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

时间:2019-05-12 17: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

第一篇: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

2009年全省旅游工作总结

2009年是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家旅游局的悉心指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省上下遵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将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逆势上扬,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如火如荼,红色旅游发展掀起新一轮热潮,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再上台阶,旅游宣传营销强势驱动,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旅游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旅游品质显著提升。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93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1%;旅游总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0.67%。其中:入境旅游9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5.08%;国内旅游9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92%和20.85%。

2009年全省旅游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全面启动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形成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浓厚氛围

2009年6月16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隆重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苏荣书记和吴新雄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拉开了我省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序幕。这是一次务实高效的、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苏书记和吴省长的讲话部署非常明确,出台的激励政策强劲有力,制定的任务和工作举措十分明确,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确定将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并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转发了《江西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鼓励和促进全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为旅游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9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西省旅游条例》,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推动我省旅游法制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省政协积极配合全国政协在我省完成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调研,大力支持旅游业尤其是红色旅游发展。全省上下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决策以及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 2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出实招,显真功,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和举措,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浓厚氛围。今年省本级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导向性资金投入累计超过1亿元,其中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旅游产业担保公司资本金3000万元、旅游汽车一次性财政补贴2000万元、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省级基本建设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元,各地的导向性投入也大大超过往年,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如火如荼,全面启动。

二、大力实施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中的重要作用,从2008年11月起,我省就开始酝酿扩大旅游休闲消费,启动“江西人游江西”活动。经过长达五个月的调研论证,在反复研究、协商的基础上,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2009年3月20日举行了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行动启动仪式暨活动周,大力开展“江西人游江西”和“百万青少年游江西”系列活动,迈出了推动旅游发展的新 3 步伐,对激活和扩大省内旅游消费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全省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当地旅游休闲的政策措施,南昌市推出了10条一日游新线路,组织旅行社派发了1500多万元旅游消费券;上饶市在全市开展上饶人免收门票游览三清山活动,面向全市城乡居民发放三清山旅游消费券200多万张;井冈山景区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基地以及红色旅游示范景区。活动期间,全省各主要景区旅游接待人数迅速增长。旅游休闲行动还对全省落实“年休假制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谷歌上可以搜索到的关于《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的新闻、评论和游记达14万余条。尽管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并非国家确定的国民旅游休闲试点省份,但我省主动研究和探索旅游扩大内需的新途径,是继广东之后第二个出台旅游休闲计划的省份,且我省的行动计划比广东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国家旅游局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体现了国民休闲的基本特征,显示了促进国民休闲的创造性,探索了促进国民休闲的新课题”,为国家制定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认真落实中央指示,深入发展红色旅游

2009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了井冈山红色旅游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发展红色旅游作出 4 了重要批示,刘云山同志在江西调研时也对我省红色旅游作了重要指示,为我省红色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积极响应,大力整合、全面融合、有机结合、主动联合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旅游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一是发展红色旅游思路不断创新。省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红色旅游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路。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等12委部厅局印发《关于贯彻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促进我省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任务和举措。省委党史办、省文物局组织进行了革命文物普查和红色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为红色旅游发展二期规划提供了重要素材。全省各地尤其是红色旅游重点地区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许多红色旅游发展创新和探索。井冈山市提出“五彩井冈”之旅的新发展思路,努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了“胜利的起点”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井冈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南昌市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免费开放之后,注重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质量,使接待人数大幅增长,社会反响较好;九江市开展了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形成了《九江红色资源调研报告》,5 编制了《九江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二是红色舞台空前活跃。井冈山推出的大型情景歌舞表演《井冈山》和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投入运营一来年,市场反应良好;瑞金结合一苏大会议旧址,组织红色文艺表演,并设立红色小影院供游客免费观看红色电影,推出“红土情”大型红色旅游音乐剧走进校园活动,深受游客欢迎。三是红色旅游纪念品产业化进程加快。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办南昌首义艺术品有限公司,以八一起义为主题,设计开发生产纪念品包括明信片、艺术品、书籍、陶瓷品和纪念文具等150多个品种;宜春铜鼓开发了以毛泽东同志在铜鼓秋收起义为背景的系列旅游商品(主席金像、转福银圆、转运铜鼓),目前销售十分火爆。四是红色旅游宣传进一步加强。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还积极邀请组织中央和省里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红色旅游,对我省红色旅游进行总结、介绍和推动。新华社江西分社在《国内动态清样》上连续刊发了两篇文章,介绍和总结我省发展红色旅游情况。《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主要网络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扩大了江西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

四、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战略,全省加快推进了生态旅游发展步伐。省旅游局组织编制了《江西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路 6 建设详规》,对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科学布局。全省各地尤其是环鄱阳湖各市县,充分利用鄱阳湖这一知名品牌,统一规划,整体营销,加强了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婺源、星子、资溪、武宁、遂川、乐安、安远等县荣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称号。庐山、井冈山、明月山、武功山、瑶里、三百山、大觉山、三爪仑、庐山西海、仙女湖、陡水湖等景区已经建设成为知名的生态旅游景区。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围绕这一主题,年初我省在抚州举办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吴新雄省长亲自出席并按下启动按钮,史文清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生态旅游意识。南昌市举办了首届中国(梅岭)国际都市森林休闲节,赣州市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赣州(上犹)生态旅游节。省旅游局邀请了部分在昌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视察4A级旅游景区天香园并进行座谈,广泛听取代表、委员们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促进旅游创业就业和农民增收

我省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实践“以旅促农、依农兴旅、旅农结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旅游模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江西 7 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乡村旅游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举办了江西省2009年乡村旅游人才供需见面会,130余家旅游企事业单位与5000多位求职人员见面交流,其中129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资3000万元,组建了江西省旅游产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乡村旅游创业融资担保政策。上饶市力推“万户农家乐工程”,提出创办一万家农家乐,制订了《上饶市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并成立了上饶市乡村旅游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和休闲旅游景点开发提供融资担保,目前全市农家乐已发展到11000余家,直接带动创业就业66200余人。南昌市举办了2009生态南昌〃休闲之旅乡村旅游风情节,通过十大主体活动,充分展示了南昌的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旅游商品和特色基地。九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规范乡村旅游管理,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保障措施,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宜春市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使全市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赣州、吉安、抚州、鹰潭、萍乡、景德镇、新余等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挖掘底蕴、整合资源、8 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井冈山菖蒲古村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集休闲、餐饮、文艺表演为一体,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南昌县投入1000万元设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乡村旅游开发企业进行扶持,推动乡村旅游渐入佳境。武宁县对开发乡村旅游的投资者给与信贷、税费减免、程序简化、水电优惠等政策扶持,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在全县迅速崛起,今年该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带动1500余人的劳动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9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0个省乡村旅游示范点,200家星级农家饭店。

