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

时间:2019-05-12 16:1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

第一篇: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

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

摘要:利用逐个分析法,分析、阐述了沼气池、太阳能、节柴改灶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结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村能源部分地取代了商品能源消费,商品能的需求较无沼气池农户减少大约30%左右,同时随着农村能源利用的提高,家庭生活用能中生物能比例不断增加,商品能比例不断减少;农户在选择家用能源时,将优先选择用沼气、太阳能、微水电,通过使用沼气、太阳能等生物能源,商品能的比例明显下降;随着农村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农户商品能的使用量将下降50%以上。

关键词:农村能源;沼气;太阳能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256-02

1概况

普洱市是一个林业大市,有森林覆盖率达62.9%,因此保证普洱市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安全消费与供给是普洱市农村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动也会对普洱市农村能源体系与农村能源安全带来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普洱市地区居民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对于普洱市能源战略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普洱市农村生活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生物能源,加之少量的煤炭、液化气、电力等商品能源。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源结构中,薪柴、秸秆等生物能源比例不断减少,煤炭、液化气、电力等商品能源的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商品化比例的增加,无疑加重了普洱市原本储备就不充足的能源供给的压力。因此在普洱市农村沼气、太阳能、微水电等的使用就具有便利、节能的优点,同时又具有生物能使用成本低廉的优点。农村地区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沼气、太阳能,就是这样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2普洱农村能源建设的成绩

2.1沼气曲流布料沼气池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普洱市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发酵原料,主要是家畜和家禽如猪、鸡、牛、羊等的粪便和秸秆、稻草,一些农产品加工的废水、废渣如加工淀粉、豆腐的废水、废渣,都是用于沼气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原料。沼气工程在普洱农村能源的作用是,将农村中的有机废物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变成了可燃气体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农民的燃料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的有机肥料问题,因此土地得到了有机肥的滋养,森林得到保护,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大气污染。普洱的沼气建设主要是小型“曲流布料”沼气池为主,有6m3、8m3和10m3三种,其中又以6m3的为主。截至2014年全市共完成沼气建设21万户。建设的模式主要是“三结合”“五配套”为单元进行实施。

2.2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把光能、太阳能转化成热能,通过水传递热量,从而得到热水的一种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温室效应,通过水的对流循环,冷水下降,热水上升,循环往返,使得水箱中的全部冷水被加热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构成由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循环管网、副水箱和支架等组成。到目前普洱市累计建太阳能热水器29万台;2006年以前是以平板热水器为主,2006年以后主要是以真空管热水器为主。

2.3节柴改灶

灶是普洱市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做饭用能的主要设施,一般用土基和砖块砌筑,由于落后的技术、老式的灶膛、灶门的大小、不正确的吊火高度及烟囱的大小高矮等原因使得热能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燃料浪费大。我们把节柴改灶工作作为农村节能的主要措施来抓,到目前已经节柴改灶达32万户,其热效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现在的40%左右。在节柴改灶工作中,目前的主要做法首先是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选择相对边远、生活贫困、经济落后、生活用能紧张的村、组,在当地举办节柴改灶现场培训班,培训班上,要求改灶的农户每户至少到场一人进行现场培训,学会节能灶芯的安装技术,并领取灶芯回家限期进行改灶。在产品的选择上,本县选择的是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寿命长,使用性强,热效率高的二次回风灶芯。在节柴改灶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样按照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坚持项目物资、设备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地点及补助标准的公示制度,组织验收等相关制度。节能效果显著,深受农户欢迎。

