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

时间:2019-05-12 16: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

第一篇: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

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

作者:王焱

发布时间:2016-12-16 09:13:32

今年来,海淀法院民三庭受理的信用卡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该类型案件虽然各有特殊性,但是其中蕴含着普遍特性。日前,海淀法院民三庭就审理了多起信用卡欠款的纠纷案件。原告银行起诉李先生等七人,李先生等七人在某银行申领信用卡,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李先生等七人多次出现逾期还款,导致信用卡产生逾期利息、滞纳金等费用,某银行无奈起诉李先生等七人要求偿还信用卡欠款、利息、滞纳金。但李先生等七人下落不明,未到庭参加诉讼,亦未提交书面答辩意见。通过调研发现信用卡纠纷案件有如下特征:

一、被告送达地址较多且伴有财产保全申请,导致案件送达周期较长。

银行在对持卡人提起信用卡欠款诉讼时,通常列明多个送达地址以及电话联系方式。其中,既包括了持卡人的户籍地也包括其在申请信用卡时自留的在京常住地址以及在京工作地址。因此类型案件,持卡人为了躲避银行追索欠款,手机号码通常处于停机或欠费状态,无法通过电话与持卡人取得直接联系,只能通过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案件起诉材料,由于送达地址较多且部分地址为外埠,造成了送达周期较长。同时,因部分银行在核发大额透支额度的信用卡时,要求申请人一方提供自有房产、汽车等证明材料。在部分信用卡欠款纠纷中,银行为了确保案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通常会对持卡人的财产提出保全申请。为了防止持卡人对财产进行转移,送达案件起诉材料,需在做完财产保全以后,无形当中也延长了送达时间。

二、信用卡领用合约对银行的主体界定模糊,容易造成诉讼主体错误。

信用卡纠纷本质上仍然是合同纠纷,约束双方当事人的是信用卡领用合约。申请人在申领信用卡时,需在领用合约上签字,但是由于信用卡申请表系银行统一印制,合约签订主体的银行一方通常标注并不明确,没有明确银行一方的正确名称,有的仅是标明某银行某分行。而且,申请人一般不持有领用合约,这使得在持卡人起诉银行的信用卡纠纷案件中,往往不能准确的确定被告一方的名称,只是将办理信用卡的银行营业网点作为被告,但是银行营业网点只是接受信用卡申请的一方,不是最终核发且为领用合约上记载的签约一方,这就导致原告不能列明正确的被告,造成诉讼主体错误。

三、多数持卡人并非在京常住人员且下落不明,普遍适用公告送达。

随着,人们对于先消费后还款的消费模式的认知度增加、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的逐年增长、信用卡审核门槛的降低以及在京非常住人口的增多,导致涉及信用卡欠款纠纷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持卡人为非在京常住人员,这些人员可能只是短时间内在京停留,并无固定住所,且工作单位并非长时间固定于一家。这些人员在京工作期间为了便于消费,申领信用卡进行使用,但由于消费还款能力不强,导致产生信用卡欠款。在此类案件中,由于这些人员流动性强、没有常住地址且申领信用卡时填写的信息可能存在虚假,导致案件无法进行有效地直接送达,普通使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进行缺席审理。

信用卡纠纷案件多发的原因在于:

一、银行过于追求信用卡发卡数量,降低对持有人审核的标准。

随着,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银行为了扩大信用卡业务量、增加信用卡消费带来的资金存款,往往降低对于持卡人信用的审核力度,对于信用卡审核所需的资产、收入等证明材料往往不做实质审查。同时,部分申请人为了通过银行的信用卡审核,顺利拿到信用卡,往往在申请时填写一些虚假信息,而银行对此又不加以审查,使得一些不具备审核条件的人员取得信用卡,为信用卡欠款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持卡人自身消费还款能力不强,没有正确合理使用信用卡。

由于银行审核不严,导致部分不具备信用卡消费能力的人员获得信用卡,这些持卡人自身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控制力不强,大额消费后往往还款困难,通常选择最低还款额还款,导致欠款越来越多,最终入不敷出。同时,银行为了减轻持卡人的还款压力,纷纷推出账单分期、大额消费分期等业务,部分持卡人由于工作变故,经济能力下降的原因,导致账单分期后出现逾期还款或不能还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用卡欠款纠纷案件的发生。

