328.24-316.00=12.24m 2)在m点安置经纬仪,照准N点在MN直线上测定A',B',即
A'=MA'=226-200=26.00m B'点由A'点再量取建筑物的长度a=42.2m 3)分别在A'、B'点安置经纬仪,测90°,并在视线上分别量取AA'=316.00-300=16m.得A、B点,再由AB点量取建筑物宽度b=12.24m,得C、D点
二、建筑物放线
图2-1 1.龙门架设置步骤:
1)在建筑物的拐角处和中间隔墙的两端槽外1.5~2.0m处设置龙门桩,桩要竖直、牢固,两桩应与基槽平行。
2)用水准仪在每个龙门桩上引测建筑物±0.00标高线,并在标高线位置钉设龙门板,龙门板顶面要平直,正好处于±0.00标高位置。
3)用水准仪校验钉好的龙门桩标高,并在中心桩上安置经纬仪,将各控制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并钉小铁钉作为轴线标记。
4)用钢尺沿龙门桩板顶面检查中心钉间距,其误差不得超过1/2000。
5)根据中心钉,将墙宽、基础宽标画在龙门板上。最后根据基槽上口宽拉线,用石灰撒出基槽开挖的白灰线。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1)基槽开挖深度控制
当基槽开挖接近基底标高时,在基础拐角处3~4m处,在槽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水平控制桩,一般比基槽设计标高高出0.5m~1.0m,用于拉线找平基础底标高。2)开挖达到设计标高的控制标记
在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一般每隔2.3m钉一30×30见方小木桩打入基底,并在小木桩周围撒上白灰点或白灰圈作为基槽开挖到位标记。3)基础放线
A.在基槽开挖完成后,必须复核槽底的标高及几何尺寸,确认无误后准备,混凝土垫层施工,混凝土垫层完成后进行基础放线。
B.首先在控制桩I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照准轴线另一端的控制桩 I'的小钉。固定水平制动螺旋,并使望远镜上下移动,从槽底层的另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投测轴线标的记点。C.弹线(轴线)
每隔一段测一个点(一般不超过3m)用红笔点圆点。圆点外用红笔画圆圈标记,以便清楚位置。最后将各点用墨线弹成一条直线,此线为主轴线。
4)其它轴线的弹法(如图3-1所示)
图3-1 基础弹线
1-孔洞位置;2-中心轴线;3-砌转大放脚;4-基槽边界线
根据垫层上已弹出的主轴线,测量建筑物其它细部轴线时,由一个主轴线的交点为0点,沿主轴线量出细部轴线距离,将细部轴线的两端对应点弹成墨线。最后完成所有轴线的弹线。5)细部线的弹法
按图纸所标注的基础宽度,由轴线向两侧量距,定出边界点,再弹出墨线,即为基础宽度线。最后将图纸标注的洞口位置、管井位置、门洞位置、墙、柱尺寸等弹出墨线。注意: A.偏轴线尺寸
B.洞口、预留口标高的(地面标注)。C.预留插筋高度、位置。3.首层墙体施工放线
当基层完成后,用控制桩将线引到砌好的基础墙截面上。
1)用小白线将轴线两端与控制桩对点拉通,对照拉通线每隔一段用红笔标一个圆点,然后将各点连续用墨线弹成该墙的轴线。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轴线都弹出来。
2)在弹线时对已砌好的基础墙进行复验,利用主轴线检查基础有无偏移,防止出现半边墙跨空现象(见图3-2),同时还需注意整个建筑物轴线总长误差应控制在1/2000-1/5000范围内。
图3-2 基础墙错位
3)门窗洞口放线
A.门的位置在基础墙平面上画出; B.窗的位置一般在基础的侧面画出;
C.窗台、门口、洞口的规格尺寸(长×宽×高)及标高一般在皮数杆上反映(见图3-3)
图3-3 4)皮数杆的设置
在砌筑施工中,墙身各部位的标高是用皮数杆来控制的。皮数杆是根据建筑物剖面图的标高而设定的,内容包括:窗台、门窗洞口、过梁、雨蓬、圈梁、楼板等构件的标高位置。
皮数杆一般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和隔墙处。
立皮数杆先在地面上打一桩,并用水准仪在桩上测出±0.000标高。将皮数杆上的 ±0.000与桩上的±0.000线对齐钉牢。皮数杆钉牢后用水准仪进行复核,并将皮数杆立垂直。(如上图:皮数杆设置图)5)高程传递
A.当墙体砌到一步架高时(1.2m),用水准仪在室内墙所有墙面上测定一条距室内地坪0.500m高的水平线,称为“建筑50线”。作为该楼层所有标高的控制线。二层及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应以首层为50线依据,竖直量取,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每层±3mm,总高H≤30m应为小于±5mm,总高30m B.施工层找平之前,应先校测从首层用钢尺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时,取平均点,再用水准仪后视该点抄测该层50线,并弹好墨线,传递位置一般在垂直贯通的地方(如楼梯间、外墙等)。 三、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1.近十年建筑的特点: 1)规模大,分期分段施工。 2)结构复杂、层数多、基础深、机械化施工进度快、设备多样化、安装精度高。2.高层建筑测量的特点: 1)由于建筑物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转度高,所选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2)由于建筑物结构复杂、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特别是高速电梯的安装,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也高。一般在设计图纸时有说明,总的允许偏差值在施工过程中还产生误差,只能控制在总的偏差值之内。 3)由于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新颖又复杂多变,故要求开工前先制定施工测量方案、仪器配备、人员配备,方可施工。 