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6:4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省委、省政府研究,报国务院批准,今年在我省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人民的极大关怀和支持,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重要行动,它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和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

1、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到农村水利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次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三取消”即:一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二是取消屠宰税,从今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屠宰税,已经征收的,今年内一律退还给农户,或者抵顶今年农户应缴纳的农业税;三是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即:一是调整农业税政策;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一改革”就是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

我省决定用3年时间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2002年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的“两工”不得超过15个,2003年不得超过10个,2004年不得超过10个,2005年起全部取消。取消“两工”后,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今后,凡属于沿长江、鄱阳湖地区的大中型水利基本设施的修建和维护,所需资金应全部在国家和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予以重点保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地方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资金解决。由中央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的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等基本建设投资,应按照“谁建设、谁拿钱”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不留资金缺口,一律不得要求农民出资出劳进行配套。各地遇到防洪、抗旱、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但要明确规定动用期限和数量。除此之外,任何地方和部门均不得无偿动用农村劳动力,确需动用农村劳动力的应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2005年“两工”取消后,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村内用工实行上限控制,每个劳动力每年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日。村内“一事一议”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用工不得强行以资代劳。

2、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

“两工”逐步取消,实行“一事一议”,无疑将带来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变化。其一,投入机制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全省农村水利的投工投劳主体,地方财政只给予适当补助。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改革村提留使用办法,占农村水利工程总量70%-80%的跨村、跨乡工程失去了原有投工投劳渠道,新的资金投入渠道尚未明确。由于投工投劳数量的减少,对强化水利兴修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其二,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受益范围大多跨村、跨乡,实行“一事一议”后,给那些跨乡村的流域性工程实行统一会战带来难度。同时,对受益范围虽属一村一组,但仅靠本村组的能力难以做到当年实施、当年受益,只有采取“推磨转圈,轮流受益”的协作方式才能完成的工程,也将带来不少难度。其三,由于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习惯于依靠政府号召,行政干预,奖罚推动,部门协调,实行“一事一议”后,如不及时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难以开展。但是,从全局来讲,从长远来看,农村税费改革将会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生质的飞跃。首先,农村税费改革增强了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党和政府的号召将会更加有力,从而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和开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二,有利于县、乡两级政府集中财力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三,有利于提高农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等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有能力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包括农田水利在内的生产建设上来。第四,有利于改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税费改革后,农民群众将更加注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效,一切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必将受到坚决抵制,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已经不能奏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转变,从外延的扩张转变到内涵的挖潜上来。因此,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不是取消“两工”,而是不再对“两工”实行统一规定,提倡采取“一事一议”办水利;不是不要搞农田水利建设,而是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只要我们及时调整思路,积极探求农建工作的新路子,农村税费改革不是对农建发展不利,而是对农建长远发展有利。

3、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形势,借鉴学习兄弟省农建工作经验,切实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深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调查研究,及早提出应对措施。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我省是农业大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省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已出台,我们要及时学习研究税费改革后的农村水利工作。在借鉴学习安徽等兄弟省市农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以及各设区市水电局要派出调研小组分赴各地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党政领导干部、水利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座谈,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田水利工作的想法以及他们对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工作的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农建工作思路,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

(2)、强化领导,进一步健全农建指挥机构。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建议省及各设区市、县成立高规格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各设区市、县应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农建指挥部指挥长,并明确分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使全省上下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作抓,几大班子一齐抓的组织领导新格局。(3)、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的功能,同时转变领导方式。取消“两工”,实行“一事一议”,决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削弱政府“统”的功能,而是改变过去的指令性干预方式为指导性引导方式。政府事先把群众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需要政府和基层组织出面协调的事情想周到、想周全,包括农民需要的技术指导、科技动态、市场信息等等。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起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服务、组织协调和编造调度的职责,使农民的愿望变为现实。

(4)、把握政策界限,按照工程性质和受益范围正确运用“一事一议”规定,实行民主决策。“两工”取消以后,村内兴办水利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用工时,遵循“村民自治”和“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进行,兴办任何工程原则上都控制好上限,不能超过农民实际承受能力。

