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现状概况

时间:2019-05-12 16: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鸣县现状概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鸣县现状概况》。

第一篇:武鸣县现状概况

武鸣县现状概况

一、行政区划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地处北纬22°59'-23°33',东经107°49'-108°37'之间。东接上林县、宾阳县、邕宁县,西南连隆安县、平果县,南邻南宁市区,北与马山县接壤,总面积为3366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武鸣县地势为东北较高、西南部低,四周群山环绕,中部低平,呈小区盆地,山地丘陵多,平原土地少,全县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总面积3366平方公里,全县海拔300米以下的地面约占全县总面积53.3%,300-500米的地面约占25.4%,500-800米的地面约占11.9%,800米以上占5%,水面占4.3%。

大明山海拔8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县东及东北部边缘,绵亘于两江与马头镇东北,并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砂页岩和变质岩组成。切割深,相对高度600—1000米,坡度一般为30—40°,地势由山外围向深山升高。

(二)旅游资源

武鸣县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景区有“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喀斯特岩洞——伊岭岩;有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的灵水;有名列广西三大古典名园之一的明秀园及姐妹园春霞园和秋暇园;有“广西庐山”之称的大明山,还有正在建设中的“花花大世界”,以及未充分开发的壮族古民居七十二道门、西江河、起凤山、黄道山、罗波潭、宁武三十六弄等景点。

1.伊岭岩

位于县境南面双桥镇伊岭村,距县城16公里,距南宁市区21公里,岩外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建有颇具民族特色的亭榭,岩洞总面积2.4万平方米,岩内地势上下盘旋,形同海螺,游程1100多米,其中天然石笋、钟乳石如鬼斧神工、自成形象、惟妙惟肖。

2.灵水

位于县城西南面,传说湖中有灵犀一对,风平浪静之时出没于湖岸,顶放光彩,故又名“灵犀水”,旧志以“灵水澄清”列为县八景之一,号称“武邑第一景”。湖水面积93万平方米,周长约1公里,是一处典型的大型岩溶河泉群,水温长年保持21℃-24℃,冬暖夏凉,是绝妙的游泳胜地。

3.明秀园

原名富青园,位于县城西郊,武鸣河三面环抱,呈葫芦状半岛,南北长300米,北部东西宽45米,总面积约合42亩,园分园外园,外园以石景为主,林荫交错,姿态各异,内园有小山岗阻隔,园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小迳迂回幽井怪石之间。

4.文江塔

位于县城南面2公里的香山河与西江汇流处城厢镇濑琶村,塔里正八面空心锥华,高 31米,登其顶,可鸟瞰县城全境,塔身屡次毁于天灾人祸,1989年全面维修。

5.春霞园

又名“春暇园”,位于县城西面1公里处,与明秀园隔江相望,两面环水,旁依村庄,全园总面积约5公顷,环境幽静,河边怪石突起,幽林清雅,是垂钓、逗鸟、野炊好去处,今作为与明秀园连为一体,纳入园林开发规划,广植林木,筑建围墙,辟为公园。

6.秋霞园

又名“消暇园”、“秋暇园”,位于县城西北面4公里处,三面环江,面积约3公顷,遍植荔枝,中建幽风亭,前人曾有谥美诗篇“一水湾环抱石湖,亭开半亩荔千枝,丈人不肯忘耕作,取次幽风入画图”。

7.西江河

武鸣河县城段,俗称西江,河水绕城而过,是联系上述明秀、青霞、秋暇三园的纽带,其迂回曲折之百态,江石奇诡之千姿,沿岸树木竹井之浓密葱绿,无不移步成景,目不暇接,石林之间,水鸟低飞,渔翁垂钓,更添游兴。

8.大明山

位于县城东北面50公里,北回归线附近。是马山、武鸣、宾阳、上林四县交界之处。以“雨后明空晴翠”而得名,旧志载为“八景之一”,称“明山叠翠”。山体属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之一大山,西北、东南走向,自与马山县交界至昆仑关,绵延长15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山脊线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为桂中南最高峰,气势雄伟。清代广西壮族文人刘新翰作了生动的描写:“五岭西来势独尊,天生巨镇锁昆仑,北连思柳通邕管,高插云霄侵斗垣”。在天空晴明之际,登上山巅,可以望见柳州、南宁和钦州等地。山势雄伟,地形复杂。受地形及东南季风影响,大明山以春岚、冬雪、夏瀑、秋云四时之景不同,著称于世。春季明山晴翠,山花烂漫,万里绿涛随山势连绵起伏,汹涌如潮。

四、五月间盛开的各色杜鹃花、吊钟花,争妍斗艳。夏季雨量充沛,溪流不竭,可观飞瀑。山上气温最高只有28摄氏度,与山下温差达8—10摄氏度左右,是绝妙的避暑胜地。秋季雨量渐少,最宜登山远眺,观赏满山紫树红叶,秋云悠悠,彩霞轻拥。冬季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常有冰雪,南国亦可观赏北国风光。大明山长年云来雾往,飘忽不定,迷迷朦朦。“雾”是其一大奇景。电影《神女峰的迷雾》、《雾界》、《心泉》等的外景多拍摄于此。

大明山风景之秀丽,今人有“广西庐山”之誉。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由西南麓县境内大明山水源林管理区驻地,登山一路游赏,对大明山的旅游价值予以很高的评价,并指示大明山建设亭榭、饭馆、试养梅花鹿、猴子等。此后大明山景区逐步开发,游客纷至沓来。自山脚乘车,行程34公里,抵天坪车站,以天坪站为中心,四出游览。主要景点有:林海日出、壮乡远眺、深山飞瀑、南疆冰雪、奇松劲秀、高山草坪、奇峰幽谷。

9、花花大世界

南宁花花大世界园林产业示范园位于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距南宁市区16公里。占地面积约450公顷,属典型的喀斯特熔岩地貌,园区内拇指山、胜利山清秀挺拔,地下水灵气泉涌,榕树森林气势磅礴,棕榈林轴线尽显南国风貌,动物欢乐谷堪称中华一绝。

目前园区引进了美国山瑞、鳄龟、巴西龟、黑熊、梅花鹿等动物种群。园区建成西南地区苗木花卉生产、销售、经济动物养殖开发的重要基地,学生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还是广大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生态乐园,充分的将现代农业科技、花卉苗木、动物养殖与休闲观光结合起来,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参与性、科普性和趣味性。

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农作和科普实践于一体的主 题生态园区,广西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和经济动物开发基地;成为华南、西南地区颇具影响的园林产品集散市场、以及会务旅游、生态旅游、康体健身的胜地,成为南宁市开展农林产业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经济资料

(一)人口

2004年全县总人口6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6万人,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1个民族和印尼、越南等归国华侨,壮族人口占86.6%,是壮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04年管辖14个镇2个乡,20个社区,198个村委会,县内还有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南宁华侨投资区)、东凤农场等。其中2005年6月25日,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城东镇、上江乡、玉泉乡的建制,这3个乡镇分别整体并入城厢镇、太平镇、罗圩镇,城镇数量调整为11个镇。据统计2004年全县城镇人口约为21万人,城镇化水平32.5%。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7.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07%(按可比口径,下同),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4.44个百分点,是1999年以来增幅超过9%的两个年份之一。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77元。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96亿元,增长7.8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80亿元,增长12.3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9亿元,增长7.8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56%、37.38%和20.06%,拉动经济增长3.86个、3.39个和1.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46.09:28.96:24.95。