六、围绕精品线路优化旅游要素配套,旅游目的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江西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确定在全省建设1条极品、3条黄金和12条特色旅游线路。全省围绕精品线路建设,大力优化旅游要素配套,推进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节点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条件。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组织编制了《2009年至2011年全省旅游交通规划(草案)》。实施全省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规范了全省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旅游厕所的创建和复核工作,积极指导三清山、龙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善了旅游景区功能,9 提高了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了A级旅游景区92家,其中5A级2家、4A级40家、3A级32家;共验收批准了国家四星级旅游厕所2个、三星级旅游厕所16个。开展了旅游产业和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筛选了一批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旅游项目,积极引进各类资金,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了我省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先后组团赴台湾开展了经贸招商活动,组团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暨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在赣台经贸会期间举办了江西(台湾)旅游经贸招商专场推介会等,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全省旅游签约项目内资157个,投资总额220亿元人民币,实际进资165亿元人民币;外资12个,投资总额3亿美元,实际进资2.4亿美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九江市政府与中信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由中信集团5年投资120亿元,用于整体开发建设庐山西海旅游景区。

七、强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按照苏荣书记在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的“以强劲的宣传攻势驱动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要求,全省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强势出击,好戏连台。组织举办了2009(江西)香港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会,积极宣传推广了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我省多个旅行社与香港旅游企业签订了互送客源的合约,10 进一步加强了赣港两地旅游市场互动、客源互送。积极组团参加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赴欧洲大型宣传推广活动、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中国国内旅交会、合肥中博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取得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认真做好了朝鲜国家观光总局友好参观团访赣的接待工作;组团赴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和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宣传推广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增进了我省国际旅游的交流合作。开展全国百城旅游江西宣传周活动,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宜春、鹰潭六个城市近十万人参加了活动。举办了全国知名网络媒体江西行、全国航空媒体江西行等大型采风活动,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全国近30家知名新闻网络和全国11家航空媒体记者分别参加了采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江西旅游热潮。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播出全省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广告片,旅游宣传效果明显。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举办了“文化国门”江西省旅游文化展示展演展销活动,使我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旅游品牌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

八、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凝聚旅游人气 2009〃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创新了思路、创新了模式、创新了方法,充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博览性、11 明确的市场导向性、明显的国际参与性和广泛的产业融合性,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本届红博会共有2009〃中国(江西)黄金旅游线路推介暨2009年中国旅行社营销合作峰会、第二届中国(江西)旅游产品交易会、首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创作)大赛、第二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品交易会暨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等六项主体活动。应邀参加本届红博会的旅行商500余名(其中境外旅行商54名,主要是美国、德国的买家团),旅游商品采购商、旅游投资商100余名(其中省外55名);期间签署了22项旅游营销合作协议、6项旅游商品采购协议、5项旅游商品投资协议,签约总金额达12.57亿元;命名了35个“江西省名牌旅游商品”;评选了一批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创作)大赛和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旅游交易会参观人数达13.6万人次,现场成交额3800万元,实现了“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内容更实、成效更好”的目标。中央电视台“中华情”中秋晚会暨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走进上饶”文艺演出、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三清山文化旅游节、鹰潭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中国〃南昌军乐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相继举行,呈现了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

九、规范旅游市场监管,促进我省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

组织开展了对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旅游社条例实施细则》和《江西省旅游条例》宣贯工作,增强了全行业依法治旅、依法经营的意识。大力实施江西省旅行社星级评定标准,引导和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启动了“江西旅游品质服务年”活动,组织旅游星级饭店和导游人员积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规范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行为。2009年,暂缓通过业务年检的旅行社13家、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的旅行社11家;旅游星级酒店暂缓复核4家、责令整改2家、注销星级8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打击“零负团费”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优化旅游消费环境。组织开展了“赣菜推广月”活动,评选赣系名菜、名点,提高赣菜知名度,提升旅游餐饮服务水平和质量。认真落实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建立全省旅游行业出入境旅游团队防控甲型H1N1流感台账,并实施日报制、零报制,严防甲型H1N1流感通过旅游途径扩散、传播。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尤其是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促进全省旅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星级旅游饭店400余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60家;旅行社606家;挂牌导游员17348人,其中初级导游17036人、中级导游员297人、高级导游员14人;享受旅游车辆扶持政策的旅游运输企业25家、旅游定点车辆1300余辆46700个座位。

十、加强旅游队伍和行风政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工作效益为重点,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深入推进旅游政务信息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各项评比活动,认真履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改进服务意识,努力为基层和旅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认真抓好全省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举办了全省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旅行社总经理岗位培训班、红色旅游景区(点)导游员讲解员骨干(师资)培训班、韩语导游资质强化培训班等,选派多名旅游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中西部地区旅游局长培训班和全国红色旅游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全省各地举办各类旅游培训班80多期,分级分类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2000多名,缓解了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继续开展导游援藏活动,选送1名日语导游援藏。选送导游员参加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电视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大力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 “文明景区”、“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纪条规教育和普法宣传,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总的来说,2009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4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旅游运行体制机制与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运行机制创新力度不够,旅游企业改制进展较缓。二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教育培训和吸纳、使用人才的机制不活,与打造学习型队伍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三是旅游资源资产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旅游资源、资产和旅游行政及相关公共资源的整合有待加强,旅游景区之间的广告互换、财政引导资金的整合使用有待推进。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加以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定位准确、高层推动,是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最强劲动力。从我省的实践看,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和强势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在准确把握省情和预判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以及把我省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的重要定位。省委苏荣书记指出:“建设旅游产业大省,是省委、省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战略”,要求全面开创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崭 15 新局面。吴新雄省长多次强调要不失时机做大旅游规模,做强旅游企业,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水平。史文清副省长适时组织研制并强力推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系列举措。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身垂范下,省直相关单位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进行规划、安排部署、出台扶持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将发展旅游产业摆到重要议程,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迅速打开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良好局面。

第二,创新理念、转变方式,是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是创意产业。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旅游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实现由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型转换,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换,由资源依赖型向产业推动型转换,由数量发展型向内涵发展型转换。2009年,我省在居民旅游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乡村旅游创就业、旅游宣传促销以及举办红博会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比如,我省实施的江西居民旅游休闲行动,在全国性计划尚未施行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行进行了探索,积极争取消费政策,推动落实带薪休假,重点挖掘潜力大的客源,明确鼓励性的政策导向,调动社会公共资源推动旅游休闲,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为国家研究出 16 台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提供了参考。

