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源区2012年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
安源区2012年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
一、幼儿园发展概况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安源区地处萍乡市中心,属于城镇合型地区,总面积为198.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6个街道,1个管委会,48个行政村,58个社区、17个管理处,总人口42.09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99所,公办46所,民办53所,在园11818人,三年入园率达88.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9%,在园教职工1129人,其中园长148人,专任教师825人,本科65人,专科479人。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一级幼儿园8所,区二级幼儿园14所,乡镇中心示范园5 所。
二、主要做法
1.我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学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省市有关幼儿教育法规文件为指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使全区幼儿教育有了新进展,幼教工作在遵循《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前提下,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提出了我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总目标,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全面规划,依法加强管理。按照“地方负责,分到之处级管理”的要求,我区始终把幼儿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方面立足幼儿教育实际,着眼于满足社会需求,注重规划全区幼儿园的布局,适当调整现有园点,优化幼教资源配置,加快公办示范园建设;另一方面,对全区幼儿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积极调动各镇、街道、管委会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关心,重视、服务幼儿教育。区教育局年初都制定了《安源区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和下发了《幼儿教育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全区一年的幼儿教育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奖励工作先进的幼儿园,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以此促进各类幼儿园快速均衡发展。
3、全面引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区政府领导下,我区构建了区教育局、物价、卫生局、消防大队、镇、街道、管委会、中心校齐抓共管的幼教管理格局。区教育局负责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法人资格的审核办理和教育质量管理。物价局负责幼儿园的收费的审核管理。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幼儿园卫生资格的审核及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管理。消防大队负责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管理。各乡镇、街道、管委员都配置了教育专干,区教育局还专门设立了幼儿教育股,并配备了
专职的幼教干事,幼教股能积极履行行政部门职能,切实担负起引领幼儿教育发展,指导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源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中心校对幼儿教育工作有统一规划、有统一领导、有统一检查与考核,并对幼儿园进行规范化管理、业务指导,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幼教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对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4.强化组织管理,严格审批办园资格。由于我区地处萍乡市中心,幼儿园近百所,为此,我区制定了《安源区幼儿教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安源区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登报公布。教育局出面调解将丹江街三所幼儿园整合为一所,白源街四所整合为一所,凝聚力量、统一管理,通过合理的网点布局调整,满足和方便了广大群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办园规模优化了环境。5.国家及区委、区政府、乡镇、街道对学前教育的财政逐年增加,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6.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一是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支持、委派园长、派驻教师、减免租金、拨付一定比例生均公用经费等方式,为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各类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各乡镇、街道制定出台了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积极扶持普
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激励幼儿园举办方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对在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方面有举措、有投入的乡镇和街道给予奖补,没有投入的,不予补助。二是以“公建民营”模式举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具有办园资质的社会团体、社会机构或个人办园,收费参照公办幼儿园管理。三是制定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新建、改建、扩建民办幼儿园依法依规给予用地支持,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或增添适当的教学设施;对民办幼儿园依法给予有关税收优惠;对民办幼儿园教学和幼儿生活用水、用电、用气按照居民使用价格执行。四是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检查考核、教研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五是支持部分民办幼儿园在规范办园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性服务。
三、支持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财政投入情况
2012年,我区财政将足额配套150 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其中农村闲置校舍改建项目资金 80 万,改建完成后为农村公办幼儿园;农村公办附属幼儿园功能改造资金 70万元,计划2013年8月31日前全部改造配备到位并投入使用。
四、2012年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2013年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申请数及使用计划
1.2012年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012年,上级下达我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346万元,目前农村闲置校舍改建类项目已全额投入 346 万,正在建设中,计划2013年9月开学时投入使用。
2.2013年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申请数及使用计划。我区2013年计划申请省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申请数为 2500 万元。使用计划如下:
①计划2013年建设3所标准为市级一类示范园的公办幼儿园,现已择地并启动,如所有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可容纳幼儿900 人,估计所需资金为2500 万元。申请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
②民办示范性幼儿园16所,2013年计划用于功能改造580万元,添置保教设备 450 万元,添置生活设施 420 万元,增加招收幼儿1580人。申请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750 万元。
③农村公办园(附属园)10所,2013年计划用于添置设施设备 160万元;普惠性农村民办幼儿园 50所,计划用于功能改造、添置保教设备和生活设施 450万元。申请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 460万元。
第二篇:浅析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
浅析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