第一,对于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的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决定。实施中注重提高“一事一议”的实际效果,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防止议而不决,错失良机。同时,防止趁农田水利建设之机搭车收费,防止少数人说了算而再次导致农民负担失控。工程建设所需经费由村民委员会在每年第一季度提出预算,经书面征求农户意见后,组织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对于跨村、跨乡甚至跨县的流域性工程,县乡政府必须强化“统”的功能,可以先通过县、乡人代会决定工程建设与否,然后在水利部门搞好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将效益指标、土方任务分解到受益的各乡、村,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县、乡政府协调好上下游和左右岸关系,统一分乡、分村组织劳力,统一开工、竣工时间,实行突击会战。

第三,对于像兴修水库塘坝、开挖整修沟渠、小流域治理、成片农田小区建设等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但受益村组自身又难以当年完成的工程,继续采用“推磨转圈、轮流受益”的办法,由乡、村出面组织和协调,或者由村与村自愿结合,开展相互协作。开工前走群众路线,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在征得大多数人同意的基础上,排定实施先后顺序,并做到工完帐清,大体平衡,严禁无偿平调劳力和用工。

第四,建立灾害风险机制,做到以丰补歉。为了避免出现突发性水旱灾害发生后,难以完成当年水毁修复任务的被动局面,可以集中一部分“两工”和集资作为贮备,建立帐册,以应急需,3—5年找平。

(5)、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建投入。农田水利事业要迅猛发展,关键是投入,要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筹资渠道,进一步深化“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观念。“两工”取消后,必须构建新的投入机制来支持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农建投入政策、奖励政策。建议将省切块的小农水费上收,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国家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扶贫、粮棉基地建设等,都应重点向农田水利建设倾斜。三是建立分级负责的农建投资责任制,各级政府都要加大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四是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兴办农田水利工程,要认真总结、借鉴和推广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利用外资、股份合作、企事业单位投入、大户投入、返租倒包、精品工程和以奖代补等好做法、好经验,为农建增添新活力。

(6)、进一步深化农建机制改革。加快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进一步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促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健康道路。大中型灌区试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方式,让农民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和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促进大中型灌区的良性运行。对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工程积极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各级政府从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地支持。

(7)、务求实效,做好技术服务,确保标准和质量。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情况下农建工作,搞好服务,提高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因此,要进一步搞好农村水利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乡镇水利站和农村水利基层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农村水利队伍的业务培训,完善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跨世纪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技术服务。一是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建立现代化的农村水利科技园区,提高科技在农村水利中的贡献率。二是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加快农村水利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三是加紧研究、制订和完善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农村水利技术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体系。

(8)、因地制宜,建立农建竞争激励机制。自1995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比规模、比实干、比投入、比成效为主要内容的“鄱湖杯”竞赛评比活动,每年由省政府予以表彰10个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区)并颁发奖杯和证书。建议完善评比办法并加大奖励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省级农水经费,开展“以奖代补”对先进县、先进个人均予以表彰和奖励。各设区市也应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类似的评比竞赛活动,以推动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深入持久,健康有序地发展。(9)、发挥舆论优势,进一步增强水患意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把农建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发挥舆论优势,建议邀请江西日报社、江西电视台、江西有线台记者深入各县区开展“水利兴修千里行”和“市县区长谈水利”等专题活动,推动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水利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并通过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的认识,从而,引导乡村自主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在新世纪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依长江,北托汉水,现辖个11街(场)、乡镇,地域面积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其中第一产业人口占76.07%的农业大区。税费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蔡甸区税费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蔡甸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问题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减人减支”也就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减庙”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挑战。撤消职能退化的机构,合并职能交叉的机构,缩小设置偏大的机构,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导致原来团组织的撤销或者合并。团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来所网络联系的团员青年要么游离于组织之外,要么处于团的工作边缘,致使团的活动覆盖面缩小,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难。另外一些街乡镇行政管理区域扩大之后,由于编制的限制,镇级团委职数基本保持不变,加上历史延革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在一个乡镇存在多个中心区域,这就使得团的工作调度难度增大,具体说就是“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组织难、信息交流慢”。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三难一慢”但是仍然给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