2.4农村沼气服务网点

本市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共建成网点408个,项目覆盖全市9县1区,受益农户达16.6415多万户。在网点建设中,本市的主要做法首先选择沼气建设相对集中,距离县城较远,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先建设服务网点。其次,补助形式分为两种,前期的项目建设按照网点建设“六个一”的建设标准配套相关设备和物资外,其余资金用于支付网点管护人员的管理费用,每月200元,规定每季度必须对自己管辖区域内的沼气用户进行一次巡查,并填报走访表和维修服务情况表,后期的项目,按照网点建设“六个一”的建设标准配套相关设备和工具外,其余资金全部配套为物资,便于材料的更换和维修。另外,项目建设坚持项目物资、设备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地点及补助标准的公示制度,行业准入制度和检查验收等相关制度。

3普洱农村能源结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不够,项目需求缺口大

建一口沼气需要投资7500元,省级和市级每口沼气平均补助资金2000元,农户需自筹5000元;太阳能每套需要2500~3000元,省级和市级每口沼气平均补助资金2000元每台太阳能平均补助资金1500元;改节柴灶每户需要500元,省级和市级每户补助200元。而普洱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差,自筹资金比较困难,因此有的农户想建沼气、太阳能等就因为资金问题而无力承担建设。另外一些情况是有的较富裕的村镇想建设的又没有项目的扶持,这样就制约着普洱农村能源的结构建设。

3.2技术培训不够,宣传不到位

农村能源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的技术,对沼气综合利用培训不到位、太阳能安装技术培训不够就会影响农村能源建设的速度,并且会存在一些安全因素。要同时提高技术员和农户的素质,要改变重建设轻维护的观念,将农村能源的效益发挥最大化。

3.3规划和布局分布不合理

由于普洱市地理条件复杂、经济条件差异大、农民的素质参差不一。因此在计划和布局的时候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将某一地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用好沼气、太阳能等,以农村能源为纽带,来带动农民发展致富。

3.4农村能源技术员流失严重

农村能源技术员是持有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沼气、太阳能特殊行业认证资质的人员。普洱市共有1500人,每建一口沼气池有建池费300元、安装太阳能有100元补助费,改灶有50元的补助费。这些费用远远低于当地的小工费用。因此我们的技术人员转行的情况比较严重,我们的技术力量得不到保证,这也是普洱农村能源受制约的重要因素之一。

4普洱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4.1沼气建设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要把好质量关,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按照国家标准的建池规章制度,做好沼气的档案管理。提高宣传综合利用的力度,建立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富民生态家园建设。加大“三沼”综合利用的普及知识及沼气的维护知识技能培训。加快普洱农村沼气的建设速度。

4.2因地制宜,加快整村推进

结合巩固退耕还林项目、新农村建设、省级市级项目建设和畜牧、文教、卫生等多部门的项目建设进行整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减少农户的资金投入,来增加农民建设使用农村能源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大农民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

4.3加强宣传、培训和服务

要搞好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家园和维护好生态环境,就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服务工作,沼气、太阳能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重要工程,不但要搞好宣传提升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定期对技术员和农户进行培训,建立培训宣传档案、做到沼气池有档案,太阳能有使用安装记录,建立联系卡,保证检查维修工作、零配件的充足供给。另外还要成立农村沼气合作社,能够提供专门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让农民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得到最大的实效。

4.4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

党委政府要长远规划,制定出有效措施,要纳入政府的年度计划,认真抓好农村能源项目示范、试点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整合各种有利资源,搞好服务网点建设,使群众有问题可以咨询,有需要可以解决,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培训、宣传,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农村能源建设可以节约能源、可以为人民谋利、可以改善环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4.5先点后面,逐步推广

沼气、太阳能、节柴灶、微水电等生物质能的发展,要结合新农村及扶贫工作基础上先点后面,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在确实可行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大推广,同时要在提升技术水平和后续服务体系上进行探索研究,切实做好这件关乎农民和生态的大事。

5结语

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多样,地理环境复杂,农民的素质参差不一,经济基础较落后,加快沼气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广大农户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是普洱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举措。在今后我们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农村能源的后续服务,促进普洱农村能源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农民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得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向军.云南省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与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2]李景明,薛梅.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2010(3).[3]曹潇丹.我国沼气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环境科学导刊,2010(S2).[4]张无敌,宋红川,何彩云.城市垃圾处理的能源利用前景广阔[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1):18.

