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国务院在《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质量抽查的结果:其人口漏报率达1.8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办公室,2001),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升高了近30倍,而在分析原因时,人口的流动性被列为第一影响因素。由此可见,摸清流动人口情况,把握其内涵实质,不但是分析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前提,也是高质量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基础。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
人口流动,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保持一定人口数量的流动,是社会经济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人口流动一般是指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它是人因从事某种活动离开了定居地并且未伴随户口变动的一种现象。而流动人口就是处于上述流动中的人口。这种流动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约定的。从前几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来看,其约定是有所变化的。1990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和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人口,计作流动人口(确切是流入人口)。而2000年的五普中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原来的规定的流动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中的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扣除后计作流动人口,也就是定义范围趋窄了。在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科学设置了调查指标增加了交叉分组,既考察流入人口又考察流出人口,而流动人口(流入计)的范围却没有变化。流动人口在公安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约定: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暂住的人员。不包括:出差、探亲、访友、旅游、就医人员。而有的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证的条件是:年满16周岁,在本市暂住时间拟超过1个月或拟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外地来市人员。由此可见,在人口普查时,对各部门的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也是比较复杂和艰难的工作。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辛村镇地处安阳辛村镇位于安阳县东南隅,距安阳市35公里,东临内黄县豆公乡,南与汤阴县任固镇接壤,境内洹河、汤河贯穿东西,镇城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人口7.3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由于我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农业环境,致使本地企业较少,人口外出打工现象较多,流动性相当大。
在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婚姻迁入是两大主因,而随迁家属是因家庭主要成员的迁移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调查来看,可将其归入三类进行分别对待,一类是有固定居住处所、固定收入、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在普查时可按常规普查对象对待;二类是从事劳务、生产经营、上学、探亲、访友、旅游、出差等短期居住人口,对于此类人员可由各乡村两级及县级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共同协作做好普查工作,并且做好实时、实名、实情登记,及时变更,及时注销。确保流动人口的准确登记;三类是在用工单位、桑拿等服务行业,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业打工谋生的流动人口,这类人员可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企业(业主)共同协作做好登记工作;四类是居住期限不定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流动人口,此类人员应列为重点管理对象,由政府、纪检监查、公安部门集中力量采取各个突破的。
三、存在问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较差。从计生和公安两部门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流入和流出)管理并非乐观。
1、管理的重点各有侧重。比如计划生育部门多是注重育龄群众,针对婚育证明情况进行管理,注重流出,对注入管理力度较小,并且忽视其他群体,从09年度(08年10月-09年9月底)来看,其流动人口总规模为4022人,其中流入为1134人,流出为2888人,净流出为1754人,其统计标准是按30日计算,并且不包括: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这与普查界定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公安部门多是对流入进行登记。
2、流动人口的界定问题。管理对象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法规上身份界限定义不十分明确,什么是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这一基本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还有“两半户”和跨区经商、打工人员以及商品楼、开发区的住户归属界定不清,人户分离,导致管理对象混乱。
3、纳入管理的时限问题。一个流动人口什么时候开始属于流入地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国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了“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但是,到居住地后交验时间没有界定。公安部门对虽有规定日期,但也存在办证的和登记不办证的。由于各部门的管理不统一,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协调、不同步,人口数据也不一样。
4、调查中发现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国,基层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辖区内暂住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申报外聘人员。一些旅店不按时录入、登记、上传入住人员信息。具备留宿人员条件的其他产业,虽具备登记等功能,但为追求利益,不按要求上传住宿人员的信息。楼房出租日益增多,但楼房出租业主对入住的外流人口所知甚少,起不到监督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渠道狭窄、滞后,流动人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常住户从不定期向公安机关报送出租及转让房屋承租人,购买人信息,公安机关处于被动状态。