3.先进测量仪器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全站仪是光、电、机、算、贮等功能综合构造精密的自动化仪器。4.操作步骤: 1)安置仪器,对中定平测仪器高。2)开机自检,纵转望远镜进行初始化。 3)输入参数,主要是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气象参数。 4)选定模式,主要是测距单位、小数位数及测距模式,每度单位及测角模式。5)后视已知方位,输入测站已知坐标及后视已知方位。 6)观测前欲求点位,一般由四种模式:测角度、测距、测点的极坐标、测点位。7)应用程序测量。(机内存有各种测量程序)如: A.按已知数据进行点位测设施;对边测量。 B.观测两个目标点,即可测得其两点的斜距离、水平距离、高差及方位角; C.面积测量; D.后方交会; E.导线测量。 5.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1)校定与检校仪器、钢尺: 2)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纸; 3)校核红线桩、定位桩、水准点; 4)制定测量方案。 6.建立拟建小区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 1)控制网应均布全区,间距30~50m为宜,网中应包括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边、建筑物交点、主轴线、弧形建筑物的圆心点(或其它几何中心点)和直接方向(或切线方向)。2)便于使用要测量组成与建筑物外廓平行的闭合图形,以便于控制网的闭合。 3)控制桩之间应通视、易量,其顶面应略低于场地设计高程,桩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4)精度根据《工程测量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施工测量规程》规定,一般场地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网形:常用的有以下几点 矩形网,也叫建筑方格网; 多边形网,对于三角形、梯形或六边形、非矩形建筑物适用; 主轴线网,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十”字形、“井”字形。 7.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 根据所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结合基础平面图和施工方案,确定土方开挖上口灰线,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方法计算出所测量数据进行现场放样,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槽底标高。 大型基础采用机械开挖,要预留人工清槽厚度,一般不少于200mm,以防扰动地基。如果基础较深要用水准仪向槽底引测2~3个标高控制桩。测量人员要注意开挖边坡、地下管线等,以防蹋方和挖断市政管线。 土方开挖后,要把控制线投测下去,检查槽底平面尺寸,放出电梯基坑、集水坑等位置线。要考虑到外墙的施工作业面。 在进行人工清槽时,用小木桩在槽底抄测3m×3m的方格网,拉小白线进行清槽。经勘察、设计、甲方、监理、质检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建筑物施工到±0.000时,把控制线投测到地下室顶板上,根据标准层的结构改作内控点。 内控点的划分依据是施工流水段、施工方案、施工图纸。 每个流水段应设成规则的闭合图形的内控点(工地上使用最多的是矩形)。 随着楼层的不断升高,每层的主控线应由首层控制点用铅垂仪或线坠投测到作业面,用测角与量边检查投测到作业层的闭合图形。 以检查闭合后的主控线,做为各层作业面的放线依据,根据图纸及设计变更放出墙边线、墙身控制线、门窗洞口线。 随着工程进度在每层的外墙弹出外墙大角线、门窗洞口中线。 建筑施工水平1m 线外墙大角控制线石膏线安装线 在每层墙体模板拆除后及时弹出建筑标高线50线或1m线,以控制顶板的标高。采用水平管抄测1m水平线。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仪器的测量精度,一般在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将控制点向上引测重新作控制桩。 9.建筑物轴线竖向投测方法; 1)外控法;既在建筑物外用经纬仪竖向投测,一般适用于多层建筑,常用有a;延长轴线法。b;侧向借线法。c;正倒镜挑直法。 2)内控点;既在建筑物内用铅直接原理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层上,多适用于高层建筑,常用方法有a.吊线坠法;b.激光垂准仪法;c.经纬仪天顶法;d.经纬仪天底法 10.高层建筑标高传递 在首层墙面上抄测一圈建筑50线,然后用钢尺沿垂直处墙、电梯、楼梯向上直接量取中,每层不少于3个点,误差不超过3㎜取,抄测各层建筑50线标高,如果标高超过尺长,要作二次传,即在50m高度以内的楼层作二次传递点,传递标高不能逐段传递,避免累记误差。11.沉降观测: 1)作用: A.监测施工对临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B.监测施工期间施工塔吊与基坑护坡的安全情况; C.监测正在施工的工程,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提供沉降观测数据; D.监测高低跨之间的沉降差异,以决定后浇带何时浇筑。2)特点: A.精度要求高; B.观测时间性强; C.观测成果可靠,资料完整。3)操作要点: A.人员固定; B.仪器固定; C.观测路线固定。 四、测量验线工作 1.验线工作应主动预控 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2.