三、不遵从信用卡领用合约的约定,各银行对案件起诉较随意。

由于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因,一些银行并没有严格按照信用卡领用合约的约定,只是按照内部工作流程的需要,随意将信用卡欠款纠纷案件交给银行各支行网点进行处理提起案件诉讼,但是由于信用卡领用合约对于银行签约一方有着明确的约定,导致银行网点作为原告提起案件诉讼存在障碍,部分案件的诉讼主体错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案件的数量。

第二篇:对网络侵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海淀法院民五庭)

对网络侵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海淀法院民五庭

上传时间:2005-11-

21近年来,海淀法院民五庭(原知识产权庭)受理的网络侵权案件数量持续攀升,新类型、疑难案件不断增多。截至1999年底,我庭共受理网络侵权案件19件,而仅2004年一年就受理网络侵权案件100余件,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又受理网络侵权案件150余件。其中,瑞得在线诉东方信息案、陈兴良诉国家数字图书馆案、央视公众公司诉多普达公司案、上海步升公司诉百度公司案等案件,或者是全国首例,或者在网络行业、知识产权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总结审判中的经验,我们对网络侵权案件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涉及诉讼主体较多,原、被告确定困难

网络世界中,权利人常常难以证明自己的适格原告身份,人们也难以有效识别网络侵权人。如原告单独起诉某一侵权人,常常出现行为人相互推诿责任、事实难以查清的情况。于是,原告常常出于降低诉讼风险考虑,把可能的侵权人一股脑地列为被告,至于被告是否都应承担责任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无疑增加了审判的困难,而无辜涉诉的被告也牢骚满腹。在陈卫华诉成都电脑商情报社一案中,原告身份是通过现场勘验、输入密码方式确定的。此后,公证或现场勘验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而由于网络世界登记、注册内容的真实性很差,如何确定侵权人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大难题。在瑞得在线诉东方信息一案中,法官在综合考虑了侵权网页上的电话、传真、地址等信息与被告相同、法院传真送达以及媒体报道的情况,并考虑被告并未举出反证后,才完成了对被告适格的认定。而在胡飞诉清大明珠公司等一案中,几个被告都否认侵权,被告提供的所谓网页实际设计者又出庭作证,意图证明域名注册者另有其人,使得“谁是侵权人”问题罩上了层层迷雾。

2.原告诉求明显过高,滥诉情况突出

网络侵权案件中,经常是原告诉求过高,相关支出随之过高,于是调解难以达成,判决结果常常是原告得不偿失。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侵权案件赔偿数额标准的不确定,使得权利人难以提出合理赔偿数额;另一方面不排除一些法律从业者故意抬高诉讼标的,赚取高额代理费用的因素。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使得本来能够通过非诉途径解决的纠纷大量涌向法院。另外,有些网络侵权诉讼并非单纯为了民事纠纷的解决,而是出于商业宣传、打击竞争对手等目的提起的,这种恶意诉讼、滥用司法资源的行为是我们应该警惕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3.有关公证材料、电子证据认定的问题

由于网络上的内容容易被修改和删除,当事人多选择公证方式进行证据保全,但公证书经常出现错误,如在郑成思等诉书生数字公司等案件中,就出现了公证书中网址的拼写错误。这种错误导致公证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也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困扰。另外,对于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真实性认定问题,2004年我院在莫森电子公司诉清华同方公司一案中,依据电子邮件真实性认定的规则,认定了电子邮件的真实性。

4.损害赔偿额的确定问题

2005年初,北京高院制定了《关于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指导意见》,但如何确定网络侵权的赔偿数额,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对某些网络侵权案件确定的赔偿标准过高,使得某些人感觉打官司带来的赔偿数额远远高于创作和进行商业活动带来的收益,从而催生了专以侵权赔偿为生的企业。再如,由于网络传播信息迅速、广泛的特点,作者有时不会受到损失,反而因其作品被登在网上提高了知名度,获得了更大利益。在此情况下,是否侵权人还要承担较重的赔偿责任,不无疑问。