[摘要]:国务院在201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发表了以下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学前教育、薄弱、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所呈现的现状
(一)、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每个家庭都在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凸显。
2、学前教育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起步发展较晚,先进的学前教育管理知识和理念大部分源于国外,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学习的高学历的幼儿教师。
(二)、真实现状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二.我国学前教育今后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三.自己对学前教育的一个认识
就目前而言,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还是从事了教育工作,如:一线教师(包括大学、中学、小学老师),教务管理人员(主要在教务处或教育局工作),课程设计工作者,育婴师,家庭教师,专项辅导师等。另一部分会从事与之相关的,如: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营养师,社会工作等。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自己创业。虽然目前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其中的学前教育领域发展还是很好的。学前教育是排名前十位的就业方向。专业不是问题,学校也不是问题,个人的能力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每个人都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无论何时,都让社会感觉它很需要你,而不是你求它给自己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
第三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案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于发友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托幼办主任李玉珍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托幼办 科员杜
飞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步伐,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中央教科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对山东省东营市学前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试图通过对东营市这一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透察全国学前教育发展基本状况,探寻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期将其刊发出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1、学前教育普及情况。截止到2007年底,东营市学前三年幼儿43971人,在园幼儿41884人,入园率95.25%,比2001年提高了12.75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较好地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
2、园所建设情况。东营市共有学前教育机构572处,其中政府办园46处,教育办12处,企事业单位办园9处,村委会办园280处,公民个人办园208处,其它形式办园17处。397处准予登记注册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省十佳幼儿园4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6处,市十佳幼儿园20处,市级一类幼儿园46处。
3、队伍建设情况。东营市现有幼儿园园长、教师2777人,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1984人。其中,农村非公办园长、教师1749人,占总数的63%。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1147人,占总数的41.3%;30-40岁的1057人,占38.1%;40-50岁的507人,占18.3%;50岁以上的66人,占2.4%。其中农村,30岁以下的676人,占农村教师总数的34.1%;30-40岁的811人,占40.9%;40-50岁的436人,占22%;50岁以上的61人,占3.1%。从学历结构看,中专学历者1477人,占53.2%;专科及以上学历者1013人,占36.5%;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5.3%。其中农村,中专学历者1258人,占农村教师总数的63.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449人,占22.6%;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2.4%。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5.3%。其中农村,中专学历者1258人,占农村教师总数的63.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449人,占22.6%;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2.4%。
4、经费投入情况。2006年,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8996.65万元,其中城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4634.20万元,占总投入的44.2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5843.71万元,占55.77%。各级财政投入2882.13万元,占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32.04%;公民个人投入2265.24万元,占25.18%;其他社会力量投入3849.28万元,占42.79%。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多年来,东营市各级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2001年,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到2005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2002年,市府办转发了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包括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内的“援助农村教育计划”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把农村幼儿园建设列入了创建小康文明村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起,东营市将学前教育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立项督查。2008年初,新任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任期内“实现包括学前三年教育在内12年免费教育”的目标,东营市学前教育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办园行为日趋规范
1、坚持依法治教,常规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时拟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关文件和政策;二是扎实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工作;三是狠抓幼儿园安全工作,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加强托幼园所管理,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县区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自2004年起,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了对县区党政领导承担教育责任情况的综合督导评估制度,其中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了督导的重要内容。二是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到教育督政范畴。2003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下发了《东营市乡级政府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分期分批对各乡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三是对县域学前教育工作进行诊断性评估。2004年东营市启动了县域学前教育工作诊断性评估,每年选定1个县区、抽取部分乡镇(街道)及其幼儿园进行评估,总结学前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制约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开展了“十佳幼儿园”评选活动。2006,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启动了东营市十佳幼儿园评选活动。五是对幼儿园进行评估定类。自2003年起,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同市物价局、财政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开展评估定类工作。