第三,全面联动、有效整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由途径。旅游产业是无边际产业,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经济产业,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各地、各部门乃至全社会齐心合力、协同推进。旅游的宣传推广需要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共同参与。旅游发展扶持政策的出台和施行,需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治,需要各相关方面的联合执法。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需要各相关行业的积极融入。旅游资源、资产的整合,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融合发展是做大旅游产业的不二法门。2009年,我省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加强了联动,整合了省市两级旅游宣传资金,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广告,提高了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带来了活力,促进了旅游发展。今后,还应大力加强旅游与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整合各方力量,有力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

第四,瞄准机遇、重点突破,是实现旅游产业跃位领先的重要手段。我省旅游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要想实现跃位领先、跨越发展,就必须选择一两个突破口,进行重点突破,抢占先机,抢占市场空间,抢占发展制高点。我省的红色旅游已经成功实现跃位领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我省 17 确定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和全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三大品牌的目标,又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提出了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建设旅游精品线路的规划,并大力实施江西居民休闲旅游行动和乡村旅游创(就)业行动,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咬紧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这一目标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我省的旅游产业就一定会实现大的飞跃。

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安排

2010年是中国世博旅游年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省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与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紧密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总体目标与“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总体定位,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三大品牌,全面实施《江西省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三年行动总体方案》,加快构建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圈、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努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为建成旅游产业大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旅游接待总人数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5 %以上;旅游总收入8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9%左右。其中接待国内 19 旅游人数1.069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和2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20.7%。旅游直接就业47万人,间接就业235万人。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安排旅游产业发展 遵循“科学编制、重在策划、落在项目”的原则,按照时间和级次构建全省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加强旅游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强化规划执行力度,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1.组织编制好省级旅游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水准的要求,抓紧组织编制《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分别编制《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建设详规》、《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圈建设详规》和《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建设详规》,适时编制全省红色旅游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以指导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指导各地编制旅游规划。根据省级旅游规划的思路和原则,指导设区市制定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旅游强县和重点旅游县(市、区)积极开展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制定旅游规划的则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修编;推进A级旅游景区重点是4A级以上旅游景区编制旅游规划,从而建立全省旅游规划体系。

3.加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在江西省旅游规划设计所的基础上,积极筹建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以此为依托争取中国旅游研究院设立江西分院,深入开展江西旅游产业发展重大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同时,抓紧建立全省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宣传营销、旅游标准化管理三个专家库,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提高江西旅游创新创意能力。组织开展江西十大旅游创新项目评选活动和面向全球开展寻找江西旅游发展金点子的江西旅游创意大赛活动,积极鼓励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意项目。

二、加快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强力引领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以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建立全省旅游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积极帮助解决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中的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问题,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和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配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鄱阳湖生态旅游重大国家旅游课题研究。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以“一湖(鄱阳湖)三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一城(南昌)一镇(景德镇)一村(婺源)”为重点,统 21 筹整合资源,共铸形象品牌,着力构建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和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江西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引领地、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大力推进庐山西海、共青城、星子、鄱阳湖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建设,并努力加快全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2.打造江西旅游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省旅游局主导的、高标准的旅游标识系统、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示范项目,形成自有品牌和建设模式,打造成全省项目建设的形象标杆,形成示范效应。

3.建立旅游产业项目库。科学策划、精心包装一批对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有重大支撑和影响的旅游项目。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设臵、科学可行、动态管理”的原则,建设江西省旅游产业项目库,以项目储备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扶持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发展,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进程。

4.拓宽投融资渠道。认真做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和招商引资工作,广泛筹集旅游建设资金。积极搭建全省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整合省级各类涉旅资金,集中财力,打造精品。有效发挥国家旅游投资与国有旅游资产的市场化龙头作用,加快组建江西省旅游(控股)集团公司。

5.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围绕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会同省交 22 通厅、省发改委按照《江西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2009——2011年)》,推进全省新一轮旅游公路建设。

6.加强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研究制定《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复核管理办法》。努力争取三清山、龙虎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取得成功,并指导各地创建一批4A级旅游景区,打造更多的旅游新亮点。开展“首届江西省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十佳旅游景区”评选活动,促进旅游景区提升品质。

7.构建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构建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开发建设江西旅游信息咨询网和江西自助游网络系统。完善旅游交通干线标识标牌系统。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

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努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林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积极扶持旅游商品、旅游文娱的发展,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1.深入发展红色旅游。按照中央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发展成果,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促进我省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会同省发改委对一期工程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对二期项目进行调研。在提升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上饶五大经典景区点的同时,统筹安排好其他地 23 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创业和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提升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品质,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开发建设,把南昌人民军队摇篮之旅、赣西南中国革命摇篮之旅、赣东南人民共和国之旅、赣西北工人运动之旅、赣东北峰林丰碑之旅等红色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特色线路。同时,加强区间内各类景区和各种旅游产品的组合相融,包装红色摇篮绝特山水游、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游、英雄名城动感之都游、红色安源绿色武功游、人间丰碑世上峰林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

2.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依托全省丰富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与林业、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间战略合作,完善生态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积极开发山水观光、天然养生、科普考察、登山探险等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在赣北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培育一批起点高、创意新、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生态旅游景区(点),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引导低碳旅游方式,在全省起示范带头作用。

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百千万”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指导各地积极创建特色旅游景观村镇、旅游小城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充分发挥江西省旅游产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功能,开展乡村旅游创就业指导服务,扩大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大学 24 生创就业,做大乡村旅游规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培育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农业观光型、乡村休闲型、民俗特色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热点。

4.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同省文化厅,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产品与市场融合的理念,促进旅游文化协调发展。指导各地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争取与省发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联合筹建江西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暨南昌旅游文娱表演中心。

5.积极开发度假休闲旅游。依托全省丰富的度假休闲资源,引导和鼓励各地积极开发温泉度假、运动休闲、康体养生、保健疗养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尽快建设一批高档次旅游休闲设施,改善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等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

四、积极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按照“宣传主题化、目标区域化、形象最优化、覆盖网格化、推广集约化”的要求,以提升我省旅游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市场宣传工作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全面整合资源为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借助各种平台,加强目的地品牌形象宣传,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推进政企联合促销和区域合作,更加务实、高效地做好旅游营销工作,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1.进一步加强整体形象宣传。完善全省旅游整体形象央视广告片;加强江西旅游在周边省份主流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策划制作《话说江西》专题节目和江西旅游宣传片;建设江西旅游图片库、江西旅游宣传资料库和国内外重点旅行商资料库;策划设计江西旅游的形象logo标识系统;出版发行江西旅游画册,并编印多语种、多品类的江西旅游宣传资料;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各类宣传推广活动,扩大江西旅游的影响力。