第二篇:农村能源

2010至2020中国新 农村能源战略构想

【摘要】: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虽有发展却也力度不足,而且建设格局不平衡。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让当地农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最大可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但是首先更应着重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当然,这一切都要靠广泛动员全民的行动。

【关键词】: 农村能源、清洁能源项目、环境气候

一、农村能源内涵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村能源即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商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广义的农村能源则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和商品能源供应欠缺而不得不依靠当地可再生能源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

二、农村能源对环境气候的影响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一方面,农村能源的结构和利用方式不当、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可促进畜禽粪便、秸秆的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十分低效,不仅消耗了大量生物质能和原煤,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农村能源消耗增长将十分迅速,从而加剧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持续安全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农村能源以促进农民增收、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一直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国内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历史时期,中国农村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村能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必须结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我们应更强调未来新农村能源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结合经济等效益作出农村能源战略构想。

三、我国农村能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7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达到7.27亿吨标准煤,其中58.7%(4.27亿吨)来自国家商品能源供给,其余来自非商品能源开发。

2007年全国农村生活终端能源消费量3.4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性能源占23.2%,非商品能源占76.8%。秸秆和柴薪是主要的非商品能源,对非商品性能源贡献率分别为60%和35%。煤炭和店里则是主要的商品能源,对商品能源贡献率分别为62.6%和22.4%。新能源中太阳能对农村终端能源消耗贡献率为1.6%,沼气为2.1%。从不同地区来看,西部地区非商品能源总量、人均量和比重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秸秆柴薪对生活用能贡献率高于中东部地区,但是店里、成品油和液化油等优质能源的贡献率则远远大于中东部地区。该年农业生产用能约3.8亿吨标准煤,主要源于商品能源,包括煤炭、焦炭、电力和油品,其贡献率分别为62.4%、5.9%、5.4%和17.3%;非商品能源主要为薪柴,对生产终端用能贡献率仅为9.1%。

由于农村和农业能源保障的有限性严重低于城市和工业,中国农村长期缺乏基本商品能源服务,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取的生物质能满足日常生活用能需求。经过3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品能源需求,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商品能源消费不断上升。

2011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烧柴薪(含秸秆)为主的占47%,烧煤为主的占24.5%,用电为主的占19%,用天然气及沼气为主的占6%,其他占3.5%。我国农村居民在能源消耗上依然烧柴薪和煤为主。

在柴薪利用上,我国农村居民目前主要是靠直接燃烧的低效率方式获得生活和生产用能,这种低效的利用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日益变暖的全球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由此也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和荒漠化现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十一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原油、天然气及煤炭。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假使按目前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四十年、五十年和二百四十年了。对于我国,改善农村能源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广大农村是可再生资源的宝库,清洁能源的各种形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都有很丰富的蕴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方针,通过先后实施了“光明工程”、“农网改造”、“水电农村电气化”和“送电下乡”,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改造农村电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解决了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

我国沼气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70世纪80年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满足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十五”期间,农村沼气进入健康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累计推广农村沼气近2650万户,年产沼气达102亿立方米;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约2.66万处,总池容28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达3.56亿立方米。在大中型沼气工程模式中,利用沼气技术将畜禽排泄物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获得沼气的同时,还能生产高效有机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空气和水资源,改善农村周边环境。目前围绕农村沼气池,某些地区已近形成了‘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等多种循环经济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转化率和物质循环率。

但是沼气发展也有不少问题。大规模养殖搞沼气,面临着输送和使用上的问题。并且农村劳动力流失,而沼气池需要劳力清理更新原料,这项脏活累活很难找到人做。此外还有沼渣沼液的处理、安全问题。大多地区后续管理维护跟不上,重建轻管问题较突出,沼气池自然损坏,病池,停用池逐年增加。

