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的思考
如何做好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的思考
如何做好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的思考
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拘留所管理教育的亮点和特色。为让亮点更亮、特色更新,民警要在日常工作中,立足教育矫治,着眼社会大局,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提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管教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使被拘留人知错、认错、改错,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把拘留所建设成为教育违法人员的特殊学校、展示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结合拘留所工作实际,就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谈点肤浅认识。
一、要提高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认识。
统一民警思想行动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前提。拘留所要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上级领导讲话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引导教育民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树立化解矛盾也是执法的观念。坚决纠正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与拘留所工作无关的想法,由于部分民警从事监管工作多年,观念陈旧、方法老套,对由过去的说教式、警告式向现在感化式、亲情式、辩解式转变还不适应,做群众工作能力有限,存在怕做矛盾化解工作的思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因此做矛盾化解工作不主动、不积极。要在民警心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谐意识,调解意识,时刻牢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关乎拘所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让安全管理这根玄绷得更紧。要务求实效。要通过学习,强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也是拘留所的日常工作的新理念,切实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尽力解决被拘留人员的思想和事关其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建立矛盾化解工作制度,评估划定重点案件和工作对象。
积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各项制度。建立机制完善制度,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常态化,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所长带头组成社会矛盾化解小组,管教员具体负责,明确责任,在日常收拘、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排查梳理被拘留人的基本情况、案情,违法原因,社会关系等情况,划定需要进行矛盾化解工作的案件和被拘留人,要重点将上访、拆迁等社会热点问题和因民事、债务纠纷等引发的案件和被拘留人作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矛盾化解的对策和工作方案。拘留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作为拘留所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常抓不懈,推动各项监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深入教育耐心疏导,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教育是基础,是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坚持对被拘留人深入开展政策、法制、道德教育,促使被拘留人知错、认错、改错。在做好集体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分类教育、个别教育,对重点矛盾化解对象加大个别谈话教育的力度,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基本诉求,真诚关心,耐心释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赢得信任,努力消除对抗,尽力帮助其实现合法合理的诉求。必须从被拘留人员所关心的事情说起,从被拘留人员所担心的问题入手,解开其思想疙瘩,在教育感化上多下功夫,做到以情感人,以便全面了解情况,达到有效化解矛盾的目的。必要时拘留所民警可以走出去找矛盾的其他当事方开展沟通协调,找准矛盾根源,融化矛盾焦点,为矛盾各方搭起和解的桥梁。大力培养一批会教育、懂心理的民警队伍,积极寻求心理专业机构的帮助,充分用好社会力量,建立起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形成客观、中立、公正的矛盾化解工作氛围。
四、积极开展矛盾调解,巩固成果。
开展矛盾调解,要立足拘留所的职责,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表示愿意调解的被拘留人员,拘留所要及时通报办案机关或者司法调解部门与矛盾的其他当事方开展沟通协调,针对拘留人员违法产生矛盾的实际,可将社区、村组干部、单位的基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请进拘留所开展矛盾调解。如果调解成功,拘留所也可以在调解书上作为第四方签字见证。拘留所要建立标准化的调解室,并建立矛盾调解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规则,规范工作流程,调解工作要做到有记录、有文书、有结果、有档案。适时对出所的被拘留人进行跟踪回访,检验化解成效,巩固工作成果。定期总结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提高水平。
第二篇:对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古山正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全镇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弘扬“创新务实”主要精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力化解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为“平安古山”的建设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在开展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的活动中,把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作为重点,加大了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力度,这对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根据前一阶段下基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情况来看,农村在经济、政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在增长,有的矛盾纠纷甚至激化酿成治安、刑事案件,危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些矛盾纠纷主要是:
1、邻里、家庭不和睦导致的矛盾纠纷。由于部分农民思想意识狭隘,争强好胜心强,常因相邻间的宅基、通行、排水、采光或田间地埂等事引起纠纷;有的还因生活往来间磕磕碰碰的小事酿成纠纷。家庭中兄弟妯娌间为家务琐事搬弄是非、争吵殴斗、对老年人拒不履行或不恰当履行赡养义务的事件时有发生;多子女家庭中因互相攀比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也较为突出。农村婚姻家庭成员责任感不强、婚姻观念差,加之换亲、转亲、草率结合、婆媳矛盾、互相猜疑等因素,导致离婚纠纷。
2、村民之间伤害赔偿产生的矛盾纠纷。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心理素质差、社会防范机制不健全等诸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因故发生殴斗的事件时 1 有发生,双方的亲朋好友多倾巢相助,不计后果。发生该类事件,容易造成人员伤害,致使疗伤药费高,向被害方索赔多,一旦处理不妥,就激化了矛盾。
3、村务管理不善引发的矛盾纠纷。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群众要求对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资产处臵、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经费开支等情况,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对不能代表群众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基层领导提出罢免。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导致干群对立,越级上访。
4、债权债务关系诱发的矛盾纠纷。随着农村产业化的调整,制种面积的扩大,农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同时也出现违反制种合同、制种款不能及时兑付等不良现象,从而引起矛盾纠纷。一些地方由于村级债务长期不能偿还,由此引发干部与群众之间,现任干部与原任干部之间,村干部与包工头之间等多方面矛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借款也成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有的人不讲信誉,借款不还;有的人经营不善,无力还款;有的人生活宽裕、消费时尚,但却不愿意付还私人或银行借款;还有的人在从事买卖、承包、租赁、承揽、建筑、运输等民事活动中形成债权债务,由于协商不成而互不相让发生纠纷。
