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2 16: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第一篇: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目前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乡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依靠科学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嵩湖乡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发展健康、速度快、拉动力强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嵩湖乡位于抚州城区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17公里,交通便捷。东壤青泥,南邻邓坊、东馆,西接崇岗、钟岭,北临抚河与金溪县浒湾镇隔抚河相望。乡境东西宽,南北窄,行政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 1个居委会,5920户,25936人。耕地总面积30385亩,其中水田为主有29375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柿子、西瓜、柑桔、甘蔗、桃李等。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一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有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抚州市临川区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二、2011年完成情况

我乡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强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品,着力建设金银花、蜜桔、油茶林等示范基地。现已有五个示范基地,共38600亩。主要农作物水稻产量24600吨,豆类产量100吨,薯类产量126吨;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350头,年末存栏8350头;牛饲养量4120头,年末存栏368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上市家禽4万羽。渔业以四大家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0.9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9平方千米。鱼塘养殖面积60.2公顷,产量205吨,水产品总产量720万吨。

三、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工程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沿袭去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口,扩种南丰蜜桔97-2优良新品种、引进美国蛋鸡,开发油茶种植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产品,稳定主要粮食生产,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嵩湖乡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飞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协会”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我乡以金银花为代表,由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村委成立金银花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积极引收农户加入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共利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几年我们积极配合母公司--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着力抓好金银花的栽培技术,提高金银花的亩产量,使金银花的亩产量达到750公斤,今年金银花收入达到16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油茶林示范基地200多亩。

三是引进新品种,开创村民的其他主导产业。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大力栽种南丰蜜桔优质高产新品种97-2,全乡新开垦荒山荒坡、河滩地面积达2830亩,现已栽种了南丰蜜桔高产新品种苗木97-2达5.8万株,面积达到2000多亩,初步形成了我乡村民致富的第二主导产业。今年初还引进6万羽美国蛋鸡作为其他产业。

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产业产、加工、销售体系。大力帮助种植大户及广大村民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种困难,稳定村民自主创业的信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此项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水灾、连雨天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一村一品”为产业主线。

(三)是用利益源头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大力宣传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个人,以真真实实的事例感染农民发家致富的激情。同时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利益作为吸引力、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农民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要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四)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五)合理规划,突出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首先要大力引进或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金融、商品流通等方面给以扶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

其次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允许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手中。如此,一是能使土地经营权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服务工作。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农技人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及时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乡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服务好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乡、村两级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二篇: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目前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乡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依靠科学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嵩湖乡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发展健康、速度快、拉动力强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嵩湖乡位于抚州城区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17公里,交通便捷。东壤青泥,南邻邓坊、东馆,西接崇岗、钟岭,北临抚河与金溪县浒湾镇隔抚河相望。乡境东西宽,南北窄,行政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 1个居委会,5920户,25936人。耕地总面积30385亩,其中水田为主有29375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柿子、西瓜、柑桔、甘蔗、桃李等。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一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有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抚州市临川区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二、2011年完成情况

我乡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强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品,着力建设金银花、蜜桔、油茶林等示范基地。现已有五个示范基地,共38600亩。主要农作物水稻产量24600吨,豆类产量100吨,薯类产量126吨;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350头,年末存栏8350头;牛饲养量4120头,年末存栏368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上市家禽4万羽。渔业以四大家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0.9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9平方千米。鱼塘养殖面积60.2公顷,产量205吨,水产

品总产量720万吨。

三、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工程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沿袭去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口,扩种南丰蜜桔97-2优良新品种、引进美国蛋鸡,开发油茶种植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产品,稳定主要粮食生产,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嵩湖乡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飞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协会”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我乡以金银花为代表,由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村委成立金银花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积极引收农户加入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共利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几年我们积极配合母公司--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着力抓好金银花的栽培技术,提高金银花的亩产量,使金银花的亩产量达到750公斤,今年金银花收入达到16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油茶林示范基地200多亩。