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上可开发总量为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长约5000公里的“三北”,即华北、东北、西北的风带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1996年全国年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倍多。我国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2006至2008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67、605、1217万千瓦,2009年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三。目前某些地区建立起风力提水灌溉工程,风力提水机随着自然风速的大小带动提水机提水,然后通过地下街前工程将谁引到高处的蓄水池达到灌溉的目的。它只消耗风力,不需要任何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理论储量高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可开发利用的潜力也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利用率越来越高,太阳灶、太阳温棚、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越来越具有实用性。2009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诸多补贴扶持政策。太阳能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需要政府大量补贴才可能普及到民生用途。目前太阳能成本较高,再有其他选择情况下,未必会考虑到太阳能的推广。

我国大部分农村山多、水多,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大型水电可以由国家来建设。但是一些小水电资源和一些地域较偏的区域小水电,受到投资回报率和电网的限制,尚无法开发利用。截至2005年底,全国建成小水电站4.7万座,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的1/3,占世界小水电的一半。全国1/2的国土、1/3的县市、1/4的人口主要依靠小水电供电,累积解决了三亿人口的用电问题。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光明。小水电在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的同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方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小水电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少用4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亿吨,每年减少森林砍伐13万公顷。

生物质能是我国目前农村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与利用是农村用能的重点。据测算,我国资源相当于50亿吨标准煤左右,是目前国内总耗能的2.5倍左右。秸秆、人畜粪便、谷壳等都属于生物质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6亿吨,除去用于饲料、肥料和其他工业原料外,至少有一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以及总量十分丰富的特点。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等问题的出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产业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日益显著。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鼓励下,对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资源及环保又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积极意义,各地方的认识几乎一致。但是目前生物质能发电面临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在燃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素下,几乎所有的生物发电项目都陷于亏损的尴尬境地。农村生物能源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对开发生物能源战略意识认识不清,发展生物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广泛的熟悉。有的地区没有编制生物能源的长远计划。其次,政府激励政策不够,财政投入不够。最后,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力弱。

作为一个拥有近8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能源系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量秸秆作物不能还田,有些地区垦荒铲草的现象更是普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生态进一步恶化。对于国家给予补助、补贴的农村能源项目,一些农民持观望态度,消极对待,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影响了农村能源的综合建设步伐。其次,农村能源管理薄弱。部分地区农村能源设施推广的少,利用的少,建造的少,保存的少,设施管理和核技术管理环节薄弱。第三,农村能源消费单一,利用效率低下。有些地区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生物质能利用消费比例占很大,新型清洁能源利用占比率很小,能源结构单一,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旧式炉、灶、窑等对原料燃烧不充分,散热严重,能源利用率低下既浪费能源、破坏农业生态,又造成大量环境污染。最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不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物质气话、液化、固化利用,速生、丰产薪炭林的营造及其合理采薪、永续利用,太阳能热水、采暖、干燥、种植、养殖,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源等技术和产品的利用、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环境诸方面的原因,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四、战略构想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虽有发展却也力度不足,而且建设格局不平衡。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让当地农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最大可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但是首先更应着重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当然,这一切都要靠广泛动员全民的行动。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现状以及它们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在着重考虑环境气候因素的前提下,展望未来若干年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可以作出下面的一些构想:

(一)、增加宣传力度

能源建设的主力军在广大农民,能源建设最终的成效有多大也取决于农民,必须要动员他们积极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而不懈努力;必须提高他们对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高度地理解和认同;必须让广大农民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态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综合解决中国农村的能源问题和加强环境及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与最佳应用,并且做到高效率,我们不可能做到获得当地能源最大可能的利用。国家应培养扩大相关技术人才并鼓励下乡支持当地清洁能源建设。

(三)、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建设项目

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并且加大对贫困乡镇新能源建设扶持资金倾斜力度。首先,我们必须走农村能源的绿色之路,用绿色的方法解决问题,绝对要考虑环境因素。在此前提下,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必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并且,在上述中的沼气工程,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的项目应着重发展。特别是小水电和沼气工程。