数字图书馆侵犯著作权案件的增多是我院知识产权审判的一大特点。2002年陈兴良诉国家数字图书馆一案,是我国首起数字图书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2004年、2005年我庭又审结了郑成思等诉书生数字公司等10余起案件。这类案件的增多,一方面说明广大作者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由于法律对网络合理使用的规定不健全,以及缺少有效、方便的授权手段,数字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在裁判过程中,如何平衡作者和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者的利益、判定赔偿的标准,是法官精心考虑的结果。从判决结果来看,网络侵权的千字赔偿数额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考虑到,虽然要对权利人的损失予以合理赔偿,但判决结果又不能影响公众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另外考虑到一本书庞大的字数与被告可能因此的获利、原告获得的单位稿酬之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反比,当事人之间更有可能在单位字数标准的协商确定上,因字数规模的巨大相应有所降低,最终确定该案中单位字数的赔偿标准应低于一般网络侵权案件的稿酬标准。在后来的郑成思诉书生数字公司等案件中,我们愈发感到,版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让公众在作者的智力劳动中获益,过度的保护会窒息借鉴和创新。因此,考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其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我院确定的赔偿数额标准仍有所降低。这种调整应是法院审时度势调整司法政策的表现。

5.相关法律仍不健全,对链接、搜索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

虽然我国著作权法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了一些司法解释,但法律对于某些基本网络问题,如链接、搜索仍缺乏明确规定,使得法官们在适用法律上面临困难。

2001年叶延滨诉四通利方公司侵犯著作权一案,我院认为被告“检索原告作品,是通过网页全文检索系统检索到其他网站编排的页面的相关信息后与该页生成临时链接实现的”,认为“搜索引擎的工具性、公共性决定了不应对其提供的链接承担责任”。2005年审结的上海步升公司诉百度公司录音制作者权侵权纠纷一案,我院判令被告承担侵权责任,许多人认为是判决技术侵权,会阻碍网络发展、信息获得,但该判决的关键并非在于技术侵权与否的问题,相反,法院一直坚持的意见是链接、搜索技术本身并不侵权,侵权的只能是链接、搜索使用人的具体使用行为和方式。百度公司虽提起上诉,但仍迅速变换了链接的方式,显示了法院判决对于当事人行为的导向作用。

2000年审结的金洪恩公司诉惠斯特科技中心一案,法庭认为被告使用“股神2000”作为链接标识在两个软件间建立了联系和对比,误导了消费者,降低了原告软件声誉和“股神”商标识别商品的能力,构成不正当竞争。2004年审结的鸿宇昊天公司诉沈丽一案中,法庭认为加框链接使得访问者通过设链网站看到的内容不能准确反映制作者的身份,导致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收到通知后在合理期限内未撤掉链接,致使不正当竞争状态延续。在网络越来越成为当事人开拓市场的战场的今天,其中涉及的不正当竞争问题越来越需要引起重视。

二、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和建议

1.确立适当的管辖原则,合理限制管辖权异议的滥用

我们认为,适当管辖制度的确立,不仅要考虑原告的合法利益,也要兼顾被告的合法利益,体现民事诉讼的“两便”原则。在网络侵权案件侵权行为地的确定上要从严把握,不应将计算机终端等侵权结果扩散地作为管辖的依据,而应将管辖与实质性损害相联系。另外,建议以“主要被告所在地”代替一般民事诉讼中“被告之一住所地”的管辖原则。否则,对于涉及多个原、被告,主要被告又在外地的案件,按照现有的管辖原则进行审理不仅会拖延诉讼,还将给当事人带来诉累。另外,建议建立由滥用管辖权异议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进行处罚的制度,以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现象的蔓延。

2.合理确定原告身份和被告适格标准

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原告大多通过公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被告的侵权行为。另外,由网络服务商提供注册资料或者进行现场勘验,也是确定原告身份较为可行的方式。对于被告的确认适格和追加问题,应本着节约司法成本、一次性解决纠纷的原则,如当事人要求追加的被告对于一次性解决纠纷确有必要的,应尽量追加。

3.惩戒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的当事人

目前,法院人员的严重不足与案件数量的大幅攀升形成突出的矛盾,司法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已成为司法界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我们认为,应采取实际行动惩罚滥用司法资源的原告,对于那些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的原告,有必要突破目前的规定,不再要求被告另行起诉其承担法律责任,而尽量依当事人的诉求而在一案中加以解决。