武鸣县国民经济呈健康发展态势,全县经济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稳步增长,财政收支情况良好。

(三)工业

2004年,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县31.25亿元,增长7.9%;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7%。

(四)农业

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30.5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31.12亿元,增长9.01%,乡镇企业总收入78.91亿元,总产值64.8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2%。

四、县城发展历史及现状

武鸣县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明清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城区最早由南街、东街、西街、北街及米行街围合成“ٱ”型城市格局。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城镇发展缓慢,除米行街扩建外,至解放时县城基本上沿袭几百年来的老格局,城区面积仅有0.27平方公里。

解放后,县城逐步更新旧街道,开辟新街道。随着道路的开通,城区用地以旧城为中心 沿道路分别向东北、向西、向南扩张,至1986年城市格局呈现倒“Y”型雏形。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主要在新、旧城区之间填空补齐,同时逐渐向外扩展。至2004年形成了建设用地沿河沿路呈倒“Y”型分布的城市形态。城区用地现状主要集中在武鸣河和香山河 沿岸。国道210线原来从县城中心穿过,现在已经修建了60米宽的过境道路从县城东部边缘穿过。现状中心城区主要分布在武鸣河东一带,这里集中了大部分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等,武鸣河西一带灵水附近集中了不少学校,此外还间杂着工业。中心城区沿原210国道过境路向北有一定的扩散,主要是居住及仓储用地,武鸣烟厂也在这一带。县城大部分工业用地分布于武鸣河及香山河南面。在城东210国道60米过境干道东面香山河以南是原航空运动学校飞机场,机场为土跑道,现已划归地方管辖。都安——南宁高速公路从城西边缘距中心区约1.5公里处穿过,并在秋暇园附近设有出入口。现状建成区面积9.97平方公里,现状人口10万人。

第二篇:郫县公交现状概况

郫县公交概况

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东与成都市区相连,南与温江接壤,西与都江堰交界,北和彭州、新都毗邻,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有14个镇,161个行政村,人口48万多,属成都市第二经济圈层,是成都未来西部新中心, 东西向的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沙西线、高新西区围城路和南北向的绕城高速公路,温-郫-彭快速通道—IT大道等高等级公路,穿越全境,形成通达快捷的交通网络。2005年11月12日,随着唐昌经唐元至安靖的365路公交线路的开通,郫县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标志郫县全面公交化网络初步形成;2008年10月27日,随着郫县运输二公司最后五辆挂靠班线客车的提前报废停运,唐昌公交客运站发出的365路唐昌经沙西线至成都九里堤延伸线和709路唐昌经安德至郫县的公交线路的开行,标志着郫县已结束县内传统班线客运经营模式,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全域公交化网络的构建,进入城乡一体的全域公交新时期;2009年10月1日,随着唐昌经战旗村至都江堰崇义镇的741路村通公交开通,郫县境内98%的村通达公交车。自此,一个体系先进、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理念领先、竞争适度的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公交体系已初具雏形。

郫县由郫县巴士公交有限公司和郫县蜀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从事公交客运,两家公司齐头并进共建我县公交新局面,共有公交车辆364余台,公交司乘从业人员1086人,科学合理部署线路40条,其中12条线路已直通成都市区与九里堤、金沙车站、茶店子、火车站等并网,另成都城区也有7条线路与我县公交紧密对接,还有5条公交线路与温江、新都、彭县、都江堰对接。全面实现了“周边通”,全县公交通达里程600多公里,实现了县道公交无缝覆盖,公交车途径所有集镇,村通公交覆盖率达到98%。全县公交日发班次1845班,每日客流量约14万人次。

为进一步配合开通运行的成都经郫县至都江堰的城际快速铁路布局,下一步将根据城际铁路站点和运行情况,优化、调整现有公交网络,使之形成布局合理、线路优化、同站换乘的现代城乡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2009郫县交通局 年9月21日

第三篇:中国核电概况与现状

中国核电现状触目惊心:已经“裸奔”了20余年!核心提示:二代改进技术和第三代技术掩护下,中国核电机组尚未出现超过二级的安全事故。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是法律的真空地带。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座核电厂——俄罗斯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运行以来,据美国核能研究所(NEI)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1月,全球29个国家共有442台运行核电机组,还有65座核电站在建。其中,中国在建的反应堆达28座,约占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总数的40%。

大亚湾核电站

日本福岛的核泄漏危机,让中国政府对核电站作出重新审视。“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称,“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将开工建设首个内陆核电,并力争2015年投产首台内陆机组。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294万千瓦,2020年达到9000万千瓦。

“新三代”还是“二代改”

早在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曾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现象。“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设计寿命是40年,今年3月到期。”

不过,东京电力公司并没有选择关闭该核电站,而是为其制定了20年的延期方案。这个决定,被认为是导致核事故的因素之一。地震发生后,应急柴油机组在丧失外电源的时候,没有启动。

“国内没有福岛这种沸水堆型的核电站。”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向南都周刊记者解释说。我国目前在运行的13台核电机组,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第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安全性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持续改进。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1985年3月20日开工的秦山核电站为例,其3个机组分别为压水堆和冷水堆。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其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也强调说,“目前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三代AP1000技术,是美国西屋公司的设计。相比第二代,技术最核心的进步就是采用了“非能动”安全系统,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

福建福清核电站2号机组

2006年,美国西屋公司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成为赢家。中国也成为该技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当时,据《第一财经日报》及其他媒体广泛报道,西屋胜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报价较低,同时AP1000采用“减法”方案,简化了系统设计。

该反应堆技术将在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中首次使用,并作为未来国内核电产业的主流技术。

“福岛核电站事故表明,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柴油机启动这种主动安全模式是靠不住的。”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范必在微博中指出。

今年年初,范必曾撰文支持第三代AP1000技术,“二代机型缺乏预防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厂大都采用第三代技术。” 不过,虽然理论上讲,第三代技术的安全水平高于二代,但是像AP1000这样的革新型机型,目前首堆工程的钢安全壳还未封顶,安全性及经济性都没有得到工程实践验证。

根据《核电信息周刊》透露,2009年,西屋在美国进行的AP1000机组的主泵空载试验以失败告终,具体表现为叶轮或轴承裂缝或断裂,后来进行了改进,但仍然出现密封失效等问题,随后西屋发言人称要改变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直到去年5月主泵第三次中间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核电专家张禄庆指出,AP1000“还谈不上是成熟的商用技术”。

在西屋AP1000主泵空载试验失败当年,中核总经理康日新因涉嫌干涉核电招标被免除职务,中核内部人士称其涉及2006年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核电招标泄密案,前者正是采用AP1000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核电市场也是巨头博弈之地。虽然AP1000是中国规定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但尚未经实践检验,其主要载体、研发平台——国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并没有核电运营牌照。因此,当中国并未强制运营商统一核电技术时,第二大运营商中广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二代改”CPR1000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已在国内落地生根。