2.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策划实施“江西山水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生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旅行商参加论坛,围绕构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展开讨论,扩大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影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专家视察鄱阳湖主要景区,加大社会对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关注程度和宣传力度。配合省政协开展“发展低碳经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调研活动。

3.精心举办经典旅游节庆活动。办好2010〃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并配合全国红办举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成就展,着力在完善会展和博览功能,扩大全国性参与,实现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全面丰收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办节水平。同时,配合办好2010年中博会,指导各地办好重点旅游节事活动,并积极筹办2011〃中国(鄱阳湖)生态旅游博览会。

4.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巩固港、澳、台和日、韩等近26 程入境旅游市场;拓展澳新、美国、德国等远程入境旅游市场。按照上海世博会的统一部署,在境内外重要客源地组织开展江西旅游推介会;组织开展“参与世博、畅游江西”旅游营销活动,举办江西旅游上海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海内外各种媒体、旅行商“生态江西行”活动;继续深入落实《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拓展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消费。

5.建立旅游宣传推广激励机制。制定全省旅游宣传推广奖励办法。筹划与江西省记者协会联合开展2009年度江西十大旅游好新闻评选活动,调动各类媒体宣传江西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实施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为手段,积极组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环境更加和谐、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1.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对无证、无照旅游企业、导游人员开展专项整治,同时对虚假广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倡导诚信旅游。

2.加强旅行社的管理。建立并规范全省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取指定银行管理制度。推行旅行社统一进行责任保险和统一使用规范性国内旅游合同、境外旅游合同。开展旅行社网上审 27 批、出境旅游团队名单网上审核等自动化办公工作。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开展旅行社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服务质量跟踪检查和随团暗访工作。

3.加强新版旅游饭店星级标准的宣贯和监管工作。举办旅游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引导旅游企业提高服务技能。进一步做好赣菜评选、推广工作。大力推行绿色饭店创评工作,增强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意识。

4.推进江西省旅游强县的创建工作。指导玉山县、瑞金市、资溪县等创建江西旅游强县,着力树立一批旅游发展成熟、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带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5.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宣贯《旅游者安全保障办法》,修订《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旅游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评比”,开展“出境旅游安全宣传周”和“旅游保险宣传月”活动。抓好世博会期间、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旅游安全工作,增强安全意识,保障旅游安全。抓好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和艾滋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防止通过旅游途径传播、扩散。

6.建立监管和评价反馈机制。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以建立和实施游客满意度评价制度为核心,通过定期公布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游客投诉信息,大力引导和督促全省旅游景区、企业和服务人员改进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良好 28 口碑。

六、进一步推进旅游法制建设,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治旅、依法行政,加强对旅游经济运行过程的监测和研究,深化改革创新,出台和落实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旅游产业规范发展。

1.加强旅游法规的宣贯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和《江西省旅游条例》,加强旅游法规宣传,强化全省旅游行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意识。制定和完善《江西省旅游条例》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

2.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大力构建全省旅游标准化体系。继续推行《江西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研究制定《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复核管理办法》;研究出台旅游服务标准和《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加快研究出台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地方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做好标准的辅导工作,辅导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按照标准提高完善,规范管理和经营。

3.开展旅游执法检查。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实施情况和《江西省旅游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4.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机制。研究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展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完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探索研究旅游卫星账户的可 29 行性。

5.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组织开展旅游体制改革情况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体制改革的建议方案。继续推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旅游局直属企业改制工作。统筹安排全年假日旅游工作,引导全省假日旅游经济安全平稳运行。指导建立若干个低碳旅游试验景区(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6.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宣传招徕游客、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实行奖励,促进旅行社积极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七、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加快提高旅游队伍素质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强化旅游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旅游队伍,增强发展后劲。

1.抓好旅游队伍轮训工作。加强旅游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政治、业务培训和现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业务能力。理顺教育培训体制,探索培训新路,指导开办特色旅游培训班,提高培训质量。举办旅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选派部分管理人员赴香港和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旅游专题培训。指导全省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旅游岗位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素质。

2.畅通干部交流挂职渠道。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安排省旅游局干部到旅游重点县(市、区)和重点旅游景区挂职,同时 30 抽调一些市(县、区)旅游局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干部到省旅游局机关挂职,由此锻炼全省旅游管理干部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3.加强导游培养和管理。推进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改善导游人员管理方式,初步构建导游人员管理体系。举办江西省导游大赛,同时进行“优秀导游员”和“模范导游员”评选,提升我省总体导游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导游人员业务培训和年审培训制度,全面整顿导游市场秩序,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

4.推进旅游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以参加各类评先创优活动为抓手,通过评先创优,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作上台阶。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评先创优工作,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精神。完善旅游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旅游行业“青年文明号”、“文明景区”等创建活动,树立旅游行业良好风气,维护旅游行业形象。

八、努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创业服务水平围绕“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风清气正的共事氛围,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规范有序的运转机制,务实求真的专业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总体要求,加强省旅游局机关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暨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以规范和完善省旅游局工作制度为突破口,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行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目标化规划项目,以项目化推动工作,努力实现机关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秩序 31 化,为旅游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1.大力开展省旅游局机关规范化建设。确定2010年为创业服务年和机关规范化建设年,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以机关规范化建设来提升创业服务品质,以创业服务品质来检验机关规范建设的水平,努力建设一个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和谐型、文明型的机关。结合省旅游局办公楼改造,推进机关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

2.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在旅行社审批、导游考试和培训、旅游统计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公开。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旅游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第二篇:江西省旅游情况报告(精选)

我省旅游业呈突破性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之年。今年以来,我省旅游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从加大旅游宣传,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培育和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提升旅游招商引资水平,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快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我省已列入我国新兴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全省旅游总人数7984.3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比(下同),增长33.1%;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3300万人次,增长37.6%;旅游总收入561.43亿元,增长36.7%;其中,红色旅游收入229亿元,增长39.5%;旅游总收入分别相当于全省GDP、第三产业GDP的11.4%、34.6%,与2010年比,依次提高2.72、8.36个百分点。上半年,旅游业实现地方税收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

一、旅游市场运行特点

1.入境旅游快速发展,港澳台游客居主导。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2.0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2.28亿美元,分别增长26.9%、34.3%;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50.07万人次,增长34.5%,港澳台旅游外汇收入1.60亿美元,增长41.5%,分别占入境旅游者总数、旅游外汇总收入的69.5%、70.3%,居主导地位;接待外国人21.93万人次,增长12.3%;在外国人中,亚洲游客增长9.9%,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游客增长较强劲,分别增长42.2%、16.8%、24.0%;外国游客排前五位的是:美国2.66万人次(增长3.6%)、韩国1.76万人次(增长4.1%)、英国1.28万人次(增长24.1%)、德国1.24万人次(增长18.4%)、日本1.23万人次(下降26.8%)。我省旅客客源市场已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多元化趋势。