(四)、“化面为点”建设新能源项目

关于新能源项目建设,应该“化面为点”,以乡镇为基点,针对不同点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建立起新能源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治“点”的时候,必须结合考虑环境,在不破坏或者有利于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此外,针对“点”有必要在当地建立完整的新能源建设体系,该体系包括新能源项目的建设、运转、维护、安全管理等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各点攻破,一个面上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最终会取得良好效果。

五、结语

农村能源建设关系重大。农村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举足轻重,因为我们要解决数亿农民的生活生产用能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国家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需要广大农民,需要政府,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沿着绿色之路,建立清洁高效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论农村生物能源的利用》 朱忠贵

新疆农垦经济

2009(12)

2、《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志莲 山西省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 田利东、郑文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

4、《农村能源的绿色解决方案》 吉喆、杨新洪

财经界(学术)2010(15)

5、《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问题与对策》 吕士海、潘玉落、聂亮

现代农业 2009(6)

6、《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陈红娥、宋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11)

7、《新能源新农村》

曲哲

中国农村科技 2009(8)

8、《新农村能源站模式与循环农业发展》 中国沼气学会秘书处 中国沼气 2010,28(5)

9、《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节能减排》

尹俊华、李强、王敏、白祖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21)

10、《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情况调查》 李文博 甘肃金融 2010(10)

11、《小沼气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大发展》 中共甘谷县委 甘谷县人民政府

12、《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 朱四海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3、《农村新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梁睿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0(22)

14、《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

主编

冯之浚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15、《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政策报告——能源环境与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版

第三篇:普洱市三五工作法

普洱市“三五”工作法

普洱市实践探索出了一套“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化机制解矛盾五项机制”、“处置事件五个到位”行之有效的 “三五”工作法。市委要求,把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为推行“三五”工作法、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是着眼于服务群众,深化推进为民服务五项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落实民情责任区、人民勤务员、民情联席会、民情巡视员和民情考测评等为民服务五项制度,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困、消除民生之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着眼于源头预防,深入推行化解矛盾五个机制。严格推行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重大事项维稳评估、政法部门督导化解、市级领导全员接访和乡(镇)综治维稳协调等五个机制。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维稳一线争当治保员、调解员、信访员和信息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三是着眼于群众满意,始终做到处置事件“五个到位”。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到位、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思想工作细致到位、法律手段跟进到位、后续工作完善到位 “五到位”的原则,以务实的作风、严格的责任、科学的方法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努力在全市形成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普洱市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人类经济生产分工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区域间市场依存度和空间紧密性不断提高,经济联系的加强,县域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联结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枢纽。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极核的广大县城,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随着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深,县域经济下的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在新形势下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大工业的许多配套性产品的生产逐渐向县乡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农村市场的作用日益扩大,大大加强了县域基础产业和工业的发展,进而加强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县域经济在新的政策下面既面临新的机遇有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地利用县域经济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成为新时期县域发展的新要求。

一、县域经济的特色日益凸显

(一)县域经济的相关概述

近年来,邹平县抓住被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按照“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努力实现了县主导产业的高端化,传统产业的品牌化,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总量,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三农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建成成为黄三角开发的开放先行区,改革实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标杆。

在邹平县的例子中,他们抓住机遇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了城镇化,那么什么是县域经济呢?