中国核电站分布图

CPR1000技术源于从法国阿海珐引进的二代技术M310,即大亚湾的反应堆技术。M310因经济性和安全性上佳成为二代技术的佼佼者。中广核对其作了较小的改动,从而很早获批,并最先运用于2003年的岭澳一期,至今一直安全运行。

中国最大核电运营商——中核(中国核工业集团)也从M310先后发展出两项改进型压水堆技术CNP600和CNP1000,但因迟迟无法获得安全认证,不得已只好回头采用老对手中广核的CPR1000技术。就安全性来说,二代改进型比原来的二代有明显的进步,拥有反应堆压力容器低泄漏设计、堆坑注水技术防止炉芯熔穿等特点,这也是两大核电企业不愿意轻易放弃二代加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从福岛核事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中广核正在对日本核泄漏事件进行跟踪评估。从核电站选址、技术选址,到防护管理及应急制度体系的完善,日本核事故已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及时地上了一课”。

从沿海到内陆

安全问题是困扰核电发展的最大命脉,一旦发生核电事故,对于一个国家的核电战略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历史上,美国就曾因为三里岛事件,在30 年时间内没有建过一座核电站。

“目前在我国,一个核电站从普选厂址到动工建设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安全性的反复论证。”中广核一位参与核电站设计工作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一个核电站要获得批准必须获得多个国家部门的多次批复,所需各种材料几乎可以堆积成小山。” 与普通火电厂不同,核电厂的选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不仅包括地震、洪水、土工、极端气象条件、飞机坠毁、化学爆炸等等外部事件,也包括自然环境、水文环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环境人文因素。

“例如,核电厂的设计应该能够防范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对核电厂安全的潜在威胁;对于使用水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而言,需要有足够的冷却水源;同时,核电厂所在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并且应具备建设应急撤离道路的条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表示,“另外,还要考虑自然生态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中广核方面对记者表示,该集团所属的核电站,在厂址选择及设计阶段已充分考虑了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因素,多选择沿海地质结构稳定区域。

在厂址选择阶段,一般是由具备相关资质的设计院,对某地区可能具有建设条件的区域进行普查,并提出多个可供比选的区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一或两个候选厂址。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审批后,项目投资方方可组织编写项目建议书。

根据中国《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核电厂周围应设置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非居住区的半径不小于500米;规划限制区的半径一般不小于5公里。其中,规划限制区内必须限制人口的机械增长,对该区域内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加以引导或限制,以保证在事故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

虽然中国现有核电站均位于沿海地带,但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的热情大有后来居上之意。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吉林在内的多个内陆省市,都已向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计划。在中国共计40多个通过初审的核电项目中,内陆厂址占比约为75%。

目前,湖南益明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帽子山等三家核电站正在为争得中国内陆首座核电站的名号而作准备。上述三家核电站均已完成前期建设核准,只待建设批文一到,即可全面开工。

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投运13台核电机组,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还有近30个电站上百台机组在进行前期筹划或是等待核准当中。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预计将在8750万千瓦左右,乐观估计下可达1亿千瓦。

金元证券研究所的分析师陈光明指出:“中国未来较大的电力需求、能源环境问题,以及经济性问题等因素,造就了我国核电发展的刚性需求。而运营商在利益驱动下,抢占先机,以及对低成本铀资源的利用,是核电建设的助推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中国各省市日趋高涨的核热情,福岛核事故可谓是当头棒喝,特别是对内陆核电站而言。沿海地区在突发情况尚可用海水应急冷却,那么内陆核电站怎么办?

目前中国内陆核电的选址原则仍是建在水源处,湖南、湖北、江西三处即将开工的核电站站址都临湖。相对于水资源充足的海洋,湖泊面积要小很多。从技术上来看,无论湖南、湖北等地的核电站,都采用更为节水的AP1000技术。

为保证不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必须再建冷却塔,不能像临海核电站那样直接把冷却水排入海内。国际经验表明,内陆核电站增加一个冷却塔,并没使其安全风险大于临海核电站。全世界在运的核电机组中,大约50%属于滨河、滨湖的内陆核电站,而目前这些内陆核电站的运行业绩良好。

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表示:“沿海有沿海的地震问题,内陆有内陆的地震问题,这与内陆和沿海没有关系,主要是注意避开地质断裂带建厂。”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也指出,内陆的江河湖泊,往往同时也是很多居民的饮用水源,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对于排放物安全性更加敏感。

在中国环境保护部修订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中,就要求内陆核电选址必须避开水源保护区,并规定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浓度,要比滨海核电厂低一个量级(10倍)以上。

大力发展和闭口不谈

中国各地区积极建设核电站的热情不难理解。近几年来,中国许多省份在冬夏两季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荒,而在节能减排“苛刻”的目标下,碳排放接近零而经济效益极高的核电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核电站主要收益来自于卖电。得益于单位发电量下燃料成本的低廉,核电站发电成本远低于火电。据了解,核电燃料成本约为0.1元/度,而火电燃料成本为0.3元/度。湖北大畈核电站(尚未建成)所在地的通山县县委副书记王艳斌曾透露一个数据,“核电站完成后,通山当地每年的税收可增加10亿元以上”。不过这个奇怪的产业就像一堵墙,墙内的人兴奋不已,墙外的人谈核色变。因建核电站而举家搬迁的事从20年前的秦山核电站到现在,依旧在中国不断上演。

秦山核电站还在前期建设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大批村民怒气冲冲地跑到核电站去质问,为什么他们养的蚕都无缘无故地死了。

核电站的负责人有口难辩,因为核电站尚处于建设期,根本还没有任何的放射性燃料入库。后来调查发现是一家水泥厂的烟尘对桑叶产生污染,蚕吃了被污染的桑叶才死的。就这样,核电站背了不少日子的黑锅。

无独有偶,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也是跨越了无数障碍,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用三个“千”评价大亚湾的曲折历程——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放射性泄漏事故,上马伊始的大亚湾核电站立即感受到52公里外香港居民的“冲击波”。

借切尔诺贝利事件,香港一些团体发起签名运动,要求抵制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香港《明报》甚至在社论中危言耸听,说大亚湾核电站将使香港成为一座死港。

为消除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当年9月下旬在香港展开声势浩大的核电宣传和解释工作,这才开始渐渐打消港人的顾虑。

1994年2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当年,大亚湾核电站获美国《国际电力》杂志“1994电站大奖”,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5座获奖电站中唯一获奖的核电站。

广东目前核电站分布

不过就在去年5月,有香港媒体又曝出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曾经一度引发恐慌。有专家后来解释称: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出现的问题,是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出现了裂纹,导致一回路放射性水平有所升高,采取措施后,很快恢复了正常。

但是时隔不到半年,大亚湾核电厂1号反应堆在2010年10月23日又发生一起核泄漏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称: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按计划于2010年10月22日开始第14次停机换料大修。在23日的例行检查中,发现大修时使用的余热排出系统的一段管道附近地面有少量硼结晶,经过仔细查找,于2010年10月26日下午确认该管道上有一处缺陷。