2.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呈突破性发展。自2004年我省率先倡导发展红色旅游,成功举办“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以来,又连续几年与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我省认真总结一期红色旅游发展经验,不断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在进一步开发本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长珠闽”,联合安徽、湖北三省六市共同推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红色旅游在国内外产生剧烈反响,发展迅猛,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以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和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等“四个摇篮、一个丰碑、五大板块”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迎来了境外、省内外一批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及参加“重走长征路、感悟党成长”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红色体验游的游客,红色旅游取得突破性发展。上半年,我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井冈山接待游客369.97万人次,增长44.5%,门票收入0.90亿元,增长124.1%,接待量、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9.3、128.7个百分点;上饶集中营景区接待游客70.1万人次,增长57.5%;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接待游客88.17万人次,增长8.7%。上半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依次为3300万人次、229亿元,分别增长37.6%、39.5%;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40%。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的全面发展,掀起了我省旅游业的阵阵高潮,有力地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3.主要旅游景区接待量激增。上半年,在红色旅游的强势带动下,我省各主要旅游景区接待量激增。据对全省32个主要旅游景区统计:32个景区共接待游客2566.88万人次,增长28.7%;门票收入9.77亿元,增长38.8%。其中,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共接待游客193.2万人次,增长34.6%,门票收入1.37亿元,增长43.0%,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1.3、18.6个百分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接待游客201.06万人次,增长55.6%,门票收入1.67亿元,增长55.1%;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接待游客127.49万人次,增长

48.7%,门票收入0.58亿元,增长73.0%;婺源的乡村生态游发展迅速,其所辖景点接待游客388.85万人次,增长29.9%,门票收入1.06亿元,增长23.6%。

4.短期游客和本省游客增加。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大,而旅游不失为放松身心、减缓压力、调整状态、开阔眼见的较好方式,旅游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上半年,由于我国的小长假比较集中,因此,一至三日内的短期游增多。我省居民参加旅游休闲活动踊跃,江西人游江西的人数不断增加。家庭或亲友结伴自助自驾旅行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5.旅游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催生旅游新业态。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定节假日时间的延长,使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旅游业的兴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者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渐呈多样化。由观光、探亲访友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游、红色体验游、绿色生态游、文化山水游、客家风情游、都市会展游、乡风民俗游、宗教朝觐游、农家乐游、陶瓷艺术游、科普修学游等转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这不仅丰富了我省旅游产业的内容,而且壮大了旅游产业的规模。

二、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因

1.旅游宣传力度的加大,使江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江西旅游”的宣传,我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境内外宣传推介活动。如:策划制作并在央视投放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形象宣传片和《走遍中国 精彩江西》15集涵盖江西历史、人文、自然各领域的精品旅游纪录片。4月19日始,先后在上海、杭州、西安、长沙、广州、武汉、北京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广月活动,集中推出45项旅游营销活动,共有600余家中外媒体进行了专访报道,使“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扩大江西旅游在海外市场的影响,我省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了江西旅游“外宣”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61种语言,向200个国家播出介绍江西发展和旅游资源的节目;并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黄金时间,举办“江西国际电视文化周”活动;组织“游在江西——CRI中外记者江西行”活动。此外,我省首届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等旅游推广项目均取得圆满成功。在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影响下,上半年,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的有包括韩国第一大出境旅游集团哈拿多乐(HANATOUR)旅游有限公司在内的近3000多家国内外旅行社,为我省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2.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交通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

体,水陆空并举的通畅便捷的立体型综合交通网络。以省会城市南昌为中心,高速公路网为纽带至各设区市“3小时城市圈”已基本实现;所有出省主通道全部实现高速化;连接公路干线与旅游景区的10条旅游景区公路已建成;100%的乡镇通了公路。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405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88公里,占全省等级公路的3.0%。随着公路通村、班车进村、村道渡改桥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上半年,全省公路客运量完成3.68亿人,增长4.8%,客运周转量183.63亿人公里,增长9.2%。我省铁路线主要有纵贯江西南北向的京

九、鹰厦、皖赣和横穿江西东西向的浙赣、赣龙等线,此外,还增开了十多趟江西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上半年,全省铁路客运量完成0.32亿人,增长10.9%,旅客周转量317.55亿人公里,增长7.5%。航空方面,全省已先后建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九江机场、井冈山机场、赣州机场和景德镇机场。其中,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4D级江西最大的民航机场,成为全省的空中门户。上半年,南昌昌北机场新开通了珠海、太原、石家庄、兰州、呼和浩特、桂林6个城市航线航班,加密了南昌到西安、三亚、济南等城市航班;截至6月底,共开通境内航线36条,南昌-首尔国际航线1条,开通香港、台北地区航线2条,每周航班达996架次。南昌—香港航班每周三班,南昌—台北航线已增至每周两班,乘坐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为境内外游客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从2008年始,南昌地区国际航路已基本实现全面

开放。景德镇、九江、赣州、井冈山机场也开通了至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班。在水路方面,我省通航河流或航线101条,2010年,内河通航里程5638公里。同时,不断完善了旅游景区的公共卫生设施;公用电话与移动通讯、网络等通讯建设也得到根本性改善;旅游指向与标识逐步规范;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越来越强。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给我省旅游业发展提速奠定了基础。

3.旅游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促进了旅游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从2005年始,省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全省五大重点招商引资领域。近几年,旅游行业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赴港澳旅游领域招商会、中国(江西)红博会招商会、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中国“五会”等一系列投资洽谈会,吸引了大量外资和省外资本涌入,旅游业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上半年,全省旅游项目招商吸引省外资本签约金额达216.8亿元,实际进资85.5亿元;吸引外国资本签约资金0.56亿美元,实际进资为0.53亿美元。项目涉及了旅游景区开发、高星级旅游宾馆建设、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娱乐项目等。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行业的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4.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上半年,全省共有旅行社695家,新开业旅行社45家;695家旅

行社中,24个为组团社。星级饭店共42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7家(南昌6家、九江1家);四星级饭店76家;三星级饭店213家;二星级饭店125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等级结构较为合理的旅游星级饭店接待体系。拥有2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99个,其中,5A级景区2个,分别是庐山和井冈山;4A级景区40个;3A级景区29个;2A级景区2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1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处;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各类自然保护区195个,森林公园15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全国重点保护寺观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个。

