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6: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第一篇: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2017年出口情况好转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加上国际贸易形势向好,为鞋类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出口订单。对于出口增长的原因,首先,2017年国际市场有所复苏,主要是美国的经济总体表现不错,企业接单状况良好,外需增加。其次,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淘汰了一些小型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优质工厂的接单状况。最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和沿线国家提供了双赢机会。2017年,我国鞋出口扭转颓势,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增长,全年出口鞋子数量达到96.43亿双,同比增长3.77%;出口鞋子金额达到456.60亿元,同比增长1.74%。

(二)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制鞋行业凭借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保障了我国制鞋行业的稳定发展。

(三)“智造”升级

制鞋企业在生产、定制、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尝试全方位的“智造”升级。让制鞋这个传统产业,增添诸多的科技新元素,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更新迭代。例如奥康在2017年成为浙江省制鞋行业首家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从2015年开始,奥康陆续从意大利、德国引进智能化扫描仪、一次成型切割机、自动化鞋楦机等众多智能设备,将传统手工工艺通过智能设备变革为电脑控制的电子程序,用信息化的智能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二、不利因素

(一)产业转移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一些服装、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厂陆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低端市场的竞争是价格的竞争,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价值的竞争。想单纯依靠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时代已经过去了,再依靠破坏环境卫生和依靠原材料资源低价竞争的企业,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

(二)出口形势严峻

虽然2017年我国鞋出口的颓势得到了扭转,但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方面是我国制鞋企业成本上升,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是欧盟、美国等对我国鞋产品设置较高的关税壁垒,较东南亚各国的出口鞋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

销售收入预测

2017年,中国制鞋业销售收入为7442.16亿元,较2016年的7691.60亿元减少了3.24%。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制鞋业销售收入将达到7303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4%,2022年制鞋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490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销售收入预测

10,0008,0006,0004,0002,00002018E2019E7,3037,5628,0678,3618,4902020E2021E2022E中国制鞋业销售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利润总额预测

2017年,中国制鞋业利润总额为427.82亿元,较2016年的439.44亿元减少了2.64%。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制鞋业利润总额将达到41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8%,2022年制鞋业利润总额将达到453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利润总额预测

***1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制鞋业利润总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二篇:2018-2022年中国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监管加强

2018年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分工方案》明确了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涉及的重点任务,涉及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监管等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牵头,2018年对投诉举报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逐步形成规范的检查程序。对重大突发事件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排查。2018年底前在全国推广使用检验检测机构移动APP,2019年底前建成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大数据系统,实现各级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二)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检测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行业随之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分析报告》,对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总体数据、初次申请、审定、认可资格处理、机构变更处理等情况进行了公布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CNAS累计认可检验检测机构8865家,同比增长12.1%;累计暂停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1289家,累计撤销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601家。

为了充分发挥协调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枢纽作用,搭建起政府、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和社会之间合作互信桥梁,多省都纷纷出谋献策,加快省市检测机构行业发展。接下来还需不断通过在战略研究、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共同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

(三)互联网+检测

检验检测产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下,检验检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利用互联网促进检验检测企业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

2017年,科技中心试验测试技术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2.0)上线运行。依托“互联网+”,实现检测全流程、全要素在线无缝管理,是LIMS2.0系统建设的初衷。这一系统实现对检测任务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使实验室随时了解每项检测任务的状态,了解人员工作完成情况,随时查询委托单位实验委托量、款项结算情况,实现检测全方位监控。

二、不利因素

(一)检测机构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主要由国有机构、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三部分组成,但是发展却很不均衡。近年来,外资机构凭借经验丰富、专业性强、涉及领域较宽、公信力高,抢占了我国很大的检验检测市场。而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和民营监测机构因为自身和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民营的检验检测企业,严重存在着散、乱、弱、小问题,行业总体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有机构资金雄厚、装备先进、服务项目齐全、服务项目范围广,但是一直承担的都是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灵活性也相对缺失,对于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民营机构由于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很容易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所以有服务效率高、发展快、更灵活多变等优点。但是从整体检验检测行业的水平来说,有技术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强做大的特点,同时对于现在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不能做到大而全,大多只能服务于中小企业。

(二)门槛低

由于检验检测“门槛”低,所以很难形成全球性的品牌和检验检测机构,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利益弄虚作假,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检验检测收入预测

2016年,我国检验检测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截至2017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327家,同比增长9.30%;检验检测服务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377.47亿元,较2016年增长15.13%。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将达到2,73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25%,2022年将达到4,65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预测

4,6585,0004,0002,734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3,5843,1314,086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68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731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98%,2022年将达到1,567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1,5671,6001,20073***8E2019E2020E2021E2022E1,1068991,328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72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49%,2022年将达到27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300250200***18E2019E2020E2021E***022E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篇:2017-2021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2016年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坚持改革引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规划》还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作为发展的重点行业。并将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二)发展前景大