三是引进新品种,开创村民的其他主导产业。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大力栽种南丰蜜桔优质高产新品种97-2,全乡新开垦荒山荒坡、河滩地面积达2830亩,现已栽种了南丰蜜桔高产新品种苗木97-2达5.8万株,面积达到2000多亩,初步形成了我乡村民致富的第二主导产业。今年初还引进6万羽美国蛋鸡作为其他产业。

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产业产、加工、销售体系。大力帮助种植大户及广大村民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种困难,稳定村民自主创业的信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此项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水灾、连雨天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一村一品”为产业主线。

(三)是用利益源头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大力宣传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个人,以真真实实的事例感染农民发家致富的激情。同时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利益作为吸引力、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农民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要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

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四)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五)合理规划,突出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

首先要大力引进或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金融、商品流通等方面给以扶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

其次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允许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手中。如此,一是能使土地经营权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服务工作。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农技人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及时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乡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服务好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乡、村两级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三篇:合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合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实践调查报告

导语: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使用的重新配置。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应包括与农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应包括国民产出的增加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它是当前农业、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战略措施。在诸多因素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随着农业、农村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进行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

一、调查目的

了解近年来合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方式和成果,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从结果看成绩,从三农看合肥发展,从合肥看安徽崛起。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 合肥郊区农民及三县农民,三、调查方式

1、文献查阅:安徽省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

2、网络查阅:安徽省农业网,合肥市农业局网站,其他相关网站

3、实践查阅 :三县农村农民和相关政府机构

四、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2010年8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一、农业发展现状

(一)合肥农业基本情况。(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提出合理的建议

六、调查结果

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连续六年实现增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6065元,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四年实现增长跨千元;农村土地复垦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农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调整在转型(以肥东县店埠镇为例)

肥东县店埠镇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去年实现农业大丰收,畜牧业发展也上了新台阶,据统计,2009年该镇共出栏猪5.4万头,出栏家禽240万羽,产奶1320吨。

店埠镇的“一村一品”只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市农委负责人介绍说,合

肥正在大力推进经营业态和理念的创新,加快农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内涵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目前,市级以上‘一村一品’和特色村镇突破230个,全市百亩以上苗木花卉精品园160余家、草莓种植大户85户,休闲渔业150处、面积5万多亩;全市各类涉农专业批发市场超过200家,商贸流通、货运企业507家,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1313家;现有星级农家乐121家,全国农业观光游示范点3个。2009年,乡村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7.7%和31%。”市农委负责人如数家珍。

2、分散经营向规模发展

合肥市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抓手,正在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合作经营、统一服务型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3%。

专家研究发现,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可以加快推动农作物种植机械化,有利于统一实施综合服务,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合肥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作业面积达640万亩,农机农艺结合亩均节本增效47.8元;全市建立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303个,搭建124个村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开展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

告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合肥涌现出了一大批“农场主”。目前,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17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64家。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过50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带动市内外农户180多万户,户均增收1650元。

3、科技种田让农业升级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合肥通过推进经营主体和要素支撑创新,把农业升级的动力寄托在科技驱动上。

“加快农业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土地、农资消耗向更加依赖科技和资本驱动转型升级。”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正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已建立市县农业科技推广与龙头企业技术研发机构60多家。2006年以来,安排近亿元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5%。

此外,通过深入开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四大高产创建”活动,合肥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由2005年的273.4公斤/亩提高到350.3公斤/亩,水稻平均单产由404公斤/亩提高到508公斤/亩,粮油优质率达96%。

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长丰县为例)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组织实施“江淮分水岭岗区长丰吴山南瓜生产基地”、“环巢湖流域圩区10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推进南瓜基地建设,该市引进了全国知名南瓜科研企业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推广种植黑丰、江淮大蜜本、红贝、金太阳等优新品种,建立南瓜合作社,先后同上海、陕西、河南、山东及本地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签定购销合同。市财政对基地集中连片发展规模达500亩以上的,给予最高达400元/亩的资金奖补。对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给予额外奖补。