4.通过裁判以及法制宣传,树立正确的网络知识产权观念

在处理网络侵权案件中,我们一直秉承的原则是:善待互联网,反对权利滥用,在保护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法所着力追求的,不仅是作者权利的保护,更多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寻求全社会福祉。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漫天要价甚至坐等他人侵权以牟利的现象,偏离了法律本来的目的。我们感到,在网络世界中,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司法本身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宣传。而这种宣传不仅要立足于普遍建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还要使得权利人明白自己权利的界限,树立正确对待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反对权利滥用。这可能是现阶段,法官在构建正常网络秩序中更应着力发挥的价值引导作用所在。

5.尽快构建合理有效的授权许可制度、合理使用制度

目前网络侵权案件的多发,与传统授权方式的繁琐以及缺乏适应网络特点的授权许可、合理使用制度有很大关系。另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如何提高效率和诚信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制度的缺乏和运作不畅,使得著作权人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著作权人各自维权的成本又太高,从而给某些人提供了商机,使得他们得以进行地毯式诉讼渔利。这种维权模式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作者,而是以诉讼为业的人。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基于网络特性的强制许可制度和合理使用制度,探索便于操作的数字图书馆授权制度,完善著作权代理机构和集体管理组织,并树立这些机构的诚信、高

效形象,给中国的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发展提供一个好环境。(执笔人李 颖)

第三篇: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模版)

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感言:成长为共和国法官,让我常怀感激之心。成长为共和国法官,让我常怀敬畏之心。成长为共和国法官,让我常存进取之心。

每一次审判都是心灵的一次震撼。法律是严肃的,法律同样也是温暖的,作为一名共和国的民商事法官,我希望更多的当事人在法庭上握手言和。法官的目标不是调解或判决,而在于让更多的当事人来理解法律、遵守法律。

法官要有良知,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诚信体系、全体公民都具有法律意识,整个社会才能不断变得和谐,整个国家才能更加的强大。

同志工作以来多次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被评为市法院系统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又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优秀审判长,并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

同志从事商事审判20多年,在工作实践中,她深深感到,维护社会稳定,审判案件只是手段,减少和预防纠纷的发生才是真正目的。

一、一心为民,把满腔热忱奉献给群众

同志热爱审判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她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清正廉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中,她视群众为父母,待当事人为亲人,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满腔热情地审判好每一起案件。“人民满意心方安!”是她工作中的座右铭。春天,她承办了一起泽朗扎西等四名藏胞起诉安扬物流公司、虞修良借款纠纷案件。四藏胞与安扬物流公司之间发生借款关系,而公司法定代表人虞修良已被西藏警方抓捕,四藏民带着60多名藏胞到上访,对市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同志多次深入上访的藏胞当中,深入细致的做上访藏胞的劝返。凭着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委、市政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将上访藏胞多次劝返回藏区。为求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同志多次参加市委、市政府协调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解决纠纷的机制,多次牺牲休息时间甚至在午夜时分听从市委的召唤研究解决方案,同志还同市委市政府协调组深入藏区,同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带队到纠纷涉及地调查研究,最终给市委市政府解决纠纷提供了有益的方案,促使了该案的圆满解决。

二、勇挑重担,把无限忠诚奉献给法律

同志从事商事审判工作20余年,但她多年来积极勤奋,精益求精,工作中特别注重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的结合,以善于审理复杂疑难案件而著称,且审结的案件,无超审限,质量过硬,被称为“专家型”法官。近年来,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导致的涉诉群体性纠纷频发。承办此类案件审理难度大,不仅付出精力多,而且如果稍有不慎,则极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然而,在各种复杂疑难案件面前,她总是能够表现出一名人民法官的高尚品格,主动勇挑重担。如东方资产公司与永安保险公司及464名个人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中,由于该类案件涉及原发放借款的银行、保险公司、464及更多的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关系、保证保险关系、债权转让关系等原因,导致最初的借款合同不能不能按约履行,产生纠纷,涉及464户等更多借款人利益,其中,诉讼至法院的就有464户。诉讼前,大多借款人情绪激动,矛盾十分尖锐。同志承办案件后,牺牲休息时间,深入纠纷各方当事人处,一边做好当事人的辩法析理工作,一边深入调查取证。凭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娴熟的审判技能,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感染当事人,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最终464件借款纠纷迎刃而解,当事人双方满意,也保证了我市经济稳定发展。结案后,双方当事人都给法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赞扬同志心系人民、爱岗敬业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近年来,她每年均审结涉群体性、复杂疑难案件多件,圆满审结了延炼集团与精密股份借款纠纷、南阳卧龙公司与浐灞公司土地买卖纠纷等。除此之外,每年平均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00多件,且调解率高,判决上诉率低,无超审限案件,无上访、申诉案件,更无冤假错案、无群众投诉情况发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法官对法律的无限忠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爱岗敬业,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审判事业