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服务的重要平台,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按照2013年底全国总人口13.61亿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锻炼人口达到5亿”、“5万亿产业规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等任务,意味着我国体育场馆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三)PPP模式

PPP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有效吸引社会资金;二是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场馆等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三是应用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效率;四是使体育场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二、不利因素

(一)建设脱离需求

从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来看,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确实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一个难题。场馆的大量建设、长期闲置与老百姓健身场地缺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各城市的体育中心大多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建设,而没有针对当地需求来予以整体设计、规划,这使得场馆与真正的使用需求脱节,与城市生活、产业发展脱节。

同时,许多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往往被看作是政府的政绩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的问题突出,过度的将外观凌驾于功能之上,投资巨大。而一些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也使得已经建成的体育场馆无法重复利用,继而造成了场馆的长期闲置。

(二)馆内设施落后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需求的日益提升,许多体育场馆内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经济形式不是十分的乐观,在体育场馆的设施更新上相对落后。

(三)地区分布不均

由于经济因素等诸多原因的限制,我国的体育场馆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的现状。首先,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不够,体育场馆的维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导致了体育场馆的效用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其次,受地区气候和其人们生活习惯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室内外体育场馆的建设有所不同,我国的一些南方地区由于天气热,人们不乐于参与室外活动,导致了这些地区室外体育场馆建设力度不够。

市场规模预测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7年中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将达到15.81个,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6%,2021年中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将达到20.08个。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预测

25201510502017E2018E2019E2020E15.8116.7317.7518.9020.082021E中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个)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及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及预测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信用卡行业多项变革。《通知》秉持“让市场的回归市场”原则,将信用卡行业的几项重要费率由央行固定,改为发卡机构自助确定,并放在了《通知》最重要的第一二三条中。主要有信用卡透支利率、免息期和最低还款额、违约金等。近年来,无论是在信用卡的申请还是对现有持卡人的服务上,一二梯队的银行政策已默默由“跑马圈地”变为了“精耕细作”,本次《通知》规定,几项与持卡人最密切相关的费率,都改由发卡机构自主确定,对于依赖市场而活的商业银行来说,或是利好消息。

(二)信用卡业务分拆独立经营 2016年9月20日,继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分拆信用卡业务之后,光大银行宣布也拟耗资100亿元设立独立子公司。相比事业部制运营模式,独立的子公司将更具激励机制和风险隔离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时下商业银行对利差的依赖。然而,银行信贷、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业务在市场和客户定位上存在一些重叠,这块“蛋糕”的争夺无疑对信用卡子公司运作将是一次考验。

(三)平台化运营打破行业壁垒

在当前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信用卡行业更加需要凭借大数据及智能引擎不断提升关注、感知与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对于不同“社群”的个性化需求,信用卡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打造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接入多种手段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面向个人客户、集团客户,提供业务宣传、产品销售、业务办理以及增值服务。未来,平台化必定将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公司领跑行业的突破口。因为平台通过为双边提供全面的功能和服务,从而积累流量,能够在网络规模效应下实现平台自身的快速成长及客户、商户规模的壮大。例如招行信用卡推出的掌上生活App,就建立了一个“生活-消费-金融”的平台,打破了银行间壁垒,在行业内首次实现向所有持卡人全面开放。

(四)虚拟信用卡

随着中国银联推出HCE云支付功能,以及Token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虚拟卡业务得以实现,ApplePay、SamsungPay、HCE云闪付加速了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有了虚拟信用卡业务。

虚拟信用卡是传统信用卡谋求变局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其背后将是银行从产品、服务、营销到管理的全方位经营模式的改变,也是传统信用卡中心变身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不利因素

(一)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一,信用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由于征信数据使用、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数据使用上便制定了许多限制性条款,对商业银行及发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限制。另外,由于中国信用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滞后,大量的授信决策和后端管理政策都是通过人工判断的,导致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过大,这不仅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风险的机会。第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相关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的界定十分简略,无法全面覆盖信用卡业务的各专业环节中出现的犯罪行为。未将与信用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借记卡业务中的欺诈行为界定为犯罪,未将单位等团体纳人银行卡诈骗犯罪的主体,对内部人员作案的情况未形成明确的惩罚机制,缺乏对骗领银行卡、诈骗银行资金等行为的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

(二)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

我国已经于2006年一月正式启动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在这一系统可以查询到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然而,中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依然面临着“数据瓶颈”。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但这只是各商业银行历史信用数据的汇集,没有包含工商、税务、保险等其他社会公共部门的信息。加上我国个人收入不透明以及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根据历史的或当前的信用数据判断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还款意愿等关键性内容,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了影响。其次,目前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存放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授信时,也只是查阅该客户的历史借款、还款记录,看是否存在逾期还款记录以及是否贷款过多,超出客户自身的还款能力。这只能杜绝已有违约记录或贷款过多的恶意贷款,对新发生的贷款和没有逾期记录的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