四、措施与建议
1、部门协调,多措并举,由普查领导小组牵头布置工作,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相关管理部门要组成专项工作组,采取有利手段,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为普查登记工作作好前期准备。
2、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娱乐单位等的人员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检查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做到紧密跟踪,记录清晰准确。
3、实行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要组建机构,配置人员,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情况因地、因需要推行村居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站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横到边”(遍及管辖区域)、“竖到底”(管理不但到村、到社区,还要到“村居小组”、到工矿企业)。
4、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展信息来源, 制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制度,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分类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普查工作奠定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
第二篇: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质量抽查的结果:其人口漏报率达1.8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办公室,2001),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升高了近30倍,而在分析原因时,人口的流动性被列为第一影响因素。由此可见,摸清流动人口情况,把握其内涵实质,不但是分析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前提,也是高质量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基础。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
人口流动,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保持一定人口数量的流动,是社会经济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人口流动一般是指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它是人因从事某种活动离开了定居地并且未伴随户口变动的一种现象。而流动人口就是处于上述流动中的人口。这种流动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约定的。从前几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来看,其约定是有所变化的。1990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和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人口,计作流动人
口(确切是流入人口)。而2000年的五普中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原来的规定的流动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中的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扣除后计作流动人口,也就是定义范围趋窄了。在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科学设置了调查指标增加了交叉分组,既考察流入人口又考察流出人口,而流动人口(流入计)的范围却没有变化。流动人口在公安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约定: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暂住的人员。不包括:出差、探亲、访友、旅游、就医人员(参见:《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而有的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证的条件是:年满16周岁,在本市暂住时间拟超过1个月或拟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外地来市人员。由此可见,在人口普查时,对各部门的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也是比较复杂和艰难的工作。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把握流动人口的特征是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2000年兴城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从外地来兴城的人口达11759人,占常住人口的2.24%;而兴城各乡镇街道间的流动人口达30401人,占常住人口的5.80%。由此可见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口仅占29.8%。五普中来兴城的暂住人口为2713人,按照上述比例推算来兴城人口为813人,这样在流动人口中流入兴城的就达12572人。而当年外出人口24416人(同样按上述比例推算),所以兴城属于净流出人口地区。
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常住人口中“人在本区而户口不在本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为657人,占样本的常住人口的13.82%,比“五普”8.10%多5.7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
从地域上看,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是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比较发达的城镇。从“五普”数据的流动人口上看,由多到少的前十名乡级单位依次是:东辛庄、宁远、温泉、双树(现归龙港区)、古城、钓鱼台、沙后所、元台子、四家、羊安。而这些单位在兴城都是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只是抽取了一部分人考察了一定比例的人口迁移情况,并且也未对流动人口中5年前迁移进行原因的考察,但从距普查时点近5年的调查数据看,得出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分类如下:在考察流动人口的2007人中:务工经商的有344人、工作调动的有138人、分配录用的有17人、学习培训的有34人、拆迁搬家的有218 人、婚姻迁入的有335人、随迁家属的有448人、投亲靠友的有462人、其他原因的有11人。可见在流动人口中投亲靠友、务工经商、婚姻迁入是三大主因,而随迁家属是因家庭主要成员的迁移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调查来看,可将其归入三类进行分别对待,一类是有固定居住处所、固定收入、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在普查时可按常规普查对象对待;二类是从事劳务、生产经营、上学、探亲、访友、旅游、出差等短期居住人口,对于此类人员可由各乡村两级及县级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共同协作做好普查工