2、“减人”给“团干部配备”带来挑战。《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减人目标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0%”。结合税费改革,蔡甸区将18个街、乡镇合并为12个,对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水产站等11个区直部门直属收费事业性单位,采取在区上改革分流后,再下放到街乡镇管理。同时,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共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机构261个,减少财政供养人员757人,减少财政支出929万元。通过减事、减人、减支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上的压力。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精简机构和人员并未实现“减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职的乡、村干部变成了看起来身负多责其实难以负责,养成了工作拖拉、疲于应付的不良作风。如此一来,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另外,由于机构改革之前区级人事调动冻结,进入渠道关闭,也给现阶段的团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减支”给“团的经费筹措”带来挑战。税费改革将原有的20多种税费减少到了现有的4种税费,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费。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业,且需多数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加上沉重的化债任务,乡村两级财力现已十分困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拨付的基层团组织,经费筹措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税费改革之所以会对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带来以上这些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团干部配备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相对以前有所降低;三是农村部分基层团干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过于行政化,对团的工作思考不够,创新不够;四是农村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够。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当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实施时,基层团的工作整体上缺乏灵活性、缺少主动性,一下子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无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便暂时陷入了困境。

二、蔡甸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机遇针对上述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新机遇。一是中心城镇的迅猛发展为实施区域建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蔡甸依据武汉经济发展圈层布局构想,抓住武汉市区向长江、汉江及京珠、沪蓉国道沿线方向拓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从1998年开始,组织指导完成了全区11个街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蔡甸新城、奓山、常福、军山4个重点城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镇规划及中心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全区14个小城镇、3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不断深化,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蔡甸新城、奓山等中心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数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程度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一转变,为在中心城镇开展以社区建团、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分散流动青年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建团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建团奠定了人员基础,并为区域型团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二是经济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为团的工作资源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狠抓园区建设,打造优良载体,着力培植“六大功能区”{蔡甸沌口小区、常福发展区、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军山商贸园和姚家山民营经济发展区},是我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先后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区团工委和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工委,其它功能区的建团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将团的活动与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服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团的工作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为园区团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工作资源,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良性

循环。三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团干部高度专职化成为可能。乡镇团干部将从过去的以包村、包片为主,税改后转为以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为主,真正实现“专职专用”。这种转变,一方面使乡镇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也使团的工作在乡镇目标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党委和上级团委加强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蔡甸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新对策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中的一项重点。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团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团组织有责任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高度,拿出创新的勇气来考虑农村团的工作,寻找新的对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以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基层团组织是全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留存下来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团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基层团建方式必须主动适应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不同特点,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建制的调整变化和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团的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无、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动态设置团的组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主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建团模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往往也就是农村青年聚集点。所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农业产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办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补团建空白点,又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并能有效促进所在经济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益的增长。

3、以吸纳青年能人进班子为重点,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严格按“四个必须”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外,还应把农村青年中的各类能人选进团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级团组织为首批试点,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青年企业家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团支部书记,提高村团支部书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此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充实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又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农村团员青年。

4、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基层团组的工作方式要让青年接受,活动方式要受青年欢迎,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为新型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走业余、务实、多样的活动发展道路,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增收,为稳定农村青年,稳定农村社会作出实际贡献。

5、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团章》要求,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团建工作可结合各镇(街道)党委开展的整顿后进村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特别是对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团员,要严格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搞好集中移交、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尝试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第三篇: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依长江,北托汉水,现辖个11街(场)、乡镇,地域面积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其中第一产业人口占76.07%的农业大区。税费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蔡甸区税费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蔡甸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问题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减人减支”也就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减庙”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挑战。撤消职能退化的机构,合并职能交叉的机构,缩小设置偏大的机构,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导致原来团组织的撤销或者合并。团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来所网络联系的团员青年要么游离于组织之外,要么处于团的工作边缘,致使团的活动覆盖面缩小,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难。另外一些街乡镇行政管理区域扩大之后,由于编制的限制,镇级团委职数基本保持不变,加上历史延革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在一个乡镇存在多个中心区域,这就使得团的工作调度难度增大,具体说就是“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组织难、信息交流慢”。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三难一慢”但是仍然给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