5、农民土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实行农业税免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务农的积极性,与之衍生相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税免征前,由于种地利润小甚至亏本,不少农民外出打工没有参与分地,或将承包地转包、转租给了他人。现在农民种田实现了“零负担”,土地收益大大提高,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工返乡争田要地的潮流,以致发生矛盾,造成层层上访。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征地补偿费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为农民密切关心的问题。如果未能妥善处理,有可能隐发大范围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民事纠纷,甚至大动干戈,酿成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
二、产生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产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是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农村经济落后、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有直接联系。近几年,甘州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农民增收步伐缓慢,收入水平不高。2006年全市18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农村人均纯收入4132元,低于这个水平的乡镇就有14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成为产生农村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2、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一是村务公开不到位。村级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在个别地方走过场。多数公开栏常年不公开,上面检查时往往是突击应付。即使公开了,内容也不具体,群众看不明白,甚至出现公开内容不真实的现象。久而久之,群众对村务公开失去了信任,对村级事务失去了监督。二是依法行政不落实。有的基层干部法律法规水平低,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矛盾纠纷方式方法失当。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以权代法,违纪违法,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导致干群对立,越级上访。三是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尤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村内宗族或派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少数房头宗族势力干涉村务政务,操纵村民换届选举,导致村民之间矛盾冲突,影响正常的村民自治工作,给农村社会带来诸 多不安定因素。
3、村民法制意识淡薄。在广大农村,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缺乏了解。村民有的因争水、争地、争承包权发生矛盾,但不是靠公力解决,而是靠私力救济,轻则骂、重则打、急则杀;有的仅为小孩吵架、家畜、林地等方面小事,斤斤计较,引起邻里不和。同时,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干部对解决纠纷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农村干部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没有时间顾及矛盾纠纷问题;有的认为农村经济工作才是“硬指标”,而解决纠纷问题是“软指标”。他们没有把正确处理纠纷作为新时期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来认识,该协调的不协调,工作不及时、不主动、不到位、不落实。这种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主动,造成工作不落实的状况是化解纠纷不力的主要原因。
5、职能部门作风有待转变。现在农村发生了矛盾纠纷,很多不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要求来处理,而是争相找关系找路子,找后台。出了一个小纠纷,双方都有相关人员出面打招呼、写条子,致使小纠纷变成大纠纷,互不相让,越闹越大,无法处理。有的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或互相推诿、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最终演变成老大难问题,既影响了干群关系,又是造成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特点和原因,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切实做好农村的稳定工作。积极稳妥的处理好土地承包、玉米制种、征地补偿、农村债务、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关注弱势群体,解决迫切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突出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老弱病残农民的社会救助、特困群众的生存生活问题。三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加强农村“两委”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是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关键。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挑选一批素质较高、作风优良、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的青年农民担任村干部,推进乡村政权的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农村宗族势力影响,真正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化解工作责任感。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各项配套建设,努力做到知情在先,工作在前,防患未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防止因政策不当、工作不力引发影响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社会矛盾;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工作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人头,加强调处矛盾的督办力度。
4、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一是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气。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在农村中深入开展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注重普及与农民生活、生产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宣传遵纪守法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等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农民群众自觉地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三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引导农民走上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农民。
5、建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营造农村安定环境。在农村,要加强矛盾排解调处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发展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首先,应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人民调解组织、政法综治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其积极参与,主动介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其次,分析当前农民纠纷发展变化特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快速反应纠纷信息网络和调控预防工作机制,尽量使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三,着眼于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联动联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使这项工作在基层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应采取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 现有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人民调解员专职队伍,提高人民调解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阵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挑选政治素质高,思想过得硬,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队伍中来,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领导干部要认真过问矛盾纠纷问题,并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调处工作,真正把调解矛盾纠纷落实到人,做到定时汇报,及时结案。