县域经济是行政区与经济区重合的区域经济,作为以县为建制的县城经济,其行政管辖的边界是划定的;作为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与周边城乡联系密切的区域经济,其经济活动的边界是动态的、模糊的。县域经济做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由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两大类型构成,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县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等。

(二)普洱市基本概述

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是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普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9县1区,103个乡镇,36个居民委员会、994个村委会,2006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57.3万人,除汉族外还世居着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2.84万人,占总人口的59.4%。普洱具有丰富的极富开发价值的森林、水能、矿藏、热区等自然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00多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多亿立方米,是云南重要的商品林基地、林产工业基地,是云南省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4.9%享有“绿海明珠”之美誉。普洱市以开发优势资源为主的茶、林、矿、电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烟草、生物资源开发、畜牧水产、旅游文化、流通服务五大骨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4.43亿元,比上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达4843元,比上年增长11.8%;农业总产值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总产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农民人均纯收入17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比上年增长10.2%。

虽然普洱市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但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超50%,云南省的城镇化率为35.20%,普洱市却低于30%,这就说明普洱市的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建设对于

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富民兴县的关键,也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水平的体现。因此普洱市只有借助政策的机遇,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才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活市、绿色经济强市、民族文化兴市战略,全力打造“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以及“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品牌,努力实现普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制约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低于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普洱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调研结果显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耕地分布零散,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实施较为困难,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管理也较为粗放。近年来,政府虽然不断加大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投入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毕竟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山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下降,成为制约着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

(二)土地、水、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普洱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河流流域周围建起了一些工厂,由于资金缺乏,工厂生产的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中,造成河流流域污染较为严重。各个乡镇为大力促进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森林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量种植桉树,导致土地资源逐渐贫瘠化。今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降雨量减少,地表水不足,人们又超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大多数乡镇用水紧张。这些情况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放缓,农业非农产业收入下降,农业城市化发展滞后,小城

镇发展很不平衡

近几年乡镇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以林业、加工业为主,企业结构雷同,无规模效应;大多数乡镇企业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规模较小,产品滞销,严重亏损。此外,小城镇虽然发展的数量较多,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各种不同级别的城镇人口的分布不协调,市区内部城镇人口分布不平衡等。小城镇发展水平低影响了对整个县域经济的辐射能力。目前,我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跨入中的收入国家行列,此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要由追求农产品产量最大化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到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上来。

(四)城镇基础设施功能与县域经济发杂很难水平不协调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超50%,云南省的城镇化率为35.20%,普洱市接近25%,每年逐渐增高的城镇化率使得市区内的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底103个乡镇,36个居民委员会、994个村委会,但是城镇的经济实力不强,尤其是县、乡工业化发展比较滞后,严重制约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的现象存在,具体表现为城镇设施指标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内在的功能发展的步伐缓慢,在文化、医疗、通讯、投资方面表现出了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偏低的现象。这是由于城镇发展缺乏有效的工业化水平做支撑,而城镇没有形成自身特色自身缺乏吸引力。过高过好的估计了城镇自我进化能力,有关的管理部门对城镇发展潜力和处理能力没有准确的认识,没有将城镇真正作为企业的生存载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完全失衡。

(五)产业结构转换缺乏关联激活机制,制约城镇发杂很难的工业基础

2011年云南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6.1:45.6:38.3,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一是一次产业比重较高,非农产业特别是二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雷同的情况较多,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第五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以株林镇东申小学为个案

摘要: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中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队伍结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宏观上而言,教师队伍结构在地区间有所差异;从微观上的学校组织内部来看,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本文试图以农村地区的一个学校作为个案,分析其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现状,深思不合理状况出现的可能原因,并尽可能地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农村学校 教师队伍结构

一、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

从普遍的观点看来,教师队伍的结构可分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普通话水平结构等等。

二、蕲春县株林镇东申小学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问题

东申小学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是一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齐全的完全小学。学校目前有33名教师,543多名学生。得益于“希望工程”,东申小学的硬件设施目前相对较好。而从软件条件方面来看,尤其是教师资源方面,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该小学目前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合理现状。

(一)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1、教师年龄偏大。东申小学目前有教师33名,年龄在40岁—49岁的教师居多11人,50岁及以上年龄的有5人。