公告称,工作人员吸收不多于2毫希辐射量,相当于照20次X光的剂量。事故属于“1级核电站运行事件”,较去年5月燃料棒事故严重。

按照国际惯例,核电事故分七级,从第五级到第七级才叫事故,第一级到第四级被称为事件,而其中,零级和一级是被允许的。当年切尔诺贝利以及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分别达到七级和五级。而迄今为止,中国核电机组尚未出现超过二级的安全事故。从环保部网站的国家核安全局文件中,记者了解到,最近三年以来,仅有几起针对半耗材——核电阀门供应商的批评,主要系生产过程的不规范等原因。

对中国核电站的不信任,在很多当地居民的口口相传中,更加耸人听闻。长期考察核电站的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声称,他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饭店服务员和出租车司机都会对他讲述一堆诸如“核电站的某某得了癌症了,某某家的牲畜死了”等话题。

事实上,核电站的辐射比公众日常受到的天然辐射还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建民告诉记者,“一个在核电厂发散出来的辐射,远远低于工厂的大烟囱里排出的辐射量。”

“对于核废料的问题,中国采取不宣传、不声张的方式,各地政府非常害怕把这个事说清楚,怕影响当地招商引资的小气候,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对核问题进行探讨。”对此,白万纲表示,“中国民众的恐慌与欧美不同,欧美多是来自一些激进的NGO组织煽动,而中国的特点是,对核的恐怖来自于政府的回避,所以民众会越想越害怕。”

真正的问题

与民众想当然的谈核色变相比,高盛分析师吴佳鑫提到了中国核电发展的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据吴介绍,二代改技术核电站,每台机组需要400名左右专业操作人员,而国内开设核动力专业的四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尔滨工程大学)每年只能培养至多400名毕业生。“我们从中广核和中核了解到,为解决人才问题,他们自己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解决专业限制问题。”吴佳鑫认为,只有当第三代AP1000(操作人员仅数十人)成为主流时,人才缺口的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其二是核废料处理。目前中国在甘肃和广东各有一座核废料处置场,各可存放核废料8000立方米。“考虑到每百万千瓦核电站将每年产生核废料100立方米,我们预计两座处置场将在2020 年前后达到饱和。” 其三是立法空白。美国早在1945年就制定了原子能法。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在随后颁发。类似的原子能法在瑞士、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也相继制定。现在世界上有30余个核电国家,但没有原子能立法的国家却很少。吴佳鑫分析:“如果原子能法不能如期颁布,我国核能发展将会面临一系列瓶颈。诸如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且权责不清,核废料处置无法可依,核燃料、核设备进出口无章可循等。”据《中国能源报》报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起草的《原子能法》,受到了国家重视,国务院法制办已经把《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列在了较为优先的位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呼吁尽快出台《原子能法》—在“裸奔”了20余年后,中国核电还未穿上法律的外衣

第四篇:美国电网现状概况报告

美国电网评价体系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美国电力工业概况............................................1 1.1 电力发展背景...............................................................................................1

1.1.1 经济发展情况...................................................................................1 1.1.2 电力消费情况...................................................................................2 1.1.3 电源分布概况...................................................................................5 1.2 电网概况.......................................................................................................7

1.2.1 电网现状...........................................................................................7 1.2.2 电压等级与规模...............................................................................9 1.2.3 跨区输电.........................................................................................11 1.3 电力运行机制.............................................................................................13 1.3.1 电力资产拥有者构成.....................................................................13 1.3.2 电网运营机制.................................................................................15 1.3.3 电力监管机制.................................................................................16 1.4 电力市场发展.............................................................................................18 第二章美国电网技术性评价...............................................................................20 2.1 可靠性方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美国电网可靠性标准层级.............................................................20 2.1.2 ERC可靠性标准简介.......................................................................22 2.1.3 NERC正在公示的可靠性标准简介................................................23 2.1.4 地区电力可靠性协会标准.............................................................23 2.1.5 美国独立电网可靠性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美国电网经济性评价.........................................26 3.1 资产管理与评价.........................................................................................26 3.1.1 资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26 3.1.2 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27 3.2 业绩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成本水平(建设投资成本+日常运维成本)错误!未定义书签。3.2.2 经营效益(分析财务报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评价美国电网社会性.........................................30 4.1 需求侧响应的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节能减排的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31 第一章 美国电力工业概况

1.1 基本情况 1.1.1经济社会概况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列明 9,372,610 km²,1997年修正为963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1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46578亿美元,占全球20%以上;人口约3.1亿,人均GDP为4.7万美元。美国人口占世界的5%,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的23%。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至今已有30年。美国的后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突出地表现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 加快,制造业重心逐步向高级技术工业转移。

根据在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划分,全美可分为八个经济区域中。其中,新英格兰、中东部部区和大湖地区共同构成了美国的制造业带,是美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大部分的制造业、商业活动等都集中在这一地区,西部和南部则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区。

二战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西部和南部地区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在联邦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了宇航、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形成了加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的“三角研究区”等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生产基地,并同时带动了区域内金融、地产、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1965年以来相对落后的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拉近了与东北部发达地区的距离。以大湖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例,西南地区GDP总量从60年代不足大湖地区总量的1/3已经增长到86%。

1.1.2电力消费情况

(1)电力消费总量与结构

2009年,美国净发电量39500亿千瓦时,净用电量37240亿千瓦时。2010年,初步核定的净发电量为41200亿千瓦时,净用电量38840亿千瓦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用电结构变化较大。工业用电比重不断下降,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见下表。

(2)人均电力消费

美国的人均GDP水平居世界前列,人均电力消费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80年代末人均用电量已经超过1万千瓦时。我国当前人均电力消费3132千瓦时,仅相当于美国50年代水平。

从时间上看,美国人均用电从3000-5000千瓦时,花了10年时间(1956-1965年);从人均5000-8000千瓦时,花了9年时间(1966-1974年);从人均8000-10000千瓦时,花了12年时间(1975-1986年)。

从各区域来看,美国人均电力消费存在很大差距。人均用电量最少的三个区域分别是新英格兰、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在10000千瓦时/人以下,这三个区域也是平均电价水平最高的地区。人均用电量最高的是东南部地区,超过15000千瓦时/人,由于这一地区是美国人口最聚集的区域,因此拉高了美国的整体人均用电量。(3)电力消费弹性

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看,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电力弹性系数远大于1,其中50-60年代高达2.38。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已经实现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第三产业占比57.6%,第二产业占比35.6%,但建筑、汽车、石油、钢铁等高耗能工业快速发展拉动了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

直到80年代,美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才低于1,为0.95,此时 美国国民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进入后工业化时期。90年代以后,由于制造业继续向海外转移,工业用电比重不断下降,2000-2009年电力弹性系数只有0.29。

电力弹性系数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美国的电气化水平已经很高,生产生活中电器已经大量普及,随着技术的进步,高耗能、高耗电产品逐渐退出市场,更减缓了电力消费的增长。

1.1.3发电情况

2009年,美国发电装机容量10.276亿千瓦,人均发电装机容量3.3千瓦。自1950年以来,美国装机容量增速逐步增长,近年来维持在1%年增长左右。自2003年以来,美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始终保持在3.3千瓦左右。