3、实施“三动”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三动”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是东营市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从2003年开始,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基层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实践,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得到拓展,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发展、共同提高。“三动”发展模式自实施以来,全市共举办示范性幼儿园开放活动482次,受益人数达17564余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400多次,受益人数达14000余人;示范性幼儿园向结对的农村幼儿园捐赠各类玩具、图书等保育教育设施价值110余万元,城乡幼儿园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三)办园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高标准的示范性幼儿园。自1991年至今,东营市各级政府共投入近亿元资金,建成了4所省级十佳幼儿园、16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3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如利津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创办了两所实验幼儿园,并分别于2003、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十佳幼儿园”。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另一方面吸纳非财政性资金按市场经济规律投入学前教育。2004年,市财政核拨450万元专款扶持6个贫困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从2005至2007年,区政府每年拨出50万元专款用于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垦利县将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和学区中心幼儿园建设确定为2005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核拨60万元专款用于扶持和奖励;利津县陈庄镇根据适龄幼儿人数、村庄距离等因素规划建设了9处学区中心幼儿园。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构建多元化办园新格局。东营市多方融资近2000万元办起了十几所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形成了国有公办、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民自主办园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和管理模式。
(四)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待遇地位逐步提高
一是建立了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切实加强园长和教师队伍管理。东营市制定印发了《东营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考核意见》和《东营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审定暂行办法》,严格考核和资格认定,统一建档管理,做到了持证上岗。部分县区在新增教师的配备上实行了考选办法,为幼教师资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东营市启动了名园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设立园长、教师培训经费,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园长、骨干教师到高等师范院校接受高层次培训,培训费由市财政承担。截至目前,近500名幼教行政干部、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先后在华师大、山师大接受了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注重园本培训和参与式培训,扩大培训面,强化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培训效果。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公办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工资上收到县统一管理。农村幼儿教师工资采取县区、乡镇统筹一部分、收费解决一部分、主办单位补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
(五)保教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幼儿园积极参与或承担了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等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等。在东营教育信息网建立了“学前教育专栏”,开通了“东营园本研究项目博客”,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及时获取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信息、实现同行间交流和研讨提供平台。二是创设宽松环境,支持幼儿园自主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园本化课程;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注重课程改革及实验研究的过程性和实效性,使科研成果尽快产生教育效应,推进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每年举行几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幼儿教育活动,如园长《纲要》论坛、《纲要》例说征集评选、幼儿园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学前教育论坛等。三是提供专业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定期组织的幼儿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驾驭课堂、反思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带动了保教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个别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前教育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东营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有个别县区、乡镇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国家发展学前教育坚持“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没有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有甚者,直接将幼儿园推向市场,政府不再投入,主办单位不再支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规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的许多法律关系不明确、无法可依,导致无谓的纠纷或执法障碍,阻碍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经费投入缺乏保障,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
1、城区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仍然存在入园难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学龄前儿童数量猛增。但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因而带来了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问题,国办幼儿园班额过大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市直东城区,只有2所国办幼儿园,生源爆满、班额过大。低收入家庭因无力为孩子支付高昂的费用,转而选择小规模、低层次、低收费的民办幼儿园,这促使低层次民办幼儿园数量猛增,仅东营市东城就有18处,在园幼儿1291人。这些幼儿园普遍为租赁商业用房或是家庭开办,有的沿路设置,与酒店、商店等处所相邻,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2、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简陋,安全隐患尤为突出。东营市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为投入没有保障,且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没有必要的功能室,且大部分活动室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设施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常规保育教育设施寥寥无几。另外,有些乡镇、村为了减少投资,幼儿园设置数量不足,覆盖范围过大,服务半径过长,或导致家长不送孩子入园,降低入园率,或由于远距离接送幼儿带来大量安全隐患。东营市现有规模小、质量效益低的混合班73处,占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12.8%。