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精于学习是同志的又一个特点。在法院,大学法律本科出身、法律硕士学位,应当说也算是知识型法官了。但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养成了工作之余坚持学习的习惯。她深知要想在审判事业上有所作为,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只靠忠诚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政治、专业理论学习。审判实践中,每遇到一个典型疑难案件,她总会用心查找法律法规,研习相关法学著作,做到法理不明不审,法规不明不判。经过多几年来的锤打磨炼,她的审判理论更加丰富,审判技能更加娴熟。近年来,结合审判实践共撰写

并发表业务论文多篇,其中《审理保证保险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调研报告》及相关《会议纪要》对市两级法院审理该类纠纷提供了指导,使该类纠纷在责任分配及适用法律上有了统一尺度。《保证保险涉及法律问题的研究》获海峡两岸金融法研究优秀论文。《审理保证保险案件纠纷案件若干法律问题探析》获陕西省法院系统学术论文三等奖、市法院第七届审判实务研讨会优秀

论文奖。《司法良知的审判践行》获市法院第八届审判实务研讨会三等奖。

同志本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司法工作与人民满意密切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永恒主题。

第四篇:民三庭负责审理以下案件

民三庭负责审理以下案件

第一部分 物权纠纷

一、不动产登记纠纷

1、异议登记不当损害赔偿纠

2、虚假登记损害赔偿纠纷

二、物权保护纠纷

3、物权确认纠纷

(1)所有权确认纠纷(房屋所有权确认)

(2)用益物权确认纠纷

三、所有权纠纷

4、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

(1)业主专有权纠纷

(2)业主共有权纠纷

(3)车位、车库纠纷

5、业主撤销权纠纷

四、用益物权纠纷

6、探矿权纠纷

7、采矿权纠纷

8、取水权纠纷

9、养殖权纠纷

10、捕捞权纠纷

11、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

(2)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12、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

13、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14、地役权纠纷

第二部分合同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15、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

(1)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

(2)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

(3)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

(4)委托代建合同纠纷

(5)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

(6)土地租赁合同纠纷

(7)临时用地合同纠纷

(8)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

(9)项目转让合同纠纷

(10)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

16、租赁合同纠纷

(1)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2)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纠纷

17、房屋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1)房屋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

(2)房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纠纷

(3)房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4)房屋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

(5)房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纠纷

(6)装饰装修合同纠纷

18、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19、林业承包合同纠纷

20、渔业承包合同纠纷

21、牧业承包合同纠纷

2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1)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纠纷

(2)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

(3)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纠纷

(4)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同纠纷

(5)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合同纠纷

23、房地产咨询纠纷

24、房地产价格评估纠纷

25、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纠纷

一、知识产权合同纠纷

26、著作权合同纠纷

(1)委托创作合同纠纷

(2)合作创作合同纠纷

(3)著作权转让合同纠纷

(4)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5)邻接权转让合同纠纷

(6)邻接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7)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

(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纠纷

(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27、商标合同纠纷

(1)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

(2)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

(3)商标代理合同纠纷

28、商业秘密合同纠纷

(1)技术秘密让与合同纠纷

(2)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3)经营秘密让与合同纠纷

(4)经营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29、技术合同纠纷

(1)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

(2)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

(3)技术转化合同纠纷

(4)技术转让合同纠纷

(5)技术咨询合同纠纷

(6)技术服务合同纠纷

(7)技术培训合同纠纷

(8)技术中介合同纠纷

(9)技术进口合同纠纷

(10)技术出口合同纠纷

(11)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奖励、报酬纠纷

(12)技术成果完成人署名权、荣誉权、奖励权纠纷

30、特许经营合同纠纷

31、企业名称(商号)合同纠纷

(1)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

(2)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

32、特殊标志合同纠纷

33、计算机网络域名合同纠纷

(1)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合同纠纷

(2)计算机网络域名转让合同纠纷

(3)计算机网络域名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二、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