作,并且做好实时、实名、实情登记,及时变更,及时注销。确保流动人口的准确登记;三类是在用工单位、桑拿等服务行业,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业打工谋生的流动人口,这类人员可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企业(业主)共同协作做好登记工作;四类是居住期限不定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流动人口,此类人员应列为重点管理对象,由政府、纪检监查、公安部门集中力量采取各个突破的。
三、存在问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较差。从计生和公安两部门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流入和流出)管理并非乐观。
1、管理的重点各有侧重。比如计划生育部门多是注重育龄群众,针对婚育证明情况进行管理,注重流出,对注入管理力度较小,并且忽视其他群体,从09(08年10月-09年9月底)来看,其流动人口总规模为4022人,其中流入为1134人,流出为2888人,净流出为1754人,其统计标准是按30日计算,并且不包括: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这与普查界定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公安部门多是对流入进行登记。
2、流动人口的界定问题。管理对象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法规上身份界限定义不十分明确,什么是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这一基本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还有“两半户”和跨区经商、打工人
员以及商品楼、开发区的住户归属界定不清,人户分离,导致管理对象混乱。
3、纳入管理的时限问题。一个流动人口什么时候开始属于流入地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国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了“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但是,到居住地后交验时间没有界定。公安部门对虽有规定日期,但也存在办证的和登记不办证的。由于各部门的管理不统一,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协调、不同步,人口数据也不一样。
4、调查中发现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国,基层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辖区内暂住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申报外聘人员。一些旅店不按时录入、登记、上传入住人员信息。具备留宿人员条件的其他产业,虽具备登记等功能,但为追求利益,不按要求上传住宿人员的信息。楼房出租日益增多,但楼房出租业主对入住的外流人口所知甚少,起不到监督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渠道狭窄、滞后,流动人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常住户从不定期向公安机关报送出租及转让房屋承租人,购买人信息,公安机关处于被动状态。
四、措施与建议
1、部门协调,多措并举,由普查领导小组牵头布置工作,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相关管理部门要组成专项工作组,采取有利手段,多措
并举,全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为普查登记工作作好前期准备。
2、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娱乐单位等的人员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检查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做到紧密跟踪,记录清晰准确。
3、实行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要组建机构,配置人员,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情况因地、因需要推行村居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站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横到边”(遍及管辖区域)、“竖到底”(管理不但到村、到社区,还要到“村居小组”、到工矿企业)。
4、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展信息来源, 制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制度,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分类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普查工作奠定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
第三篇:对搞好死亡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死亡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人口死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死因)、发生的决定因素与发生规律的研究与掌握,不但是解决人口再生产诸多问题的前提,也是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搞好死亡人口数据的普查工作不但是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系到普查工作成败的标志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1、对历次普查的质疑。国家卫生部在1986年进行的婴儿死亡调查(共调查了中国62个县、市婴儿死亡情况),发现1982年普查报告的婴儿死亡率过低,若假定从1981至1986年婴儿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则在被调查地区,1982年普查报告的婴儿死亡,在农村少报了约44%,城市少报了4%。有人比较了1982年和1990年两次普查的分年龄人口数和两次普查的死亡率发现,不仅存在着婴儿死亡率漏报现象,而且其他年龄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漏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研究认为,“四普”死亡漏报的上限为21.93%(男女合计),推荐漏报估计值为15.02%。有人口专家用小学入学人数检验“五普”低年龄组的人口数据,发现“五普”17岁以下年龄组人口净漏报