2、年轻教师与年龄偏大的教师脱节严重。东申在2012年招聘了12多名年轻教师,是最近几年的最高名额,而在前十年间基本没有流进过年轻教师。这就造成了年轻教师较轻、与年龄偏大教师们之间的中间年龄教师数量较少,造成脱节现象。

(二)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东申小学的教师数量以达到饱和,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相对缺乏,陷入学科不平衡状态。目前,东申小学仅有一位音乐教师,担任着全校的音乐教学任务。学校根据这一实际,采取了对低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实行按照课程安排正常进行音乐教学,对高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则实行组织兴趣班的办法教授音乐课程。至于体育教师,则主要由本班班主任或教师担任,开起体育课。

(三)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又可分为师资初学历状况及师资终学历状况。东申小学中年龄偏大教师的初学历主要为民办教师,终学历主要是转正后和在职培训后的大专水平。1978年前以及1986年前的一批民办教师都已转正,因此,民办教师已不存在于该校。老教师的初学历主要是大专水平,而终学历也很少为本科。就东申小学在2012年招聘的1名英语教师中,有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两种类型,但这里的本科学历基本为专升本的类型。

(四)教师培训结构的不合理。东申小学的教师培训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流于形式,时间结构上,利用假期培训,实践与理论脱节;对象结构上,培训主要针对骨干教师,所谓的非骨干教师机会难得;方法结构上,地区教师代表统一培训,不能正确把握各个教师的教学专长与水平,造成水平较低者听不懂,进而发展到不愿听、失去进修兴趣,培训单位发放课本,基本由受培训教师自己阅读、学习,并最终采取统一考试的办法进行考核,培训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并造成了时间和资金上的浪费。

(五)教师的工作关系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较为单一化。教师的工作关系结构,笔者认为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与学校间的工作关系、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群体关系。而目前,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教师在学校内部的工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教师及其他群体间的沟通面较窄,最终,必将如《学记》而言,教师个体会走向孤陋寡闻。同时,在仅有的工作关系上,更多的停留于表面,难以达到深层次的交流。如,与学生的交流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难以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甚至还会造成一些后进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错失受教育关键期,学生个体日后发展深受影响。至于与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的沟通更是力度不够,一位受访老师就他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谈到,家访仅限于电话沟通,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连电话都未留下。

三、影响东申小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可能原因

影响这诸多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就此次调研活动而言,笔者发现影响该小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因素。

1、最主要的原因应在于年轻教师、学科(指紧缺学科)专业教师、较高学历或者与城市地区小学同等学历教师难以流进农村学校。一旦这些方面的教师无法进入农村学校,那么就会直接地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平衡。

2、学校对在职教师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够合理。在职教师资源是学校自主发展的主力军,如果将教师置于不合理位置以及缺少对在职教师的人文关怀等,都会造成在校某专业学科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流失,以间接地造成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教师自身因素也是造成这些不合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就高校培养的教师而言,可分为两部分:⑴对于生源地在农村的同学来说,能够考入高校很可能就是他们跳出农门的重要途径,让他们返回生源地工作,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抱怨,如若政策上再不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因素,可能会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⑵就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除了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意愿这种情况以外,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就算他们有这种忠于奉献农村学校的愿望,由于对农村学校的不深入了解也会造成他们在进行农村学校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城乡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再加上,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乐、体育、美术专业学科教师在高校中的培养成本较一般学科教师高出很多,而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又不如城市学校,这种资金上的剪刀差也使得一些学生很难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奉献。

(二)影响教师培训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学校制定的培训制度深刻影响。无论时间、对象、方法都受到学校培训制度的牵制。学校培训制度又是为学校组织的共同目标服务的,并深受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时间上的不合理可能不是这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这还不能够称得上为问题。但事实也存在着由于培训时间的不合理,造成了受培训教师在教学上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影响教师工作关系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学校组织目标的影响,学校内部,更多的是学校之间片面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学校办学能力,造成教师学科工作压力较大,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偏移到学生考试成绩上,与学生的交流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学校因为组织目标的原因,也就很难提供较多的教师与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之间力度不够的现象,也受到了社会方面的影响。许镇镇中心小学的一位六年级班主任谈到,所带班上有54名学生,10名为留守儿童,处于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有5名。因此,在进行与这些学生家长的家访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阻碍。有的学生家长是根本都联系不到的,学生的信息只能从学生自身或其家庭邻居那里得到。