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洽商与定位依据定位(如红线桩、水准点等)及其数据(如坐标,高程等)要原始,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确的资料。因为这些都是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若其中有误,在测量放线中是很难发现的,一旦使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3.测量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1987.02.01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例:经纬仪、水准标尺的检定周期为一年。例:J6型经纬仪的2C≤16”,数值度盘指标差i≤15”。水准仪,全站仪,钢卷尺的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一年,例如:DS3级水准仪视准轴不水平的误差i≤12 ”。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有检定合格证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察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3)验线成果应先行校核。 5.验线工作必须独立,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 1)观测人员:即放线人与验线人应不是同一人; 2)仪器:即验线所使用的仪器精度不低于放线所用的精度; 3)测法及观测路线:验线人员的观测方法及观测路线与放线人员不同。6.验线部位。应为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及定位条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控制桩(引桩)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4)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7.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 1)场区平整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例如:三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角误差±24”,边长相对中误差1/8000。 2)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A.两者之差小于1/√2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B.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C.两者之差超过2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8.五项基本限差: 1)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2)基线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5)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细部线的检验方法 1.细部线的检验方法: 1)施工测量验线的主要任务是对正测设于实地的建筑物细的正确值及精度进行检测。2)细部线的验线依据首先是图纸,依此检查施工层的线是否按图施工,根据主轴线有钢尺拉通尺检查各轴线及墙等边线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值之内细部轴线位置,是否正确或用经纬仪进行转90角校测,也可用钢尺拉对角线校核。竖向标高的检验方法从起始高程向施工层传递三处标高点,较差在3mm之内算合格,每层的标高相对误差应在±3mm之内。 2.实物线的放法与检验方法 1)放法:首先校核定位依据桩,熟悉及校核图纸,根据定位坐标或定位条件,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观测顺序,各建筑物的角点(或控制点)。2)检验方法: A.验定位依据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 B.验定位条件几何尺寸; C.验建筑物控制网与控制桩的点位准不准,桩牢不牢固; D.验建筑物外廊轴线间距或主要轴线间距; E.经施工方自检定位验线合格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提请监理验线。注: 定位检验线时,应特别注意检验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而不能只检验建筑物的自身几何尺寸。 六、其它验线方法及易错线问题 1.装修线的检 1)室内抹灰前进行房间套方正工作,依据轴线位置准确的一面墙在地面弹出抹灰厚度线,在找与本面墙呈直角的另一面墙,用勾股定律验证房间是否方正(见图7-1)。 图7-1 用勾股定理验证房间的方正 2)房间墙垂直度验证 A.用米尺量房间开间墙(上点、下点)取纵,横墙各两端净空尺寸避免出现房间大小头偏差。(上点取天花下100mm,下点取墙跟部与地面夹角处)(见图7-2)。 图:7-2 B.用线坠吊墙是否垂直(先取一面纵墙和一面横墙)。3)检验地面标高 A.根据室内50线(或1.0m线),查看装修图做法,确定建筑50线与装修做法是否吻合。 B.用水平管检验50线是否水平。 4)用上述三种检验方法同样可以检验结构细部线是否准确。2.控制线的应用 1)在外墙装修使用垂直控制线安装保温板; 2)用水平控制线安装外墙保温板; 水平控制线安装保温板 3)利用墙边控制线进行墙体模板安装。 墙体控制线 3.