2042.03万,以此调整的2000年“五普”总人数在125315万-126087万之间,比公布的总人数少496万-1268万,其净漏报人数大约为在804万-1576万,净漏报率为0.65%-1.27%之间。这也从侧面说明,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都存在在漏报错服现象。
死亡漏报导致死亡人数不准(实际中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死亡极容易漏报),死亡数最常见的错误是漏报和错报。漏报在低年龄组尤其是1 岁以内更为常见。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
2、从目前兴城市各部门数据看,2008年底公安部门统计的死亡人数为5200,而民政部门统计的火化人数是3467具。两者相差1733人。计生部门统计死亡人数为2331,与公安部门相差更多。卫生部门没有全面统计。
二、目前死亡人口统计现状
根据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死亡者的家属必须在死亡发生后1个月内去当地公安局派出所申报,报告的内容包括死亡者的姓名、性别、死亡时的年龄、死亡原因。在城市,死者大多在医院死亡,医院在死亡诊断书上写上死亡者的姓名等有关事项,死者家族拿死亡诊断书到派出所去申报并注销户口。由于城市户籍管理比较严格,城市的死亡登记可能比较正确。但在农村,死者在自己家里死去的情况比城市多一些,错误的申报可能就比较多一些。
人口死亡资料在卫生部门也有统计登记,内容有死亡人口状况,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因等等。
还有就是民政部门也有统计,统计范围侧重因灾死亡人数,而火化人数的统计对跨地区区分并不是很清晰,兴城民政统计的2008年火化数为3467人左右,这个数据与2000年兴城五普死亡人口的3289人相差178人。
三、存在问题
1、各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准确性差。比如公安部门的“死人活户口”现象,卫生部门是“局部人口(婴儿及育龄妇女)”,而民政部门只是“来火化的”,计生部门是由村居主管计生人员依本区死亡人口进行登记上报的。
2、各部门基层管理缺乏人员力量,加上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有高有低,也给统计数字造成不实。另外就是死者家庭因某种原因不愿上报,造成漏统现象。再有个别的还有重报上报的现象,多是人户分离致使死亡地和户口地不同造成的。
四、建议与措施
1、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登记前的排查工作。
(1)建立“一年”的孕妇、病危人口和死亡人口名册,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何种医病、死亡时间及原因,家庭住
址等,可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打印出分乡镇、村居最终死亡名册与之配套。公安、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排查,确保不重不漏。剔除明显的重复个案,对于不确定者,应和当地村居普查人员及相关人员联系,确定是否重复。
(2)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审查。如建立死亡数据对比表(如表1,注以乡级为单位进行)。
表4-3 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
___________省(市、区)________ 县(区)________ 乡镇(街道)
公安民政 计生 卫生村收集数 汇总死亡人数粗死亡数(率)
2009 年
2010 年
2000 年人口普查
婴儿死亡数(率)
2009 年
2010 年
2000 年人口普查
对死亡率低于千分之六,则有可能存在漏报,应以乡镇(街道)
为单位进行重点查漏。
2、做好现场登记工作,特别注意对鳏寡老人、婴儿(特别要注意新生儿情况,因为据有关资料新生儿死亡要占婴儿死亡人数的70%左右)、和流动人口的调查。因为五普规定:对于无法确定死亡人口常住地,或普查登记时与死亡人口的常住地联系不上的,如孤寡老人、流动人口死亡的,一律在死亡发生地登记。
(1)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名册为据进行重点关注。在登记时要持上述名册进行,首先要和当地知情人核对一遍死亡名单,询问是否还有漏掉的死亡病例。如果还有,则应补充到死亡名单一览表上。死亡名单上如果有重复或者错报者,也应立即确认后改正。为了了解收集到的每一个死亡病例在现场调查中的结局,需要记录下每个个案是否完成了调查,或者属于其他情况(如拒访、空户、三次访视不到、错报等)。如果属于在现场调查时补充的死亡病例(现场补充个案),则应进行标记。
(2)以乡级普查办为主组成抽查组及时做好抽查工作,把错误消灭在上报普查表之前。调查后每乡至少抽查2%,重新入户核查,百分百正确算合格,否则应重新调查。
第四篇:流动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按照县公安局的的统一部署,理塘流动人口清查管理工作于7月10日至12月20日在世界高城进行。这次对理塘县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为以后的流动人口普查的管理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探索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办法,培训了骨干,锻炼了民警队伍,对普查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普查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调查数据质量这个中心。为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高城派出所领导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成立了流动人口领导小组,选派了工作积极性高业务扎实的民警参加任务。普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流动人口普查方案,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理塘县城基本情况
严格按照县公安局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治安形势状况等的条件的要求,我们对城区,哈戈村、泽马村、德西村的流动人口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反复论证四个辖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现状,排查确定了治安不稳定人员和‘三教’人员的数量和基本信息。普查区域具有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农村片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等多种特点,高城镇辖区内有市场、学校、娱乐场所、各类型自建房以及出租屋、企事业单位宿舍、小商品市场,有沿街商贸楼房,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外来人口也比较多,人口流动性大等特点,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普查过程及基本情况
从7月10日至12月底,普查小组完成了宣传、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数据摸底、登记和复查、数据归口等普查工作,在普查登记初级阶段向广大的市民宣传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放了大量的房屋租赁合同样本,签订了出租屋,出租门面的治安管理责任书。
普查对象