(三)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以非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体,待遇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专业水平不高
1、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农村幼儿园一直没有经编制部门正式审批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幼儿教师队伍以农村幼儿教师并且以非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体。东营市2777名幼儿教师中,有1984名农村幼儿教师,占71.4%;其中非公办农村幼儿教师1749人,占农村幼儿教师总数的88.2%。这些非公办幼儿教师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同于历史上的中小学民办教师,没有明确的身份,没有纳入教师序列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而是由各地幼教管理机构建档登记予以管理,相对公办教师而言,管理不够规范。另外,农村幼儿园中的公办幼儿教师均占着中小学的编制。
2、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全市1636名农村幼儿教师中,1185人具备幼教专业学历,学历合格率为72.4%;其中第一学历幼教专业的304人,仅占18.6%;81.4%的农村幼儿教师或者学历不合格或者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取得了专业学历,专业知识不够系统扎实,整体素质偏低。同时,由于农村幼儿园经费、人员配备不足,园长、教师不能及时接受继续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制约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3、农村幼儿教师配备数量不足。《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中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 1:6~1:7。而东营市农村幼儿园师生比为1:24,远远高出国家规定标准。较高的师生比反映了农村幼儿教师配备严重不足,致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疲于应付;同时,由于一村一班一师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了办园效益。
4、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一是工资待遇低。东营市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691.3元, 是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1倍,还达不到教育部门要求的1.8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东营市只有利津县利津镇陈庄镇在建立农村幼儿教师退休退养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他县区、乡镇均未实行。三是大部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未能参加职称评定。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中已评定职称的495人,仅占总人数的28.3%。
(四)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迅速,管理相对滞后,隐患较多
近年来,东营市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督导评估等都还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管理;另外,一些办园者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为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或扩大班额,或克扣幼儿伙食,低薪聘用非专业、不合格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等。这些问题造成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而且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四、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法规,完善体制,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
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有法可依,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对地方学前教育发展,建议实行“政府主导、县乡统筹、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布局规划好辖区内的幼儿园。对于一个县或一个乡级政府首先要做到的是,根据辖区内的人口数和适龄孩子的情况以及村镇布局的情况,规划好辖区内幼儿园建设的处数和布点,确定好长远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计划。二是筹资建设好辖区内的幼儿园。按照规划设计的幼儿园处数和布点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议程,采取包括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争取企业或个人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建设起高标准的幼儿园。三是指导管理好辖区内的幼儿园。对辖区内建设好的的幼儿园,要高标准配备内部设施,选聘高素质园长和幼儿教师,并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大投入,多措筹资,形成相对稳定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鼓励引导民办学前教育和扶持贫困农村学前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本着“奖励先进,扶持贫困”的原则,主要用于农村幼儿园危房改造、奖励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乡镇、乡镇中心幼儿园争创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扶持贫困农村幼儿园内部设施配套等。二是建立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的机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要求,建议国家将义务教育向学前三年延伸,并逐步实现免费教育。
(三)创新思路,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一是核定农村幼儿园机构和教师编制。按照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模、幼儿人数,由县区编制、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各乡镇(街道)提出编制内需求人数。二是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三是实行聘用合同制。各办园单位聘用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用。具备幼儿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向办园单位提出应聘申请;办园单位在编制限额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聘用申请;教育部门根据聘用条件,面向本区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受聘教师与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四是建立农村幼儿教师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于正式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由用人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其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对于成绩突出者应予以奖励。经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农村幼儿教师,应终止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关系。