四、应对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的策略

(一)高校对专业学科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是应对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培养一批有意愿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服务的专业教师,努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适应农村学校教育的能力。只有有了一批愿意为农村学校教育奉献的专业教师才有谈及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的可能性;也只有这样一批教师才能流入农村学校中去;这样的一批教师流入农村学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这可以说是缓解教师队伍年龄、学科、学历结构矛盾的必要条件。

(二)政府实行优惠政策改善农村学校是吸引教师流入重要保证。

1、给予农村学校教师以优厚待遇,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有被谈及的必要性。

2、对教师的关心与重视,尤其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地位,应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可以这样说,教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教师。

3、从教师入手,在农村地区选择教育较为薄弱的学校作为特别关注点,提供充裕的物力资本,使得教师这些人力资本有在农村学校存在的基础,达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校办学效率,也能够避免对农村学校教育普遍撒网带来的低效益。取得较好效益后以此推广改善农村学校教育,也为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善搭建了平台。

(三)农村学校自身适时改进与有效管理是保证教师队伍结构稳定的主要措施。主要就在校教师而言,对教师的管理不应当过于死板,限制了教师教学与工作的自由。

1、教师评价体系缺少多元因素,以学生学的课本知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失偏颇。如果一个教师培养了十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了名校,却牺牲了更多一般才智学生并最终危害社会的人,有谁能说这样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高级教师?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可能会更加发现现有教师的优势,并对其引导深刻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暴露教师的教学不足,减弱教师教学信心与兴趣。

2、给予教师更多交流的、发言的自由,可能会更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引入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叫作“头脑风暴”,即有七八个人组成,以某个主题为言论对象,进行陈述自己观点但不评论他人观点的交流方式,在所有观点像风暴一样蜂拥而至时,组员进行自由选择某种观点。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每周进行一次交流,不仅能够使教师工作关系在范围与程度上有了结构上的变化,可能最主要的是激发了教师的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使得教师培训有了更确切的目的。

五、调研后的反思

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较为表面与一般,但也不能因此断然否决了调研的意义。相信本文提到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也是一般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但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农村学校教育也应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是改善之的前提。

问题思考中,发现有一个观点必须摆正,即教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教师。这种改革不仅应是教师自身的改革,还应有学校与政府帮助。根据不同学校的师资水平,城市学校教育的改进可能更多地是教师团体的努力;但目前的农村学校教育改进方面,学校与政府的帮助应占到较高的比例。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重视,正如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样,教育改进只有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更细微地、有效地进行。

下载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毛畈小学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分析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中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队伍结构问题也日益彰显。......

    改进农村能源结构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改进农村能源结构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

    中共普洱市文件(5篇)

    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年12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实施意见》(云发[2009]18号......

    普洱市“三五”群众工作法

    普洱市“三五”群众工作法 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化解矛盾五项机制和处置事件五个到位的“三五”群众工作法,是普洱市近年来在探索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实践中......

    普洱市思茅河道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普洱市思茅河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思茅河道(包括支河道)管理,保障城区防洪安全,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普洱市白酒市场调研报告

    普洱市白酒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竞争资讯产品k/a价零售价酒店价备注国庆32度小曲清香型400ml外盒商标大红色金色外边包装售价30元老包装国庆32°小曲清香型400mL售价10元新包......

    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一五"建设的最后一年,是完成和实现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一年 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局党组的统......

    2005年度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2005年在省厅、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能源工作有较大起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沼气建设态势良好 今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调查研究抓落实。首先到乡镇调查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