普查登记对象包括两部分人:一是普查区域内的流动人口;二是刑满劳教人员家庭和思想动态。
(二)普查的组织实施和工作安排
本次普查由县公安局副政委XXX,高城镇派出所所领导组织领导工作。普查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1、普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制定试点普查方案、选调普查人员,设计印刷宣传资料、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做好普查对象的宣传发动工作等。
2、入户登记阶段。主要工作有:普查员入户登记,复查、登记照相。
3、登记结束后,对登记数据进行了快速汇总
流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表
4、资料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有:普查数据,审核与汇总,普查工作总结与撰写总结报告。
(三)存在的技术问题
普查小组坚持每天汇报进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难以掌握、容易漏登以及容易发生错填的项目。
.容易漏登的问题
居住人口:造成漏登的原因是对居住人口籍贯的判断不够准确;
人口流动性大:主要是对外出时间的判断和计算有出入,居住位置不定。
应该登记的人口:主要是对调查对象把握不准;
2.容易发生差错的项目
居住地登记信息;
离开居住地地的时间。
3.难以掌握的问题
离开居住地的时间;登记过程中实际居住情况与身份证登记不符。
三、试点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办法
(一)调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现在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隐私保护,配合程度在降低,调查员入户登记时,即使佩戴调查员证,说明来意,也经常出现不开门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配合程度更低,不说实话,进行普查登记困难较多。
(二)按时完成入户登记难度大。部分住户由于各种原因,早出晚归,普查员多次登门找不到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一般入户最佳时间是早、中、晚饭约三个小时,高质完成入户登记难度较大。
(三)居民群众对普查工作了解不够。尽管我们在普查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但因宣传时间短、不够深入,部分居民对派出所存在误解,有个别房主不配合、不支持、不理解、错报、瞒报,甚至拒报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摸底和入户调查数据存在误差。
(四)流入人口普查登记困难多。从登记情况看,流入人口的调查登记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调查结果反映了流入人口的基本状况,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流入人口普查登记配合程度低。实长说短,特别是那些从事美容、美发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娱乐业的流入人口更是如此。
二是居住人数很难登记准确。由于流入人口各自的工作性质不一,有的出租房上半夜住二、三人,到了下半夜可能就有五、六人甚至更多,或者相反,也可能白天有人住,晚上就没有人住。
三:外来人口寄住情况,房东寄主人员不愿意登记;
四:是离开户口所在地的时间难以掌握。现场登记中发现,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他们有时跨县、跨乡镇之间不断地来回流动,一次居住时间不一,多则个把月或几个月,少则三五天都有。这种流动人口,其申报的时间是否准确,很难核实,很容易造成人口漏登,尤其是住所、工作不固定的流动人口。
(六)流出人口户籍资料陈旧
.是派出所电脑只有以人为单位的简单户籍信息,信息更新滞后。
2、流动人口人说不清楚情况。大多数寄挂户的情况不明,其去向和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说不清楚,填报普查表时心中无底。
(七)普查区域的信息过时居住分散、调查出租屋规模较难掌握。由于不是集中居住,营业地和居住房不一致,人员分散。
2.由于自建房和新建房为及时变更门牌号,门牌号新旧混杂,门牌为按顺序编排。造成经常找不着住房户的位置。很多房东在外地居住,房东信息登记困难。
(八)其他方面的问题、因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利益驱动,沟通不足等因素影响,派出所和群众之间存在局部不和谐,居民对提供本户和其他住户信息不积极。
2、调查员过于自信造成统计的失误
3、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公安,计生部门配合力度不够
四、几点体会
在这次普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较多较好经验,主要归结为如下:
(一)强化普查行为,明确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前提保障。这次试点工作,得到了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县局余承华副政委多次到实地指导工作,在安排人手、后勤保障、沟通组织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组织建立还是人员选调,还是宣传发动,无论是前期摸底还是正式普查登记,高城镇派出所领导都高度重视。经常询问工作中的困难,了解普查民警的思想状况。
(二)强化普查员的选调,精心组织培训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基础保障。由于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普查员的独立行为。在培训方式,选调民警上要灵活多样,培训时间要有保障。
(三)强化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是做好普查工作的舆论保障。流动人口普查的性质决定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是难以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经常性地宣传流动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要加大流入人口的宣传工作力度,使广大市民的真正认识到流动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宣传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普查员做好现场登记工作。只有这样,普查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才会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四)强化良好有序的组织协调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工作保障。人口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整项工作流程复杂,环节多,并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错,都将不同程度影响普查质量。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口普查更是如此。因此,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好上下衔接,及时沟通,密切配合。