34、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

(1)著作权权属纠纷

(2)侵犯著作人身权纠纷

(3)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

(4)邻接权权属纠纷

(5)侵犯出版者权纠纷

(6)侵犯表演者权纠纷

(7)侵犯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纠纷

(8)侵犯广播组织权纠纷

(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

(10)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

35、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

(1)商标专用权权属纠纷

(2)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

36、侵犯企业名称(商号)权纠纷

37、侵犯特殊标志专有权纠纷

(1)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纠纷

(2)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纠纷

38、计算机网络域名权属、侵权纠纷

(1)计算机网络域名权属纠纷

(2)侵犯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

39、发现权纠纷

40、发明权纠纷

41、其他科技成果权纠纷

42、确认不侵权纠纷

(1)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

(2)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

43、因申请临时措施损害赔偿纠纷

三、不正当竞争、垄断纠纷

44、仿冒纠纷

(1)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

(2)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姓名纠纷

(3)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纠纷

(4)伪造产地纠纷

45、虚假宣传纠纷

46、侵犯商业秘密纠纷

(1)侵犯技术秘密纠纷

(2)侵犯经营秘密纠纷

(3)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

47、倾销纠纷

48、搭售、附加不合理条件销售纠纷

49、有奖销售纠纷

50、商业诋毁纠纷

51、串通投标纠纷

52、垄断纠纷

第四部分 劳动争议、人事争议

一、劳动争议

53、劳动合同纠纷

(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

(2)集体劳动合同纠纷

(3)劳务派遣合同纠纷

(4)非全日制用工纠纷

(5)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6)经济补偿金纠纷

54、劳务(雇佣)合同纠纷

55、社会保险纠纷

(1)养老金纠纷

(2)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3)医疗费、医疗保险待遇纠纷

(4)生育保险待遇纠纷

(5)失业保险待遇纠

56、福利待遇纠纷

二、人事争议

57、人事争议

(1)辞职争议

(2)辞退争议

(3)聘任、聘用合同争议

三、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

58、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劳动争议)

69、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劳动争议)

第五篇:××法院分析“涉林”纠纷案件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策

××法院分析“涉林”纠纷案件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策

当前,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好及栽种树木利润高等原因影响,村组涉林行为不规范密切,造成村民之间、村民与村组、乡镇等机关涉林矛盾十分尖锐,涉林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难点。为此,××法院以受理的涉林案件为对象,开展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涉林纠纷案件的主要特点

1、涉林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多。近几年,特别在国家减免农业税后,涉林纠纷案件呈增长态势。××法院2005年受理涉林纠纷案件6起,2006年受理18起,2007年1-4月份已受理15起,其中2006年以来受理涉林纠纷执行案件14起,涉及村民近千人。

2、涉林纠纷案件以涉林地纠纷为主。涉林案件主要分为涉林地和涉林木两种,而又以涉林地为主。涉林纠纷相对集中于道路林地和水利堤坝林地。涉林地纠纷案件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林地发包过程中未依法定程序即将土地移交他人使用;林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村民抢占林地、抢栽林木及阻止他人栽种林木情况严重;部分乡镇由于历史等原因无偿占用村组等集体土地不愿意归还,但村民要求归还,从而引发矛盾等。

3、基本农田植树影响农业生产引发村民之间矛盾。少数农户出外经商或打工,无能力养蚕,又不愿意将桑园转包或交于村集体,就在桑田栽树;少数农户无力种植承包地,又不愿意将承包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就在承包地里直接栽杨树。在农田中种树违反了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法规,影响了周围农田作物的生长。为此,利害方容易发生纠纷矛盾,甚至发展成暴力性事件。当事人以相邻权受到侵害等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排除妨碍或赔偿损失。