随着美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火电装机持续增长。其中煤电装机规模自1989年以来保持平稳,在3亿千瓦左右;油电装机规模有所下降,目前不足0.6亿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在2002年前后出现大幅攀升,目前超过4亿千瓦。

2010年美国装机结构见下图,可见,天燃气装机容量比例达37.24%,已经超越煤电。

美国电源装机结构分布比例

美国的电源分布与其人口分布格局相似,在东部、五大湖区、西南和西部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电源分布相对密集,体现出了“就地平衡”的布局特点。由于各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和资源价格不同,造成了电源结构的差异。

美国是最早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国家之一,在1978 年颁布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后,正式开始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美国的分布式能源在2004年的装机为957万千瓦,到2007年已经增长超过1倍,达到2099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11%。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工业用大容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机组(容量为2万千瓦以上)被限制发展,商业、社区和居民用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成为发展重点。美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有一半以上的新建办公或商用建筑采用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产;同时15%的现有建筑改用热电冷三联产。

在美国,分布式发电站被定义为从几千瓦到3万千瓦之间的发电装置。大于2万千瓦的分布式发电站通常在当地安装,利用燃气轮机的热电联产装置,同时供电供热。2万千瓦或更大的电站经常与电网 连接,并与现行的电力系统和本地电网同步运行。

目前,美国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以天然气利用为主,风电正从分散式发展向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过渡。现有120 多个风电管理机构相互间配合来平衡不同地区的风电发展、输送、运行等问题。为此,美国鼓励风电场在地理分布上更为分散,期望能够借助更大的电网规模获得更多的其他发电资源,以平滑风电出力不稳定问题。

1.2 电网概况 1.2.1 电网现状

美国电网在早期是由私有和公有公司根据各自的负荷和电源条件组成的一个个孤立电网。随后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或联合经营等方式相互联网,同步运行,逐步形成了目前美国的三大联合电网,即东部、西部和得克萨斯联合电网,3个区域电网主要通过直流背靠背联系,运行频率均为60HZ。东部电网和西部电分别与加拿大电网并网运行,西部的加利福利亚电网和南部得克萨斯电网与墨西哥电网连接。如下图所示。

东西部电网以洛基山脉为界。西部电网包括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犹他州、华盛顿州、怀俄明州和加拿大的阿尔伯特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西部电网从加拿大西部经美国西部延伸到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州,电网供电区域较广,除了城市电网,其他区域电网比较松散,运行方面的最大挑战是长距离输电下的如何保持电网的稳定。西部电网2007年,西部电网230kV以上线路9.5万公里,覆盖美国6150万人口,年消费电量5852亿千瓦时。

东部电网覆盖美国东北大部,除东部各州及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的其他州外,还包括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明尼托巴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美国规模最大而且联系最紧密的电网,运行方面的最大挑战是线路的功率越限。东部电网通过6条直流联络线与西部电网相联,通过2条直流联络线与德州电网相联,通过四条联络线和一套变频变压器与魁北克电网相连。2007年,东部电网230千伏以上线 路15.5万公里,覆盖美国21595万人口,年消费电量29410亿千瓦时。

德州电网覆盖德州大部,电网频率为60赫兹。德州电网与西部电网通过直流背靠背工程联网;与东部电网通过两条直流联络线互联;与墨西哥电网(非北美联合电网)通过一条直流线路和一套变频变压器互联。2007年,德州电网230千伏以上线路1.4万公里,覆盖2384万人口,年消费电量约2750亿千瓦时。

加拿大魁北克电网覆盖魁北克大部,与东部电网通过四条直流联络线和一套变频变压器互联。目前魁北克电网通过直流线路、直流背靠背站和765kV超高压线路向美国境内的新英格兰控制区和纽约控制区输电。

1.2.2 电压等级与规模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消费年均增速达到8.6%。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带动发电机制造技术向大型、特大型机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大容量和特大容量电厂,由于供电范围扩大,越来越向远离负荷中心的一次能源地区发展。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求,使电网电压等级迅速向超高压345、500、765kV发展。

1908年,美国建成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经过15年,于1923年建成投运第一条230kV线路;1954年,美国建成第一条345 kV线路;1964年,建成第一条500kV线路;1969年,建成765 kV线路。由于美国电网情况较复杂,又以私营为主,因而电压等级从 110 kV 到 765 kV 多达 8 级。交流输电最高电压为 765 kV。美国在超高压输电方面,主要发展345,500kV和765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美国的配电电压与输电电压一样趋向高压化。代替以往的4kV 系统,现在以12 kV和13 kV系统为主体,另外还有采用33kV、34.5 kV和69kV电压等级的。家用配电方式一般采用一相三线的120/240 V供电方式。

1995年以来,美国主要输电区域的230千伏及以上电网规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从1995年24.15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26.38万公里,增长9%,年均增长0.74%。美国2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结构,见下表。

美国电网主要联络线以345kV和500kV电压等级为主,2007年美国电网最大负荷7.8亿千瓦。1990年以来最大负荷变化见下图。1990年,电网最大负荷5.5亿千瓦,2000-2004年维持在7亿千瓦左右,2005年以后超过7.5亿千瓦。美国1990年以来年负荷率处于56%-62%区间。不同年份之间有所波动,2006年年负荷率56.6%。根据EIA公布数据计算,美国2009年负荷率约为56.2%。由于负荷需求波动性较大,调峰发电能力要求较高。

美国线路平均输电能力目前暂无数据。以太平洋联络线为例,原双回线全长1520公里,中间分九段,初期输送能力为180万千瓦(单回线为90万千瓦)。为提高输送能力,在全线各线段采用串补(串补度70%),建设了与此并联的400千伏直流联络线,并利用直流调制提高交流线路输送能力,以及采用电气制动措施,最终使这双回500千伏联络线的输送能力提高到280万千瓦(单回线为140万千瓦)。

1.2.3 跨区输电

美国由于能源资源分布较为均衡,因此区域间电力输送规模较小,电力生产保持就地平衡。见下表。其中,八大经济区域基本保持区域内部电力生产与消费平衡,西南地区和落基山区有少量电力流向西部地区,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各州用电基本自平衡,发电比较多的州同时也是用电比较多的州。下表中显示了美国发电量前十位的州,这十个州的发电量占全美发电量的46.3%。相应的,这十个州的零售电量占全美国零售电量的46.1%,发电量与售电量分布基本一致。

2010年,美国跨区交易电量不足1%。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资源分布相对均衡,电源装机比较均匀。同时负荷相对集中、密度较大,也有助于就地平衡。但由于美国不同区域之间电力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形成了一个自北向南的电力流向。由于西北地区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水电价格很低,造成了电力从西北流向加利福尼亚、从加拿大东部流向美国东北部。