目前长丰县吴山镇车左村集中连片冬南瓜基地规模达3000亩,延绵周边及岗集镇几个村面积近万亩。现正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培育龙头合作组织、强化品牌建设、发展采后保鲜加工,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5、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万亩蔬菜园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将群众一家一户的耕地整体治理,通过土地流转统一发包给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以此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记者日前从合肥市万亩蔬菜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以解到,我市正通过这种基地连片开发,产业块状覆盖的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长丰县造甲乡宋岗村万亩土地复恳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安徽绿润农业公司已通过招商引资进驻基地,从事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远远望去,数十台大中型机械来回旋耕、覆膜,整个基地呈现出一片白色的“海洋”。

按照规划,这里将在3-5年内发展成4万亩左右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种植青刀豆、胡萝卜等优质蔬菜品种,企业年加工产值将超过亿元规模。在属于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的吴山镇车左村、北份村,当地通过引进南瓜、冬瓜等耐旱作物品种,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目前连片播种面积已达到1.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

我市目前已出台相关政策,对集中连片开发的设施栽培和露地蔬菜根据规模分别给予亩均2500元、300元以上的奖补措施,大力扶持新建基地和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我市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全新格局

6、加强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产品信息网络、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抓好农业信息尤其是农产品生产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工作,为基层、农民、农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用标准化的手段培育名牌农产品,用标准化的措施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尽快完善监测手段,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尤其是对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7、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初步适应了农村二、三产业兴起和农业人口逐步向小城镇转移的需要

七、问题:(一)农业结构调整尚处在适应性结构调整阶段,与战略性结构调整目标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值结构:种植粮食产值比重仍然较大,瓜果蔬菜产值比重逐步提高,花鸟鱼木产值有待提高 2.对以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及市场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都在搞结构调整,结构雷同现象较为普遍;都在搞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效益却不很显著。

3、农业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还不太大,加工档次较低,即使是龙头企业,其经济实力也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还不够强。

4、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科技队伍已难以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缺乏科技人员的指导和服务。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如蔬菜种籽、果树苗木、农药等尚存在混乱现象,农业生产资料营销、农产品营销、加工、农业信息等企业良莠不齐,信誉不高。农民的生产、销售活动还缺乏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加工企业的有力支持,利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

(三)地方财政力量薄弱,支农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人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城乡发展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

八、建议:

(一)农业结构调整要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

1、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开放型农业。首先要对本地的资源禀赋(自然、区位、经济、社会、人文等)和农业生产的比较成本以及国内外市场深入调研论证,认识自己真正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明确农产品贸易的重点地区。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在充分论证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微观上突出各地特色,宏观上形成合理布局和专业分工,避免结构雷同。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既要考虑适应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更要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农产品,生产成本。否则,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就可能导致产品虽然品种、质量很好,科技含量很高,即因较高的生产成本而形不成比较优势,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应充分发挥合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农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把农业生产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的贮藏保鲜、加工、营销等逐步分离出来,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建设,解决非农化和城镇化滞后的问题。

(二)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对本市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应对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依据加入WTO后对本市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继续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争取本市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2、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3、与周边农业企业合作,强强联手,发挥区域的联合作用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政府的职能是支持、引导、服务。

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经营影响了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往往局限在本地集贸市场狭小的市场空间,难以得到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另外,大多农民尚无资本积累,经营过于分散,也给农业信贷和技术推广带来了困难。这些都在客观上降低了农民作为主体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效果。因此,农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其地位与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服务。

首先是财政的支持,增加投资,积极扶持。除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农业信贷、农业科技、农业教育的投入外,还应适当提高对优质适销农产品的保护价水平,实现优质优价。同时,按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法规,使基层干部和农民明确调整方向,保护农民合法自主调整与经营。通过示范项目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其次,要设法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农业科研及推广应把优质高效放在首位,加速优质新品种的引进、培育、贮备和推广,尤其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品种与质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要完善市场体系。目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足,流通环节不畅,交易不公等直接影响了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效果。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围绕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趋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等采集、整理和筛选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传播到基层和农户。二要完善提高现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专业批发市场,以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三要进行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产品质量,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发挥农民创名牌、增效益的积极性。