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评先树优中的比例,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五是规定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可从两个“不低于”去考虑:即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和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样,以便各地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有所参照。六是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把探索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列入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都为广大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待遇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正式聘用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要逐步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保险费可由政府、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对于年龄大、不适宜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按照中小学民办教师的规定办理退休退养手续。七是落实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各级人事、教育部门应当设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为正式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并与其工资待遇挂钩,建立起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严格管理,周到服务,提高民办幼儿园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社会力量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从东营市的情况看,572处学前教育机构中,除46处政府办园外,其他均属于社会力量办园,占到全市的92%。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力量办园的水平决定着整体学前教育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管理和指导的力度,不断提高其保教质量和水平。一是要严把入口关。对新申请开办的民办幼儿园,要严格审核把关,对达不到办园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二是严格审批注册。对已经开办的幼儿园,要以国家和省市标准要求,严格搞好审批注册,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三是切实加强对民办园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经常深入到民办幼儿园督导和指导其工作,真心实意的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共同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确保每一个儿童均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学前教育。
第四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是国家把幼儿教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小学布局调整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对科学知识认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或学前班在农村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育主管部门无力严格管理等原因,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对隆尧县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前教育普及情况。经调查截止到 2010 年底,隆尧县学前三年幼儿 人,在园幼儿 人,入园率 比2001年提高了 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较好地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
2、园所建设情况。经调查目前隆尧县共有学前教育机构 处,其中教育部门办园 处,社会力量办园 处,其它形式办园 处。所在幼儿园的设置属于独立设置的幼儿园的有 所,属于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 所,属于小学附设的学前班的有 所。所在幼儿园属地在县城的有 所,在乡镇的有 所,在乡村的有 所。所在幼儿园的合法性是经审批合格幼儿园 所,未经审批幼儿园
所。
3、幼儿园队伍建设情况。经调查隆尧县现有幼儿园园长、教师
人,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 人。其中,农村非公办园长、教师 人,占总数的 %。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 人,占总数的 %;30-40岁的 人,占 %;40岁以上 人,占 %。其中农村,30岁以下的676人,占农村教师总数的34.1%;30-40岁的811人,占40.9%;40-50岁的436人,占22%;50岁以上的61人,占3.1%。从学历结构看,教师学历在高中或中专学历一下有 人,占 %,专科学历者 人,占 %,本科学历有 人,占。
4、教师工资待遇情况。老师月工资在700元一下有 人,占 %,月工资在700元到1500元的有 人,占 %,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有 人,占 %。
5、经费投入情况。2010年,全县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万元,其中城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万元,占总投入的 %;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万元,占 %。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个别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前教育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隆尧县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发展学前教育坚持“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理解有所偏颇。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没有把学前教
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的甚至将幼儿园推向市场,政府不再投入,主办单位不再支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规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的许多法律关系不明确、无法可依,导致无谓的纠纷或执法障碍,阻碍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经费投入缺乏保障,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
1、城区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仍然存在入园难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学龄前儿童数量猛增。但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因而带来了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问题,国办幼儿园班额过大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县城实验小学幼儿园,生源爆满、班额过大。低收入家庭因无力为孩子支付高昂的费用,转而选择小规模、低层次、低收费的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普遍为租赁商业用房或是家庭开办,有的沿路设置,与酒店、商店等处所相邻,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2、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简陋,安全隐患尤为突出。隆尧县很大一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为投入没有保障,且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没有必要的功能室,且大部分活动室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设施
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常规保育教育设施寥寥无几。另外,有些乡镇、村为了减少投资,幼儿园设置数量不足,覆盖范围过大,服务半径过长,或导致家长不送孩子入园,降低入园率,或由于远距离接送幼儿带来大量安全隐患。
(三)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以非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体,待遇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专业水平不高