同时,美国中部煤电西送的规模也日益扩大。2009年加利福尼亚输入600亿千瓦时电力主要来自于落基山区,其中约50%来自于怀俄明州。美国目前计划建立1300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使怀俄明州和其他落基山区州外送到加利福尼亚的输电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输入区域,电力来源于西北和西南地区,占加州供电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外,中西部地区通常对大西洋中部(Mid-Atlantic)地区有一个用电高峰时期的低成本煤电流入,但非高峰时期,芝加哥及周边核电的反向流入,已经抵消并逆转了这一电力流。整体上,美国目前跨区电力交易量较小。但随着每年超过千万千瓦的新增风电装机增长,美国需要将西部的风力资源长距离输送到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大规模的输电线路和电力流向正在规划中。

1.3 行业环境

1.3.1 电力资产拥有者构成

美国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零散的电力系统,全美共有有3100家 电力公司,有多种所有制,包含了私营电力公司、地方州/市公营电力部门、农电合作社、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部门、私人发电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组成形式多样,既有发输配售一体的,也有分别从事单一或几项业务的公司。

尽管绝大多数电力资产由投资者拥有,但在电力市场运行的地区,输电网公司拥有电网,区域输电组织(RTO)或独立系统运行机构(ISO)负责电网调度运行、市场运行以及电网规划,同时受到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监管。下图是美国电力系统拥有者构成图,其中7%(213个)投资者拥有的电力公司(IOU)给73%的用户供电;63%(2000个)公有的电力公司(POU)给15%的用户供电,其中3个由联邦拥有:TVA(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BPA(Bonneville Power Authority),WAPA(Western Area Power Authority);30%(930个)合作拥有的电力公司(Co-Ops)(主要在农村地区)给12%的用户供电。1.3.2 电网运营框架

美国电网由很多不同的公司和组织,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运营。但它们都必须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Commission,FERC)1996年通过的Order 888,和2007修正的Order 890的电网开放接入机制下运营。

从电网运营管理层级来看,美国电网运营管理可分为四个层级,分别如下:

第一级是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North American Energy Reliability Council,NERC)协调全美电网的联网运行,NERC受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和加拿大政府监督机构的监督,包括制定和强制实施可靠性标准、进行可靠性评估和季节性预测、监测北美联合电网的运行等。

第二级是8个区域电力可靠性协会:TRE(得克萨斯电力可靠性协会,原ERCOT),FRCC(佛罗里达可靠性协调协会),MRO(中西部可靠性协调组织),NPCC(东北区电力协调协会),RFC(第一可靠性合作组织),SERC(东南区电力可靠性协会),SPP(西南联合电力系统),WECC(西部电力系统协调协会),负责各自区域内的可靠性标准以及监控所属区域内的电网可靠性。

第三级是地区独立电网运营组织(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ISO)或区域输电组织(regional transmission organization,RTO),负责本地区的可靠性、经济性评估,并审批其监管的电力公司的建设计划。第四级是地区电力公司,主要上报电网建设计划供大区可靠性监管机构审批,并开展电网建设工作。

各层级机构及所承担责任如下图所示。

目前,大多数的投资者拥有的和公共拥有的电力公司只拥有电网,而运营由跨区域RTO/ISO公司负责。只有少部分投资者拥有的和公共拥有的电力公司既拥有电网,也运营电网。在日常调度中,美国没有全国性的电力调度机构,全国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由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NERC)统一协调。据NERC统计,全美电网共有约140个控制中心进行输配电的管理。

1.3.3 电力监管机制

美国在联邦和州分别设置了电力管制机构,在联邦一级成立了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是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一个独立机构。美国各州还成立了公用事业监管机构,负责各州的电力监管,各州的电力监管机构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美国进行电力监管最主要的权力和手段是市场准入监管和价格监管。在美国联邦和各州的电力及能源法中,对电力市场的准入作了详细规定:除非得到监管机构的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得建设新的电站或扩建老电站,不得新建、扩建、改造电网项目,或者中止现有电网的运行。调度交易机构的设立和收费标准,电力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证券发行,发电厂与公用电力公司签订的长期购电合同,从事相关电力交易的资格等,都要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批准。

核定电价是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和各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管理公共电力公司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凡是跨州的输电业务和电力批发业务,其电价核定由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负责,凡是提供配电及州内电力零售业务,其电价核定由各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负责。

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和各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对电力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受理业务申请和处理举报投诉两种形式实现的。委员会拥有强大的执法队伍和行政处罚权力。根据 2005 年新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可以对每件市场违规案件处以每天 100 万美元的罚款,对恶意操纵市场的企业负责人处以 5 年的监禁。

以俄亥俄州为例,美国的电力联邦监管机制和州监管体系如下图所示。

1.4 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美国电力市场的发展,以1978年为分水岭。之前,为传统电力管制架构,是发输配售一体的。1978年之后,联邦政府陆续通过修法和立法,解除法令设限造成的市场进入障碍,采用多项市场促进和激化措施。

美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是循着“开放发电竞争,开放输电使用”这两大主线进行的。在初始阶段,由各州独立进行各自电力市场设计和建设,从而造成其各地市场模式各不相同,市场之间无法有效配合,市场经验无法互相交流,导致每个电力市场的重复研究和研究水平受 限,造成资源浪费,并且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电力危机。

与其他国家的电力市场相比,美国电力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发电权和输电网所有权的分散化。美国最大的发电商控制的装机不到4%,前20家全美最大的发电公司也总共只拥有45%左右的发电装机;在其他国家,输电网通常被有限的几家公司所控制,但美国电网公司的数量超过500 家。发电所有权的分散化促进了美国电力市场的竞争性,但输电所有权的过于分散增加了电网规划、运营、投资、成本分配等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总结了现有电力市场发展和运行经验,于2002年7月发布了标准电力市场设计(Standard Market Design,SMD)法案,旨在为美国各州提供相对标准化的市场规则,指导美国电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确保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和高效性,并维持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激励投资。

该机制的主要设计思想如下:

(1)输电服务必须由独立输电服务商(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Provider, ITP)提供。ITP是一个拥有、控制或者管理输电设备的公共事业公司,它为市场成员提供输电服务,负责组织、管理电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并对双边交易进行安全校核。同时,ITP还要履行市场监管、减小市场力、评估系统内电力资源的长期充裕度(Long—term Resource Adequacy)、区域输电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2)ITP要为每个输电服务用户提供平等、标准的输电服务。这种新的输电服务形式被称为网络接入服务(Network Access Service),网 络接入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供电组织(Load-Serving Entity,LSE)与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发电商进行交易,或者从邻近的系统中购买电能。ITP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安排所需的输电及相关服务。发电商和场商(Marketer)可以利用这种服务进行电能的转售,类似于点对点输电服务,在不同枢纽点之间(hub-to-hub)进行电能交易。在提供以上的所有输电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网络和机组安全约束。

(3)ITP根据日前(Day-ahead)市场、实时市场以及双边交易计划,在日前市场中制定输电服务计划,并在实时市场对输电服务进行适当调整。输电服务计划与电量交易计划同时制定。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输电服务用户是否持有输电权,输电服务用户是否愿意支付阻塞费用等因素。如果用户的实时交易与日前市场的计划不同,用户有责任根据实时市场的交易结果,支付实时调整的费用。

由上述概况可知,美国的国土面积及电力需求总量与我国近似,未来也将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远距离送电需求。因此选择美国作为“世界一流电网”标杆,将有助于提升对我国电网整体发展方向的宏观认识。