(五)硬件设施配置是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由于普查的时间长、工作量大,环节多,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的保障。由于高城镇派出所的硬件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普查工作中的硬件设备。普查员在缺少车辆,缺少电脑,缺少经费,缺少相机的情况下,工作的难度任务量较大。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普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入户登记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对普查的工作流程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下一步继续开展流动人口人口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流动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普查工作总结两篇
篇一
按照县公安局的的统一部署,理塘流动人口清查管理工作于7月10日至12月20日在世界高城进行。这次对xx县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为以后的流动人口普查的管理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探索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办法,培训了骨干,锻炼了民警队伍,对普查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普查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调查数据质量这个中心。为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高城派出所领导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成立了流动人口领导小组,选派了工作积极性高业务扎实的民警参加任务。普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流动人口普查方案,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xx县城基本情况
严格按照县公安局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治安形势状况等的条件的要求,我们对城区,哈戈村、泽马村、德西村的流动人口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反复论证四个辖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现状,排查确定了治安不稳定人员和‘三教’人员的数量和基本信息。普查区域具有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农村片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等多种特点,高城镇辖区内有市场、学校、娱乐场所、各类型自建房以及出租屋、企事业单位宿舍、小商品市场,有沿街商贸楼房,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外来人口也比较多,人口流动性大等特点,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普查过程及基本情况
从7月10日至12月底,普查小组完成了宣传、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数据摸底、登记和复查、数据归口等普查工作,在普查登记初级阶段向广大的市民宣传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放了大量的房屋租赁合同样本,签订了出租屋,出租门面的治安管理责任书。
(一)普查对象
普查登记对象包括两部分人:
一是普查区域内的流动人口;
二是刑满劳教人员家庭和思想动态。(二)普查的组织实施和工作安排
本次普查由县公安局副政委,高城镇派出所所领导组织领导工作。普查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1、普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制定试点普查方案、选调普查人员,设计印刷宣传资料、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做好普查对象的宣传发动工作等。
2、入户登记阶段。主要工作有:普查员入户登记,复查、登记照相。
3、登记结束后,对登记数据进行了快速汇总
流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表
4、资料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有:普查数据,审核与汇总,普查工作总结与撰写总结报告。
(三)存在的技术问题
普查小组坚持每天汇报进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难以掌握、容易漏登以及容易发生错填的项目。
1.容易漏登的问题
(1)居住人口:造成漏登的原因是对居住人口籍贯的判断不够准确;
(2)人口流动性大:主要是对外出时间的判断和计算有出入,居住位置不定。
(3)应该登记的人口:主要是对调查对象把握不准;
2.容易发生差错的项目
(1)居住地登记信息;
(2)离开居住地地的时间。
3.难以掌握的问题
(1)离开居住地的时间;
(2)登记过程中实际居住情况与身份证登记不符。
三、试点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办法
(一)调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
现在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隐私保护,配合程度在降低,调查员入户登记时,即使佩戴调查员证,说明来意,也经常出现不开门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配合程度更低,不说实话,进行普查登记困难较多。(二)按时完成入户登记难度大。
部分住户由于各种原因,早出晚归,普查员多次登门找不到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一般入户最佳时间是早、中、晚饭约三个小时,高质完成入户登记难度较大。(三)居民群众对普查工作了解不够。
尽管我们在普查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但因宣传时间短、不够深入,部分居民对派出所存在误解,有个别房主不配合、不支持、不理解、错报、瞒报,甚至拒报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摸底和入户调查数据存在误差。(四)流入人口普查登记困难多。
从登记情况看,流入人口的调查登记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调查结果反映了流入人口的基本状况,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流入人口普查登记配合程度低。
实长说短,特别是那些从事美容、美发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娱乐业的流入人口更是如此。二是居住人数很难登记准确。
由于流入人口各自的工作性质不一,有的出租房上半夜住二、三人,到了下半夜可能就有五、六人甚至更多,或者相反,也可能白天有人住,晚上就没有人住。三:外来人口寄住情况,房东寄主人员不愿意登记;
四:是离开户口所在地的时间难以掌握。现场登记中发现,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他们有时跨县、跨乡镇之间不断地来回流动,一次居住时间不一,多则个把月或几个月,少则三五天都有。这种流动人口,其申报的时间是否准确,很难核实,很容易造成人口漏登,尤其是住所、工作不固定的流动人口。