(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组织形式,狠抓特色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组织参观学习,开拓农户视野。

2、举办宣传动员和科技培训。

3、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4、搞好发展规划

(本报告资料来源合肥市政府、三县农业局、中国经济网、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农业网、合肥日报)

第四篇: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广协办发〔2006〕12号文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实际,下面,我就底圩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十五”期间,我乡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强化推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扩大经作比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切实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做到目标不动摇、工作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措施有保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省东南部,**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4',北纬25°17′。总面积397平方公里,距广南县城76公里,属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地理类型区域。最高海拔1915米,最低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224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月差较大,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80-90%,干湿分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总耕地面积18299亩,其中:田11427亩,地6872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

全乡辖**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595户30880人。其中:农业户6578户,农业人口30483人,有17431个劳动力;少数民族人口28421人,占总人口的92%。

2005年末,全乡生产总值5267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5006万元,粮食总产量919.9万公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财政总收入17.11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00.2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

二、“十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情况

(一)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登上新台阶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590亩,占计划5990亩的112.2%,比“九五”末增35.1%,年平均增6.7%,其中粮食作物完成37930亩,占计划的101.4%,比“九五”末增84.8%。其中:小春作物栽种13320亩,占计划的72.8%;大春作物栽种53270亩,占计划的128.1%。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达919.1万公斤,占计划的116.9%,比“九五”末增31.6%;2005年人均收入1032元,比“九五”末增58%,基本实现自求平衡。

(二)重点科技措施落实较好

一是水稻良种推广逐步实现调优。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良种推广10114亩,占计划的101.1%,比上年减8%,比“九五”末实绩11236亩减1122亩,减9.9%。2005年平均单产515.7公斤,比上年增2.2%,比“九五”末增6.2%。

二是玉米杂交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乡2005年完成杂交化工程4026亩,比“九五”末增82.3%。2005年平均单产为410.6公斤,比上年增1.7%,比“九五”末增6.7%。

三是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效果明显。2005年全乡完成旱育秧360亩,稀植大田完成6120亩,比“九五”末分别增5.7%和2.7%。2005年平均单产为560.4公斤,比“九五”末增1.01%。

四是多样性优化种植示范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多样性混栽2610亩,比开始实施2002年的实绩1060亩,增1550亩,增101.5%,年平均递增25.3%。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一是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76.2:23.8调到71.2:28.8。2005年全乡播种经济作物15340亩,比“九五”末增11.01%。2005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年总抪面积的23%,与“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占。其中:辣子完成1420亩,总产7.78万公斤,比“九五”末增7.2%;生姜完成2042亩,总产141.56万公斤,比“九五”末增6.5%;甘蔗完成6020亩,总产3378.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369%;完成油菜3680亩,总产26.4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18.6%。

二是冬季农业开发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实施冬农开发4185亩,比“九五”末增27.7%。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乡共引进水稻新品种16个、杂交玉米品种14个,为我乡品种结构调优、调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1、茶叶产业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底圩乡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2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底圩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底圩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茶叶产业产值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50%,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底圩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茶叶,底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群众靠种植茶叶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甚至有的群众盖上了砖楼房,购买了电视机和两轮摩托车,有的群众还集资修路、架电、拉水、建校,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比如:叮当村委会的鱼塘村,54户农户种植茶叶3000亩,每年茶叶收入135万元,高收入的农户年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的农户每年最少也上万元。有50户盖起了砖楼房,有53户购买了电视机,有42户装了程控电话,有46户购买了两轮摩托车。群众先后集资28万元,修通进村公路5公里,拉通3.5公里的自来水和程控电话线路,架通3公里的照明输电线路,建设120平方米的学校一个,村内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八角产业是底圩的传统产业,全乡有8个村委会适宜栽种八角。到2005年,全乡有八角面积22610亩,产量达2176百公斤。在八角价格一度低的形势下,底圩乡的人民群众对八角这一传统产业还是充满信心。