1、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以非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体。据统计全县 名幼儿教师,其中财政供给人数有 人,占全部幼儿教师的 %。这些非公办幼儿教师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同于历史上的中小学民办教师,没有明确的身份,没有纳入教师序列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而是由各地幼教管理机构建档登记予以管理,相对公办教师而言,管理不够规范。另外,农村幼儿园中的公办幼儿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小学分流后被安置做幼儿教师的,不但对幼儿教育知识缺乏而且年龄大都偏高。
2、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不高。
全县 名农村幼儿教师中,人具备幼教专业学历,学历合格率为 %;同时,由于农村幼儿园经费、人员配备不足,园长、教师不能及时接受继续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制约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3、农村幼儿教师配备数量不足。
《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中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 1:6~1:7。而隆尧县农村幼儿园师生比为1:,远远高出国家规定标准。较高的师生比反映了农村幼儿教师配备严重不足,致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疲于应付;同时,由于一村一班一师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了办园效益。
4、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首先是工资待遇低。经调查隆尧县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 元。其次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农村幼儿教师退休退养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迅速,管理相对滞后,隐患较多。近年来,受市场驱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督导评估等都还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管理,再加上一些办园者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为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或扩大班额,或克扣幼儿伙食,低薪聘用非专业、不合格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等。这些问题造成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而且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三、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法规,完善体制,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
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有法可依,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对地方学前教育发展,建议实行“政府主导、县乡统筹、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布局规划好辖区内的幼儿园。对于一个县或一个乡级政府首先要做到的是,根据辖区内的人口数和适龄孩子的情况以及村镇布局的情况,规划好辖区内幼儿园建设的处数和布点,确定好长远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计划。二是筹资建设好辖区内的幼儿园。按照规划设计的幼儿园处数和布点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议程,采取包括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争取企业或个人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建设起高标准的幼儿园。三是指导管理好辖区内的幼儿园。对辖区内建设好的的幼儿园,要高标准配备内部设施,选聘高素质园长和幼儿教师,并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大投入,多措筹资,形成相对稳定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鼓励引导民办学前教育和扶持贫困农村学前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以用于农村幼儿园危房改造、奖励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乡镇、乡镇中心幼儿园争创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扶持贫困农村幼儿园内部设施配套等方面。二是建立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的机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吸纳
社会资金,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要求,建议国家将义务教育向学前三年延伸,并逐步实现免费教育。
(三)创新思路,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一是核定农村幼儿园机构和教师编制。按照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模、幼儿人数,由县区编制、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各乡镇(街道)提出编制内需求人数。二是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三是实行聘用合同制。各办园单位聘用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用。具备幼儿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向办园单位提出应聘申请;办园单位在编制限额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聘用申请;教育部门根据聘用条件,面向本区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受聘教师与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四是建立农村幼儿教师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于正式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由用人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其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对于成绩突出者应予以奖励。经考核不合格,不能
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农村幼儿教师,应终止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关系。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评先树优中的比例,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五是规定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可从两个“不低于”去考虑:即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和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样,以便各地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有所参照。六是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把探索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列入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都为广大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待遇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正式聘用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要逐步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保险费可由政府、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对于年龄大、不适宜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按照中小学民办教师的规定办理退休退养手续。七是落实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各级人事、教育部门应当设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为正式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并与其工资待遇挂钩,建立起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严格管理,周到服务,提高民办幼儿园的质量和水平目前,社会力量仍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力量办园的水平决定着整体学前教育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管理和指导的力度,不断提高其保教质量和水平。一是要严把入口关。对新申请开办的民办幼儿园,要严格审核把关,对达不到办园