三、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加强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各地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的朝阳产业,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重要产业。因此,各地旅游行业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将宣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和主打品牌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鼓励我省旅行社、旅游景区及境外、省外旅游批发商、代理商宣传推广江西旅游。积极参加国家、邻近省市的宣传、交流、展览活动和旅游交易会;邀请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主流媒体记者和主要旅行商分批到江西采风踩线;要加大在央视旅游广告投放力度,扩大旅游形象宣传的覆盖面;加强与海

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各类宣传媒介平台,创意营销活动,大力推介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江西整体旅游形象的知名度。要深挖省内客源市场,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客源市场,深入开拓京津冀、西南、东北、西北等客源市场;在巩固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兴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业。

2.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的接待条件。加速建设省内旅游公路和省际公路的连接线;增开省内铁路沿线旅游城市和景区与重要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始发旅游列车或旅游专列;在巩固完善现有国际国内航线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支线航空基地,多开通省内外旅游支线航班。加强全省旅游集散服务咨询中心体系建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旅游通道沿线要完善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重点旅游景区要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相应增设加油站点。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餐饮、住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的统筹配套建设,使旅游服务链延长,充分发挥旅游业对餐饮、住宿、交通、商业、文化等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旅游饭店、温泉度假酒店及面向自助游客的经济型酒店,引进先

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一批具有江西风味的特色餐馆,开发赣风味菜肴,创新赣菜系列,为中外游客提供具有江西特色的餐饮服务;建设旅游购物街(中心)和一批高档旅游休闲设施;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丰富晚间旅游节目;各重点旅游景区要加快完善邮政、电信、银行、数字电视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有序开发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景区开发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破坏旅游资源和超越环境承载能力滥开发的行为发生;旅游景区及周边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要与景观相协调,突显文化特色,提升艺术魅力;要整合旅游资源,展示出我省旅游“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的魅力。打破景点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现象,注意景点间的串联以及景点“冷”、“热”的合理搭配;依托江西壮美山水和厚重人文,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出新的旅游系列线路、新景区;努力构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昌九观光度假休闲带和共青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大力抓好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努力把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线、赣西绿色精粹旅游线、赣鄱文化山水旅游线等建成极品旅游线路;倾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三大品牌,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使我省真正成为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

4.大力研发旅游商品,增加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特产资源开发绿色产品,形成特色优势;同时,利用我省丰富的工艺美术及竹木等资源,大力研发有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特色、并富时代感、符合游客心理需要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重点扶持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旅游商品(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对旅游商品(工艺品)注重包装,追求质量;加大旅游商品(工艺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创建知名品牌,促进我省旅游商品(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增加旅游经济效益。

5.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增强旅游行业队伍素质。要开展导游、饭店管理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技能人才等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素质;加强导游人员管理,建立优胜劣汰和信誉档案机制;广泛开展旅游人才各类特色培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培养一批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增强行业各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吸引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

6.抓好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加强整顿和规范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执法部门打击、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建立健全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人员、旅游景区的管理体

系;加强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完善旅游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游客的人生安全;加大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餐饮和住宿场所的监管力度,为旅游者提供安全有序、文明、放心、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形成覆盖面宽、反应快、效率高的旅游信息传播网络,构建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完善游客分流机制,特别是三清山、婺源等新兴景区要加快健全旅游接待人数预报和游客分流机制,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第三篇:2011年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材料

2011年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材料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悉心指导下,我省乡村旅游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引导老区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途径。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各地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显著。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肯定,并在2011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推广。据统计,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5680万人次、收入352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35.5%和

32%。截至目前,江西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600余处,休闲农庄630多家,农家旅馆3000多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和农家餐馆1.2万家,创评了9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2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5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0家星级农家旅馆,涌现出婺源、南昌凤凰沟、新余昌坊等一批发展典型。婺源县被国家旅游局批准设立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发展特点及成效

总的来看,我省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品牌。我省各地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乡村旅游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在品质、特色上有较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响亮品牌。比如,婺源精心设计出“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形象,使婺源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区小县一跃成为旅游名县。星子、浮梁等江西旅游强县,渝水、资溪、龙南、靖安等乡村旅游特色县区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千古一村——流坑、龙南客家围屋、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安义古村群、高安的贾家古村、江西现代农业产业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大 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

二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城市居民休闲的新方式。

随着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日益强烈,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游憩、休闲的新方式。每到节假日,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候车点都挤满了兴高采烈前往乡村旅游的市民,各景区(点)也是人声鼎沸、游客爆满。比 如宜春市靖安县,夏季气候清爽宜人,是城市居民清凉避暑的好去处。每年夏天,这里的农家客房,早在4月初就被南昌、新余、宜春等城市的居民预订一空。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我省农业观光园、农家旅馆、森林人家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社会投资的新热点。我省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吸引了各种社会资金竞相涌入。有的是以本土乡镇企业、工矿企业、房产开发商等工商资本为主体投资开办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如三清山田园牧歌休闲山庄。有的靠引进外来资本投资建设大型农业主题游乐园,如宝葫芦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在靖安县建设中部梦幻城项目。有的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江西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最初以单一的蚕桑茶叶研究生产模式为主,发展成为一个集“生态模式、科技研发、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的以村镇集体、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广泛参与投资等形式,共同开发,合作经营。如龙南县的栗园围古村落开发,由村委会组织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进行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

四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农民创、就业的新途径。近年来,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纷纷投入乡村旅游,成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庐山、三清山、婺源等旅游景区附近的返乡农民工有的当起了轿夫、导游、厨师、农家店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自己创办农家餐饮、农家旅馆、农家茶馆等,为旅游景区提供了配套服务,提高了自身的收入。如婺源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其秋口镇李坑村在旅游业发展之初的2002年,全村有近400人外出打工,约占全部劳动力的一半。到2010年,全村外出打工的人数不到 30人,近98%的农户直接或间接获得了旅游业带来的就业机会。

五是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农村相关产业、相关事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

各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龙头,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旅游、农业、林业、文化、商贸、加工、科教等相关产业的特点,把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融入乡村建设和农村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我省农村地区旅游、农业、林业、文化、科教、环保、新农村建设等相关产业、相关事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如新余市渝水区昌坊村,拥有旅游开发、星级宾馆和工矿企业数十家,夏布作坊200余家,餐饮商店20余家,此外还有康健饮品厂和花木种子基地,吸纳就业500余人,年总产值1亿多元,是我省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相关事业融合发展的代表。

六是乡村旅游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比如婺源县,森林覆盖率达 83.57%,城市绿化率达43.4%,所有通往乡镇、景区的道路都铺设了柏油路,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实现了宽带上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2%、96%和68%,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主要做法