2、“减人”给“团干部配备”带来挑战。《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减人目标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0%”。结合税费改革,蔡甸区将18个街、乡镇合并为12个,对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水产站等11个区直部门直属收费事业性单位,采取在区上改革分流后,再下放到街乡镇管理。同时,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共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机构261个,减少财政供养人员757人,减少财政支出929万元。通过减事、减人、减支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上的压力。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精简机构和人员并未实现“减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职的乡、村干部变成了看起来身负多责其实难以负责,养成了工作拖拉、疲于应付的不良作风。如此一来,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另外,由于机构改革之前区级人事调动冻结,进入渠道关闭,也给现阶段的团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减支”给“团的经费筹措”带来挑战。税费改革将原有的20多种税费减少到了现有的4种税费,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费。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业,且需多数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加上沉重的化债任务,乡村两级财力现已十分困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拨付的基层团组织,经费筹措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税费改革之所以会对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带来以上这些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团干部配备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相对以前有所降低;三是农村部分基层团干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过于行政化,对团的工作思考不够,创新不够;四是农村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够。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当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实施时,基层团的工作整体上缺乏灵活性、缺少主动性,一下子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无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便暂时陷入了困境。

二、蔡甸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机遇针对上述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新机遇。一是中心城镇的迅猛发展为实施区域建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蔡甸依据武汉经济发展圈层布局构想,抓住武汉市区向长江、汉江及京珠、沪蓉国道沿线方向拓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从1998年开始,组织指导完成了全区11个街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蔡甸新城、奓山、常福、军山4个重点城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镇规划及中心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全区14个小城镇、3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不断深化,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蔡甸新城、奓山等中心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数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程度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一转变,为在中心城镇开展以社区建团、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分散流动青年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建团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建团奠定了人员基础,并为区域型团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二是经济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为团的工作资源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狠抓园区建设,打造优良载体,着力培植“六大功能区”{蔡甸沌口小区、常福发展区、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军山商贸园和姚家山民营经济发展区},是我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调查报告《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目前我们先后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区团工委和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工委,其它功能区的建团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将团的活动与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服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团的工作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为园区团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工作资源,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团干部高度专职化成为可能。乡镇团干部将从过去的以包村、包片为主,税改后转为以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为主,真正实现“专职专用”。这种转变,一方面使乡镇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也使团的工作在乡镇目标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党委和上级团委加强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蔡甸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新对策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中的一项重点。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团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团组织有责任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高度,拿出创新的勇气来考虑农村团的工作,寻找新的对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以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基层团组织是全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留存下来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团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基层团建方式必须主动适应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不同特点,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建制的调整变化和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团的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无、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动态设置团的组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主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建团模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往往也就是农村青年聚集点。所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农业产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办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补团建空白点,又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并能有效促进所在经济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益的增长。

3、以吸纳青年能人进班子为重点,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严格按“四个必须”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外,还应把农村青年中的各类能人选进团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级团组织为首批试点,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青年企业家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团支部书记,提高村团支部书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此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充实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又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农村团员青年。

4、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基层团组的工作方式要让青年接受,活动方式要受青年欢迎,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为新型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走业余、务实、多样的活动发展道路,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增收,为稳定农村青年,稳定农村社会作出实际贡献。

5、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团章》要求,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团建工作可结合各镇(街道)党委开展的整顿后进村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特别是对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团员,要严格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搞好集中移交、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尝试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第四篇: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董凤琴

〔内容摘要〕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消除改革带来的新问题,要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化解乡村债务、机构改革等方面着手。

〔关 键 词〕 农村 税费改革 影响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农村“三乱”的治本之策。根据中央部署,农村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集体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贵州省委、省政府本着“早改革、早受益”的原则,2001年在湄潭、贵定和铜仁三个县(市)进行了试点。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扩大到全省,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