(三)信用卡的睡眠卡数量大

虽然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依然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一人多卡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另外,信用卡中睡眠卡数量十分大。由于国内各家银行发卡目标人群的定位大致相同,且银行更多关注发卡数量,因此造成一人多卡的重叠发卡现象极其严重,活跃卡所占的比重大约仅占总发卡量的30%。

(四)缺少差别化服务

虽然信用卡业务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年费、商户消费回佣和透支利息收入,但是体现一张信用卡价值的并不在于它的年费或者利息的高低,而是由持有信用卡所带来的增值服务。从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信用卡增值服务的多少和优劣对客户维护、市场拓展以及持卡人用卡频率的促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来看,由于技术上缺乏一套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系统,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综合评价,不能科学地确定什么样的持卡人才是优质客户,所以优质客户的差别化服务难以体现。在现阶段,一名优质持卡人,基本上还不可能享受到类似国外发卡银行所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正是因为信用卡服务的无差别、趋同性,才造成了目前国内“像卖大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的”的营销战略,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信用卡年费的比拼上。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预测

截至2015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5.22亿张。截至2016年上半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5.94亿张。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将达到6.91亿张,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25%,2021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将达到11.36亿张。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预测

11.***E2018E2019E2020E2021E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亿张)6.918.877.8410.07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预测

截至2015年末,全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7.08万亿元,同比增长26.43%。截至2016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达到9.14万亿元,同比增长29.06%。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将达到11.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72%,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将达到23.8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预测

23.8252013.51510502017E2018E2019E2020E2021E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万亿元)11.216.219.8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五篇:2018-202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会展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健全展览业管理体制,加强展览业法律体系建设,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部门间协作关系。健全展览业标准体系、诚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培育品牌展会和龙头展览企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会展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国内展览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方面,展览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和消费增长,而且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广告传播以及旅游购物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为展览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新的战略导向的落实,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展览业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三)市场化程度持续上升

会展越兴旺,城市越发达;城市越发达,会展越兴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展览规模直接跟展览效果及经济效益相关,展会品牌化、集团化已成为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领先会展企业不断通过跨题材、跨区域兼并收购或强强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各自的展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并形成了多个展览集团。

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政府、协会商会、会展企业各个主体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一方面表现为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竞争环境,引导会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会展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持续上升。

(四)发展前景好

2017年,会展业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外经贸形势和市场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展览业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不断拓展国际经贸市场新空间。

根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我国2017年展览业呈现数量稳步提高、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共举办4,022场展览会,其中采集到面积的经贸类展览会3663场,展览会总面积约为12,379万平方米。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展览业大力支持,中国经济也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将进一步加强,这将为我国展览业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增长动力,我国展览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不利因素

(一)资金壁垒

会展需求具有订单量大、需求时间较为集中、客户分布广泛、品质要求高等特征,同时会展行业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前期需要公司垫付一定量的资金才能顺利运作,这使得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在项目承接规模、项目承接数量及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等方面面临一定的资金壁垒。

(二)资源整合壁垒

会展运营解决方案是为客户参加展览提供相应的服务,整个方案的设计都围绕客户参加展会的需求。因此在策划展会之初,需要充分了解参展企业的品牌信息、产品类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习惯和参展企业的展览路线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在会展运营中需要统筹管理公关、新媒体和广告等各类资源,最大程度的推广企业的品牌形象,而展览方案的设计和资源整合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资源整合能力为该行业准入的一个较高门槛。

(三)区域展览的不平衡格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中国展览业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与变迁,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陕渝”四个热点板块,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周边板块,以及其他松散分布的热点城市。由于周边板块的博览会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功能,将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他地区展览业的发展将因政策、场馆、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断调整,区域不平衡格局将进一步加剧。2018-2022年中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预测

2015年,全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达4,803.1亿元,同比增长14.8%;2016年,全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达5,331.4亿元,同比增长11.1%;截至2017年底,全国展览经济直接产值近6000亿元,直接拉动经济产出达到5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6%。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将达到6,72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87%,2022年将达到10,155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预测

12,0009,0006,0003,00002018E2019E2020E6,7207,5268,3549,23210,1552021E2022E中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下载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2022年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预测分析(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盐业体制改革有序进行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要......

    2018-2022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9月28日,工信部印发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

    2018-2022年中国童装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童装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全面二孩政策开放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我国制鞋业现状分析(范文模版)

    第1章 绪 论制鞋业作为外贸出口的重要产业,为我国出口创汇和增加就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与发达的制鞋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是制鞋大国,却不是制鞋强国。目前国内外经济技术环境......

    2017-2022年中国直销业供求分析及其发展预测分析(含五篇)

    2017-2021年中国直销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

    2018-2022年中国餐饮业发展的预测分析(精选五篇)

    2018-2022年中国餐饮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在餐饮服务方面,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餐具、饮具......

    2013-2014年中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发展预测分析(5篇)

    2013-2014年中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纯苯(石油级)年均价约为9500元/吨,与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级,净水)年均价约2900元/吨,涨幅4%。基础原料市场总......

    2017-2022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供求分析及其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