我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旅游局的正确指导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进取和主动作为,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我省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力推动,出台了许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和2011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乡村旅游专题工作会议。尤其是今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后,我省以此为契机,在2011年7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联合承办,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深化发展乡村旅游。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明确多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江西省乡村旅 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省财政出资组建省旅游产业担保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乡村旅游企业及从事旅游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各地注意部门协作与政策联动,做到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及林业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强化协作,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联合召开推进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引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融合发展。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我省高度重视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树立了一批如婺源县、新余渝水区昌坊村、南昌凤凰沟景区等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婺源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1.5%以上,全县拥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且整个县域就是一个大旅游景区,这在全国都绝无仅有。2009年,江西省政府专门组织力量对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当地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现场工作会,推广婺源经验。在全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加大了示范创建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形成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5 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个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5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0家星级农家旅馆等一批经营典型,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树标杆、教方法、引方向。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内涵

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突出了乡土性、体验性、群众性和差异性,注重乡村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让乡村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加强了对广大农村人文景观和风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定了文物保护的乡规民约,使广大游客能够回归自然,体验乡村风情。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了《江西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功能分区和明确定位。各地根据总体规划,紧紧抓住本地的特色,将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环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与品质。

(四)制定标准,加强培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我省进一步加强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指导力度,制定了涵盖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和《江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认定管理办法》,把乡村旅游景区(点)划分成5A、4A、3A、2A、1A五个等级,农家旅馆分成特色三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四个等级,分别由省、市、县级旅游管理部门评定。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将服务员培训列入 “阳光培训工程”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民、下岗失业工人、高校毕业生进行分级、分批、分类的创就业培训。五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培训经费800 余万元,共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0余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塑造形象,整体推广,打响江西乡村旅游品牌 江西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红色资源独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就盛赞,“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省立足于“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加大了对江西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全省各地也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比如,婺源精心设计出

“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形象,让婺源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区小县一跃成为旅游名县。近几年,我省通过精心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了江西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如南昌市乡村旅游节、明月山月亮文化节、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都产生了较好的品牌宣传效应。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地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推动力度很大,有的地方还不够重视;二是有些地方缺乏长远规划意识、急功近利,盲目开发、低水平建设较为严重;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滞后;四是经营不够规范,安全设施不完善,卫生设施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五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展望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今年我省启动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局指导各市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合理安排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等。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局将加强对现有的涉农、支农政策的研究,用好、用足国家、省出台的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国家制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土地转换等政策,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大力创新乡村旅游金融服务项目,为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家电、汽车、文化、科技下乡等惠农政策惠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是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标准,推进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对乡村旅游景区环境、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等进行规范指导。

四是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我省将进一步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消费新亮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一批适合深度游、自助游的个性化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等复合型产品转变,并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影响力,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

五是加强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今年我省将加大“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推广力度,加强江西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组织编制乡村旅游自驾车线路和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并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定期建立乡村旅游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理性经营、理性消费,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江西省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1教学计划

江西省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手抓就业、一手抓升学,努力抓好“备、讲、批、辅、考、评、训”,坚持“课改领先、师训紧跟、技能为本、扎实服务、有效指导”的宗旨,不断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本期目标

以教学质量为着力点,以抓课堂教学和教法教改为突破口,以技能提升与教研组建设为立足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具体方略

(一)以师训为重点,加强梯队式教师队伍建设

1、为教师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的业务成长提供路径,本学期将继续争取各种机会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2、配合市职成教教研室做好专业教师技能达标(素质提升)工程。

(二)严格执行现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教学秩序。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教务处将每天检查,逐月统计考勤 1

情况。

2、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意见制订好工作计划,应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训计划,并严格按大纲规定分就业、升学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教研组长对此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教务处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学进度及执行情况。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上课期间禁止随意进出。青年教师要求详案,并要写好教后感。教务处将对上述情况进行视频监控和检查。

4、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严格监考制度。分就业和升学两个层次出试卷考试。认真做好期中、期末及各种模拟考试的命题、印刷、保管、批阅及试卷分析与抽样调查,加强质量分析。

5、严格执行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认真履行实训室工作人员职责,在保证专业实践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

6、依据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要求,认真编排课程表,及时处理好教师因公、因病、因事请假的临时课程调动,保证不缺课。

7、将不定时、不通知,根据监控随堂听课,随时抽查备课阅卷等教学情况。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1、教研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教研组长聘任方案》中的教研组长义务,教研活动要做到定

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有活动记录。要加强对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检查。

2、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3、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及时做好听课评议记录,并交教务处备案。

4、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使教研组长确实能起到领头人作用。

5、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专业课教师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文化课课程尝试与专业联系,有所侧重,与社会联系,尝试实用化。

6、本学期要求各教研组组织不少于30%的教师上一堂多媒体公开课。

7、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题(小课题)研究,鼓励开展教研教改论文的撰写、投稿、参评比武。

8、本期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生竞赛类课外活动。

(四)加强校本教材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1、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施项目化教育,以规范管理为准则落实教育,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深化素质教育。开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途径,以教学方式转变为突破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督促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教学研究课,示范课和观摩课。

3、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在本学期开始各教研组建立课程资源库(课件),每个教研组选择一至二门课程,由几位教师负责将课件上传到校园网内各教研组资源库中供所有教师共享。

4、继续实施听课制度,听课要有记录,做到及时、公正、客观,并有评价。

5、教务处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校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努力促使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6、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教师座谈会,以及请就业办工作人员和班主任在企业调研时听取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及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生技能,充分突出职校生以技能为本的原则。

1、本学期在旅游、计算机二大主干专业实行学、训结合,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

2、积极开展专业、学科竞赛辅导,继续保持我校优异的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及级别。教务处将制订一系列措施,加大竞赛辅导的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建设一支功底扎实、能拼敢打、实力突出的竞赛师资队伍;在教学上力争满足学生进入名企的愿望,使竞赛成为学校培优拔尖工程的一部分,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

3、加强学生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学生能真正学到实用技能。

(六)组织好各类考试

1、规范学生的考试,确保考试工作的严肃性。

2、做好本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七)严格考评,接受公平监督

1、每月出好一期教学通讯。

2、实行监控抽查、常规检查和学生测评相结合。

3、每天做好教务日志的各项检查和记录。

(八)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

1、把情感教育、做人教育带进课堂。

2、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指数。

3、结合体育课开设健康教育课。

四、具体安排

九月:

1、安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2、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及各科教学计划

3、对上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

4、学习各科教学大纲

5、参加市教研活动

6、请专家到校讲如何备课讲座

7、校内听课评课

十月:

1、抓好职业生涯设计兴趣小组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主题教研活动

2、参加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3、教师各科教案比赛

4、听课、评课

5、到校外听课

十一月:

1、学生技能比赛

2、对各科教材修订工作的研讨

3、听课、评课

十二月:

1、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工作,认真研究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做好复习指导

2、参加市学科竞赛

3、参加市举办教学开放的活动

4、听课、评课(校内外)

元月:

1、学期相关资料归档

2、期末复习

3、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期末考试

4、学生成绩统计,发放成绩单

5、做好学分登记入档,入网工作

5、征订好下期教材

6、做好全学期教学总结工作

以上计划如有不完善之处,待日后工作中按实调整。教务处

年9月1日

2011

第五篇:江西省旅游星级饭店申请评定指南

江西省旅游星级饭店申请评定指南

一、设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10)及国家旅游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10)实施办法》。

二、申请条件:凡在江西省境内正式营业一年以上的旅游饭店,均可申请星级评定。经评定达到相应星级标准的饭店,由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颁发相应的星级证书和标志牌。星级标志的有效期为三年。

三、办理材料:

1.申请评定星级的《申请报告》。

2.饭店创星自查评分表(《中国星级饭店评定报告书》)、饭店装修设计说明、准备工作和自查自评整改情况报告。

3.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消防验收合格证明等的复印件。

四、办理地点:各设区市、直管县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机构(各设区市、直管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五、办理时间:正常工作日

六、联系电话:

江西省星评办:0791-86224983 南昌市星评办:0791-83883767 九江市星评办:0792-8982273 景德镇市星评办:0798-8209112 萍乡市星评办:0799-6772595 新余市星评办:0790-6420839 鹰潭市星评办:0701-6420890 赣州市星评办:0797-8391554 宜春市星评办:0795-3279965 上饶市星评办:0793-8226655 吉安市星评办:0796-8236922 抚州市星评办:0794-8258208 共青城市旅游局:0792-4342387 瑞金市旅游局:0797-2511611 丰城市旅游局:0795-6298218 鄱阳县旅游局:0793-6218505 安福县旅游局:0796-7628898 南城县旅游局:0794-7235186

七、办理流程

(一)五星级

1.推荐。省星评委收到设区市星评机构转报的饭店申请材料后,严格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10)的要求,对申报饭店进行星评工作指导或初评。对符合申报要求的饭店,以省星评委名义向全国星评委递交推荐报告。

2.审查与公示。全国星评委在接到省星评委推荐报告和饭店星级申请材料后,在一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并在中国旅游网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网站上同时公示。3.国家级星评员检查。全国星评委委派二到三名国家级星评员,以明查或暗访的形式对申请五星级的饭店进行评定检查。评定检查工作在36-48小时内完成。检查未予通过的饭店,应根据全国星评委反馈的有关意见进行整改。全国星评委待接到饭店整改完成并申请重新检查的报告后,于一个月内再次安排评定检查。同时,全国星评委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宾客满意度调查,并形成专业调查报告,作为星评工作的参考意见。

4.审核与批复。检查结束后一个月内,全国星评委根据检查结果对申请五星级的饭店进行审核。对于经审核认定达到标准的饭店,全国星评委做出批准其为五星级旅游饭店的批复,并授予五星级证书和标志牌。批复结果在中国旅游网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网站上同时公示。

(二)四星级

1.推荐。设区市星评委收到饭店申请材料后,严格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10)的要求,对申报饭店进行星评工作指导。对符合申报要求的饭店,于每年1—3月和7—8月期间向省星评委递交推荐报告。

2.审查与公示。省星评委在接到设区市星评委推荐报告和饭店星级申请材料后,在一个月内完成申报审定等工作,并在江西旅游网公示。

3.评定检查。省星评委于每年4—6月和9—12月期间委派二到三名省级星评员,以明查或暗访的形式对申请四星级的饭店进行评定检查。评定检查工作应在36小时内完成。检查未予通过的饭店,应根据省星评委办公室反馈的有关意见进行整改。整改期不少于1个月。饭店整改完成,并经设区市星评委核实后,省星评委再次安排评定检查。4.审核与批复。省星评委于每年7月至12月召开省星评委领导会议,对申请四星级的饭店进行审核。对于经审核认定达到标准的饭店,省星评委做出批准其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的批复,并在江西旅游网进行公告。

(三)一星级至三星级

1.一星级至三星级饭店的评定程序,由各设区市星评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四、五星级评定程序执行。评定时间在24小时内完成。

2.为强化对三星级饭店评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各设区市星评委在批复前,应将评定检查资料的复印件报省星评委审核。省星评委将对评定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情况进行审核,有必要时可安排现场抽查。各设区市星评委在省星评委审核合格后予以批复。

《中国星级饭店评定报告书》由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统一印制,免费向申报星级饭店提供。

下载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江西省旅游年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风景地学-江西省赣州市旅游资源

    叶世勇20080861造价2班 旅游风景地学 ——江西省赣州市的旅游资源组号:1组 班级:工程造价0班 姓名:葉葉葉 学号:00000000 叶世勇20080861造价2班 一、赣州地理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

    江西省海外旅游:去国外旅游注意事项[精选]

    千万别碰黄牛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黄牛是神明的“神牛”,对“神牛”,不准鞭打,不准伤害,不能役使,更不能宰杀吃肉;“神牛”走近身边,应把最好的食物送上,逢年过节,要举行祭牛仪式......

    旅游报告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与福建隔海相望,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早晚温差大; 山地占了全岛三分之二,享有水果之乡、鱼米之乡、珊瑚王国、森林之海等美称, 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多年想到......

    旅游报告

    游生态河池品民族文化 首个“中国旅游日”河池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讯5月19日是我国第一个旅游日,全市11个县(市、区)以“游生态河池 品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

    江西省钢材市场分析报告[范文大全]

    江西省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一、江西省主要钢铁企业 1.南昌钢铁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南昌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昌市青山湖区。2001年,按照国家债转......

    江西省乡镇市场调研报告

    江西省乡镇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时间:3.14——3.24二、调研区域:宜春、南昌、抚州、鹰潭、吉安 三、调研主题:建陶乡镇市场经销商与消费者调研 四、调研内容1、消费者相关指数......

    XX县创建江西省旅游强县实施方案

    XX县创建XX省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为提升XX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国际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XX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将我县建设成为XX省旅游强县。根据XX省《旅游强县评定规范》,结合......

    江西省2018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总结

    江西省2018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总结 小编整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家旅游局的悉心指导和省直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省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精心准备、周密部......