对矛盾纠纷处理不力,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应追究其责任。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课题,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为人民负责,为党负责,切实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以全新的工作业绩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解决本区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防范矛盾发生和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重点抓好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或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实现“五个减少”——群体越级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特别是重大恶性案件减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减少。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几条策略:
一、要全方位提高群众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国情和政策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群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比较理智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做到知法守法。
二、要努力增强工作超前性。各基层单位要坚持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健全基层信息网络,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筛选,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建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早动手,组织领导到位;早动员,宣传防控到位;早摸排,问题梳理排查到位;早安排,措施责任到位。
三、要全力打造排调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包案调处责任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四定”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仲裁、监察和信访办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信访、仲裁、监察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三是坚持排查和调处相结合的机制。在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排查和调处工作同步进行不脱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要不断创新调处化解方式。改革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迅速转变,强化法律、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处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消除不安定因素。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情况摸清,把道理说透,把情绪理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矛盾彻底化解。同时,注意疏通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社会宣泄机制。
五、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关系。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尽量缩小群体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生存危机,避免因利益结构失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社会震动的改革,一定要有保障和缓冲机制,以减少改革的阵痛和负效应。必须严格按照“区分性质、把握时机、严格依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多做疏导、化解、劝阻工作;对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反动分子以及严重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果断、适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没有和谐民主的优良环境,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了根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安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一、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排查,村(队)每周排查一次,乡(镇)场每月排查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
二、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三、对各村(队)上报的排查情况,要逐案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汇总,定期报送市信访领导小组和有关领导。
四、对各村(队)、单位上报的信访信息要及时报乡(镇)场领导或向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
五、定期对排查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交办,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化解处理。
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要有文字纪录,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档案齐备、有据可查。
第五篇: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瓦发(2012)18号
中共劳山乡委员会
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安 排 意 见
各支部、调委会:
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全镇的和谐稳定,根据县镇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全镇201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疏导群众情绪,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切实加强社
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瓦子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对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五包责任”措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实现各类上访大幅下降,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大幅下降,防止暴力恶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我镇成立了由分管司法行政工作领导为组长,司法所所长为副组长,公安、综治、信访、民政、妇联及各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我镇实行分管领导主要抓,司法业务人员具体抓,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矛盾纠纷排查队调处化解的方法逐村进行全面排查化解,对群众因生活困难、邻里矛盾、经济纠纷、交通肇事、重复上访、涉法涉诉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排查,尤其是认真排查影响学校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把长期缠访闹访人员、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以及对社会不满人员、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坚登记造册,严格实行监控措施,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特别是到困难群众多,矛盾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大的地方,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认真细致的在全镇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疏导群众情绪,化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防止矛盾升级激化,特别是要对高危人群做好稳控工作。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难以化解的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