六盘水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1755个行政村。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从2002年的“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到2005年的“两取消,三改革”(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面免征农业税。改革乡镇机构,精简人员,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革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市级财政对农业的预算投入达18951万元,比2004年增加16.36%,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从改革前的9629.33万元(含政策内负担、教育集资和以资代劳等),降到改革后的5534.13万元,总减负率57.47%,人均减负24.46元,将改革落实到实处。2004年—2005年两年期间,我市对农民的“三项补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就已达1250.5万元,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阶段性成果。但我市农村面积大,农民贫穷,因而影响乡镇财政的收入。

一、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乡村债务负担过重,农民收入低。据统计,2004年,乡村负债1.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乡村负债163万元,负债乡镇高达86.73%。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品的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来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组织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二是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政策,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将进一步加剧财政风险,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乡镇机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县乡两级政府职权不清,事权关系需进一步理顺;乡镇与上级部门派驻机构关系不顺,条块分割;乡镇机构事事不分,事业单位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一些乡镇自行核定行政事业编制,借用、临时聘用和超编使用人员,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

3、集体经费不足,公益事业难开展。多年来,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都是以农业税费作为资金保障。乡村收入的税费改革前主要来源是向农民征收统筹及三项提留(公益金、公积金、管理费),税费改革后主要来源是农业税附加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的免征,造成了乡镇财政收入的严重减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直接影响到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乡村道路维修、沟渠修整、活动室建设、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和制度难以开展和实施。

4、土地纠纷增多,农业综合开发难。一些外出农民纷纷返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原农户二次转包租种地,发包方要求终止原转包协议或补偿因免农业税后增加的收入,由此引发双方的矛盾纠纷。

二、对策与建议

1、做好乡村债务的化解工作。乡村两级长期形成债务,已成为许多乡镇政府和村级的沉重负担,成为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难题。据统计,我市乡村债务总额为16058万元,其中乡级债务15051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1007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一是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二是村级组织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三是各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2、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做好减员增效工作。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应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公务费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实行“财政国库支付、银行代发”的工资发放办法,优先保证人员工资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3、完善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维护乡镇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尽可能增加乡镇可用财力,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税费改革提出的确保实现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党需要的改革目标。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要根据实际,调整管理的重心。一是在预算安排上,坚持把保工资放在第一位。目前教师工资纳入县级统发,教师队伍稳定,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为此,乡镇财政要把保工资作为“第一要务”、“第一政绩”,做到“三个必须”:即编制预算,必须满足工资;安排支出,必须保证工资;拨付资金,必须优先工资。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对工资支出,实行定编、定员、定额管理,把财政干部、行政干部、村组干部工资纳入微机监控。对公用经费和其它经费支出,实行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二是财务管理上,坚持集中核算不动摇。在强化乡镇财务零户统管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型的财务集中核算,达到预算收入直达国库、预算外资金直达专户、干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采购资金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的目标。同时,建立农村财务管理中心,由财政统管农村财务。三是在转移支付的管理上,坚持规范管理。对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积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引导农民自愿协商投工投劳。对农民直接受益的村组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农户自愿、民主协商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办好、管好自己受益的事。利用受益户协商讨论,出工出力,兴办公益事业。对改善公益设施,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的,可通过乡镇、村向上争取,对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5、采取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和完善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铺,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六盘水市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比较贫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大多数农民只是在较低水平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既要贯彻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又要对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灵活面对,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改革政策。

第五篇: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农村“三乱”的治本之策。××县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于2003年顺利完成后,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各种专

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总额××××万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我县从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后,势必给乡(镇)财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乡(镇)财政收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全面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实际负担总体水平减少20以上。作为辖××个乡(镇)、××*万农村人口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项改革,必然对乡(镇)财政在收入数量、收入来源、征管方式、理财思路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可用财力大幅下降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取消,三改革”。“两取消”即: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改革”即: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从××的实际来看,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每年将减少县财政收入××*万元,减少乡(镇)村农业税附加收入××*万元。这就进一步加大我县“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的“三个确保”难度,对乡(镇)基层政权的运转、社会各项事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影响。