第二章 美国电网可靠性标准与评价

目前,美国对电力行业实行联邦和州两级监管体制。在联邦一级负责电力可靠性监管的机构主要是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简称FERC),各州负责电力监管的机构主要是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简称PUC)。发输和配电环节可靠性实行分开管理。

发输电系统,由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负责可靠性管理。该公司主要负责制定发输电系统可靠性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执行,还负责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工作。NERC每年夏季和冬季分别发布可靠性评估报告,并每年发布一份未来10年的可靠性评估报告,报告针对负荷预测和电网规划提出可靠性提升措施。

而美国配电系统可靠性,主要由各州的公共事业委员会负责。各州的PUC相对独立,可靠性管理模式也不完全相同,各自负责统计所辖区域内的可靠性数据,并制定相应措施以提高辖区内的配电网可靠性水平。

2.1 美国电网可靠性标准层级

美国电网可靠性标准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NERC标准、可靠性区域标准、ISO标准、PTO数据需求。其中,NERC标准规定了对于覆盖美国、加拿大和部分墨西哥地区的电网可靠性的要求,属于国家性质的强制性要求;可靠性区域标准主要由区域电力可靠性协会制定,是对NERC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增加了对于区域电网的特点和要求;ISO标准主要由各ISO或RTO机构制定,此类标准是对上一级标准的进一步细化,也有的ISO未制定明确标准,仅执行上级标准;PTO需求是由具体的电力公司结合自身业务提出的规划需求,须 满足ISO标准。

2.2 NERC可靠性标准简介

NERC可靠性标准已经细化为14个分类标准,如下表所示。

在这些标准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输电规划标准(TPL)中的附表,“NERC输电系统标准-正常和事故条件”(Table 1,Transmission System Standards — Normal and Emergency Conditions)。2.3 NERC正在公示的可靠性标准简介

当前,NERC正在其网站上公示最新的可靠性标准TPL-001-2《Transmission System Plann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计划替代当前的可靠性标准,相较现有的可靠性事故要求表,该标准对系统可靠性要求有所提高,并且更加详细具体。

2.4 可靠性区域标准

美国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也提出了各自的可靠性指标。各州主要使用的指标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SAIDI)、用户平均停电次数(SAIFI)、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CAIDI)等。在美国,这些主要指标被分为不含重大事件影响的指标和包含重大事件影响的指标这两大口径进行公布。在很多情况下,州与州之间所使用的电力可靠性指标都不相同,对于同一指标,其具体定义的量化区间也有所不同。

主要可靠性指标在美国各州的使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对“重大事件”的定义不同如下图所示。

对“持续断电”的定义不同如下图所示。

美国电力公司与机构较早地将标杆管理的理念引入供电可靠性领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可靠性标杆管理体系。目前,美国大部分州的PUC都采用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公布的标准对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电气工程协会配电网可靠性工作组组织的标杆管理与其他电力公司进行对标,找出短板,以此进行改进。第三章需求侧响应的实施情况

需求侧响应(Demand-Side Response,DR)的概念是美国在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后,针对需求侧管理如何在竞争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以维持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而提出的。从用户的响应动机的角度,需求侧响应项目可划分为以下两类:基于价格的需求侧响应(Price-based Demand-Side Response)和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Incentive-based Demand-Side Response)。图3-1是美国需求侧响应的信息流图。

图3-1 电力批发市场的需求侧响应信息流

作为2005年能源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国会要求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全美的DR资源和先进测量情况进行全国性的评估。为了完成评估任务,联邦能源监管委在2006年和2008年面向全美50个州电力行业各个领域总共约3300家企业、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提供DR项目的机构在2006-2008年从126家增长到了274家,增长 了117%,在电力零售商提供动态电价机制的机构也增加了约10%,DR资源能够带来的潜在削峰量占全国峰荷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5.0%上升到2008年的5.8%。

尽管调查显示有更多的机构提供基于价格的DR项目,但是目前基于实时价格的DR资源在总DR资源中的比例却比较小。在2008年,通过基于激励的DR项目参与需求侧管理的用户,最多能够提供38000MW的削峰量,而通过基于价格的DR项目参与需求侧管理的用户,只能够提供2700MW,即有93%的DR资源是通过各种不同基于激励的DR项目来提供的。

第四章 美国电网资产管理与电网建设研究

4.1 资产管理与评价 4.1.1 资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美国的电网设施陈旧老化问题突出,停电事故频发,安全隐患问题备受关注,客户对可靠性的要求却日益提高。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智能电网拉动经济,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占领技术制高点。因此,美国政府重视对现有电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强电网互联,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输配电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已无可争议,但是资本密集型的升级改造项目给电网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许多电网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很难筹措到足够资金来购买新的输配电设备,从而导致现有资产的持续运转和日常维护 困难重重。

过去十年中,美国的电网企业在推进智能电网的进程中大力加强资产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推动了电网的健康运行和可靠收益。

4.1.2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

199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国际标准(IEC60300-3-3),并于2004年7月又发布了修订版。1999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政府命令,各州政府所需的装备及工程项目,要求必须有LCC报告,没有LCC估算、评价,一律不准签约。此外,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也在2004年提出要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进行设备管理,鼓励制造厂商提供产品的LCC报告。国外电力公司也非常重视LCC管理,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制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策略。

美国将全寿命成本管理管理的方法首先应用于核电站,因为核电站建设是以可靠作为优先考虑因素,因而在可靠性的基础进行全寿命成本管理,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再将该项技术推向了发电机、大型变压器、励磁机、低压输配电系统、仪用空气系统。上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25%的燃煤机组和50%的燃油机组平均寿命超过了30年,高昂的维修费用驱使美国成为最早开展电力设备寿命评估工作的国家。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总结出“三级评估法”并制订了较完整的“综合寿命管理程序”作为美国电力企业设备寿命管理工作的通用导则,该评估法以经济——技术综合分析为基础,以“寿命优化”代替“延长寿命”做全面、长远考虑,其关键理念是“最长 的寿命不一定是最优的寿命”。

4.2 电网建设研究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以美国中西部独立电网运营商(Midwest ISO,MISO)为案例对美国电网建设规划的理念与流程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4.2.1 MISO电网规划目标与准则

MISO电网规划的目标是得出一个彻底研究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不仅要满足可靠性要求,还要满足经济性要求。规划研究要发现未来电网中预期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对电网的建设费用和调整运行方式(电源侧调整或其他操作方式)费用的比较评估。MISO规划导向准则共有5条,分别如下: 导向准则1:通过提供最低电能成本,使消费者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且经济高效的能源市场的利益。导向准则2:提供输电基础设施,确保地方和区域的可靠性,并支持大范围互连的可靠性。导向准则3:通过规划优化能源组合(例如风电、生物发电、需求侧管理),支持州和联邦的能源政策。导向准则4:提供适当的成本机制,确保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的利益与分配的成本相对应。导向准则5:发展输电系统场景模型,并使这些模型能够用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者,为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潜在的政策选择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背景和信 息。