3、甘蔗产业是底圩的又一新兴产业,主要是分布在底圩、普盆、普龙三个村委会。到2005年末,全乡共有甘蔗面积6020亩,产量达337850百公斤。特别是普盆、普龙两个基本点村委会的群众,靠甘蔗产业的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到较大改善。

三、主要经验、做法和特点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主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产业开发,实现全面发展。在开展工作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第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资源

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的气候和土质条件,以村委会为单位,规划产业发展的重点,确立了以支柱产业茶叶为龙头产业的茶叶、八角、甘蔗和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即:普盆、普龙两个村委会重点发展甘蔗、竹子和热区水果,其余的底圩、叮当、同剪、石尧、坝庄、者嘎六个村委会重点发展茶叶和八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直各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分片包干到各财源建设点,实行任务与工资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党委、政府也逐步摸索出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党委、政府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优惠政策,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该公司,该公司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20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2006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底圩、普龙等地建了6个分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引进文山个体老板到央连开发区投资100万元,建设热区水果开发基地1010亩;投资30万元在石尧岔河开发林下草果基地3000亩。

第三、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和科技培训力度。结合我乡的产业开发,组织群众到石山农场和我乡鱼塘村等科技示范点参观茶叶种植,到珠琳去参观稻田养鱼,并请来了县茶技站的专家和技术员到乡上讲课,把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五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000人次。基本实现了每户1至2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目标。

第四,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市场流通服务

要坚持“放心放胆放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法律、政策公平的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乡村干部到广西横县等地考察茶叶市场,认真帮助群众找市场,找销路,充分利用党委、政府的通讯、传真等设备,帮助茶农和私企老板传递信息。

(二)**茶叶产业能够发展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品种独特。底圩白毫茶种是全国产量最少的一个稀有品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广西林云和底圩种植。它具有价格高、销路好的优势。

二是品质优良。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底圩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目前在全国市场上,作为配料茶销售。农药、化肥残留低,2002年经浙江、云南等茶叶研究所检测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是较好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三是全民参与。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把任务下达到村、到户,我们的口号是:家住底圩的干部职工带头每年每家至少要有5亩以上的标准茶叶,每年每户至少要开挖1亩以上的标准茶叶台地,通过大力号召,现在发展成为家家户户种茶叶,村村寨寨办加工厂,人人上山采茶的繁忙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茶叶发展。一是交通落后,目前进出底圩只有一条县乡公路,路面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常常影响正常通行,给货物运输带来不便;二是缺乏集中的茶叶、八角专营市场,制约了茶叶、八角等贸易的发展;三是电力、通讯和市政等配套设施落后,使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发电机发电,加大制茶成本。茶商难以掌握市场波动状况,外地来购茶的老板难以落脚。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对招商引资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使底圩茶叶与众多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群众整体素质低,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三)农业规模小,种植管理粗放,缺少龙头带动,投入产出效益低,农产品不能自给,基本上靠外来的多。

(四)农业投入不足,国家扶植少,农技推广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大。

五、“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

(一)充分利用底圩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茶叶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底圩优质茶叶和八角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茶叶、八角、甘蔗、畜牧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我乡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就要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甘蔗、茶叶、八角基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南药、北茶”的产业布局,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我乡的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经济林果、畜牧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底圩片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新建茶叶、八角和畜牧交易市场;同剪、坝庄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和畜牧;普龙、普盆片区重点发展茶叶、甘蔗、水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叮当、者戛和石尧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畜牧、农副产品加工。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底圩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项目,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信息咨询以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我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底圩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下载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

    第三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

    第三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2009年7月15日)第三铺乡共辖19村112个村民小组3566户16953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189.8亩,人均5.8亩。地势北高南低,山梁起伏,深沟大......

    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近年来,XX乡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首位常抓不懈,在不断地探索,努力寻求适合XX乡发展的产业。在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情况下......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农业发展的首......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 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1、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