(二)财政支出更难保障

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通过配套的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可精减一批财政供养人员,但大部分转岗分流人员还要靠财政供养,而且村组干部工资、五保供养、农村中小学房屋维修等原来由“三提五统”解决的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政供给范围,加之法定硬性支出、政策性增支措施不断出台,离退休人员、优抚对象还要靠财政保障,财政实际支出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呈逐步增加趋势。

(三)财政平衡难度加大

税费改革后,乡(镇)可用财力大幅减少,同时,由于上级转移支付赶不上财力减少数额,所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平衡目标的难度加大,许多乡(镇)将面临不能平衡财政预算的困难。

(四)乡(镇)债务负担难以消化

就××而言,全县××个乡(镇)几乎都有债务,据统计,××××年前沉淀下来的乡(镇)村债务为××××万元,其中乡(镇)××*万元、村组××*万元。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征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斩断了其它部门乱收费的“黑手”,但同时也断了偿还债务的“财路”。面对债务包袱,由于乡(镇)财力减少,偿还债务的能力将会削弱,久拖不决的债务包袱不仅会成为制约乡(镇)财政发展的障碍,而且将成为乡(镇)工作不稳定的“导火索”,尤其是从今年起取消农业税后,我县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建设难以开展,靠“一事一议”再向农民集资来办事极为困难。

二、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要走出困境,摆脱困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逐步增强财政实力。一是解放思想求发展。要抓住税费改革后“轻徭薄赋”的政策机遇,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固步自封思想,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市场经济观念。二是调整结构促发展。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创税农业;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走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之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夯实基础财源。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要按照县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五放并举扩总量,多管齐下提质量”的思想,把非公经济作为乡(镇)的“人民经济”来对待,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实行财政贴息、重点保护、多渠道融资、治理“三乱”等措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二)以推进机构改革为途径,大力压缩乡(镇)财政支出

乡(镇)村规模偏小,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运行成本过高,是难以治愈的顽症。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坚决转变乡(镇)村政府职能,实行精兵简政,分流人员。一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精兵简政,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标准,对半公益性、半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削减财政补贴;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立足实际,宜合则合,宜撤则撤。三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要按照“规模、效益”的原则,根据生源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和规划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适当合并现有乡(镇)村学校,集中办

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优化教师结构,压缩非教学人员,实行教师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创办私立学校,兴办教育事业,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农村教育格局。

(三)以促进财政平衡为目标,合理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和财力可能,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巩固“零户统管”(即在保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产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这些单位的帐户和会计,在乡镇财政所内设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将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纳人统管的范围,统一银行帐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报销标准和审批)成果,进一步完善“零户统管”办法,建立工资专户,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做好生态保护、土壤改良、造林绿化、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新科技的引进试验推广、品种改良等各项配套的财政服务。三是禁止重复建设项目,严格控制会议费、车辆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取消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四是对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项目,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切实减轻乡、村财力负担。

(四)以加强债务管理为己任,努力化解乡(镇)村债务

对于××××年前沉积下来的××××万元乡(镇)村债务,要加强管理,努力化解。一是认真清理债权债务。要集中时间、组织力量,开展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对于债权,要逐项认可落实到户到人,落实清收责任;对于债务,要逐项核对,制定还债计划。二是加强债务管理。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事,积极开源节流,严防新债发生,确保乡(镇)村债务逐步减少。三是努力化解债务。对有发展经济条件的乡(镇)村,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偿还债务。

(五)合理划分收支体系,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按照“乡财乡理、乡事乡办、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让乡(镇)尽快平稳渡过税费改革的“磨合期”。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完毕!

下载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李 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6期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机化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机化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今年,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实、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这次农村税......

    鄢陵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对策

    鄢陵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

    农村税费改革对山区贫困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得人心、顺民意,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就......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水价影响的报告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水价影响的报告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水价改革影响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市税费改革整体情况及三道河灌区......

    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摘论文要】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出口税收激励机制,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

    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2007-02-10 16:49:10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乡镇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年开始在安徽......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分析[定稿]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林 万 泉兰平农民负担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