易错线的问题 在施工中线的偏差是有限的,而错线则是致命的,所以在施工中线不出差错是最关键的。1)注意偏轴线 有时图纸较复杂会在若干部位出现偏中心线的设计,需要我们认真看图,并从不同方向复核各尺寸的总尺寸。2)注意标高线 重点是注意+0.000和-0.000也就是±0.000以上和以下的关系,避免计算错误。3)注意非直角线的放线 当出现锐角或钝角线时,要认真及复核对轴线,同时复核依据轴线导出来的各种钝角、锐角线。 4)注意50线与非50线的标注 50线应在楼梯间处用红三色标明,避免在施工中各工种弹的非50线。 4.注意双线错误 很多工程中50线是正确的,但在弹线时也有人弹错位,或弹错位后又从新补弹一根线,造成工人操作中误用线错误,特别是精装修更显得尤为重要,对出现双线必须将错误线及时清掉。 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初验、复验)验线程序 初验:建设工程规划放线后,建设单位持《建设工程定位放线测量报告》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验申请→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经局审定的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图、放线报告对桩位进行验线→初验合格的下发《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初验)合格单》;初验不合格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纠正或重新放线。 初验与放线可同步进行。初验合格的,规划管理科、督查科现场经办人分别在《建设工程放线表》、《建设工程验线表(初验、复验)》上签署意见。 复验:建设工程基础开挖完毕和施工至±0.00时,建设单位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复验申请→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经审定的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图对建筑基础位置及标高±0.00进行检验→复验合格,下发《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复验)合格单》,并准予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复验不合格的,应向建设单位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 建筑物验线(±0.00验线) 一、办事项目名称(类型)建筑物验线(±0.00验线) 二、项目类型 行政许可项目 三、办理内容 对施工到±0.00位置的建筑物进行验线。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文附后) 五、办理方式 窗口办理 六、受理条件 建筑单体施工到±0.00位置且外框轴线已弹好。 七、申请材料 (一)建设用地红线图(蓝线图、用地范围示意图); (二)总平面布置图(加盖厦门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图纸专用章或图纸审核章); (三)一层平面图(加盖厦门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图纸专用章或图纸审核章); (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建设工程放样验线测量示意图(单体放样资料)。 八、申请表格 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程测量业务委托书 九、申请受理机关 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十、审批决定机关 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十一、受理程序 窗口收件--实地测量--资料整理--两级质检—审批--窗口发件。 十二、办理时限 7个工作日。 十三、法律效力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是规划批后管理的重要环节。 十四、缴费项目和标准 以件(幢)为计费单位,每件(幢)收费2594.32元。(国测财字[2002]3号) 十五、年审或年检要求 不需年审及年检 十六、办理过程中的救济权利 十七、受理地点、时间、监督机构及公示网站 (一)办理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 1、属思明区、湖里区的,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综合服务大厅30-32号窗口受理,联系电话:5108119、5103497。 2、属海沧区的,在市国土房产局海沧分局窗口受理(海沧区行政中心一楼),联系电话:6803130。 3、属集美区的,在市国土房产局集美分局窗口受理(集美区杏南路72号),联系电话:6228917 4、属同安区的,在同安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受理(同安城南大街农业银行五楼),联系电话:7558553。 5、属翔安区的,在翔安人力资源大厦二楼服务大厅受理,联系电话:7889067;也可在同安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受理(同安城南大街农业银行五楼),联系电话: 7558553。 (二)办理时间 正常工作日 (三)公示公开网站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www.xiexiebang.com 十八、注意事项 可提前办好委托手续,施工到±0.00位置时弹好外轮廓轴线,提前半天电话联系测量,以免影响施工进度。第四篇:建设工程规划验线
第五篇:建筑物验线(±0.00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