4.2.2 电网规划流程

MISO每一轮规划历时约1年,期间主要分为模型建立(与成员公司交换数据模型)、成员提出要求、系统接入(电源、负荷接入)规划、多重研究(互联研究、重点研究等)、电网规划(长期、短期规划)四个阶段。

4.2.3 电网规划方法

MISO认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比例不断扩大,以及实时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MISO必须提高传统的规划方法,采用分析更加详细,集成度更高的规划方法,以为成员带来更大的短期和长期利益。MISO采用了一种基于价值的规划方法(value-based planning process),该方法主要分为7步实施。(1)步骤1:多场景发电电源组合预测和评估(2)步骤2:将预测的电源组合纳入规划模型

(3)步骤3:如果需要,为每种可能的未来场景设计初步的输电规划方案

(4)测试输电规划方案的鲁棒性(5)确定规划方案并排序(6)对规划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7)成本分配

第五章美国电网节能减排研究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上往往采用的是市场经济手段,主要有:以权利金为核心的资源税政策,包括矿产地租金、权利金、耗竭补贴政策等;排污权交易政策,由泡泡政策、补偿政策、排污量存储政策等构成;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循环性消费政策等。

美国最著名的能源之星(Energystar)项目,通过能源之星标识来向用户表明该产品的能耗性能指标获得了美国能源部(DOE)与环保署(E队)的认可,同时,用户购买部分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将可以获得节能公益基金给予的资金返还。2009年2月17日,美国经济振兴方案正式生效,其中,800亿美元(以直接支出、贷款担保和税收刺激的方式实施)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发展低能耗汽车和发展清洁煤,有利于减少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性。

在财税激励措施方面,有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l)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用于节能和新能源的投资预算大幅增加,为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减税额度,同时提供50亿美元补助,对交通运输、建筑、钢铁等部门每年提供10亿美元鼓励研发。2009年美国的经济复苏和投资法案包括了700亿美元对清洁能源和能效项目的投资。(2)对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产品给予部分税收的减免。对研究污染控制和生产 污染替代品的企业予以减免所得税,对购买循环利用设备免征销售税。为私人住宅更新家庭大型耗能设施提供税收减免,购买太阳能设施30%的费用可用来抵税。(3)为再生能源和工业联合发电提供税收优惠。

在金融政策方面,建立节能基金、提供低息贷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美国有21个州设有节能公益基金,通过提高2%一3%的电价来筹集资金。大部分州对工业企业购买节能设备提供低息贷款。美国一些官方和商业贷款机构对节能型产品还提供抵押贷款服务,通过对此类产品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来鼓励节能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蒋晓军.国外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经验借鉴研究[J].财经界,2010,(1):202-204 [2]伍伟华,庞建军,陈广开等.电力需求侧响应发展研究综述[J].电子测试,2014,(3):86-94 [3]曾鸣,王良,李娜.美国电力需求侧资源的应用及其启示[J].华东电力,2013,41(7):86-93 [4]张志峰.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及成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0.[5]葛乃成,庄立伟.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法综述及案例分析[J].华东电力,2012,40(5):0744-0747

第五篇: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阜南县方集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

阜南县方集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2014年3月2曰,阜南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阜南县方集镇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阜阳市规划局,阜阳市颍东规划分局,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县政协、住建局、国土局、教育局、电力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组成了以杨博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汇报,并且认真评议,认为方案基本合理、内容全面、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原则予以通过。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

针对评审意见提出的修改具体内容,项目组按照“核实、衔接、调整、补充完善”的要求进行了认真修改,现对《阜南县方集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评审意见的具体内容修改说明如下:

一、按《镇规划标准》深度要求深化、规范成果内容。

项目组按照《镇规划标准》深度进一步对规划进行了深化与规范,具体为:

1、核实了规划依据以及规划中所参照的各项规范,使本规划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2、再次核实并结合《阜南县总体规划》、《阜南县村庄布点规划》等相关规划对本规划的镇村体系规划等进行了校准。

二、结合上位规划、“六普”人口数据,科学预测镇域和城镇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城镇化水平。

项目组按照要求结合最新相关数据以及上位规划,对方集镇镇域、城镇人口以及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修改相见规划说明书第五章。

三、充分利用本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优势,选择保留特色村庄,进一步完善镇村体系。

项目组在编制评审稿时已经考虑了评审意见中说提到的优势,对特色村庄进行了保留,分别

为徐湾村以及范湾村,规划进一步对这两个村庄进行了凸显。

四、细化旅游规划内容,提高旅游交通主线道路等级。

项目组细化、增加了旅游规划内容,提高了旅游交通主线道路等级(均提高至二级),详见说明书第十章。

五、优化城镇性质表述,突出城镇特色,建议把生态旅游、宜居等纳入城镇性质中。项目组优化了城镇性质表述,为突出城镇特色将生态旅游、宜居纳入城镇性质。

六、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优化、减少生产设施用地。认真梳理镇区水系,注重老镇风貌保护,突出平原水乡特色。

项目组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镇区用地布局进行了优化与细化,优化、减少了生产设施用地以及专业市场用地,认真梳理了镇区水系、完善了水系结构,详见规划说明书第十四章以及相关规划图纸。

七、补充文物紫线和老镇区保护内容。

项目组细化了文物紫线范围,增加了老镇区保护与更新内容,详见说明书第十一章与第十八章。

八、深化、细化近期建设规划内容,补充镇域建设用地计算表。

项目组深化、细化了近期建设规划,增加了镇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补充完善了镇域建设用地规划(镇域建设用地计算表),详见说明书第六章与第十九章。

另外项目组还参照其他意见进行了修改;对规划中部分术语进行了核对与修正,确保了用词的规范与准确;对文本的文字说明及图纸的表达进行了多次校对,使得文字和图纸的表达更具科学性、规范化。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06月

阜南县方集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下载武鸣县现状概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鸣县现状概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鸣实地联系工作汇报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征程就业促进团队 武鸣实地考察联系工作汇报 大学生征程就业促进团队为了掌握更为广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增强实地联系和走访相关企业的经验,了解社会就......

    民营经济发展的概况与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的概况与现状 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走过了35年,从开始的基础薄弱,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

    武鸣高中2014年教师节倡议书

    武鸣高中2014年庆祝教师节活动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金色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26个教师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燃......

    武鸣三月三采风报告

    武鸣三月三采风报告 悠扬的壮族山歌、醉人的壮乡风情、隆重的商贸盛会。3月27日至4月4日,壮乡武鸣上演着一个十多万人共同演绎的盛会———武鸣“三月三”歌圩节。 武鸣县是......

    武鸣高中跟班学习心得体会

    武鸣高中跟班学习心得体会 南丹高中政治组:黄显维 为了转变我校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领导决定组织了十四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到2012年广西高考文科......

    武鸣滴灌设备安装合同书

    喷灌设备安装合同书 甲方: 乙方:陆锋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遵循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方委托乙方安装农用喷灌设施,双方就有关事宜协商一致,特......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备课笔记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

    武鸣高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整改措施

    武鸣高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整改措施 2013年7月26日一、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校李时校长岗担任,副组长由我校副校级以上领导组成,领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