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二是严格审批注册。对已经开办的幼儿园,要以国家和省市标准要求,严格搞好审批注册,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三是切实加强对民办园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经常深入到民办幼儿园督导和指导其工作,真心实意的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共同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确保每一个儿童均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学前教育。
以上是对县区内的学前教育现状所做的调查,希望能为国家和有关部门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资料借鉴。以便使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目标
峤山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峤山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目标 王润
目前,社会在飞速发展,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抓好幼儿教育是各项工作的首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时对此作出反应,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我镇园所实际,确定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存在问题
我们峤山幼儿园工作存在问题有:
1、中心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较小,设施配备不足。虽然新建了三间游艺室两间伙房、改建了5间办公室教室、硬化了前后院(300平方米),但是现有园舍仍不能满足园所发展需要。
2、无证招生园所清理工作尚待进一步落实。
3、园所布局分散、不合理且多数园所办园条件较差。
4、园所收生、收费等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5、多数教师普通话不达标,业务素质相对偏低。
二、解决办法
园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政策与资金的问题是园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理规范的管理是园所发展的重要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园所发展的鲜活动力。因此,峤山幼儿园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强化对中心园园舍的改造。
从实际出发,本着省或市一类园所的标准对中心园园所进行彻底改造,配齐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合理规范园所布局。
(1)彻底清理无证经营幼儿园。
无证经营幼儿园存在办园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和使用无牌、无证、无手续的车辆接送幼儿、不服从教育部门管理等问题,给广大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他们这种不经过申请、检查、批准而私自招生的先斩不奏的作法已严重扰乱了幼教工作的正常秩序,极大地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纯属幼教事业的不和谐因素。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议中心小学校委会协同公安、卫生等部门组成专门的清理小组依法对其取缔或强制改造。
自2004年来,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督促个体办园先申请,经审批后方可办园;县局[2004]3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对无证办园者必须依法取缔。但仅靠一再督促,始终收效甚微。(2)合理调整园所布局
目前,在园所改造工作初居规模的前提下,下一步,重要的工作是,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园所进行考查,按照路程远近、地域特点、和人口密集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a、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全部竞争上岗。对现有幼儿教师进行考核,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道德高尚、专业达标、业务能力过硬、达到条件者发幼师资格证,基本达到条件者,对其进行培训,成绩及格者补发资格证,其他的一律清退,缺额者在社会上公开招聘。b、办园条件必须达标。依据上级规定的园所办园条件标准,对园所办园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促使各园所,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园所园舍设置与设施配备等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否则取消注办园资格。
3、进一步规范园所管理。
面对竞争激烈的幼教形势,幼儿园必须主动出击,把改革引向深入,完善幼儿园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培育优胜劣 汰机制,启动内部竞争活力,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工作规范化,出台《幼儿园工作规范》。定岗位、定职责、定督导标准。定收费标准,实行园务定期公开。克服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消极现象,杜绝推诿扯皮,便于检查评比,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是工作的标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让各中心园修订好教职工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量化管理,全面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的职能作用。
充分利用好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但要去形式、重实效。切忌拿表面的东西做文章。应当以幼儿能力素质发展为主,评出积极性,评出干劲,评出教师的合力。使学前教育向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迈进。(3)严格落实园所安全工作。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幼儿体检、防病工作,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幼儿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保证幼儿安全。(4)规范并强化幼儿园收费管理。
依据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在收费许可的范围内,持证园统一收费标准,并在中心园的监督之下进行票据式合理收费。
4、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素质的教育,才能教育关心幼儿。目前,幼儿园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科研兴教之路。也就是说抓住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并发挥教研组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把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鼓励教师搞课题实验研究。以此来推动教改工作,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让教师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使教职工真心诚意地热爱每一名幼儿,不打骂,不体罚,不责备,不讽刺挖苦,不变相体罚一名幼儿,真正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
(1)进一步加强业务交流,搞好教师业务的传、帮、带活动。
为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开展“说课--讲课--评课”三位一体的县级教学研究活动。先说课(说教材、教法、重点、难点、学法、程序、板书),后讲课、再评课,使教师取长补短,彼此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通过此项活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实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抓好“名师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2)认真做好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工作。
总之,我们峤山幼儿园的教育发展工作虽然是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政策好、决心大、齐心协力,峤山的学前教育一定有美好灿烂的明天。
王
润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