(六)流出人口户籍资料陈旧
1.是派出所电脑只有以人为单位的简单户籍信息,信息更新滞后。
2、流动人口人说不清楚情况。大多数寄挂户的情况不明,其去向和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说不清楚,填报普查表时心中无底。
(七)普查区域的信息过时居住分散
1、调查出租屋规模较难掌握。由于不是集中居住,营业地和居住房不一致,人员分散。
2.由于自建房和新建房为及时变更门牌号,门牌号新旧混杂,门牌为按顺序编排。造成经常找不着住房户的位置。很多房东在外地居住,房东信息登记困难。
(八)其他方面的问题
1、因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利益驱动,沟通不足等因素影响,派出所和群众之间存在局部不和谐,居民对提供本户和其他住户信息不积极。
2、调查员过于自信造成统计的失误
3、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公安,计生部门配合力度不够
四、几点体会
在这次普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较多较好经验,主要归结为如下:
(一)强化普查行为,明确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前提保障。
这次试点工作,得到了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县局余承华副政委多次到实地指导工作,在安排人手、后勤保障、沟通组织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组织建立还是人员选调,还是宣传发动,无论是前期摸底还是正式普查登记,高城镇派出所领导都高度重视。经常询问工作中的困难,了解普查民警的思想状况。(二)强化普查员的选调,精心组织培训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基础保障。
由于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普查员的独立行为。在培训方式,选调民警上要灵活多样,培训时间要有保障。(三)强化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是做好普查工作的舆论保障。
流动人口普查的性质决定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是难以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经常性地宣传流动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要加大流入人口的宣传工作力度,使广大市民的真正认识到流动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宣传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普查员做好现场登记工作。只有这样,普查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才会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四)强化良好有序的组织协调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工作保障。
人口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整项工作流程复杂,环节多,并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错,都将不同程度影响普查质量。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口普查更是如此。因此,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好上下衔接,及时沟通,密切配合。(五)硬件设施配置是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由于普查的时间长、工作量大,环节多,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的保障。由于高城镇派出所的硬件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普查工作中的硬件设备。普查员在缺少车辆,缺少电脑,缺少经费,缺少相机的情况下,工作的难度任务量较大。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普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入户登记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对普查的工作流程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下一步继续开展流动人口人口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二
社区根据办事处制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居工程示范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社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现将流动人口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关键是要让育龄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一是发挥人口学校作用,开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课,宣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宣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艾滋病防治等计划生育科普知识。
二、依靠公安力量加大执法力度
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震慑力,对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居住密集区进行联合整治,检查《婚育证明》,没有婚育证明的限一个月内回原籍办理。
三、完善,规范各种帐卡
为了确保流动人口的准确性,我们入户走访,重新核对户卡底册,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帐,现有流动人口流入人数325人,流出人数11人,同时建立了婚育龄妇女信息卡,生殖健康档案卡,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点,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健康检查,咨询。
四、采取多种措施,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热力为流动人口服务,实行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社区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免费为外来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免费提供保健,防疫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使她们感受到温暖。
总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还需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使流动人口工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