4、电网架设及其他基本建设过程中围绕砍树补偿产生矛盾。供电及其他部门为顺利完成供电设施的架设及其他基本建设,可能会经过部分村民拥有使用权的宅基地、堤坝、田埂等,栽种其上的林木必须砍除,供电等部门一般要求村民自行砍除树木,给予其一定的补偿。但在砍树过程中,由于补偿数目或者在操作环节出现问题,纠纷矛盾时常发生。如供电等部门将补偿款统一发放到村级组织,村级组织因种种原因未及时发放给村民,村民因而不及时砍树。供电等部门即到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而村民则以未获得土地补偿款为由阻挠执行。

5、学校撤并后原土地及栽种其上的林木成为争夺对象。由于撤并等原因,一些乡级中学、部分农村小学被撤并,被撤并学校土地及栽种于其上的林木成为争夺对象。当前,争夺主体主要为提供耕田用于建校的村组村民、撤销学校的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

二、涉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利用农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树价不断上涨,栽树的效益好。在利益面前,农民为林地和林权经常发生矛盾和纠纷。

2、发包行为不规范。部分村组在发包林地时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如对本集体经济组织外的人进行发包时未经村民集体讨论通过,存在暗箱操作嫌疑。特别表现在试行清财化债过程中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就将一些圩堤使用权以协议的形式抵给村组债权人。群众对村组不规范发包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反映强烈。

3、法律规定不完善。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的有关条例中的条文对基本农田从事果林业生产行为如何处罚缺乏相互协调性。如规定禁止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但在法律责任上却没有明确规定对在基本农田植树如何处罚的条款。导致农民在基本农田中植树,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罚缺乏有关依据,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4、普法教育不到位。林地、林权所有权有明确规定,如流域性、湖堤防属于全民所有,中沟、斗渠、林权属乡镇。但依然有村民抢占林地或抢砍、抢栽林木,职能部门对有关规定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并不知道以上林地、林权的归属。

5、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有限。在调处涉林纠纷中,一些村组干部年龄偏大,精力有限,实际发挥作用有限。当前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不强,没有能力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组等基层组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没有具体事权,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需要村组干部解决问题,降低了村组干部的号召力、影响力。因此,本该由地方消解的纠纷大量地涌入法院。

6、涉林裁判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涉林案件败诉人,在履行法院裁判文书时讨价还价,法院则更多地考虑涉林纠纷案件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执行时多做说服调解工作,但部分群众认为法院的裁判文书履行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并在实际中确实也有人得到了一定的利益,周围群众受其影响,遇到类似情况也同样处理,从而导致了涉林纠纷案件数量增多体现的地域性特点,即部分地方涉林案件较多。

三、解决涉地、涉林纠纷的对策

1、开展林地确权工作。县、镇政府应加强林地确权工作。林地和林权权属确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从源头上减少涉林案件纠纷的发生,是治本之策。

2、加强学校撤并后林地的协调工作。对于学校撤销后的土地归属问题,法院从化解案结事了的角度出发,尽力组织争议组织或个人进行协调,妥善处理此事,化解社会矛盾,确实无法协调解决的,应依法及时作出判决。由于这类案件体现了群体性的特点,法院可以采取就地开庭,以案讲法的形式,讲清讲明涉林法律规定,使群众知法懂法,避免部分群众不明规定,在少数人挑动下,盲目参与其不应参与的活动。

3、针对农田植树问题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基本农田植树的规定还不完善,对于村民在基本农田植树行为应该怎样处臵,法院在依上位法作出裁判时,应及时向基本农田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建议完善相关规定。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组干部的素质,提高调解能力,充分发挥社会调解的作用,分流社会矛盾纠纷,减少法院案件数量;定期组织普法,把《土地管理法》、《村民组织法》等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内容加强村组干部的宣传教育,引导村组干部在进行涉林行为时,规范,公开、公平和公正。

5、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加大对土地、水利、公路等涉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信访法律宣传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或通过诉讼渠道解决涉林问题。

6、加大法院涉林案件审理力度。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及时化解涉林矛盾纠纷。同时,加大涉林裁判执行力度,确保裁判确定权利义务及时得到履行,又要防止过于迁就涉林当事人,降低法院权威和裁判的威信。

下载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淀法院民三庭总结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案件多发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